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種苗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花蓮縣政府寫的 有機花蓮 和鍾依萍,張倚瓏,郭宏遠的 細說苗圃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的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大興隆種苗園也說明:綠化用樹,工程用樹,景觀樹,庭園樹,台灣原生樹苗,高經濟樹苗,灌木開花類,四季花卉,果苗,草皮,果苗種子,草皮種子,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 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所出版 。

萬能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 王金印所指導 徐毓檀的 以深度訪談法探討銅鑼杭菊產業面臨困境與轉型之研究 (2021),提出種苗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杭菊之鄉、深度訪談法、銅鑼鄉杭菊、焦點小組。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詹家昌、李書行所指導 陳克璟的 傳統產業導入跨境電子商務平台之研究 -以A公司營運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傳統產業、跨境電子商務平台、Amazon亞馬遜、阿里巴巴的重點而找出了 種苗場的解答。

最後網站高縣種苗場« 燕巢 - 援剿人文協會則補充:燕巢,歷史,人文,鄉土,生態,導覽.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種苗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有機花蓮

為了解決種苗場的問題,作者花蓮縣政府 這樣論述:

  有機花蓮,以土養人;永續環境,純樸返真。   攜手創造人與自然萬物的平衡,友善大地與環境,讓花蓮的每滴水、每根草、每粒米,都純淨天然,返璞歸真!     花蓮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出美好大地滋養著萬物生長。   永續環境,是我們對有機農業的期許,透過花蓮有機好農們的共同耕耘,   在健康的土地上種植出健康的食物,為我們及下一代擁有更好的環境。     本書將帶你走一回有機花蓮,聆聽有機職人的農作故事;挖掘在地特色有機食材,體驗有機自然生態之旅,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片土地的美好! 作者簡介   花蓮縣政府     永續花蓮 有機首都     花蓮擁有純淨的自然資源、獨特的地形風貌及多元

的人文氣息,是台灣走向國際的一塊瑰寶:氣勢磅礡的太魯閣國家公園、阡陌縱橫的花東縱谷平原、廣達1,000公頃的瑞穗溫泉區、壯闊的太平洋美景,以及多元文化的原住民族群,加上國際機場及國際海港,這五加二的優勢條件,交織構成「魅力花蓮」。     花蓮縣政府致力於推動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有機農業及友善觀光,在眾人的努力下,共同見證「永續花蓮 有機首都」新紀元,有機驗證面積占比全臺第一,期許產業與這片土地、人的共好共存、對環境友善的永續循環,以「淨」、「靜」、「境」、「勁」、「靚」及「近」為施政方針,以打造三生(生產、生活、生態)的宜居城市做為目標,也相信我們一定能逐步形塑「花蓮有機」純淨的品牌意象,讓

世界看見花蓮「慢.精品」文化。   Part 1 數字花蓮 花蓮=有機領航者,有機就是花蓮的代名詞 花蓮有機願景:萃取專區亮點,規劃全台首座有機種苗場 Part 2 職人花蓮 AI加值 01興瑞柚子園:AI帶來自由氣息,三代文旦園活出新希望 02銨廷有機農場:智慧化管理把務農變快樂了 03奇萊美地有機農場:蔡志峰的苦瓜哲學──人生吃點苦有益身心 04TJ農場生生不息:三法寶加乘有機生活 一起GO 05東豐拾穗農場:低碳經濟先行者,攜手有機農友一起搖滾 06伍佰戶有機農場(陳金榮有機農場):更生人自強自立,再尋回自在新生 命07御皇米:從產銷到生活照料,村里的好鄰居 08淺草堂:協助小農互惠

,有機加工行銷一把罩 文化Light 09達蘭埠椴木香菇:傳承老人家智慧,潘務本打造椴木香菇的未來進行式 10泥妲咖啡:戴秋豐醫生用一杯杯咖啡,傳遞對部落的湧泉祝福 11太巴塱紅糯米:文化復振──從配角變主角,把部落重新串連起來 12拿海呼農場:南安部落的蟹老闆,攜手族人打造桃花源 快樂Reserve 13宇還地:在角落默默發光,創新導覽影響新世代 14榮耀有機蕈菇場(菇德農場):傳承快樂,敞開大門歡迎檢驗 15月眉橋有機黃豆:看天吃飯,巡田當運動,月眉橋夫妻賺到更多自由 16溫肉桂:好物不怕客人試吃,溫錦洲:願意嘗試就有機會 Part 3好物好釀 01隨著禾亮家純露、環香,感受香草的美妙氣

息 02把草變成夥伴,伊禾茶「一盒茶」盡藏自然奧妙 03桑樂桑椹酸甜好滋味,擄獲都會人的心 05御皇米巧變:兩份米食譜 06重生後立志推廣,紅薑黃姐姐的福音 07崙山苦茶油天然好純淨 08秀林鄉山蘇の園,部落野味格外鮮脆 09達蘭埠有機金針,國際有機認證掛保證 10江玉寶有機百合,兩位總統國宴都指名 11寶地紅藜用途多元 Part 4好蓮好行 Trip1 人文薈萃:壽豐、豐山、豐田社區 Trip2 縱谷廊道:玉里、富里、羅山村 Trip3 親近太平洋:新城、豐濱 Trip4 時光隧道:鳳林萬榮、光復 Trip5 尋幽訪勝:吉安 Part1 數字花蓮 花蓮=有機領航者,有機就是花蓮的代名詞 

提起「有機」,自然而然讓人聯想起好山好水的花蓮。如果說,花蓮=有機農業,有機是花蓮的代名詞,可說是實至名歸。 全國第一個有機村 在有機農業推廣面向,花蓮縣可說是先行者,很早即開始投入有機農業的發展,例如位處富里鄉的羅山村,榮登台灣第一個獲得認證的有機村,18年前即成為台灣第一座有機示範農村;全國第一家推廣有機農業的國際酒店、第一座有機農業研究中心也都是位在花蓮縣,足堪稱為有機領航者。 在有機農業政策推動上,花蓮縣從2015年起,首創推出有機農業驗證費用差額補助政策,嘉惠許多農友,鼓勵更多人投入有機栽種,成績顯著;有關花蓮縣推廣有機農業推廣的亮眼好成績,透過數字來說話既實在又具說服力。 根據20

20年11月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的統計資料,花蓮縣有機驗證戶數現已突破550戶、有機驗證面積也持續累進至近2500公頃,高居全國有機驗證面積、農戶數都排名全國之冠,整體面積是其他縣市的4倍以上,遙遙領先第二、三名的台東、屏東等縣市。 有機面積全國第一 時至2021年3月,根據農糧署統計資料顯示,花蓮有機面積擴增達2710公頃,有機農戶數達564戶,呈現顯著成長,截至2022年初最新統計,花蓮縣整體的有機農業面積已達2800多公頃,持續成長中。其中富里鄉、壽豐鄉與玉里鎮的有機面積與農戶數居花蓮縣各鄉鎮的前三名,縣政府也正積極輔導富里鄉邁向成立全國第一個有機促進區,也已獲得相關主管單位與農友們的熱烈

響應。 環顧全國農地通過有機驗證的面積,其中25%位於花蓮,純淨土地種植出的新鮮蔬果早已聞名各地,享有「有機農業首都」美譽,尤其有機水稻、有機蔬菜與水果的面積,花蓮縣更長期穩坐全國冠軍寶座,全台有機米4成來自花蓮縣,花蓮生產的有機蔬菜(短期葉菜、根莖菜、瓜菜)也占全國總量13%,其他有機茶、有機水果產量等也名列前茅,優良品質廣受都會區消費者青睞,供不應求。另外,花蓮出品的有機特作雜糧類(黃豆、黑豆、小麥、蕎麥、咖啡、茶油、牧草等)產量,2020年也已晉升為全國之首,表現出色。

種苗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以深度訪談法探討銅鑼杭菊產業面臨困境與轉型之研究

為了解決種苗場的問題,作者徐毓檀 這樣論述:

苗栗縣銅鑼鄉有「杭菊絨毯」溫馨美麗的名稱,屬於臺灣杭菊栽植開發較早的鄉鎮。尤其是位於銅鑼鄉樟樹與九湖 銅鑼三個村的九湖盆地,受三義火炎山的天然山型造成影響,產生獨特的溫濕度氣候,水氣與日照時間的適合度,相對溼度高,產生微酸性含鐵的磚紅色土壤,在獨特的氣候影響中,生產的杭菊外觀雪白,花蕊飽滿,具有高雅的清香味道,在栽植上逐漸成為當地重要的生活重心與經濟的來源。 然而自七十年代起,受到進口杭菊低價競爭的衝擊,在地杭菊產業漸漸衰微,面臨棄種或改種其他農作物的危機時刻。近年來,又受到少子化的影響,致使農村人力短缺,銅鑼杭菊農們年紀也漸老,.更是缺乏與外界接觸觀摩的管道。面對這些內在與外在因素的挑戰,

必須尋找解決方法,扭轉杭菊逐漸沒落的命運。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法和焦點小組深度訪談法,並且扮演著杭菊種植農們與農政指導單位及專家之間的橋樑。研究結果提出四大策略,第一:改善杭菊育苗生產之對策;第二:改善杭菊行銷之對策;第三:改善銅鑼鄉周邊環境道路停車場之對策;第四:結合其他活動之對策。這四大策略提供杭菊種植農們與相關單位參考,再度重振銅鑼鄉境內各處田間鋪滿雪白杭菊花海的盛況。

細說苗圃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的故事

為了解決種苗場的問題,作者鍾依萍,張倚瓏,郭宏遠 這樣論述:

  種苗改良繁殖場自民國2年(西元1913年)建場至今,透過本書追溯自日治時代,種苗場甫成立的種種緣由及歷程,全書共分為四個章節,第一個章節「大南庄蔗苗養成所成立緣由」,與當時台灣糖業的蓬勃發展密不可分,甘蔗作為製糖的重要原料,在當時如何供應優質的蔗苗成為重要課題,而新社以何種條件被選中設立苗圃,在本章節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與土壤等面向一一詳述;第二個章節「土地收購與業務推廣」,成立蔗苗養成所需用地千餘甲,在土地收購過程中,爆發重要的農民運動「馬力埔事件」,事件落幕後,大南庄蔗苗養成所順利建成,引進許多甘蔗新品種試作及建立蔗苗輪作制度,始穩定供應優質蔗苗;第三個章節「辦公

廳舍的興築、管理」,詳細記載當時曾在這塊土地上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廳舍,透過翻印保存古老相片,得以一窺當時苗圃的樸實樣貌,同時曾在苗圃貢獻心力的技術人員們,也在本書中亮相,使後人得以追念前輩們的努力,見賢思齊;第四個章節「灌溉與運輸工事」,大南庄在苗圃設立前為一偏僻山中村落,交通不便且缺乏灌溉水源,本章如實記載白冷圳的規劃、施工及其截至今日仍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本書希望透過這四個章節能夠讓讀者大眾認識種苗場從古至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僅影響農民,更擴及至每個消費者群眾,種苗產業為農業產業鏈的上游,是應當投入而且被重視的民生產業。

傳統產業導入跨境電子商務平台之研究 -以A公司營運為例-

為了解決種苗場的問題,作者陳克璟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近年來隨著網路的發達與頻寬的不斷改善,全球在電子商務平台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也由於行動手機及網路的便利與普及,電子商務所提供的購物形式,另消費者更方式的選擇。由於網路的發展趨勢,也造成了消費者習慣的改變,許多傳統產業,以往全靠”經銷商模式”來做銷售服務,但手機及網路發達的現在,民眾購物的方式,也大幅的改變,傳統產業已不得不向”電子商務跨境平台”靠攏,造成電子商務跨境平台B2C和B2B的興起。從北美、中國大陸、東南亞,到臺灣,都有許多電商跨境平台的崛起,例如Amazon、eBay、京東、阿里巴巴,到臺灣的PChome Online等。互聯網及跨境電子商務的時代來臨,企業界的產品銷售,

早已跨越一般代理經銷商的傳統銷售模式,而是透過跨境電商平台銷售到全世界各地。期許本研究以傳統產業導入跨境電子商務平台的經歷及實務操作經驗,協助臺灣中小企業面臨 AI 及工業 4.0 全球浪潮下,能打開新市場經濟,在變化快速的全球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獲利方程式,迎接新的時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