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售台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美國軍售台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郭添漢寫的 熱線: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拜登政府首次批准對台軍售售台40門M109A6自行榴彈炮 - RFI也說明:美國 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8月4日通過聲明宣布,已核准販售台灣40門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彈炮等項目,總金額約7.5億美元,軍……

環球科技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游宗新所指導 王炳捷的 國防自主對國家安全之影響-以鳳展案為例 (2021),提出美國軍售台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防自主、國家安全、鳳展專案、F-16維修中心。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郁瑞麟所指導 張慶文的 美國《中共軍力報告書》 與對台軍售關聯性之研究 (2000-2019) (2019),提出因為有 中共軍力報告、軍售、台灣關係法、國防授權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美國軍售台灣的解答。

最後網站美國對台軍售背後的那些台灣囧事 - 壹讀則補充:美國 又要對台軍售了!?美國媒體華盛頓自由燈塔14日引述不具名的川普政府官員談話指出,前任歐巴馬政府在去年12月阻擋了一批新的對台軍售;還說,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美國軍售台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熱線: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構

為了解決美國軍售台灣的問題,作者郭添漢 這樣論述:

  兩岸雖然互動頻繁,政軍情勢趨於緩和,但要達到兩岸完全互信的條件仍感不足。面對複雜的軍事狀況,可能無法完全防止誤解、誤判的情事發生,主要是因雙方缺乏軍事溝通性措施,而為雙方亟待開拓的領域。然兩岸都有維持台海和平的意願,如何在確保我國基本安全的情況下,適度與中共進行軍事交流,建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是雙方政府亟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亦是展開兩岸和平協商的最佳契機。 本書特色   針對兩岸現狀,提出軍事互相了解的新契機。並且參照國外相關實例,深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郭添漢   男,兩岸關係與戰略研究者,於此議題有深入之研究。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動機與目的壹、動機貳、目的第二節軍事互信研究概況壹、

信心建立措施貳、軍事互信機制參、溝通性措施與熱線肆、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研究現況第三節熱線概念界定第四節章節安排 第二章「信心建立措施」的理論與實踐第一節「信心建立措施」的緣起及內涵壹、「信心建立措施」的緣起貳、「信心建立措施」的內涵第二節「信心建立措施」在亞太地區實踐經驗壹、東協國家實踐經驗貳、南亞印巴實踐經驗參、朝鮮半島實踐經驗第三節小結 第三章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可行性第一節兩岸軍事互動的演進與分期壹、軍事對峙時期(1949-1978)貳、政治對峙時期(1979-1986)參、民間交流時期(1987-1999)肆、停止接觸時期(2000-2007)伍、重起交流時期(2008-至今)第二節

中共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認知壹、中共各時期領導人的立場貳、中共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戰略意涵的認知第三節台灣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認知壹、台灣各時期領導人的立場貳、台灣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戰略意涵的認知第四節美國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認知壹、美國各時期領導人的立場貳、美國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戰略意涵的認知第五節小結 第四章「熱線」的設置第一節熱線的分類壹、元首級貳、國防部層級參、外交部層級肆、軍事戰略單位層級伍、第一線軍事指揮官層級第二節「熱線」設置之實踐經驗壹、冷戰時期美蘇「熱線」之實踐經驗貳、朝鮮半島「熱線」之實踐經驗第三節中共對「熱線」設置之實踐經驗壹、中共與美國60貳、中共與俄羅斯參、

中共與印度71第四節中共設置熱線的限制因素壹、兩國關係程度貳、利益取向參、設置目的肆、邊境地形伍、大國外交互動第五節小結 第五章兩岸「熱線」的運作原則與具體措施第一節熱線設置的運作原則壹、熱線設置的前提貳、熱線設置的步驟參、熱線設置的屬性第二節兩岸「熱線」運作之分析壹、政策面貳、技術面第三節兩岸設置「熱線」適用性評估壹、兩岸設置「熱線」環境探討貳、兩岸設置「熱線」戰略情勢分析第四節兩岸設置「熱線」的構想與具體措施壹、兩岸設置「熱線」的構想貳、兩岸設置「熱線」的具體措施第五節小結 第六章結論第一節研究總結壹、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可行性貳、亞太信心建立措施實踐經驗對兩岸影響參、中、台、美對兩岸軍事互

信機制的認知肆、中共熱線設置原則伍、對兩岸設置「熱線」的認知第二節政策建議 附錄:民國85-100年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與「軍事互信機制」研究文獻分類及統計 參考文獻壹、中文部份貳、英文部份表目錄表1-11996-2011年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與「軍事互信機制」相關議題表1-2有關「熱線」的界定表2-1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對「信心建立措施」分類與內容表2-2國內學者對兩岸「信心建立措施」的類型表2-3信心建立措施的實踐類型表2-4「概念性文件」提及信心建立措施內容表2-5「四方會談」進程表2-6「六方會談」歷屆會議重要共識表2-7南北韓重要海事衝突大事紀要表3-1兩岸關係發展階段與時期劃分表3-

21995-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兩岸的軍事佈署暨處置措施表3-3中共對當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立場論述表3-4中共2000年至2011年國防預算統計表3-5李登輝政府時期對於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主張表3-6《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對於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規劃表3-7連胡會暨宋胡會達成共識比較表3-8陳水扁政府時期對於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主張表3-9馬英九政府時期對發展軍事互信機制觀點表3-10美國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提出相關重要談話內容表4-1兩韓之間的直接熱線表4-2兩韓之間間接熱線表4-3中美兩國國防部層級熱線的建立過程表4-4中俄元首、國防部層級熱線的建立與發展表4-5中共與印度重

要交流活動與成果表4-6中共與鄰國建立的夥伴關係(至2008年3月)表4-7中共與其他國家建立熱線之特點與時間比較表5-1美、中、台三方主張兩岸設置「熱線」觀點表5-2兩岸領導人是否有必要建立直接溝通管道民調表5-3專家學者以三階段模式規劃兩岸熱線之分析 圖目錄圖1-1論文研究架構圖圖1-2信心建立措施、軍事互信機制與熱線關係示意圖圖4-1麥克馬洪線圖5-1兩岸設置「熱線」階段劃分及種類 推薦序   郭添漢是一位新進的兩岸關係與戰略研究者,他的作品近年散見於國內各軍事期刊雜誌及學術研討會,是一位「後發先至」的戰略領域的生力軍。明室邀請我為郭添漢出版的專書作序時,我為他感到高興,也欣然接受邀請

。   這本書中有三個特殊的意涵:首先當對岸解放軍近年來也提倡培養複合型的指揮人才之際,國軍應當不落人後,提昇戰略素養並與國際接軌,此種學術研究風氣,值得推廣與鼓勵。   其次,郭添漢累積二十餘年的豐富經驗,再重拾書本,透過學術理論的探討,觀察兩岸解除敵對狀態,進而維持兩岸軍事互信的模式。經過嚴謹的學術論證之後,必然有其可觀之處。   最後,對於「信心建立措施」議題的研究,兩岸及國內外學者,已發表有各種不同觀點及報告,而大多論述也以研究「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為範籌。本書以較少被提及的「熱線溝通」為研究對象,結合近年來中共積極與多國建立不同層級的「熱線」模式,從政策與技術層面探討適合兩岸現況的「熱

線」機制。相信可以讓讀者對軍事互信機制的「熱線」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   未來在兩岸互動的過程中,台灣不僅要重視強化戰備整備,保衛台海安全,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戰爭的發生。兩岸建立「熱線」機制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從閱讀郭添漢的著作開始,將引領您去了解來龍去脈。我極力推薦郭添漢的《熱線-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構》,也希望他能持續軍事學術研究的工作,為戰略研究付出更大貢獻。 國防部前副部長 林中斌 貳、軍事互信機制洪陸訓認為中共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不承認「九二共識」 ,甚至民進黨被懷疑是在推行「柔性台獨」或「漸進式台獨」的情勢下,政治互信更難於建立。 兩岸尋求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乃假定彼此

存在著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因而積極尋求增進互信,進而建立安全機制。因此,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一方面具有實質上相互信任,獲得安全的積極效果;另一方面具有象徵性的政治意涵;亦即相互承認兩個在國際上各擁有自主性權力的政治實體的存在。中共不以武力犯台,應是兩岸建立軍事互信非常重要,且具有指標性作用的關鍵措施。相反的,中共一直要求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才談軍事互信的建立,成為兩岸爭執點。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是建立政治互信的一環,理論上,軍事服從政治;從另一方面來思考,軍事也是達成政治目標或目的的一種手段,透過軍事互信事務性的措施,同樣有可能解決政治上的問題,兩岸互信的建立需要彼此作出相當程度的退讓,否

則不可能促進互信機制的建立。丁樹範係國內首先運用「意圖決定論」 為基礎,解釋中共對台灣所提方案裹足不前的原因。他認為兩岸間主要是缺乏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政治信任;中共主要軍事部署是針對美國,歐洲發展出的軍事互信機制模式不適用於兩岸;而中共人員思考問題方式有兩個特色,第一是「意圖決定論」;第二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為一個中國內部事務議題。 周茂林提出不同的見解,認為「意圖決定論」與中共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之間要取得關聯是相當勉強的,特別是中共「五一七」聲明所揭示出來因果實證關係,建議我方不應依賴「意圖決定論」來看問題,否則會干擾我方對中共戰略步調研析。 王順合持相同的見解,認為「意

圖決定論」涉及動機的問題,若將動機作為決策參考變項,已超出國際關係理論可以解釋範圍。 林正義從「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台灣的觀點與中共與美國的想法與回應,認為中共領導人胡錦濤與江澤民在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相同點在於,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前提;另美國在台海兩岸之間不願意扮演調停者的角色,但兩岸相互和解,有助東亞和平穩定,符合美國利益。 亦指出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美國政府改變消極不介入台海兩岸立場,轉為積極建議台海兩岸思考建立軍事互信,來降低誤判、誤解,減少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蘇進強針對2004年兩岸領導人「五一七」及「五二O」演講的互動意義就軍事互信機制的規劃、軍事互

信機制成功的關鍵特質、建立軍事互信共識等方面實施論述。並指出中共官方機構首次提出軍事互信機制,相對於過去保守冷漠不同,顯示中共已擺脫慣有的對抗思維。 劉廣華從1995年李登輝政府在國統綱領提出有關兩岸交流與互信建立的政策聲明,到2010年5月26日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非政策選項」的轉變;與中共領導人從不放棄軍事作為解決統一問題,到2010年10月13日大陸國台辦主任楊毅「贊成兩岸適時就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進行探討」。中共的態度也已跳脫以往,冷漠以對的模式,改以主動積極的觀點,相對於台灣趨於保守,認為兩岸之間軍事互信機制環境已經成熟。 但「台灣智庫」卻認為,中共對台可能以軍事

互信機制為誘餌,並配合其政治促談工程,挑撥已經出現遠離現象的台灣與美國的互信,以完成「排美圍台」目的。 後續的研究,如王高成從兩岸簽署ECFA後,是否進一步協商軍事互信機制,及大陸撤除對台部署飛彈事宜,與美國軍售台灣必要的防禦性武器之間的關係,將影響中、台、美三邊關係的發展。 另丁樹範從中共專家學者相關文獻來分析中共對兩岸軍事互信的未來作法。研究發現中共對兩岸軍事互信議題的原則和目標是始終一致的,不會因台灣政黨輪替或領導人更迭而有所差別。特別提及2008年胡錦濤於紀念《告台灣同胞書》30周年座談會上確定使用「軍事安全互信」一詞定調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專有名詞;顯示中共將兩岸的軍事互信界定在「

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而兩岸的軍事互動最後必然是統一,而不是永久分離。

美國軍售台灣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對外援贈、WHO捐款、免簽證問題質詢】

今天立法院邀請外交部吳釗燮部長進行業務報告,適應針對對外援贈、WHO捐款以及免簽證等議題提出質詢:

1.原先外交部欲援贈布吉納法索50輛檢整過的二手悍馬車,在斷交過後,計畫沒有執行,預計轉送中南美洲的友邦國家。不過由於悍馬車當初是美國軍售,台灣若要援贈友邦,仍然要得到美國許可,目前美國尚未同意。

2.尼加拉瓜總統任期屆滿後拒絕下台,上週國際特赦組織表示尼國對抗議活動採取「安全部隊蓄意射殺民眾」之事。我特別提醒外交部進行軍備援贈時,一定要審慎評估對象,否則對台灣國際形象將是嚴重的負面衝擊。

3.今年五月政府宣布向WHO捐款100萬美金作為伊波拉病毒防疫之用,但這筆捐款截至今天因為WHO政治因素還無法捐出。適應也認為,就算到頭來WHO不願接受台灣捐款,站在防疫立場上可以改捐無國界醫師組織,以彰顯我國的國際責任。

4.近期媒體對於泰國可能給台灣落地簽證有所報導,因為泰國政府尚未定案,所以我要求駐泰國代表處積極了解溝通。

5.通案的免簽議題中,以近期試辦對俄羅斯免簽來看,台灣人民赴俄還是要申請簽證,而且俄簽辦理程序與費用都相對困難高昂,適應認為免簽議題應有所互惠原則適用,不應將我國談判籌碼一次釋出。

質詢影片連結:https://ivod.ly.gov.tw/Play/VOD/109412/1M/N

基隆蔡適應FB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ING/

您的按讚 、分享 、訂閱
#是基隆前進的最大動力!

國防自主對國家安全之影響-以鳳展案為例

為了解決美國軍售台灣的問題,作者王炳捷 這樣論述:

台灣空軍現有的141架F-16 戰機,在美方政府的支持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技術協助之下,開啟了「鳳展專案」台灣與美方也進一步進行合作交流,本研究將以次級資料分析「鳳展專案」,將我國在國家安全上所面臨的威脅、現今國際情勢的險峻、我國國防對美國的需求、軍購武器獲得的窘境、國防自主政策的發展過程進行文獻分析;並以執行中購買之新式66架F-16V採購案,探討我國啟動F-16維修中心國防自主政策如何落實與推動,再以 SWOT 歸納分析法針對「鳳展專案」政策的強點、弱點、機會與威脅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F-16 A/B升級計畫對於國防自主政策,具有促進我國航太產業發展、研發下一代戰機的戰略意義,並可達成

政治、經濟、心理、軍事等四大國家戰略目標,來確保國家安全。

美國《中共軍力報告書》 與對台軍售關聯性之研究 (2000-2019)

為了解決美國軍售台灣的問題,作者張慶文 這樣論述:

摘 要因應美國國會的要求,2000年起美國國防部依《國防授權法》規定,每年都會向國會提交一份《中共軍力報告》。報告中需針對中共在未來20年內軍力發展,作出前瞻的評估報告,其中,在台海安全情勢與軍力比較分析部分。歷年報告經常顯示兩岸軍力失衡,為我國軍事不足處提出警告。基於《台灣關係法》,美國政府應判斷台灣防務需要以提供相應的武器,以確保台灣的防衛能力。然而,究竟美國近年軍售台灣的武器裝備與其歷年所提出的《報告》之間是否具有關聯性,成為本研究的動機。經梳理比對後,軍售從3年內公布的《報告》中確實可找出許多相關之處,武器品項幾乎都涵蓋在《報告》所示的威脅情境中,不論作戰需求與金額比例,大致符合

對我國的建議。但若從《報告》發布後比對新增軍售品項,則相關威脅並非均反映在後續3年內的軍售中,結果較不具一致性。因此,雖然由軍售和《報告》之間確實對照出關聯之處,但難以現有資料證明兩者存在確切的因果關係。本文最後針對上述影響關聯性的干擾變因進行探討。美國軍售決策中軍工複合體等利益團體的影響、「包裹式」軍售遞延的影響,中共施壓,我國軍種平衡的考量等。未來對台軍售實施「隨收隨審」常態化後,是否可以改善軍售的可預期性,及提升與《報告》的關聯性,值得後續研究證明。關鍵詞:中共軍力報告、軍售、台灣關係法、國防授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