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災害保險費率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職業災害保險費率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勞工法規 2022年3月版 和游正曄的 就是這本勞社法體系+解題書(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勞動社會法爭點解讀: 律師.法研所 - 第 7-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普通事故保險職業災害保險繼續參加勞工保險者,由原投|政府登記有案之職業訓練機構保單位爲其辦理參加普通事故|接受訓練, ... 保險費率被保險人當月投保薪資7.5%至|1.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讀享數位所出版 。

義守大學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 吳文彥所指導 邱國正的 台灣各級法院對於過勞職災的民事判決通說研究 (2012),提出職業災害保險費率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過勞死、職災認定基準、勞動體制、法律通說、質性比較研究(QCA)。

最後網站勞保職災保險費率表 - Dalinome則補充:介紹文稿內容: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適用行業別及費率表係提供投保單位計算被保險人職業災害保險費使用;另本表依規定每3年調整一次,此次提供之版本,係依照勞動部107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職業災害保險費率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勞工法規 2022年3月版

為了解決職業災害保險費率表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1.本書輯錄現行重要法規凡152種,共分就業勞動、勞資關係、勞工福利、勞工保險、職業安全衛生、勞動檢查、勞工訓練、就業服務、勞資權益救濟、附錄等10大類,是準備國家考試暨研習勞工法規之最佳工具書。     2.修改法規: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分級表(110.11.24)、性別工作平等法(111.1.12)、性別工作平等法施行細則(111.1.18)、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111.1.18)、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110.11.24)、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適用行業別及費率表(110.10.26)、就業保險法(111.1.12)、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111.1.5)、優先管理化學品之指定及運

作管理辦法(110.11.5)、勞工健康保護規則(110.12.22)、職業安全衛生顧問服務機構與其顧問服務人員之認可及管理規則(111.1.24)、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110.12.30)、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六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110.10.25)、外國特定專業人才申請就業金卡許可辦法(110.11.8)、行政訴訟法(110.12.8)等。

台灣各級法院對於過勞職災的民事判決通說研究

為了解決職業災害保險費率表的問題,作者邱國正 這樣論述:

現行社會對於過勞職災的解釋眾說紛紜,職災認定的爭議不斷,探討過勞職災法律制度結構影響因素為本研究動機。本研究目的在於歸納台灣各級法院過勞職災判決通說影響因素之充分條件及/或必要條件,分析「過勞」認定基準背後的結構性條件問題,建議未來修法方向。經由應用「醫學」與「社會」過勞論述概念為基礎導出分析變數。在研究設計與方法,以台灣各級法院過勞職災判決書(51 案:2000~2011)為基礎資料做關鍵詞內容分析編碼,透過交叉分析,質性比較分析法(QCA)歸納出過勞職災的勝敗訴判決影響因素之必要及/或充分條件之後,最後以「個案研究」進行判例驗證和理論對話。 研究結果顯示,在社會模型缺乏可操

作論述準則前提下,司法機關僅能基於保守的證據主義法則,僅能以「醫學模型」下的「認定基準」做為仲裁的主要認定邏輯。至於「社會模型」只能以「自由心證」的方式附帶論述。從判決書的質性比較分析發現,「醫學證據(認定基準)」為過勞職災勝訴判決的充分且必要條件;從敗訴反向推論,發現「責任制導致過勞」的概念並不存在,敗訴的充分條件包括:缺乏醫學證據(認定基準),生活習慣不良,職災結果為勞工本身的原因所致,驗證「邪惡三合一」資方辯護論述普遍存在於過勞職災訴訟。 建議檢討現行職災爭議的舉證制度,改善導致勞工舉證困境的法律結構性課題,藉以增加過勞認定機率。在職災的勞動體制架構,必需重建「認定」與「舉證」的法

令制度,解決勞資雙方在職災爭議的權力不對等立場;統一定義「工時概念」做為處理彈性變形工時的手段。以及因應職場文化過勞職災的常態,透過社會安全保險制度的建立,新設「過勞職災社會保險」,以減少過勞職災法律爭訟,排除勞工在司法仲裁過程的二度傷害,避免虛耗社會資源。

就是這本勞社法體系+解題書(2版)

為了解決職業災害保險費率表的問題,作者游正曄 這樣論述:

  為什麼要買這本?作者告訴你   •完善體系建構、臨場例題演練一次搞定,貫徹一本書主義,就是這麼簡單!   •輔以圖表及表格方式說明,輕易理解深奧法律概念與複雜法令內容!   •從實務見解及時事議題出發,補充學理上說明,問題意識與論述內容夠接地氣不走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