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 標 章 代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綠建築 標 章 代辦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何大為寫的 新Z世代辦公室設計診斷書:留住90好人才 和王裕華蔡清徽的 遇見亞洲12座教堂:建築師帶你閱讀神聖空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風和文創 和時報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錢玉蘭所指導 林信宏的 臺灣太陽光電溫室之成本效益分析 (2021),提出綠建築 標 章 代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太陽能、太陽光電系統、太陽光電溫室、SWOT 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 吳翌禎所指導 李怡姍的 導入COBie技術以提升施工查驗BIM資料整合效率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COBie、施工階段、技術文件、查驗表單的重點而找出了 綠建築 標 章 代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綠建築 標 章 代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Z世代辦公室設計診斷書:留住90好人才

為了解決綠建築 標 章 代辦的問題,作者何大為 這樣論述:

扳倒三觀的超狂辦公間設計 風格OUT、固定OUT、環境情緒IN 玩樂式工作環境逆勢稱王 Z世代,你所不知道的他們,正在刷新未來的場域設計觀!     求神問卜找人才, 不如設計好辦公空間創造高KPI   90、00後是未來生產主力,他們行動全看一顆奇檬子決定   加薪可以留人但留不住心,90後上班族更愛能實現自我的創作空間     老闆們/主管準備好GETCHA “90後”了嗎?   動不動就「裸辭」? 階級觀、大目標已經過時了   一天到晚旅行亂花錢?這才是真我的生活   被電子產品毀掉的一代? 傳統OA家具將瀕臨絕種   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包容他的「自我實現」,絕對帶來新氣象   又

佛又喪、只知道及時享樂? 玩樂創造力、突破舊有商業模式   這才是Z世代深藏不露的真特質,足以顛覆過去100年固化不動的辦公室設計思潮。     設計師一定要懂的Z世代心理方程式   觀察90後的社會現象、分析心理行為,   全面反應出我們需要新的設計觀!     既要符合功能效率,又要掌握員工情感,企業主、公司主管、室內設計師都必須了解90後、拉攏他們,創造出能抓住他們感情、提升雙方創意與產值的工作環境設計:     【情感式】:快樂第一、成長第二,90後忌諱情緒勒索,工作環境卻愛「感情用事」,環境氣氛要有fu,不對會哭哭~   創造一個能抓得住他的歸屬環境!      【顏值式】:可以隨時

玩樂,認真上班也能開外掛,浩呆辦公桌椅退流行,90後追求美感家具,把公司當夢幻遊樂園。   連咖啡茶水間都能往外移動,變成企業展示間!     【共享式】:年輕海豚型組織,大公司裡的小社區個體戶,游牧聚落般的移動式上班法。   創造各種空間中的空間,平面規劃要大解放!     【智能式】:新世代求快速,行動辦公室隨時隨地開張   桌面、隔屏尺寸變小,自由區開始擴大,強調創意、多變的設計方式!     【環保式】:90後愛自由更有社會道德感,願意為美好環境改變生活習慣,自己的工作場 所不環保,會心存芥蒂。   環境中要展現自然與質樸相關的設計,連氣味都要照顧到!     【模糊式】:是工作也希望

是玩樂,不害怕權威、重視自我價值,一抬頭被主管看見最好。   使用的建材要具備「輕、短、快」,代表管理層與部屬關係直接、明快!     理解90後的心理需求,創造最潮的工作環境   ‧90後+00後的天生網美性,在玩樂也樂在工作   ‧無關風格只管特色,夠自由才有行動效率   ‧大公司小聚落,走到哪office就在哪,衛生間也能開工     10個精心研究設計解方 X 10大亞洲公司實務設計   ‧空間不靠「風格」定義,「環境情緒」才是未來。   ‧「拍照、上傳、打卡」,才是90後認定「夠美」的標準。   ‧「愈顛覆、愈自由」的格局設計才是王道,公司內要到處都可開工。   ‧茶水間OUT!休閒

感、購物才in!甚至搬到公司門面的咖啡茶水間,沒有甚麼不可能。   ‧建築內要有「第二空間」,養成「公司內小聚落」,隨時可以跨部門合作。   ‧桌子愈來愈小、隔屏愈來愈低,最重要的是椅子的設計。   ‧「輕、短、快的材料」大量使用,能夠拆卸、重複組裝更好。   ‧燈光不只是照明用途,變成造型的一環才高明。   ‧有智慧機能、能對談的新創意都能抓住他們的眼球。   ‧環保全面性,從材料、視覺到呼吸通通要顧到。   本書特色     企業三代同堂的新代溝 70、80、90後擠一團, 未來即將有00後報到,他們要的是機會不是誤會,辦公空間會是最後的導火線嗎?      精闢:90後行為心理學,直球思

考、錢不多,但有自己的優越感標準、一個feel不對馬上懟   鑽研:未來工作環境設計美學,滿足90後的馬斯洛需求、辦公室追求高顏值、功能性永遠要+1   科普:亞洲大企業辦公空間規畫重點 ,領受文創、娛樂、科技IT產業的新空間設計   名人推薦     方序中    究方社負責人、小花計畫發起人   486先生  知名團購企業家   李取中    The Affairs週刊編輯總編輯    龔書章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以姓氏筆畫排列)

臺灣太陽光電溫室之成本效益分析

為了解決綠建築 標 章 代辦的問題,作者林信宏 這樣論述:

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加速溫室效應並造成氣候異常,太陽能發展已成重要課題。臺灣發展太陽光電溫室有望達成能源轉型與糧食生產之雙重益處。近年來,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已開始對於光電溫室下的作物生長影響進行相關之試驗。本研究著重以農為本,探討農民對於現有溫室改建為光電溫室之私人財務與社會經濟可行性。 本研究以文獻回顧、深度訪談、SWOT分析與成本效益分析去探討國內光電溫室之發展現況與評估投資可行性。情境方案設定6方案,分別為農業溫室(有機種植方案A1、無機種植方案A2)、固定式光電溫室(有機種植方案B1、無機種植方案B2)、追日式光電溫室(有機種植方案C1、無機種植方案C2),並根據文獻研

究,設定在光電板遮蔽率40%下,作物產量剩餘原70%的保守設定與能維持原產量的樂觀設定。 研究結果顯示,在投資期間為20年下,私人淨效益現值中,樂觀設定之光電溫室皆高於農業溫室種植,其中又以追日式光電溫室之有機種植最高。若農民由投資報酬來看,除非光電溫室的蔬菜產量維持原來產量的八至九成以上(方案B1須達93%、方案B2須達88%、方案C1須達90%、方案C2須達84%),農民才有足夠的誘因興建光電溫室。關於社會成本與效益分析,因須考量政府相關補助與臺電發電系統之迴避成本,故各方案之社會淨效益現值皆低於私人淨效益現值。而敏感度分析的考量變數包括太陽光電期初設置總成本、折現率、蔬菜價格、饋電

價格、不同地區日照量與政策補助,分析結果顯示,蔬菜價格變動對於淨效益現值的影響最為顯著。

遇見亞洲12座教堂:建築師帶你閱讀神聖空間

為了解決綠建築 標 章 代辦的問題,作者王裕華蔡清徽 這樣論述:

看見亞洲教堂的宣教血淚史 體悟神聖空間的場所精神   卸下宗派的束縛 感受屬靈的召喚   在空間中遇見神聖,在靜默下聆聽聖音   撼動人心的教堂建築,絕無僅有的閱讀體驗   跨世紀的歷史痕跡,物換星移的世代交替,人與物會改變,但教堂的精神和信仰的真諦將永遠留存。在神聖的教堂空間裡,沉澱心境,聆聽心靈對話,感受宗教的氛圍,發現建築藝術與人類情感的連結。   本書帶您漫遊臺灣、日本、新加坡、香港、南韓、菲律賓等最具代表性的教堂建築,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臺神學院禮拜堂、臺東白冷會天主堂、聖瑪利亞主教座堂、聖保祿天主堂、小坡天主堂、聖安德烈座堂、聖瑪利亞天使教堂、聖約翰座堂、明洞主教座堂、薩朗教

堂、聖奧斯定教堂,並同場加映聖安瑟倫天主堂、聖巴斯弟盎聖殿。   以精闢的文字介紹十二座亞洲知名教堂,搭配精選教堂內部及外觀的照片、3D金屬等角透視圖和建築平面圖、教堂建築師的生平介紹,宏觀掌握每座教堂的建築精髓。透過專業建築師的導覽與解讀,搭配《聖經》經文,讓讀者全面感受教堂的深度、廣度和真諦。   認識教堂,更同時認識自己的文化處境! 專文推薦   高德隆蒙席 教廷大使館代辦   蔡麗貞 臺灣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黃旭榮 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   林承曄 日華國際旅社總經理   謝榮生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臺北信友堂牧師 作者簡介 王裕華   自詡為「清教徒建築師」。臺北大稻

埕出生,在古蹟林立的磚瓦建築氛圍裡,從小就期望自己成為空間雕塑的「建築師」。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哈佛大學都市設計碩士,於哈佛求學期間受洗成為基督徒,與同班同學的蔡清徽相遇、相知,並攜手返臺從事建築專業領域與教會的服事工作。   現為三大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夥建築師,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兼任專家級副教授。曾參與宏盛帝寶、皇翔御琚、臺南夢時代購物中心、分別位於臺汽北站及士林官邸二座萬麗酒店(Renaissance Hotel)等數個跨國合作的設計工作,致力於打造優質住宅與時尚商業購物空間。 蔡清徽   出生於臺北東區眷村旁的嘉義人,中學前移居星國並於該地受洗歸主,爾後十四年間長居海外。

  康乃爾大學建築學士,哈佛大學都市設計碩士,與夫君相識於哈佛,畢業後雙雙返臺,於建築設計、都市設計及建築不動產財經領域兢兢業業雙職事奉近二十載。   曾任臺北101大樓專業處營運長,率領團隊進行綠建築高分認證及獲頒高樓卓越獎。現擔任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臺北女青年會董事、BSF英文查經班主領老師、臺北信友堂管風琴服事。   合著《遇見世界十大教堂:建築師帶你閱讀神聖空間》   推薦序 教堂代表的精神傳承與生命故事 推薦序 一首「美善真」的心靈序曲 推薦序 從教堂感受神的愛與溫暖 作者序 感受意義非凡的屬靈閱讀 Prologue Settle Down to F

eel Lectio Divina Part1看見臺灣 01稻穗黃金海中矗立的金字塔教堂--臺南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地興建背景 普立茲克建築師--波姆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的設計 臺南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的屬靈閱讀 02當「中國琉璃瓦」遇見「拉丁十字架」--仰德大道祕境花園的臺灣神學院禮拜堂 建堂背景 臺神禮拜堂本色化的建築嘗試 臺神禮拜堂的屬靈閱讀 03鮮為人知的臺灣後山宣教工廠--白冷會在臺東的三座天主堂:白冷會總會聖堂、小馬天主堂、公東高工聖堂 白冷會歷史 白冷會的宣教神學 白冷會總會聖堂 小馬天主堂 公東高工聖堂 白冷會三座聖堂的屬靈閱讀 Part2眺望日本

04以屋頂刻劃「十字架」地景--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Tokyo St.Mary's Cathedral) 關口教會的歷史 建築師丹下健三的都市「機能、結構與象徵」宣言 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的屬靈閱讀 05傳統日本建築演繹現代建築的典範--輕井澤聖保祿天主堂(Karuizawa St. Paul's Catholic Church) 聖保祿天主堂的興建背景 安東尼.雷蒙的建築宣言 聖保祿天主堂的設計 同場加映 戰後日本建築銜接國際的典範--東京目黑聖安瑟倫天主堂(Meguro St. Anselm Catholic Church in Tokyo) 區域概況 聖安瑟倫天主堂的興建背景 聖安

瑟倫目黑天主堂的設計 兩棟教堂的屬靈閱讀 Part3凝視新加坡 06教育與希望的庇護所--新加坡「小坡」地區的學院天主堂 緣起 宣教士營造的場所精神 都市再造下屹立不搖的「屬靈場所精神」 07殖民地花園城市藍圖的核心--新加坡聖安德烈座堂(St. Andrew's Cathedral) 新加坡的崛起 聖公會宗與殖民歷史 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城鎮規畫 聖安德烈座堂的興建歷史 日據時期 座堂的精神 聖安德烈座堂的設計 聖安德烈座堂的屬靈閱讀 08以「生」和「死」為焦點對話的--新加坡聖瑪利亞天使教堂(St. Mary of the Angels Church) 聖瑪利亞天使教堂的歷史 方濟會的

宗教精神理念 教堂的精神 聖瑪利亞天使教堂全區的設計 聖瑪利亞天使教堂的內部設計重點 聖瑪利亞天使教堂的屬靈閱讀 Part4探詢香港 09從帝國座堂擁抱普世教會--香港聖公會聖約翰座堂(St. John's Cathedral) 香港聖約翰座堂的歷史 香港基督宗教的發展 座堂的精神 聖約翰堂的設計 聖約翰座堂的屬靈閱讀 Part5走訪南韓 10山丘上的庇護所--首爾「明洞主教座堂」(Myeong-dong Cathedral) 明洞天主堂的歷史 座堂的精神 天主堂的配置和設計 明洞天主堂的屬靈閱讀 11推動全球宣教的「江南風潮」--薩朗「愛」教堂(SaRang Church) 韓國基督教

與長老宗近代的發展 薩朗「愛」教堂歷史 教堂的精神 薩朗「愛」教堂的設計 薩朗「愛」教堂的屬靈閱讀 Part6徜徉菲律賓 12戰火中倖存的世界級遺跡--聖奧斯定聖殿(San Augustine Minor Basilica) 王城區的規劃 王城區的歷史 聖奧斯定聖殿的歷史 聖奧斯定聖殿的設計 聖奧斯定教堂的屬靈閱讀 同場加映 另類的鋼構哥德風--馬尼拉聖巴斯弟盎聖殿(San Sebastian Basilica) 天主教與菲律賓的殖民歷史 馬尼拉的都市規劃 聖巴斯弟盎聖殿的歷史 聖殿的精神 聖巴斯弟盎聖殿的設計 聖巴斯弟盎聖殿的屬靈閱讀 註釋   推薦序 教堂代表的精神傳承與生命

故事 臺灣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蔡麗貞   文化氛圍濃厚的古典都市設計,往往以教堂或市政大廳為核心地標,筆者旅遊時皆以參觀教堂或博物館為優先行程。但有幾次按照地圖仍找不到地標的經驗,沿途詢問路人,彷彿仍在尋覓灰飛煙滅的古代迷宮,如十八世紀時,英國布里斯托(Bristle)戶外布道運動發跡地的約翰衛斯理教堂(John Wesley's Chapel);以及十九世紀,上海天主教的徐家匯教堂。後者曾經是小型天主教區,設有修院、天主堂、天文臺、工廠、孤兒院、圖書館,宛如迷你的梵蒂岡。但兩間風華一時的教堂,竟然都淹沒在群聚的高樓大廈中,似乎已被世人遺忘。可見能夠屹立長存的不只是建築的造型,而是其所代表

的精神傳承與生命故事,如新加坡聖若瑟學院創辦人布爾神父所言:「缺乏學院精神的教堂,如同缺乏子孫的國王。」本書的定位顯然聚焦在這塊屬靈遺產的經營,作者文筆流暢,每章都細數家珍地勾畫各教堂的屬靈故事,令人著迷。   作者伉儷由《遇見世界十大教堂》處女作到《遇見亞洲12座教堂》的家鄉風味,背後肯定有動人的心情轉折故事。基督信仰不是亞洲人的本土宗教,卻在異地開展絢麗奇葩。映照歐美的教會滄桑史,亞洲的教堂又增添離鄉背井的宣教士與母國差會的互動紀錄,以及和亞洲建築人才攜手合作,鋪設獨具風味的神聖空間,兼具造就亞洲信徒眼界開闊、靈命進深的學苑。   本書編排以臺灣本島起始,「看見臺灣」的標題令人想起教育

臺灣人,珍惜美麗寶島好山好水的環境保護者齊柏林先生。最令我青睞的是公東高工聖堂,外表古樸簡約,卻蘊藏豐富的精神內涵,粗曠的原木長凳椅與天花板,不規則彩色玻璃所穿透的光線,隱約之間透露神可畏的臨在。原來本島海岸山脈旁,還有躋身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寶貝,何等雀躍!   至於袖珍城邦國新加坡的教堂也占了三分之一篇幅,作者中學教育曾受惠於斯,想來也是心存感恩回饋之情。第八章新加坡聖瑪利亞天使教堂「以『生』和『死』為焦點對話」的標題頗為吸睛,基督教會正是服務信眾一生重要階段的各種需求,舉凡嬰孩洗、婚禮與追思禮等,也引導聖徒憧憬未來天國的美境。   邀請看官細細享受這場朝聖饗宴,深願聆聽十二座教堂的空間

聖音之餘,滿心顧惜亞洲的世界遺產,並由衷感謝宣教士終其一生深入耕耘之功。 一首「美真善」的心靈序曲 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 黃旭榮   基督教《新約聖經》的《馬可福音》中,記載了一則故事。受難日的前兩天,耶穌在一個人家裡作客吃飯,「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耶穌說:『由她吧!為什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所作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我

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都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紀念。』」(14:3-9)   福音書的作者故意將這則故事,夾帶在猶太教高層欲謀害耶穌和猶大出賣耶穌的中間,就更能突顯這個女人的「美」,男人們都在做他們認為的「真」與「善」(賙濟窮人),我想這女人的美,不在她的慷慨(三十多兩銀子)、勇敢(這是男人的場子),她應該也不知道耶穌就快走上十字架,而是只有她注意到耶穌的憂傷,只有她同理耶穌的心,以祂為中心,想盡辦法要使她的主喜悅——這是人性之美。   整本《新約聖經》唯獨這一件美事,是耶穌要人無論到哪裡都要訴說的。   人們習慣說「真善美」,但也許耶穌在暗示「美善真」是更好的

次序。   基督教相信壯麗的世界是上帝所創造,上帝一定很愛美,而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被塑造出來,理當是最愛美的一種存在。我服務的出版社,除了出版書籍外,也發行雜誌,希望能推動上帝的美學,一方面把雜誌編得精美,另一方面也努力尋找美學家用文章、相機說美畫美。前年因為《遇見世界十大教堂》這本書,偶然認識王裕華、蔡清徽長老夫婦,後來因為美學專欄的作家都暫時停筆,我和責編試著向裕華夫婦邀稿,他們邀請我們到101大樓見面商談,原來清徽任職於大樓裡。面談當天,我們發現這對夫婦在各自的專業上都具備深厚的學養,不但事業有成,為人也非常謙卑,信仰也十分虔敬,當下相談甚歡,我們也順利邀到稿。裕華夫婦在百忙中幾乎每兩

個月就完成一篇稿件,也接受我們的建議,開始介紹臺灣的教堂,果然獲得讀者的共鳴,除了建築專業的精彩解說,更下了許多功夫介紹教堂背後感人的宣教故事,讓雜誌增色不少,專欄更是深受喜愛和歡迎。   很高興第二本書即將出版,不僅臺灣,還含括日本、新加坡、香港、南韓、菲律賓的特色教堂,本人很榮幸,也很樂意推薦這本「美善真」的《遇見亞洲12座教堂》。 從教堂感受神的愛與溫暖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臺北信友堂牧師 謝榮生   欣聞裕華和清徽長老夫婦將要出版《遇見亞洲12座教堂》,離首本著作《遇見世界十大教堂》已過三年,引頸企盼。   《遇見世界十大教堂》中古典的教堂,我參觀過巴黎聖母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

還有旁邊的西斯汀教堂。現代教堂則參觀過美國加州的水晶教堂,其他的大教堂還有待機會前往。   此次《遇見亞洲12座教堂》中,有幸造訪過陽明山臺灣神學院禮拜堂、臺東的小馬天主堂、公東高工聖堂、日本輕井澤聖保祿天主堂,以及新加坡聖安德列座堂。   當年內人於臺灣神學院音樂系授課,常有機會前往嶺頭並徘徊於教堂附近,這座與我同齡的中西式混合風格的教堂建築,令人印象深刻。教堂裡的管風琴同樣吸引目光,將近一百二十年的高齡,經宣教師引入臺灣,四十年前裝置於禮拜堂內,並使用至今。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和「公東的教堂」讓我認識了「白冷外方傳教會」,這群遠自瑞士的天主教宣教師,傳福音、建教堂、設醫院、辦學

校、建立社會福利機構,他們已是臺東歷史人文中不可缺少的瑰寶。我雖不懂建築和藝術,但駐足於這些極簡的教堂內,還是讓我感受到上帝對這塊土地和百姓所散發出濃濃的愛。   2017年8月,我們夫婦有機會待在羅馬五天,參觀了羅馬的四大聖殿:聖彼得大教堂、城外聖保羅大教堂、拉特朗聖約翰教堂和聖母大教堂。也參觀了據說是使徒保羅最後被囚和砍頭殉道的三泉隱修院。   聖彼得大教堂和城外聖保羅大教堂的位置,是他們殉道後安葬的地點,和特拉朗聖約翰教堂均始建於四世紀初,由歸信耶穌基督的君士坦丁大帝命令或贊助興建。聖母大教堂則於四世紀中期,由當時的教皇利伯略興建。這四座教堂經過千百年來的改建或重建,歷經無數建築師和

設計師,集眾人之智慧和藝術才華,方能呈現現今的風格樣貌,展現人神相會之所。   世界十大教堂,建築的宏偉、藝術的絢爛、上帝的榮耀、人對神的敬拜和教會二千的歷史。亞洲十二座教堂,又感受神的愛與溫暖、十字架救贖的親切與臨在,歷代福音廣傳的恩典和使萬民作主門徒的應許。心中浮現這樣的祝福:「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01稻穗黃金海中矗立的金字塔教堂 臺南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如同沙漠中的金字塔,又如同海市蜃樓般飄浮在稻穗黃金海之上,這角錐建築群體深深吸引著我們,吸引著兩位建築旅人的目光。很少人會專程開車到訪臺南後壁,只為看一

座教堂;但一路驅車於臺南後壁的田間小路,追逐著獨特出眾的地標性聖天主堂,有種超現實的魔幻感,仿彿有股無法形容的吸引力,帶領人們進入另一個神聖國度。在平坦的嘉南平原上,很難想像有一座低矮的教堂建築,居然可以藉由高聳的金字塔造型,瞬間提升它的存在感!這種標誌鮮明、猶如紀念館(monument)的地標性設計手法,著實讓周遭的居民,在廣闊的稻田裡,不知不覺被它強烈的角錐體造型所吸引,也順勢帶領人們「舉目望天」,一同望向金字塔尖頂所指向的「救贖之路」。 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的興建背景 臺南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興建於1955~1960年間,發起人是德國方濟會的楊森神父(Father Eric Jansen),

如果不是因為他,就不可能將優秀的德國建築師引進臺灣。回想當時,許多投身中國宣教的外國籍傳教師和天主教神父撤離到臺灣,前進臺灣偏遠的東部及南部,篳路藍縷地建立教會,為這些教堂進行海外募資,楊森神父就是其中之一。他透過新營教區的德籍神父介紹,邀請在德國南部的建築世家「波姆(Bohm)」擔任建築師。整個設計案在海外就已初步完成規劃,再交由臺南當地建築師進行細部執行和施工監造。負責設計的年輕建築師哥特佛伊德.波姆(Gottfried Bohm),當時甫繼承父親的建築師事務所,這棟聖堂除了是他早期的作品外,也是第一件座落在德國以外的作品。從它的設計中,可以感受到波姆對基督教的聖堂建築,有著一份強烈的熱誠

,他企圖藉由簡單的幾何形體,顯露出創造、主宰宇宙萬物的全能上帝。由於聖堂的建築空間和使用機能都十 分單純,建築簇群只包含主要的聖堂、神職人員宿舍和幼兒園三個基本單位,讓波姆在尋求神聖空間獨特的創造性時,擁有極大的發揮空間。

導入COBie技術以提升施工查驗BIM資料整合效率之研究

為了解決綠建築 標 章 代辦的問題,作者李怡姍 這樣論述:

目前大部份設施維護管理系統,竣工階段才開始收集彙整需納入維管系統中之必要資訊,但工程施工階段施作項目數量眾多繁雜,之中包含對於後續營運管理階段使用者在保養維修上都有其諸多可供參考依據之資訊。但由於傳統方式還是以人工手動管理收存相關紙本資料,需耗費冗長時間及大量人力將其查驗資料歸檔、設置,恐會發生遺漏、及造成品質管理效率折減之問題。綜合上述問題,本研究期望目標訂為: (1)建構資料庫系統更新連結資訊,取代傳統人工方式留存紙本資料(2)以COBie格式規劃資料庫欄位,配合查驗進度及時更新資料(3)結構化方式留存查驗資料及技術文件,以利快速進行數據統計及交叉分析。達到施工現場監造人員能以系統化及有

效率方式將其查驗資料表單成果及查驗所依據之相關技術文件資訊取得並建置完整收存,並能完整記載保留及正確傳遞各種資訊至使用單位接收,利用建構資料庫系統即時更新修正大量COBie工作表欄位資料,取代傳統人工修改作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