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藝術漫畫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第九藝術漫畫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史考特‧麥克勞德寫的 漫畫原來要這樣畫 和常勝,61Chi,小莊,簡嘉誠,TK章世炘,阿推,麥人杰的 羅浮7夢:台灣漫畫家的奇幻之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愛米粒 和大辣所出版 。

政治作戰學校 政治研究所 詹哲裕 所指導 陳建利的 戰爭藝術下文宣策略分析之研究-以美伊戰爭為例 (2003),提出第九藝術漫畫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戰爭藝術、後現代、戰爭哲學、戰爭兵學。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第九藝術漫畫,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漫畫原來要這樣畫

為了解決第九藝術漫畫的問題,作者史考特‧麥克勞德 這樣論述:

★紐約時報NO.1暢銷書作者,《漫畫原來要這樣看》續作精采登場! ★作者榮獲漫畫界的奧斯卡獎 哈維獎×埃斯特獎! ★全球翻譯超過27種語言! ★漫畫創作經典指南! ★漫畫家×插畫家×動畫導演×多媒體動畫科系教授  強力推薦!   無論你想畫的是圖像小說、超級英雄、日系漫畫、連環漫畫或網路漫畫,都必須將一張張圖連結起來,才能講出一個故事。且讓我來教你怎麼做。——史考特‧麥克勞德   坊間有無數漫畫入門書籍,教人如何畫得跟最愛的漫畫家一樣好,但如果你感覺畫漫畫不只是複製他人的繪圖風格,那麼本書正是你所需要的。   本書以漫畫形式探討創作漫畫過程中的每個面向和細節,例如:創造多樣又迷人的角色、

精熟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為讀者創造豐富有說服力的世界、選擇適合自己的繪圖工具,極具啟發性與創見。對喜好漫畫的一般讀者來說,樂趣十足且平易近人;而對於想要自己創作漫畫或圖文書的人來說,更是一本全新的指標工具書。   作者麥克勞德以獨特口吻結合冷幽默和嚴肅指導,讓讀者看到圖像和文字如何聯手展演人類的各種處境和樣貌。無論你是漫畫的狂熱信徒或新手,這趟深入漫畫的旅程都將令你驚艷不已。   ★延續《漫畫原來要這樣看》基礎,《漫畫原來要這樣畫》將教導讀者   ◆選擇正確時點畫入畫格——什麼該留,什麼該省。   ◆設計動作的框景結構,引導讀者的視線。   ◆挑選能夠結合在一起傳達出訊息的文字和圖像。

  ◆創造多樣又迷人的角色,包含內在生命力與令人難忘的外表。   ◆精熟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   ◆為讀者創造豐富有說服力的世界,讓他們去探索。   ◆選擇適合你的繪圖工具,並了解它們的演化歷史。   ◆敞徉在遼闊的漫畫世界中,了解各種不同的漫畫風格和類型。 漫畫家×插畫家×動畫導演×多媒體動畫科系教授  全心推薦!   小莊,導演‧漫畫家∣   尹立,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仇鵬欽,資深漫畫家∣   石昌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專任教授∣   邱立偉,studio2動畫導演∣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 臺灣史研究所 副教授∣   阿慢,恐怖漫畫家∣   呂靜芬,台灣

手機漫畫平台 comico總編輯∣   余曜成,《動漫透視鏡》作者∣   韋宗成,漫畫家∣   馬克,職場圖文作家∣   陳清淵,飛魚創意總編輯、台灣動漫創作協會理事 ∣   張晏榕,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助理教授∣   傑利小子,資深插圖漫畫家∣   黃廷玉,Mangasick店主∣   黃健和,大辣出版社 總編輯∣   微疼,網路漫畫家∣   賴有賢,知名漫畫家 ∣   謝東霖,漫畫家 ∣   戴嘉明,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副教授∣   BO2,圖文創作者∣   Lu's 歡樂生活散播者,插畫家∣   ROSE×螺絲一隻筆,插畫界肉麻暖男∣   (按姓氏筆劃、英文字母排

序)   用漫畫的方式讓你看見漫畫藝術家腦袋裡的神祕宇宙。為何老漫畫家認為完稿反而是最輕鬆的時刻?因為在下筆打稿前才是真正的天人交戰啊。──小莊,導演‧漫畫家   本書不但帶領讀者一窺第九藝術—漫畫創作的堂奧!更是新世紀漫畫創作者必備的典藏工具書。──仇鵬欽,資深漫畫家   一本以漫畫介紹漫畫創作,簡明生動進入角色設計、世界建構,鋪陳視覺語彙述說故事的絕佳教材!──石昌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 專任教授   從意念到圖面,從分鏡到表演。這本書提供給創作者的已經大大超越漫畫,推進到動畫與電影的時間藝術範疇。──邱立偉,studio2動畫導演   愛漫畫的下一步,自己動手

吧!麥克勞德帶你走進畫漫畫的世界!──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 臺灣史研究所 副教授   「我不會告訴你寫作和畫圖的正確方法,因為⋯⋯沒有那種東西。」畫漫畫是一種結合文字和圖像,並創造出令人身處其中的故事世界,本書以漫畫的方式介紹各種繪製技巧,讓人對於畫漫畫會有更深的體悟哦!!──阿慢,恐怖漫畫家   如果你是看過各式漫畫教學的讀者,你會發現這本書很不一樣,值得一讀。如果你是漫畫從業的老手,你可以從中帶來新的創作啟發。如果你是漫畫創作的新手,你可以避免許多創作的冤枉路。──余曜成,《動漫透視鏡》作者   作者以漫畫的呈現手法,精確地分享了創作與製作上的細節。從各個方向,全方位整理漫畫的語言與

表達方式,是創作者與編輯必看的好書。──韋宗成,漫畫家   上一次,史考特先生詮釋了如何以圖像為文字,縫合為語法來「說出漫畫」。這一次,他透過「知覺」、「視覺」與「人腦資訊的建構」,解讀漫畫作者們如何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漫畫語言。閱讀這本書,讓我更容易理解漫畫的本質。──馬克,職場圖文作家   看漫畫是一種享受,看完《漫畫原來要這樣畫》後,就是享受看漫畫。──陳清淵,飛魚創意總編輯   麥克勞德再一次用漫畫的形式,詳細分析解說漫畫的創作,是理性的分析,也是務實的方法,更是賞心悅目的一本書。──張晏榕,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助理教授   讀完《漫畫原來要這樣畫》分門別類和鉅細靡遺的內

容後,就該趁著熱血沸騰的當下專心創作漫畫了!──傑利小子,資深插圖漫畫家   所有漫畫人絕對必讀的寶典就在這裡!絕對沒有言過其實。在畫技至上的迷思裡指引一前條往美好作品的道路,史考特根本良師益友啊∼──黃廷玉,Mangasick店主   這不是教畫技的書,是用看漫畫的方式簡單告訴你漫畫原來要這樣畫,不只對初學者有用,對漫畫創作人來說,更能加強觀念的落實,是一本兼具理論跟實用的漫畫寶典,值得推薦。──賴有賢,知名漫畫家   不只是新手漫畫家的教學書,更是現役漫畫家檢視作品的工具書!──謝東霖,漫畫家   本書大量詮釋視覺與心理的運作慣性,揭開漫畫迷人的潛規則。專業的閒書,閒書談專業,推薦

給漫畫迷跟非漫畫迷們。──戴嘉明,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副教授   漫畫就像人生,老看別人怎麼過日子,不如學著怎麼把自己活得精采。──BO2,圖文創作者   看完第一集讓我重新愛上漫畫,所以第二集想立馬閱讀。我不會告訴大家—這本書也是我的靈感來源。──Lu's 歡樂生活散播者,插畫家   第二集作者史考特.麥克勞德又打開了我對漫畫世界的更多想像,快點去感受一下吧!──ROSE×螺絲一隻筆,插畫界肉麻暖男   歎為觀止!史上最棒的漫畫創作指南。——凱文‧凱利(Kevin Kelly),《Cool Tools》作者   史考特‧麥克勞德的驚人著作,深談漫畫家的內功心法,必然打動好

奇的讀者和業餘創作者的心。——Salon文化網誌   這是麥克勞德探討漫畫的第三本紀實作品,也是他至今最大的成就,本書確實言之有物。——寇瑞‧多克托羅(Cory Doctorow),科幻小說作家   唯有史考特‧麥克勞德能以這種方式統整自己對漫畫的想法。身為漫畫家的天賦不僅讓史考特擁有外人難以觸及的見識,甚至得以將其展示給全世界看見。——傑夫‧史密斯(Jeff Smith),《Bone》系列漫畫家   這是一本極具啟發性而且平易近人的作品,以漫畫的形式呈現,包納了創作漫畫過程中的每個面向和細節。——《書單評論》編輯選書   一本教導如何創作漫畫的指南書,跟漫畫領域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一樣,

兼具創見與娛樂性。對純粹把漫畫當作休閒的讀者來說,樂趣十足又平易近人;對想要自己創作漫畫或圖文書的藝術家來說,這是一本全新的指標書籍。——Bookslut文學網誌   這本書不只是技巧指南,它超越一般的漫畫指導書,真正觸及了漫畫創作的精髓。——《寇克斯評論》 作者簡介 史考特‧麥克勞德 Scott McCloud   1960年出生於美國波士頓,15歲即立志成為職業漫畫家,1984年以漫畫《Zot!》出道,而後以漫畫理論聞名,從事教學和演講多年。自1993年開始著有《漫畫原來要這樣看》、《漫畫原來還要這樣看》、《漫畫原來要這樣畫》、《雕塑家》等,至今暢銷不墜。《漫畫原來要這樣畫》聚焦

於探討漫畫的創作過程,囊括概念性的原則到最精準的細節,並以獨特口吻結合冷幽默和嚴肅指導,讓讀者看到圖像和文字如何聯手展演出人類的各種處境和樣貌,極具創見與娛樂性。 譯者簡介 謝濱安   台大經濟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看過很多漫畫,至今才知道創作漫畫的過程比漫畫本身還要熱血感人。   目錄 1 前言 8 以圖像寫作 8 明確性與說服力 10 五項基本選擇 11 時點的選擇 12 將點串連 15 六項轉換 19 景框的選擇 20 距離、角度與觀點 22 定場鏡頭 24 讀者的相機 26 圖像的選擇 30 文字的選擇 32 流動性的選擇 33 視線引導 36 紙本之外

37 五大選擇檢視圖 38 工作流程 39 即興發揮 45 明確性與強度 53 強度與說服力 54 注解與練習 58 為人類創造的故事 58 合二為一 59 對稱性與認同感 62 創造擬真角色三要項 63 角色設計 64 內在生命 70 視覺獨特性 76 表達特質 80 臉部表情 81 情感交流 83 表情分類 83 基礎表情 84 混合與配對 87 生理狀態 88 明確精準的訊號 92 臉部肌肉 94 繪製表情 102 肢體語言 103 表情間的差異 104 關係分類 105 高度與地位 107 距離與關係 109 失衡與不滿 111 其他關係 112 手勢 114 人體繪製 114 解剖

學建議 115 姿勢的重要性 116 實地演練 120 深入挖掘 122 注解與練習 128 文字的力量 128 平衡與整合 130 圖文結合的七類型 131 文字為主 133 圖像為主 135 雙人拍檔 136 交叉運作 137 相輔相成 138 平行世界 139 蒙太奇 140 七類型的運用 142 文字氣泡 142 所謂「不得已的工具」 143 氣泡與情緒結合 144 加強效果與案例 146 聲效 148 作家/畫家合作關係 150 故事的選擇 152 團結的力量 154 注解與練習 158 建構世界 158 身歷其境 160 再談定場鏡頭 166 地域變異性 169 連環漫畫極簡主義

純敘景的漫畫 170 透視法 171 非西方透視技巧 172 西方透視法 173 透視法與漫畫 174 即興創作 176 參考與研究取材 178 並非只是「背景」 180 注解與練習 184 工具、技巧與科技 184 必要的工具 186 低成本繪圖 188 傳統工具 188 基本設備 190 軟毛筆、畫筆與麥克筆 195 傳統上字法 196 數位轉換/本書的製作 198 從數位到紙本 200 從數位到螢幕 202 上字與字型 204 設備 206 不同形式的出版 207 誰是老大? 208 注解 212 漫畫中的個人定位 212 找尋自我風格 215 理解日系漫畫 224 理解流派 229 理

解漫畫文化 238 廣泛學習 240 注解 244 漫畫製作 244 一個很棒的職業 246 漫畫的新舊市場 249 輪到你了 252 「白紙」 255 注解

第九藝術漫畫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無法抗拒的他》改編自韓國漫畫《알고 있지만》直譯就是「雖然知道」,本劇由宋江、韓韶禧、蔡鍾協、李烈音主演。
  被稱為Netflix親兒子的宋江,相信有許多朋友都已經認識他,過去作品便包含了《喜歡的話請響鈴》《Sweet Home》《如蝶翩翩》而女主角韓韶禧,去年更是以《夫婦的世界》爆紅。
  本劇故事講述一名雕塑系的大學生劉娜比結束初戀後,卻遇見了那個傳聞中不和任何人交往的朴宰彥,娜比目睹過窄彥和不同女生接吻,但卻無法抵抗窄彥那莫名的魅力,因此在吸引與抗拒的循環中不斷盤旋,就像是一隻蝴蝶一樣。

🥕本集文章版:https://ningspotlight.com/?p=1371
《無法抗拒的他》其他必看解析
EP1-EP4|你沒發現的8件黑暗隱喻:https://youtu.be/k3_F3f26NDg
EP5-EP7|暗示宰彥的改變是徒勞:https://youtu.be/ox68nbapE6M
EP8-EP9|10個率知完CP魔鬼細節:https://youtu.be/fuYKTfKoW9o
EP9-EP10|結局解析宰彥為何不丟蝴蝶打火機:https://youtu.be/m2DBiqDCe-c

📌《Sweet Home》解析系列 :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kXnWbjsC-l4PJjfhy4lmfBRpch_p-cO
📌《喜歡的話請響鈴》解析系列 :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kXnWbjsC-l26T5CuyzT7W2X0_65Uzsa
📌《夫婦的世界》解析系列: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kXnWbjsC-m4VdLU_7Z2oPbDlsMt41Bc
#無法抗拒的他 #宋江 #韓韶禧

🔖各節看點
00:00 無法抗拒的他
00:29 小率知完CP解析
02:26 從電影看知完的戀愛觀
03:40 知完為何跟娜比要小熊獎品
04:46 SLOW交通號誌暗示慢下來
05:17 盪鞦韆對率知CP的意義
06:28 知完告白裡的小細節
06:57 路標暗示禁忌之戀
07:37 就連站的地方都有暗示
08:03 知完的選擇
08:45 停下來的盪鞦韆
09:09 導演為什麼要用路標
09:34 宰彥娜比看的藝術作品意義
12:09 第九集開頭運鏡意義
📺本集為劇光燈系列
專講戲劇的單元,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戲劇
那就不要猶豫按下訂閱了!開啟小鈴鐺不錯過任何戲劇新片吧!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祖寧 IG搜尋 / ning_twins0125
https://www.instagram.com/ning_twins0125
✦合作邀約請來信:[email protected]

封面圖自JTBC:https://tv.jtbc.joins.com/photo/pr10011325/pm10062471/detail/18533
《無法抗拒的他》為由beyond J、STUDIO N、JTBC Studios 製作,並由 JTBC播出。

👉本影片以評論、研究精緻影集藝術為主,影片中所有繪製圖片皆描圖自影劇畫面,僅供呈現解說之用,本影片不以濃縮劇情販賣原劇劇情為目的,僅希望能透過解析讓觀眾更理解作品美好之處,若有侵犯版權之疑慮,請來信聯絡:[email protected]
/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fair use.
  If you are the original owner and want me to remove the video, I will do it immediately, just send me an email to inform me. Please do not resort to any unnecessary copyright strikes.
/
  이 유튜브 채널을 결코 패스트 영화 만드는 것이 아니에요.드라마를 평론하고 분석하는 것을 목표로 해요. 이 비유튜브 채널을 공정한 사용을 위한 것이며 저작권을 침해하려는 의도가 아니다.
  1976년 저작권법 제107조에 따라, 비평, 논평, 뉴스 보도, 교수, 장학금, 연구 등의 목적으로 사용될 때 허락된다. 공정한 사용은 저작권법에 의해 허용된 사용이며 그렇지 않을 경우 침해될 수 있다. 비영리적, 교육적 또는 개인적 용도는 공정한 사용을 위해 균형에 도움이 된다.

戰爭藝術下文宣策略分析之研究-以美伊戰爭為例

為了解決第九藝術漫畫的問題,作者陳建利 這樣論述:

基於戰爭一直是人類的需要活動之一,本論文在探討戰爭文宣策略運用時,乃從古文明時期以迄現代在整個戰爭的歷史發展與文化、政治、美術之相互關係,據以分析說明各時期藝術風格、藝術表達如何轉換成為一種政治文宣策略,以綿密運用於國家體制上的文宣策略。進而,嘗試找出戰爭藝術與文宣的相關聯因果線索。從而檢證二○○三年美伊戰爭以作為我國在軍事上運用的藝術、文宣表現方式及整個思想價值核心方向探索之參考。 從研究發現中瞭解「藝術」與「政治」兩者不同層次在思想精神象徵及形式運用上的差異關連。而視覺藝術形式風格在政治軍事操縱上從傳統的制度規範限制,逐漸走向多元開放跨國性的文化表達以吸引社會大眾的注

意。同時從「戰爭藝術」精神及型態的傳達也不再是單純的感官接觸效果,而是更講求須納入思考及想法的深層心理。 最後本文試從在「科技文明」與「精神內涵」的調和提出國軍美育之宗旨與目標宜朝向一種「健康寫實的創作內涵,表達意識形態的多元性」的觀念。藉此建議國軍決策單位重視藝文專業人才的培養及環境的促成,以提升軍事專業與政治層面的綿密關係,期能充份運用在整個政治與軍事文宣策略上的價值效能。

羅浮7夢:台灣漫畫家的奇幻之旅

為了解決第九藝術漫畫的問題,作者常勝,61Chi,小莊,簡嘉誠,TK章世炘,阿推,麥人杰 這樣論述:

法國羅浮宮BD LOUVRE和台灣漫畫的首次合作交流! 2015年11月底在北師美術館舉行 「LOUVRE 9 打開 羅浮九號」漫畫原作展覽!   七位首屈一指的台灣漫畫家精心繪製七篇風格迥異的羅浮宮短篇漫畫,作者群實力堅強,包括:   二位金漫獎年度大獎得主、四位金漫獎分類首獎得主;   另外還有金鼎獎、日本第六屆國際漫畫賞佳作、   日本外務省國際漫畫賞銀賞、中國金龍獎⋯⋯等。   傳奇資深漫畫家麥人傑和阿推睽違十餘年漫畫新作。   《羅浮7夢》是大辣羅浮宮漫畫系列的第四本作品,從《衝出冰河紀》《羅浮宮守護者》到《斜眼小狗》,將配合羅浮宮漫畫在台北北師美術館,於2015/11

/28到2016/2/28的展覽推出。這七位台灣漫畫作者,敍述他們各自想像在羅浮宮發生的故事。7位漫畫線上風格獨具的創作者一起參與計畫,並將7人參展作品完整收錄於書中,展覽場上未完成的故事,都能在此書中一窺究竟、並保留珍藏:從參訪羅浮宮的奇遇記、到每日閉館後上演藝術品們之間的勾心鬥角、以及未來人類重返羅浮宮……各種不同視覺角度,漫畫家們說著各種令人驚喜的故事、並同時參與整個展覽企畫,將畫中的奇幻世界呈現你的眼前!   關於【當羅浮宮遇見漫畫】系列   誰會想到,羅浮宮竟然會舉辦漫畫原畫展覽,並出版一系列的漫畫創作?   這個迥異於羅浮宮常態的漫畫創作出版計劃,並不只是一次文化機構與「新興

藝術家」之間的委託創作,而是以自由創作的形式,邀請藝術家進行完全屬於個人的、原創的圖像式探索。因此這個活動並不限於某個特定媒材或風格,藉此向當代漫畫藝術的多樣性與豐富致敬,並映射羅浮宮館藏多面向、多重形式的本質。此系列創作計劃從2005年啟動,至今仍然進行中,囊括法、日兩國12位漫畫大師作品,包括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恩奇.畢拉(Enki Bilal)、荒木飛呂彥、谷口治郎等,為這次跨域合作留下珍貴記錄,也成為漫畫藝術愛好者注目收藏的一套夢幻逸品。   中文版目前已出版:《衝出冰河紀》尼古拉.德魁西(Nicolas de Crécy)、《羅浮宮守護者》谷口治郎、

《斜眼小狗》艾堤安.達文多(Étienne Davodeau)。   七位風格世代截然不同的台灣漫畫家,一張創作條件上的「Carte Blanche」(空白支票,隨你天馬行空愛怎麼畫都行),唯一限制——「羅浮宮」,會迸出什麼樣的璀璨火花?   本書為「BD Louvre當羅浮宮遇見漫畫」和台灣漫壇的首度交流合作。七位作者以羅浮宮為題,構思創造出七篇如同魔幻夢境的漫畫傑作,解放你的想像空間、顛覆你對藝術的刻板印象:   和常勝一起飛向數十億公里外的外太空,在荒蕪星球上和蒙娜麗莎相遇;看61Chi頑皮掀開羅浮宮三寶的神祕面紗,偷窺鎮館女神們無厘頭的爆笑私生活;別忘了小莊的提醒,逛博物館時小心

看到……(什麼?!!);跟著簡嘉誠溜進羅浮宮舉行降靈會,召喚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進行一場漫畫大車拼;推敲TK章世炘筆下公元2337年的未來,機器人為藝術品痴迷背後的心碎真相;再看阿推的傻氣外星人,降落到玻璃金字塔後竟然身不由己……最後,麥人杰透過老導覽員和機器人間的世代衝突,刻畫出一段博物館內既詼諧又動人的跨物種情誼。   當羅浮宮遇見台灣漫畫,孵出了七個瑰麗夢境,開啟了七段奇幻旅程,書末並附上〈17則知道一下也不錯的,羅浮宮小知識〉──獻給不管活到幾歲,依然愛看漫畫、愛藝術,也愛做夢的你。 【漫畫家談「羅浮宮7夢」】   常勝:   「以羅浮宮為主題,擁有無限的自由去創造與想像,對我來說

是一個熱烈盼望的經驗。藝術之於我的價值在於感動,更甚是撼動與領悟。當我佇立在一幅作品前,總是會有一種陷入的感覺,時間與時間的堆疊,周圍陷入架空的環境,有些東西觸碰到我的心,我想將這無以解說的情感藉由我的畫和故事表現出來。」   61Chi:   「剛加入羅浮宮計畫時我沒什麼頭緒,四年前去參觀過一次,作品產出前不可能再自費去取財,決定畫一個不太需要現場取材的故事。《六人行》(Friends)這部美劇我前後看了整整六遍,大概是因為很喜歡一群朋友混在一起發生鳥事的感覺吧!於是選定鎮館三寶,以這三個女人(女神?)的鳥事做為作品主題。」   小莊:   「羅浮宮之遙遠,遠非一趟休館特別參訪得以深入。

於是我選擇開一個玩笑警告那些對藝術缺乏敬意的參訪者,在這個匯聚了大量人文歷史痕跡的聖堂,除了藝術的氣息之外,一定還有些值得尊敬的什麼⋯⋯」   簡嘉誠:   「事實上我還沒去過羅浮宮,因此在蒐集資料時,簡直就像在一塊塊地拼湊一幅巨大的拼圖。講到羅浮宮,就會想到達文西的〈蒙娜麗莎〉,進一步又會聯想到文藝復興時期。由於羅浮宮館藏中擁有文藝復興時期三傑的作品,如果讓大師們看到現在的漫畫不知會做何感想?他們應該會想試試新的媒材吧?⋯⋯就這樣我開始創作這部作品。想像中的羅浮宮目前只存在漫畫裡,有天我一定要親自踏進那藝術殿堂。」   TK章世炘:   「漫畫和單幅畫作、雕像、影像或聲音一樣,都是藝術創

作的一種形式。身為漫畫工作者,除了對於『漫畫』這個創作類別被羅浮宮重視而感到非常光榮之外,更對於能藉由這次的合作案,讓更多人了解漫畫裡豐富的各種創作類型而感到高興。感謝羅浮宮提供了這個讓漫畫展現揮灑的平台。」   阿推:   「受邀羅浮宮的漫畫創作很爽。為了更棒,多次修改劇情,最後的完稿時間很短。這次設定不同以往的風格,以狂野色塊和古典的黑線條對應,用有限資源創造無限想像。希望在沉默的畫面中,表現出漫畫藝術的尖叫聲。這是台灣漫畫家和和歐洲經典博物館的重要合作,感謝BD Louvre總監Fabrice Douar、大辣出版黃健和、北師美術館及各單位支持阿推的力量,這回台灣漫畫家和國際交流,結合

藝術+漫畫的超棒企劃,期待那些長年被忽視的漫畫靈魂,透過藝術的洗禮,更上一層樓。」   麥人杰:   「十年來都在忙著拍動畫。這一篇作品完全是為了一個特別時刻而誕生的(見書中作者自拍照)。為了可以在羅浮宮的無人時刻去參觀,說什麼都要答應才行。雖然回來以後一直想不到該怎麼畫、畫什麼⋯⋯但是〈蒙娜麗莎〉面前空無一人?這一刻千金難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