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醯亞胺薄膜應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聚醯亞胺薄膜應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曾雅玲寫的 環保創藝 化廢為寶(中英對照) 和李文旭等的 陶瓷添加劑--配方·性能·應用(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劉英麟所指導 陳昱婷的 木質素薄膜之製備與滲透蒸發脫鹽程序之應用 (2019),提出聚醯亞胺薄膜應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木質素、薄膜製備、滲透蒸發、脫鹽程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林柏生所指導 張春來的 聚醯亞胺薄膜在軟性電路板市場上之行銷策略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市場結構、市場進入障礙、產業競爭分析、SWOT分析、行銷策略、價值鏈分析、五力分析、成本領導策略、技術領導策略、客戶中心策略的重點而找出了 聚醯亞胺薄膜應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聚醯亞胺薄膜應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環保創藝 化廢為寶(中英對照)

為了解決聚醯亞胺薄膜應用的問題,作者曾雅玲 這樣論述:

  盛大的回收資源化妝舞會,塑膠品、金屬、紙類、利樂包等主角輪番上場,   扮裝成創意無限的飾品、生活小物,或是聚小為大成創意藝術,有趣又實用。   A grand masquerade of recyclables featuring materials like plastic, metal, paper, tetra pak etc. taking its turn on stage to showcase the limitless potential of creative upcycling, from lifestyle handicrafts to creati

ve artworks which are interesting and practical.     慈濟志工愛地球、惜資源的心,透過規畫與設計,以高度藝術的方式呈現,理性與感性兼具,展現了用心與專業。   Our Tzu Chi volunteers’ love for planet are evident from the planning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ir artworks which is presented in a highly artistic manner whereby their attentiveness and

professionalism are reflected, while striking a good balance between emotionality and rationality.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葉欣誠   Professor Shin-Cheng Yeh, Research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慈濟志工將他人眼中的廢棄物,透過巧思升級再造成令人驚豔的作品,賦予廢棄物新的價值,

是令人激賞的創意呈現。   Tzu-Chi volunteers contribute their own creativity and turned the worthless trash into upcycled artworks. It’s inspiring to see the transformation!     ——小智研發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黃謙智   Mr. Arthur Huang, Co-founder & CEO of Miniwiz     翻開這本書,我們不免讚歎,慈濟環保志工化廢為寶的藝術與巧思,以及珍惜地球資源如寶藏的心意。

  As we flip through this book, it is hard not to commend on both the creativity of Tzu Chi’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s and their cherishing thoughts on our planet’s resources as we get a glimpse of how they turn trash into precious artwork.     ——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 顏博文   Mr. Po-Wen Yen, CE

O of Taiwan 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

木質素薄膜之製備與滲透蒸發脫鹽程序之應用

為了解決聚醯亞胺薄膜應用的問題,作者陳昱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木質素為主體 (Lignin-based) 製備出複合薄膜應用於滲透蒸發脫鹽程序,分析木質素比例、選擇層厚度、操作溫度、進料濃度及不同入料離子對通透量及去鹽率造成的影響。首先因木質素本身性質無法獨立成膜,故使用一親水性高分子聚乙烯醇作為黏著劑,並以馬來酸酐進行交聯,後利用FT-IR、DSC、TGA確認交聯結構及性質研究。第二部份進行聚丙烯腈超濾膜的最佳水解時間分析,將不同水解時間的聚丙烯腈超濾膜分別利用ATR-FTIR、Contact angle、SEM及滲透蒸發脫鹽程序進行分析,最後確認以水解半小時作為最佳水解時間。第三部份為製備出以木質素為主體 (Lignin-based) 之複

合薄膜應用於3.5wt%氯化鈉水溶液,首先製備出不同木質素於薄膜中比例之複合薄膜,確認當木質素比例為90wt%時於滲透蒸發脫鹽程序中表現最好,其選擇層厚度約為470 nm,通透量為6.1 kg/h-m^2,去鹽率為99.95%,後探討不同選擇層厚度對通透量及去鹽率的影響,得知選擇層厚度約為470 nm為本研究之極限厚度,並以此複合薄膜用於後續長效性測試、不同操作溫度 (25℃-45℃)、不同進料濃度 (3.5wt%-15wt% NaCl aqueous solution)、不同入料鹽類 (單離子、雙離子及基團離子) 等,CR-Lignin/PVA (90/10) 之複合薄膜皆擁有高去鹽率之表現

陶瓷添加劑--配方·性能·應用(第二版)

為了解決聚醯亞胺薄膜應用的問題,作者李文旭等 這樣論述:

本書在概述陶瓷添加劑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現狀基礎上系統介紹了分散劑、助濾劑、助磨劑、塑化劑、助燒劑、著色劑、消泡劑等傳統陶瓷添加劑,以及稀土改性添加劑、納米添加劑、增韌劑、造孔劑和偶聯劑等新型陶瓷添加劑的分類、性能、配方、使用注意事項以及在各種陶瓷中的應用。 第二版在保留第一版基本體系和主要特點的基礎上,完善了陶瓷添加劑的品種,增補了近年的新原料、新配方、新應用,同時總結了陶瓷添加劑領域新的研究成果。修訂後,本書進一步增強了新穎性和實用性,可作為精細化工、陶瓷材料等專業的學生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相關科研和生產人員的參考用書。 緒論1 0.1陶瓷添加劑的定義和分類1 0.1.1陶

瓷添加劑的定義1 0.1.2陶瓷添加劑的分類2 0.2陶瓷添加劑的功能與作用機理3 0.2.1分散作用3 0.2.2懸浮穩定作用6 0.2.3助磨作用7 0.2.4增強作用9 0.2.5黏結作用9 0.2.6助燒作用9 0.2.7減水作用11 0.2.8消泡作用13 0.2.9著色作用14 0.2.10偶聯作用16 0.2.11潤滑作用17 0.3陶瓷添加劑的使用原則19 0.4陶瓷添加劑的研究現狀和主要產品20 0.4.1陶瓷添加劑的研究現狀20 0.4.2陶瓷添加劑主要產品21 0.5陶瓷添加劑的發展前景23 第一篇傳統陶瓷添加劑 第1章分散劑26 1.1概述26 1.2分散劑的分類26

1.2.1按分散介質分類26 1.2.2按荷電性質分類27 1.2.3按化學組成分類28 1.3分散劑的作用29 1.3.1分散納米粉體的作用30 1.3.2在坯體製備中的作用32 1.3.3在噴霧乾燥泥漿中的應用33 1.3.4在釉料製備中的應用33 1.4分散劑分散效果的影響因素34 1.4.1分散劑的種類34 1.4.2聚合物分子量35 1.4.3分散劑用量35 1.4.4料漿pH值37 1.4.5其他影響因素38 1.5分散劑分散效果的評價方法39 1.5.1沉降法39 1.5.2細微性觀測法39 1.5.3Zeta電位法39 1.5.4透光率法40 1.6分散劑選擇和使用原則40

1.6.1不同料漿選擇不同的分散劑41 1.6.2使用水化能力大且能與有害離子形成配合物的分散劑41 1.6.3選擇合適分子量的高分子分散劑41 1.6.4適當加入助溶劑41 1.6.5使用複配型分散劑41 1.7典型分散劑簡介及配方42 1.7.1傳統陶瓷分散劑42 1.7.2新型陶瓷分散劑——高分子分散劑46 1.7.3新型陶瓷分散劑的高性能化53 1.8陶瓷分散劑的研究發展趨勢54 第2章助濾劑56 2.1概述56 2.2助濾劑的分類57 2.2.1按物質種類分類57 2.2.2按作用性質分類57 2.3助濾減水效果的影響因素59 2.3.1黏土的組分與性質的影響59 2.3.2雜質離子

的影響61 2.3.3固相顆粒形狀與大小的影響61 2.3.4泥漿pH值的影響61 2.4陶瓷常用助濾劑61 2.4.1聚丙烯醯胺62 2.4.2聚乙烯亞胺62 2.4.3陽離子丙烯酸樹脂62 2.4.4聚氧化乙烯62 2.4.5膠體二氧化矽加陽離子聚合物63 2.4.6減水劑UFN-263 2.4.7減水劑AF64 2.4.8減水劑MY64 2.4.9木質素磺酸鈣64 2.4.10單寧酸鈉64 2.5助濾劑配方64 2.6新型助濾劑的合成及性質研究65 2.6.1腐殖酸鈉-丙烯酸銨-丙烯酸鈉複合減水劑的合成65 2.6.2水玻璃-三聚磷酸鈉複合型陶瓷減水劑的合成65 2.6.3新型聚羧酸系高

效減水劑的合成66 2.6.4環糊精接枝共聚物型減水劑的合成66 2.7高效減水劑的研究發展趨勢67 第3章助磨劑68 3.1概述68 3.2助磨劑的分類69 3.2.1按成分組成分類69 3.2.2按物理狀態分類69 3.2.3按助磨劑的性能分類70 3.3助磨劑助磨效果的影響因素70 3.3.1助磨劑種類的影響71 3.3.2助磨劑用量的影響72 3.3.3被粉磨物料的性質的影響73 3.3.4粉磨設備的工藝條件的影響74 3.4使用助磨劑的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75 3.4.1明確加入助磨劑的目的75 3.4.2選擇合適的摻加量75 3.4.3準確計量,穩定加入75 3.4.4採用必要的配套

工藝措施,合理調節工藝參數76 3.4.5選擇優質高效的助磨劑,嚴把品質關76 3.5常用助磨劑品種76 3.5.1低級醇76 3.5.2烷基醇胺類76 3.5.3脂肪酸及其酯類77 3.5.4長鏈脂肪酸乙醇醯胺77 3.5.5羊毛脂77 3.5.6高分子助磨劑77 3.5.7腐殖酸鈉77 3.5.8其他78 3.6新型助磨劑的研究發展趨勢78 第4章塑化劑80 4.1概述80 4.2塑化劑的分類80 4.2.1機塑化劑80 4.2.2有機塑化劑81 4.3塑化劑在陶瓷成型工藝中的應用85 4.3.1塑化劑在幹壓成型中的應用85 4.3.2塑化劑在注射成型中的應用86 4.3.3塑化劑在擠制成

型中的應用88 4.3.4塑化劑在熱壓鑄成型中的應用90 4.3.5塑化劑在軋膜成型中的應用90 4.3.6塑化劑在流延成型中的應用91 第5章助燒劑95 5.1概述95 5.2助燒劑的分類96 5.2.1鋰鹽96 5.2.2氧化物97 5.2.3低熔點玻璃97 5.3燒結助劑的加入方式98 5.4助燒劑在傳統陶瓷中的應用98 5.4.1在建築陶瓷領域的應用98 5.4.2在日用陶瓷領域的應用100 5.5助燒劑在新型陶瓷中的應用101 5.5.1助燒劑在多層陶瓷電容器基材料中的應用101 5.5.2助燒劑在微波介質陶瓷中的應用102 5.5.3助燒劑在熱電陶瓷中的應用105 5.5.4助燒劑

在高溫陶瓷中的應用114 5.6助燒劑的研究發展趨勢123 第6章著色劑124 6.1概述124 6.2顏色的測試與控制方法125 6.2.11931CIE-XYZ表色系125 6.2.2CIE1976(L*a*b*)Lab表色系125 6.2.3陶瓷顏色測定方法126 6.3常用陶瓷著色劑的分類127 6.3.1按著色方法分類127 6.3.2按著色機理分類127 6.3.3按照所呈顏色分類127 6.4陶瓷色料的性質130 6.4.1陶瓷色料的共性130 6.4.2陶瓷色料的特性131 6.5陶瓷著色劑配方131 6.6著色劑在新型陶瓷中的應用132 6.6.1著色劑在氧化鋁電子陶瓷中的應

用132 6.6.2著色劑在羥基磷灰石牙科陶瓷中的應用133 6.6.3著色劑在氧化鋯牙科陶瓷中的應用134 6.7陶瓷著色劑的發展趨勢139 第7章消泡劑141 7.1概述141 7.2消泡劑的分類141 7.2.1按來源分類141 7.2.2按作用分類142 7.2.3按物質種類分類142 7.3消泡劑消泡效果的評價方法143 7.3.1消泡速度143 7.3.2抑泡性能144 7.3.3貯藏穩定性144 7.3.4動態穩定性144 7.4常用消泡劑144 7.5使用消泡劑的注意事項146 7.6消泡劑的應用147 7.7消泡劑的研究發展趨勢147 第8章其他坯釉料添加劑149 8.1概述

149 8.2脫模劑150 8.2.1油、石蠟系列脫模劑150 8.2.2乳化矽油脫模劑151 8.2.3碳化矽陶瓷脫模劑151 8.3防腐殺菌劑152 8.3.1銀系納米釉料殺菌劑152 8.3.2氧化鎂釉料殺菌劑153 8.3.3新型光催化殺菌劑——稀土改性四針氧化鋅153 8.3.4其他釉料抗菌劑154 8.3.5防腐殺菌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155 8.4懸浮穩定劑156 8.5負離子陶瓷添加劑157 8.6耐汙釉料改性添加劑158 8.7釉料黏結劑159 8.8解凝劑159 8.9潤濕劑160 8.10釉漿保護劑160 8.11有機染料160 第二篇新型陶瓷添加劑 第9章稀土改性添

加劑162 9.1概述162 9.2稀土改性添加劑在生物陶瓷領域中的應用163 9.2.1氧化鈰在羥基磷灰石陶瓷中的應用163 9.2.2氧化鑭在羥基磷灰石陶瓷中的應用165 9.3稀土改性添加劑在電子陶瓷領域中的應用166 9.3.1超導陶瓷167 9.3.2熱電陶瓷167 9.3.3壓電陶瓷168 9.3.4導電陶瓷170 9.3.5介電陶瓷171 9.4稀土改性添加劑在敏感陶瓷領域中的應用172 9.4.1壓敏陶瓷172 9.4.2氣敏陶瓷173 9.4.3熱敏陶瓷174 9.4.4濕敏陶瓷175 9.5稀土改性添加劑在結構陶瓷領域中的應用175 9.6稀土改性添加劑在光學陶瓷領域中的應

用176 9.6.1透明陶瓷176 9.6.2發光陶瓷177 9.7稀土改性添加劑在陶瓷塗層/薄膜領域中的應用177 9.7.1陰極射線發光陶瓷薄膜177 9.7.2高力學性能陶瓷塗層178 9.7.3生物活性陶瓷塗層178 第10章納米添加劑180 10.1概述180 10.2納米添加劑的特性180 10.2.1納米材料特殊的熱學特性180 10.2.2納米粒子特殊的光學特性181 10.2.3納米材料優異的力學特性182 10.2.4納米微粒奇異的磁學特性182 10.2.5納米材料特殊的電學性能182 10.3常見納米添加劑182 10.3.1納米稀土氧化物182 10.3.2納米金屬氧

化物183 10.3.3納米碳化矽185 10.3.4納米氮化鈦187 10.4納米添加劑在氧化鋯陶瓷中的應用187 10.4.1納米添加劑對陶瓷顯微結構的影響188 10.4.2納米添加劑對陶瓷緻密度的影響189 10.4.3納米添加劑對陶瓷燒結溫度的影響190 10.4.4納米添加劑對陶瓷力學性能的影響191 10.5納米添加劑的應用現狀及研究發展前景194 第11章增韌劑195 11.1概述195 11.2纖維增韌195 11.2.1碳纖維增韌196 11.2.2碳納米管增韌196 11.2.3SiC晶須增韌197 11.3顆粒彌散增韌197 11.4自增韌198 11.5納米複合增韌1

99 11.6氧化鋯增韌劑的應用200 11.6.1氧化鋯增韌劑的增韌原理200 11.6.2氧化鋯增韌Al2O3複合陶瓷(ZTA)201 11.6.3氧化鋯增韌磷酸鈣複合生物陶瓷203 第12章造孔劑210 12.1概述210 12.2多孔陶瓷性能的表徵212 12.2.1氣孔率212 12.2.2平均孔徑、最大孔徑和孔道長度212 12.2.3滲透能力212 12.3造孔劑的分類213 12.3.1按物質種類分類213 12.3.2按造孔機理分類213 12.3.3按來源分類214 12.4造孔劑造孔效果的影響因素215 12.4.1多孔陶瓷的配方設計215 12.4.2造孔劑的用量215

12.4.3造孔劑的形狀和大小215 12.4.4造孔劑與原料的混合方式216 12.4.5燒結制度216 12.5典型造孔劑應用216 12.5.1碳類造孔劑216 12.5.2生物造孔劑218 12.5.3有機物造孔劑219 12.5.4複合造孔劑221 12.5.5短效造孔劑222 12.6其他造孔劑的應用223 12.6.1多孔氧化鋁陶瓷223 12.6.2多孔羥基灰石生物陶瓷224 12.7氣凝膠新型多孔材料225 12.7.1凝膠注模成型工藝過程225 12.7.2氣凝膠含量對多孔材料微觀結構的影響226 12.7.3氣凝膠含量對多孔材料開氣孔率及表觀密度的影響228 12.7.

4熱處理溫度對多孔材料開氣孔率及表觀密度的影響228 第13章偶聯劑230 13.1概述230 13.2偶聯劑的主要類型和化學結構231 13.2.1矽烷偶聯劑231 13.2.2鈦酸酯偶聯劑233 13.2.3其他類型偶聯劑234 13.3偶聯劑的使用方法234 13.3.1矽烷偶聯劑的使用方法235 13.3.2鈦酸酯偶聯劑的使用方法236 13.4偶聯效果的評價方法和常用的測試手段236 13.4.1偶聯效果的評價方法236 13.4.2分析和測試手段237 13.5偶聯劑偶聯效果的影響因素237 13.5.1偶聯劑種類的影響237 13.5.2反應介質的影響238 13.5.3偶聯劑添

加量的影響238 13.5.4反應時間的影響240 13.5.5表面改性氧化鋯的表徵241 13.5.6選用矽烷偶聯劑的一般原則242 13.6偶聯劑的合成243 13.6.1矽烷偶聯劑的合成243 13.6.2鈦酸酯偶聯劑的合成245 13.7偶聯劑的應用現狀和研究發展趨勢245 參考文獻247 《陶瓷添加劑——配方·性能·應用》第一版自2011年出版以來,以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受到讀者的歡迎。近年來,書中所述陶瓷添加劑的生產技術、原料類型、配方組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為使本書進一步增強新穎性和準確性,使讀者對陶瓷添加劑的基本性質和應用有進一步的瞭解,本書作者根據技術和產業

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保留第一版的基本體系和主要特點的基礎上,對本書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主要體現在完善部分陶瓷添加劑的品種,刪除實用性欠佳、老舊的內容,增補近些年的新原料、新配方、新應用,以及改進第一版出版時因編寫時間倉促而遺留的不足、缺憾和疏漏。 修訂內容主要包括: (1)第2章助濾劑,更新了部分新型助濾劑的合成及性質研究的內容。 (2)第5章助燒劑,新增了5.4助燒劑在傳統陶瓷中的應用;5.5.3助燒劑在熱電陶瓷中的應用;5.5.4.5ZrO2陶瓷。 (3)第6章著色劑,補充了新型陶瓷著色劑配方,重寫了著色劑在新型陶瓷中的應用。 (4)第8章其他坯釉料添加劑,對脫模劑和防腐殺菌劑的

內容進行了擴充,增補了8.6耐汙釉料添加劑。 (5)第9章稀土改性添加劑,刪除了9.2氧化釔稀土添加劑,並對原有各節內容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6)第10章納米添加劑,刪除了10.2納米添加劑的特殊物理效應、10.4.3納米添加劑對陶瓷晶粒尺寸的影響、10.4.6納米添加劑對陶瓷物相組成和晶胞參數的影響,增加了10.3常見納米添加劑、10.4納米添加劑在氧化鋯陶瓷中的應用。 (7)第一版第12章增韌劑在本版列為了第11章,刪除了原書中氧化鋯增韌劑的製備、氧化鋯增韌磷酸鈣複合生物材料的研究的部分內容,增加了纖維增韌、顆粒彌散增韌、自增韌和納米複合增韌的內容。 (8)第一版第13章造孔劑在本

版列為了第12章,補充了各種新型造孔劑的配方和應用,並增加了關於氣凝膠多孔材料的內容。 (9)第一版第11章偶聯劑在本版列為了第13章,對部分內容及小節設置作了調整。 (10)對各章節的結構進行了調整,全書文字進行了推敲、精煉,使內容更具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 參加第二版修訂工作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李文旭、吳金珠、宋英。吳金珠編寫了第9(部分內容)、10、11章,宋英編寫了第4、5、9(部分內容)章,其餘各章由李文旭和吳金珠編寫,全書由李文旭統稿。 在本書的修訂過程中,本書責任編輯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強亮生教授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儘管作者在修訂過程中力求完美

,但限於編者水準,難免存在疏漏和不當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2016年10月於哈爾濱工業大學 第一版前言 陶瓷的研究和生產是一個古老又年輕的領域,在現代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陶瓷分為傳統陶瓷和先進陶瓷,先進陶瓷按其性能和應用領域又分為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傳統陶瓷的研究和生產在起步較早,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先進陶瓷在是近30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類陶瓷。隨著陶瓷工業的迅速發展,陶瓷的品種和產量日益增加。為了提高和改善陶瓷的性能,在陶瓷的生產工序中都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添加劑的加入可以賦予陶瓷製品加工所需的各種工藝性能,如分散性、可塑性、懸浮性等,而且對於

改善工藝條件及產品結構與性能也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先進陶瓷不斷發展,對添加劑的要求更高,陶瓷添加劑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廣大科學工作者、研發單位和使用部門的關注。 目前市場上關於陶瓷添加劑的圖書相對較少,且主要從精細化學品的角度介紹陶瓷添加劑的原理和應用,內容基本以應用於傳統陶瓷的添加劑為主。而本書內容除傳統的陶瓷添加劑外,還重點介紹了包括稀土添加劑、納米添加劑、氧化鋯陶瓷增韌劑等添加劑以及這些添加劑對新型功能陶瓷性能的影響,並結合作者多年從事功能陶瓷的教學和研究的實踐,把部分研究成果引入本書,適當介紹了陶瓷添加劑在新型陶瓷領域的作用以及發展新動態。 全書共分為緒論、傳統陶瓷添加劑、新

型陶瓷添加劑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陶瓷添加劑的基本原理、研究現狀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已經廣泛應用在陶瓷領域中的各種傳統陶瓷添加劑。第三部分主要介紹新型陶瓷添加劑的特點、作用和應用。本書由李文旭、宋英編寫,其中宋英編寫了塑化劑和助燒劑兩章及稀土添加劑中的部分內容,其他內容由李文旭編寫,全書由李文旭統稿。書中各種添加劑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介紹均佐以實例和具體配方,力求結合實際,希望能夠對從事陶瓷研究的科研人員和相關領域的生產人員有所幫助,有助於讀者的學習和科研思路的建立。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化學工業出版社領導和本書責任編輯提出了許多寶貴的編寫意見,哈爾濱工業大學強亮生教授給予了熱情的支持和幫

助,在此表示感謝。 陶瓷添加劑種類繁多,雖然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完美,但由於水準所限,難免存在疏漏和其他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2010年6月於哈爾濱工業大學

聚醯亞胺薄膜在軟性電路板市場上之行銷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聚醯亞胺薄膜應用的問題,作者張春來 這樣論述:

聚醯亞胺薄膜用於軟性電路板市場從2006年起,由於競爭者眾多,整個產業環境變得十分嚴苛,事業屬性從獨佔性變成競爭十分激烈的寡佔性市場。此篇論文通過產業的總體環境分析及產業分析來對軟板市場進行區隔,並針對不同目標市場擬定行銷策略,將產品重新定位來滿足不同目標市場的需求,以期達到杜邦公司聚醯亞胺薄膜產品在軟性電路板市場的永續成長。從含有產品價格因素在內的問卷調查中找到產業鏈中最有議價能力廠商的最重要需求及預估用量,進而做為公司開發下一世代聚醯亞胺薄膜產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