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醯亞胺薄膜廠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聚醯亞胺薄膜廠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平,廖明義(主編)寫的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第三版) 和楊玉昆(主編)的 壓敏膠制品技術手冊(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淡江大學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 簡義杰、彭晴玉所指導 馬翊宸的 電化學群體感應抑制法中導電膜控制濾膜阻塞效能之研究 (2021),提出聚醯亞胺薄膜廠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群體感應抑制、膜生物反應器、醯化高絲氨酸內酯、電化學法、導電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王怡仁所指導 賴彥宇的 含浸式功能性質子交換多層膜的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磺化聚亞醯胺、磺化多巴胺、聚多巴胺的重點而找出了 聚醯亞胺薄膜廠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聚醯亞胺薄膜廠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第三版)

為了解決聚醯亞胺薄膜廠商的問題,作者陳平,廖明義(主編) 這樣論述: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分為上、下兩篇。主要介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熱固性與熱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 上篇熱固性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介紹酚醛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環氧樹脂、聚氨酯樹脂、雙馬來醯亞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氰酸酯樹脂、有機矽樹脂等熱固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合成工藝原理、製造工藝、改性原則、結構與性能關係、成型加工及其應用。力求取材新穎,論述深入淺出,理論聯繫實際,提供很強的實用價值。 下篇熱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系統地介紹了五大通用樹脂,即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ABS樹脂,以及通用工程塑料聚醯胺、聚碳酸酯、PET和PBT。詳細介紹了這些合成樹脂的合成原理、生產工藝、結構與性能關係以及

加工與應用。所涉及的樹脂品種皆為已經工業化生產的品種,內容條理清晰,注重反應原理、結構與性能之間的理論關係,並以成熟、完備的生產技術為依據,適當地介紹了一些有工業化前景的相關內容。 本書可滿足高等工科學校高分子材料專業本科生和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工作需要。 緒論1 0.1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發展簡史1 0.2國內外發展現狀2 0.3高分子的定義、分類、特點、命名5 0.3.1定義5 0.3.2分類5 0.3.3特點6 0.3.4命名8 上篇熱固性高分子合成材料 第1章酚醛樹脂10 1.1酚醛樹脂的原材料11 1.1.1酚類11 1.1.2醛類12 1.2酚醛樹脂的生成反

應和結構13 1.2.1熱塑性酚醛樹脂的生成反應和分子結構13 1.2.2熱固性酚醛樹脂的生成反應和分子結構15 1.3酚醛樹脂的製造工藝18 1.3.1熱固性酚醛樹脂的製造工藝18 1.3.2熱塑性酚醛樹脂的製造工藝19 1.3.3影響酚醛反應的因素20 1.4酚醛樹脂的固化22 1.4.1熱固性酚醛樹脂的固化反應22 1.4.2熱塑性酚醛樹脂的固化反應26 1.5酚醛樹脂的基本性能28 1.5.1酚醛樹脂的熱性能及燒蝕性能28 1.5.2酚醛樹脂的阻燃性能和發煙性能29 1.5.3酚醛樹脂的耐輻射性31 1.6其他酚醛樹脂31 1.6.1間苯二酚樹脂31 1.6.2苯酚糠醛樹脂32 1.6

.3純油溶性酚醛樹脂33 1.7改性的酚醛樹脂33 1.7.1苯胺改性的酚醛樹脂33 1.7.2二甲苯樹脂改性的酚醛樹脂34 1.7.3苯酚改性的二苯醚樹脂35 1.7.4聚乙烯醇縮丁醛改性的酚醛樹脂36 1.7.5植物油改性的酚醛樹脂36 1.7.6耐熱的酚醛樹脂37 1.8酚醛樹脂的應用37 1.8.1酚醛模塑膠39 1.8.2酚醛樹脂層壓塑膠40 1.9酚醛樹脂的研究新進展41 1.9.1樹脂41 1.9.2複合材料及其加工工藝43 第2章不飽和聚酯樹脂45 2.1不飽和聚酯樹脂基體、原材料46 2.1.1不飽和二元酸及酸酐46 2.1.2飽和二元酸及酸酐47 2.1.3二元醇49 2.

1.4交聯單體50 2.1.5引發劑52 2.1.6阻聚劑56 2.2不飽和聚酯樹脂複合物的組成及其固化57 2.2.1不飽和聚酯樹脂複合物的組成57 2.2.2不飽和聚酯樹脂複合物的固化反應58 2.2.3有機引發劑60 2.2.4熱分解引發60 2.2.5化學分解引發61 2.2.6光引發61 2.2.7阻聚與緩聚61 2.3不飽和聚酯樹脂的老化與防老化62 2.3.1紫外線的作用62 2.3.2空氣中氧和臭氧的作用63 2.3.3水解降解作用63 2.4不飽和聚酯樹脂的性能與應用63 2.4.1層壓塑膠與模壓塑膠63 2.4.2片狀模塑膠、團狀模塑膠64 2.4.3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瑪瑙6

4 2.4.4雲母帶膠黏劑65 2.4.5油改性不飽和聚酯漆65 2.4.6無溶劑漆66 第3章環氧樹脂67 3.1環氧樹脂的合成、製造、品質指標67 3.1.1雙酚A型環氧樹脂的合成製造67 3.1.2脂環族環氧樹脂的合成70 3.1.3環氧樹脂的品質指標71 3.2環氧樹脂的基本性能72 3.2.1雙酚A型環氧樹脂72 3.2.2雙酚F型環氧樹脂73 3.2.3雙酚S型環氧樹脂74 3.2.4氫化雙酚A型環氧樹脂74 3.2.5線型酚醛型環氧樹脂74 3.2.6多官能基縮水甘油醚樹脂75 3.2.7多官能基縮水甘油胺樹脂75 3.2.8具有特殊機能的鹵化環氧樹脂76 3.3環氧樹脂的固化反

應、固化劑和促進劑78 3.3.1環氧化物的反應性78 3.3.2含羥基化合物的固化反應79 3.3.3胺類的固化反應和固化劑80 3.3.4有機羧酸的固化反應88 3.3.5酸酐的固化反應89 3.3.6酸酐類固化劑93 3.3.7合成樹酯類固化劑97 3.3.8環氧樹脂固化反應用促進劑99 3.4環氧樹脂用輔助材料及其改性101 3.4.1稀釋劑101 3.4.2增韌劑103 3.4.3填料105 3.4.4阻燃劑105 3.4.5纖維增強材料108 3.5環氧樹脂的應用112 3.5.1環氧樹脂塗料113 3.5.2環氧樹脂膠黏劑116 3.5.3環氧樹脂成型材料119 3.5.4纖維增

強塑膠和複合材料121 3.5.5環氧樹脂的反應注射成型123 第4章聚氨酯樹脂126 4.1聚氨酯的基本原材料127 4.1.1多元異氰酸酯127 4.1.2多羥基化合物和聚合物128 4.1.3助劑129 4.2聚氨酯的合成原理136 4.2.1異氰酸酯的化學反應136 4.2.2聚氨酯的生成反應138 4.3聚氨酯的製造工藝138 4.3.1熔融法139 4.3.2溶液法139 4.4聚氨酯的應用139 4.4.1聚氨酯泡沫塑料139 4.4.2聚氨酯彈性體141 4.4.3聚氨酯塗料144 4.4.4聚氨酯膠黏劑146 4.4.5聚氨酯密封膠147 第5章雙馬來醯亞胺樹脂149 5.1

雙馬來醯亞胺的合成原理149 5.2雙馬來醯亞胺的性能151 5.2.1熔點151 5.2.2溶解性能151 5.2.3反應性能151 5.2.4耐熱性能152 5.2.5力學性能152 5.2.6BMI固化物的熱穩定性152 5.3雙馬來醯亞胺樹脂的改性153 5.3.1與鏈烯基化合物的共聚改性153 5.3.2二元胺改性BMI157 5.3.3熱塑性樹脂改性BMI159 5.3.4環氧改性BMI164 5.3.5氰酸酯改性BMI164 5.3.6降低後處理溫度工藝改性165 5.4新型雙馬來醯亞胺的合成165 5.4.1鏈延長型BMI165 5.4.2取代型BMI171 5.4.3稠環型B

MI171 5.4.4噻吩型BMI171 5.4.5含特殊元素BMI172 5.4.6樹脂傳遞模塑用BMI樹脂172 5.4.7線型酚醛型多馬來醯亞胺樹脂173 5.5雙馬來醯亞胺樹脂的應用174 5.5.1電氣絕緣材料174 5.5.2高溫膠黏劑174 5.5.3航空航太結構-功能複合材料174 第6章聚醯亞胺樹脂177 6.1均苯型聚醯亞胺177 6.1.1用熔融縮聚法製備聚醯亞胺177 6.1.2用兩步法製備聚醯亞胺178 6.2可熔性聚醯亞胺181 6.2.16F二酐型聚醯亞胺182 6.2.2二苯醚四羧酸二酐型聚醯亞胺183 6.2.3用含亞胺環的二酐製備聚醯亞胺184 6.3加成型

聚醯亞胺184 6.3.1PMR型聚醯亞胺184 6.3.2乙炔端基型聚醯亞胺185 6.4聚醯亞胺的性能187 6.4.1聚醯亞胺的熱穩定性187 6.4.2聚醯亞胺的化學穩定性189 6.4.3聚醯亞胺的介電性能190 6.4.4聚醯亞胺的力學性能191 6.5改性聚醯亞胺191 6.5.1聚醯胺醯亞胺191 6.5.2聚酯醯亞胺193 6.5.3聚酯-醯胺-醯亞胺194 6.5.4聚苯並咪唑-醯亞胺195 6.5.5聚碸-醯亞胺195 6.6聚醯亞胺的應用196 6.6.1聚醯亞胺薄膜196 6.6.2聚醯亞胺漆199 6.6.3聚醯亞胺膠黏劑200 6.6.4高性能工程塑料200 6.

6.5聚醯亞胺纖維204 6.6.6聚醯亞胺複合材料205 第7章氰酸酯樹脂207 7.1氰酸酯樹脂單體的合成207 7.2氰酸酯樹脂的固化反應209 7.2.1氰酸酯固化反應機理209 7.2.2催化劑對固化反應的影響209 7.3氰酸酯樹脂的基本性能213 7.3.1氰酸酯樹脂的結構與性能213 7.3.2氰酸酯固化物的熱分解機理219 7.3.3氰酸酯樹脂基複合材料的性能220 7.4氰酸酯的改性223 7.4.1氰酸酯改性環氧樹脂223 7.4.2氰酸酯改性雙馬來醯亞胺樹脂228 7.4.3氰酸酯的增韌改性229 7.5氰酸酯的應用231 第8章有機矽樹脂233 8.1矽及矽鍵的化學特

性233 8.2有機矽單體的合成234 8.2.1有機鹵矽烷的合成方法235 8.2.2甲基氯矽烷的合成237 8.2.3苯基氯矽烷的合成240 8.2.4其他有機矽單體的合成242 8.3聚有機矽氧烷的生成反應242 8.3.1水解縮合242 8.3.2催化重排248 8.3.3在高溫下利用空氣中氧的作用提高分子量249 8.3.4雜官能單體縮聚製備聚有機矽氧烷250 8.4有機矽樹脂的性能250 8.4.1熱穩定性250 8.4.2聚有機矽氧烷液體及彈性體的特徵253 8.4.3電絕緣性253 8.4.4力學性能255 8.4.5耐候性256 8.4.6耐化學藥品性257 8.4.7憎水性

258 8.5有機矽樹脂的改性259 8.5.1有機矽改性醇酸樹脂259 8.5.2有機矽改性聚酯樹脂260 8.5.3有機矽改性丙烯酸樹脂260 8.5.4有機矽改性環氧樹脂260 8.5.5有機矽改性酚醛樹脂262 8.5.6矽氧烷改性聚醯亞胺樹脂262 8.6有機矽樹脂的應用264 8.6.1有機矽絕緣漆264 8.6.2有機矽膠黏劑270 8.6.3有機矽塑膠273 8.6.4微粉及梯形聚合物275 參考文獻276 下篇熱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 第9章聚乙烯277 9.1發展簡史277 9.2低密度聚乙烯278 9.2.1反應機理278 9.2.2生產工藝278 9.2.3結構與性能27

9 9.2.4加工和應用282 9.3高密度聚乙烯283 9.3.1反應機理283 9.3.2生產工藝283 9.3.3結構與性能284 9.3.4加工和應用285 9.4線型低密度聚乙烯286 9.4.1反應機理286 9.4.2生產工藝286 9.4.3結構與性能287 9.4.4加工和應用289 9.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91 9.5.1生產工藝291 9.5.2結構與性能291 9.5.3加工和應用293 9.6茂金屬聚乙烯294 9.6.1發展簡介294 9.6.2生產工藝295 9.6.3結構與性能295 9.6.4加工和應用297 9.7雙峰聚乙烯297 9.7.1生產工藝297

9.7.2結構與性能298 9.8共聚聚乙烯樹脂298 9.8.1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298 9.8.2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301 9.8.3乙烯-丙烯酸甲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302 9.8.4乙烯-乙烯醇共聚物303 9.9聚乙烯改性304 9.9.1化學改性304 9.9.2共混改性310 9.9.3填充改性312 參考文獻315 第10章聚丙烯317 10.1發展簡史317 10.2等規聚丙烯318 10.2.1反應機理318 10.2.2生產工藝318 10.2.3結構與性能319 10.2.4加工和應用324 10.3茂金屬聚丙烯326 10.3.1結構與性能327 10.3

.2加工與應用327 10.4無規聚丙烯328 10.4.1生產工藝328 10.4.2結構與性能328 10.5共聚聚丙烯樹脂328 10.5.1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329 10.5.2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329 10.6聚丙烯改性330 10.6.1化學改性330 10.6.2共混改性334 10.6.3填充改性340 10.6.4聚丙烯納米複合材料343 10.6.5透明改性346 參考文獻347 第11章聚氯乙烯349 11.1發展簡史349 11.2反應機理350 11.3生產工藝350 11.3.1懸浮聚合生產工藝350 11.3.2乳液聚合生產工藝357 11.3.3微懸浮聚合法

工藝360 11.3.4本體法生產工藝362 11.4結構和性能363 11.4.1化學結構363 11.4.2顆粒結構和形態365 11.4.3性能368 11.4.4加工和應用373 11.5共聚聚氯乙烯樹脂376 11.5.1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376 11.5.2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377 11.5.3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377 11.5.4氯乙烯/馬來醯亞胺共聚物378 11.6聚氯乙烯化學改性378 11.6.1氯化聚氯乙烯378 11.6.2PVC交聯380 11.7PVC共混改性382 11.7.1增韌改性382 11.7.2耐熱改性388 11.8聚氯乙烯填充改性3

89 11.9聚氯乙烯納米複合材料389 11.10聚氯乙烯加工改性392 11.11聚氯乙烯熱塑性彈性體393 11.11.1HP-PVC393 11.11.2共混型TPVC394 11.11.3TPVC加工和應用394 參考文獻394 第12章聚苯乙烯396 12.1發展簡史396 12.2通用聚苯乙烯397 12.2.1反應機理397 12.2.2生產工藝397 12.2.3結構與性能398 12.2.4加工和應用399 12.3可發性聚苯乙烯(EPS)399 12.3.1生產原理和工藝399 12.3.2結構與性能401 12.3.3加工和應用403 12.4高抗沖聚苯乙烯(HIPS)

404 12.4.1生產工藝404 12.4.2結構與性能406 12.4.3加工和應用410 12.5間規聚苯乙烯410 12.5.1生產工藝410 12.5.2結構與性能410 12.5.3加工和應用412 12.6共聚聚苯乙烯樹脂413 12.6.1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13 12.6.2丙烯酸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414 12.6.3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烴三元乙丙橡膠/苯乙烯共聚物415 12.6.4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416 12.6.5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416 12.6.6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417 12.6.7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41

7 12.6.8苯乙烯/馬來醯亞胺共聚物418 12.6.9K樹脂419 12.7聚苯乙烯共混改性420 12.7.1PS與PPO共混420 12.7.2PS與PO共混421 12.7.3其他共混改性421 參考文獻421 第13章ABS樹脂423 13.1發展簡史423 13.2反應機理424 13.3生產工藝425 13.3.1ABS生產工藝分類425 13.3.2乳液接枝-摻混生產工藝427 13.3.3連續本體法429 13.4結構與性能431 13.4.1結構431 13.4.2增韌機理431 13.4.3性能432 13.4.4加工和應用437 13.5ABS改性438 13.5.

1化學改性438 13.5.2共混改性440 13.6ABS填充改性444 參考文獻445 第14章聚醯胺447 14.1聚醯胺6447 14.1.1發展簡史447 14.1.2反應機理448 14.1.3生產工藝449 14.2聚醯胺66451 14.2.1發展簡史451 14.2.2反應機理452 14.2.3生產工藝453 14.3結構與性能453 14.3.1結構453 14.3.2性能455 14.4加工和應用461 14.4.1加工461 14.4.2應用462 14.5聚醯胺改性463 14.5.1共聚改性463 14.5.2共混改性465 14.5.3增韌改性470 14.5.

4增強改性471 14.5.5填充改性473 14.5.6阻燃改性474 14.5.7聚醯胺納米複合材料475 14.6其他聚醯胺480 14.6.1聚醯胺1010480 14.6.2聚醯胺11483 14.6.3聚醯胺12486 14.6.4聚醯胺46489 14.6.5聚醯胺610、612490 14.6.6單體澆鑄聚醯胺6492 14.6.7透明聚醯胺493 參考文獻494 第15章聚碳酸酯496 15.1發展簡史496 15.2反應原理497 15.2.1光氣介面縮聚法497 15.2.2熔融酯交換法497 15.2.3非光氣酯交換法497 15.3生產工藝498 15.3.1光氣法工

藝498 15.3.2熔融酯交換法工藝499 15.3.3非光氣酯交換法工藝500 15.3.4其他非光氣酯交換法工藝502 15.4結構和性能503 15.4.1PC結構503 15.4.2性能503 15.5加工和應用506 15.5.1加工506 15.5.2應用506 15.6聚碳酸酯改性508 15.6.1共聚改性508 15.6.2共混改性508 參考文獻514 第16章熱塑性聚酯516 16.1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16 16.1.1發展簡史516 16.1.2反應機理518 16.1.3生產工藝518 16.1.4結構和性能521 16.1.5加工和應用524 16.1.6PE

T改性526 16.2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534 16.2.1發展簡史534 16.2.2反應機理535 16.2.3生產工藝536 16.2.4結構和性能537 16.2.5加工和應用539 16.2.6改性540 參考文獻544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這部教材自2005年出版以來,得到了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專業廣大師生和社會相關專業人員的厚愛,在此深表誠摯謝意! 2007年7月該書申報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2月獲得批准[見高教函2008-3號]進行重新修訂。2010年由化學工業出版社第二版出版發行以來,被國內多所高校作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教科書和

廣大從事高分子合成樹脂材料的專業入門書。2014年5月該書又入選了遼寧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經過兩個版本的使用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課程學時的調整,發現原書的內容偏多,學生在短期內學習與掌握這些內容比較吃力。根據出版社和讀者回饋意見,第三版進行了較大篇幅修訂和壓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刪減和修改。 1.對全書內容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調整,對增韌機理、增強、增容、接枝等內容分別在不同章節有針對性地集中進行介紹。相同的共混體系在不同章節有所側重。 2.刪除了與大學基礎課程相重複的反應機理的介紹。刪除了部分有關性能的表格,改為語言性描述。 3.大幅縮減了生產工藝的介紹,刪除了國內生

產廠商列表。 4.對國外公司名稱、專業術語進行了全文統一。 5.對一些文字錯誤進行了修改,插圖也進行了適當調整。 希望通過這些修訂,能夠給廣大讀者提供一本知識全面、內容簡潔豐富、資訊準確、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參考書,並能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編者 2016年6月 第一版前言 材料、資訊、能源是當代科學與技術的三大支柱。高分子材料是當今世界上十分重要的非常活躍的領域。它是材料領域中的後起之秀。自從20世紀初德國化學家H.Standinger創立高分子長鏈概念以來,通過化學家、物理學家和材料工程學家等許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勞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高分子材料科

學理論知識體系。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現與發展給材料領域帶來了重大的變革,從而形成了金屬材料、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複合材料多元共存的格局。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是以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學和高分子成型工藝學為基礎的,研究的範圍是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改性、高分子的結構與性能、高分子材料的製備(成型加工)及其應用的一門科學。 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發現、應用及推廣,構成了人類進步與文明。從20世紀5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合成樹脂是目前產量最高、需求量最大、應用面最廣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已經成為繼金屬、水泥、木材之後的第四種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支柱材料,已在機械、化工、交通、航空、航太、船舶等眾多國民經濟與人民生

活、國防建設與尖端技術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高分子合成樹脂種類繁多,本書比較系統地介紹了其有重要應用價值的熱固性和熱塑性合成樹脂的國內外發展歷史、合成工藝原理、製造工藝、結構與性能關係、改性原則、成型加工工藝及其應用等內容。合成樹脂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石油化工工業的發展,合成樹脂工業也取得了飛速發展。目前的合成樹脂和塑膠製品的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前列,成為合成樹脂和塑膠製品的生產大國與消費大國。與之相對應,社會對高分子材料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十分旺盛,為了配合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我們組織編寫了高分子合成材料學這本書。本書主要是為了滿足高等工科院校高

分子材料專業學生和相關工程技術人員需要編寫的教材。為此,本書在內容編寫上堅持取材新穎、理論深入淺出、理論聯繫實際、重視應用等基本原則,儘量做到既可以使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從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較為系統地掌握當今高分子合成樹脂材料的基本知識概貌,又能基本瞭解今後可能的發展方向。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酚醛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氨酯樹脂、雙馬來醯亞胺樹脂等熱固性高分子合成材料,下篇主要介紹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熱塑性高分子合成材料。全書由陳平教授統稿。上篇緒論由陳平、廖明義編寫,酚醛樹脂由黃髮榮和陳平編寫,不飽和聚酯樹脂由沈開猷和陳平編寫,環氧樹脂由陳平和唐傳林編寫,聚氨酯樹脂

由李紹雄和陳平編寫,雙馬來醯亞胺樹脂由梁國正和顧媛娟編寫,聚醯亞胺樹脂由陳平編寫,氰酸酯樹脂由包建文和陳平編寫,有機矽樹脂由羅運軍和陳平編寫;下篇由廖明義教授編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研究生唐忠鵬、張宜鵬、孫明、張偉清、陸春等協助對圖表進行了整理,在本書出版的過程中,得到了大連理工大學教材出版基金資助,謹此致以深切的謝意。最後感謝所有提供文獻資料的作者和支援説明本書編寫的同仁。 由於作者水準有限,書中一些不足之處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5年1月 第二版前言 《高分子合成材料學》這部教材自2005年出版以來,得到了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專業廣大師生和社會相關專業人員的厚愛,在

此作者深表誠摯謝意! 2007年7月該書申報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2月獲得批准[見高教函2008-3號]進行重新修訂。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加之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很快,經幾年的使用,書中許多資訊、資料與當前情況已有不符,有些內容也顯陳舊。基於此,本書借助這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修訂的機會,本著與時俱進的態度,對書中相關內容進行了一些修訂,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補充和修改。 1.更新了一些資料,資料最新截止日期基本到2007年,個別到2008年。 2.補充了一些最新技術進步的資訊,特別是中國近年來的技術進步和成果。 3.對全書

內容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調整,對於增韌機理、增強、增容、納米材料、接枝等內容分別在不同章節有針對性地集中進行介紹。 4.補充了一些最新成果,刪除了一些重複敘述。 5.對一些文字錯誤進行了修改,插圖也進行了適當調整。 希望通過這些修訂,能夠給廣大讀者提供一本知識全面、內容豐富、資訊準確、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參考書,並能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就是編者最大的願望。 感謝賈彩霞、王乾、張相一、李彬等研究生對書稿編輯整理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編者 2009年12月

電化學群體感應抑制法中導電膜控制濾膜阻塞效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聚醯亞胺薄膜廠商的問題,作者馬翊宸 這樣論述:

電化學群體感應抑制(electrochemical quorum quenching, eQQ)法為一種新型的群體感應抑制方式,已被證明能有效控制薄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的生物性阻塞,利用微生物分泌出的訊息分子AHLs (Acyl Homoserine Lactones)具有pH相依性的特性,透過電化學於陰極產生的電子與水做還原產生氫氧根離子,藉此提高生物膜週遭微環境或系統中局部之pH 值,使AHLs分子水解開環成acyl homoserine,喪失群體感應訊息分子的功能。本實驗室先前研究中,以鈦作為陽極能平均延緩一倍的濾膜阻塞時間,過程中發現以鐵作

為陽極時會有混凝劑的釋出,造成較大顆粒污泥卡在電極網與濾膜之間,反而加速濾膜的阻塞。  因此本研究假設相較於將陰極配置在濾膜附近,在膜表面產生電化學反應生成氫氧根離子,可直接影響附著於濾膜上的生物膜發展,藉由氫氧根離子現地水解微生物所釋出的AHLs分子,進而干擾濾膜細菌的群體感應系統,得以延緩生物膜發展成較成熟、緊密的結構的時程,配合曝氣刮除的動力,應能減少濾膜阻塞的速率。本研究中將實驗分成兩大部分:(1)首先以不同參數、條件製作並優化兩種不同材質的導電膜,接著以電導率、通量、耐久測試評估導電膜的性能,(2)選定一種導電膜進行實驗室規模的連續流MBR試驗,探討在電化學群體感應抑制法中利用導電膜

控制濾膜阻塞之成效,並觀察MBR的處理效能是否會受到影響。  本研究發現,PVDF中空纖維最佳化學鍍鎳法的導電膜條件為鍍鎳時間2分鐘,可使濾膜表面相距5公分處產生3.8×105 μS/cm電導率,清水通量為204.8 LMH,使用實驗室MBR出流水測試,在膜表面相距3公分處電導率至少為8031 μS/cm並可維持10天,並且鎳析出量極低(0.05 ppm/day),不過運行於含活性污泥的MBR中,鎳層僅能維持3天,推測微生物可能對鎳層掉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而改良過後的環狀鍍鎳中空纖維導電膜,在膜表面距離5公分處電導率為2.2×105 μS/cm,並且可於活性污泥中運行15天。PES平板導電膜

最佳的條件為添加8%碳黑(CB)及2%聚苯胺(PANI)在製膜溶液中,電導率與通量分別為1.9×104 μS/cm(相距5公分量測值)與219 LMH,其中通量相較於未添加任何導電材料的平板膜提升9.8倍。本研究首次將PVDF中空纖維導電膜應用於電化學群體感應抑制法中,實驗結果觀察到在連續實驗第一輪和第二輪前半段中分別有94.4%及60.0%的延緩阻塞效率,在濾膜的膜阻抗分析中發現較鬆散的濾餅層為延緩阻塞主要貢獻的來源,且化學鍍鎳程序製成的導電膜及其應用在連續流MBR中,並未對所監測的MBR處理效能產生影響。根據上述結果可知具導電膜之MBR系統具有延緩濾膜阻塞的效果,若能進一步測試並尋求最佳電

源供應、槽中濾膜曝氣等操作條件,預期未來將可實際應用於MBR中,以同時達到控制濾膜阻塞、節省能源及處理廢水與回收水資源之目的。

壓敏膠制品技術手冊(第二版)

為了解決聚醯亞胺薄膜廠商的問題,作者楊玉昆(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以壓敏膠製品為中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研究、開發和生產壓敏膠製品所需的基礎理論、性能測試方法以及各種原材料。重點介紹了橡膠系、聚丙烯酸酯系、熱熔型和輻射固化型等壓敏膠黏劑以及基材、底塗劑、背面處理劑、防粘材料和其他各種壓敏膠技術,專門介紹了壓敏膠製品生產中的塗布工藝、乾燥工程及塗布機等各種生產設備。另外,還從應用角度有針對性地介紹了各種壓敏膠製品特別是近幾年發展很快的特種壓敏膠製品及其應用領域、應用方法和應用技術等內容。 本書可供從事壓敏膠黏劑及其製品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新產品研發人員、管理人員、採購與銷售人員以及原材料供應商等查閱,也可作為大中專院校有關專業師生的參考書

。 楊玉昆,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究員,博導,男,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膠粘劑工業協會專家顧問,我國膠粘劑領域知名專家,畢生致力於壓敏膠粘劑及其製品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發表有關文章120餘篇,出版有關專著三本,取得應用性科研成果多項。   一直擔任中國膠粘劑工業協會專家顧問和河北華夏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還兼任過其它壓敏膠製品企業的技術顧問。指導和幫助他們開發新產品, 解決生產中的各類技術問題。在該領域的學術和技術活動一直比較活躍。 第一篇 概論 第一章 / 3 壓敏膠製品概述 呂鳳亭 第一節膠黏劑、壓敏膠和壓敏膠製品3 一、壓敏膠

和壓敏膠製品3 二、壓敏膠和膠黏劑3 第二節壓敏膠製品的組成、製備和應用4 一、壓敏膠和壓敏膠製品的組成和製備4 二、壓敏膠製品的用途5 第二章 / 9 中國壓敏膠製品工業的歷史與現狀 呂鳳亭 第一節中國大陸的壓敏膠製品工業9 一、中國大陸壓敏膠製品工業的發展史9 二、中國大陸壓敏膠製品工業現狀10 三、中國大陸壓敏膠製品的生產和技術 情況14 第二節中國臺灣地區的壓敏膠製品工業16 一、概況16 二、產業發展史16 三、產業特點17 四、主要生產廠商及製品17 五、臺灣地區的市場狀況18 第三章 / 21 世界壓敏膠製品工業概況 呂鳳亭 第一節世界壓敏膠製品工業發展史和產銷 概況21 一、世

界壓敏膠製品工業發展史21 二、世界壓敏膠製品的產銷概況22 第二節各國壓敏膠製品工業發展概況23 一、美國23 二、歐洲23 三、日本27 四、其他國家27 參考文獻29 第二篇 基礎與理論 第一章 / 33 壓敏膠製品的黏合特性 楊玉昆 第一節壓敏膠黏劑的黏彈性33 一、高聚物的黏彈性33 二、黏彈性的Maxwell流變學模型34 三、黏彈性的四元流變學模型35 四、壓敏膠的動態力學試驗和動態力學 性能36 第二節壓敏膠黏劑對被粘物表面的潤濕38 一、潤濕的熱力學問題38 二、潤濕的動力學問題40 三、接觸角、表面張力和表面自由能以及 介面張力和介面黏附功40 第三節壓敏膠製品的實用黏合

性能43 第四節壓敏膠的黏彈性與實用黏合性能的 聯繫45 一、壓敏膠的Dahlquist準則和“黏彈性窗” 觀點45 二、近年來我國在壓敏膠黏彈性研究方面 的簡介46 參考文獻47 第二章 / 48 壓敏膠製品的抗剝離性能 楊玉昆 第一節壓敏膠製品剝離強度的測試48 一、剝離強度的測試方法48 二、剝離強度測試方法的標準化49 三、剝離測試時的破壞類型53 第二節剝離強度的理論分析54 一、彈性力學方法54 二、能量平衡方法55 三、理論分析的新發展57 第三節影響壓敏膠製品剝離強度的因素58 一、測試條件對剝離強度的影響58 二、壓敏膠黏劑對剝離強度的影響61 三、基材對剝離強度的影響71

四、被粘材料對剝離強度的影響72 參考文獻73 第三章 / 75 壓敏膠製品的初黏性能 楊玉昆 第一節壓敏膠製品初黏性能的測試方法75 一、球滾動摩擦法76 二、快速剝離法79 三、圓柱體觸黏試驗法80 第二節初黏力的理論分析及影響初黏性能的 因素81 一、關於快速剝離試驗法初黏力81 二、圓柱體觸黏法初黏力的理論分析82 三、影響觸黏法初黏力的因素83 四、滾球斜面停止法初黏力的理論分析和 影響因素90 五、關於滾動摩擦係數法初黏性91 參考文獻91 第四章 / 93 壓敏膠製品的抗蠕變性能 楊玉昆 第一節壓敏膠的內聚力及其表徵93 第二節壓敏膠製品抗蠕變性能的測試方法94 一、剪切蠕變保持

力(剪切持黏力)的 測試方法94 二、90°剝離蠕變保持力(90°剝離持黏力) 的測試方法98 第三節剪切持黏力的理論分析和影響因素98 一、剪切持黏力的理論分析99 二、影響剪切持黏力的因素100 三、壓敏膠製品的剪切持黏力與壓敏膠 基本力學性能的關係101 參考文獻102 第五章 / 103 壓敏膠及其製品的分析鑒定和其他重要性能 楊玉昆 第一節壓敏膠及其製品的分析鑒定103 一、基材的分析鑒定103 二、壓敏膠的分析鑒定104 三、壓敏膠主體成分的表徵106 第二節壓敏膠及其製品的其他重要性能110 一、壓敏膠黏劑的理化性質及其測定110 二、壓敏膠製品的其他重要性能及其測定 方法112

三、壓敏膠製品性能的標準化問題115 參考文獻120 第三篇 壓敏膠黏劑及其他原材料 第一章 / 123 基材 馮世英 陳軼黎 第一節基材的品種、特性和應用123 一、紙類基材124 二、布類基材127 三、塑膠薄膜類基材127 四、其他類基材133 五、各類基材製成的壓敏膠製品的用途133 第二節基材的表面處理137 一、底塗劑處理137 二、電暈處理和等離子體處理137 參考文獻140 第二章 / 141 聚合物彈性體 馮世英 陳軼黎 第一節天然橡膠141 一、概述141 二、天然橡膠的品種141 三、天然橡膠的優缺點144 第二節丁苯橡膠和丁苯膠乳144 一、丁苯橡膠144 二、丁苯

膠乳147 第三節嵌段共聚物熱塑性彈性體149 第四節聚異丁烯和丁基橡膠152 第五節聚乙烯基醚及其他聚合物彈性體154 一、聚乙烯基醚154 二、其他聚合物彈性體156 參考文獻157 第三章 / 159 增黏樹脂 王振洪 宋湛謙 第一節松香及其衍生物159 一、松香及改性松香159 二、松香及改性松香樹脂產品162 三、松香類乳液型樹脂產品165 第二節萜烯類樹脂166 一、概述166 二、萜烯類樹脂生產工藝簡介167 第三節石油樹脂168 一、概述168 二、國內石油樹脂產品介紹168 三、國外石油樹脂產品技術指標169 第四節國內外松香樹脂和石油樹脂生產 情況170 一、概況170 二

、國內主要生產企業及其產品170 三、國外主要生產企業及其產品171 參考文獻171 第四章 / 172 交聯劑和其他助劑 馮世英 陳軼黎 第一節交聯劑172 一、硫黃及其他硫化交聯劑172 二、酚醛樹脂177 三、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及其他樹脂178 四、有機過氧化物179 五、多異氰酸酯179 六、金屬氧化物180 七、其他交聯劑180 八、交聯度的測定方法180 第二節增塑劑181 第三節溶劑183 第四節其他助劑184 一、防老劑184 二、阻燃劑189 三、抗靜電劑190 四、填料190 五、著色劑(顏料和染料)192 六、消泡劑194 參考文獻194 第五章 / 196 橡膠系壓敏膠

黏劑 楊玉昆 呂鳳亭 第一節橡膠系壓敏膠黏劑的原材料及其配合 原則197 一、橡膠彈性體197 二、增黏樹脂203 三、增黏樹脂的選擇原則208 四、增黏作用機理的研究210 五、防老劑213 六、軟化劑214 七、填充劑和著色劑214 八、其他添加劑216 第二節幾類重要的橡膠系壓敏膠黏劑217 一、溶劑型橡膠系壓敏膠黏劑217 二、交聯型橡膠系壓敏膠黏劑223 三、水乳液型橡膠壓敏膠黏劑226 四、壓延型橡膠系壓敏膠概述233 參考文獻233 第六章 / 235 聚丙烯酸酯系壓敏膠 劉奕 趙臨五 第一節概述235 一、聚丙烯酸酯系壓敏膠發展史235 二、聚丙烯酸酯系壓敏膠的優點235 三、

聚丙烯酸酯系壓敏膠的產業概況236 第二節聚丙烯酸酯系壓敏膠的構成及影響其 性能的因素236 一、單體236 二、單體聚合反應機理252 三、影響壓敏膠性能的幾個因素254 第三節溶劑型聚丙烯酸酯壓敏膠265 一、配方設計266 二、聚合條件267 三、交聯改性267 四、國內溶劑型聚丙烯酸酯壓敏膠一覽表268 第四節乳液型聚丙烯酸酯壓敏膠269 一、配方設計270 二、乳液聚合272 三、影響聚丙烯酸酯乳液壓敏膠物理性能 的因素273 四、助劑選擇274 五、乳液壓敏膠的發展趨勢276 六、國內聚丙烯酸酯乳液壓敏膠現狀280 第五節熱熔型聚丙烯酸酯壓敏膠282 第六節水溶型聚丙烯酸酯壓敏膠2

84 一、水溶膠型聚丙烯酸酯壓敏膠284 二、可再漿化型聚丙烯酸酯壓敏膠285 第七節輻射固化型聚丙烯酸酯壓敏膠287 第八節非水分散型聚丙烯酸酯壓敏膠289 參考文獻290 第七章 / 294 熱熔壓敏膠和熱塑彈性體壓敏膠 楊玉昆 孔衛 田建軍 第一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C)的基本結 構和性能295 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C)的基本 結構295 二、SBC熱塑性彈性體的合成296 三、SBC熱塑性彈性體的基本性能296 四、市售SBC熱塑性彈性體產品的品種 牌號和技術指標297 第二節SBC熱塑彈性體壓敏膠的配合300 一、熱塑彈性體壓敏膠配合的基本原理300 二、SBC熱塑彈性體在壓

敏膠配方中的 主要功能301 三、增黏樹脂及其選擇原則302 四、軟化劑307 五、防老劑和其他添加劑309 六、確定壓敏膠配方的一種基本方法—— 性能等值圖法309 第三節熱熔型SBC熱塑彈性體壓敏膠311 一、概述311 二、熱熔型熱塑彈性體壓敏膠的製造311 三、各類SBC熱塑彈性體熱熔壓敏膠介紹313 四、熱塑彈性體熱熔壓敏膠的性能及其 影響因素318 第四節溶劑型熱塑彈性體壓敏膠324 一、溶劑型熱塑彈性體壓敏膠的製造325 二、溶劑型熱塑彈性體壓敏膠的配方、性能 和應用327 第五節熱熔壓敏膠的最新發展328 一、在SBC熱塑彈性體熱熔壓敏膠配方研究 方面328 二、在新型熱熔壓敏

膠材料方面的發展330 參考文獻332 第八章 / 333 輻射固化型壓敏膠黏劑 楊玉昆 第一節輻射固化型壓敏膠的組成334 一、低聚體或聚合物彈性體334 二、可聚合單體340 三、光引發劑342 四、增黏樹脂及其他添加劑343 第二節輻射引發聚合和輻射固化原理344 一、電磁波譜和輻射引發聚合344 二、自由基型光引發劑及其引發機理346 三、陽離子型光引發劑及其引發機理347 四、輻射固化348 第三節輻射固化型壓敏膠的製造方法、性能 和應用349 一、製造方法和主要設備349 二、配方和性能舉例350 三、主要應用352 第四節其他壓敏膠的輻射交聯改性353 一、溶劑型壓敏膠的輻射交聯

改性353 二、熱熔壓敏膠的輻射交聯改性353 三、乳液壓敏膠的輻射交聯改性354 第五節輻射固化型壓敏膠近十年來的 發展355 一、在輻射固化型壓敏膠的組成(配方)和 製造方法方面的發展355 二、在紫外線引發和固化體系方面的 發展361 三、在其他壓敏膠輻射交聯改性方面的 發展363 參考文獻364 第九章 / 366 其他系列壓敏膠黏劑 馮世英 王捷 楊玉昆 第一節聚異丁烯系壓敏膠366 一、聚異丁烯系壓敏膠的配置和加工366 二、配方及應用368 第二節有機矽壓敏膠371 一、有機矽壓敏膠的組成371 二、底膠374 三、有機矽壓敏膠的性能及應用374 第三節聚氨酯系壓敏膠376 一、

基本組成和特性377 二、聚氨酯壓敏膠的應用378 三、聚氨酯壓敏膠的技術發展378 第四節聚乙烯基醚壓敏膠379 參考文獻380 第十章 / 382 底塗劑、背面處理劑和防粘材料 楊玉昆 呂鳳亭 第一節底塗劑382 一、基材的表面處理382 二、對底塗劑的要求383 三、底塗劑的組成383 第二節背面處理劑和防粘劑385 一、背面處理的目的385 二、對背面處理用防粘劑的要求385 三、防粘劑的結構特徵和種類386 四、防粘劑分子結構與防粘性能的關係388 第三節防粘紙(膜)和有機矽防粘劑389 一、防粘紙和防粘膜389 二、有機矽防粘劑的特性和組成390 三、有機矽防粘劑的種類392 四、

防粘劑塗層的評價方法396 參考文獻397 第四篇 壓敏膠製品的製造工藝和工廠設備 第一章 / 401 概述 楊玉昆 呂鳳亭 一、壓敏膠製品的製造工藝401 二、壓敏膠黏劑的製造設備402 三、壓敏膠製品的製造設備405 第二章 / 407 塗布機生產線設備 呂鳳亭 第一節送卷設備407 一、送卷設備的種類407 二、送卷設備的自控407 三、卷芯裝配方式和卷制機409 第二節塗布設備410 一、麥勒棒塗布器410 二、凹印輥塗布器411 三、刮刀式塗布器412 四、氣刮刀式塗布器414 五、逗號輥塗布器416 六、逆轉輥塗布設備416 七、流延落簾塗布設備419 第三節乾燥設備和冷卻設備4

20 一、噴嘴氣流式乾燥機421 二、氣墊式乾燥機422 三、冷卻設備425 第四節增濕、複合和收卷設備426 一、增濕設備426 二、複合設備428 三、收卷設備428 第五節塗布生產線的自動化設備431 一、張力自動控制機構431 二、厚度測定器433 三、糾偏機構及其自動化433 第六節壓延塗布工藝和設備435 一、壓延塗布設備436 二、壓延塗布工藝和工序439 第三章 / 441 壓敏膠黏劑的乾燥工程 呂鳳亭 第一節乾燥工程的原理和計算441 一、乾燥工程的原理441 二、乾燥工程的計算451 三、乾燥過程中壓敏膠層殘餘溶劑的 分析452 第二節乳液壓敏膠的乾燥工程453 一、乳液壓

敏膠的乾燥特點453 二、乳液壓敏膠的乾燥過程453 三、乳液壓敏膠塗層中的殘餘水分與乾燥器 長度的關係455 四、乳液壓敏膠的其他乾燥特點455 五、乳液壓敏膠乾燥溫度的選擇456 六、乳液壓敏膠塗層和乾燥過程的關係456 七、乳液壓敏膠的分段乾燥工程456 第三節電磁波乾燥和固化工程460 一、紅外線輻射加熱裝置460 二、紫外線固化裝置460 三、電子線固化裝置462 四、高頻加熱和微波加熱464 第四章/ 466 熱熔壓敏膠製品的製造設備崔漢生 譚宗煥 第一節概述466 一、熱熔壓敏膠製品的製造工藝466 二、熱熔壓敏膠製品的製造設備467 第二節熔膠系統和輸膠系統的設備468 一、熔

膠系統的設備468 二、輸膠系統的設備469 第三節塗膠系統的設備472 一、輥壓塗布系統472 二、花紋輥塗塗布系統473 三、噴塗塗布系統473 四、狹縫塗布系統475 五、擠出塗布系統479 六、絲網塗布系統480 第四節其他生產設備481 一、層壓複合系統481 二、固化系統481 三、基材和輔材送給系統、成品處理系統482 參考文獻483 第五章/ 484 壓敏膠製品製造中的其他工廠設備呂鳳亭 第一節基材表面的電暈處理設備484 一、電暈處理方法的原理484 二、電暈處理的設備484 三、電暈處理的效果487 四、電暈放電後的帶電及其消除489 第二節裁切機械489 一、直裁式裁切機

490 二、複卷機491 三、分裁複卷機492 四、橫切機496 第三節包裝機械496 一、小包裝機械496 二、中包裝機械497 三、外包裝機械497 第四節溶劑回收裝置497 一、工作原理497 二、吸附法溶劑回收裝置499 第五節安全設備501 一、有機溶劑氣體濃度的檢測裝置501 二、靜電消除器503 三、滅火器507 四、壓敏膠和壓敏膠製品製造廠的防火 要點508 參考文獻508 第五篇 壓敏膠製品及應用 第一章 / 511 包裝膠黏帶 曾憲家 金春明 齊淑琴 第一節概述511 第二節包裝膠黏帶的品種513 一、聚丙烯包裝膠黏帶513 二、聚氯乙烯包裝膠黏帶517 三、紙基包裝膠黏

帶518 四、纖維增強包裝膠黏帶520 五、布基包裝膠黏帶522 六、聚酯包裝膠黏帶523 七、玻璃紙膠黏帶523 第三節包裝膠黏帶的性能及評價524 一、初黏性524 二、持黏性524 三、剝離強度525 四、解卷強度526 五、拉伸性能527 六、耐濕氣滲透性527 七、其他性能528 第四節包裝膠黏帶的生產528 一、印刷528 二、塗布529 三、分切530 四、包裝531 第五節包裝膠黏帶的應用531 一、包裝箱的密封531 二、標籤及單據的保護532 三、運輸防護532 四、內包裝的密封532 參考文獻533 五、其他用途533 參考文獻533 第二章 / 534 電氣膠黏帶 曾憲

家 金春明 齊淑琴 第一節概述534 第二節電氣膠黏帶用壓敏膠黏劑535 一、天然橡膠系壓敏膠黏劑536 二、聚丙烯酸酯系壓敏膠黏劑537 三、有機矽壓敏膠黏劑537 第三節電氣膠黏帶的品種538 一、聚氯乙烯電氣膠黏帶538 二、聚酯電氣膠黏帶541 三、布基電氣膠黏帶542 四、聚烯烴電氣膠黏帶543 五、紙基電氣膠黏帶543 六、玻璃布基電氣膠黏帶544 七、聚醯亞胺膠黏帶544 八、聚四氟乙烯膠黏帶544 九、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醚醚酮電氣 膠黏帶545 十、複合基電氣膠黏帶545 第四節電氣膠黏帶的選擇及設計原則545 一、根據物理機械性能545 二、根據黏合性能545 三、根據電

氣強度546 四、根據耐溫性546 五、根據阻燃性546 六、根據耐浸漬劑的性能546 七、根據其他性能547 第五節電氣膠黏帶的性能及評價547 一、尺寸548 二、腐蝕性549 三、拉伸強度及斷裂伸長率550 四、低溫性能551 五、耐高溫穿透性551 六、黏合力552 七、浸泡液體後對基材的剪切黏合力552 八、熱固性膠黏帶的交聯性能552 九、翹起試驗552 十、水蒸氣滲透性553 十一、電氣強度(擊穿強度或擊穿電壓)553 十二、燃燒試驗553 十三、耐熱性554 第六節電氣膠黏帶的產品規範557 一、UL註冊557 二、CSA認證558 三、CE認證558 第七節電氣膠黏帶的應用5

59 一、電氣膠黏帶在變壓器中的應用559 二、電氣膠黏帶在電子工業中的應用559 三、電氣膠黏帶在汽車上的應用561 四、電氣膠黏帶的其他應用561 參考文獻562 第三章 / 564 浸漬紙膠黏帶 曾憲家 楊玉昆 第一節概述564 第二節浸漬紙膠黏帶的組成565 一、原紙565 二、浸漬劑566 三、壓敏膠黏劑568 四、防粘劑569 五、底膠569 第三節浸漬與塗布工藝570 一、浸漬工藝570 二、塗布工藝571 第四節浸漬紙膠黏帶的品種572 一、美紋紙膠黏帶573 二、美光紙膠黏帶574 第五節浸漬紙膠黏帶的性能及評價575 一、膠黏性能575 二、拉伸強度575 三、伸長率575

四、耐層離性575 五、耐高溫性576 六、污染性576 七、松度577 八、耐撕性577 九、勁度577 十、耐溶劑性577 十一、顏色577 第六節浸漬紙膠黏帶的應用577 一、遮蔽用途577 二、包裝用途578 三、電氣絕緣用途578 四、表面保護用途578 五、標識用途578 六、廣告定位用途579 七、其他用途579 參考文獻579 第四章 / 580 表面保護膠黏帶 曾憲家 金春明 楊玉昆 第一節概述580 第二節表面保護膠黏帶的品種581 一、聚乙烯保護膠黏帶582 二、聚氯乙烯保護膠黏帶584 三、其他類別保護膠黏帶585 第三節表面保護膠黏帶的性能評價585 一、耐老化性5

86 二、耐加工性586 三、耐壓性586 四、耐熱性587 五、耐化學品性587 第四節表面保護膠黏帶的應用587 一、保護膠黏帶的選用原則587 二、保護膠黏帶的應用589 參考文獻592 第五章 / 593 雙面及轉移膠黏帶 曾憲家 金春明 楊玉昆 第一節概述593 一、雙面膠黏帶593 二、轉移膠黏帶595 第二節雙面及轉移膠黏帶的品種595 一、薄膜類雙面膠黏帶595 二、紙類雙面膠黏帶596 三、泡綿類雙面膠黏帶597 四、無防粘材料的雙面膠黏帶598 五、其他雙面膠黏帶598 六、轉移膠黏帶598 第三節雙面及轉移膠黏帶的性能599 一、黏合性能599 二、防粘層剝離力600 三

、耐翹起性600 四、殘留溶劑率600 五、再漿化性601 第四節雙面及轉移膠黏帶的生產601 一、膠黏劑的配製601 二、塗布及乾燥601 三、複卷與分切602 第五節雙面及轉移膠黏帶的應用602 一、使用條件602 二、在粘接方面的應用603 三、在拼接方面的應用605 四、其他方面的應用606 參考文獻606 第六章 / 608 壓敏膠標籤 曾憲家 金春明 楊玉昆 第一節概述608 第二節壓敏膠標籤的組成609 一、基材609 二、防粘材料612 三、壓敏膠黏劑613 第三節壓敏標籤的品種615 一、普通壓敏標籤及口取紙615 二、防偽標籤616 三、無防粘材料的壓敏標籤616 四、熱活

化型壓敏標籤616 第四節壓敏標籤的生產616 一、塗布617 二、印刷617 三、模切617 第五節壓敏標籤的粘貼方法618 一、手工粘貼618 二、掌上型貼標器618 三、自動貼標機619 第六節壓敏標籤的應用620 一、商品的主標籤及次標籤620 二、EDP型標籤620 三、郵政及貨物運輸用標籤620 四、電線標識用標籤620 五、汽車用標籤621 六、防偽用標籤621 七、美工及裝飾用標籤621 參考文獻622 第七章 / 623 醫用壓敏膠製品 崔漢生 第一節醫用熱熔壓敏膠及製品的特點、評價 及比較623 一、醫用熱熔壓敏膠及製品的特點623 二、對醫用熱熔壓敏膠的評價625 三、醫

用熱熔壓敏膠與傳統型醫用壓敏膠 的比較626 第二節醫用熱熔壓敏膠製品及其製造 方法626 一、醫用熱熔壓敏膠製品的種類626 二、醫用熱熔壓敏膠帶626 三、醫用傷口貼類製品632 四、單向和雙向彈性繃帶636 五、手術薄膜636 六、一次性醫用無紡布複合材料637 第三節醫用熱熔壓敏膠的新發展——UV固 化醫用聚丙烯酸酯壓敏膠638 一、UV固化聚丙烯酸酯壓敏膠638 二、傳統熱熔壓敏膠的局限性638 三、傳統溶劑型聚丙烯酸酯壓敏膠的局 限性638 四、UV固化醫用聚丙烯酸酯壓敏膠的 特點638 五、UV固化醫用聚丙烯酸酯壓敏膠的發展 方向639 參考文獻639 第八章 / 640 特種壓

敏膠製品 楊玉昆 曾憲家 呂鳳亭 第一節文具膠黏帶640 一、概述640 二、透明文具膠黏帶642 三、教育膠黏帶642 四、隱形膠黏帶642 五、鐳射文具膠黏帶642 六、修正帶642 第二節管路膠黏帶643 一、管路防腐膠黏帶的品種643 二、管路防腐膠黏帶的使用規範647 三、實際應用情況649 第三節廣告用和美工用壓敏膠製品649 一、廣告用壓敏膠製品649 二、美工用壓敏膠製品652 第四節裝飾和標識用壓敏膠製品653 一、裝飾用壓敏膠製品653 二、標識用壓敏膠黏製品655 第五節泡綿膠黏帶和附件固定膠黏帶656 一、泡綿膠黏帶656 二、附件固定膠黏帶658 第六節有機矽膠黏帶6

59 一、有機矽基材類膠黏帶659 二、有機矽壓敏膠系膠黏帶659 三、有機矽膠黏帶在印製電路板生產中的 應用661 第七節傳導性膠黏帶和金屬箔膠黏帶663 一、概述663 二、導電性膠黏帶664 三、導熱性膠黏帶667 四、金屬箔膠黏帶667 第八節特殊光學膠黏製品668 一、反光膠黏製品669 二、發光膠黏製品671 三、在液晶顯示器(LCD)製造中所用的 壓敏膠製品672 第九節玻璃窗膠黏膜673 一、概述673 二、玻璃窗膜的發展674 三、玻璃窗膜的分類674 四、玻璃窗膜的結構組成、特性及其製造 方法675 五、玻璃窗膜的性能678 第十節膠黏便簽記事本678 一、概述678 二、

微球型壓敏膠黏劑679 三、主要性能679 第十一節壓敏膠製品在汽車方面的應用680 一、在汽車噴漆方面的應用680 二、在汽車拋光金屬部件上的應用680 三、在汽車塑膠部件上的應用680 四、在汽車美觀和裝飾方面的應用681 五、在汽車頂棚和其他方面的應用681 六、在汽車電纜線束製造上的應用681 七、在汽車標牌、標識方面的應用682 八、汽車製造過程中壓敏膠製品的黏合方法 和耐用性指標682 九、各種壓敏膠製品在汽車行業中的應用 及其要求的總結682 參考文獻683

含浸式功能性質子交換多層膜的研究

為了解決聚醯亞胺薄膜廠商的問題,作者賴彥宇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為進行磺化聚亞醯胺(Sulfonated Polyimide, SPI)薄膜表面改性之研究。將BAPBDS(Sulfonated 4,4’-(1,1’-Biphenyl-4,4’-diyldioxy) dianiline)、NTDA(1,4,5,8-Naphthalenetetracarboxylic acid dianhydride )和TFMB(2,2’-Bis(tri-fluoromethyl) benzidine)反應獲得磺化聚亞醯胺(SPI)。利用含浸的方式將多巴胺 (Dopamine, DA)與磺化多巴胺 (Sulfonated Dopamine, SDA)透過生物黏合

機制進行磺化聚亞醯胺膜的表面改性,並透過添加氧化劑來提高反應速率、增加穩定性和膜的均勻性。DA/SPI、SDA/SPI 質子交換膜具有一定質子傳導度、低甲醇滲透度。多巴胺與磺化多巴胺可以在薄膜表面形成奈米層,進而阻擋甲醇的滲透,且磺化多巴胺的磺酸基團可以減少質子傳導度的下降。將聚摻合物以 FT-IR進行化學結構鑑定,確定結構後開始進行各項質子交換膜檢測,如IEC、Water Uptake、Proton Conductivity、Dimensional swelling、Oxidative stability、Mechanical properties、Methanol crossover….等

,並和磺化聚亞醯胺及現今使用最廣泛的Nafion®117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