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教 異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統一教 異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道格拉斯.E.考恩大衛.G.布羅姆利寫的 膜拜團體與新興宗教簡史 和林康政的 教理講授學十二講 (下冊) (神叢139):教理訓導與實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細數韓國其他異端宗教也說明:1. 新天地教會(全名: 新天地耶穌教證據帳幕聖殿教會신천지예수교증거장막성전) · 2. 救援派(구원파) · 3. 統一教(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세계평화통일가정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蘭臺網路 和光啟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文貞姬、陳懷恩所指導 羅嘉惠的 活化臨場:臺灣裝置藝術(1980-2005) (2021),提出統一教 異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臺灣裝置藝術、臺灣當代藝術、裝置性、活化臨場、複合媒體。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系 莊吉發教授、桂齊遜教授所指導 邱怡靜的 正統與異端──清朝宗教政策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宗教政策、崇儒重道、異端邪教、藏傳佛教、剝黃正法、紅教喇嘛、禮儀之爭、禁教、民間秘密宗教、黜邪崇正、回教、用舊除新的重點而找出了 統一教 異端的解答。

最後網站安倍晉三與統一教(3)宗教二世、宗教虐待與《被害者救濟 ...則補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嫌犯山上徹也槍殺以來,犯案動機涉及嫌犯母親所屬的異端信仰,讓舊稱「統一教」,現已改稱「世界和平家庭聯合會」的宗教團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統一教 異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膜拜團體與新興宗教簡史

為了解決統一教 異端的問題,作者道格拉斯.E.考恩大衛.G.布羅姆利 這樣論述:

  《膜拜團體與新興宗教簡史》一書,作者通過對八個團體的分析介紹,展示了當代西方膜拜團體和新宗教運動的特點和歷史線索。結合這些分析介紹,作者們還嵌入了一些特定議題的討論,比如膜拜團體與宗教、巫術、科學、家庭、大眾媒體的關係,以及膜拜團體所涉及的洗腦、性、暴力、犯罪、文化恐慌,以及脫教等問題。   《膜拜團體與新興宗教簡史》全書以「看不見的秩序」這一概念工具,把握膜拜團體的行事邏輯,重新思考宗教的本質,相信對讀者會很有啟發。針對每個個案,作者們分別介紹了相關的研究狀況,提供了拓展閱讀文獻,對於希望跟蹤研究進展和瞭解更多觀點的讀者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E.考恩(Do

uglas E. Cowan)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雷尼森學院教授,從事宗教學、社會發展等領域的研究。 大衛.G.布羅姆利(David G. Bromley)   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世界研究學院教授,「世界宗教與精神性項目」主任。他的研究涉及宗教與社會、社會運動、異常行為等方面。 譯者簡介 邵鵬   中國科學院大學理學博士,現為天津行政學院教員。   《膜拜現象研究叢書》出版弁言 I 致謝 Ⅶ 第二版序言 1 第一章 初識膜拜團體與新宗教 5 新宗教運動的範圍    10 關於新宗教運動的爭論和流行看法 17 延伸閱讀:新宗教運動 23 第二章 科學教:宗

教問題    24 L‧羅恩‧哈伯德與科學教的起源 27 科學教的信仰和實踐 31 科學教的組織結構 36 科學教與宗教問題    41 研究科學教 46 延伸閱讀:科學教 48 第三章 超驗冥想:科學與治療問題 49 瑪哈里希‧馬赫什瑜伽師與超驗冥想的降臨 52 超驗冥想的信仰和實踐 55 超驗冥想的成長和發展 61 超驗冥想:科學與治療問題 66 研究超驗冥想 71 延伸閱讀:超驗冥想 73 第四章 藍慕莎與新時代運動:「危險膜拜團體」問題 74 誰是賴特?誰是藍慕莎? 77 藍慕莎開悟學校的歷史和發展 83 藍慕莎開悟學校的信仰和實踐 85 藍慕莎開悟學校和「危險膜拜團體」問題 89

研究藍慕莎 95 延伸閱讀:新時代運動 97 第五章 統一教/家庭誓盟:洗腦/脫教爭論 98 文鮮明:來自東方的救世主 100 統一教的教義信仰和儀式實踐 105 統一教在韓國以外地區的發展與組織 112 洗腦、脫教與統一教 115 研究統一教 120 延伸閱讀:統一教 122 第六章 上帝之子/家庭國際:性議題 123 摩西:大衛‧伯格與上帝之子的起源 126 上帝之子/「家」的社會組織 130 上帝之子/「家」的信仰、儀式和實踐     136 上帝之子/「家」與性議題 140 研究上帝之子/「家」 146 延伸閱讀:上帝之子/「家」 147 第七章 大衛支派:膜拜團體、媒體與暴力

問題(一) 148 大衛支派的歷史發展 150 大衛‧考雷什控制下大衛支派的信仰和實踐 157 韋科圍攻與媒體報導問題 161 研究大衛支派 169 延伸閱讀:大衛支派 172 第八章 天堂之門:膜拜團體、媒體與暴力問題(二) 173 蒂、多以及天堂之門的起源 175 天堂之門的信仰和實踐 179 天堂之門的成員招募和社會組織 184 高於人類的進化層次:新宗教、暴力與媒體 188 研究天堂之門 193 延伸閱讀:UFO團體     196 第九章 威卡與巫術:直面古老的文化恐懼 197 吉羅德‧加德納與現代巫術的起源 199 現代巫術與威卡的社會組織與發展 203 現代巫術與威卡的信仰、

儀式和實踐 208 撒旦恐慌:宗教性膜拜團體恐懼遺產 213 研究現代異教 217 延伸閱讀:威卡與巫術 221 第十章 再思膜拜團體:新宗教運動的意義 222 兩種視角:膜拜團體與新宗教運動 225 作為實驗性信仰的新宗教 240 延伸閱讀:新宗教運動 249 參考文獻 250 索引 271 譯後記 279 譯者簡介 280 知識卡片目錄 1 死亡聖神教 223 2 焚人節 227 3 卡車司機教會和牛仔教會 232 4 星期天集會 238 5 宗教致幻教會 242   弁言   在科學昌明的今天,以超自然信仰為基礎、以在世人士為精神領袖、以類似宗教組織為形式、以心身修煉為實踐方

式,帶有政治、經濟或其他利益目的的團體仍時常產生並活躍於一定社會範圍。這是一種常見的社會文化現象,值得關注和研究。事實上,這個領域已經有了不少研究和治理實踐。特別是1980年代以來,膜拜現象的社會治理、心理疏導和學術研究,均積累了不少成果。為了推進膜拜現象研究,助力膜拜現象治理,我在海內外學者和出版者的支持下,組織出版這套《膜拜現象研究叢書》。   本叢書所說的膜拜現象,指涉與新宗教(new religion)、宗教越軌(deviance in religion)、民間信仰與宗教(folk belief and religion)、救贖社團(redemptive society)、異端教派(

sect)、基於信仰的氣功(belief-based qigong)、會道門(superstitious and secret society)、靈修(spirituality)、特異功能(exceptional ability)、超感官知覺(extrasensory perception)、超自然信仰與實踐(supernatural belief and its practice)等相關的集體現象。   人們使用「膜拜現象」這個詞,起初是為了用中性言辭表達這種現象,這無可厚非。但是,毋庸諱言,的確有膜拜團體系統性地造成了對其成員和他人的心身傷害,乃至非法破壞社會秩序。當然,現代社會尊重個人

的信仰、言論和行為自由。為了保證每一位公民都能夠享受和行使這種自由權,現代社會要求每一位公民不得妨礙他人享受和行使同樣的自由權力,不得傷害他人和破壞社會秩序。我們在客觀意義上使用「膜拜團體」這個詞,但不避諱這個詞也涵蓋具有系統破壞性的膜拜現象。   本叢書收入的作品包括專著、教科書、治理方法、文集、演講稿、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也包括一些有價值的譯著和再版舊作,唯以客觀嚴肅的態度和啟發性論述為標準。除注明文獻來源的資料和觀點之外,書中材料、數據和觀點皆為作者本人所有。 任定成 2020年8月30日 北京玉泉路 第二版序言   《膜拜團體與新興宗教簡史》一書第一版受到歡迎,這讓我們感到非常

高興。這本書在歐洲和北美已經成為了關於膜拜團體與新宗教的流行的入門教科書,並且已經被翻譯成了德語、捷克語和日語。我們希望在未來見到更多語種的譯本。我們盡力提供一個詳盡的,且對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接受的文本,為他們的研究提供更多資訊,以激發他們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新宗教一直持續出現——一些富有爭議,一些沒有。我們所討論的議題和問題不僅是新宗教運動,而且是宗教本身,我們的研究將圍繞這些進行。我們倆都會定期向媒體調查有關新宗教方面的情況。記者們仍然想要知道,例如科學教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宗教。我們對所有這些問題的回答始終是一樣的:新宗教運動的內容遠比你在報紙、電視或博客中所能瞭解到的要多得多。

  《膜拜團體與新宗教簡史》是為在這一領域幾乎沒有正式準備的教師和對近半個世紀以來新宗教研究的中心問題感興趣的學生編寫的。我們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人們對這些運動有更廣泛和豐富的理解,並對它們的多樣性和適應力有遠超社會上常見和膚淺描述的鑒別力。   自從第一版問世以來,發生了很多事情,其中一些我們能夠涵蓋進來。但是更多的事情發生得很快,以至於不可能全部涵蓋。例如,文鮮明,統一教的創始人,在2012年去世。正如現代社會學創始人之一馬克斯‧韋伯告訴我們的那樣,一位克里斯瑪式領導人的去世會給一個組織帶來深遠的壓力,我們看到這樣的狀況正在統一教運動中發生。另一方面,儘管我們以賴特(又被稱為藍慕莎)來烘托「

危險膜拜團體」的概念,但在2014年,她曾因在一段視頻中發表種族主義和恐同言論而被她以前的一名學生起訴。我們從中學到的是,宗教無論好壞,都是一種人類現象,受制於人類共有的缺點和優點。   除了將提到的膜拜團體全部更新,這一版《膜拜團體與新宗教簡史》加入了我們認為對學生和老師特別有價值的兩個部分。第一,在每一章的末尾,我們都增加了一個關於研究方法的章節,展示了不同學者已經完成的和持續進行的新宗教研究的方法。這樣做並不是試圖要窮盡研究方法,而是提供一個樣本,用以理解人類宗教行為不斷出現和進化的方式。第二,在最後的章節中,加入了一些我們認為值得關注的知識卡片(text box)。這些難以描述的團體

已經出現了,我們應該給關注膜拜團體和新宗教的學生和老師一些超越「普通懷疑」的指導。   我們要感謝威利‧布萊克威爾出版社(Wiley Blackwell)的編輯們,特別是喬治娜‧科爾比(Georgina Colby),她總是會發出溫柔的提醒並且充滿善意。數以百計的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了許多想法,這一直是我們學術生活中的快樂源泉。喬伊(考恩)和唐娜(布羅姆利),我們對你們虧欠太多。#蘭臺出版社  

統一教 異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韓國 #邪教
按這裡,你可以幫助志祺七七繼續日更: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Xd0nmBjlKROwzMyPV-Nw/join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2:06 韓國的正常宗教文化
03:40 韓國的邪教邪在哪?
06:08 邪教的神秘魅力
08:11 我們的觀點
09:53 提問
10:23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冰鱸
|腳本: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中藥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 拜神不隔離?南韓密集接觸千人的「新天地教會」防疫災難:http://bit.ly/32wRDSu
→ 🇰🇷 超級傳播者來自「邪教」?韓國的新天地教會究竟是什麼:http://bit.ly/39C6PQS
→ 🇰🇷 南韓O情失控!新天地教會這奇特想法 闖了大禍:http://bit.ly/3cL1msX
→ 🇰🇷 韓國「新興宗教」與薩滿信仰痕跡:http://bit.ly/39MwVk8
→ 🇰🇷 南韓真的滿街跑「邪教」?朴槿惠牽連的究竟是什麼教?:http://bit.ly/2IuZWVR
→ 🇰🇷 為何南韓年輕人不信教?:http://bit.ly/3aFyZdQ
→ 🇰🇷 【韓國觀察自白書/O毒與邪教,失守的大韓民國 🇰🇷】:http://bit.ly/2TyYasP
→ 🇰🇷 南韓O情大爆發 60%確診者和新天地教會有關係:http://bit.ly/2wKXiID
→ 🇰🇷 韓國邪教成超級傳播者 網路瘋傳「新天地教會」陰謀論:http://bit.ly/396ON9o
→ 🇰🇷 救世主還是邪教頭目?揭秘韓國新天地教會創始人李萬熙:https://nyti.ms/39Bzvto
→ 🇰🇷 你以為讓幾萬人把自己當神拜容易嗎?──我的真實邪教體驗,與教主們的「洗腦術」分析:http://bit.ly/3cHzKFg
→ 🇰🇷 「我們真的沒有臉見人!」引爆南韓O情,新天地耶穌教會創辦人李萬熙下跪認錯:http://bit.ly/2vPutuD
→ 🇰🇷 異端邪教害慘南韓O情 邪教教主自稱「靈與肉體保惠師」:http://bit.ly/3cI2yNT
→ 🇰🇷 槍桿子出幸福?統一教,在美國的AR-15聖槍婚禮 :http://bit.ly/2IIJ5it
→ 🇰🇷 Korean Religion:http://bit.ly/3cHapLr
→ 🇰🇷 Christianity and Korea:http://bit.ly/2vb2mpy
→ 🇰🇷 The controversial religious group at the centre of a coronavirus cluster in South Korea:http://bit.ly/2wIdiuY
→ 🇰🇷 How religion is playing a role in the spread of coronavirus in Korea:http://bit.ly/39E6OMg
→ 🇰🇷 This apocalyptic Korean Christian group goes by different names. Critics say it's just a cult.:http://bit.ly/2IzWrx2

【 延伸閱讀 】
→ 🇰🇷 韓國巫教文化:http://bit.ly/2VXtmUw
→ 🇰🇷 肺炎O情在韓國:新天地、彈劾總統與假新聞:https://bbc.in/3cJRsrK
→ 🇰🇷 留美韓國女生陷入邪教 BBC講述來龍去脈:https://bbc.in/3aFzm8e
→ 🇰🇷 探秘《哭聲》背後的薩滿教:根植現代南韓的原始信仰:http://bit.ly/38wkl7v

\每週7天 每天7點 每次7分鐘 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 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 請洽:[email protected]

活化臨場:臺灣裝置藝術(1980-2005)

為了解決統一教 異端的問題,作者羅嘉惠 這樣論述:

臺灣1980年代,「裝置藝術」被視為藝術發展的新途徑,藝術家試圖以此展現臺灣在地藝術的特殊性,這段歷程給予後來的藝術家一種啟發的作用,成為臺灣藝術史上和意識型態上的連續關係,對臺灣藝術從現代藝術跨入當代藝術的發展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但「裝置藝術」始終存在著定義模糊與其他藝術類型交疊的情況,難以探究其發展途徑與趨勢。因此,本論文以西方理論及臺灣裝置藝術作品交叉比對為基礎,獲得相關概念與知識框架,來設定「裝置藝術」的判定標準,探究「藝術裝置」與「裝置藝術」的歷時性與共時性發展。了解裝置藝術如何汲取「新前衛」的精神及策略來轉化傳統觀眾「觀看」藝術的方式,並通過「活化臨場」的意圖:即「場所」、「物件

」、「觀者」之活化來擴張「藝術家」、「作品」、「觀眾」與科技社會的關係。本研究通過後現代的審美視野來討論「活化臨場」的美學,了解後現代主義美學對多元性的衷愛及形式主義美學從視覺「感知」到身體「感知」再到「認知」的轉折。研究設定臺灣裝置藝術形成時間為80年代,乃因臺灣60年代的複合藝術並不影響80年代裝置藝術的形成,且裝置藝術的趨勢與國際潮流之對應十分明顯。限縮在2005年以前,乃因官方美術館的支持影響著裝置藝術內容的轉變。國外:威尼斯雙年展自2000年後漸增加媒體科技發展帶來的複合媒體裝置,2007年後已屬跨領域創作。國內:臺北雙年展展覽題旨改變,原本強調本土的內容在2000年後出現追逐「國際

化」傾向,但2006年後轉向反全球化運動。此外,替代空間轉型與比賽獎掖制度均在2005年左右擴展成跨域等新模式。本論文旨在提供一個去西方中心的分析方法,從藝術史及美學脈絡演變的角度和「臺灣」自身的觀點來檢閱裝置藝術出現於後現代社會之途徑與趨勢,為臺灣裝置藝術建立起一個相對清晰的歷史。了解1980-2005年間,藝術家如何接收及反應西方「裝置藝術」的概念,進行在地知識、在地關懷的轉譯。「裝置藝術」屬傳統藝術範疇與場域擴張下的實驗成果,也是藝術及藝術機制自我批判下的産物。藝術家藉此混融其他藝術系統,打破既定框架限制,防止自身藝術實踐或概念僵化。以一種具有彈性與靈活度的類型學概念來分析並重繪裝置藝術

在臺灣當代藝術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建構其歷史脈絡,有其意義。

教理講授學十二講 (下冊) (神叢139):教理訓導與實踐

為了解決統一教 異端的問題,作者林康政 這樣論述:

  本書旨在幫助教理講授工作者,清楚認識教理講授在培育工作中的位置與功用,並藉教理傳承、教會文件及牧民工作的探討,掌握有關教理講授的神學理論與牧民實踐,好能在教會團體內承擔、策劃及發展這項教會職務,用於堂區兒童主日學、青年、成人慕道和教友培育等。   全書共分兩冊。上冊的神學理論扎根於「教理歷史與傳承」,指出教理講授於新約時代的應用、意義,及其牧民與福傳特點,闡述宗徒時代的教理訓示、教父時期的慕道培育、中世紀的團體培育、民間教理與教理講道、《羅馬教理》與要理問答的編寫,直至近代的教理運動與教學革新。   下冊闡釋「教理訓導與實踐」,介紹梵二大公會議至今的教理文獻,並據此具體關注培育課程、教

學計畫、教學方法、內容取材、教理課本、因應對象和處境的教理培育與統籌工作等牧民需求。為與時俱進,本冊亦探討各項教理爭議,如:聖經應用與神學影響、教條化與本地化教理的平衡、兒童入門聖事和堅振年齡、成人入教準則、信仰小團體的成立、在福音新傳下宣信與釋奧教理的趨勢等。 作者簡介 林康政   廣東珠海人,出生於香港,意大利羅馬傳信大學神哲學學士,美國華盛頓天主教大學文學碩士,主修教理講授與宗教教育。1987年開始擔任堂區成人慕道團的導師。1992~1994年間任職於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自1989年加入教區教理委員會,並於1998至2005年7月,全職參與香港教區教理中心的教學和編寫工作,並參與

編纂《信與傳》教理手冊和導師教材、《慕之道》教理小冊等。2005年起,執教於台灣輔仁聖博敏神學院、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教授教理講授相關課程。2006年於日本度靈修年,完成本書初版的編寫工作。自始以後,一直在各地華語教會,繼續教理講授的書寫與教授工作。2012年於日本東京上智大學,取得教義神學碩士學位,探討有關教理培育與信仰本地化等牧民神學主題。現於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教理牧職學」、「堂區福傳理論與實務」等學科,也為羅馬拉特朗大學的牧民神學博士候選人。近作有《主日聖言誦讀》三冊(甲、乙、丙年)、《三七十二CATCARDS》活動集。 本書初版陳日君樞機序/viii 作者自序

/ix 第六章 梵二後教理講授工作的實踐/181 一、梵二期間的教理培育方向/182 二、羅馬聖職部《教理教授指南》(1971)/184 三、羅馬聖禮部《基督徒成人入門聖事禮典》(1972)/194 四、教理實務的應用:課程編寫/210 附錄:適應青年與兒童的培育過程/219 五、總結/225 第七章 教理訓導與教學法應用/227 一、福傳與教理講授的關係/228 二、保祿六世《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1975)/229 三、若望保祿二世《論現時代的教理講授》勸諭(1979)/235 四、若望保祿二世《救主的使命》通諭(1990)/240 五、教理實務的應用:教案編寫與教學方法/245 六

、總結/251 第八章 《天主教教理》的內容與教材編寫/253 一、若望保祿二世頒布《天主教教理》(1992)/254 二、《天主教教理》的信仰主題與教理應用/268 三、教理實務的應用:教材編寫和課本選用/289 附錄:《天主教教理》對現今信仰、福傳與牧民的影響/293 四、總結/300 第九章 《教理講授指南》與培育對象及職務/303 一、《教理講授指南》的背景與目的(1997)/304 二、《教理講授指南》的綱要與價值/307 三、教理實務的應用:教理講授的不同對象和統籌職務/323 四、總結/344 第十章 當代各地教理書的編寫與應用/346 一、《天主教教理簡編》的出版(200

5)/347 二、YOUCAT及DOCAT等地方教理書的應用/361 三、教理實務的應用:編寫地方教理書的內容與形式/383 四、總結/392 第十一章 近年宗座勸諭與「新福傳」使命下的教理講授/394 一、世界主教會議後的宗座勸諭,對教理講授與福音新傳之影響/395 二、方濟各頒布《福音的喜樂》勸諭(2013)/421 三、教理實務的應用:華語教會實行宣信與釋奧教理講授的反思與建議/433 四、總結/441 第十二章 教理講授工作的爭議與困難/443 一、教會對有關教理講授爭議問題之回應/444 二、教理講授實務工作的困難與探討/484 三、總結:教理講授的回顧與前瞻/499  

第六章 梵二後教理講授工作的實踐 本書下冊,將綜觀由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簡作「梵二」,1962~1965)至今,有關教理講授文件的訓示,反省教理講授工作的實踐。此實際應用,即教理講授的牧民與福傳工作,乃建基於上冊第一~五章的「教理歷史與傳承」。教理講授的傳承是源於耶穌基督的福音宣講,始自宗徒及早期教會的信仰見證,並發展自教父時代的入教培育,當中以《宗徒傳承》的慕道培育、奧思定的《信望愛三德匯論》及其信仰培育法、濟利祿的禮儀教理講授---《四旬期講道》與《釋奧期教理》,最為重要。教理傳承於中世紀不斷延續,並於不同年代,加以落實和應用。無論是宗教環境對信仰培育的薰陶,或是多瑪斯的教理講道,或是

民間教理的普及,以至宗教改革後的教理發展與特倫多大公會議的《羅馬教理》,直至近代教會出版各地教理書等,都是以基督福音的宣講為本,並忠於教理的傳承而發展。 從本章起,我們更關心基督福音的精神和教理歷史的傳承,如何應用到今日教會的教理訓示和牧民工作中。以下先從梵一大公會議,討論應否有一本統一教理書,再而引入梵二後的教理訓示,當中我們會探討兩份教理文件---《教理教授指南》與《基督徒成人入門聖事禮典》。此兩份文件並非地方教理書,卻提供地方教會有關教理講授的原則、內容、方法等指示,目的都是為推動信仰培育工作,並恢復基督徒入門聖事的培育。就《教理教授指南》與《基督徒成人入門聖事禮典》的文件背景、綱要和指

示方面,這裡會探討教理講授有關課程的編排,以及今日它在成人和兒童教理講授工作上的應用。 一、梵二期間的教理培育方向 梵二由教宗若望廿三世(Pope John XXIII, 1958~1963)召開,由保祿六世(Pope Paul VI, 1963~1978)結束,其目的在於因應時代的轉變,革新教會的信仰。梵二的召開與以往大公會議有別,並不是為澄清異端邪說,而是致力信仰的更新[1]。會議的討論雖未直接涉及教理講授的專題,但卻著重教理講授的工作,如何能成為信仰生活革新的牧民配套,以傳授永恆不變的福音與信仰寶庫。可見,梵二對教理講授工作的貢獻,在於確立牧民的方案,多於闡釋教理的內容[2]。

正統與異端──清朝宗教政策研究

為了解決統一教 異端的問題,作者邱怡靜 這樣論述:

宗教信仰雖能給予人心慰藉,但若有人假宗教名義行悖亂之事,一般愚魯百姓不能辨別善惡,易觸法網,不僅於人心無益,也擾亂社會秩序。清朝政府於立國之初,對於宗教並非是適於治國的工具已有認知,故積極介入宗教事務,並對宗教活動多所管制。清朝帝王對宗教的社會功能多能認同,但對當中惑亂人心的異端邪術極為反感,因而參酌明律,訂定〈禁止師巫邪術〉律來取締左道異端活動。而為使百姓能辨別正邪,於順治十三年(1656)揭示了「黜邪術以正人心」的宗教政策。希望藉由講求孔孟之學,來導正人心,醇厚風俗;以倡導正信宗教,來淨化人心,反邪歸正。訂立崇儒重道的方針與目的,都是為求社會能穩定發展,並使政權得以鞏固。大清政權轄下,民

族成員眾多,宗教信仰流派更為複雜。除中原地區原已流行的佛、道二教外,蒙古人信奉的藏傳佛教、明末傳入的天主教、下層百姓信奉的民間秘密宗教、回族信仰的伊斯蘭教等等,都逐漸流傳於整個社會。如何使百姓能辨別正邪,解決宗教信仰問題,樹立正統,取締異端的黜邪崇正政策,成為清朝諸帝制訂宗教政策的理念中心。正統與異端,在律法的規範下有了判別的準則。而不論是求正人心的崇儒重道政策,或是取締左道異端的黜邪崇正政策,都是清朝政府為了政權的穩定、社會的長治久安,用以護持正教,打擊邪教的宗教政策,也是有清一代奉行不輟的治國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