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傷病通報系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職業傷病通報系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潘儀聰,游志雲寫的 重複性肌肉骨骼傷病預防技術指引研究 102藍H320 和潘儀聰、許昺奇的 人因工程相關職業傷病案例研究_101白H321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規資訊| 臺北市法規查詢系統也說明:通報系統 ),且經防治中心及職業傷病管理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管理服務中心)確 認為職業疾病之通報。 (三)職業疾病(職業病):指確定為暴露於工作活動危害風險因子所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和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所出版 。

輔仁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林瑜雯所指導 汪大均的 硫酸及硝酸溶液對化學性防護手套之滲透機制探究 (2021),提出職業傷病通報系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硫酸、硝酸、滲透、化學性防護手套、丁腈橡膠手套、氯丁橡膠手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工學院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 陳俊勳、邱晨瑋所指導 呂尚峰的 人因危害預防工作管理實務之分析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職災嚴重率、職業病、人因危害預防、專家輔導、預防整備、SWOT、SPSS的重點而找出了 職業傷病通報系統的解答。

最後網站職業災害通報及職業傷病鑑定制度研究 - 國家書店則補充:書名:職業災害通報及職業傷病鑑定制度研究,語言:中文,ISBN:9789860529500,頁數:574,出版社: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作者:陳保中、潘致弘,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職業傷病通報系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重複性肌肉骨骼傷病預防技術指引研究 102藍H320

為了解決職業傷病通報系統的問題,作者潘儀聰,游志雲 這樣論述:

  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WMSDs)在國際上已成為最常見的職業疾病,耗費龐大的醫療及產業資源。勞委會之職業傷病通報系統亦顯示肌肉骨骼疾病占職業病總通報量的將近一半,為最常見之職業疾病。

硫酸及硝酸溶液對化學性防護手套之滲透機制探究

為了解決職業傷病通報系統的問題,作者汪大均 這樣論述:

背景:硫酸及硝酸普遍使用於電子零組件製造及化學原料製造等產業。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職業傷病管理服務中心統計,接觸性皮膚炎占總通報病例數的8.2%,為排名第三之職業病。製造業勞工為手部接觸性皮膚炎的好發族群,可能與接觸酸性溶液有關。因此,選用及穿戴適合的化學性防護手套做為降低皮膚暴露的最後一道防線是重要的。目的:為評估化學防護手套對酸性溶液的防護能力,本研究參考ASTM F739-12進行滲透試驗,同步以酸鹼度計(pH meter)及離子交換層析儀(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C)分別定量氫離子及酸根離子對手套的滲透質量,並驗證以廣用試紙做為職業安全衛生人員

現場評估之半定量工具之可行性。同時以人工汗液為收集介質,評估其對酸性溶液滲透行為之影響。材料與方法:本實驗之挑戰溶液為硝酸(65%及33%)及硫酸(96%及18%),收集介質為去離子水及人工汗液。測試不同厚度之丁腈橡膠(Ansell Solvex)手套 - A (0.38 mm)、B (0.56 mm)和氯丁橡膠(MAPA)手套 - C (0.60 mm)、D (0.75 mm)。滲透測試以恆溫水浴控制溫度為27C,每組滲透實驗皆進行三重複,每15分鐘採樣一次持續4小時。以pH meter及廣用試紙同步測量挑戰溶液之pH值,偵測氫離子(H+)的破出時間(Breakthrough Time,

BT),以IC定量滲透樣本之酸根離子質量並定義破出時間(BTs),分別計算所有離子的累積滲透質量(Cumulated Permeated Mass, CPM)。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檢定相同材質及型號之手套樣本密度之差異;配對t-test檢定不同量測工具(pH meter vs. 廣用試紙)之差異;Mann-Whitney U test檢定不同收集介質之差異,統計顯著性定義為p-Value  0.05。結果:於4小時之實驗中,所有挑戰溶液對氯丁橡膠手套D (0.75 mm),本研究厚度最厚的手套,均未觀察到破出(BT > 240 分鐘)。以65%硝酸為挑戰溶液,丁腈橡膠手套A平均破

出時間為50 ± 8.66分,B為125 ± 22.91分鐘,氯丁橡膠手套皆未破出;以96%硫酸為挑戰試溶液時,二個材質的表現相反,較厚的氯丁橡膠手套C 的平均破出時間為60 ± 30分鐘,較丁腈橡膠手套(A 110 ± 8.66分鐘,B 175±8.66分鐘)短;低濃度的酸性溶液(18%硫酸及33%硝酸)挑戰丁腈橡膠手套A,本研究厚度最薄的手套,則未偵測到破出。本研究所使用丁腈橡膠手套A、B及氯丁橡膠手套C、D其密度皆具有統計上差異(p  0.05)。以人工汗液或去離子水為收集介質時,發現96%硫酸及65%硝酸對手套A的破出時間無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7、0.2)。pH meter和

廣用試紙所偵測之破出時間也無統計上顯著差異(p = 0.149)。結論:影響酸性溶液滲透的首要因子是材質及厚度,氫離子濃度則是此二酸性溶液中影響破出時間(BT)的關鍵離子。建議職業安全衛生人員選擇化學防護手套可依循廠商提供之數據,依所使用的酸性溶液選擇適當材質,不可僅以所謂耐酸鹼手套做為通用的防護手套。廣用試紙可做作業現場即時評估手套防護效能的檢點工具。人工汗液不會影響硫酸及硝酸對手套的滲透行為。

人因工程相關職業傷病案例研究_101白H321

為了解決職業傷病通報系統的問題,作者潘儀聰、許昺奇 這樣論述:

  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MSDs)在國際間已成為最常見的職業疾病,並花用最多的醫療及產業資源。而在國內,勞委會之職業傷病通報系統亦顯示在97年到100年之間,肌肉骨骼傷病占職業病總通報量將近一半,為最常見之職業疾病。肌肉骨骼傷病之產生,已知與工作場所人因工程設計之不良有強烈相關性。然而,至今,實際上探討工作環境致肌肉骨骼傷病之人因工程因素,加以介入性之改善,再評估對於減少肌肉骨骼問題之績效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目的在將流行病學的研究結合人因工程改善,探討工作有關之肌肉骨骼傷病的成因與防制成效。

本研究主要蒐集97-100年之職業病通報案例,將職業病案例資料蒐集歸類,並進行肌肉骨骼傷病資料檢索,整理及分析職業傷病通報系統所通報之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之疾病種類與其工作致因,並進行各行業別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罹患率之推估;之後聯結職業傷病通報系統之資料與2007年及2010年之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以了解職業性肌肉骨骼傷病與工作環境暴露因子之間的關係,統整出高風險作業場所及行業別;根據統整出來的行業別,選擇代表性之高風險作業場所,進行人因工程現場設施改善,並完成人因改善方案。透過本研究,藉由流行病學調查與人因工程改善結合,使未來的人因工程改善能夠更明確的擬定優先順序,以及進一步建立職

業性肌肉骨骼傷病的防制模式。

人因危害預防工作管理實務之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職業傷病通報系統的問題,作者呂尚峰 這樣論述:

   職業災害發生的嚴重率和頻率,對於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往往較為外人所重視的,皆是直接顯現的受傷、殘廢及死亡等事故,對於間接造成的疾病,卻很容易被忽略,直到退休或年老時才發現問題。其實事故發生後伴隨而來的多為有形災害,而無形的傷害則為職業病居多,且時間通常不短,長者可達數十年之久。故職業安全衛生法於2014年也立法明確指出人因性疾病,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措施預防。   本研究係藉由文獻分析、問卷調查、SWOT及SPSS分析及專家學者訪談探討人因危害預防工作之現況及成效,以找出工作推動時可能遭遇的問題,提出改善建議、解決方式或更佳的執行方案。期望對人因危害預防工作有所助益

,降低從業人員職業傷害發生機會,減少社會成本。   本研究經由分析結果顯示,大部份受訪者高度觀注和認同預防工作對人員有正向影響,且直接關係到員工身心健康以至於職場生涯。而專人證照制度、實務輔導亦有較高認同度,績效評比制度也部份有認同;強化實務輔導基本是未來仍需持續推動的方向。只有少部份的企業才有高層支持預防整備工作,大部份仍較缺乏。專家輔導資源在整個預防工作推展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如何增加事業單位高階主管對於人因工作的重視或預防整備的完善是未來推動單位必定思考的方向。建議規劃並建立人因友善職場獎章或獎勵方案提高從業人員積極度。發展顧問服務機制,方得以補足普遍缺乏的人因專才;與企業高層對話

,傾聽想法和訴求;最後儘快進行事業單位改善效益狀況之相關數據的收集,為下個階段勾勒出明確作法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