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手術器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神經外科手術器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脊(主編)寫的 圖解神經外科手術配合 和何冰娟(主編)的 實用顱腦損傷護理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科學出版社 和人民軍醫出版社所出版 。

龍華科技大學 工程技術研究所 高進鎰所指導 朱家龍的 以光學量測系統輔助開顱手術之研究 (2010),提出神經外科手術器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光學量測系統、機械手臂輔助開顱手術、方位校準、定位。

而第二篇論文龍華科技大學 工程技術研究所 高進鎰所指導 袁嘉駿的 機械手臂輔助開顱手術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雷射掃描、方位校準、機械手臂輔助開顱手術、定位的重點而找出了 神經外科手術器械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神經外科手術器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神經外科手術配合

為了解決神經外科手術器械的問題,作者李脊(主編) 這樣論述:

《圖解神經外科手術配合》系《圖解手術配合叢書》之一,《圖解神經外科手術配合》共25章?主要包括神經外科常見手術與手術配合,基本按照手術用物准備?手術體位?消毒鋪巾?手術配合及特殊關注點的順序予以介紹?重點突出手術配合部分,對手術步驟配以解剖?器械及具體操作的圖解,循序漸進,圖文並茂?《圖解神經外科手術配合》作者均來自於臨床一線,所介紹的手術方式及術中配合技巧也來源於臨床經驗的總結,並得到了臨床醫師的指導?《圖解神經外科手術配合》強調整體護理觀念,關注手術配合技能,為高質量的手術配合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以光學量測系統輔助開顱手術之研究

為了解決神經外科手術器械的問題,作者朱家龍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運用光學量測系統發展一套機械手臂開顱方法,本方法採用光學量測系統協助頭顱斷層影像對機械手臂之方位校準,將術前規劃之開顱路徑整合至機械手臂座標架構下,便可得知顱骨外、內表面之點群的機械手臂座標。顱骨外、內表面點群之最短距離即為該處的顱骨厚度,而兩點所連接的直線可用來計算銑刀的法向方位角。在所有的疊合的過程中,皆採用ICP法則,可準確的將兩筆資料重合在一起。實驗結果,將先評估器械定位誤差,此誤差可間說明銑刀是否到達正確位置進行開顱,銑削完畢,將再量測刀具於開顱路徑的過切深度,以驗證切削深度及路徑是否準確。13次的器械定位實驗的結果顯示,平均的定位能力為0.89±0.06mm。27次的

開顱實驗的結果顯示,整體開顱的平均深度誤差為0.28±0.24mm。因此,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定位準確度,並可支援機械手臂輔助開顱手術。

實用顱腦損傷護理手冊

為了解決神經外科手術器械的問題,作者何冰娟(主編) 這樣論述:

共11章,全面介紹了顱腦損傷后常見症狀體征、疾病特點、顱腦損傷手術前后護理和常用的護理技術,重點闡述了各型顱腦損傷護理流程、常見急症搶救預案及流程、並發症護理流程和顱腦損傷常用診療技術的護理配合以及手術的護理配合等,並采用范例形式詳細講解專科護理技術的應用。本書科學實用,通俗易懂,指導性強,適用於各級醫院醫護人員參考。

機械手臂輔助開顱手術之研究

為了解決神經外科手術器械的問題,作者袁嘉駿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發展一種機械手臂輔助開顱手術的方法,本方法採用雷射掃描系統協助頭顱斷層影像對機械手臂之定位,將術前規劃之開顱路徑整合至機械手臂座標架構下,便可得知顱骨外、內表面之點群於機械手臂座標架構下之座標。顱骨外、內表面點群之最短距離即為該處的顱骨厚度,而兩點所連接的直線可用來計算銑刀的法向方位角。在所有的疊合的過程中,所採用的皆是『點對點』的關係,可準確的將兩筆資料重合在一起。實驗結果中,將評估機械手臂器械定位誤差,此誤差可間接評估銑刀是否到達正確位置進行開顱銑削,銑削完畢,量測刀具於開顱路徑的過切深度。37次的評估器械定位實驗的實驗結果顯示,手術器械平均的定位能力為1.06±0.23mm

。9次的開顱實驗的實驗結果顯示,整體開顱的平均深度誤差為0.65±0.20 mm。因此,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定位準確度,並可支援機械手臂輔助開顱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