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hs code查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外贸人必备的各国进口关税查询网站大全 - 跨境知道也說明:美国 国际贸易委员会官网. http://www.usitc.gov/tata/hts/bychapter/index.htm. 查询办法:进入上述网站,在Tariff Assistance项下Search the current Harmonized ...

中國文化大學 政治學系 王綺年所指導 鄭喬仁的 從經濟相互依賴理論分析美國對於中國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2009、2012、2016) (2020),提出美國hs code查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經濟相互依賴、反傾銷、反補貼、敏感性、脆弱性、共同利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李長安、吳濟華所指導 楊慧玲的 高雄園區廠商出口競爭力之研究─以電子零組件產業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國際商品統一分類碼HS code、顯示性比較利益指數、加工出口區、高雄園區、出口競爭力的重點而找出了 美國hs code查詢的解答。

最後網站美國關稅查詢Tariff Research則補充:Harmonized Tariff Schedule of the United States (HTSUS) 美國進口關稅表是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編訂及發布,並由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署(CBP)負責解釋及執行。由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美國hs code查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經濟相互依賴理論分析美國對於中國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2009、2012、2016)

為了解決美國hs code查詢的問題,作者鄭喬仁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探討經濟互賴關係對於中美關係的影響,實際案例以美國對於中國的反傾銷(antidumping)以及反補貼(countervailing)調查(簡稱美對中反傾補調查)為主,探討的案例範圍為2009、2012及2016年。本文首先會對於中美兩國之間的政治經濟互動進行觀察,藉由觀察2002年至2018年兩國長期的政經互動,可以發現中美兩國貿易關係日趨緊密的同時,兩國之間的政經對話也日趨緊密,在緊密的經貿關係下,美國對中國的反傾補調查也有所增長。傾銷與補貼措施,是國家保護自身國內出口的常見手段,觀察2002年至2018年美對中反傾補調查,即發現美國對於中國的調查比例嚴重偏高,可見美方與中方之間

的傾銷與補貼問題並未如此簡單。將兩國長期以來的貿易關係,以及美對中反傾補調查交互比對,會發現2009、2012以及2016年這三年,正好處於美對中反傾補調查的高低點。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中美「經濟互賴紐帶」中的因素,除較常被提及的「敏感性」以及「脆弱性」外,亦有「共同利益」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的分析上,除了關注經濟互賴理論中的「敏感性」(sensitivity)、「脆弱性」(vulnerability)的影響外,亦會觀察「共同利益」(common interests)所帶來的影響,藉以分析「經濟互賴」於美國對中國的反傾補調查之影響,以觀察中美兩國的政經互動。

高雄園區廠商出口競爭力之研究─以電子零組件產業為例

為了解決美國hs code查詢的問題,作者楊慧玲 這樣論述:

台灣有很堅實的ICT產業基礎,而加工出口區目前產業群聚也多為ICT相關產業,其中高雄園區至105年底止目前之群聚產業為LCD、IC等二大類共計34家廠商,在105年12月底止之統計資料顯示,此二大產業投資額占全區投資額比重達70%,營業額占全區比重為65.54%,其中IC產業投資比重占高雄園區總投資額41%,營業額占高雄園區33.3%;LCD產業投資比重占高雄園區總投資額18%,營業額占高雄園區25.8%。因此ICT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對於加工出口區的發展影響至關重大,對高雄市未來城市發展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國內以往針對加工出口區之實證研究多偏向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及生產績效等方向,卻很少就

加工出口區──尤其是單一園區,探討其出口競爭力之狀況加以分析。本研究為了瞭解加工出口區高雄園區出口競爭力的變化,首先就該園區最重要的電子產業之出口值成長率比率來探討高雄園區電子產業出口之概況,再利用顯示性比較利益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針對園區重要產業出口國(六大市場),採統一商品分類HS中2分位之出口數額,以衡量此園區在96年到105年間出口競爭力變化。本研究發現十年出口競爭力實證─高雄園區在主要產業─電子業在高雄園區主要的六個出口市場(日本、美國、中國、香港、韓國及新加坡)之出口競爭力均屬較弱出口競爭力之等級,不論其為HS分類第84章、

85章及90章之產業。究其原因係園區廠商之規模太小缺乏規模經濟帶來之效益,且受限於廠商之規模,也易導致交易客戶集中之缺點,易受跨國客戶訂單調整。本研究就政府部門及廠商部分有下列幾點建議:一、 現有廠房及土地不足之部分:建議先針對一部分之老舊建築物更新,採用「週轉基地模式」,透過以異地先建、再搬、後拆方式逐步更新區內老舊廠房,達到引進新興產業、提升土地利用及加速園區更新一舉三得之目標。另讓無效利用廠房之廠商因提高土地或廠房之持有成本,而願意釋出閒置空間,提升土地及廠房的利用效率。二、 產業升級及轉型之部分:建議可由作業基金中撥出一定比例,獎勵園區內之廠商購置現代化產線、或創新製程或產品研發等

,以提供廠商升級或轉型之誘因。三、 招商策略的部分:建議政府統一規劃各產業專區,提供各產業專區相關的配套措如公共設施的規範、廢污水之處理、廢棄物之處理、進出口通關辦法…等,提供更便利的方案供投資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