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會計學系 許崇源所指導 李洛筠的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政策設計暨稅式支出計算 (2018),提出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長期照顧、所得稅法、基本權、扣除額、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稅式支出。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慶堂所指導 趙苡均的 我國最低稅負制之租稅規劃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稅基、租稅公平、所得稅、最低稅負、租稅規劃、租稅主體的重點而找出了 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政策設計暨稅式支出計算

為了解決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的問題,作者李洛筠 這樣論述:

現代醫療快速發展,疾病的型態也逐漸改變,人類在延長壽命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延長了臥病在床的時間,據統計我國老年人在離世前的臥床時間約長達七年,而在如此漫長的生命末期,隨身心功能衰退而衍生之長期照顧需求也日益擴張。長期照顧相關支出雖與醫療支出性質類似,但同上所述具有更強之延續性,隨著社會的老化以及家庭結構的改變,家庭不再能有效吸收家中長者的照顧需求,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看似沒有盡頭的照顧支出,也加深了我國家庭經濟的負擔,重則造成家庭經濟功能失衡。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我國現行長期照顧政策下所存在的問題,並試著找出能夠給予我國長期照顧需求者一致性保障的方式。以司法院釋字第701號作為楔子,探討長

照議題在憲法上應有之保障,並透過重新審視我國目前所得稅法中之扣減制度,理解免稅額以及扣除額的憲法意義,藉此尋找長期照顧議題在所得稅上尋求保障之可能性。在確立長照特別扣除額之理論基礎後,透過方案假設與稅式支出評估,結合我國實際數據資料,設計本研究試擬之長照特別扣除額草案。盼透過完善之政策設計,使長照特別扣除額除能發揮保障我國人民基本需求之功能,改善目前長期照顧法治保障之不足,亦能發揮額外之政策效果,搭配未來長照保險制之施行,刺激我國長照產業鏈之建置,使我國長期照顧體系更加完善成熟。

我國最低稅負制之租稅規劃研究

為了解決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的問題,作者趙苡均 這樣論述:

我國立法院已於96年12月9日三讀通過「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俗稱最低稅負制法),這是近二十年來首度加稅法案,代表台灣向稅制公平正義之路邁進了一大步。財政部推出最低稅負制,主要是長期以來,政府為達成特定目的,採行各項租稅減免措施,實施結果造成減免利益有集中少數納稅人之情形,租稅公平受到質疑,雖檢討修正不合時宜的租稅減免規定是根本之道,但因減免規定分散於三十幾種的法律中,要在短期內全面檢討修正有其困難,財政部因而參考國際經驗訂定最低稅負制,使因適用租稅減免規定而繳納較低所得稅負或甚至免稅之企業法人或個人,負擔一定比例之所得稅,以彌補現制的不足。 政府課徵租稅之目的除財政收入外,亦兼具「平均

社會財富」的功能,自由經濟體系的國家,尤重視租稅合理與公平性以發揮此項功能。由於我國現行課稅制度與稽徵方法,係以屬地主義規畫訂定,但在最低稅負之租稅環境下,對於取得所得者、所得來源地、所得種類及納稅義務主體的認定,均產生執行上的爭議,因而衍生課稅主體及課稅範圍歸屬爭議、稽徵方法與查核技術落差及稅基流失危機等諸多租稅管理問題。本研究主要探討最低稅負制,對現行租稅制度在租稅主體、課稅範圍及稽徵方法等面向的衝擊與影響,進而發掘最低稅負制的發展現況與課稅問題,並應用推演試算法及運用電腦試算程式輔助,推導出在原所得及稅率不變的情況下最低稅負之免稅額,並且整合分析產、官、學界各專家的意見,彙整出在實施最低

稅負制後之影響與因應,並提出兼具可行性與有效性之具體建議,供納稅人因應我國最低稅負制之租稅規劃,及政府財稅政策方向及建構租稅管理策略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