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法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綠建築法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0年度年報 和游苔的 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黃建興建築師經典校園走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剖析各國城市綠屋頂政策,找尋台灣綠化產業之路也說明:2017年Better Roofs Ordinance 規定新建物屋頂空間須有至少15%之太陽能板或是30%以上的綠化,該法令適用於10層樓以下,面積為2000 ft 2 的非住宅建築物,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周鼎金所指導 葉佳宗的 智慧綠建築集合住宅類成本模擬分析—以台北市中山區大直開發案為例 (2016),提出綠建築法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維護管理、成本分析、智慧建築、智慧綠建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鄭泰昇所指導 黃紹筑的 整合BIM工具的感應式節能立面設計流程 (2015),提出因為有 感應式立面、建築資訊模型、節能整合設計流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綠建築法規的解答。

最後網站減法綠建築的介紹(一) - YouTube則補充: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綠建築法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0年度年報

為了解決綠建築法規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本年報係依本所執行之科技計畫及配合之國家施政重點為主軸,以易於閱讀的方式精要呈現110年執行各項計畫之研究成果與施政績效。第壹部分概要說明本所組織職掌與人力、經費配置概況;第貳部分呈現110年執行各科技計畫之業務成果及其推廣應用情形,包含科技計畫年度成果、智慧綠建築法規研究與人員培訓等業務之執行情形、年度施政亮點及辦理標章之成果等;第參部分介紹各實驗中心檢測設備、服務及年度實驗研究績效;第肆部分重要交流活動收錄與國際及業界交流之研討會、座談會及業務推動之說明會、講習等。期能透過本年報豐富及多元化的介紹,與國人共享本所研究成果、協助國人瞭解國內外建築研究發展趨勢,並期給予

本所支持與指教,進而帶動整體建築研發能量,使研發成果切合民眾所需,持續為國內建築研究與產業發展貢獻心力,為提升國人生活環境品質而努力。

綠建築法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來台中,住好宅』

「希望市長 政見系列」第8集社會住宅CF今(28日)天首播,台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說,未來任內將推動一萬戶的公共出租住宅,提供勞工與青年在台中安心居住及就業,並優先使用抵費地建設社會住宅,除了可以讓人民有安心的居住環境,也讓市府繼續持有產權,保住土地價值,發起「來台中住好宅」運動,讓台中成為宜居與移居的城市。

林佳龍說,市府推動住宅租金補貼,今年各縣市租金補貼計劃戶數新北市為5740戶,但台中市只有3328戶,而每月補助租屋津貼4000元,但很多人質疑是「看得到 吃不到」,對照內政部指出台中市有3萬戶的社會住宅需求,根本是杯水車薪。

針對政府提供的租屋媒合平台,去年主計處調查台中市閒置住宅市場情況,發現57.2%的民眾目前居住的房屋是自有,4.1%的民眾擁有第二戶以上閒置住宅。有閒置住宅的民眾中,60%願意出租,但被問到若政府給予一定額度修繕補助,並媒合出租給弱勢族群,只有23.7%表示願意。目前台中社會住宅的進度至2017年也只能興建完成200戶,未來四年台中最多只有400戶可提供,對問題之解決,緩不濟急。

林佳龍指出,胡志強在台中主政13年蓋不出一戶社會住宅,但社會住宅在全世界民主國家都是居住正義重要的政策工具, OECD國家平均有10%,在亞洲,香港有29%,韓國6.5%,日本6.1%,台灣卻只有0.08%,然而台中胡志強執政13年則是一間也沒有,也就是0%的社會住宅。

林佳龍主張,台中市應加速興建公共住宅,初步先以八年一萬戶的進度來提供,以協助市民及青年安心就業。未來將推動的社會住宅,超越傳統的社會住宅,具備「三好一公道」特色,包括:區位好、建物好、機能好與租金公道等特色;另外並有二個重點:租期延長為五年一期;第二是包含「提升社區生活機能」及「促進就業機會」的「1+1」的基本功能。目標是讓青年及勞工,能有一段相對較長的、安定且生活負擔合理的生活,存夠第一桶金或達到一定的儲蓄,更能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

出租對象(Who)
只要是設籍在台中市或在台中市就業滿一年者皆可申請。
出租區位(Where)
於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區與工業區附近優先興辦。
出租期限(When)
5年一期,租戶隨時可解約。弱勢戶另訂。
出租標的(What)
建物將符合綠建築法規與通用設計,附設托幼或托老、甚至運動中心等社區機能及開放共享的公共設施等。
出租目的(Why)
協助民眾減輕負擔,留住勞動力與青年,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出租金額(How much)
市場平均租金七折以下。弱勢戶另訂。
表一:三好社會住宅方案

林佳龍認為「政府擔起來,青年就願意來」。台中版的社會住宅,有二大特色。第一是租期為五年,因為現在普遍低薪化,年輕人及勞工一個月其實很難存到錢,需要提供較長的時間讓年輕人有機會達到一定的儲蓄,以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第二個特色,則是具備「1+1」的基本功能,即「促進社區生活機能」並「促進就業機會」。

林佳龍表示,台中的人口結構相當年輕,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小孩,隨著人口老化的趨勢,市民對於托老托幼的需求殷切,因此托幼與托老將是台中社會住宅的重要社區設施,以公辦民營的方式,提供平價優質的托幼或托老功能,不只是社會住宅的住戶本身,鄰近的社區住戶也可享有更多的托顧選擇。其他如運動健身區、增設停車位及公共設施等,凡是能帶給周遭社區更健全的生活機能,都應盡可能納入附加功能。

其次,促進地區就業機會的提升,亦為重要任務。台中的社會住宅也會把地方的相關需求納入考量進行規劃,譬如結合都市計畫,增設商辦或購物中心,甚至文化中心、圖書閱覽室等公共服務,讓台中市民增加就業機會。

林佳龍表示,他若當選後,將積極檢討公有土地,結合都市計畫與完善的規畫,任內積極興辦一萬戶的社會住宅,讓市民過著「安居、安心、安全」的「三安」生活,讓台中不僅有豪宅,也有好宅。
#HOPE 2014
競選官網:http://hope2014.citylove.org.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forpeople

智慧綠建築集合住宅類成本模擬分析—以台北市中山區大直開發案為例

為了解決綠建築法規的問題,作者葉佳宗 這樣論述:

為提升建築產業對環境之貢獻,使國人有更優質,舒適及建康的居住環境下。台灣於民國88年起研訂完成綠建築評估系統,及建立綠建築標章制度,啓今已完成綠建築法制化,累積綠建築節能,節水、生態環保、健康等績效,更於民國97年實施生態城市綠建築,使台灣的綠建築更邁向永續都市的第一階段。目前世界各國均積極發展智慧生活應用相關產業科技,針對能源管理、自動化控制、系統整合、安全監控、居家照護、數位生活等各項需求,進行一連串電子化、資訊化及建築技術的整合創新服務。我國推動綠建築政策已行之有年,且ICT產業亦是台灣具備競爭力的優勢產業,藉由導入智慧化ICT系統及設備於建築物中,使建築物具備主動感知之智慧化功能,不

僅將提供國人更符合生態永續、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亦可促進綠建築產業以及ICT產業進一步發展。結合綠建築產業以及智慧ICT產業的智慧綠建築的推動,正是期望促使建築物本體進行智慧綠建築設計,結合各類先進智慧化產品與服務,進而帶動關聯產業,達到綠建築效能升級之目的。在住宅提倡環保、節能、生態、健康的趨勢下綠建築在國內集合住宅類早已是常態的標準備配。然而在未來居家生活願景裏,智能住宅管理似乎漸漸被社會大眾所重視,過去的綠建築常常為人詬病的就是,無法貼切的達成使用者的需求,及數據化的總整節能相關數據,造成許多集合住宅社區之使用者不知如何使用及目的,甚至不知如何維護。在智能建築的趨勢下,如何運用智能管理系

統結合綠建築,整合使用者需求成為新世代住宅的趨勢。然而智能綠建築自推動以來,在市場上充斥者各式技術書籍,以及打造一棟智能綠建築的集合住宅,可能會需要投入許多資金成本,諸如此類的智能綠建築議題存在,或許是導致國內建商大都呈現觀望的原因之一。為此,本文從實務案例探討,釐清國內目前集合住宅採用之智能綠建築技術種類,以及在建築成本上增加之比率作分析。 本文在研究中,收集過去綠建築九大指標,以及智能建築八大指標的內容做為分析,其與過去只做綠建築規劃之集合住宅成本並無顯略的增加,且更能貼近使用者需求之部分進行研究。從第三章探討綠建築九大指標,及智能建築在實務案例中達成的內容進行分析歸納;第四章以大直劍南

路集合住宅個案,進行成本智能綠建築技術與成本探討,並於第五章探討在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時,每坪單價成本增加之比率,以及可能應用的智能綠建築技術。 最後,藉由分析的方式獲得本完研究成果更為精準且豐富,期待得以讓國內外建築相關也者了解,在台灣建造智能綠建築標章的集合住宅在成本及技術上的執行概況,以及後續相關研究議題。

我的孩子要在這裡讀書:黃建興建築師經典校園走讀

為了解決綠建築法規的問題,作者游苔 這樣論述:

  你期待孩子們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學習,從來不限於課堂課本。   設計學習,不只需要老師,更需要愛孩子,相信教育的建築師!   台灣校園建築之父——黃建興,   以樸實手法、在地材料打造「本土就是國際」的經典校園。   打開窗,擁抱在地,每個轉角都融入美感體驗。   開啟永續新校園建築,打造五百萬個孩子的快樂學習天地。   出生宜蘭羅東魚販家庭、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   在錄取率極低的年代,黃建興26歲便考取建築師執照、1981年回到故鄉創業,   從小型公共工程為職涯開場,再到整座校園完整設計規劃,逐步累積實力。   走過篳路藍縷的創業初期、投入九二一震後重建工程、帶動「新

校園運動」南向擴展。   將教育理念、生活體驗、藝術美感融入校園角落,打造超過百所學校,超過五百萬人在他的作品中學習成長。   跟著黃建興建築師走讀經典校園,   拜訪造型獨特的獨立圖書館、可靈活運用的半戶外空間,或者穿梭在風會跟著轉彎的迴廊走道……   黃建興用40年建築信念,以校園的發展需求為基底,量身打造在地校園,   透過空間、顏色、形象,讓無聲的建築語彙,自然發揮影響力,   獻給師生「學習的校園,真正的模樣」。   ★小彩蛋★   書衣背面收錄「建築阿公黃建興的校園走讀地圖」,完整呈現全台校園作品分佈位置、並含內頁索引功能,打開地圖、翻開書,跟著黃建興建築師走讀19間經典校園!

真情推薦   黃春明 台灣文學作家   呂瑞芬 高雄市鳳翔國小創校校長   黃淑卿 高雄市明華國中創校校長   郭鈴惠 高雄市龍華國小遷校校長   吳清鏞 前宜蘭高中校長、前宜蘭縣教育處處長   丁榮生 建築評論家   林憲德 台灣綠建築法規推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鄭泰昇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楊逸詠 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廖偉立 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黃文彬 台中市都發局局長   黃瓊之 德築建築集團共同創辦人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台灣中南部大地震,把分散各地的洗腦樣板屋,隨著台灣的民主時代,震垮崩塌的舊學校,重建出一個嶄新的面貌。這件大事需要

的是真才實料,我們宜蘭人的建築師黃建興先生,他冒出頭扛下這樁重任。至今打造了一百多所的學校,改頭換面,使洗腦工廠變成真正學習的校園。從此之後,臺灣的學校重建,或新建也罷,已經都採用黃建興建築師的新理念,使校園多元化,活化起來。──台灣文學作家 黃春明   慶幸當初我的某些堅持,讓使用者需求、教育者理想,都能不著痕跡的融入校舍建築中。慶幸建築師的某些堅持,讓學校有了雋永耐看的樣貌、清新脫俗的永續;教育者總有滿懷的希望與理想,如果建築師都照單全收了,那學校一定成了塊龐雜的拼布,這裡一塊貼膏藥般的壁畫,那裡一些穿鑿附會的過度雕琢。我從建築師身上學到了「減法哲學」,還給建築應有的簡約素樸,於是校園有

了更寬闊的想像空間。──高雄市鳳翔國小創校校長 呂瑞芬   我對空間使用,內心常有個主意,卻無法用建築語彙說清楚。我們話都不多,但都屬行動派人物,想了解彼此腦袋裡裝的是什麼理念時,乾脆直接跑去看「類似」的設計來啟發靈感。為此我們多次相約探查過其他建築創意空間、台北街頭、藝術家工作室,也多次遠赴宜蘭看「實品屋」。讓人驚嘆的是,建築師總像魔法師一樣,每回都能將我的一絲念頭幻化成獨特且引人共鳴的成品。我們是契合的創校夥伴,看到校舍巍然屹立,並成為高雄市第一所獲得「綠建築標章」及「學校建築之光獎」的學校,我打從心底敬服,「黃大師」稱號應運而生。──高雄市明華國中創校校長 黃淑卿   有情感的建築,

才是有生命的建築,經過時間的洗鍊會更加熠熠生輝!這是黃建興建築師的溫度與柔軟。「建築是生活的鏡子」,那些年,我從龍華國小這面建築的鏡子中,看到了:「質樸,謙遜,格局大,充滿童心,富涵情感又深具生命力」。這就是我所認識的黃建興建築師。──高雄市龍華國小遷校校長 郭鈴惠   與黃建興建築師認識三十五年了,從和他互動過程中,最大的體會是,他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引領國內校園再造的推手,過程中他不僅有著專業的實力與堅持,同時更是一位具有高度人文關懷行動家!──前宜蘭高中校長、前宜蘭縣教育處處長 吳清鏞   不少建築師除專業及才氣外,生命中只剩業主、家人及填充自己的興趣,如玩車、逸樂而過日子,並不太理睬社

會。所以我常見到一般人會稱建築師為「大師」,或者就喊說「作建築仔」,尾音還拉高。我想他們心裡認知的建築師,一是高不可攀,二是建築師只為資本家服務,兩者的心態都認為他們乃吃香喝辣之輩,甚是台灣房價高漲的幫兇,所以尊敬者少。然而我的認知,建築設計的重心即在同理心,同理心與利他主義常被相提並論,利他主義著重在以使他人受益的行為上,所以為公眾使用的空間,能否設計的好,就在於是否有同理心。我認識的黃建興建築師,這方面的能量則顯然是比較足的。   興許是吃過苦的孩子,才知道社會有多少坑洞需要人去填補;而心中有理想的人,才更理解人世間若只是獨善其身,其實是無效的。因此黃建興建築師一有機會,他是會在濁水中,拋

下一枚又一枚救生圈的人。──中國時報、建築師雜誌前總編,現為知名建築評論家 丁榮生   建興的設計才是真正生於斯長於斯的風土建築,因為他的作品大都是地方政府的草根建築,雖然多以平價建材、一般工法所建成,但卻很美觀實用,且充滿空間的喜悅與正能量。──台灣綠建築法規推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林憲德   黃建興建築師受學生喜愛的「祕訣」是什麼?除了淵博的學識、一顆愛學生之心,還有敏銳的觀察力與溝通本領。除了教學熱忱之外,對於學生的關懷從不間斷。他從來不會在公開的評圖場合罵學生,只會很嚴肅地點醒學生的問題,他總是可以敏感地察覺學生學習的障礙,甚至會深入關心學生課後的學習與心情,因此也被學生視為富有

魅力的建築老頑童。黃建興建築師在成大建築系任教的幾年間,留下美好的身影,培育優秀的人才,發揮深刻的影響力,他所帶來的專業、熱忱與敬業態度,永遠留在成大師生的心中。──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鄭泰昇   不拘泥造型,但每個設計學校都低調地呈現鄉土建築之手法,並融合於原有地域環境中。經歷了歲月及無數嚴厲的工作考驗,一直沒有改變的是,黃建築師對校園規劃設計的嚴謹態度,以及他對鄉土建築的強烈執著。──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楊逸詠   四十幾年來黃老大以宜蘭為建築創作的基地,數十年如一日,勤奮地創作不少優良的建築作品,對台灣的生活環境品質有頗多的建樹與提升,尤其對學校議題(從幼稚園到大學)的著

墨更深更廣,成就卓然有成,稱為台灣學校建築之父並不為過。──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廖偉立   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地震,看到各地趕來的建築同業、先進,進入災區救災、協助重建。從報章雜誌報導得知黃老師積極地參與各地(包括慈濟)的校園重建,以其宜蘭校園建築規劃設計的經驗、概念,在中寮、南投、台中等地有很多精彩作品。一貫的校園規劃,具有在地本土的設計意匠,亦能有創新突破、因地制宜的設計特色,每次看到大樹參天、洗石子外牆、具有鏤空圖騰的設計、大量的半戶外迴廊、無圍牆與融合環境的校園空間等建築風格與校園格局,就會想起黃老師的蒼勁書法,令人印象深刻。雖然也是作設計,總看不到黃建築師的車尾燈;雖然

也是當老師,卻不及黃老師的桃李滿林⋯⋯一路以來,總以黃建興老師為典範,不只是建築領域上,在為人處事、社會公眾事務及提攜年輕人等人生功課,更須效法且努力前進。──台中市都發局局長、建築師 黃文彬   一個人做一份工作四十年仍保有最初的熱情,很難得、很難。但我身邊就出現這樣一位讓我尊敬的前輩,就是我的爸爸,也是孩子們常常一看到就飛奔過去抱住的建築阿公。四十年前的今天,一個宜蘭魚販之子,在極為困苦的成長環境下努力向學以知識翻身、勇於創業。小時候聽爸爸說他就讀成大、開業、結婚、生子的各種人生經驗與故事分享,深深地影響了我的價值觀以及對學習的熱愛。當我們常常在看國外精彩的建築作品與教育文化的同時卻沒發

現,原來台灣的校園建築從建築規劃到教育理念都非常具有國際水準,這也是與天下共同出版紀錄在地建築與教育文化故事的初衷,唯有更認識在地的文化歷程,我們的文化才得以扎根保存和發揮世界級的影響力。四十年來,超過五百萬名學生就讀過建築阿公設計的一百多所學校,建築是ARChitecture,建築阿公諧音是ARCGONG,一起跟著建築阿公瞧瞧台灣的美麗校園,欣賞台灣「本土就是國際」的校園建築故事!──前Nike台灣發言人、現任德築建築集團共同創辦人 黃瓊之  

整合BIM工具的感應式節能立面設計流程

為了解決綠建築法規的問題,作者黃紹筑 這樣論述:

在以節能為導向的設計議題中,「環境感應式立面(Responsive Façade )」是近年來用於以建築立面解決節能目標的設計手法之一。國際能源署(IEA)從2004年即開始針對先進整合立面AIF (Advanced Integrated Facades)、雙層牆立面DSF (Double Skin Façades)和感應式立面RF (Responsive Façade)等進行研究,其中感應式立面提供了立面元件在熱傳、採光和隔熱最佳化等細部組合性和具有彈性的可調整性。在性能為導向的設計方法中,建築資訊模型(BIM)的概念輔助了能源模型的建置,加快了性能模擬的分析結果,但既有的BIM模擬工具多

用於概念設計作為修正量體或建築座向的參考,較少針對單一空間的整合單元立面比較結果。隨著數位製造技術進步,感應式立面比一般建築立面更強調虛擬(virtual)模型與實體(physical)模型的資訊交換,而實體模型包含的動態構件測試更可作為設計的溝通工具。從文獻回顧和當地案例的調查中,面對複雜的節能建築立面設計需要一個綜合的方法來應對目前當地的問題包含:1.以節能為導向的感應式立面設計流程、2.針對國內綠建築法規的動態模式模擬工具、3.實體模型之動態構件細部設計的模組化開發。根據目前國內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因此本研究研擬的核心議題為:「在既有綠建築法規的框架之下,如何以整合BIM工具的感應式立面設

計方法以達到節能結果?」綠建築法規為國內建築師節能的基本指標,當設計工具的演進增加了更多創新的設計模式可能性,這也是本論文探討的動機;因此本研究透過整合BIM工具與相關的數位製造工具,在感應式立面設計流程中,採取模組化的設計方法試著回應以下兩個問題:A.如何協助設計師評估感應式立面的節能效益?、B.如何以數位製造工具呈現感應式立面的實體模型構件之具體結果?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研究分別針對感應式立面設計的三個階段(元件模型設計、元件數值模擬、物件構築互動)與三個平台(虛擬平台、實體平台、雲端平台)之間的關係作為研究方法進行階段性實作;在虛擬模型中,運用Revit內建自適應元件樣板作為原型開發的

設計工具,並以Dynamo作為支援連結BIM模型的分析工具,在實體模型中,則以3D列印與雷射切割作為細部構件的開發設計工具,並探討實虛互動的可能性。接著根據上述實作結果,架構一個基於BIM平台的感應式立面設計流程,並將一設計專案之南向立面做流程演示以討論其可行性。根據研究結果,感應式立面設計流程透過整合BIM工具與模組化的設計方法可以加快評估節能結果評估,而綠建築法規的參數關係可以輔助整合式的感應式立面開發,因其包含的開口率、遮陽係數、牆與窗的材料可以被設計於元件中。本研究發展的兩種工具原型,可在早期設計階段協助設計師評估感應式立面的節能效益,而模組化感應式立面實體模型設計中,則嘗試運用數位製

造技術使其具有持續開發的潛力。本文提出一個策略去整合針對綠建築法規的檢驗系統在亞熱帶地區的感應式立面設計上,以達最佳化節能效益,並提供一個全面綜合的方法使用BIM工具如Revit Dynamo等外掛來連結BIM模型到各種類型的分析工具以創造一個客製化能源分析平台。主要貢獻包含:(1)探索系統化的設計流程與感應式立面設計的自適應元件分析;(2)發展符合綠建築法規的檢核系統;(3)發展自適應立面設計流程的最佳化系統,並探索整合各種數位設計方法的可能性。本研究呈現了不同於以往的靜態參數化建築立面設計生產方式,當模組化的感應式立面產品本身包含早期設計階段被評估的資訊,配合初步開發的程式檢驗工具與流程架

構,則以節能為導向的感應式立面新設計方法更因整合式的模組立面而更完整;因此在進入專案設計前整合式立面元件之間取得初步的節能平均標準,則在後期的空間設計中可縮短整體評估時間,加快回饋結果輔助設計者選擇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