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標章申請費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綠建築標章申請費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詹氏書局編輯部寫的 最新實用建築法規「革新編目版」(八版) 和黃宗文的 公共工程履約管理100問(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綠建築標章未過關可退證書費- 金融.稅務 - 中時新聞網也說明:內政部部務會報昨(8)日通過「綠建築標章證書規費收費標準」、「智慧建築標章證書規費收費標準」及「綠建材標章證書規費收費標準」等3案修正草案,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詹氏 和元照出版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孫振義所指導 彭勝椿的 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減碳潛力分析 —以住宿類綠建築為例 (2021),提出綠建築標章申請費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綠建築評估指標、減碳潛力、住宿類綠建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土木系營建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陳介豪所指導 韓家駿的 以消費者接受度分析智慧建築標章發展之認知差異初探 (2019),提出因為有 智慧建築、差異化、問卷調查的重點而找出了 綠建築標章申請費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綠建材標章》很難申請!! 你也有一樣的經驗嗎? - 健康跟著走則補充:申請綠建築標章 及候選綠建築證書,應依下列規定繳納審查費及證書費: 一、審查費: (一)新申請及換發:每件新臺幣八百元。 (二)補發及加發:每件新臺幣三百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綠建築標章申請費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最新實用建築法規「革新編目版」(八版)

為了解決綠建築標章申請費用的問題,作者詹氏書局編輯部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收錄數目最多:134種業界常用法規全收錄!無論是建築申請的所有相關規定,或是準備建築師考試,通通一本就夠。   十大領域到齊:包含建築法規、國土計畫法規、區域計畫法規、都市計畫法規、都市更新法規、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物法規、山坡地與環評法規、建築師與技師法規、營造業法規、政府採購法規共十大建築領域重要法規集結。   檢索翻查最速:簡明的檢索系統,免翻目錄即可速查所需法規條目;法規亦按類別編號,井井有條件益於記憶。   圖表清晰簡明:法規所附圖表、書件全面重新排版,格式統一,查閱便利。   ■ 適用對象   建築師事務所   建設公司/土地開發投資決策者   大專院校建築

、土管、都計系所師生   建築師考試/建築工程高普特考   不動產從業人員  

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減碳潛力分析 —以住宿類綠建築為例

為了解決綠建築標章申請費用的問題,作者彭勝椿 這樣論述:

因應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候現象加劇,世界各國開始致力於推動節能減碳相關政策,期望藉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來達到永續發展目標。而綠建築因相關規劃設計與設施設備之選用,能有效降低建築物所帶來的環境汙染與二氧化碳排放量,被視為是建築產業邁向低碳、淨零排放的重要手段。爰此,在未來提倡減碳之趨勢下,綠建築的發展地位勢必將更為重要,同時也易使得綠建築相關減碳效益將更加被放大檢視。然過往對於綠建築節能減碳相關研究多著墨於技術層面,反而缺乏從根本制度面上分析現行評估指標系統所能帶來的相關減碳潛力與影響;另外,亦較少將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結合實務案例進行實證、比較,以釐清評估指標系統應用於實務上的成效,容易導致整體

評估指標系統淪為形式。故本研究透過專家問卷調查之方式,採系統性的歸納、分析,加以檢視我國現行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中各評估指標項目的相對減碳潛力關係;以及蒐集整理實務住宿類綠建築案例實際所選用的指標項目內容,套以專家問卷調查分析結果,以釐清在現行評估指標系統規範下,住宿類綠建築所可能具備的減碳潛力情形。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回顧,將我國「綠建築評估手冊-住宿類2015版」之評估指標項目相關內容定義為四大指標面向、九大指標群與三十一項評估要項;接著,運用層級分析法專家問卷調查,取得各指標項目在專家學者共識下的減碳潛力相對權重值,了解「日常節能」、「CO2減量」與「綠化量」等指標群及其相關評估要項較具減碳

潛力;而除了現行住宿類評估手冊門檻指標外,「地面綠化」、「結構合理化」、「建築輕量化」、「屋頂綠化」以及「直接滲透設計」等評估要項,未來在基於節能減碳觀點下,建議可規範作為優先或必選取之評估指標項目。又,依個案研究結果顯示,住宿類綠建築依其評估指標項目選用內容與得分之不同,整體平均減碳潛力為45.90%,具一定減碳潛力,但尚不及五成,故仍有進步空間;而個案標章級別、評定總分愈高,減碳潛力亦會愈高,每增加標章總分10分,約可增加10.6%的減碳潛力。最後,本研究認為未來在積極邁向淨零排放下,於選用綠建築評估指標項目時,「除了選多還要選對,選對更要精確」,透過鼓勵選用具備較高減碳潛力的評估指標,並

精進相關規劃設計內容,才能真正落實並有效促進整體綠建築節能減碳發展。

公共工程履約管理100問(二版)

為了解決綠建築標章申請費用的問題,作者黃宗文 這樣論述:

  公共工程因為金額龐大,涉及之工程技術及法律問題紛雜,以致工程爭議層出不窮,公務員動輒得咎。坊間相關書籍大多從上位的法律層面探討,對工程人員而言太過艱澀不實用。本書完全自基層人員實務上著眼,以一問一答的方式,企圖解答公共工程自決標後一直到竣工驗收完成所會遇到的問題。

以消費者接受度分析智慧建築標章發展之認知差異初探

為了解決綠建築標章申請費用的問題,作者韓家駿 這樣論述:

台灣智慧建築發展至今已超過16年,但是申請通過案件未達500件,且近五年民間申請案量遠低於公共工程建案申請量。本研究透過建商專家及消費者問卷調查分析比較,期能完成消費者接受度對智慧建築認知差異化的研究初步探討。問卷發放期間自2019.11.15至2019.11.27日止,以網路問卷方式分別以專家組向各級產業專家以社群網路方式提送,有效回覆問卷為168位,及消費者組透過社群網路方式提送,有效回覆問卷為236位。在建商專家對於智慧建築標章的認知方面,雖然標章制度已推行16餘年,但是具有不動產商品定位決定權的經營管理人員在標章評估指標的認知程度較低,影響的是對於智慧標章推動的基本知識的不足。且僅有

36%的專家受訪者認為消費者願意接受因智慧建築所增加的購屋費用,表示對於消費者購買信心不足或抱持著觀望的看法,這也妨礙建商在推動智慧建築標章的意願,由於建商對推動智慧建築商品的猶豫,市場上缺少相關的商品供消費者選擇,也造成消費者缺乏了解智慧建築不動產商品的因素之一;最終論文研究的結論,對比消費者對智慧建築的認知與接受度來看,發現有50%以上的消費者願意以增加不超過原房屋總價的5%金額,購入黃金級以下具備智慧建築標章的不動產商品,此一研究明顯發現建商與消費者在購入智慧建築意願上的認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