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包價法核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總包價法核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呂嘉惠寫的 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 和的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竹市政府採購契約清廉宣示也說明:一)總包價法:依□公告固定□決標時議定服務費新臺幣. 仟佰拾萬仟佰拾元 ... 核銷。) 依法由雇. 主負擔之. 勞工保險. 費、積欠工. 資墊償基. 金提繳. 費、全民健.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心靈工坊 和巨流圖書公司所出版 。

世新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含碩專班) 廖鴻圖所指導 詹婉屏的 新竹縣北埔商圈和芎林農會農民直銷站數位創新轉型之研究 (2021),提出總包價法核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商圈、AIoT、人流系統、數位行銷工具、跨業結盟。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社會工作系 蕭文高、陳斐虹所指導 曹雅崴的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督導人員之專業認同歷程:角色理論之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督導人員、專業認同、角色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總包價法核銷的解答。

最後網站機關辦理專業服務採購,還可以點人頭計算契約價金嗎?則補充:前述三種計費方法各有千秋,但如果已經採了總包價法,履約事項均已完成後,機關對廠商投入的勞務成本有疑義,還可以再要求檢附支用明細檢核嗎? 就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總包價法核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

為了解決總包價法核銷的問題,作者呂嘉惠 這樣論述:

  ♥「好想立刻推薦這本書給我的同事與學生!」心理諮商界、學校輔導中心、助人工作者、資深督導,刀刀見血推薦!     嗨,我是你和大人之間的翻譯機。   呂嘉惠第二本性諮商小說,打開少男難以啟齒的內心世界      隸屬同一性諮商督導團體的三位年輕心理師,分別接下三個高難度的青少年個案:內向少男A,被同學發現藏身女廁,諮商時一言不發,卻突然勃起,驚嚇了年輕女心理師;過動少年B和臭屁富少C偷拍女同學裙底,兩人之間流露出操控與被操控的權力關係,富少C更沒把男心理師放在眼裡,諮商時百般嘲弄,內心的防衛宛如銅牆鐵壁。      而個案的狀態,正好反映出心理師的內在狀態,他

們在晤談中也經歷了平行歷程,開始自我質疑:自己對「性」還在幼幼班,算得上稱職的性諮商師嗎?上班諮商、下班約炮的性愛達人,為何遇到少年個案反而吃癟?對個案真誠、不玩攻防鬥智,是否自廢武功?自我揭露既痛苦又冒險,有必要嗎?難道諮商不能只是一份工作,下班就走人?都已經是心理師了,我為何還要接受諮商?!     這一切,全看在督導眼裡。     她對三位後進各有計劃,但誰也看不透。   在她帶領下,三人和個案的工作,將如何進展?他們又要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往和新傷,找到返回內在的路?      人,生而孤獨是事實,但連結的支撐,讓成長不孤獨。     青春孩子銳利的辨別

力,如同火眼金睛,絕對讓虛偽的溫暖沒有遁逃餘地,助人者只能反覆自問:自己夠不夠坦誠、夠不夠真實、夠不夠願意?   學界、教育界、實務工作者感動推薦     (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雯華∣新北市國中候用校長   王麗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朱惠英∣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吳麗雲∣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兼輔導中心主任   林麗純∣系統取向家族治療師、督導、訓練師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   邱似齡∣臨床心理師、慈恩心理治療所所長   柯萱如∣律師、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主持

人、實習心理師   胡延薇∣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公會常務理事   翁士恆∣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   郝柏瑋∣台灣開放式對話網絡創辦人   張雨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許佑生∣作家、性學博士   陳麗英∣諮商心理師、臺北市立大同高中輔導主任   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黃怡禎∣性諮商師、台灣性諮商學會理事   黃政昌∣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   黃柏嘉∣諮商心理師   黃素菲∣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元品心

理諮商所所長   蕭宇辰∣臺灣吧 執行長    趙文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趙淑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與諮商學系 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班 教授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蘇益志∣社團法人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理事長   鐘  穎∣諮商心理師、高中輔導主任   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青少年性諮商、塞可斯桌遊團隊  

總包價法核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林佳龍立委質詢龍應台主委,林佳龍立委用過去龍主委擔任作家的標準來檢驗部長的政策。因為兩人都屬龍,名字中亦有個龍,皆是學者出身,兩人交鋒儼然形成一場精彩的「雙龍會」。針對去年文建會所爆發的夢想家弊案疑雲,林佳龍立委提出成立「夢想家調閱專案小組」,但最後委員會表決,因陳淑慧委員、陳碧涵委員、呂玉玲委員、黃志雄委員與孔文吉委員的反對下,「夢想家調閱專案小組」無法成立。

林佳龍立委質詢台上,首先引用龍主委的著作〈當權力在手〉一文,「在一場活動中,厰商說:帶孩子來買鞋,給妳打對折,龍應台的小孩說,妳去買就是腐敗;收受了就是公器私用,就是腐敗。」對於夢想家一劇二天花掉2億1千多萬公帑,林佳龍砲轟除了賴聲川的表演工作坊取得3900萬元的「創意設計」標案外,身兼表演工作坊的道具管理,羲騏公司總經理王騏三取得5634萬元「舞台機械」標;表演工作坊的長期合作廠商景翔舞台取得1530萬元「佈景製作」標;表演工作坊的燈光顧問、亦是台灣劇協常務理事簡立人拿到6079萬元「製作演出統籌」標;身兼表演工作坊燈光技術指導的鼎益鑫科技董事長謝寅龍則取得898萬元「燈光設備」標;表演工作坊的服裝¬管理,亦為曲線空間藝術董事長許紋紋拿到382萬元「道具製作」標。這些得標者都與表演工作坊關係深厚。林佳龍質問龍主委,上述加總約一億八千多萬,九成都是表演工作坊的團隊承接,這不是貪腐、弊案是甚麼?林佳龍立委再引用龍主委引以為豪的「文化公民權」觀點來評論「夢想家」一案,2億多的經費等同台灣所有的表演團隊所能獲¬得到一年的補助金額,由少數人壟斷了文化經費非常不符合社會公平正義。

林佳龍並援用龍主委的著作〈黑色玻璃罩〉一文中批評香港「政府的監察系統為什麼不去查明責任?議員為什麼不去調出所有的財務報表,為什麼不要求檢閱所有的合約內容?」、「大家最後匯到一個答案:要不到內部資料,政府不給就是不給」、「我覺得納悶:哪有那麼強大的政府呀,又不是共產黨?」等句,質疑「夢想家」2億多的標案被技巧性切割拆成11個標案,按理應是讓更多廠商共同參與競標,但高達84%的金額是採限制性招標,是否有綁標之嫌?這難道不是弊案嗎?林佳龍立委表示,「夢想家」引起藝文界憤慨,國人亦希望瞭解該案真相始末,將提出成立「夢想家調閱專案小組」,要求調閱文建會有關該案所有計畫書內容、招標文件(包含公開招標和限制性招標)、議價文件、比價評分表、合約內容、核銷單據表件及決策過程中所有環節的簽核公文(包括與得標廠商往返之公文),以釐清國人對該案是否涉及圖利、綁標圍標、浪費公帑的疑慮。對此提議,龍主委表示在精神上不反對調閱專案小組的成立,並配合調查。最後委員會最後表決,因陳淑慧委員、陳碧涵委員、呂玉玲委員、黃志雄委員與孔文吉委員的反對下,「夢想家調閱專案小組」無法成立。

林佳龍立委舉龍應台的文章「硫酸不能烤蛋糕」提到「不相信像硫酸一樣,可以溶解掉謊言,卻不能拿來為孩子烤蛋糕。要建立讓孩子世世代代生長的家園,是不能靠硫酸的。我們需要「相信」:相信政治人物的誠實」。林佳龍立委質問龍主委相不相信政府對瘦肉精的三管五卡?相不相信政府沒有隱匿禽流感疫情?相不相信馬政府?龍主委回答,她不相信任何政府。林佳龍立委表示,今天馬政府最大的危機是信任危機,因為人民已經不再信任政府。

林佳龍立委再引用龍應台文章質疑目前馬政府處理隱匿禽流雞疫情與解禁瘦肉精的所言所行,如在〈當權力在手〉一文中龍應台寫道「誰有權力,誰就要負責任;誰的權力越大,誰就要負越大的責任。權力責小,造就虛偽怠惰的政務官;責大權小,培養推諉過的事務官。」,林佳龍向龍主委喊話:「請用文明來說服我」(龍應台著作)暗諷當前的馬總統與陳冲院長的作為是否對得起全國人民、符合龍主委的標準嗎?

龍主委面對林佳龍委員的連番質疑並未正面答覆,最後林佳龍立委對於文建會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對輔導基層文化工作者等政策表達將予以全力支持。

http://www.citylove.org.tw/

新竹縣北埔商圈和芎林農會農民直銷站數位創新轉型之研究

為了解決總包價法核銷的問題,作者詹婉屏 這樣論述:

摘要北埔老街商圈涵蓋深具歷史價值的建築,包括:新竹屯墾發源地金廣福、在1895抗戰絕命詩姜紹祖故居、台灣著名膨風茶的發源地,也是著名電視劇茶金主角姜阿新先生故居、秀巒公園的日治遺跡等都在北埔老街裡。商圈內隨處可得的古蹟、老宅、水井、客家美食、客庄特殊特產。因此,北埔鄉可稱得上是新竹縣客庄的代表場域之一,也是新竹縣最為著名的觀光型商圈,每年到訪人次超過100萬人以上。新冠肺炎的嚴峻衝擊,觀光環境變化面對重大的挑戰,商圈經濟屬於地方創生構面的一環,影響地方經濟發展,能否藉由數位科技的建立來強化主題行銷,鏈結在地青創、小農及小微店家,形成未來發展競爭優勢之一。疫情後商圈面臨的轉型壓力,以及是否可藉

由數位工具之數位轉型的方式,建立長期競爭優勢,是研究目的。芎林鄉農會基於提昇農特產品推廣力度,設立了媲美生鮮超市的農民直銷站,其中以富林店最為特殊。富林店就建置在芎林鄉的交通樞紐上。致力藉此鏈結觀光商圈,而且也希望經由觀光客的短暫休憩、享用咖啡、商品展示等方式,縮短農民與消費者之間距離,提昇消費者對芎林客庄農特產品的認知與消費力。疫情後熱像儀+人臉辨識應用,採用AIoT結合人流系統,後台可統計人客流量統計與分析,人體温度測量保障進出直銷站員工安全同時也保障進出直銷站之消費者安全。WiFi偵測人客流定位與人客流量統計與分析、停留時間、手機廠牌型號等精準行銷依據。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之訪談法。APP

AR導客、數位點數優惠經濟提昇商圈黏著度。常見數位行銷工具APP平台、LINE、FB、IG、直播、Google、AR APP、社群媒體、網路紅人行銷、行動支付等都是數位行銷。本研究特選定具客庄旅遊特性的北埔鄉商圈及芎林農會,並依據經濟部商業司的商圈定義,亦即:商圈是多數商戶店家組成,在一定的區域形成的商業集體,包含它擴展外部環境,及其核心地帶。做為研究範圍。後疫情未來具發展競爭優勢,需跨商圈、跨業結盟,客源資源共享與共同行銷、互利互存。關鍵字:商圈、AIoT、人流系統、數位行銷工具、跨業結盟。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的對話

為了解決總包價法核銷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發展性社會工作強調跨學科的整合,有利於更準確地回應社會問題與需求,因此愈來愈多非營利組織投入其中。而台灣近年來不斷興起的社會問題,如青年貧窮、長期照顧,都意味著我們需要有新的思維與工作方法,因此「社會創新」便成為發展性社會工作實踐的一條途徑。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從2015年開始至今,與台大社工系合作辦理三場有關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國際研討會,並將會中分享彙整為《發展性社會工作:理念與實務的激盪》、《發展性社會工作:全球應用.發展對話》及本書出版。     本書以「社會創新」為主題,收錄正在實踐的發展性社會工作創新案例,亦彙整演講及論壇記要,以分享發展性社會工作的理念、實務及對話,希望有

助於讀者開拓更廣、更深的創新思維。 編者簡介   周鎮忠     學歷: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社會福利博士   現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Hutto-Patterson慈善基金會講席教授   研究專長:社區服務、社會服務輸送、社區分析、需求評估   楊培珊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博士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研究專長 : 長期照護、老人福利、質性研究、社會工作整合服務模式、失智友善社區網絡   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為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1942年2月28日-2003年2月8日),因著上帝的呼召及一顆愛身心障礙

者的同理心,捐出多年稿費,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秉持「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的理念,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各項社會福利服務,並傳達基督救贖的訊息,落實福利與福音並重的使命。 推薦序一 / James Midgley  推薦序二 / Jo Spangaro  推薦序三 / 古允文 推薦序四 / 李禮孟 主編序 / 楊培珊 謝誌 / 林文賓 理念篇 1.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 / Manohar Pawar(國際社會發展聯合會主席) 2. 經濟成長與社會總體發展共同演進的推手─

社會經濟 / 胡哲生(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理事長) 3. 亞洲社會企業發展:為發展性社會工作帶來的洞見與學習 / Marie Lisa M. Dacanay(亞洲社會企業研究所主席) 本土篇 1. 以在地投資活化社區產業 / 高永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顧問) 2. 公私協力推動偏鄉區域創新:梨山長照交通接送個案 / 侯勝宗(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 3. 社會工作的創新實踐:南投埔里鎮厚熊笑狗生活照顧體系 / 梁鎧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4.「錢盡」與「前進」?! 談經濟弱勢戶就業困境與培力 / 林祈妏(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北區區長室高

專)、王珮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中心主任)、林易萱(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恩望身心障礙者人力資源中心組長) 5. 自立培力‧遊戲自在:發展性社會工作於智能障礙者社區居住之運用 / 徐慧敏(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新北區區長室特專)、簡仲君(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新北市汐止秀峰家園組長) 海外篇 1. 閃亮星星的孩子 / 陳進松(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賽馬會心志牽社交能力發展及就業支援中心經理) 2. 社會共融餐廳:以香港扶康會社會企業餐廳案例說明 / 麥潤芸(香港扶康會副總幹事)、蕭慶華(香港扶康會服務總監) 3. 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從精神障礙轉變到精神

健康 / 黃素娟(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社會企業總經理) 對話篇 1. 綜合座談:能力的培養與建立─跨領域合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工具及資源 / 周鎮忠(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教授)、Manohar Pawar、Marie Lisa M. Dacanay、胡哲生、黃秉德(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常務董事)、楊培珊(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侯勝宗 主編序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於2014 年首度舉辦「發展性社會工作:理念與實務的激盪」國際研討會,當時提出「發展性社會工作」概念可說是石破天驚的創舉,引起諸多迴響;之後於2016 年再度以「全球應用‧發展對話」主題、2019 年第三度

舉辦國際研討會,提出「社會創新」的主題。這三次國際研討會,逐步累積出更寬廣的概念範疇與實踐領域,但始終如一的是,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核心精神,就是「對話」、「共生共融」、「在地紮根」與「不斷創新的改變」。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三次研討會的發表論文,都在基金會同仁的高度專業協助之下,以專書論文集的形式正式發表,不讓研討會中的精闢發言,在一天半的熱鬧之後就消失而無從參採或引用,這實在是非常大的一項工程,甚至可說是台灣社工界近年來碩果僅有的大建設,趁此機會,我要特別給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全體同仁,熱烈的掌聲以及一個大大的擁抱,你們真棒!多年以來,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非常榮幸能成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

忠誠伙伴,我系古允文教授、鄭麗珍教授、以及我系多年好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周鎮忠教授,長期在「發展性社會工作」這個主題上,亦師亦友地陪伴基金會同仁,2019 年本人有幸能躬逢其盛,接下前輩教授系主任的棒子在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舉辦國際研討會,同時也非常榮幸擔任2019 研討會論文集的主編,繼續協力辦好這項有意義的工作,更豐富了台灣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文獻與資料庫。     2019 年會議邀請到國內外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專家學者,內容精采絕倫,本人全程參與,見證了研討會現場熱烈的氛圍,以及不同世代的社會工作者所共同擁有的願景與目標:改變社會結構性貧窮、提升個人發展與福祉、以及不斷地以社會

創新來因應變動中的全球與亞洲國家內部的經濟與社會難題。這些精彩的報告,不僅僅推促著社會工作者向前奔跑,也激勵著我們每一位回到社會工作的初衷本懷,無論是在兒少、老人、精神康復者、智能障礙者、弱勢者就業與培力、資源缺乏的偏遠社區工作、新興的社會企業等,都能以本次大會的主軸精神,在永續性與適切性的標準下,不斷的精進、調整服務內容與服務輸送的模式。     這本論文集包括理念篇、本土篇、海外篇、以及統整性的對話篇,會議講者們將會議報告精心整理為論文,共計12 篇文章,不但將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再次做一個整理,同時介紹近年國內和國外的實際案例分享,是理論與實務對話的典範,這樣的對話非常值得各位讀者細

心閱讀(對,要閱讀喔)與反思。同時,亦可作為各單位彼此之間交流分享時的參考,以刺激出更多的創新火花,與有效執行的方法。     發展性社會工作的實務經驗分享,以及工作同仁的現身敘事,是2019 年研討會的閃閃亮點。在本論文集中,我們可更深入瞭解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長期投入發展性社會工作的成果,包括經濟弱勢戶的就業培力與脫貧、智障者的自立生活,以及這次代表團聲勢龐大的香港伙伴們所分享的自閉症朋友們的社交發展計畫、社會共融餐廳、及由精神康復華麗轉身為精神健康的工作模式等,都是非常令人驚豔的社會創新。這些實務計畫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發展性社會工作中強調的「伙伴關係」與「資源網絡」,換句話說,在發展性社

會工作的實踐路途,社會工作者必須彼此合作,同時也要突破我們的同溫層,牽起企業、政府、社區各種資源伙伴的手,才能共創美好新世界。但挑戰的是,在牽手的同時,社會工作者也要保持我們的獨立性與倡議性,以免反而受制於政府的階層管理及資本主義的泥淖之中。     在這篇序文的最後,我想再次強調,社會工作的本質永遠是“progressive”激進的,我們致力於挑戰既有的不公平、不正義、與限制人類發展與解放的框架與元素。根據Merriam-Webster 辭典的解釋,“progressive”必須是有進展的,因此社會工作者必須時時保持敏銳與警覺,不能耽於每天重複性的工作流程中而原地踏步,只求每年的預算達標,計

畫核銷順利就好;就如演講人之一,亞洲社會企業研究所主席Marie Lisa M. Dacanay 所強調:「社會創新必須讓社會產生變革或轉型」,而這指涉的變革或轉型,是直指主流社會的,而不是只在社會工作者自己的單位或圈子之內。     再者,“progressive”必須是能運用或連結新觀念、新知識發現、及能掌握新契機的,社會工作者所對應的總是社會中弱勢、缺乏、不被看見的人群和他們的需求與夢想,如何能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我,也挑戰我們的專業,俾利於更好的服務成效,以免永遠追在社會問題的後面氣喘噓噓地追趕,卻無法打破貧窮、歧視、創傷與孤獨的循環。正如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黃秉德教授所看見的,目前

社會創新的投入規模不足,以及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侯勝宗教授所體驗到的社會在創新典範轉移過程中的動能不足,以及不同部門之間合作的困難,都挑戰著發展性社會工作現在與未來是否能真正成功翻轉主流社會結構性壓迫所產生的「弱勢人口」與「社會問題」。     正如大會主題演講嘉賓國際社會發展聯合會主席Manohar Pawar 所高聲呼籲的:「發展性社會工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創新;當社會創新之風吹起時,請隨之而飛。」各位親愛的社會工作者與伙伴們,希望這本論文集能成為您飛翔時翅膀下的風!   楊培珊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發展性社會工作與社會創新/Manohar Pawar 「發展性

社會工作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創新;當社會創新之風吹起時,請隨之而飛。」 Manohar Pawar(2019) 首先,我要感謝周鎮忠教授為我介紹,以及主持這場綜合座談會,我非常榮幸能在第三屆國際研討會「發展性社會工作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對話」中為大家演講。我很高興能來到這裡,這是我第一次來台灣台北。當我踏出機場時,看到了手上拿著我的名牌的志工,我感覺自己好像沒有出國似的,這種有人打招呼和接待的感覺,我彷彿就像是回到家一樣,而且志工還陪伴我到飯店,確認我安全抵達了目的地,非常感謝你們的用心和熱情款待。帶著親切和尊重的態度接待客人已經深植在我們的文化當中,而這是我們應該學習且珍惜的價值。而在這樣的

實務操作中,其實也存在著創新的元素。 在我開始演講之前,我想先感謝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成亮董事長,以及Ivy Chen、Emma Lee、Elieen Lu 女士,感謝你們的照顧,以及花費這麼多時間與我溝通,我想感謝他們的付出和努力。另外我還想感謝這裡的所有貴賓、國際執行委員會、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各個大專院校的與會來賓。雖然我無法記住所有人的名字,但我很感謝大家在今天這個早上來參加這個重要的研討會。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督導人員之專業認同歷程:角色理論之分析

為了解決總包價法核銷的問題,作者曹雅崴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督導人員從知識建構到實地工作階段是需要不斷學習,透過反思過程,發現自己的不足,強化專業能力。在面對困難及挑戰需要找到因應方式,如何發展成為專業助人者,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主題分析法進行分析,採用立意抽樣方式,選定5位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督導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目的為:分析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督導人員之專業認同歷程、以角色理論分析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督導人員在服務過程之角色認知、就研究結果提出實務面建議,根據研究發現歸納如下:一、 就社區照顧關懷

據點督導人員之專業認同歷程可歸納總結為三個階段:(一)知識建構階 段:透過課堂學習、參訪、實地實務課程及運用知識過程,逐步對社區工作有所瞭解;(二) 實地工作階段:從自我摸索、他人帶領下有不同學習經驗,過程中與社區幹部、跨局處等合 作面臨衝擊,需不斷提升自我專業能力;(三) 實務角色的反思:此階段面臨自我職能不 足、社區工作的廣泛性、老師沒教的社區工作、人的複雜性、質與量的考量,因此社區照顧 關懷據點督導人員在每個階段需要不斷反思,瞭解自己不足之處,加強學習,有助於能力培 養。二、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督導人員在服務過程中所面臨狀況層出不窮,可發現社

區照顧關懷據點督 導人員因所處位置影響,需扮演不同角色,可分為(一)角色期待:受到個人、社區、主管的 期待,造成自我壓力源;(二)角色認同:可從自我認同或他人認同獲得支持;(三)角色知 覺:瞭解社區能力,提供社區所需服務,透過自我知覺,充實自我專業能力;(四)角色壓力 與負荷:面對工作負荷量及社區幹部之壓力,需要懂得自我調適;(五)角色衝突:受到角色 間與角色內衝突,而產生衝突點;(六)角色混淆:當自我角色定位不清楚及能力不足時,則 產生自我懷疑;(七)角色中斷:受到核銷壓力、薪資條件不高、角色多樣化、未獲得肯定 等,產生離職意願。三、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督導人員之專業認同內涵發現,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督導人員在專業轉化過 程所面臨處境可分為四種(一)專業價值:特性與衝突;(二)專業倫理:模糊與挑戰;(三) 專業技能:角色與轉化;(四)專業認同:培養專業能力,獲得成就感。 最後本研究實務面建議學校可增設關懷據點實務課程、增加社區工作之專業倫理教育、實務 場域能規劃職前培訓課程、規劃情緒支持團體課程、增加足夠人力分擔工作責任、提供更多 元化的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