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翻新實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老屋翻新實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台灣陶瓷工業同業公會寫的 台灣陶瓷年鑑:2019 和謝其濬的 全聯:不平凡的日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問答】老屋改造 2021旅遊台灣也說明:【問答】老屋改造第1頁。今天要介紹給你2020 年最受歡迎的8 個老屋翻新案例,看過這些老屋改造之後全新的模樣,一定能夠挑動你求新求變的決心!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風和文創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丁冰和所指導 盧奕霖的 不動產之老屋翻修創新管理研究–以L公司為例 (2021),提出老屋翻新實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不動產、老屋翻修、創新管理、商業經營模式、五力分析、SWOT。

最後網站舊屋翻新格局破解100例【暢銷更新版】 - 城邦讀書花園則補充:《舊屋翻新格局破解100例》暢銷更新版,加入最新案例及格局規劃原則概念, ... 教你看懂平面圖, 專門破解10至60年中古屋、老屋問題格局的室內設計專書採光不良、隔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老屋翻新實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陶瓷年鑑:2019

為了解決老屋翻新實例的問題,作者台灣陶瓷工業同業公會 這樣論述:

陶瓷產品,在你我生活之中無所不在! 涵蓋建築陶瓷、衛浴陶瓷、藝術陶瓷、日用陶瓷、工業和精密陶瓷等五大項產品, 從建築、公共工程、公共空間到居家空間與生活用品等等, 不只關乎實用機能、生活美學,更關乎環境安全!   第一本集結台灣陶瓷業者、建築師、設計師,   以及國際瓷磚衛浴大展和國際大師,   以深根台灣、接軌國際的全方位視野,   領略台灣陶瓷傳統產業不只擁有傳承數十年的優良製造技術,   更不斷求新求變,不僅設備汰舊換新,汲取國際陶瓷趨勢,   最重要的是每一產品皆符合國家CNS標準,   為我們居住的環境,共創安全、健康與美好!   ■認識標章,挑選安全陶瓷產品!   特色1>揭開

市面上充斥大陸、印度及東南亞進口的劣質、低價磁磚與衛浴等陶瓷產品,沒有檢驗標章,嚴重危害環境與居家的健康與安全。   特色2>認識MIT國產磁磚與衛浴,每一產品通過國家嚴格審查檢驗機制,除了基本的國家標準CNS檢驗,還配合政府政策,申請正字標章、綠建材標章、環保標章、MIT微笑標章、國際認證ISO標章等各種品質認證,認明標章品質有保證,安全無虞。   ■專家傳授,美感、實用與安全並重!   特色1>集結台灣與國際建築師、設計師,傳授如何挑選適合的磁磚、衛浴,以及如何搭配出空間的美感,並兼具實用的功能。   特色2>集結台灣優良陶瓷業者,從設備、製作到設計等全方位傳授如何挑選安全、環保的磁磚與

衛浴,為居住環境與居家空間做好安全的把關。   ■精彩案例+新品圖解,學會搭配技巧、掌握最新趨勢!   特色1>收羅台灣、國際等公共空間、商業空間、居家空間與老屋翻新等個案實例,輕鬆學會磁磚與衛浴的選購與搭配技巧。   特色2>集結台灣陶瓷業者最新產品,以及3大國際瓷磚衛浴大展,圖圖精彩,掌握最新陶瓷設計趨勢。 本書特色   第一本集結台灣陶瓷業者、建築師、設計師,以及國際瓷磚衛浴大展和國際大師,   以深根台灣、接軌國際的全方位視野,   從設備、製作到設計等各面向認識MIT國產陶瓷超越國際先進水平的種種優點,   並傳授如何挑選安全的磁磚與衛浴,為居住環境與居家空間做好安全把關,  

 汲取國際瓷磚衛浴新趨勢,美感、實用與安全並重!   ˙認識檢驗標章,挑選安全陶瓷產品!   ˙台灣陶瓷業者與國內外建築設計師,傳授運用磁磚與衛浴搭配出建築與空間的美感!   ˙精彩案例+新品圖解,學會搭配技巧、掌握最新趨勢!   作者簡介 台灣陶瓷工業同業公會   成立於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十二月,前身為台灣省陶瓷工業同業公會。歷經首任理事長趙天水先生、總幹事陳汝熙先生等業界先進的努力開拓與經營,使台灣的陶瓷產業在生產規模、人才培訓、市場銷售等方面都有極大的進步。同時也因應國家政策與市場發展之需,省公會奉令自民國五十六年七月改制為台灣區陶瓷工業同業公會,除包括原省級公會外,另

將金門和馬祖地區的陶瓷工廠亦納入本區級公會。民國99年經會員代表大會決議再將本會更名為「台灣陶瓷工業同業公會」。   台灣陶瓷產業在台灣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也是標準的MIT標章產品,產品線包含建築陶瓷、衛浴陶瓷、藝術陶瓷、日用陶瓷、工業和精密陶瓷,以及原料和相關設備等,品質均達國際水準。台灣陶瓷產業具備完整群聚的優勢、擁有長期代工技術、生產技術優良、產品品質穩定,具緊密的上下游生產體系,以及完整的產品種類。台灣陶瓷產業每年貢獻數百億的產值,無論是設備、製造,設計、研發等方面,業者都在精益求精,每一產品都符合國家CNS標準,甚至超越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台灣陶瓷工業同業公會攜手會員同

業積極推動產業再升級,在品質見長的MIT磁磚生產上,注入美學設計,並予提升與進化,俾能與歐洲磁磚精品並駕齊驅,以美學軟實力勝出,為陶瓷產業開創新格局。如今台灣陶瓷正以高品質為基礎,開創出多樣化面貌的台灣陶瓷,現在MIT台灣陶瓷已獲建築師、設計師等專業人士及消費者的喜好與青睞。   發行人語 Publisher’s Note 與時俱進 開創新格局   潮流趨勢 Trend 石紋磁磚 幾近真實 木紋磁磚 貼近自然 藝術陶瓷 融入生活 2019義大利瓷磚衛浴展  7大趨勢開啟新石代 2019西班牙陶瓷展  4大磁磚趨勢 2019法蘭克福衛浴展 色彩顯學,以感官架構個人空間   專欄 Column

許華山 建築師眼中的陶瓷製業未來 陳鵬旭 師法自然打造綠色美學空間 杜文正 建構高端生活態度的細節   產業焦點 Focus MIT國產磁磚 多元化發展.走向更高度美學潮流 MIT國產衛浴 全通用設計.打造人人安心的衛浴天堂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領略陶瓷衛浴新風尚   Part 1 國際設計大師/磁磚.衛浴 Marcel Wanders 彩色異想世界 Barber & Osgerby 少即是多的雋永典藏 Patricia Urquiola 來自義大利的療癒系創意 Neri&Hu如恩設計 西方風格中的東方靈魂   Part 2 國際.國內個案/居家.商業.公共.老屋翻新 At

las Concorde 石紋磁磚藝術居家 Toledo Metro Station 沈浸在湛藍海洋的夢幻驛站 百玥設計 舒適的人文藝術空間 宜蘭計程車博物館 懷舊溫潤宛如進入時光隧道 多樣化藝術磁磚 賦予公共空間生活美感 50年老公寓 蛻變北歐文青宅 居家裝修首選 用MIT陶瓷打造健康安心的家   企業觀點 Opinion 弘松窯業 用高質感MIT磁磚,舖寫生活的舒適美好 三友陶磁 逆境中的淬煉   釉料探索 Discovery 陶瓷美麗紋理下的釉藥技法 自序 與時俱進  開創新格局   除了好,還要更好!藉由一年一度「台灣陶瓷年鑑」的出版,我們帶領大家看到台灣陶瓷傳統產業不只擁有

傳承數十年的優良製造技術,更不斷求新求變,不僅設備汰舊換新,汲取國際陶瓷新趨勢,業者以深根台灣、接軌國際的全方位視野,不斷創新研發,在逆勢中仍能與時俱進,不論在製作的品質,還是款式的設計,都足以與國際陶瓷並駕齊驅,甚至擁有超越國際如在地制宜的量身訂作、完善快速的維修服務等其它種種優勢。   面對現今不景氣與不平等貿易的艱困產業環境,我們陶瓷公會的會員更要齊心向上,彼此交流合作,致力持續優化MIT陶瓷產品,一起推廣國人認識MIT國產陶瓷的每一產品符合國家CNS標準,還有綠建材標章、MIT微笑標章、環保標章等各種品質認證。   MIT國產陶瓷的好品質,是建築師、設計師與一般消費者裝修時物超所值

的好選擇,更是政府公共工程必需優先使用的最佳建材,帶頭創造內需市場,保障工程品質,建構人人安心的安全環境。   同時,我們更要與時俱進,走向多元化發展,走向更高度的美學潮流,走向呼應全球環保趨勢的健康綠建材,提升自我實力,開創台灣陶瓷產業的新格局。謹以本年鑑的出版,拋磚引玉,希望喚起愛用MIT國產陶瓷產品等於使用優良品質與設計精美的意涵,為我們居住的環境,共創安全、健康與美好!   理事長 林榮德 謹誌

不動產之老屋翻修創新管理研究–以L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老屋翻新實例的問題,作者盧奕霖 這樣論述:

摘要老屋比例日益增加,臺灣處地震帶許多建物存在耐震能力不足的問題,基於都市美觀與社福考量,政府逐步推行都市更新條例與危老條例。隨著政府法令的推波助瀾與文創產業的盛行,老屋翻修已成熱潮。研究者身處相關行業,欲了解老屋翻修在公司營運中能有那些創新模式?為此研究者企圖以L公司為例探討不動產之老屋翻修創新管理研究。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四:1、解析老屋翻新產業之商業營運模式;2、解析老屋翻新產業之五力分析;3、解析析老屋翻新產業之SWOT分析;4、根據以上分析提出產業建議之方向。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從不動產之老屋翻修的商業經營模式、五力分析及SWOT分析等三個面向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L公司「翻新,歡

心」的價值主張下擁有訓練有素的公司員工與專業工班團隊,能針對顧客需求彈性調整;再者,L公司提供相關人員持續進修的福利,讓創新得以持續發酵;最後,L公司的顧客關係管理,讓L公司持續獲得新舊顧客的青睞。研究建議:1、深植專業團隊實力,發展多角化經營,可深化專業團隊實力與經營能力,將多角化經營發揮最大綜效;2、服務聯盟的搭建,擴展服務客群與領域:L公司藉由服務聯盟的搭建,串接與運用平台的資源與能力,結合在多重管道,擴展互補性資源與能力,提高L公司競爭優勢,進而加速新產品或服務的創新,因應顧客與競爭者的挑戰。

全聯:不平凡的日常

為了解決老屋翻新實例的問題,作者謝其濬 這樣論述:

  重新定義成功的價值   創造企業、廠商、消費者、社會、國家多贏的時代   一家本土出身的企業、一位沒有任何零售業經驗的企業主,以二十年時間,打造全台最大連鎖超市,寫下台灣零售業的奇蹟。   這家公司,堅持「低價」、「微利」,定價必須比市場行情便宜二○%;這位老闆,要求商品雖然低價,品質絕不打折。   企業存在於社會,有它自己應該追求的目標,也有自己應該創造的價值。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目標,每個企業主都有責任帶領企業實現這個目標,但要成為企業家,必須更上一層樓,將企業創造的利潤與價值,回饋社會。唯有每個個人或企業組織,都能夠在自己的位子上善盡自己的責任,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變得更好

。   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以二十年時間,讓自己與公司定義了成功的價值。但,如何做到?本書分為七部、二十三章,透過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故事,從商品、門市、後勤、行銷、人才、公益等面向,說明全聯蛻變的故事,印證「讓利」才能創造互利,以全聯的企業故事說明,企業、廠商、消費者,以及社會、國家之間,零和遊戲並非唯一選擇。   作者簡介 謝其濬/採訪整理   政大新聞系畢業,英國蘇格蘭史特靈大學出版碩士,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現從事文字相關工作。   序 守護幸福生活的最終站 荒井 伸也 傳藝不只是宜蘭人的傳藝,也是台灣和世界的傳藝 吳靜吉 追求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高希均 創新、務實、在地化 曹德風 要做全民的全聯 林敏雄 楔子 攀越另一座高峰 第1部 全聯蛻變學 1 零售業的寧靜革命 2 捨得讓利,才能實在真便宜 3 打造最大的現代化生鮮通路 第2部 全聯商品學 1 與廠商共好,打造乾貨王國 2 全聯的AKB48 3 誰說菜市場的肉品才新鮮? 4 整合產銷,扮演本土農業後盾 第3部 全聯門市學 1 展店大軍,全台插旗 2 有溫度的門市 3 從滿意的服務,到感動的服務 4 節慶是門好生意 第4部 全聯後勤學 1 亞洲最先進的物流系統 2 台灣最大的冰箱 第5部 全聯行銷學 1 讓品牌成為有魅力的意見領袖 2 賣場策展人 3 集點,強化顧客黏著度

的法寶 4 鬼行銷、神貼文、熊貼圖,抓緊影響力族群 第6部 全聯人才學 1 有容乃大的企業文化 2 人才轉型決定企業轉型 3 用真誠之心守護員工 第7部 全聯公益學 1 打造公益賣場,有愛也有創意 2 急難救助,直接服務 3 為現代社會復育情意與希望 附錄 全聯大事紀   序 守護幸福生活的最終站 荒井 伸也/全日本超市協會榮譽會長   日本超市業界在發展初期,成立了不少協會,這些協會大多數都以共同採購、降低商品成本為宗旨。但是全日本超市協會(AJS)不一樣,我們的出發點是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可以說是採購智慧。   全日本超市協會被業界稱為「超市業的東大」,要加入的會員,必

須通過一定的審查程序,如:協會所有會員會去參訪公司、了解狀況,然後召開審議會討論,做最後決定。協會成員不分地域、不論規模,但是若無相同的學習理念,就不會被接受。   我擔任會長期間,全聯申請加入全日本超市協會。那時候,我們完全沒想到,會有一家來自台灣的超市,希望成為我們的學習夥伴。不過,依照流程,在審議會中,所有會員都同意了。二○一二年,全聯成為AJS第一個海外會員,同時也為AJS打開通往亞洲的門扉,讓AJS的人才、商品、訊息,都能流通到海外。   我在日本善美的超市工作期間,經常到台灣參訪。我發現,台灣外食人口眾多,幾乎連早餐也在外面吃,讓人不可思議;日本雖然外食人口也不少,但是至少早餐

大部分會在家裡自己做。另外,台灣消費者對食物的鮮度不是非常講究,當然也不注重生鮮處理技術。   那時候,我就認為,台灣的超市一定很難經營。但是全聯的門市,和日本超市一樣,沒有落差,服務人員也會熱情地招呼客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讓每個家庭擁有理想生活   超市是內食的提供者,對大眾生活非常重要。一家百貨公司裡的超市,或任何食品專賣店,如果商品賣完了,對顧客並不會造成困擾,他可以在接下來的路上或住家附近採買;但是生鮮超市不一樣,它在住家附近,是大眾採買的最終站,如果缺貨,顧客就再也買不到了。   即使只是缺了蔥、薑或蛋,這種再平常不過的配料,顧客就沒辦法做出今天想做的美食,以慰勞自己

一天的辛勞或與家人享受相聚時光。   一家超市,可能照顧方圓之內的兩千戶、五千戶或一萬戶人家,無論範圍多少,每家超市都有相同的使命,就是不能造成這些住戶的生活不便。   超市的商品品項多,可以滿足每個人生活所需,這是只有超市做得到的。因此,超市必須不斷補充商品,並且維持鮮度,讓每個家庭擁有理想中的生活。   有些人以為,超市不過賣些生活必需品,經營起來很簡單,但是當他們踏入這個行業後,就會發現,要達到超市的使命非常困難,這是必須用一輩子來努力的目標。   但是,無論工作或遊戲,愈難愈有趣。過去,我一直抱著這樣的心情從事超市工作,這是永遠做不完的一件事,也是最快樂的一件事。   超市是隨著生

活而改變的產業,我也期望,年輕人擁有新想法,並且勇於改變,完成每一個時代的超市使命。 傳藝不只是宜蘭人的傳藝,也是台灣和世界的傳藝 吳靜吉/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政大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宜蘭有一道代代相傳的古早菜叫做西魯肉,把大白菜、香菇、紅蘿蔔、豬肉切絲,用高湯慢慢燉,起鍋前在上面鋪上炸蛋酥,噴香溫潤且容易消化、老少咸宜,在歌仔戲創生的宜蘭串連了許多撫慰人心的故事。   有些師傅會發揮西魯肉緣起的「隨創拼湊」(bricolage)基因,依季節微調材料,夏天多加點竹筍、冬天多加點大白菜,各派手路眉角或有不同,但西魯肉的核心精神是一樣的:料豐味美、兼容並

蓄、喝上一碗身心靈都能滿足。   宜蘭傳藝園區是一個活的動態博物館,匯聚台灣表藝、工藝、民藝,在這個園區透過靜態展示、動態表演、體驗學習,將藝術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當藝術成為日常,人們容易親近也願意碰觸(或者白話一點說,藝術不是高高在上,是吞得下去、可以消化的),「傳承」才會有美好的開端。   園區的使命是要保存、傳承、推廣台灣傳統藝術,想來也與西魯肉代代相傳的精神相似:要豐富多元、兼容並蓄還要能使人感動,說到底,總鋪師的「心」和「手路」是關鍵。   讓藝術走入日常   經營連鎖超市的全聯實業,發心跨界,得到宜蘭傳藝園區經營權,林董事長的決心讓我很感動佩服,他是這麼說的:   全聯是

正港的台灣本土企業,對這塊土地有深厚的感情,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初衷,陸續成立全聯慶祥慈善基金會、全聯佩樺圓夢基金會,以「急難救助、醫療補助、實物捐贈、愛心育苗」等方式回饋社會。期望發揮企業的影響力,積極溫暖社會、關愛鄉土,讓大家都可以擁有美好生活。   而成立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來營運傳藝園區,也是同樣的心意,不但要做到守護、榮耀台灣的傳統藝術,更希望讓藝術走入日常,從心點亮善美的生活,全聯是用這樣的心意接手傳藝。   我小時候看的布袋戲和歌仔戲,是童年的重要記憶,這些台灣的傳統藝術應該要被傳承下去,我認為是對的事情,全聯一定會認真去做,只要有盈餘就繼續投入傳統藝術營運,

若虧損,就投入更多資源經營。希望年輕的一代也能體驗我小時候看戲的樂趣,為全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   林董事長一再提到美好生活,我覺得跟林語堂《生活藝術》的核心精神是一樣的;林語堂在《生活的樂趣》文章中說,   因為情趣來自傳統。人們被教會欣賞美的事物,不是通過書本,而是通過社會實例,通過在富有高尚情趣的社會裡的生活。   用心造就美好生活   宜蘭傳藝園區每年都有超過百萬以上國內外遊客造訪,不只是宜蘭縣每年遊客造訪數最多的招牌景點,更是戶外教學與各國人士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在傳藝看三館(展示館、蔣渭水演藝廳、曲藝館)可飽覽傳承之粹,逛三街(魯班街、文昌街、臨水街)可體驗老街之趣,訪三建築

(文昌祠、黃舉人宅、廣孝堂)可賞建築之美。   兩根木條、一把刨刀、一張砂紙,傳藝與民眾做出一雙木筷子,木工技法與傳統榫卯技術於是便從師傅口中轉移到民眾的手中,傳統工藝是活的。   一顆肉粽、三柱香、謝師六禮……透過各式活動與祭儀,與民眾一起依循節氣與節慶過日子,常民禮俗是活的。   歌仔戲、布袋戲、藝陣踩街……宜蘭傳藝園區提供舞台匯聚優秀演出團隊,傳統創新都能在此融合、發光發熱,表演藝術是活的。   我說,做好一道菜,總鋪師的「心」和「手路」是關鍵,全聯林敏雄董事長從超市跨進文化藝術領域,他耕耘宜蘭傳藝園區的起心動念與營運方針,是很實實在在的。   除了大刀闊斧改善硬體設施、投入巨資新

建臨水劇場,也細膩地與宜蘭在地連結;跨縣市合作聘請優秀工藝職人進駐傳藝創作,讓遊客近距離欣賞並學習體驗;接下來更將串連國內頂尖企業家一起推動50+計畫,結合文化藝術、餐飲、科技、醫療,為熟齡人士打造更美好的老後生活。   有心,讓傳藝不只是宜蘭人的傳藝、是台灣人的傳藝、更是世界的傳藝。 追求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在二○一八年的「遠見CSR企業社會頒獎典禮」上,我曾經形容,企業要攀登三座山,缺一不可。   第一座山,是利潤之山,爬上之後,如果企業能夠長期獲利,進而肩負起社會責任,那就是爬上第二座山──社會責任之山;至於第三座山,則是永續之山。

  這三座山各自聳立,攀登不易,串連這三座山的橋梁,名為捨得之橋、開放之橋。   創造企業存在的價值   我出身於軍人家庭,對於全聯福利中心的前身,軍公教福利中心或全聯社不陌生,上述三階段的演變歷程,其實也是台灣經濟成長、發展的演進史,許多台灣的企業在那個年代,由於負責人的企圖心與努力,從小公司變成大企業。   然而,經濟成長的結果,不應僅是不斷提高民眾的所得,還要創造更高的價值,帶給人們更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企業的成長也是如此──企業存在於社會,有它自己應該追求的目標,也有自己應該創造的價值。   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目標,每個企業主都有責任帶領企業實現這個目標;但是追求利

潤,必須「取之有道」,無論是對上游供應商或對終端消費者,都應該讓他們感受到有品質、有誠信的交易行為。   在日常商業行為裡,企業不可能做虧本的生意,但全聯在串連貨與人的過程中,做到了善待供應商,讓彼此在合理的商業行為中各得到合理利潤,最後才能多贏成長。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企業光明正大追求利潤的行為是值得稱許的,但企業也有責任,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將所獲得的利潤、創造的價值回饋社會,也就是我所說的第二座山。   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林董事長在二○○六年便成立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以急難救助為主要訴求,積極回饋社會,累計捐贈超過新台幣十億元。   林董事

長更將企業經營與公益行善結合,他把門市變成物資銀行、福利卡變成「愛心福利卡」。   慶祥基金會的「愛心福利卡」,善用全聯深入各鄉鎮的門市,讓每個門市就近成為實體的「物資銀行」,可以減輕社福單位的倉儲空間、運輸人力,以及募款財力等負擔,且受助家庭也可以自行選購所需商品,既實惠又讓受助者保有尊嚴與自主;再加上完善的資訊系統,還可以做好稽核工作。   也因此,二〇一二年全聯獲得《遠見雜誌》第八屆企業社會責任獎公益推動組首獎。   後來,當全聯門市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便設立自己的專業社工,不必再借助社福單位,實現直接服務民眾的理想。   有使命感的企業家   林董事長的做法,超越了生意場上互利共

好的「雙贏」,更是他個人、全聯,以及全台灣民眾與社會的「多贏」。   二○一八年十一月二日,在「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上,我頒贈「傑出領袖獎」給林董事長,表彰他所創下的台灣零售業奇蹟。   他致詞的時候,提到他不會做自有品牌,也不會蓋工廠生產產品,而是要成為一個平台,與製造商共同打造品牌,也讓消費者可以在全聯選購平價且品質好的商品。這樣的經營,代表一種善念,可以帶動良好的循環,對民眾、對社會,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這正呈顯林敏雄董事長是一位有肩膀的企業家,願意讓台灣變得更美好,也是代表他已攀登上了第三座山--永續之山。   我很高興看到,林董事長的「讓利」經營學,與我所提到的「捨得」與

「開放」是殊途同歸的。期許更多台灣企業家能夠擁有這樣的企業家精神,為台灣創造更多永續長青的企業。 創新、務實、在地化 曹德風/佳格食品董事長   談起與全聯的合作,其實充滿許多挑戰,因為我們必須配合全聯的策略變化與創新,提升自己的生產、倉儲、配送等能力;但在克服挑戰之際,我們也很開心,有機會與全聯共同成長。   全聯最令人佩服的,是他們的創新、務實、在地化,在這三個方向發揮得有聲有色;或者,更進一步說,他們是在用心做照顧人的生活的事。   與台灣廠商和消費者共同成長   全聯很創新,他們不停推出更貼近消費者的主題,如:在家吃早餐、健康美麗節、全聯火鍋祭等。這些有趣又能融入消費者生活的

多樣化主題,身為供應商,也要配合全聯,提出合宜的產品與活動,好跟上全聯引領生活與潮流的腳步。   在務實與在地化方面,全聯是最照顧台灣民眾、最有溫度的通路,在台灣的每個鄉鎮,都可以找到全聯的店,無論花東、甚至金門離島,全聯都提供消費者價格實在、物超所值的好產品。   對廠商來說,這也是一個挑戰,因為我們在產品生產、貨量預測與供應精準度、運輸的即時效率、商化服務等方面,都要配合全聯的腳步。   正因為如此,每一位服務全聯的業務同仁,面對這些挑戰,無不用心、用力配合,把挑戰壓力轉換成進步與提升專業的機會。這種善意的「為難」,對廠商來說,是成長的動力,也是對雙方都有益的良性互動。   本土企

業全力相挺   林董曾經跟我說:「請支持本土企業。」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   佳格當年雖然是由美國最大的穀物食品業者桂格燕麥片公司(The Quaker Oats Company)來台開設,可是在我承接下來之後,幾乎可以說是道地的本土企業了。現在,全世界看到最多桂格產品的地方,就是台灣;全台灣看到最多桂格產品的地方,就是全聯。   跟林董合作,我很放心,所以對於全聯有心要做的事,自然也是無役不與;像是全聯每家店開幕,我們都會到;當年全聯要供應商進統倉,佳格產品也率先響應。   長期觀察下來,我認為,創新、務實、在地化這三點,是全聯成功一大關鍵,但全聯的成功不止於此。   安定社會的支

柱   全聯為在地人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也讓他的合作夥伴跟著茁壯,又創造了更多機會。二十年來,能夠跟著全聯一起發展成長,我非常感謝。他們是一個有情有義、重信諾的團隊,你挺我、我也一定挺你,跟全聯一起攜手合作二十年,我深感幸福與感恩。     不僅如此,我更敬佩的是林董對於公益事業的參與和投入。除了企業本身聘顧了一定比例的殘障人士,全聯慶祥基金會還捐贈了大型捐血車──我生平唯一一次捐血,就獻給了他們的捐血車。   此外,他們還撥出了上億元的捐款,做為急難救助金,幫助了上萬個家庭;二○一七年又推動「物資銀行」,協助社福團體照顧更多弱勢族群,以行動幫助更多人擁有美好的生活。   還有,宜蘭傳藝

中心的再造工程,他也運用了過去從事建設工事的經驗,讓建築翻新,成為嶄新的台灣傳統藝術集中地與觀光景點。最重要的是,所有工程全數如期完工。這樣的成果,需要有善心、也需要有實力,但有些人是有心卻沒實力,有些人則是有實力卻無心,他則是善心與實力兼具,並且成功做到。   全聯邀請我為本書寫序,深感榮幸,也藉此再次感謝全聯提供廠商這麼好的平台。我們希望跟全聯長長久久地合作,跟著全聯不斷成長與進步,朝提供消費者物超所值的優質產品努力,大家都是贏家,一起攜手共建美好生活。 要做全民的全聯 林敏雄・全聯實業董事長   我出生於林口,因為地貧無法種菜,父母親就舉家遷居到三重,靠著他們從事農作微薄的收入,

養活家中十一個孩子。   記得小時候,常有林口親戚來借住,原本就已經很擁擠的家裡,還要騰出空間讓他們睡覺。這些親戚住在我家時,為了要賺點外快,還會去割芒草,帶回來製作成可以賣錢的掃把,弄得整間屋子都是芒草的絨絮,但是父母親什麼話也沒說。   父母親的教育水準都不高,不會說什麼大道理,但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做人度量要大,待人要講情分,凡事要懂得照顧別人,這些都深深影響了我的經商之道。   身為台灣土生土長的企業家,對於這塊土地,我有很深的情感,也有很強的責任感,接手全聯以來,我堅持﹁低價﹂、﹁微利﹂,要求全聯的訂價必須比市場行情便宜二○%。我相信,只要少賺一點,管理成本再低一點,自然就能

便宜一點,廣大的消費者就能因此受惠。   因為是從照顧民眾出發,全聯的商品雖然低價,但是品質絕不打折,「實在真便宜」是我對消費者不變的承諾。   全聯能堅持「低價」策略,獲得廠商的支持非常重要,雙方攜手合作,共同成長茁壯。我們追求的是全聯、消費者、廠商的三贏,很多品牌跟全聯合作後,在市場上發光發熱,負責人也紛紛升官,證明全聯真的是很照顧廠商的通路。   企業應該兼顧獲利與社會責任   二十年來,全聯能發展成台灣最大的連鎖超市,我真心感謝一路陪伴打拚的團隊,特別是第一線上的門市同仁,每位幹部都是把全聯當作自己的事業在耕耘,是他們為全聯撐起了一片天,我除了改善薪資結構,提供穩定的收入,也編

制了二十多位的職場護理師,分布全省,守護同仁們的健康。   我一直相信,經營企業不能只是追求獲利,更要善盡社會責任,因為這份使命感,我們關心台灣農業,扶持「老鷹紅豆」等友善農業,同時也透過「慶祥基金會」、「佩樺基金會」,將公益與賣場結合,幫助社會弱勢族群,另外,全聯也協助推動螢火蟲復育,讓螢火蟲重回台北。   全聯是本土起家的超市通路,我們沒有國際資源可以奧援,只好以土法煉鋼的方式,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靠著情分的凝聚,團隊跟著我闖蕩出今天的局面。   希望透過這本書的出版,能夠讓更多人看到,全聯二十年來的努力與打拚,以及全聯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情分。 5-4鬼行銷、神貼文、熊貼圖,抓緊影

響力族群 「每年農曆七月,有一群朋友需要大家的關懷,」全聯先生轉過頭,對著身後的溪邊說:「這對情侶無家可歸。」 鏡頭轉到眷村老屋:「他們等待一頓溫飽。」再轉到公園的鞦韆:「這位媽媽捨不得孩子餓肚子。」然後是公車站牌:「坐在我旁邊的先生,已經很久沒有吃到好東西了。」 不管在哪一個地方,全聯先生身邊都空無一人。 最後,他站在辦公大樓前,身後是無人進去卻不斷旋轉的大門:「不管你有沒有感受到,存好心、備好料,就是在為他們做好事。」 這是全聯二○一六年中元節電視廣告,用空景來暗示見鬼,手法有創意又省成本,立刻引起不少討論。 不過,好戲其實在後頭。 電視廣告播出後,全聯的臉書粉絲團小編發了一則動態消息,提

到「有粉絲跟小編說他看到公園的小朋友很可愛……」底下又有人回應,「溪邊好像有對情侶?」應該是有媽媽在推小孩吧?」充滿玄機的廣告影片,觸動廣大網友的好奇心,話題熱度快速增溫。 最後,全聯小編公布了答案,在動態中附上另一則廣告連結,只要在觀看時按下「R. I. P.」(rest in peace),就能看到隱藏版的好兄弟。 廣告創意與社群經營合而為一 一支廣告影片,結合社群媒體的巧妙操作,梗鋪得成功,引發臉書瘋傳,不到十天,便有超過八十萬人搶看這支影片,官方粉絲專頁吸引了近千則粉絲留言,一系列中元節企劃貼文,網路上的總觸及次數高達三百萬人。 做為全聯長期合作的夥伴,奧美從二○一三年起為全聯操刀中元

節廣告,連續三年都是以貞子、傑森等鬼怪形象在中元節受到熱烈款待為主軸,KUSO的手法引人發噱,每年都能引起廣大迴響。 不過,相同的梗一玩再玩,觀眾也會覺得膩,邁入第四年,奧美亟思突破,於是催生出以空景來暗示好兄弟的創意。 開拍前幾天,奧美的團隊突然想到,不少MV、廣告或電影,因為出現意外的靈異畫面而成為網路熱搜,於是決定拍攝「有人」和「無人」兩種版本,在網路上帶動討論熱度。 創造話題,增加討論度 第一波,先在電視上曝光「無人版」,第二波則是隨機播放「有人版」,有些人看到、有些人沒看到,因此引發討論。等到話題性升高後,才在粉絲團上公布真相,再衝一波討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