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而不是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徐明松,劉文岱寫的 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 和汪培珽的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印行65刷。全新版本)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rather than的用法|和instead of有什麼差別? - 高效英語速學網也說明:意思是「而不是」。 · 當對等連接詞時,放在句子中間,連接相同詞性的字詞。 · 在此用法中,也可將rather than放在句首,連接的是和主要子句動詞對等的字.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愛孩子愛自己所出版 。

東吳大學 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 莊聲和、喬治華所指導 陳悠祈的 父母親身體狀況與嬰幼兒先天性缺陷之關聯性研究 (2022),提出而不是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先天缺陷、婦嬰險、危險因子、廣義線性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郭明煌所指導 許瓊文的 數位平臺結合Google Classroom的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 (2022),提出因為有 數位平臺、英語學習、英語學習成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而不是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而不是英文則補充:而不是的英文翻译:greenhouse ,查阅而不是英文怎么说,而不是的英语例句读音用法和详细解释。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而不是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

為了解決而不是英文的問題,作者徐明松,劉文岱 這樣論述:

  「他總是在時代中保持清醒,也深信好的人文建築生産可以彌合台灣歷史上不斷的斷裂。」──徐明松   高而潘經歷了台灣史上多重的年代,從日治、戰後初的素樸、粗獷到一九七○年代商品化後的虛矯,他總是在時代中保持清醒,也深信好的人文建築生産可以彌合台灣歷史上不斷的斷裂。在一九九○年代慢慢淡出建築圈的高而潘,仍不斷閱讀與思考,二○一一年再推出令人驚艶的萬華龍山寺於板橋的佛堂,除該有的佛像外,空間沒有多餘的表徵性符號,該作品拋出一連串的問題,現代台灣寺廟空間應如何設計?它的佛堂空間如何面對現代性?這不就是人文?建築師不該像知識分子般質疑正在發生的事?高而潘已八十八歲,他在晚年勇敢地

挑戰社會的成規,就像他高峰期的執業生涯,對任何社會的慣性思考總提出疑惑。台灣社會如果想繼續前進,需要停下脚步回顧前輩的足迹,因爲回到過去就是回到未來。 本書特色   ※國內第一本完整敘述高而潘建築師的書。   ※本書分為兩本,一本以文字為主,闡述建築師從年幼至今的成長背景、社會文化轉變、建築思考歷程,以及作品發展脈絡等。一本則以歷年精采的作品呈現,歷史的痕跡、難見的手稿圖等。   ※窺見經典作品,如:台北市立美術館、月裡山莊,從點子的發想、作品的產出、社會背景影響等等的過程。   ※難得一見台灣建築史的進程,回到過去,窺探當時建築樣貌的思維,看到現在,預想未來,建築扮演的角色,感受建築和社

會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   ※提供喜愛建築的讀者多面思考的角度,建築的功能為何?如何創見時代性的建築?建築為何重要?什麼是建築的現代性社會性?   高而潘   臺灣省臺北人。畢業于台南工學院建築工程系,並通過公務人員、建設人員及工業技術師高等考試。早期執教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是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1956年進入基泰工程公司,曾赴日本研習建築設計。後任主任建築師,並執教於淡江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曾任臺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其設計作品遍佈全省,尤以台北市立美術館、華視大樓、胡適墓園、臺北市銀行大廈、日月潭觀光大飯店為代表作,以造型簡潔、機能實用為特色。曾任臺灣建築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

  高而潘建築師重要作品選:   1961 懷恩堂學生中心   1962 省立護專文教大樓與體育館   1962 胡適墓園   1969 新淡水高爾夫球俱樂部   1970 三明大樓   1978 台北市銀行大廈   1979 台中張淑齡公館   1980 台北市市政中心競圖計畫案   1981 月裡山莊   1981 台汽客運中崙站   1983 台北市立美術館   1983 華視大樓   2007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競圖計畫案   2011 龍山寺佛堂 名人推薦   李乾朗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而不是英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謝謝大家又來參觀我的頻道,其實我本來要做YouTube 是英文的,今天就是要和你們談一談為什麼我的頻道到最後會變成中文😀

0:00 做中文YouTuber 的真正原因
1:45 如果我講英文應該是長這樣的
3:20 影片草稿其實是英文寫的?
3:54 一開始對中文YouTube一概不知?
5:05 做中文YouTube才發現?
6:51 做YouTube最大的收穫?
-------------------------------
參考一下|我在ETtoday健康雲

如何防口臭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939925

牙齦萎縮可以救嗎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931476
-----------------------------------------
看看相關影片 👇👇👇

磨牙是牙齦萎縮元兇?
https://youtu.be/UkbwcsKmxoU

保養牙齒到底什麼順序?
https://youtu.be/YBssfH_S0PU

如何防口臭
https://youtu.be/L-y-ILnFGGo

示範如何正確使用沖牙機
https://youtu.be/EqlSLjGIPZU

如何拯救你萎縮的牙齦?
https://youtu.be/e5b3jEfgtJQ

學流行趨勢會毁了你的牙?
https://youtu.be/Q_spkg0k12M

你沒有用對牙線
https://youtu.be/BTlD_KGcka4

不要再用錯誤方式刷牙
https://youtu.be/DuYX6rSrHTg

漱口水真的可以代替刷牙?
https://youtu.be/qum2c_dh6As

沖牙機可以完全代替牙線?
https://youtu.be/iItySaZ7iHI

真正有效防蛀牙的牙膏?
https://youtu.be/5eyacDVJawc

牙周病怎麼危害到你的健康?
https://youtu.be/_QyctbmUvcA

【美國牙醫的一天】牙醫現在的真實面貌
https://youtu.be/kNN8hNSAnYo
-----------------------------------------------------------------------

Disclaimer: This video is not intended to provide diagnosis, treatment or medical advice. Content provided on this Youtube channel is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Please consult with a physician or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regarding any medical or health related diagnosis or treatment options. Information on this Youtube channel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a substitute for advice from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The statements made about specific products throughout this video are not to diagnose, treat, cure or prevent disease.

父母親身體狀況與嬰幼兒先天性缺陷之關聯性研究

為了解決而不是英文的問題,作者陳悠祈 這樣論述:

隨著社會經濟壓力逐漸增大,晚婚生子成了趨勢。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西元2019年台灣女性生育第一胎年齡在35歲以上者高達23%,約為西元2009年的2.4倍。高齡產婦的增加,導致妊娠糖尿病、羊水過多、懷孕引起之高血壓等妊娠風險上升,進而造成出生兒的先天性缺陷風險增加。近來,商業保險中的婦嬰險推展,不僅提供產婦保障,同時為新生兒帶來保障。且因應客戶需求,不再侷限於孩子一兩年短期的保障,也觀察其多年後的情形,加強對特定先天缺陷及相關住院、手術醫療面的給付。此外,一般保險公司在提供此保障時,產婦需要填寫健康告知聲明書,藉此預測未來承保的風險,然而父親對嬰幼兒先天缺陷隱含的潛在危險因子可能仍需

再列入考量。因此本研究期望透過「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所提供之資料,藉由廣義線性模型,探討2004年至2017年0-7歲嬰幼兒之先天缺陷與父母親危險因子的關聯性。 研究顯示,觀察西元2004年至2017年的2,326,774位新生兒,其0-7歲罹患先天缺陷的機率為4.067%,當中約有20%的先天缺陷者於2歲後才發覺。在其他條件皆相同之下,父親年齡、母親年齡增加十歲時,則會分別使嬰幼兒其先天缺陷率提高為原本的1.013倍(95%CI=0.995-1.031)、1.185倍(95%CI=1.162-1.209)。而母親有任一懷孕危險因子所生育的嬰幼兒其先天缺陷率(例如:心臟疾病、

孕期抽煙、妊娠糖尿病)則是母親無任一懷孕危險因子的1.144倍(95%CI=0.995-1.314)-2.003倍(95%CI=1.932-2.077)之間。希望藉由本研究所得先天缺陷相關資訊,提供保險公司作為訂價上風險的評估,也使雙親藉由事先瞭解懷孕的危險因子能有效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在生育的路上更加順利。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印行65刷。全新版本)

為了解決而不是英文的問題,作者汪培珽 這樣論述:

如何只靠父母,就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好?   * 弟弟四歲時,將美國小學二年級程度的300字英文故事書,一字不漏地說出來。   * 姊姊七歲時,用英文講了30分鐘自己即興編的故事,讓弟弟聽得興味盎然。   * 小四的姊姊,聽完31卷49小時的《哈利波特》錄音帶後,開始閱讀700多頁的英文版《哈利波特》……   他們家裡的日常對話只有國語。   孩子從未被教過任何英文發音。   孩子沒用過任何語文教學教材。   孩子甚至連ABC是圓的還是方的,都不知道。   這是汪培珽的親身教養經驗談──   當大家還在爭論英文教育方向的對錯時,她悄悄地開始幫孩子唸起英文故事書,一唸就是七年。

  她不喜歡在家跟小孩說英文。日常生活就是要說自己媽媽的母語。   她不喜歡唸中文故事書時,穿插英文在裡面,她覺得這沒意思。   她也不喜歡明明是陪小孩烤餅乾,卻還規定自己要跟小孩說英文。   汪培珽直覺認定:   只要每天唸英文故事書給小孩聽,久了,小孩自然就聽得懂英文。   而且「唸不唸故事書」掌控在自己手裡,   不必配合補習的時間和老師的教法,所以它是最容易持之以恆的做法。   父母想要成功地教養孩子,沒有一件事不需要持之以恆。   甚至她唸到孩子已經會聽英文、愛上英文故事書了,她還是繼續唸。   因為,故事書能給孩子的,不會只有英文這一項能力而已。   **   《培養孩子

的英文耳朵》出版後,影響了整個世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向。   也不知培養了多少的孩子,英文大字都看不懂一個,   卻可以聽英文故事聽得毫不費力。   如何只靠父母,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   答案就是:持續地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   就這麼簡單嗎?   沒錯,不要懷疑,就是這麼簡單。   除了唸英文故事書之外,她什麼也沒做。   怎麼唸呢?也很簡單。   翻開英文故事書,一句英文原文,配上一句中文翻譯。   這個翻譯的工作,只需要做三次就好。   只要孩子沒異議,之後這一本英文故事書光唸英文就好。   但新加入的,還是有三次的中文翻譯。   整件事成功的關鍵,不在孩子對英文故

事書的接受度。   而在父母有沒有「不成功絕不罷手」的決心而已。   **   為什麼汪培珽只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呢?   【如果我有一根魔法棒】   如果我有一根魔法棒   我只要拿它朝你一指   你馬上就學會了英文   但是你只能在   英文的「聽、說、讀、寫」裡任選一項──   其他不會的,得靠自己學   請問   你會幫你自己,或你的孩子   選哪一項 ──汪培珽   或許,多早開始學英文,真的不是成功的保證。   但是,啟蒙教育的方向是否正確,一定具有關鍵的影響力。   **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你又希望可以幫他們打好學英文的基礎,   汪培珽建議:   請把

注意力全都放在「聽力」上面。   除了訓練孩子聽英文的能力外,其他的任何努力都請先暫時不要做。   父母就是不間斷地讓孩子聽更多的英文故事書,就好。   至於這個「還小」的標準是什麼呢?   她說,只要孩子還願意待在你身邊聽故事,都叫「還小」。 讀者推薦   你可以不相信汪培珽說的,   但他們說的,你不相信都不行。   1──小寬的媽   汪老師,持續唸英文故事書二週了吧,孩子非常喜歡Curious George的書,   每天要聽這個小猴子的新奇遭遇。   昨天我問孩子還需要翻譯嗎?兩個異口同聲說不必了,急著想聽下去。   呵呵,媽媽是暗自竊喜。   謝謝你提供這麼簡單的方法來教孩

子。   我好開心,因為你,越來越多的孩子有福了。   2──DKNY   才沒唸幾遍的英文故事書,孩子就同聲跟著我唸。   孩子的外婆還問說,孩子怎麼認得字呢。   我跟她說,女兒並不認識字,是多聽幾遍就記得了。   每每感受一分喜悅,我都會想到是老師不藏私的帶領,功德無量。   3──川兒的媽   為孩子讀英文故事以來,抗拒難免。   當下我決定拿出你的秘密武器來對應──持之以恆、不強求。   才不到十天的光景,   孩子竟自己拿起之前讀過的『A Kiss For Little Bear』要我一唸再唸,   還笑得合不攏嘴。   4──BBT媽咪   老師您好:   英文超爛的我,從

沒想到要教女兒英文。更別說唸英文書了。   但看了妳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後,提起勇氣買了你推薦的書,   如今一年了,不能說四歲的女兒對英文變得有多厲害,但至少對英文有興趣了。   5──Trina Cat   早在一年前就閱讀汪老師的書了,因為懶惰,都沒有去執行。   直到上個禮拜才下定決心開始唸英文童書給小朋友聽。   我只能說有行動,有執行,就會有收穫。   我唸了兩個晚上英文故事加中文翻譯。   但到第三個晚上,我就偷偷試著直接只唸英文原文。   妹妹不僅沒有抗議,唸到有趣的地方還是哈哈大笑。   妹妹已經四歲了,平常是很有主見的孩子。   原本擔心她會抗拒英文故事書,唉,

我真是多慮了。   我們是雙薪家庭,時間也很緊湊,平日根本沒有時間跟小朋友互動,   更不要說是唸故事書了。   但撥出睡前的半個小時,收益卻比我想像的大得多。   我的收穫是──   妹妹不會跟著我們看電視到了深夜都不睡覺。   妹妹會自己要求媽咪早點上床,因為要聽媽媽唸睡前的故事。   妹妹睡前的奶也一定都喝完,因為一邊聽一邊喝,不知不覺就喝光光了。   我很享受這樣的親子時間,妹妹跟我的感情好濃好濃。   6--Tanni 咪咪   看完書,我就先買了一本英文故事書回家準備唸給孩子聽。   我才從包包拿出來,女兒一看到就拿去翻了。   她很喜歡,睡覺還一直抱著書不肯還我。   你

說可以從有動物的故書開始唸,果然是正確的。   但到目前為止,她對錄音帶的接受度也挺高的。   連著兩天我給她聽專輯2裡面《Morris Goes to School》的錄音帶,   之前唸書給她聽時,因為內容較多,唸到後面就開始不專心,   我就聽你的在車上放錄音帶,她就可以乖乖聽完。   聽到裡面有「No!No!」她也跟著一起喊,   也許那是她有聽懂的單字。總之,謝謝老師。   7--曉雯媽咪   晚上我們唸完《Rosie’s walk》,兒子好愛喔,一邊翻頁一邊大笑,   還請我連續唸了五、六次。   這次買的書裡有一本《My Mother is Mine》,   我讀給兒子聽過四、

五次,兒子聽完就會甜甜地對我說:「我的媽媽是我的」。   今天晚上洗澡時,居然聽到爸爸也在唸這本給兒子聽。   不過有點怪怪的──原來爸爸自己把它改成「My father is mine」(我的爸爸是我的)。   哈哈,我在浴室裡噗哧偷笑,爸爸是不是心裡有點不平衡呢?   8--Mavis媽咪   一個多禮拜前,我唸專輯1的《Happy Birthday, Danny and the Dinosaur》,   唸到兩歲多的老大捧腹大笑。這樣的情景我一輩子都會記得。   真的是您說的:「重要的是故事,而不是英文。」   再說一次,老師,謝謝你!   9--samher   老師我真的很感謝

妳。女兒現在滿兩歲,   她聽第一階段的英文故事書已經非常熟了。   而且是最近一個月突飛猛進,可以乖乖地連讀聽五到六本64頁的故事,   我都讀到口渴要喝水了,她都不准我去,說:「還要讀書、還要讀書。」   更驚訝的是:   她都知道我唸到哪裡,而且如果我停下來幾個字沒有唸,   她會幫我唸英文,甚至會告訴我,   哪一本裡面也有這個字,   哪一本出現這個字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每天我為了要讀故事書、要讀幾本,都要和她討價還價。   她他明明就很想睡覺(早覺、午覺、傍晚覺、晚覺),   還一定要我讀五本以上的中英文故書才肯睡。   然後還要放錄音帶給她聽。(明明就一樣的故事內容

還要再聽)   我每天被她逼的生活變得很規律。   沒有唸故事書,就像沒有喝牛奶一樣,她會哇哇哇叫。   如果我說我要休息一下,還會吵我吵到哭。   雖然這樣累,真的比上班累很多,   我天天還是不斷地唸。因為真的實在太有效果。   比起將來送她去補習,一定事半功倍太多了。   我還要代表我爸媽和公婆向你鞠躬致敬。全家都很感謝你。   10──幸容媽咪   我之前覺得要把每本故事書的內容,   完整地翻譯成中文給孩子聽,是一件有難度的工作。   可是買了書、實際進行媽媽該做的事前功課後,   才發現有些語彙雖然不太會翻譯,可是配合看書中的插圖後,   我也可以很順利地、看圖說故事翻譯給孩子

們來聽。   原來事情要做了才知道。   11--lily媽咪   你好,之前就購買了你推薦的幾個初階專輯的故事書,   也力行老師在書中所提到的方法,想提升孩子對書本的興趣。   從剛開始書本送來的第一天,我們家女兒總是看不到幾頁就跑走了,   到現在已經過了半年,她每天一定要聽完六、七本故事書才要睡覺,   我很高興孩子有這樣的進步。   12--Jean   上星期第一次唸英文故事書給二歲的女兒聽。   嘿嘿,她馬上跑掉了。   第二次,聽了兩頁。   第三次,聽了三分之二本。   第四次,全部聽完。   到昨天她已經可以跟著我唸些簡單的了。   我也開始讀第二本英文故事書。   

感覺很不一樣。很棒的感覺。   13--COCO   汪老師您好:我最近看了你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使我獲益良多。   我先買了第一階段書單中關於Danny and Dinosaur的幾本故事,   不只孩子喜歡,連我對故事情節也很感動、很興奮,自己讀得很開心。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你在書中一再鼓勵我們父母——   「唸英文故事,沒有想像中的難。」   我現在很開心,我做到了。   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練習,同一個故事唸得越多,就會唸得越順。   我印證了那句名言:「成就孩子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14--Janus   很想跟你分享與兒子唸故事書的喜悅!   自兒子七個月

大時,我已經幫他唸故事書,但只限中文書,很少唸英文書。   直至看了你的書,我便開始跟著您書上的方法幫兒子唸起英文書。   前天晚上,我如常跟現在兩歲的兒子唸他喜愛的   《Danny and the Dinosaur Go to Camp》,   兒子竟然能記得所有內容,我又驚又喜。   我唸一句,於句末停頓一下,他會幫忙接上句末最後一個英文字,   全本書,他都能接上每句句末的英文。   在沒有任何英語環境,我又不是跟他用英語溝通,只是每天唸唸幾本英文故事書,而且又不是天天都唸同一本書,只需一個月的時間,他的腦袋瓜便不知不覺記下了。我很高興,隨即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他也笑翻天。   

15--雄爸   我永遠都記得,在我的小孩三個月時(我從一個多月就開始說故事給她聽了),   當我唸完《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也告訴她,好,那換您說給媽咪聽了,   她真的會一頁一頁地發出聲音,還一直笑,那種悸動,到現在都還在。   16──娟娟老師   昨天買了這本書,今天就把他讀完了。我最喜歡其中兩段話:   「我只是幫孩子搭一座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至於他們願不願意走到橋的另一邊與世界接軌,   全要靠孩子自己決定,父母是幫不了忙的。」   另一則是:   吸引孩子的不是英文,而是那個故事。好看的故事可以源源流長、歷久不衰。   想像一下,可能是206

0年,孩子已經五十歲了。一天他們走過一家童書店,櫥窗裡映入眼簾的是小時候「媽媽讀過的書」、「爸爸讀過的書」;走進去翻翻它,那感覺會不會像走進時光隧道,再次重溫了父母的溫暖懷抱呢。   汪老師,謝謝你的這本書。

數位平臺結合Google Classroom的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而不是英文的問題,作者許瓊文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者欲解決國小英語學習課堂中所遇到之困境,規劃實體課程與課後非同步課程,以Google Classroom為媒介,並使用數位平臺進行「虛實整合」之課程規劃,以期達到英語學習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法,將兩班級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皆以英語實體課程為主,但僅有實驗組輔以數位平臺練習。經過為期八週的實驗,並透過期中考之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檢視運用數位平臺作為延伸學習是否有助於提升英語學習成效。同時,透過學生學習心得回饋與教師成長及省思,進一步紀錄研究過程中的成長與收穫。從統計結果分析來看,兩組在成績上並無顯著差異;然而,在兩組成績前後測卻有顯著差異。由於疫情下所造成混成教學之必然性,

在學習成效上,兩班先維持基本成果,平均數相差不大,但實驗組標準差較對照組收斂。在從各大題分析兩組的答對率,進行探討造成此分數結果的差異。得到的結果與發現如下:一、某廠商雲端速測數位平臺運用在英語學習雖無顯著差異,有助於省思如何更有效率運用混成教學。二、77%學生對於使用某廠商雲端速測線上測驗數位平臺大多抱持正面的態度與看法。三、教師能透過規劃虛實整合之課堂,提升教師自我效能及專業成長。本研究提供給教學者以下建議:一、教學者可以補充更多題目,使學生達到精熟學習。二、教學者可以引導學生製作英語讀書計畫,紀錄學生自我學習成長。三、教學者善用混合教學之優勢,設計虛實整合之課程,將達到更好的學習效益。關

鍵字:數位平臺、英語學習、英語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