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圖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細菌圖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AdamRogers寫的 酒與色彩的科學套書組(酒的科學:從發酵、蒸餾、熟陳至品酩的醉人之旅+全光譜:色彩科學如何形塑現代世界) 和李瑞山的 傳染病點.線.面(增訂版)從微生物學和免疫學說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細菌圖案素材下載也說明:免費細菌圖案素材下載,圖像下載類型部分是SVG和PNG,且這圖案可作業使用,假設你作業需要類似細菌線條圖,這裡面透明背景會派得上用場。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花千樹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陳建光所指導 林豐平的 高靈敏度的一維繞射感測器應用於反射雷射系統進行現場快速無標記鼠疫桿菌檢測 (2021),提出細菌圖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一維繞射感測器、鼠疫桿菌、檢測極限、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多聚甲基丙烯酸、胰蛋白酶、繞射階數、膠體滲透層析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簡秀紋所指導 陳韋丞的 提升殼聚醣的抗菌性能之表面改質策略 (2021),提出因為有 殼聚醣、烷基化、N-鹵胺、奈米圖案的重點而找出了 細菌圖案的解答。

最後網站卡通細菌圖片PNG去背圖| 矢量圖案素材| 免费下载 - Pngtree則補充:您是否在尋找卡通細菌PNG去背圖片或PSD圖案素材? 從2400+張卡通細菌圖案素材中選擇並以PNG,EPS,AI或PSD的格式下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細菌圖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酒與色彩的科學套書組(酒的科學:從發酵、蒸餾、熟陳至品酩的醉人之旅+全光譜:色彩科學如何形塑現代世界)

為了解決細菌圖案的問題,作者AdamRogers 這樣論述:

《酒的科學:從發酵、蒸餾、熟陳至品酩的醉人之旅》 ★榮獲2014年Gourmand Awards最佳酒類圖書獎 ★入圍2015年筆會/E.O.威爾遜文學獎科學寫作獎決選 ★Amazon、NBC、《衛報》、《Wired》雜誌2014年年度最佳科學書 不論你啜飲的是清酒、精釀啤酒、單一麥芽威士忌,或卡本內蘇維濃葡萄酒,當你真正了解杯中魔液的來龍去脈,飲酒將變得更饒富趣味!   有泡沫的啤酒喝起來更香醇可口?為什麼香檳的氣泡比啤酒的更快消失?   味覺敏感的人比較不愛喝兩杯?亞洲人喝酒為何特別容易臉紅?   人們真能從酒中嘗出數十種風味?酒評師為何能夠說出精湛絕妙的神級酒評?   台灣噶瑪

蘭威士忌奪得世界冠軍的關鍵為何? 一萬年來,人類的製酒技術不斷精進;然而,現代科學家對酒中微妙生化反應的解析才剛剛展開。在這趟跨越地域、文明的精神之旅中,亞當.羅傑斯帶著我們穿越古今,仔細審視酒精飲料的歷史。我們首先回顧前人無意間邂逅發酵飲料的過往,隨著時間軸移動,再來到最先進的科研實驗室中,目睹研究人員證明人類為何熱愛飲酒。 從發酵、蒸餾到熟陳等工序,書中以獨特的視野,將生產知名酒飲的木桶、蒸餾器、槽具與酒缸內的神奇展露無遺。跟著羅傑斯的腳步,我們神遊蘇格蘭高地的威士忌聖地,以及當今世上最頂尖的基因定序實驗室──沿途還會造訪好幾間酒吧──也順道見識了現代製酒技術衍生而來的各種角色與發展。

他讓我們的好奇心永無止境,漸次揭開酒精飲料的層層神秘面紗:   ●物理學(喝香檳時為何最好選用笛形香檳杯?);   ●分子生物學(日本科學家高峰讓吉原本為釀酒所研發的澱粉酶,後來竟成為暢銷腸胃藥!);   ●有機化學(酵母的食物──糖,其分子結構對大腦來說就等同「好吃」?);   ●冶金學(銅為何是用來製造蒸餾器的最佳材質?);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常說「酒不醉人,人自醉」?);以及   ●神經生物學(酒裡的迷人氣泡,對大腦來說其實是一種痛覺?) 鍾情於醺酣的羅傑斯,在他筆下酒精飲料儼然成了科學奇蹟。當你凝視著杯中之物,遙想它的來歷源起,或是沉吟乾杯後身體裡發生的變化,《酒的科學》便是

陪你展開冒險的最佳伴侶。你,準備好來一杯了嗎? 《全光譜:色彩科學如何形塑現代世界》 從史前畫作到中國唐代瓷器再到皮克斯動畫, 從古希臘哲人到中世紀阿拉伯學者再到現代科學家, 作者耗費20年搜集資料,揭露人類對色彩奧祕的探尋, 以及色彩如何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最早的人類是如何從自然中取得顏料與利用色彩?上釉技術的創新,如何牽動文明的發展? 一樁白色顏料製作技術竊取案何以驚動了FBI?為什麼人跟AI都偏好暖色系物體? 一張藍黑/白金裙照片如何揭露色彩並不如我們所想那麼絕對? 只靠投影技術,就能讓損毀的藝術作品重現原貌?…… 讀完本書,你將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看待色彩! 從赭紅、鉛白、

靛藍、雌黃……到莫蘭迪色與千禧粉,繽紛的色彩總是為我們的世界增添風采。但要創造出足以媲美大自然變化萬千的色彩,需要歷經數千年材料與技術的非凡創新,以及各方科學家與藝術家、工匠之間饒富趣味的跨領域交流,才能讓我們打造與裝飾的世界,展現出最亮麗的外觀。 在《全光譜》一書中,羅傑斯以精彩風趣的文筆,帶領讀者漫步全球、穿梭古今,沿著最早期人類製造顏色的足跡,一路追尋到今日與未來的數位合成色彩。讀者將看到人類祖先在洞窟裡將木炭搗成糊,絲路商人競相叫賣製作最為精良的陶瓷,織品藝術家破解色彩是如何混合的數世紀之謎,再飛躍到現代,一窺代價高昂的商業間諜行動,以及永遠重新改寫色彩規則的數位革命。 各界推薦

: 《酒的科學》 跟著顯微鏡下一隻酵母菌鑽進了兔子洞,我們的亞當宛如愛麗絲,帶你遊走乙醇仙境中令人痴迷的嘻耍喧鬧,從渾然天成的發酵一路逛到今日頂級的威士忌──最後還闖入了驚恐萬分的宿醉迷離。書中融合了淵博的知識與生動的趣味,精采絕倫。 ──羅伯特.沃克,《料理科學》作者 《酒的科學》璀璨耀眼猶如頂級威士忌般金碧輝煌。書中引用的科學事證妙不可言,與人類歷史的複雜本質交相呼應更是趣味橫生,是一齣集所有上乘幽默的傑作。隨著敘事的開展,手中美酒滑下咽喉的神奇感官將會超乎想像。 ──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落毒事件簿》作者 迫不及待先讀為快。《酒的科學》足與韋恩.柯蒂斯(W

ayne Curtis)的《話想當年蘭姆酒》(And a Bottle of Rum)和湯姆.斯丹迪奇的《歷史六瓶裝》同列必讀之書。 ──傑佛瑞.摩根泰勒(Jeffrey Morgenthaler),克莱德餐廳酒吧經理、《酒吧指南》(The Bar Book)作者 《酒的科學》是最精采的科學寫作──詼諧、簡潔,當你全神貫注於報導文學時,彷彿親身遨遊在酒精飲料的古往今來,傳奇中的製酒人物紛紛出現眼前。 ──克萊夫.湯普森,《雲端大腦時代》作者 羅傑斯以歷史、考古、生物、社會和物理為原料,蒸餾出震撼人心、清澈無比的性靈之飲。 ──吉姆.米漢(Jim Meehan),《PDT酒吧雞尾酒手冊》(T

he PDT Cocktail Book)作者 科學迷與飲酒達人同樣大呼過癮,一頁接著一頁讀個不停,《酒的科學》揉合了真實情境與怪誕奇想。書中豐富的知識讓我迷醉! ──傑夫.波特,《廚藝好好玩》作者 亞當.羅傑斯駕馭文字的功力十足,筆鋒優雅,五彩繽紛的科學環繞著酒的前世今生,不論是對宿醉的生理解析,或是古代微生物將植物汁液轉化成酒的描述,每段故事都讓人嘖嘖驚奇。是本值得細細品味、不斷回顧的書。 ──卡爾.齊默(Carl Zimmer),《霸王寄生物》(Parasite Rex and A Planet of Viruses)作者 閱讀《酒的科學》的經驗就像與一位魅力無窮的博學之友同飲。從

故事第一行開始,羅傑斯對主題的掌握始終扣人心弦,每一頁都綻放出閃爍耀人的光芒。 ──亞當.薩維奇(Adam Savage),節目主持人、《流言終結者》製作人 身為蒸餾師,我覺得大部分其他探討酒的書都相當空洞。但這本卻獨一無二,書中淵博的科學知識與深刻的歷史故事,絕對可以打動最挑剔的飲者。各個章節都以動人故事串連,鉅細靡遺間不失風雅,讓讀者品嘗到字裡行間每一細節的趣味。書中有關酒類製作、賞味及學術研究的深入報導包羅萬象,抵過二十本相關書籍。 ──文斯.歐勒森(Vince Oleson),Widow Jane蒸餾廠首席蒸餾師∕酒桶專家 讀來趣味十足……隨著羅傑斯精湛的筆鋒一路奔馳,轉眼間涉獵所

及是我曾花了超過五年才能通曉的知識……《酒的科學》激勵、啟發了製酒後進,並瓦解了酒品王國一度緊不可摧的高牆。 ──丹.格里森(Dan Garrison),格里森兄弟蒸餾廠 生動無比……從大眾熟悉的酒品牽引出科學漫談式傑作,讓我們一讀成癮。 ──《紐約時報》 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學作家。 ──《國家地理》雜誌 羅傑斯的這本著作如同美酒般令人痴狂。讀來溫馨動人,喚起迎向繽紛世界的情懷,彷彿集眾多頂尖智者於己身。最重要的是,它讓你明瞭飲一杯酒是多麼的與你貼身相關。 ──《華爾街日報》 本書是以下人士的必讀之作:酒吧達人及萬事通,或是揉合兩者特點的研究生。 ──《T雜誌》 我們潛入社交潤滑的佳釀

之海,《連線》雜誌編輯亞當.羅傑斯帶著大夥穿梭古今,探訪奇聞軼事,世紀之謎與科學秘辛逐一揭曉,隨即發現心愛的烈火之飲何故令人痴迷且變幻無常──亦了解到帶勁好酒即是人類巧思創意之作。 ──《瓊斯夫人》雜誌 本書提供了充滿知識性與娛樂性的觀點……一如書中柔滑順口的頂級佳釀,《酒的科學》完美融合所有元素,讓讀者感覺自己彷彿也變身為酒學專家。」 ──《探索》雜誌 一場酒之國度的開懷暢遊。 ──《紐約郵報》 飽藏科學的故事中,見證著一萬年來人類與酒之間的恆久愛戀,當中緊密交織著發酵、蒸餾、口感與香氣的認知,以及人體對酒的生物反應……《酒的科學》是充滿樂趣、經過詳實考證的科普作品。 ──《自然》雜誌

威士忌信徒肯定會喜愛的作品……充滿出人意表的科學與趣味十足的悄悄話,即便你對酒所知不多也能讀出興味。 ──《芝加哥論壇報》 如同其他知識濃度高卻淺顯易懂的科學作品(例如,愛咪.史都華的《醉人植物博覽會》及布萊恩.格林恩的《宇宙結構》〔The Fabric of the Cosmos〕),羅傑斯在《酒的科學》中清楚闡述一切細微之處,從酒桶製成始末一路談到細菌菌株。 ──《Imbibe》雜誌 這本歌頌酒的絕妙好書充滿令人大開眼界的科學知識,是你暢飲下一杯的最佳良伴。 ──《科學家》雜誌 故事開場如電影影像掃過,從酵母的動感場景,進而聚焦在迷離的宿醉情境,中途還有發酵、蒸餾及熟陳的魔魅敘事

,《連線》雜誌編輯羅傑斯帶領讀者走過一場壯闊的製酒之旅。 ──《科克斯書評》雜誌星級評鑑 令人印象深刻且趣味十足的報導……羅傑斯冷面笑匠的寫作手法平易近人,帶你深入探尋那神秘古老的社交潤滑劑之精髓。 ──《出版人週刊》 《全光譜》 全書沿著時間軸,作者帶領我們走進色彩、科學以及歷史的世界。讀完此書,會讓我們在腦海的知識領域中,多了一條由色彩與科學構成的生動活潑的歷史觀。本書非常適合大眾閱讀,讀者不僅可以探索科學與色彩之間的脈絡,還可以隨著歷史軌跡,暢走一趟知性之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林震煌 亞當.羅傑斯的著作《全光譜》就是你會想讀關於色彩的一本書——閃爍著藍寶石、金寶石

、綠寶石、紅玉髓在內的所有寶石光芒,點綴著我們周遭的世界。但就如掛毯上的絲線,交織其中的遠不只如此,更包括歷史、科學,以及人類文化具有多種色調的彩虹光譜。出色的科學著作向來罕見,本書便是其一。 ——普立茲獎作家、《試毒小組》(The Poison Squad)與《落毒事件簿》(The Poisoners Handbook)作者 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 我很愛有人搖醒我,讓我看清自己在夢遊期間發生了什麼事。亞當.羅傑斯在本書中便做到了這點。他讓我知道,今日隨處可見的色彩都是源自我們發明的科技!我們發明出來的色彩!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紐約時報》暢銷書《必然》(The I

nevitable)作者 凱文.凱利(Kevin Kelly) 這本極具人性之書,將帶領讀者踏上一趟關於色彩科學界的千變萬化之旅。這正是那種會讓你以全新角度看待一切的書籍之一——你會開始到處辨認哪裡用了什麼顏料,再回頭鑽研本書,發覺隱藏其後的智識探索之旅。 ——《紐約時報》暢銷書《10種物質改變世界》(Stuff Matters)與《液體》(Liquid Rules)作者 馬克.米奧多尼克(Mark Miodownik) 本書是深入鑽研色彩主題的書籍之最,亞當.羅傑斯則是我最愛的科學作家。閱讀本書感覺就像長時間享用一頓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大餐,用餐對象還是你認識最有趣的人。 ——《流言終結者

》(Mythbusters)執行製作兼節目共同主持人、科學交流員、創客 亞當.薩維奇(Adam Savage) 有一個字是用來形容關燈後所看到的色彩,稱為「eigengrau」或腦灰色。閱讀本書就像是一章接著一章,慢慢調高調光開關,從腦灰色轉到《全光譜》。亞當.羅傑斯透過引人入勝且清晰有趣的文筆,從歷史、化學、生物、地質各領域旁徵博引,揭露我們所建造的世界,遠比祖先的居住環境還要多彩多姿。為這趟目眩神迷之旅做好準備,因為讀完本書,你就不會再用同樣的目光看待色彩了。 ——科學節目主持人、《超維度思考》(The Reality Bubble)作者 湯毅虹 當代最優秀的科學作家之一。 ——《國家

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輕鬆活潑、清楚易懂……作者對本書主題的熱情立刻便一覽無遺,因為他帶來一場生動鮮明的旅程,讓人瞭解看見色彩這種日常體驗背後有多錯綜複雜,而賦予「我們所處的宇宙形狀」的正是色彩。本書涵蓋眾多不同觀點,任何人都能從這本研究成果中找到感興趣之處。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文筆犀利,經常帶著詼諧口吻……羅傑斯為本書主題注入了輕鬆易懂的幽默與顯而易見的熱情。從視蛋白到彩色電影,他以生動活潑且淺顯易懂的方式探討色彩景觀。 ——《科克斯書評》(Kirkus),星級書評推薦

細菌圖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5件組佛心價來著
#開學準備一袋搞定
讓孩子開心就是給他喜歡的
★齒妍堂-汪汪隊立大功-開學季5件組★
特價$799 不推薦不是人↘http://lavida.me/91625
1⃣水杯2⃣牙刷3⃣牙膏4⃣漱口水5⃣背包
限量版開學季組合,小朋友必備潔牙用品
搭配最受歡迎的汪汪隊,
小英雄超強裝備,裝備齊全開心上學去。
一口價五樣東西,懂買的媽咪必須下手!
🍄吸管水杯是最高規格的Tritan材質
🍄萬毛牙刷不傷齒齦,刷牙不痛痛
🍄含氟牙膏可修護琺瑯質,預防蛀牙
🍄漱口水充足含氟量,避免細菌滋生
🍄汪汪隊圖案的束口後背袋,超可愛
齒妍堂-專為兒童美齒而生
0~12歲牙齒保健,由內而外健齒奧援

高靈敏度的一維繞射感測器應用於反射雷射系統進行現場快速無標記鼠疫桿菌檢測

為了解決細菌圖案的問題,作者林豐平 這樣論述:

本研究對於疑似新興傳染病、生物病原恐怖攻擊或感染急症之快速檢測,所進行之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由於高傳染病的感染診斷一般需要將病患檢體送至微生物實驗室進行培養與核酸檢測,雖然市面上有部分快篩試劑產品,檢測靈敏度不足始終是最大的問題,因此開發現場可執行之高傳染性病原快速且靈敏度高的檢測方法是相當重要且迫切需要,可即時為患者提供適切的治療,並立即採取必要的感染管控措施,避免疫情擴散。我們建置一個簡單的方法可在採樣現場直接快速檢測血液檢體當中的病原,以解決目前現行檢測方法需要將檢體送入實驗室進行微生物培養與分析的不便性,首先利用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作為偵測標的物以確認方法的可行

性,發現此法對於偵測鼠疫桿菌而言呈現高靈敏度,檢測極限可達100 CFU/mL,線性範圍很廣在102~107 CFU/mL之間。在此研究中我們採用自製的一維繞射感測器(one-dimensional diffraction grating sensor,簡稱ODGs),即線型生物矽晶片,並以聚多甲基丙烯酸(PMAA)刷的頂端連接抗體,抗體可專一性地抓取目標病原體,不會抓取其他細胞或病原體,操作方式是將血液檢體滴加到一維繞射感測器上,將雷射光以45°的角度射入,並測量其反射繞射的強度,當晶片上有特定病原體存在時,反射繞射的強度會降低。我們發現當雷射光照射入晶片,且雷射光方向與溝槽平行,使雷射投影

到晶片平面上時,在這樣的配置下偵測靈敏度更高。另外,2D和3D反射繞射的特點則是繞射階數的角度和振幅表現出對稱和不對稱的特性,這取決於晶片的方向,因此,可依雷射強度的變化作為特定病原體存在的指標。使用一維繞射感測器偵測微生物病原的優勢是僅需病原的專一性抗體,無需搭配任何螢光標記,儀器可輕易攜帶到實驗室以外的場域進行分析,且整個操作反應時間小於1小時。另外,我們製作具有線陣列的一維繞射光柵晶片,透過乙基(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亞胺(EDC)和N-羥基琥珀醯亞胺(NHS)即EDC/NHS反應,將明膠(gelatin)選擇性地固定在具有2微米解析度的光刻模板溝槽陣列的醯胺基改質的基底上。已固定明膠的線陣

列經過溴化後產生可用於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大分子起始劑,再從大分子起始劑這一層開始接枝Poly(methacrylic acid) (PMAA)形成高分子刷線陣列。在接枝PMAA的不同聚合時間中,以雷射光束系統分析晶片,沿橫向磁極化(TE)和逆向電極化(TM) 45°分析觀察繞射效應的光學特徵,我們發現PMAA線陣列矽晶片隨著時間PMAA生長而增加了線刷的高度和寬度,導致反射繞射強度出現變化。通過用胰蛋白酶(trypsin)分解明膠,將不同接枝聚合時間下的PMAA刷從晶片基質上裂解下來,並通過膠體滲透層析儀分析它們的分子量。發現當PMAA分子刷的分子量在135到1475 kDa範圍

下,PMAA刷的分子量與繞射強度的變化程度呈現線性關係,且相關係數高。使用反射繞射強度判斷聚合物刷分子量的測定方式,無需斷裂聚合物刷,提供可即時監測分子刷生長的簡單方法。

傳染病點.線.面(增訂版)從微生物學和免疫學說起

為了解決細菌圖案的問題,作者李瑞山 這樣論述:

  1855年,鼠疫。   1918年,西班牙流感。   1997年,禽流感。   2003年,沙士。   2019年,新冠肺炎。   不同的傳染病一次又一次爆發,是誰惹的禍?   傳染病從何而來?   微生物如何影響人類健康?   防疫政策邏輯為何?   「疾病」兩字的含意是健康出現了缺陷。傳染病就是微生物為感染者帶來的健康缺陷。要理解傳染病,需要思考微生物導致人體健康出現缺陷的整個過程。這個從點到線的過程,可以分三個關鍵步驟作解說的框架:接觸、感染和疾病。   傳染病和人類的關係像一個圖案,用「點線面」來描述是頗為貼切。把傳染病圖像化的話,點可以是微生物,也可以是

感染者;線是傳染病的散播途徑;面是疫症流行情況,又是社會的影響和回應。研究傳染病的方法,很多時都是跨領域的,一點可以引發多線,而每線能轉化為多面。從多線多面看傳染病,是這本書希望帶動的信息。     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兩者均是傳染病知識的骨幹,而免疫學的發展離不開微生物學,兩者都是本書內容的核心。   增訂版重整內容結構,從基本的免疫學和微生物學說起,以一整章補充有關傳染病的基礎知識,並大幅修訂及更新原有文章的資訊,加插近年新傳染病的探討,與讀者共同探索各種傳染病的起源、歷史,多角度思考疫症與防疫症策的深層意義。 本書特色   《傳染病點.線.面》(增訂版)大幅修訂及更新原版文章的資訊,加

插近年新傳染病的探討,新增十五篇有關傳染病的文章,包括2019年新冠肺炎及有關疫苗政策、2018年深圳科技人以基因編輯方法改變胚胎事件、2009年「豬流感」等,從醫學及公共衛生的角度探討最近期的傳染病知識及政策討論。   本書一共三十五篇文章,內容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傳染病基本法」是為出版增訂本而特別編寫,所述的是傳染病基本知識,從微生物學和免疫學角度去了解人類傳染病,所涉的並非某一細菌病毒,而是各式各樣的微細病原體。   第二部分「源來如此」介紹一些傳染病的起源,加上環境改變和人類歷史所產生的關係。   第三部分「防了防不了」檢視人類不同的經驗,為防控傳染病所作的努力,但並非必能

達致成效。   第四部分「政策症策」討論的焦點是香港,從不同的個案例子探討傳染病政策的發展。   第一部分內容是傳染病的點,第二、三、四部分則是由點到線和面。第一部分隨了是傳染病知識之外,也為第二、三、四部分提供對照參考。   推介重點︰   .適合生物科師生閱讀,全面剖釋傳染病   .從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基礎認識傳染病真面目   .探索歷史上的世紀疫症,了解傳染病的起源   .多角度思考防疫症策的深層意義

提升殼聚醣的抗菌性能之表面改質策略

為了解決細菌圖案的問題,作者陳韋丞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IIAbstract IV表目錄 XII圖目錄 XIII第一章 緒論 11.1細菌 11.1.1細菌的威脅 21.1.2細菌貼附與生物膜之形成 41.2抗菌表面的設計 51.2.1防汙表面 61.2.1.1超親水性表面 61.2.1.2超疏水性表面 81.2.1.3奈米地形 101.2.2殺菌劑 131.2.3殺菌表面 161.2.4複合式殺菌 181.3殼聚醣 201.4文獻回顧 221.5研究動機與目的 26第二章 實驗藥品與儀器 282.1實驗藥品 282.1.1製備殼聚醣膜 282.1.2氧化氯測定 282.1.3抗菌測試

282.2實驗器材 292.3實驗耗材 302.4實驗儀器與原理 312.4.1水接觸角量測儀 322.4.2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 332.4.3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342.4.4雷射共軛焦顯微鏡 352.4.5萬能試驗機 362.4.6恆電位/電流儀 362.5溶液配置 37第三章 實驗方法 403.1實驗架構 403.2疏水化及氯化的殼聚醣薄膜製備 423.3具奈米地形及疏水化殼聚醣製備 433.4表面特徵 453.4.1水接觸角量測儀 453.4.2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 453.4.3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463.4.4聚焦離子束系統和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463.5材料性質 463.5.1氯含量檢測 463.5.2氯再生 473.5.3分解速率 473.5.4機械性質 473.6抗菌測試 483.6.1細菌貼附 483.6.2接觸式殺菌 493.6.3抑制圈 493.7耐腐蝕 503.8統計分析 50第四章 協同疏水化及氯化的殼聚醣薄膜之表面改質 514.1疏水化殼聚醣薄膜的表面表徵 514.1.1表面水接觸角 514.1.2化學結構分析 524.2疏水化殼聚醣薄膜對細菌附著的影響 534.3疏水化殼聚醣薄膜對氯化的影響 544.4氯化樣品的殺菌性能 554.5存放30天的殺菌性及氯釋放 564.6氯再

生的能力 574.7薄膜的降解速率 584.8薄膜的機械性質 594.9討論 614.10結論 62第五章 奈米地形化及烷基化殼聚醣的表面改質用以改善細菌附著及 腐蝕發生 785.1塗層表面表徵 785.1.1表面形貌 785.1.2表面性質分析 805.1.3表面親疏水性 805.2烷基醛/奈米地形殼聚醣對細菌附著影響 815.3烷基醛/奈米地形殼聚醣抗腐蝕性能 825.4結論 84第七章 參考文獻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