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國文補習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竹北國文補習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聯經編輯部寫的 書寫青春10: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合集 和何琦瑜、吳毓珍的 教出寫作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悅讀文教機構. 悅讀文理補習班Love Reading Education Institute也說明:機構簡介. ◇宗旨: 培養孩子終身受用的能力: 閱讀力、人際力、思考力、創造力、情緒力、品格. 繼續閱讀. 竹北安親,安親,課輔,美語,英文,作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聯經 和親子天下所出版 。

中華大學 工業管理學系 陳棟樑所指導 詹坤穎的 應用IPA模式探討禪茶文化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兩岸禪茶文化館為例 (2021),提出竹北國文補習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禪茶文化、服務品質、滿意度、忠誠度。

而第二篇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小玉所指導 鄧琬亭的 1994年到2018年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 (2020),提出因為有 音樂教育社會學、學位論文、內容分析、社會階層化、制度、族群與多元文化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竹北國文補習班的解答。

最後網站拓人補習班徵國文老師 - 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則補充:竹北 【拓人補習班】 徵國文老師(專、兼職皆可). 工作內容:國文老師(一對一教學). 施教對象:國小、國中、高中皆可. 新資:面議. 工作地點:新竹縣竹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竹北國文補習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書寫青春10: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合集

為了解決竹北國文補習班的問題,作者聯經編輯部 這樣論述:

  2013年輕世代寫出文學的新聲音,十年綻放新光芒!   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得獎名單出爐了,傾聽年輕世代寫出文學的新聲音!   評審陳芳明表示,今年小說組有幾篇作品出乎意料地呈現高中生對文字的敏銳,很多作品是從家庭出發,表達資本主義社會中家庭價值的支離破碎。讀完後他雖放心年輕人對漢字的掌控,但也擔心家庭價值的崩壞。   特別的是,今年短篇小說首獎由〈泰雅〉和〈天亮〉並列。朱天心稱許〈泰雅〉:「這篇讓我覺得呼吸到新鮮空氣,感覺是個很想寫東西的人,護住了寫作的初衷。」駱以軍附議:「這篇也是我心中的第一名。……寫到神蹟時,令人感動得起雞皮疙瘩,會讓我想到董啟章的作品。」鍾文音誇

獎〈天亮〉兩端書寫的情境味道很吸引人,很善於描述。尤其是寫到高雄時,平淡的敘事裡頭,氛圍很強烈,是位很厲害的敘事者。陳芳明作結:「這位作者會關心時事很不容易。語氣恰到好處不做作,是高手。」難分軒輊的兩篇作品,希望以此吸引讀者捧讀。   新詩組作品選材範圍較往年擴大許多,令人眼睛一亮,評審提到,技巧上雖仍生澀,然新一代的寫作能量洶湧而來,實為可喜。對於此次作品,陳義芝套用葉嘉瑩老師的說法,強調詩必須有「感發」的能量並讚許今年的作品。首獎〈對妝記〉,路寒袖表示文字的細緻度是入圍決審的作品中最好的,輕重拿捏得宜,有憧憬、想像卻又害怕受傷,耐人玩味。   小說獎決審委員:朱天心、呂正惠、陳芳明

、駱以軍、鍾文音   新詩獎決審委員:向陽、陳育虹、陳義芝、焦桐、路寒袖 作者簡介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短篇小說獎金榜得主及簡介 首獎/徐振輔〈泰雅〉 獎學金二十二萬五千元,晶圓獎座一座   徐振輔,1994年生。成功高中三年級,申請上台大昆蟲系。興趣是生態攝影、自然寫作。曾獲余光中散文獎高中散文首獎及參獎、台中文學獎散文佳作、新北市文學獎小品文第三名、港都文學獎散文佳作、愛詩網新詩參獎、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青輔會青年壯遊計畫佳作等。   ◎得獎感言:接觸生態攝影幾年,經歷過無數次跋山涉水追尋夢幻蝶種,卻無功而返。我想,我寫出的是那些我只敢想像而不敢追尋的夢境。然而

,文學的魔力就在於,那些虛幻縹緲的夢境被書寫過後,拿在手上的是熱騰騰、沉甸甸、具有溫度與重量的物事。   文字像祈禱,在幾個失去睡眠的夜晚裡,讓我把信仰轉化為真實。 首獎/吳佳駿〈天亮〉 獎學金二十二萬五千元,晶圓獎座一座   吳佳駿。1995年生,高雄人。高雄市立高雄中學三年級。曾獲高雄市高中職作文比賽第三名、2011打狗鳳邑文學獎好漾組散文組評審獎、第十一屆全國高中台灣人文獎語文組第一名、第九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小說優勝。   喜歡伍佰、Leessang、Craig Armstrong,還有譚盾。   ◎得獎感言:指考前八天接到得獎的消息,那瞬間我忘了幾天後的大考。感謝

評審老師和聯副,還有我媽,跟我爸。感謝學長、肥子、程勁這類的朋友。   感謝阿媽,還有時常金援我的City。感謝當年跟我說起台積電這個比賽的L,感謝A,感謝S。感謝徐馬拉學長,希望你在馬來西亞一切能夠平安快樂。   (經評審團決議,首獎由二位合得,平分首獎加二獎之獎金,二獎從缺) 三獎/林冠廷〈北上〉 獎學金六萬元,獎牌一座   林冠廷,1995年生,新北市中和區人,台北市立松山高中三年級。曾獲松山高中松韻獎短篇小說組特優。   ◎得獎感言:感覺好像有好幾把槌子打在我的腦袋上,然後腦漿散落,在地上染出駭人的驚喜,就是那麼底令我驚訝!想寫出漂亮言辭,可是卻只有歡喜滿溢而已,或許

我就是一個會在重點時刻失誤的人吧。   或許這樣的想法很可笑,但我現在只想跟我一直拿來思考小說點子的筆記本跳支華爾滋,然後在上面用力寫上:嘿!我們終於跨出第一步了! 優勝獎五位 ◎陳旻道〈默〉 獎學金一萬元,獎牌一座   陳旻道,1995年生,沙鹿高工汽車科三年級。喜愛范勃的油畫,袁文彬的虐兔門系列,曾御欽的攝影。認為該寫些不一樣的東西,所以動筆。認為時下文青、台積電評審應該可以接受,所以動筆。 ◎蘇圓媛〈誤〉 獎學金一萬元,獎牌一座   蘇圓媛,1996年生,新竹縣竹北市人,竹科實中高中部二年級。因為有太想說卻說不出口的故事,只好將它們化作文字。 ◎鄭博元〈防禦〉 獎學

金一萬元,獎牌一座   鄭博元,1996年生,台中市豐原區人,國立台中第一高級中學二年級。曾獲第26屆中一中中女中聯合文學獎極短篇小說組第一名及新詩組第一名。熱愛生活中的粗礪切片。何其幸運,感謝生命中來自土星的小說之神們。 ◎許禾榆〈桐泥〉 獎學金一萬元,獎牌一座 ◎葛家瑄〈書包〉 獎學金一萬元,獎牌一座   葛家瑄,1995年生,台中人,國立台中女子高級中學二年級。曾獲中女青年127綠苑文學獎新詩首獎、第26屆一中女中聯合文學獎極短篇第二名。 新詩獎金榜得主與簡介 首獎/陳昶志〈對妝記〉 獎學金十萬元,晶圓獎座一座   陳昶志,1994年生,新北市永和區人,台北市立建國

中學三年級,擁抱山川物事與文字生活。曾獲第二十三屆紅樓文學獎散文第二名、入選第五屆建青詩歌季。即將就讀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得獎感言:受寵若驚!一向汲汲於目前之務,這二年來於書寫倘若有所進步,都得感謝師友的刺激與鼓勵,讓我聽聞更多名字,從圖書館聳矗的架上取下曩昔不熟悉的詩人卷帙,課餘怯怯趕作家的演講。   復感謝家人容許我於正事之外偷渡一冊冊書籍,感謝台積電及評審。感謝學校的滋養,現在當我坐在圖書館文選的一角,恍惚有六月的荷香掩至。 二獎/黃書怡〈賴比瑞亞,你看過鳳仙花嗎?〉 獎學金五萬元,獎牌一座   黃書怡,筆名悅墨,1995年生,桃園縣觀音鄉草漯人,縣立大園國際高中

三年級(已順利畢業),熱中文學,酷愛寫作,偶爾寫寫打油詩。自從看了《雨啊,請你到非洲》,便立志要成為雨,滋潤非洲的每一寸乾土,要寫很多故事,感動每一個人,最大的夢想是用筆遏止所有的戰爭,所以我會不停的寫,直到我的血液不再流動為止。   ◎得獎感言:接到電話的當時,正在補習班當苦行僧,修練英文。獲知得獎當下,全身顫抖,然後就落淚了!感謝上帝給我一個完美的十八歲禮物,還要感謝吳慕潔老師曾給過我一個肯定的眼神,使我對文學產生莫名的執著,更要感謝好友兼損友──瑋庭章魚姊妹,要不是她的稱讚,我不會有今天。此外,謝謝評審老師們使我心中的感慨能夠被看見。 三獎/許玄妮〈孽〉 獎學金一萬三千元,獎牌一座

  許玄妮,1996年生,台東縣台東市人,國立台東女中二年級。曾獲第三十一屆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新詩組佳作。   ◎得獎感言:今天再次讀了一遍這首詩,知道是不能再回到之前寫這首詩時的心境。因為我放棄太多事情了。這首詩轟轟烈烈,革命般地展開,而終究要被我輕輕放下。再來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家人、朋友、老師,太多太多人了,如果沒有你們,就不會有我。謝謝大家。 三獎/康書恩〈沉淪〉 獎學金一萬三千元,獎牌一座   康書恩,1995年生,花蓮縣花蓮市人,國立花蓮高中三年級。曾獲花中文學獎新詩組首獎,並出版個人詩集《潮海印象》。喜歡以文字觸發深邃的思考,於外在的表徵和潛藏的內蘊中,探索更多美

的驚豔與感懷。   即將就讀台師大國文系,期盼未來能以悲憫的心靈、清明的思想、以及宏觀的視野,繼續耕植於文學的領域,洞悉生命之美。   ◎得獎感言:當這首作品完成時,我亦隨之而死去。我確實已死。因為某個階段的自己遭到徹底的粉碎,但我得強迫自己接受另一股內在能量的復甦,為所愛與被愛負責。   我衷心期盼每一次詩思瞬變的過程,在或長或短的時間流中,無畏地與內在靈魂對話。介於生與死之間的拉鋸,讓我深刻體悟:在愛情中唯有靈魂質地的力量,才能牽繫兩人之間的愛。   (經評審團決議,三獎由二位合得,平分獎金。) 優勝獎四位 ◎周威成〈蜉蝣日記〉 獎學金六千元,獎牌一座   周威成,

生於1995年夏末,雲林人,國立虎尾高中三年級,即將就讀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標準家裡蹲。熱愛二次元、艱澀的詩、鍾怡雯的散文。曾獲愛詩網好詩大家寫、中台灣聯合文學獎、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 ◎尤尊毅〈葬禮上的巨大包裹〉 獎學金六千元,獎牌一座   尤尊毅,1995年生,台北市立建國中學二年級,台北就學的非台北人。曾獲台北市青少年文學獎、城邦校園寫作之星作文比賽。聽Yo La Tengo〈Today is the Day〉這麼唱:「我記得那台蒙塵的舊車,一切宛如昨日一般(……)我什麼都沒有想,感覺卻是一樣的。」再見,我親愛的童年。 ◎林家緯〈沙漠三年——致自殺的建中生與畢業前夕〉 獎學金六

千元,獎牌一座   林家緯,1995年生,新北市板橋區人,台北市立建國中學三年級,曾獲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新詩組第三名、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組優勝,即將就讀台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張媛媛〈耳朵〉 獎學金六千元,獎牌一座   張媛媛,1995年生,桃園縣中壢市人,國立楊梅高中三年級。曾獲101年第3屆全國高職學生文學獎新詩組優選、102年第4屆全國高職學生文學獎散文組優選、第20屆梅岡文學獎新詩組第一名和小說組第二名、第18和19屆梅岡文學獎散文組第一名,即將就讀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序/曾繁成 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金榜 第十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

組金榜 短篇小說獎 首獎 泰雅/徐振輔 天亮/吳佳駿 三獎 北上/林冠廷 優勝獎 默/陳旻道 誤/蘇圓媛 防禦/鄭博元 桐泥/許禾榆 書包/葛家瑄 短篇小說獎決審紀要:倪采青/記錄整理 新詩獎 首獎 對妝記/陳昶志 二獎 賴比瑞亞,你看過鳳仙花嗎?/黃書怡 三獎 孽/許玄妮 沉淪/康書恩 優勝獎 蜉蝣日記/周威成 葬禮上的巨大包裹/尤尊毅 沙漠三年──致自殺的建中生與畢業前夕/林家緯 耳朵/張媛媛 新詩獎決審紀要:自我的本色,感發的能量 詹佳鑫/記錄整理 【選手與裁判】 附錄 【台積電文學之星座談會】 我們不是文青?

【作家巡迴高中校園講座】 第一場◎松山高中/ 書寫的後台時光──小說家的男朋友、女朋友 陳立言•記錄整理 第二場◎高雄女中/ 你可以這麼寫、那樣玩──讓詩在生活中立體起來 韋瑋•記錄整理 第三場◎台中一中/ 打開創作的開關──唱阮心內ㄟ歌,講青春ㄟ代誌  韋瑋•記錄整理 徵文辦法 【文學專刊】 小說/ 眠/張敦智 孔雀的屁股與祂的壽宴/陳柏言 重考/劉煦南 蹺蹺板/盛浩偉 詩/ 三七仔──致我們的21歲,在2010(外一首)/林禹瑄 小小的島的兩種進行式(外一首)/林育德 今晚我躺在鐵軌──記2013工人臥軌事件(外一首)/詹佳鑫 巨人系列/莊子軒

【特別收錄:文學遊藝場】 微型小說詩/徵稿辦法 微型小說詩駐站觀察 手法與目的/孫梓評 【微型小說詩:作家示範作】 虛稱奧利佛來信/孫梓評 假正經約會電影/黃崇凱 【微型小說詩:優勝作品】書瑋/等 序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   十年是一個世代,同時亦是個指標。十年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首度舉辦校園人文競賽,以創作書寫作為台積電對於人文教育關心的起點,與聯合報共同攜手舉辦「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希望能將人文的滋養引入校園,為熱愛創作的學子搭造書寫的舞台,同時啟發青年朋友對於文學的興趣,藉此增添自我人文厚度。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自舉辦以來,共計徵得

二、三五七件小說、二、四八九件新詩、以及二五七件書評(只於首屆舉辦),每屆的作品都有令人驚艷之作。更令人欣慰的是,歷屆優勝學子更有持續精進成長者,或拿下重要社會性文學獎,或已出版著作,更常於報章書刊發表作品,展露出其更成熟的書寫姿態。   因此,今年除了徵文的競賽外,我們亦與聯合報副刊開闢特刊,邀請盛浩偉、劉煦南、陳柏言、張敦智、莊子軒、林育德、林禹瑄以及詹佳鑫等八位歷屆文學獎得主,於「台積電文學新星作品展」發表其新作,讓我們共同分享這群仍在文學創作路上耕耘的新星作家的才華及成長的喜悅。   除了八位文學新星的精采作品外,本屆的競賽作品亦為耀眼,尤其部分作品展現自我探索以及社會的關懷,

尤為可貴。新詩作品中<對妝記>以化妝作為隱喻,探索真實與虛偽,深具哲學思考;二獎<賴比瑞亞,你看過鳳仙花嗎?>在律動的詩句中,流露出學子對於國際現實的悲憫,令人可喜;而此次次的小說作品更令人驚艷,<泰雅>及<天亮>雖屬不同題材,皆展現了創作巧思及細膩文字,無分軒輊的兩篇作品共獲首獎,實至名歸。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耕耘十年,略有所成。感謝聯合報副刊十年來,與我們共同培育文學幼苗,諸多文壇先進的支持及指教更是讓此方園地茁壯的重要滋養。在此十年之際,我們期望能讓文學的根再往下扎深,在不久的未來看到燦爛繁花。   泰雅/徐振輔   漸漸地,人們會說服自己馬拉巴綠蛺蝶或熱帶蘭灰蝶已經絕

種。   追蝶的人在曾經許願的森林裡,不再向山神祈禱牠們的蹤跡,因為那些深情的禱詞都是浪費,不如轉而追尋譬如白芒翠灰蝶,牠稀少是稀少,但每年,網路上總還是會出幾張令人驚豔與眼紅的照片,你沒有理由質疑牠們的存在。   他相信,泰雅鋩灰蝶還在某個地方訪花、飛行,聆聽陽光與樹葉的撞擊。   縱然數十年沒有觀察紀錄,他還是這麼固執地相信。   他詢問過一位鑽研蝴蝶的前輩,他告訴他:「幾十年沒有紀錄不見得滅絕,可能是族群數量太過稀少,又棲息在難以到達的荒山野嶺,加上牠的習性不明,像是個謎。   要找牠,就像閉起眼睛在火星上找外星人,很難啦,而且前提是火星上要有外星人。」   他好像看穿了小小的想法,才補

上最後一句。   「前輩,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只有年輕人才做白日夢。   但你不也說了嗎,幾十年沒有紀錄不見得滅絕,如果我理解得沒錯的話,泰雅鋩灰蝶可能並未絕跡,牠可能還在山裡某個地方,只要肯上山就有機會看到。   森林與青春一樣充滿可能性,你或許得換個理由,才能說服我放棄追尋。」   他暗想。   「好,謝謝你。看來我要拍泰雅是沒什麼機會了。」   他當時一面顯露極惋惜的樣子,一面極力壓抑那股跳躍沸騰的激動,好像見到什麼遺失的物事,在手掌心上活生生地顫抖。   找外星人,很難啦,而且前提是火星上要有外星人。」   他好像看穿了小小的想法,才補上最後一句。   「前輩,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只有

年輕人才做白日夢。   但你不也說了嗎,幾十年沒有紀錄不見得滅絕,如果我理解得沒錯的話,泰雅鋩灰蝶可能並未絕跡,牠可能還在山裡某個地方,只要肯上山就有機會看到。   森林與青春一樣充滿可能性,你或許得換個理由,才能說服我放棄追尋。」   他暗想。

應用IPA模式探討禪茶文化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兩岸禪茶文化館為例

為了解決竹北國文補習班的問題,作者詹坤穎 這樣論述:

本研究運用重要-表現分析法(IPA)模式,探討茶文化相關產業消費顧客對於禪式管理之茶文化館所提供服務品質的重視程度與實際感受以及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影響關係,並透過個人資料基本分析來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所造成的差異情形。採用問卷調查法在上海及高雄兩地針對消費者發放實體問卷蒐集資料,上海市靜安區靜安別墅百年街道商圈博茶堂文化館,共發放100份問卷,回收93份,扣除書寫不全,共計回收有效問卷76份;上海市徐匯區商圈永新坊行人商業步道區素林茶文化館,共發放100份問卷,回收85份,扣除書寫不全,共計回收有效問卷79份;高雄市苓雅區高雄文化中心文教區睿和茶文化館,共發放70份問卷,回收55份,扣除書

寫不全,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7份。三個據點共發放270份問卷,共計回收233份,有效回收問卷合計回收203份,有效回收率為75.19%,問卷回收鍵入資料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件及Microsoft Excel試算表軟體進行項目分析、敘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以及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為:1.禪茶文化館的女性顧客比例較高。2.禪茶文化館的顧客收入及學歷偏高。3.禪茶文化館的主要顧客集中於40歲以上中壯年至屆退休年紀。4.禪茶文化館的各項分析中顧客對於關懷性構面普遍重視。5.禪茶文化館的顧客對服務品質滿意度會影響忠誠度。6.禪茶文化館的部分顧客認為

服務品質未必是最滿意,仍願意繼續消費,忠誠度極高。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除了提供參與調查研究之業者在營運實務上可進行改善的意見參考之外,除了提供茶文化產業經營者在營運上作為營運策略方調整外,也可以給準備進入這個行業的經營者在定位及策略上提供參考。

教出寫作力

為了解決竹北國文補習班的問題,作者何琦瑜、吳毓珍 這樣論述:

從「寫作」啟動新一波學習革命本書從定義開始,重頭說起。因為目前的寫作教育,是我們自以為很熟悉,卻完全走錯了方向的一條路徑。釐清「寫作」幾個一定要釐清的迷思,也是必須要認識的趨勢是:   寫作力,不該只是附屬於國文課後的「作文」能力。  寫作力,不是屬於有天賦與創意者的專利,也不是「寫多了就會」鐵杵磨成繡花針式的努力可及。   好老師該做的事,不是花很多時間「批改作文」,教師應該的「引導」的角色,看重學生「如何學」。同儕批閱、小組討論,透過充分的閱讀、分析、腦力激盪和討論的歷程,是更有效的做法。   本書不獨關心寫作,也企圖抽絲剝繭、全面檢視當前語文教育的問題。九年一貫之後的語文課程,教學時

數大幅縮減、教學內容淺薄化、活動化,已經養成了「骨質疏鬆的一代」。我們特別調查全國國中小校長,試圖了解教學現場的實況及挑戰。   台灣現階段體制內卻缺乏「閱讀策略」的教學。本書專訪主導PIRLS(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研究的中央大學教授柯華葳,完整陳述了國際閱讀素養調查多年來的分析與結論,非常值得做為下一波推動方向的借鏡。本書更深入淺出的整理了基測作文評閱標準,也報導了滿分學生的學習歷程。   如果我們足夠重視,如果我們足夠理解,培養閱讀力和寫作力,應該要成為啟動第二波教育改革的「關鍵之鑰」。

1994年到2018年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

為了解決竹北國文補習班的問題,作者鄧琬亭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之論文基本資料與研究內容,藉此瞭解目前相關學位論文的研究趨勢,綜合討論國內外目前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聚焦在巨觀派典,並使用自編類目表分類1994-2018年(83-107學年度)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共計236篇,並進行次數、百分比和排序之量化統計以及質性之描述分析。得出結論如下:1. 1994-2018年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由53所大專院校之博碩生完成,篇數從民國94學年度以後穩定成長,最多出現在民國104學年度;論文出處之學校類型以占整體55%非師範體系學校多於45%師範體系學校,其中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發表38篇論

文為最多;系所所屬學門涵蓋7個領域,最多是藝術及人文領域,其次是社會與相關領域,教育領域排第三,占整體61%的非音樂系所多於音樂系所,占整體83%的非教育系所多於教育系所。2. 1994-2018年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之研究主題最多者為階級,其次為政策,族群與多元文化教育排第三議題;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調查研究法,其次為混和或其他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排第三;最多研究類型為導向性基礎研究,其次為純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排第三;研究時間多數使用橫斷研究,縱貫研究次之,橫斷系列研究排第三;研究對象多為特定人物和團體,主要是學生,其次是專業人員,音樂教師排第三。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關於未來研究之建

議:1. 深度詮釋議題的興起或趨勢是否受時空背景影響。2. 擴充研究派典、研究議題內容或做跨國比較,更換研究對象以及另闢音樂教育中的社會心理學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