紳士追緝令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紳士追緝令2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黛博拉‧納都曼‧蘭迪斯寫的 服裝設計之路:世界級金獎服裝設計如何深入人物靈魂,透過色彩、質地和服裝線條,打造動人的角色 和兵藤有生的 害蟲偵探事件簿:50年防蟲專家如何偵破食品中的蟲蟲危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漫遊者文化 和臉譜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紳士追緝令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服裝設計之路:世界級金獎服裝設計如何深入人物靈魂,透過色彩、質地和服裝線條,打造動人的角色

為了解決紳士追緝令2的問題,作者黛博拉‧納都曼‧蘭迪斯 這樣論述:

為電影角色塑造風格的幕後功臣,就是服裝設計師。      電影服裝是劇情呈現的元素之一,   服裝設計師必須深入角色靈魂,找出人物的本質,   並根據角色在故事中的發展弧線來設計戲服,   讓戲服成為演員的一部分。      服裝的色彩、質地與線條,能傳達演員在每個場景的狀態或情緒,   服裝設計師透過演員創造出來的,可說是動態的藝術。      「服裝是一面畫布,我將它包在演員身上,然後再揭露它。」   ──茱莉・薇絲(《美國心玫瑰情》、《揮灑烈愛》、《請來參加我的告別式》服裝設計師)        這是第一本專門談論「電影服裝設計」的專業書籍,   作者訪談16位世界頂尖電影服裝設計師

,   深入介紹他們的養成背景、設計哲學與專業知識。   這些設計師也無私分享了如何建立團隊、根據預算工作,   以及如何與美術總監、演員和導演合作等實務經驗。例如:      ・《窗外有藍天》的珍妮‧畢芳在進行設計前先熟讀劇本,讓每個角色在她腦海裡栩栩如生。她的靈感來源包括:老照片、肖像畫和版畫、大英博物館收藏品,以及布料行。      ・《亞歷山大帝》的珍妮‧畢芳在電影開拍前才接下服裝設計工作,當時她連亞歷山大是羅馬人或希臘人都搞不清楚。十一個星期後,她設計了數千多件戲服,而且幾乎所有服飾都由她的團隊裁製而成。      ・在《謎霧莊園》裡,角色梅波只有一套一九三○年代的古著晚禮服,因此在

十週的拍攝期裡,裁縫師每天都要修補這件飽經折磨的禮服。      ・拍攝《超人》時,依芳‧布蕾克採用當時最新推出的萊卡布料,從奧地利進行特別染色,並配合飛行訂作重量不同的披風。沒想到飾演超人的李維一緊張就會狂冒汗,在萊卡布料上出現汗漬,因此服裝設計團隊必須經常用吹風機吹乾他的腋窩。      ・《神鬼認證4》讓服裝設計師雪伊‧康莉芙感到恐懼的原因是:兩位主角沒有很多換裝機會;許多角色都是匿名低調的祕密情報員──這個特性與設計師的工作完全背道而馳。      ・琳蒂‧漢明設計《黑暗騎士》的小丑時,靈感來源包括:漫畫或圖文小說的小丑早期形象、龐克樂手、新浪漫主義及各式型男造型、法蘭西斯‧培根的畫作

,以及亞歷山大‧麥昆與薇薇安‧威絲特伍德的時尚風格。      ・喬安娜‧裘絲頓為《威探闖通關》裡的潔西卡兔及真人演員和設計造型。她以麗泰‧海華絲在《巧婦姬黛》的造型為基礎,為潔西卡兔設計了一件超火辣的螢光粉亮片禮服。她說:「這件禮服的每個設計細節都與地心引力相悖,如果是給真人穿,絕對無法做出來。潔西卡兔也是世上最配合的女演員。」      ・茱蒂安娜・瑪可芙斯基擊敗許多知名英國服裝設計,成為《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的設計師。她與J.K.羅琳碰面時,只帶了一些圖片,詢問書中角色的問題:「飛行老師胡奇夫人,我覺得她就像我們念小學時有點男人婆的體育老師。」羅琳說:「你說的沒錯。」      ・《

受難記:最後的激情》是非常難以重現的世界,因為找不到巴勒斯坦平民及古巴勒斯坦生活的圖像參考資料。莫利吉歐・米南諾提說:「我開始閱讀書籍,試圖理解當時的色彩以及染料的製作步驟。這是一部難度很高的電影,準備時間很短,而且我還得為耶穌定裝,我的天!」   ★本書深入訪談的服裝設計師:   1. 珍妮‧畢芳(Jenny Beavan/英國):   《歐洲人》(1979)、《波士頓人》(1984)、《窗外有藍天》(1985)、《此情可問天》(1992)、《長日將盡》(1993)、《理性與感性》(1995)、《迷霧莊園》(2001)、《亞歷山大帝》(2004)、《福爾摩斯》(2009)、《王者之聲:宣

戰時刻》(2010)、《瘋狂麥斯:憤怒道》(2015)、《救命解藥》(2016)。   2. 依芳‧布蕾克(Yvonne Blake/英國):   《血肉長城》(1966)、《荒唐妙探》(1966)、《俄宮秘史》1971)、《萬世巨星》(1973)、《豪情三劍客》(1973)、《四劍俠之劍客群英會》(1974)、《超人》(1978)、《超人續集》(1980)、《羅賓漢與瑪莉安》(1976)、《美夢成真》(1998)、《哥雅畫作下的女孩》(2006)、《聖徒秘錄》(2011)。   3. 馬克‧布里吉(Mark Bridges/美國):   《賭國驚爆》(1996)、《不羈夜》(1997)、

《心靈角落》(1999)、《戀愛雞尾酒》(2002)、《街頭痞子》(2002)、《偷天換日》(2003)、《心靈偵探社》(2004)、《黑金企業》(2007)、《燃燒鬥魂》(2010)、《愛上草食男》(2010)、《大藝術家》(2011)、《世紀教主》(2012)、《派特的幸福劇本》(2012)、《怒海劫》(2013)、《性本惡》(2014)、《格雷的五十道陰影》(2015)。   傳奇大師  達尼洛・杜納蒂(Danilo Donati/義大利)   4. 雪伊‧康莉芙(Shay Cunliffe/英國):   《鐵窗外的春天》(1984)、《叛魔者》(1987)、《人鼠之間》(1992)

、《熱淚傷痕》(1995)、《法網邊緣》(1998)、《真情快譯通》(2004)、《婆家就是你家》(2005)、《神鬼認證:最後通牒》(2007)、《2012》(2009)、《他其實沒那麼喜歡妳》(2009)、《姊姊的守護者》(2009)、《愛在心裡怎知道》(2010)、《鯨奇之旅》(2012)、《全家就是米家》(2013)、《危機解密》(2013)、《換命法則》(2015)、《沉默的雙眼》(2015)、《為了與你相遇》(2017)。   5. 莎朗‧戴維絲(Sharen Davis/美國):   《密西西比風情畫》(1991)、《藍衣魔鬼》(1995)、《怪醫杜立德》(1998)、《隨身變

2:我們才是一家人》(2000)、《衝出逆境》(2002)、《即時追捕》(2003)、《雷之心靈傳奇》(2004)、《夢幻女郎》(2006)、《當幸福來敲門》(2006)、《激辯風雲》(2007)、《七生有幸》(2008)、《奪天書》(2010)、《姊妹》(2011)、《決殺令》(2012)、《哥吉拉》(2014)、《激樂人心》(2016)、《絕地7騎士》(2016)、《心靈圍籬》(2016)。   6. 琳蒂‧漢明(Lindy Hemming/英國):   《你是我今生的新娘》(1994)、《黃金眼》(1995)、《酣歌暢戲》(1999)、《古墓奇兵》(2001)、《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2002)、《開戰時刻》(2005)、《皇家賭場》(2006)、《黑暗騎士》(2008)、《超世紀封神榜》(2010)、《黑暗騎士:黎明昇起》(2012)、《柏靈頓:熊愛趴趴走》(2014)、《神力女超人》(2017) 。   傳奇大師  伊莉莎白‧哈芬登(Elizabeth Haffenden/英國)   7. 喬安娜‧裘絲頓(Joanna Johnston/英國):   《威探闖通關》(1988)、《捉神弄鬼》(1992)、《阿甘正傳》(1994)、《搶救雷恩大兵》(1998)、《靈異第六感》(1999)、《驚心動魄》(2000)、《非關男孩》(2002)、《北極特快車》(2004)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亞》(2008)、《慕尼黑》(2005)、《戰馬》(2011)、《林肯》(2012)、《傑克:巨人戰記》(2012)、《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2015)、《紳士密令》(2015)、《吹夢巨人》(2016)、《同盟鶼鰈》(2016)。   8. 麥克‧卡普蘭(Michael Kaplan/美國):   《刀鋒戰士》(1982)、《閃舞》(1983)、《線索》(1985)、《商場鬧雙胞》(1988)、《瘋狂聖誕假期》(1989)、《火線追緝令》(1995)、《鬥陣俱樂部》(1999)、《珍珠港》(2001)、《史密斯夫婦》(2005)、《星際爭霸戰》(2009)、《不可

能的任務:鬼影行動》(2011)、《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2013)、《冬季奇蹟》(2014)、《星際大戰7:原力覺醒》(2015)、《火線掏寶》(2016)、《星際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暫譯, 2017)。   9. 茱蒂安娜‧瑪可芙斯基(Judianna Makovsky/美國):   《石花園》(1987)、《飛進未來》(1988)、《小公主》(1995)、《致命的快感》(1995)、《魔鬼代言人》(1997)、《歡樂谷》(1998)、《重返榮耀》(2000)、《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2001)、《奔騰年代》(2003)、《國家寶藏》(2004)、《X戰警:最後戰役》(200

6)、《國家寶藏:古籍秘辛》(2007)、《降世神通:最後的氣宗》(2010)、《非法入侵》(2011)、《飢餓遊戲》(2012)、《聽說愛情回來過》(2013)、《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2014)、《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2016)、《星際異攻隊2》(2017)。   傳奇大師  強.路易斯(Jean Louis/法國、美國)   10. 莫利吉歐‧米南諾提(Maurizio Millenotti/義大利):   《親親寶貝》(1982)、《揚帆》(1983)、《月亮的聲音》(1990)、《奧塞羅》(1986)、《建築師之腹》(1987)、《哈姆雷特》(1990)、《受難記:最後的激

情》(2004)、《真愛伴我行》(2000)、《海上鋼琴師》(1998)、《降世錄》(2006)、《戀愛輔導》(2008)、《另一個世界》(2010)、《紙板村落》(2011)、《寂寞拍賣師》(2013)、《西西里的漫長等待》(2015)。   11. 艾倫‧蜜洛吉尼克(Ellen Mirojnick/美國):   《致命的吸引力》(1987)、《第六感追緝令》(1992)、《卓別林和他的情人》(1992)、《捍衛戰警》(1994)、《美國舞孃》(1995)、《暗夜獵殺》(1996)、《CIA驚世大行動》(1996)、《星艦戰將》(1997)、《超完美謀殺案》(1998)、《雞尾酒》(199

8)、《出軌》(2002)、《科洛弗檔案》(2008)、《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2009)、《華爾街:金錢萬歲》(2010)、《極速快感》(2014)、《如此這般》(2014)、《海邊》(2015)。 。   12. 艾姬‧傑拉德‧羅傑斯(Aggie Guerard Rogers/美國):   《美國風情畫》(1973)、《對話》(1974)、《飛越杜鵑窩》(1975)、《天外魔花》(1978)、《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1983)、《人生冒險記》(1985)、《紫色姊妹花》(1985)、《陰間大法師》(1988)、《帥哥嬌娃》(1993)、《絕命追殺令》(1993)、《捍衛正義》

(1999)、《吉屋出租》(2005)、《玩命獵殺》(2008)、《黎奧妮和她的愛人》(2010)、《替身》(2011)、《奧斯卡的一天》(2013)、《死亡倒數》(2016)。   傳奇大師  露絲‧莫莉(Ruth Morley/美國)   13. 佩妮‧蘿絲(Penny Rose/英國):   《平克佛洛依德之迷牆》(1982)、《阿根廷別為我哭泣》(1996)、《火種》(1981)、《影子大地》(1993)、《窈窕男女》(1994)、《不可能的任務》(1996)、《波斯王子:時之刃》(2010)、《煞不住》(2010)、《神鬼奇航:鬼盜船魔咒》(2003)、《神鬼奇航 2:加勒比海盜

》(2006)、《神鬼奇航 3:世界的盡頭》(2007)、《神鬼奇航4:幽靈海》(2011)、《獨行俠》(2013)、《浪人47》(2013)、《神鬼奇航:死無對證》(2017)。   14. 茱莉‧薇絲(Julie Weiss/美國):   《八月的鯨》(1987)、《邪惡繼母》(1989)、《鐵木蘭》(1989)、《新鮮人》(1990)、《未來總動員》(1995)、《賭城風情畫》(1998)、《美國心玫瑰情》(1999)、《揮灑烈愛》(2002)、《七夜怪談西洋篇》(2002)、《冰刀雙人組》(2007)、《請來參加我的告別式》(2009)、《上海》(2010)、《奔騰人生》(2010)

、《飯飯之交(2011)、《驚悚大師 : 希區考克》(2012)、《十一月的罪行》(暫譯, 2017)。   15. 珍蒂‧葉慈(Janty Yates/英國):   《邊界風雲》(1993)、《山丘上的情人》(1995)、《絕戀》(1996)、《搶翻天》(1999)、《神鬼戰士》(2000)、《戰地有心人》(2001)、《大敵當前》(2001)、《搖擺情事》(2004)、《王者天下》(2005)、《美國黑幫》(2007)、《羅賓漢》(2010)、《普羅米修斯》(2012)、《玩命法則》(2013)、《出埃及記:天地王者》(2014)、《絕地救援》(2015)、《異形:聖約》(2017)。

  16. 瑪莉‧佐佛絲(Mary Zophres/美國):   《阿呆與阿瓜》(1994)、《冰血暴》(1996)、《哈拉瑪莉》(1998)、《謀殺綠腳趾》(1998)、《挑戰星期天》(1999)、《霹靂高手》(2000)、《幽靈世界》(2001)、《神鬼交鋒》(2002)、《險路勿近》(2007)、《真實的勇氣》(2010)、《鋼鐵人2》(2010)、《星際飆客》(2011)、《平凡人生》(2012)、《風雲男人幫》(2013)、《醉鄉民謠》(2013)、《星際效應》(2014)、《凱薩萬歲》(2016)、《樂來樂愛你》(2016)。   傳奇大師  雪莉.羅素(Shirley Rus

sell/英國)   ★精采語錄:   ・「我不想在服裝別上『珍妮・畢芳』的品牌,我想設計的服裝是要能最適合演員,以及他在某劇本扮演的角色。服裝應該是輔助演員的表演。⋯⋯如果我真的有任何風格,我希望是『恰當性』。」──珍妮・畢芳   ・「身為服裝設計師,我會呈現電影設定的時代背景的時尚風格。時尚指的是當時的人平常穿的服飾。由我設計服裝的人物,可從其穿著看出他的社會地位──這句話陳述的除了時代,還有社會學的意味。」──依芳・布蕾克   ・「我們都不是在真空中工作。我為演員、劇本、導演工作。」──馬克‧布里吉   ・「我必須在緊湊的畫面中讓觀眾注意到重要的亮點,因為這是服裝的功用:標示時

間、標示人物、引導觀眾注意重點。」──雪伊‧康莉芙   ・「要為電影做設計,你必須能設想物品在攝影機下的樣子。你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設計師必須上課,學習不同電影底片和打光技巧如何影響服裝在螢幕上呈現的模樣。」──莎朗‧戴維絲   ・「讓人信任你,相信你可在預算內完成。服裝設計師必須讓片廠和製片經理從右腦的感性思考,轉為左腦的理性思考。」──莎朗‧戴維絲   ・「用服裝塑造角色是最重要的關鍵,過程中必須保持簡潔⋯⋯你要做許多選擇,然後精簡出可定義你塑造之角色的精髓。服裝設計師必須堅守服裝絕對正確的原則。」──麥克‧卡普蘭   ・「服裝設計師必須了解每位導演及每個電影設計案的需求,因為每個

案子都是獨特的。設計師需要想像力,以及了解不同觀點看法的能力。」──莫利吉歐‧米南諾提   ・「我的設計如同建築一般,先將一切鏟除乾淨,不專注於細節。我的感受和雙眼想要看清楚這個角色,強化角色,以最簡潔的形式敘述故事。我以拼貼的方式構築人的外型,最終的結果是簡單、流暢且明亮的。」──艾倫・蜜洛吉尼克   ・「服裝不該干擾編劇的台詞。」──艾姬・傑拉德・羅傑斯   ・「單單有天分無法成為好的服裝設計師,關鍵在於你的團隊成員,以及培養默契。」──佩妮‧蘿絲   ・「擔任服裝設計師時,我必須看清楚我眼前有什麼,我得置身於外,找到字裡行間的意義,了解導演怎麼詮釋劇本,演員想扮演什麼樣的人。⋯⋯

服裝是一面畫布,我將它包在演員身上,然後再揭露它。我還在學習何時才是揭露的時間點。」──茱莉・薇絲   ・「服裝設計師不可或缺的特質是敏銳的眼光⋯⋯有了眼光,設計師才能掌握到角色的感覺,掌握到感覺後才能理解導演的概念,理解概念後才能捕捉故事的氛圍。」──珍蒂‧葉慈 本書特色   ‧FilmCraft書系:入圍英國Kraszna-Krausz Book Awards攝影與動態影像書籍大獎(2012)。   ‧獨家專訪16位世界級頂尖電影服裝設計師,分享他們對於工作的見解,以及靈感來源。   ‧補充介紹二十世紀5位最偉大服裝設計師的生平事蹟與成就:與費里尼合作長達二十年的達尼洛・杜納蒂;

史詩片大師伊莉莎白・哈芬登;以《安妮霍爾》的服裝引領風潮的露絲・莫莉;獲得十四次奧斯卡提名的強・路易斯;重視歷史服飾風格的雪莉・羅素。   ‧收錄豐富的視覺資料,提供16位大師從未發表過的繪圖手稿、情緒板(mood board)、幕後照片及概念素材。 名人推薦       ──林恒正教授(WSD世界劇場服裝設計金獎、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主任)   ──林璟如(資深劇場服裝設計)   ──黃文音(電影美術指導/服裝設計)   專業推薦 FilmCraft系列,各界好評   ˙「……這些書精彩且值得一讀。」──STUFF WE LIKE網站   ˙「……聚焦電影製作的各種技藝,充滿資訊與智

慧。」──MAKING THE MOVIE網站   ˙「……保證影響你思考電影的方式。」──THE AISLE SEAT網站   ˙「……提供讀者精彩又內行的見解,也是電影業界人士可以運用在工作上的知識寶庫。」──GONE WITH THE TWINS網站   ˙「以令人讚歎的視覺形式,提供業界菁英的深度見解。」──MASTERINGFILM網站   ˙「靈感泉源都裝在此書系裡。」──FILM INTEL網站   ˙「……深入淺出……電影迷的饗宴。」──《達拉斯新聞》(DALLAS NEWS)   ˙「……圖文並茂且具突破性的研究…」──電影視野雙月刊(MOVIESCOPE)   ˙「想從當今

最受尊崇的電影業界人士獲得建議?看FilmCraft系列就對了。這套關於電影製作的最新書籍,透過每個領域備受敬重的專業人士的眼界來看各個主題,視覺設計也相當厲害。」──DIY電影節   ˙「學生、影癡與任何對服裝設計的世界有興趣者不可或缺的參考指南。」──克里斯.拉佛提(Chris Laverty, 電影服飾網Clothes on Film)

害蟲偵探事件簿:50年防蟲專家如何偵破食品中的蟲蟲危機

為了解決紳士追緝令2的問題,作者兵藤有生 這樣論述:

住家、麵包店、烏龍麵店、葡萄酒廠、製粉工廠……各種食物、包裝材料、清理不到的機器縫隙和房屋角落是犯罪蟲害的溫床,但只要一通電話,害蟲偵探立馬帶著偵察工具到府緝凶!|害蟲案件何其多?滅鼠劑驅鼠無數,但居然引來不怕毒的擬裸蛛甲?標榜天然無污染的環保芭蕾舞鞋,是用了什麼材料才引蟲入室?發出惡臭的麵粉,是被添加物害的,還是有昆蟲遛達過?為什麼波斯地毯放地板上不長蟲,掛在牆上卻引發蟲子覬覦?標本蟲是製作標本好幫手,但無食可吃時居然對魚翅下手?專挑紅酒軟木塞下手的蟲,是怎麼入侵的?是裝瓶還是運送過程有差錯?喜吃書本的衣魚出現在製粉工廠裡,問題出在烤箱、灰塵還是密閉空間?有蟲產卵在真空進口義大利麵和菸盒裡,

牠如何躲過查緝、飄洋過海來日本成家立業?……蟲蟲無孔不入,我們是否無從阻止?|十幾年未曾開啓也無人進出的低溫酒窖;經乾燥除溼的製粉倉庫;定時消毒清潔的餐廳;甫落成的新居——這些潔淨的地點為什麼會有蟲害?檢查蟲卵、糞便之後,要如何找出入侵動線?無死角、沒有食源卻還是長蟲的地方,又該怎麼防堵?食品害蟲防治專家兵藤有生是傑出的「害蟲偵探」,破解的蟲害案件不計其數,他精選生平最有趣、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二個奇案,包括「農舍木頭地板案」、「自動販賣機香菸案」、「法國的義大利麵工廠案」等,抽絲剝繭破案過程,指出各種食品相關產業的害蟲習性、分布和發生原因,並和防蟲科學研究所所長搭檔,由他專文解說昆蟲如何從益蟲變

成害蟲的前因後果。跟著害蟲偵探的腳步,讀者彷彿來到平時無法涉足的蟲蟲危機現場,解開蟲害謎團的同時,也進一步了解日本的飲食文化。|本書除了精彩蟲事,亦收錄——1. 精選二十二起經典驅蟲案例,不僅還原害蟲入侵原因,說明昆蟲習性,還能看害蟲偵探逐招破解各蟲害區域的人為疏失,傳授解決之道。2.  第一線防治鑑定不可不知,書末收錄「害蟲追緝令」八大害蟲彩頁圖鑑,沿裁切頁剪下圖鑑,即可隨身攜帶,隨時按圖索驥,查找昆蟲外型特徵及對照出沒地點。|國內推薦李鍾旻 金鼎獎科普作家柯心平 臺灣昆蟲館館長柯俊成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張永仁 昆蟲生態攝影作家張東君 科普作家陳克敏 《糞金龜的世界》作者及甲蟲收藏家黃

仕傑 自然科普書籍作者楊平世 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楊曼妙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雷雅淇 PanSci泛科學主編 劉藍玉 屏東大學科普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國內各博物館害蟲諮詢專家鄭明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國威 PanSci泛科學總編輯蕭昀  嘎嘎昆蟲網編輯、臺灣菊虎科分類專家 作者簡介兵藤有生東化研株式會社取締役會長。1940年生於愛知縣,1957年畢業於愛知縣立安成農林高等學校畜產科。曾任職於東京麻布的火腿公司,1965年與友人在世田谷創立東化研株式會社(PCO)。1984年脫離該公司,於橫濱自立門戶成立同名公司。長達半世紀以來主要從事乾燥食品害蟲防治的顧問工作,累積無數口

碑與卓越實績,並榮獲環境大臣獎等眾多獎項。國內自不用說,目前也承攬中國、泰國、法國等世界各國的鑑定調查工作。譯者簡介莊雅琇日本法政大學大學院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贏得病患信任的問診術》、《如果癌症復發怎麼辦?病患本人與家屬應該知道的事!》、《全彩圖解 消除眼睛疲勞、拯救惡視力!》、《保健食品,你真的吃對了嗎?》、《神奇美顏操!》、《擺脫洗髮精,頭髮變多更健康!》、《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等。相關著作:《OUT老廢物!日本熱門健康節目大推!淋巴引流按摩法──消水腫、去痠痛、提升免疫力 對症按摩全圖解》《一週小一個size!纖體棍塑身術(內附專用纖體棍&穴道指

壓棒):日本藝人、Model心照不宣的秘密武器,想瘦哪裡推哪裡,由外而內打造穠纖合度的勻稱美體,推出不復胖的誘人曲線》《令人懷念的小學圖鑑》《石油之後,主導人類未來100年命運的新能源霸主:頁岩氣》《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紳士鞋的奧義:從源流文化、製作工法到穿搭哲學,探究品味的終極關鍵》《讓業績往上衝的統計式思考術:學會這六招,各種商品都賣得掉》 國內推薦 前言 第一案   情人節巧克力上的蟲——菸草粉螟 第二案   製麵工廠的扁平小黑蟲——鋸胸粉扁蟲 第三案   潛藏在外國香菸裡的蟲——菸甲蟲 第四案   F先生的香菸

——印度穀蛾 第五案   環保產品裡的大害蟲——菸甲蟲 第六案   在室內猖獗的褐色小蟲——藥材甲 第七案   多見於香菇、罕見於麵粉——角胸扁蟲 第八案   手打烏龍麵店的地板下——擬榖盜 第九案   葡萄酒軟木塞裡的紅蟲——穀盜科第十案   專找佳釀葡萄酒下手的蟲——穀蛾第十一案  不只出現在昆蟲標本的蟲——標本蟲科 第十二案  棲息於波斯地毯、啃食魚翅的蟲——鰹節蟲科第十三案  不速之蟲——玉米象 第十四案  損益僅一線之隔——擬步行蟲科 第十五案  騙得過人眼、逃不過蟲眼——小露尾甲 第十六案  發霉的蟲與火藥味的人們——背圓粉扁蟲 第十七案  名稱有情趣,實際很麻煩——茶立蟲 第十八

案  麵包店的蟲——衣魚科第十九案  潛藏在辣椒裡的蟲——菸甲蟲 第二十案  進口義大利麵裡的蟲——擬榖盜與角胸扁蟲第二十一案 它又回來了——印度穀蛾 第二十二案 三件特殊案例——扁擬榖盜 .參考文獻 解說篇  案件中的蟲語/林晃史 防蟲科學研究所所長 害蟲案件年表 結語 【國內推薦】  世界上昆蟲的種類與生態極其多樣,當中不乏人類關係密切的種類。即使是在人類所生活的建築物裡,我們還是常能發現昆蟲的蹤影。  《害蟲偵探事件簿》這本書便是以人類社會中出現的昆蟲為主要探討對象,包括倉儲食材、生物標本,甚至環保產品,都有機會與昆蟲扯上關係。本書對於昆蟲愛好者來說,相當值得一讀!——

李鍾旻,金鼎獎科普作家   原來昆蟲系是為了消滅昆蟲而成立的啊!當年抱著對昆蟲無比的熱忱考上心目中的第一志願—臺大植物病蟲害學系昆蟲組(也就是臺大昆蟲系的前身),原本以為我就可以跟心愛的昆蟲終日為伍了,沒想到卻開始學習各種消滅昆蟲的密技!兵藤先生的精采故事,喚起了我以前念昆蟲系時的種種回憶,與害蟲奮鬥一生的他,更在書末探討了一些重要的觀念:「甚麼是害蟲?我們為了消滅害蟲而做的這些事情,一切真的都是正確的嗎?」。看完書以後,你又會有什麼想法呢?——柯心平,臺灣昆蟲館館長   作者以專業的昆蟲學知識,兼具人文素養的關懷,為昆蟲請命,重新思考人類與昆蟲的關係。所謂昆蟲的「害」或「益」,往往都是以人類

的利益來認定!本書為世界首部食品害蟲的科學推理筆記,作者長達四十多年親臨現場調查的記錄,故事情節具戲劇性效果,然不失真實性的張力。這些實用的知識,對千家萬戶必需,對國計民生有用,不妨先讀為快!——柯俊成,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不是所有的常見害蟲都是蟑螂、蚊蠅、蜘蛛、米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生物跟我們共存,只是照人類主觀任性的喜好,將它們分成益蟲、害蟲,或人人喊打又或想要收集飼養的種類而已。    這本書告訴我們什麼叫做推理,什麼又叫抽絲剝繭地觀察,以及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還有很重要的,要有(幾)個熟悉昆蟲的朋友。假如不預期的在不該看的地方遇到蟲,不要崩潰大叫,先翻

開這本書查查,就能減少焦慮與恐慌。再不濟,還可以抄起這本書打下去。實在是本「內服外用」皆宜的書呢。——張東君,科普作家   在臺灣,每隔一陣子在媒體上總會發生市售食品中有昆蟲出現的案例,而在過去三、四十年來我也偶爾會接到某些食品公司或倉儲業者送檢的樣本;可見這些問題一直存在臺灣的食品界,困擾著不少食品及餐飲業者!  很高興看到臉譜出版公司所出版的《害蟲偵探事件簿》,這是一本描述一九七一年至二○一三年間,在日本食品界所出現的「害蟲事件」。一位大半輩子從事食安昆蟲調查的「害蟲偵探」——兵藤有生,他把這四十多年來曾在日本食品界所發生的昆蟲案例,追根究柢剖析,並成書分享給大家;相信這對臺灣的食品業者和

昆蟲界來說,都會有些許幫助。在食安問題已日受臺灣民眾重視的今天,大家就和日本「害蟲偵探」一起走進食安的昆蟲世界吧!——楊平世,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如果你喜歡看福爾摩斯的偵探故事,如果你喜歡昆蟲並對生活周遭充滿好奇……那麼!兵藤有生的《害蟲偵探事件簿》,絕對可以讓你大呼過癮!作者以他一生調查食品與相關生活用品的蟲害經驗,抽絲剝繭寫下一個個案例與相關知識,還教導讀者如何觀察,是一本饒富趣味與知識的科普書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原本是大自然中一分子的蟲蟲,闖入人類社會也需生存,作者在字裡行間也闡述了益蟲與害蟲的角色與歷史。如果你對生活中的小蟲充滿恐懼,那麼看看這本書或許可以讓你改觀呢!——楊曼妙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及現任臺灣昆蟲學會理事長   優秀的偵探總能看到細節當中的魔鬼、在糾纏的線索中找出頭緒,儘管結局令人驚奇但抽絲剝繭的過程卻是出奇的嚴謹,這也正是推理故事令人著迷的地方。「害蟲偵探」更是如此,不放過細微之處的洞察力、對昆蟲的習性瞭若指掌,也要能不被常理束縛,並試著用蟲的角度去思考;這些能看出不平凡事件背後真相的能力,靠的其實都是觀察和透析那些平凡且細微的事物,並一點一滴的累積。透過害蟲偵探的放大鏡,我們和「害蟲」之間的故事不再只有彼此傷害,而是能更瞭解牠們也藉此更認識了世界。——雷雅淇,PanSci 泛科學主編  大自然生養萬物,萬物間的適應與消長也亙古不變地運行著,所

以目前在人類眼中所謂的「害蟲」,其實都是適應了人類的生活條件,被人類「豢養」出來的。每次只要聽到有人說:「蟲子!好噁心喔!」我就會義正詞嚴地反唇相譏:「在蟲子的眼中,你也好噁心。」生為百代之過客,人類其實沒有完滅其他生物的權力,更何況這些生物只是盡其「生態職能」而已。  每次碰到蟲害問題,都要靠偵探的觀察力、超級電腦的大數據分析能力,以及拼圖的耐心,才有可能「破案」。作者碰過的「凶手」,我多半也碰過,因此書中對於辦案過程的描述,總能喚起我做害蟲調查的回憶或是會心的一笑,就連「報案人」沒頭沒腦、雲山霧罩的描述也差不多,更別提那些只提供模糊遠景照就希望你能鑑定的報案人了。  兵藤有生先生累積多年實

戰經驗著成此書,其實書中很多食品害蟲,在臺灣也常見,足為良好參考依據,然橘逾淮為枳,各種害蟲到了台灣的活動範圍和危害狀況也會稍有出入,僅供參考。值得一提的是,昆蟲譯名系統甚繁,本書採用之中文名譯名亦來自不同系統,既是譯名便非學名,倒也不必太計較,若有興趣追查研究,以文中所附學名查找即可。——劉藍玉,國立屏東大學科普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及國內各博物館害蟲諮詢專家   生物多樣性的世界裡,昆蟲在大自然環境中原本沒有好壞之分,如果影響到人類社會的福祉,才被人定義為「害蟲」。個體微小的蟲蟲,如果繁衍或集結成蟲「害蟲大軍」,可能對人類造成災害;從它們的犯罪現場一路抽絲剝繭,回溯到害蟲的發源地,依著近代流行的

「蝴蝶效應」理論,在明瞭這些脈絡之後,我們可以從源頭阻斷災害,更可能取得與蟲蟲和偕相處、甚至互利共生的機會。本書不但是有趣的推理小說,更是一本昆蟲學的實務案例。——鄭明修,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當人類開始從事農業,增加糧產而養活更多人口,成就人類的輝煌文明,也與害蟲結下了不解冤仇,這些蟲子或危害農產又或成為病媒,本書由從事第一線防治(特別是倉儲害蟲)的作者娓娓道來其經歷,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研究主題是昆蟲分類學,成果可供非專家對目標進行快速鑑定,本書也多次提及正確鑑定的重要性,更呼應了本學門跟應用防治的輔車相依。  本書分享了不少貯物害蟲防治上的實務經驗,對不論是本行業感興趣者

或者普羅大眾都是難能可貴的科普書籍!——蕭昀,嘎嘎昆蟲網編輯及臺灣菊虎科分類專家 |Case 1:情人節巧克力案◎案件成立!每當橫濱辦公室的電話響起,即表示我有了新案件要處理。接起電話、報上姓名,電話另一頭立刻語帶困擾地說明來意。畢竟一般人總是希望盡快解決昆蟲危機。我熟識的進口商承辦人老客戶說,他的公司接到了客訴:「我在三月初打開今年情人節拿到的巧克力,吃到一半時,竟然發現巧克力裡面有六到八公釐大的紅色小蟲在動。」出了問題的法國製巧克力,是在前一年六月初自法國進口,並且立即送進攝氏十五到十六度、濕度在五十到六十%的冷藏庫裡保存,而出貨期間是年底至新年一月底。到二月初時配合情人節檔期有再另外

包裝。老客戶立刻索取實物樣品送至相關機構檢驗,結果鑑定是印度穀蛾的幼蟲(又稱印度穀螟蛾,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ner))(見左頁,其中圖1為成蟲示意圖)在作怪。當他拿到檢驗結果後的隔天,便來委託專門鑑定昆蟲的我,調查蟲子如何混進巧克力。◎偵探的推理我以顯微鏡觀察巧克力外包裝與蟲子,立刻確信引發問題的蟲並不是印度穀蛾。以下列舉如此斷定的理由。● 蟲體的環節背面第二節與第十一節,各有一對不可能出現在印度穀蛾身上的黑褐色弦月紋(弓形花紋)(照片2)。● 發現體表硬毛的基部有小黑點。● 尾端部分發現斑紋(照片3)。● 糞塊集中在一處,且大小幾乎一致(照片4)。這表示蟲子不

是在該處生育,而是在越冬。這一點可從該處沒有蛻殼加以推測。● 蟲子附在巧克力的包裝紙上,吐絲雜亂布滿周圍,不像印度穀蛾般細緻。● 印度穀蛾在氣溫攝氏十五度的狀態下,從產卵至羽化的發育過程長達一百四十五日,期間至少會經過數次蛻皮。然而,這次案件並沒有發現蛻殼(不然一定會殘留在包裝裡頭)。根據上述觀點,我強烈懷疑案件的元凶是菸草粉螟(又稱菸草粉斑螟蛾,Ephestia elutella(Hübner))的越冬幼蟲(照片5)。◎真凶是歷史悠久的害蟲菸草粉螟的成蟲(照片6)是整體呈灰色或灰褐色的小型蛾蟲,體長六到八公釐,展翅長(展開翅膀時的左右長度)為十三到十六公釐。翅膀的顏色有各種變化,前翅為灰褐色

,內橫脈及外橫脈之間的翅膀中央部分呈略深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