胡嘉愛前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胡嘉愛前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盧省言寫的 有毒的男子氣概:從希臘英雄到現代新好男人,歷史如何層層建構「男人」的形象 和陳毓賢的 寫在漢學邊上(POD)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E奶辣媽胡嘉愛不是倒貼貨! 和黃立行「該做的都做了」 @ 阿 ...也說明:後來,胡嘉愛被媒體爆料謊報年齡且已育有一女,為了捍衛名聲,不惜找前夫王志偉一同出面,駁斥拋夫棄女,和黃立行交往。日前,她接受平面媒體專訪,被問到和黃立行是否為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網路與書出版 和壹嘉(秀威代理)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鍾宗憲所指導 徐鈴茹的 蕭颯小說中的「外遇現象」研究 (2021),提出胡嘉愛前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蕭颯、外遇現象、場域、人物、女性自覺。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心理學系 王叢桂所指導 林英美的 成為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2019),提出因為有 中年轉化、女性自主意識覺察、自我療癒的重點而找出了 胡嘉愛前夫的解答。

最後網站一根長髮成「出軌鐵證」!胡嘉愛狠甩高富帥男友巴掌則補充:藝人胡嘉愛從廣告模特兒進軍娛樂圈,曾擔任多場商業記者會主持人,近來與甄莉、醫藥記者洪素卿和兩性專家H一同上節目《震震有詞》,探討女人的第六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胡嘉愛前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有毒的男子氣概:從希臘英雄到現代新好男人,歷史如何層層建構「男人」的形象

為了解決胡嘉愛前夫的問題,作者盧省言 這樣論述: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男人也是! 台灣第一本由本土創作者撰寫的男性性別史, 告訴你歷史是如何一層又一層地壓得男人喘不過氣!   ⇀PTT名人馬雅人、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王宏仁專文推薦↼   ■「總裁系列誤我一生!」這麼多加諸給男人的規矩究竟從何而來?   歷史上的不同時期,社會對於男人的要求都五花八門、各不相同。古希臘羅馬的男人既要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也要能在政治場域以理服人;中世紀的神職人員認為禁慾守貞才是真男人,但講求勇敢忠誠、禮遇女性的騎士更為耀眼;啟蒙運動後,具備完美禮儀、能歌善舞、約會不放女性鴿子的紳士成為男人中的男人;到了工業化時代,粗獷暴力、渾身肌肉、自力更生的勞工又成了男

性楷模;最悲慘的還是兩次大戰期間,一個不害怕戰爭、絕對不從場上逃跑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勇者。   這些歷史加諸給男人的框架層層堆疊,導致到了現代,一個「新好男人」的條件越來越苛刻:對外必須品學兼優、年薪百萬、言行得體,長相斯文乾淨與練出六塊腹肌;對內則要柔情霸氣、專一負責、還要有體貼入微的高情商……讓人不禁想吶喊:當個男人為何這麼累!?   ■不只是女人需要從刻板印象解脫,男人也要!   「換日線」專欄作者、倫敦大學歷史博士盧省言,在近年教授男性史課程時發現,從歷史經驗來看,大眾往往誤解女權的興起會壓抑男權,導致近年性別爭議越演越烈;然而,體制造成的框架並非僅局限女性,男性一樣受害甚深。因

此若要達到真正的性別平權,無論是女人或是男人都要一同解放。   本書從西方史出發,細數從希臘羅馬、維京勇士、中世紀騎士、英國紳士到二戰士兵,社會如何用「男子氣概」限囿男性。唯有當我們理解這些「有毒的」男子氣概如何產生,才能真正從框架中走出。 各界推薦   王宏仁(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   朱宥勳(作家)   吳曉樂(作家)   林欣蘋(換日線內容主編)   林美香(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   胡川安(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涂豐恩(故事StoryStudio創辦人)   馬雅人(馬雅國駐臺辦事處 PTT mayaman)   盛浩偉(作家)   張亦絢(作家)   張翔一(換日線總

編輯)   陳思宏(作家)   黃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葉嘉華(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謝金魚(歷史作家) 好評讚美   性別史中,男性史的研究長期缺席。本書應用各種史料,以詳實而有趣的敍述、生動的圖片與寬廣的視野說明西歐歷史上男性氣概的形成,深入地剖析了父權體制對兩性的迫害,值得細細品味。──────黃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我們今日會以為「男子氣概」是一種超越時空、普遍適用於(也要求著)男性的性別想像,然而本書透過爬梳文學文本與史料,精緻地展示了這個性別想像是如何在歷史中被一點一滴建構起來,並是怎樣累積了許多不同族群階級、不同時

代與地域的差異,這補足了我們認知上的空白。當我們更了解這套性別想像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也才更有可能將之相對化、更可能靈巧地操演收放,而非把它當成絕對的準則。──────盛浩偉(作家)   「人是自身時代的產物」,幸運的是我們有歷史,既可回望,也能前瞻;更幸運的是我們生對了時代,恰能見證《有毒的男子氣概》為台灣的性別思辨注入活水。透過新世代史家平易近人的書寫,我們明白男女處境是對照而非對立關係;並不至將當代的 Me Too 運動、同性婚姻合法化,又或對於女性主義的反動之聲,視作公眾討論的終點。感謝歷史,每一天都是起點;感謝省言,在起點領跑。──────林欣蘋(天下雜誌《換日線》內容主編)

胡嘉愛前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那台車一直在開,它不曾停下來
可愛的人們來去,但你無處可躲
有什麼遺憾、為什麼傷感?

當回憶、想像與現實在酒店關門之後失去了交界

美麗與哀愁,不如唱成歌

鄭宜農最新個人專輯《Pluto》第二支MV - 「酒店關門之後」
去一個從來沒有到過的地方。

--------

〈酒店關門之後 〉
詞/曲/編曲:鄭宜農

幾個字等於幽默 對你來說
何時變得那麼從容
笑出來不算罪過
你一邊說一邊展現最華麗的面容
當然你一直默默在保護著
近乎偏執的樸拙
於是也就不再願意把它裸露在這片喧嘩之中

啊 有什麼遺憾
啊 為什麼傷感
難道是驚覺所有的話說出來都是徒然
啊 怎不醉不歡
啊 怎怕被看穿
難道是驚覺所有的愛只能用模仿來換

幾個字就能帶過 對誰來說
都是種溫柔
順流而下 下去何方
你還記得什麼?

--------

十首講述「愛」的歌曲
十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5/3 登陸冥王星

實體:
博客來:https://goo.gl/Qk5rg2
五大唱片:https://goo.gl/KNhFjk
玫瑰大眾:https://goo.gl/SsS3Ra
誠品網路書店:https://goo.gl/f47UuC
佳佳唱片:https://goo.gl/V64r95
數位:
iTunes:https://goo.gl/A0y0Zw
KKBOX:https://goo.gl/hcqQTK
iNDIEVOX:https://goo.gl/9g7zKE
myMusic:https://goo.gl/wHxUZ2
friDay音樂:https://goo.gl/7Mn770
Apple Music:https://itun.es/tw/ecDbjb
--------
2017 鄭宜農『登陸』巡迴
5/12 高雄 LIVE WAREHOUSE:https://goo.gl/wISgFV
5/20 台中 Legacy音樂展演空間:https://goo.gl/FFTURs
5/26 台北 Legacy音樂展演空間:https://goo.gl/dPsa1t
票價:
登陸去跳舞 單人預售票:765
最後登陸席位 單人現場票:899
限量四人登陸套票:2400
--------

Credit List

導演:鄭如娟 Sebrina Zheng
製片:賴俊亘 Rpon Lai
執行製片:古朝瀚 Harry Goo
製片助理:蔡金班
攝影:王玲瑜 Agness Wang
攝助:衛子揚、楊大慶
美術:王正馨 Sinih Wang
美術助理:高翊涵
造型/妝髮:顏愛可 Wei Yin Yen
司機:陳清河、鄭鎧樺
字體設計:fishball
剪接:謝秉呈
調光:詹謹嘉
製作公司:界面影像有限公司
器材協力:妄想機、宗來、吉曆

特別演出:
地表最強mix進擊的前夫:楊大正
酒醉人士:許懷民、胡佩甄
熱舞學生妹:顏維音
聖誕彩蛋:楊大慶

蕭颯小說中的「外遇現象」研究

為了解決胡嘉愛前夫的問題,作者徐鈴茹 這樣論述:

蕭颯是臺灣八○年代蜚聲文壇的女作家,她擅以冷靜寫實的筆觸描繪當時代人們在五光十色的臺北都會生活下,所面臨的內在掙扎與精神寂寞。八○年代的臺灣受到工業化的影響,逐漸成為高度消費的工商掛帥社會,而在此一社會轉型期中,價值觀的遽變使家庭型態與人際關係受到了直接的衝擊,「外遇」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社會問題。古繼堂以「擅寫外遇的蕭颯」為標題、陳碧月以「外遇殺手」稱呼蕭颯,均點出了蕭颯對於「外遇」題材的高度關注;劉紹銘則以「時代的抽樣」評論了蕭颯小說的內在意涵與價值。 本研究遂聚焦於蕭颯小說中涉及「外遇現象」的文本,分別從「場域設定」、「人物形象」、「內在桎梏」及「現實意義」等面向來探析其側重於「外遇現象

」題材創作所展現的深刻內涵。蕭颯在外遇事件的場域設定上以「職場」高居首位,正反映了當時受到了社會的經濟重心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化的影響,「職場」上劃分了權力階層後的人際互動模式背後所潛藏的問題,而蕭颯再藉由「外遇者」、「受傷伴侶」者、「第三者」及「旁觀者」的人物外在形象及內在心靈桎梏的刻畫,進一步揭露了潛伏在外遇事件下所深藏的社會共相--人們在高度慾望主宰的精神荒原中迷失茫然,無法找到自我的價值與心靈安適的歸鄉。 而後,本研究將蕭颯個人遭遇婚變的生命經驗與其在小說中對外遇現象的創作表現相互觀照,以此探析婚變事故是否對作家的創作造成影響,發現確實對她的創作意識造成了鮮明的改變,此時,蕭颯對於

外遇題材的敘寫已從反映現實生活中社會問題的流行題材昇化成對內在生命經驗的體現,以此,更全面地探究蕭颯小說中高度關注外遇現象所存有的社會關懷與時代意義。

寫在漢學邊上(POD)

為了解決胡嘉愛前夫的問題,作者陳毓賢 這樣論述:

  這是獨立學者陳毓賢的隨筆集。作者在漢學界早有建樹,卻常以「漢學票友」自謙,並將書名題為「寫在漢學邊上」,一則其本業乃金融,漢學研究是業餘愛好;二則她的先生是位漢學家,她確乎每日遊走在「漢學邊上」。如作者所說,「因我是學術界的局外人;旁觀者不一定對局內看得比較清楚,通常是較模糊, 但視角肯定不同;而且另有個好處,就是不必遵守局內的潛規矩。不意我回首一覽這十年來寫的東西,發現所寫的盡是早年跨文化、跨國界、跨學科的學人,蓦然感悟到那些學人即將從我們『共有的鮮活記憶』(living memory)中消失了,或許我直覺須趁頭腦仍清楚趕忙寫下來。希望至少令同有歷史癖的讀者們獲得某種搔到癢處的快感!」

  本書特色     ▌知名作家白先勇特別推薦   ▌作者陳毓賢以清新的文筆、透過一則則簡短的篇幅,猶如小電影般側寫出人物的剪影   各界推薦     白先勇:「陳毓賢以《洪業傳》、胡適與韋蓮絲情史等享譽兩岸。陳毓賢跟隨其夫婿著名漢學家艾朗諾在美國東西兩岸名校哈佛、史丹佛、加州大學長年居住,接觸不少漢學學者,如韓南、趙元任等,陳毓賢冷眼旁觀,溫馨描述,以活潑生動的筆觸,把這些大學者人性的一面娓娓道來。」 作者簡介   陳毓賢     祖籍廣東中山,生長于菲律賓馬尼拉。曾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獲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波士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從事金融業多年。退休后重回她所熱愛的文史世界。

前言 海外版新序 懷念嚴倚雲與高叔哿 胡適的白話詩與美國前衛藝術 有關於胡適與韋蓮司戀情的檔案資料 胡適的戀人及诤友韋蓮司的身世 趙元任、胡適與韋蓮司:半世紀的友誼 猶太神學院院長與胡適 胡適生命中爭議最少的一段 羅素的婚姻觀和胡適以及杜威 洪業怎樣寫杜甫 《洪業傳》出版以後 蒙古學家柯立夫其人其事 再談柯立夫和方志彤 我們所認識的韓南教授夫婦 謎樣的趙如蘭和她的父母親:趙元任與楊步偉 燕園裡的單身外籍女教師 一位英國教授眼中的紅軍 美國早年漢學家富路德的家世 司禮義神父奇特的治學生涯 後記:一個域外老書迷,讀讀寫寫半個多世紀 前言     這集子裡的文章是我這十年閒來無事,即興而

作或受朋友激發而成的。所談的大多是我有幸親炙,或認識的人親炙,曾在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我們以二十一世紀的目光回顧他們的生活點滴,或許可對學術史的演變提供些另類線索。     回想朗諾和我談及婚嫁時,同意兩人最珍惜的就是能夠悠閒地看書、思想;然而我要提早退休,朗諾卻反對:「你整天在家無所事事,只會越吃越胖,就怕你管起我來了!」說實話我也不知要做什麽,只感到這些年總是在拼命,除正經事外,還有做不完的瑣事,每天長長的單子,做完一項打個勾,第二天又湧現另一堆瑣事。加上我辦公室離家一百多哩外,每周有一兩個晚上在租下的公寓過夜,有時還出差,早晨醒來都不知身在何處。我們經濟已經穩定,有些儲蓄,何苦來呢?  

  我起初彷徨得很,終日看閒書冥想究竟不是辦法。有個聞名的生物實驗:把猴子分兩批,一批在籠子裡無所事事,醒了就吃,累了就睡;另一批放了些蚤子到他們身上,讓他們搔癢。結果搔癢的猴子比無所事事的猴子健康得多!我大學讀的是文學,技癢便搔:因退休前的專業涉及分析零售業,就寫些「牛仔褲零售趨勢」之類的文章,在《台灣紡織》和各種英文商業刊物上發表。朗諾2001—2002學年到香港城市大學訪問,我在香港遇見些人居然記得我曾替洪業作傳的,令我非常鼓舞。     普林斯頓大學周質平教授的《胡適與韋蓮司:深情五十年》出版後,北大出版社的張弘泓知道我會有興趣,送了一本給我。有個聚餐我和恰巧也在城大訪問的周質平毗鄰

而坐,他也看過《洪業傳》原版,沒想到作者就是我;他便提議我們合作用英文撰寫這影響胡適極大的友誼和戀情,於是我兜了個大圈又回到學術界邊緣。     我未曾見過胡適,然而感覺上已認識他大半輩子。我在馬尼拉上華人中學時,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和《不朽》是必讀的。我的中文老師大多從廈門大學畢業,戰後流落到菲律賓,承襲了五四傳統,論及胡適時敬慕之心溢於言表。我1965年到台灣念書時,胡適已去世數年,但他的名字仍常挂在人嘴邊,仍不斷在報章上出現,猶如他仍活著,隨時會跳出來和我們爭辯。我在台灣的「乾爹」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的,以胡適的傳人自居,除教書外還和朋友辦《自由報》;胡適不但是洪業的朋友,還是朗諾和我

的「媒人」──嚴倚雲和高叔哿──的媒人。這差事不能不接,何況我正閒著呢。     集子裡首篇〈懷念嚴倚雲與高叔哿〉是我多年第一篇非功利性的文章,只想爲這對不平凡的夫婦留點文字記錄。高叔哿的父親高夢旦是胡適最尊重的人之一。我動手搜集韋蓮司的資料時,才發現嚴倚雲和韋蓮司很熟。趙元任日記裡記載:他和楊步偉1955年重訪康奈爾大學時,住在韋蓮司家,數次和嚴倚雲共餐。韋蓮司1958年1月寫信給胡適說嚴倚雲待己太苛了;這信很可能提醒胡適催促高叔哿和嚴倚雲通信。他們該年8月向朋友發的結婚宣告說胡適勸他們通信後,兩人「還沒有見面就已經心許」。可惜周質平和我寫胡適情史時嚴倚雲早已去世,不然書上對韋蓮司必定有更精

彩的描述。     書寫好了手上仍有不少「剩餘資料」,因得來不易不忍丟棄,便在台北的《聯合報》和《傳記文學》以及海峽兩岸合辦的《胡適研究叢刊》發表。2009年春《上海書評》的盛韻女士采訪了朗諾,談他爲什麽選譯《管錐編》,聽說錢鍾書給他寫了兩封信,向他要,朗諾叫我把信譯成中文,盛韻發表時注明是我譯的,並邀我寫稿。我本來不知道國內有這麽有趣的刊物,每期都登載些有份量或清新可喜的文章,從此和《上海書評》結了緣。     我在《上海書評》發表了首篇文章後,《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的中譯者饒佳榮寫了評語惋惜《洪業傳》買不到了,不久竟通過朗諾一位學生和我聯絡,自告奮勇要替我找出版社重印。我說不必了,網上

已有電子版可下載,重印恐怕賠錢,我最怕出版社賠錢;沒想到他很堅持,幾經波折,《洪業傳》終於2013年得以再版,更可喜的是商務印書館的責任編輯孫禕萌特別用心,替我改了許多錯誤,她的頂頭上司劉雁女士又放手讓她做,把原初1995年簡體字版刪節了的段落全復原了,書不但銷得好,並且被評爲『2013年中國好書』之一,這全拜《上海書評》之賜!     記憶匣子打開了,我接二連三寫了些和洪業有關的文章:他唯一的學術專著《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一甲子後被曾祥波譯爲中文,我寫了書評;繼而寫洪業的摯友蒙古學家柯立夫,連帶談到方志彤。去年春我以《洪業傳》作者身份被邀參加北大的「燕京大學與現代中國博雅教育傳統」研討會

,恰好朗諾該星期也在北大講演。我們回加州後向戴梅可教授提起,她說燕大女部主任桑美德是她的故友,出示珍藏多年的燕大資料,我又動筆談論燕園裡的外籍教師。     怕乘長途飛機的我,這次到久違的中國有許多額外的收獲。在北京和孫祎萌相見,到了上海不但見到盛韻和饒佳榮,還見到久仰的陸灏先生,想不到都那麽年輕。韓南教授剛去世,我們遵陸先生之命撰文悼念他。另一個收獲是透過盛韻結識了高峰楓、高山杉兄弟和周運。他們對方志彤素有興趣,看了我的文章邀我出集子,加入六合叢書的行列!而方志彤最初引起高峰楓興趣,竟是因他在北大圖書館用了許多方志彤捐贈的外文書,而這些書是朗諾替老師運到北京的!     此文集最後一篇是饒佳

榮出的題目,他現在就職於《東方早報》新媒體《澎湃》,約我寫一篇談些對我影響最大的書。題目出得好,我把此文當壓軸。書名本來擬爲「局外人隨筆」,因我是學術界的局外人;旁觀者不一定對局內看得比較清楚,通常是較模糊,但視角肯定不同;而且另有個好處,就是不必遵守局內的潛規矩。不意我回首一覽這十年來寫的東西,發現所寫的盡是早年跨文化、跨國界、跨學科的學人,蓦然感悟到那些學人即將從我們「共有的鮮活記憶」(livingmemory)中消失了,或許我直覺須趁頭腦仍清楚趕忙寫下來。希望至少令同有歷史癖的讀者們獲得某種搔到癢處的快感!     陳毓賢 2015年4月於美國加州灣區 ▌《有關於胡適與韋蓮司戀

情的檔案資料》摘選:從胡適的日記中,我們發現他和他三嫂的同父異母妹妹,有一段如火如荼的戀情。1923年日記中多處提到曹誠英、佩聲、「娟」以及曹誠英的前夫胡冠英:在西湖畔的煙霞寺裡,胡適「與佩聲出門看桂花」,「夜間月色不好,我與佩聲下」,「傍晚與娟同下山,住湖濱旅館」等等;10月3日,胡適寫:「自此一別,不知何日再能繼續這三個月的『神仙生活』了!枕上看月徐徐移過屋角去,不禁黯然神傷。」又記徐志摩和朱經農來西湖,他和娟同遊湖等等。這段婚外情到1926年告一段落。1928年在南京時記:「下午去看佩聲,兩年多不見她了。」胡適是個有考證癖的人,沒有講明白這段戀情,似乎對身後的讀者挑戰,讀者若不知曹誠英、

佩聲和「娟」同是一人,就摸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這段情九十年代因日記曝光後,得胡適和江冬秀的親屬和曹誠英的友人證實。明白這段戀情,我們才能看得懂胡適1923和1924寫的情詩。胡適和韋蓮司的戀情也是因他的日記引起學者注意的。他日記裡1914年6月第一次提到韋蓮司女士,以後兩年中頻頻提到她,有時稱她Clifford或C.W.,最後一次提到她是1949年7月。胡適逝世後,韋蓮司把胡適從1914年到1961年寫給她的信,捐獻給臺北的胡適紀念館,其中有些經她打字重抄,把若干段落刪除了,當時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胡適的日記發表後,日本學者藤井省三1995年利用康奈爾大學檔案和有關韋氏家族的材料,寫了一篇《

胡適戀人E·柯利弗德·韋蓮司的生平》連載在日本《東方》180號到182號。普林斯頓大學周質平教授有系統地研究胡適並搜羅有關胡適的文件,有多種著述並編有《胡適早年文存》,《胡適英文文存》和《胡適未刊英文遺稿》。他在胡適紀念館看了胡適致韋蓮司、韋蓮司至胡適和江冬秀的信和電報,又從北京的中國社科院得到一百多封1949年前韋蓮司致胡適的信件,這些信差不多都是用鉛筆手寫的,不容易辨識,比胡適的信隨便而且露骨多了。

成為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為了解決胡嘉愛前夫的問題,作者林英美 這樣論述:

我在這篇論文中,透過自我敘說,描述自我探索,也經由文本的詮釋重新審視我如何活著,如何發展出賴以維生的自我認同。我看到以往的我是如何曲從於主流女性價值與規範,也看到生命過程中那些當時看不懂的象徵,如何牽引著我,由執著配合外在的世界,走向建構內在自我的世界。我透過與過去四十年我的生命歷程對話,得以重新審視與「我」有關的議題,它們包括了我由母女關係及夫妻關係的回顧分析,脫離了傳統女性角色桎梏,並自許要成為一個身心自在的女性,也經由父女關係的重新探索,體悟了我對伴侶關係的期望,是源自我對於父親愛的渴望,也因此理解了一直以來我在伴侶關係中的順從模式的起源及脈絡,進而讓我能夠在新的伴侶關係中追求更自在的

互動模式。我也由盲目順從配合,進步到自主的順從,面對家庭的經濟困境,我也由先前因為我主動承擔家計對前夫所造成的相對失責所產生的自責,轉而對自己在職場的能力及表現給予自我肯定,並打破了女人無才便是德的框架。此外,這三年來的自我探索,結合我在心理學對人的研究及佛法對人的理解,我勇敢的面對自己對兒子的自責及歉意,並藉由失去好好陪伴兒子成長所帶來的經驗,繼續努力在女兒的長大過程中做一個夠好的母親。關係困境是我的自我敘說動筆的引子,我幸運的完成回顧前半生的任務,也在心理學及佛法的陪伴下,透過分析、思維、理解了自己的生命遭遇,串起那些讓我感受痛苦的人、事、物與我的成長系統中,原生家庭、社會及文化這些外在環

境對我巨大影响的關係,我曾經隨波逐流的與它們互動著,而敘說所產生的力量,幫助我體會到當下覺察的重要,讓我此刻能更願意接納自己內在感受,並清楚明白的因應著外在的現實挑戰,我想我慢慢掌握了「我」,也在無常之外,努力掌握了接下來我的生命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