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課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種植課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蔣榮利,蔣宜成寫的 空中菜園!用種菜箱實現城市田園樂 和陳坤燦、MyGarden花草遊戲編輯部的 室內觀葉植物種植活用百科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農園藝種植維護實作課程分享- 研習報名也說明:研習名稱. [特教知能研習] 農園藝種植維護實作課程分享. 研習分類. 特教班教學知能研習 ; 報名日期. 2019-06-24 ~ 2019-06-27. 相關公文. 核文日期2018-08-24. 核發文號新北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麥浩斯所出版 。

嘉南藥理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彭衍順所指導 周俊良的 社區資源對國小推動芝麻栽種本位課程影響之探討—以台南市延平國小為例 (2016),提出種植課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資源、教學農園、社區環境教育、本位課程。

而第二篇論文佛光大學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 段昌國所指導 張淳貞的 環境教育融入生活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以「花草生活」課程設計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環境教育、生活課程、行動研究、園藝治療的重點而找出了 種植課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雙無菜園」你也可以!無肥料、無農藥栽培指引則補充:課程 週次課程13週次,每次3小時,共39小時上課地點豐禾子東海工作站(新竹縣竹北市東海三街169號) 上課時間九月十七日起每週六下午15:00-18:00 課程理念東海區域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種植課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空中菜園!用種菜箱實現城市田園樂

為了解決種植課程的問題,作者蔣榮利,蔣宜成 這樣論述:

  種菜免田地!使用專利設計的通氣式種菜箱,   可大可小、自由組裝,材質安全無疑慮,   陽台、窗台、露臺、頂樓,四季都能豐收葉菜瓜果,   都會區也能輕鬆實現田園夢!      住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依然渴望能親自栽種安心蔬果,為吃下肚的食材把關?!「通氣式種菜箱」可以單箱、多箱連接使用,榮獲國家發明創作金牌獎,完全配合空間,靈活組合成你的專屬菜園。本書邀請種菜箱研發設計者,以圖解步驟引導你完成組裝,從最簡單的一箱開始實現小農生活,然後再擴充到多箱連通、立體加高、隧道式、階梯式、溫室等各種延伸變化,葉菜類、根莖類、瓜類、水果、香草、辛香料都能栽種。搭配加裝自動灑水系統,還能定

時定量給水,讓維護管理更加輕鬆。      *從第一箱開始,只需30x45公分的空間,就可以來種新手級、超好種的蔬菜:   地瓜葉、紅鳳菜、活力菜、角菜、山茼蒿、韭菜、櫻桃蘿蔔、芹菜、九層塔、辣椒、蔥、迷迭香、薄荷、紫蘇、芫荽……翠綠的葉菜、芬芳的香草,讓你元氣滿滿!      *空間大一點,將多箱串連,來種種大顆的蔬菜:   葉萵苣、福山萵苣、蘿蔓生菜、紫生菜、菊苣、箭芝、芥菜、茼蒿、皇宮菜、莧菜……種出各式蔬菜,增加餐桌上的菜色變化。。      *把箱子疊高2、3箱,土壤夠深,根莖類、水果都能種得好!   蘿蔔、甜菜根、秋葵、玉米、茄子、甜椒、小黃瓜、馬鈴薯、洛神花、金桔、香水檸檬、水蜜

桃、葡萄柚、甘蔗、番茄……在家也能採收甜蜜瓜果。。      *搭建棚架栽種瓜果,還能幫助頂樓降溫:   百香果、絲瓜、扁蒲、冬瓜、南瓜、苦瓜、菜豆……爬成綠棚、結實纍纍,種起來最有成就感。      *擔心蟲兒、鳥兒早一步來吃掉蔬果?種菜箱搭配溫室保護就沒問題了!   蟲兒最愛的高麗菜、花椰菜、芥藍菜、黃金白菜、蘿蔔嬰、青江菜;或是鳥兒愛來吃的草莓,就種在溫室裏頭吧,不用灑藥才能安心吃下肚!      *種菜箱除了種菜,還能孵牙菜、做推肥!   芽菜營養豐富、高纖、熱量低,自己孵芽菜,可以放心生吃。家庭廚餘也能再利用,放到種菜箱做堆肥,再施灑到種菜箱,讓收成更豐碩!      如果你是種菜新

手,不知道怎麼開始,書中也收錄了個人、社區、學校、公司行號使用種菜箱的精彩案例分享,相信都能在觀摩實例經驗之後,找出方向,開始你的新農業生活運動。   得獎紀錄   通氣式種菜箱--- 2005 年參加國家發明展,榮獲得金牌獎 本書特色   1.教你使用專為種菜設計的種菜箱,只需要30x45公分的小空間,就能開始栽種有機蔬菜,實現城市田園生活。   2.從單箱再擴充到多箱、從平面到立體,將你家陽台、頂樓打造成健康來源的空中菜園。   3.收錄各式案例,是推廣綠屋頂菜園相關單位、食農教育課程的最佳參考手冊。 名人推薦      前台北市長黃大洲   種菜箱看似簡單,但對於都市屋頂農業及平

地上的立體農業提供了革命性的創意和實踐的可行性,使陸地平面因都市化被占用的空間,從屋頂的平面空間補回。此一創意開啟了農業生產新境界,值得鼓勵與推廣。      全國技能競賽花藝裁判長周英戀   大家相招來種菜,正在城市裡蔓延。而掀起這浪潮的正是默默精進研發種菜箱的蔣榮利老師。規格化、一致化的種菜箱輕巧美觀,完全透氣,完全接納各種蔬果的栽種,也包容了廚餘自然發酵,種菜箱成為都市空間移動的土地。      臺大園藝暨景觀學系主任張育森   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必須有簡便的園藝資材設施,才能在都市裡享受田園樂趣。「金頭腦」發明家蔣榮利所研發的種菜箱正是極適合在都市裡栽種植物的優良園藝資材!適用於平地

、屋頂和陽台等人工地盤,並可自由組裝變化。      高明法律事務所律師陳淑貞   律師業務繁忙,還要兼顧家庭、公益,除了當個假日農夫外,其他時間只能放任植物生長。育材的種菜箱和自動澆水系統正好能幫上忙,即使疏於管理,火龍果、草莓、水梨、芭樂⋯⋯等水果或青菜都能生長良好,也沒有發生屋頂漏水的問題。   

種植課程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行政院去年宣布「班班有冷氣」的政策推廣,各縣市積極配合,然而享受冷氣之於也需關心碳排放成本,市議員蔡旺詮要求市府效法其他縣市,擬定具體減碳政策。同時它也關心未來振興券發放問題,為弱勢族群發聲,呼籲不要再以現金換券的方式,徒增市民負擔。
今(27)日台南市議會總質詢,市議員蔡旺詮對台南市各級學校安裝冷氣的配套措施提出質疑,強調碳排放成本控管的重要性。他表示,行政院在去年7月7日宣布,全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班有冷氣」政策,該計畫的第一步驟:電力工程改善,正在台南如火如荼的推動,更是領先全國完成第1群校園電力改善工程發包,我們非常肯定市府的執行力與用心。然而市府僅著眼在冷氣的安裝進度上,忽略了冷氣的使用成本,令人憂心。他舉例道,前台灣營建研究院所長,現任綠學院綠色帶路人的鄭瑞濱認為,對碳排放的錯誤認知很多,所以用電的維護管理更顯得重要, 吹冷氣一小時製造約0.6公斤的碳排,鋼筋混凝土建築換算成每小時碳排約0.084公斤,吹冷氣比蓋大樓的碳排更多,顛覆一般人的想像,所以對於冷氣使用成本的控管,請市府應拿出具體對策。蔡旺詮也分享了各個縣市的減碳對策,包含基隆、宜蘭、桃園、新竹、南投、嘉義、高雄、台東等八個縣市,都對冷氣安裝提出減碳具體對策,蔡旺詮也將其整理成四大項,其一,裝設冷氣之學校,應提供其校地依比例種植樹木或綠化植被。其二,設置視覺化的「能源牆」,讓學生吹冷氣之餘,了解電力的消耗並融入節能課程。其三、裝設AI或智慧節能系統,達到節流之作用。其四,架設太陽能或其他綠電裝置,達到開源之作用。他希望市府可以採用這些措施,來為減碳救地球盡一份心力。
教育局長鄭新輝回應,雖然冷氣會耗電,但太陽能發電是黃偉哲市長大力推動的政策,目前陸續發包中,預估發電量將成長10倍,可以彌補冷氣耗電。而植樹的部分,從去年到今年,台南已種植2,200棵樹木,是台灣植樹數一數二多的縣市,達到減碳的效果。EMS節能系統與能源牆也已經發包,陸續正在建置中。承諾會照顧學童吹冷氣的需求,同時透過相關措施減少碳排。
除了關心環境議題外,蔡旺詮也對即將解封的後疫情時代提出看法,其中大家殷殷期盼的振興券,他強烈建議,無論未來振興券是採用紙本或是電子券的形式發放,千萬不要再「用錢兌換」了,他提到1,000元對弱勢家庭是相當大的負擔,尤其過去一年疫情期間,他們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他們才是社會上最先該被「振興」的。如果被1,000元的兌換門檻擋在門外,豈不是辜負了政府的美意,請市府向中央表達對弱勢的關懷之意,並盡早研擬相關措施,將「加碼」納入考量,回饋市民,千萬不要讓「排貧」的狀況發生。

社區資源對國小推動芝麻栽種本位課程影響之探討—以台南市延平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種植課程的問題,作者周俊良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以台南市佳里區延平國小為例,探討引進社區資源對於學校推動芝麻栽種本位課程的影響,進一步探討不同身份別對於環境認同感的顯著差異關係。本研究以問卷作為研究資料蒐集的主要工具,發放問卷對象為延平國小學生家長、志工及社區民眾,抽樣時間為民國105年9月20日至105年10月15日,實際發放問卷共計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3.6%;並透過IBM SPSS Statistics 19.0 統計軟體,進行各項統計分析。透過「正向觀感認同度」及Likert五點計分之量化分析結果顯示,受訪者對芝麻栽種課程設計與操作持高度認同與肯定。但在推動芝麻栽種課程影響課業的疑慮、慣行農

法對環境有害及使用農藥控制病蟲害等三題項,則出現認同度較低的結果,後二者則呼應現行台灣農業過度依賴農藥的現象。在交叉檢定分析結果則顯示,年齡因素與環境認同感產生最多題項數的顯著差異;性別因素所產生的顯著差異題項數最少。本研究之結果與相關建議,期盼能作為台南市延平國小日後與社區合作的參考,提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實務上的參考。

室內觀葉植物種植活用百科

為了解決種植課程的問題,作者陳坤燦、MyGarden花草遊戲編輯部 這樣論述:

  誰說綠葉只能做為紅花的配角呢?變葉木、彩葉芋的繽紛葉色;竹芋、彩葉草的五彩圖騰;椒草、蝦蟆草、網紋草的小巧斑斕......,就像大自然幫葉片紋了身,獨一無二的藝術美感,叫人驚嘆!  本書選介上百種觀葉植物,除了細賞,更可佈置居家,妝點出多變有趣的自然生活。  教你利用觀葉植物作出組合盆栽、綠雕、水耕、玻璃房等應用,並學習如何打造充滿綠意的空間。作者簡介  陳坤燦,園藝研究家喜愛研究及拍攝各種花草致力於園藝推廣教育台北市錫(王留)綠化基金會助理技師在各社區大學教導園藝種植課程

環境教育融入生活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以「花草生活」課程設計為例

為了解決種植課程的問題,作者張淳貞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之規劃、行動、觀察、反省的循環歷程,以二年級生活課程為架構,設計以「花草生活」環境教育為主題課程進行教學,透過教學日誌、觀察記錄、訪談與學生作品等相關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目的在探討國小二年級「花草生活」環境教育課程融入生活領域的可行性、教學實施歷程與學生在環境教育目標的學習成效,研究者參與教學設計及教學後的成長情形。綜合研究的發現與討論,獲得的結論如下: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一、以「花草生活」為主題的課程設計,具體可行,符合九年一貫教育改革的精 神。二、學生在環境教育學習上的成效 學生在課程實施後,能提升了學生的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充實了學生的環境概念知識、建立了學

生正向的環境價值觀與態度、增進了學生的環境行動技能學習、豐富了學生的環境行動經驗。三、教學者的成長1.研究者認為教學準備宜充分,教學活動方能順利進行。2.在課程進行中,研究者須不斷自我反省,並與研究伙伴討論、分享、謀求解決之道。3.為使課程進行順利,教學者需準備備案或是將課程的順序靈活運用。4.種植課程的安排設計在春秋兩季進行,會有較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