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論文 英文 翻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碩士論文 英文 翻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隆志,林逸帆,石文誠,鄭螢憶,蘇峯楠寫的 致福爾摩沙套書(跨越世紀的訊號1+2) 和ErvandAbrahamian的 1953:伊朗關鍵之年,一場被掩蓋的政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英文論文校稿服務 - 外語中心- 成功大學也說明:52020 (場地、設備管理), 52030 (外語進修班), 52025 (論文校稿服務), 52273 (全校英外語課程、英文課程抵免). Email: [email protected] (推廣教育外語班)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貓頭鷹 和臺灣商務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何重誼、齊莉莎所指導 王琦堯的 卑南語學習的批評分析:法語與卑南語之語言教材比較 (2022),提出碩士論文 英文 翻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卑南語、族語學習、法語學習、語言政策。

而第二篇論文明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劉瑞芬所指導 林貞瑜的 設計趨勢預測應用於設計思考流程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設計趨勢、預測方法、設計思考、設計流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碩士論文 英文 翻譯的解答。

最後網站碩士論文英文-翻譯則補充:想寫好碩士論文英文翻譯,首先英文這一關是必定要過的,而且要積極的讓自己去學習,並且每天給自己任務,讓自己在英文這一關花多點功夫,你只有花一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碩士論文 英文 翻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致福爾摩沙套書(跨越世紀的訊號1+2)

為了解決碩士論文 英文 翻譯的問題,作者張隆志,林逸帆,石文誠,鄭螢憶,蘇峯楠 這樣論述:

閱讀歷史,讓我們理解過去,定義自己是誰,史料則是通往歷史真相的道路   現今在尋找自我認同的路上,台灣史寫作再次進入繁盛時期。貓頭鷹《跨越世紀的信號》系列,計畫以一冊一史料,如書信、照片、地圖、公牘文書等,延攬新生代史家共同詮釋島嶼的新歷史。本系列已出版第一冊以書信為題的《跨越世紀的信號:書信裡的臺灣史》。第二冊以「日記」為主,從荷蘭時代到戰後時期,重新詮釋九個歷史片段。日記通常會反映記主當日的所記所聞,因此常可見一些特殊經歷和奇聞軼事,大至國際局勢,小到人際關係,各色各樣的豐富材料,為重新認識臺灣歷史提供不同的視角。   【跨越世紀的信號:書信裡的台灣史(17-20世紀)】   以「書信

」為題,從荷蘭時代到戰後時期,重新詮釋八個歷史片段。「書信」是過去人與人之間往來的重要媒介,既承載事件、記述當時局勢,更埋藏個人情感、認知與思想。舉例來說,從荷蘭長官的書信,我們得以回到近代初期北臺灣的族群活動,一探冰冷大王的神祕領域與淡水地區的禁忌之山。葉榮鐘寫給妻子的溫暖家書,反映日本時代追求民主之路是如何地艱辛曲折。兩張寄自菲律賓的戰時明信片,講述這些「為了國家」前往南方的台籍日本兵的戰時經驗,最後這些明信片也成了他們給家人的遺言。柯旗化是臺灣50年來最暢銷文法書《新英文文法》的作者,身處獄中,僅能收到孩子用注音符號寫來的家書,正是記錄白色恐怖時期拆散無數家庭的例證。   本書的八段歷史

,是個人的小歷史,也是描繪大時代的吉光片羽。這些留給後人的史料,不僅傳遞各時代的「信號」,更是一段段生動且充滿人味的「台灣故事」。因此,我們希望更正視史料的價值,以史料為憑,重新解讀臺灣史。書末特別收錄「史料解析與歷史寫作」單元,介紹各時代重要或遺珠史料,以及分析如何運用史料撰寫歷史,供歷史愛好者搜查史料和書寫歷史之用。     【跨越世紀的信號2:日記裡的臺灣史(17-20世紀)】   本書九篇日記出自不同背景的人物所有:   荷蘭人與原住民的黃金貿易:荷蘭東印度公司員工日記揭開神祕的東海岸原住民部落,傳說中的產金之地真的有大量黃金嗎?宛如格列佛遊記般大開眼界的經歷,背後又是由哪些商業利益驅

動?   林爽文事件中的利益盤算:轟動全台的林爽文事件,對某些人來說卻是翻身契機,原本從事走私貿易的鹿港林家如何藉此轉型為叱吒兩岸商界的知名商號?   清帝國統治下的歸化與圖謀:來自中國的清帝國官員,為何能識破「歸順天朝」的番人背後真正的目的,帝國的理番政策又能否順天應民?   馬偕眼中的清代臺灣:身為一名清代旅人,在旅店裡要和黑豬一起住,路上則有各種交通不便與危險。從馬偕博士的日記,一窺清代傳教狀況、部落生活,以及如何平安抵達目的地。   文武雙全的胡適之父:胡傳是清帝國治臺的末代官員,他的日記又記載了哪些官員日常、為官之道、仕途險惡,以及透露了哪些甲午戰前的政情?   反殖民運動裡的風暴:

一場因薪水不公而起的社內風暴,讓反殖民運動的指標媒體《臺灣民報》,即將面臨奪權風暴,甚至預告了臺灣民眾黨的內部分裂。   仕紳之妻不平凡的日常:林獻堂之妻楊水心,是日本時代的仕紳之妻代表,她的旅行與公益活動得以讓我們一窺當時上層社會婦女的生活。   卑南族青年Kelasay的戰地見聞:在帝國的號召下到了南方戰場,與反攻的美軍展開游擊戰,他的戰地見聞記錄了二戰最激烈的時刻。   戰後外省移民的落地生根:他們初來乍到,在臺灣經歷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也感受到家鄉與此地的差異,他們的思鄉之情,以及身處異鄉所面臨的困境,都得依賴同鄉互助,才能在這塊新土地生存下去。   本書的九段歷史,描繪了個人歷史,也

傳達了時代的脈絡。書末還特別收錄「史料解析與歷史寫作」單元,介紹各時代重要或遺珠史料,以及分析如何運用史料撰寫歷史,供教學或歷史愛好者搜查史料和書寫歷史之用。

碩士論文 英文 翻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歡迎光臨臺灣吧 #臺灣 #金門 #中華民國
你會說自己的國家是「臺灣」還是「中華民國」呢?
近日,金門縣立委陳玉珍在立院質詢過程中
明確地主張「臺灣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名詞」
無論你是否同意她的說法,這個新聞事件
確實又再次衝撞我們一直閃不開的主題「身分認同」

為什麼金門的立委不認同「臺灣」,
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的立委呢?
那金門人的認同和我們熟悉的「臺灣人」有什麼差別呢?
強加「臺灣認同」在金門人身上有正當性嗎?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複雜的金門認同吧!
--
臺灣吧 - Taiwan Bar X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帶你重新翻開,臺灣那些快被遺忘的文化記憶
--
特別感謝:
葡萄牙文翻譯:尤品方
英文翻譯:Mangle Kuo

📚畫面使用來源
DW News|https://youtu.be/e30kdk3srWU
民視英語新聞 Formosa TV English News|https://youtu.be/kJfhkAb6SmU
Michael Cooper|https://youtu.be/QPs0TRPPlBU
GMA News|https://youtu.be/N4i3d2Pbip8

📚參考資料
▎書籍:
李炷烽監修;楊忠全、盧志輝參修、李仕德總編纂,《金門縣志:96年續修》,金門:金門縣政府,2009。
陳奇中編著,《金門學概論》,台北:台灣東華,2017。
宋怡明(Michael Szonyi)著;黃煜文、陳湘陽譯,《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
呂靜怡,《記憶與認同:金門婦女隊員出操的回顧》,臺北:秀威資訊,2014
▎論文期刊:
李慈榮,《金門地區民眾國家認同與地域認同之研究》,臺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2010。
宋怡明著,李仁淵譯,〈戰火下的記憶政治:金門,1949-2008〉,《考古人類學刊》,71(台北,2009),頁47-69,
▎影片:
邱育南導演,《門》(紀錄片),臺北:公共電視台發行,2017
金門通水之後。公共電視台獨立特派員,2018
▎新聞:
林宣瑋,〈下一個前線 《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 新書講座側記〉,台大出版中心Blog,2017.01.13網址:http://blog.press.ntu.edu.tw/?p=3955
金門日報副刊文學連結:
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4/41454
單打雙不打,金門日報副刊文學
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4/212088
民進黨執掌台灣,兩岸之間的金門何去何從?KIKI ZHAO,2016,紐約時報專訪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60612/jinmen-taiwan/zh-hant/
--
上集在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OnTTl_D8
--
不多說,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s://lihi.cc/0SEYv 🔔
🍺臺灣吧FB 會有YT沒有的貼文和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IG 想再靠近一點點|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黑啤FB很可愛快來看|https://www.facebook.com/beeru.official/
黑啤IG一樣很可愛來看|https://www.instagram.com/beeru_tw/

臺灣吧線上賣場,很好買慎入|http://taiwanbar.shoplineapp.com/
合作邀約 來酒吧聊聊吧|[email protected]

卑南語學習的批評分析:法語與卑南語之語言教材比較

為了解決碩士論文 英文 翻譯的問題,作者王琦堯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以外語教學的觀點比較卑南語以及法語教材。本論文架構分為六章,以下將分節摘要各章節。壹、緒論在第一章,我首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卑南語?或者說,為什麼要學習一門瀕危語言?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面向來回答:1.人權 2.文化多樣性。以人權觀點來說,聯合國在 2007 年通過《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宣言中第十三條與第十四條和原住民族語言權利直接相關:「第十三條1. 原住民族有權振興、使用、發展及傳授後代其歷史、語言、口述傳統、哲學、書寫系統及文學,並有權命名及保留其社群名稱、地名及人名。2. 國家應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前項權利受到保障,並於必要時提供翻譯或其他適當方法,確保原住民族

於政治、法律及行政程序中能理解他人並被別人理解。第十四條1. 原住民族有權建立及控制他們自己的教育體系及機構,而得以其語言提供教育,並採用適合自己文化的教學及學習方式。2. 原住民個人,尤其是兒童,有權不受歧視地享有各種階段及形式的國家教育。3. 國家應與原住民族共同採取有效措施,使原住民個人,尤其是兒童,包括居住於其社群外之原住民兒童,於可能的情形下,接受自己文化的教育以及其語言授課之教育。」《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十一項規定:「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無論在國際或是國家的層面,原住民族語的學習受到國家及法律保障。另外一個層面為文化多樣性。保存多一

種語言,即是保存多一種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台灣為多語言多族群之社會,保存與學習本土語言有其必要性及正當性。以卑南族為例,卑南人學習卑南語是要更加了解自己的族群還有為了自己的認同,而非卑南人以及非原住民學習卑南語,則益於認識以及了解台灣多語社會之特質。接下來說明台灣的本土語言今天會瀕臨滅絕,是由於數十年來,日本及中國殖民政府計畫性滅絕語言的緣故。我檢視自1937年以降在台灣的語言政策,並且分為幾個段落討論:1937-1945、1946-1990、1990-2017及2017至今。自1937年開始,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實施皇民化運動,企圖使台灣人放棄自己的語言及文化,成文真正的日本臣民。不過這個計畫也

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而中止。戰後國民黨佔領台灣,為了讓台灣人「去日本化」語「再中國化」,自1946年開始開始進行「說國語運動」,強迫台灣人學習北京話。在原住民地區(時稱山地),因為沿襲日治時期的蕃地,管制更加嚴格,國語政策也推行得比其他區域更加徹底。1985年,教育部更提出語文法草案,企圖根除本土語言在所有公共場合出現的可能性。不過此草案因為過於激進,輿論反彈的關係,所以最後不了了之。1987年台灣解嚴,語言的使用變得較為自由。1990年開始,在台北縣烏來鄉(今新北市烏來區)烏來國中開始實施泰雅語教學,為台灣史上第一次在學校體制內教授原住民語言。自1998年開始,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每周教授一

節(40分鐘)本土語言課程;2004年開始,本土語言課程從小學一年級至國中三年級每周一節課;2017年開始,配合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本土語言課程延伸至高中。民進黨政府於2003年推行語言平等法草案。不過此法案隨著2004年民進黨在立委改選中失去多數席次、2008 年國民黨在總統及立委選舉中重新掌權,使語言平等不見天日。直到2016年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語言平等法草案才重見曙光。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與國家語言發展法分別於2017年及2019年通過。自此台灣的本土語言終於獲得官方地位,為「國家語言」。本研究之所以選擇用法語外語教學,而非英語外語教學作為比較出發點,原因除了法語教學是一發展完善且細緻的

領域,另一個原因是,法語的動詞變化遠比英語複雜得多。期望可以藉由法語外語教學的視角來思考卑南族語的動詞教學。不只是卑南語,台灣南島語的動詞十分複雜,而至今還沒有較為完整的動詞教學教材。本論文之限制在於無法比較所有的族語教材,故以卑南語當作個案研究。且在比較方面,僅有介紹與比較發音、構詞句法方面的教材。本研究亦無編寫新的卑南語教材。貳、法語教學在台灣與外語教學理論回顧今日幾乎所有年輕世代的原住民都以中文為母語,族語反而成為一門外語。今日的族語教學勢必要以外語教學的方式來教學。而在討論外語教學方法之前,首先要討論台灣的外語教學狀況。台灣的外語教學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日治時期(1920年代至194

5年)與戰後(1946年後)。在台灣想要學習外語,首先得學會學校的教學語言,因為外語是透過教學語言來教授。在日治時期需要先學會日語;戰後則是要先學會北京話以後,才能夠開始進一步的外語學習。 日治時期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視外語教育,外語課的授課時數相當高。當時的台北高等學校學生,一周就有十二至十四小時的英語及德語課程。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文政學部的學生,有兩年的法文必修;若進入當時的南洋史講座,則還要學會西班牙文及荷蘭文,以便解讀史料,撰寫畢業論文。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的學生,除了每周十六小時的英文課,還有每周六小時的第二外語課程(德語、法語、支那語、荷蘭文及馬來文擇一)。 戰後因為受美國

影響的關係,外語教育基本上以英語為主。1946年起,英語為初中選修,高中必修;自1968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開始,英語成為必修。1999年起,英語自小學五年級開始教授。2017年起則自小學三年級開始教授。除了英語以外的外語教育,從高等教育才開始。1983年起,教育部開放高中第二外語之選修。 回顧完台灣外語教育脈絡,接著回顧外語教學理論之流變。介紹理論的同時,我也會介紹使用該理論的現行族語教材。參、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育 本章我分成兩個部分介紹: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學脈絡介紹,以及課堂觀察報告。我將族語教學脈絡分成兩部分介紹:一、族語作為教學科目 二、族語作為教學語言。課堂觀察報告我將就學校內的教

學與學校外的族語教學進行介紹。 如在第壹章所指出,台灣的原住民族語教學每周只有一節課(40分鐘)。即使族語教育從小學延伸到高中,每周一節族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十分有限。 沉浸式族語幼兒園則提供以族語教學的學前教育。根據周軒辰(2016)的文章,幼兒的族語能力的確有顯著提升。不過幼兒園師資的族語能力有待加強。這些學生升上小學之後,就離開了族語環境。且至今幾乎沒有追蹤這些學生族語能力的後續研究。從紐西蘭的例子來看,紐西蘭的毛利族語幼兒園學生畢業進入英語授課的小學,幾個月後毛利語能力大幅衰退。 接下來是學校內的族語教學。黃美金2016年的科技部研究報告中,有參與三間學校的觀課,其中兩間位在都會區。

本文就兩間都會區學校的課程狀況分別介紹,分別是阿美語教學與卑南語教學。1. 阿美語教學這堂課的學生絕大多數為非原住民,或是父母一方為非原住民。課程大約有90%的時間使用華語,課程內容主要為介紹阿美族文化與一些相關主題單詞。2. 卑南語教學這堂課只有一位學生。授課的老師十分忙碌,每周需在大台北地區的20所中、小學授課共26小時。授課地點在小學的圖書館,只有一張小桌子及小白板,內容為千詞表的單字教學,幾無教學法可言。 學校外的族語教學,我舉謝雯穎於2018年發表的文章做例子。文章為建和卑南語之成人族語學習班。課程時2016年,由洪渟嵐授課。課程為一周兩次,平日晚上,有約15名學員。課程目標為

讓卑南語的使用可以重新進入日常生活中。 課程中的教材並不固定,主要使用族語E樂園裡面的句型、詞彙表以及族語辭典,也使用花環部落學校的歌謠及讀本。學員之間有創立LINE群組交流關於族語學習的問題。九階教材以及四套教材並沒有被提及。雖然課表的安排循序漸進,但是學員多因為工作、家庭或是居住地點等因素而時有缺課,對學習的連貫性有影響。肆、有關卑南語之出版品 本章分成兩部分介紹有關卑南語之出版品:參考書以及教材。參考書有兩個部分:辭典及詞彙表、語法。教材與教學方法則是使用族語 E 樂園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討論。台灣南島語的研究自十九世紀即開始,不過較為完整及深入的研究則比較晚。以卑南語為例,有關卑南語

的著作自日治時期即有出版,不過第一本參考語法遲於2008年出版,第一本字典則於1991年出版。本章節針對字典、詞彙表與語法著作所列的兩份清單包含所有的卑南語方言,以提供較為完整的視界。清單中包括筆者能夠找到的所有日治時期以降有關卑南語的詞彙表、辭典與語法。其中資訊包括篇名、出版年份、作者、描寫的方言以及使用的書寫符號。族語E樂園是在台灣最大的原住民族語教學資源平台。此處將會介紹九階教材、四套教材還有空中族語教室。其中九階教材是為了配合九年一貫而編輯的教材,由當時的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研究中心的林修澈教授指導編輯。由於這套教材之編輯涵蓋四十三種語言/方言,所以當時的編輯情況,是由一個中文底本出發,

讓各語言/方言的編輯者自行編譯。雖然當時的總編已經有向各語別的編輯者提到,可以根據語言特性或是文化差異做出修改,但各編輯因為大多沒有編纂過教材、或是沒有受過語言教學訓練的原因,九階教材仍以翻譯為主。2007年為方便原住民學生準備原住民族語認證測驗考試,編輯出版了句型篇初級版(國中版)以及中級版(高中版),分別對應族語認證的初級以及中級。族語E樂園裡面也提供線上練習題提供學生熟悉考試題型。2012至2016年間,四套教材出版問世,以補充九階教材的不足之處。這四套教材分別是:1. 字母篇、歌謠篇、圖畫故事篇 2. 生活會話篇 3. 閱讀書寫篇 4. 文化篇。第一套教材是為了學前幼兒的族語學習設計。

生活會話篇是為了加強族語在生活中的應用。閱讀書寫篇及文化篇則是為了教為進階的學習者或是語言使用者而編輯。這一套教材一樣也是所有的語別都有一套,所以也是用中文底本下去進行編譯。黃美金的報告就指出,在賽德克以及泰雅語的教材中,就包含了許多錯誤。空中族語教室則是為了一般社會大眾編輯的族語教材,內容涵蓋語言的方方面面。卑南語僅有提供南王卑南語。這套教材主要由一部 YouTube 影片、一份 WORD 逐字稿講義、線上練習題以及附有中文翻譯及發音的例句所組成。雖然這套教材的立意良好,但是授課教師在影片中使用過多語言學術語,對於沒有任何語言學基礎的學習者來說,構成很大的挑戰。伍、卑南語及法語教材比較 本

章節首先介紹卑南族的分布狀況,以及卑南語的概況、語言流失情形;而後再概略介紹法語外語學習(FLE),並針對南王卑南語、華語、法語語音進行對比。介紹華語語音的原因在於,如今主要的卑南語學習者多以華語為母語,所以針對華語音系進行介紹有其必要性。卑南的發音教材參考兩組教材,分別是四套教材中的字母篇以及空中族語教室的書寫系統單元。法語的部分我選擇Phonétique progressive du français做為參考對象。 接下來是關於構詞句法的教學。卑南語的教材我選用四套教材中的生活會話篇,其中含蓋三十個單元,皆與生活有關。教材中的內容為一段對話、單詞表、翻譯、錄音檔及對話影片。雖然有錄音檔,

不過裡面的語速、語調都是用念的,對話影片亦然。法語的部分則是選Communication progressive du français。裡面的編排分成幾個大主題,裡面又分成數個單元,每個單元裡面涵蓋一至三個不等的簡短對話,模擬日常生活。每一課的編排除了對話以外,還會針對特定語法特徵、主題詞彙還有句型舉例分析提供讀者參考。對話提供的錄音檔為模擬實際情況所錄,所以講者的語速及語調沒有刻意放慢或是咬字刻意清晰。 接下來介紹卑南語及法語的動詞系統。卑南語的動詞十分複雜,有特殊的焦點系統,還有不同時態的變化。而法語動詞也因為人稱、時態的不同有數十種變位。本研究介紹法語教材的Conjugaison p

rogressive du français。這套教材分為初級與中級。初級教材針對初學者介紹最為基礎的動詞及其變化;中級則有較多的時態教學,不過不包含虛擬未完成式(subjonctif imparfait)、虛擬逾過去式(subjonctif plus-que-parfait)以及過去命令式(impératif passé)。在卑南語的教學中,還沒有出現針對動詞變位的教材。期望能夠藉由此教材的介紹,對卑南語的動詞教學提供新的觀點。陸、結論 本論文旨在理解針對非母語者的原住民族語教材,並透過法語外語教材的觀點,期望對族語復振有所幫助。另本研究並無編纂新卑南語教材,亦無編寫卑南語動詞變化之教材。

1953:伊朗關鍵之年,一場被掩蓋的政變

為了解決碩士論文 英文 翻譯的問題,作者ErvandAbrahamian 這樣論述:

英美至今不願面對的歷史錯誤,為了石油利益不惜犯下的罪行 跳脫主流既定觀點,正確理解做為西亞核心的伊朗   1953年8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推翻伊朗民選首相穆沙迪克的一場政變,改變了往後半世紀英美兩大強權與伊朗的關係……   一桶石油,換來一道民族的傷痕。   曾經有段時間,強權對伊朗無情壓迫、豪取利益、進而操弄並顛覆其政權……   自1940年代起,石油國有化就是不少伊朗政治人物的重要工作。在此之前,伊朗的石油生產與販售多半掌握在英國的石油公司手中。對伊朗人來說,掌握在英國手中的石油公司,正如同殖民遺緒,不斷侵蝕這塊土地。訴求國有化的聲音響徹雲霄,成為西亞各國靶響的第一槍,卻也開啟

後續繁雜的政治干涉。   為了持續掌握伊朗石油,英美暗中發動宣傳戰,試圖發動政變,最後推翻了民選首相穆沙迪克,成為美國干涉伊朗外交的起始,往後美國也因此得到了石油的龐大利益。本書揭露1953年這起為了石油,改變兩大強權對伊關係的關鍵事件。在觀察這時代美國與伊朗斷交、對峙、為核協議纏鬥之前,我們一定要先了解這一段歷史。   可以說,伊朗人若對西方強權存有不滿之意,長久以來的外來壓迫是最大主因。然而,世界上眾多地區的人民至今仍接受美國為首的西方主流論述,將伊朗視為極端思想盛行、不聽話的恐怖分子之邦,極少聆聽來自伊朗的聲音。甚至在外交檔案一一解密、參與人士回憶錄陸續出版後,英美相關單位也從未正式

對此道歉,甚至否認涉入其中。而若放大眼界,將之納入二戰後美國的干涉外交脈絡下看待,這場政變甚至可跟臺灣蔣氏政權、古巴革命、南越共和國的混亂相互呼應。   學術研究的最高榮譽殿堂、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埃凡德.亞伯拉罕米安試圖深入探討1953年這起政變,從伊朗石油國有化政策開始說起,爬梳美國、英國與石油公司之間的交易與協商,串聯起二戰後各派系、首相穆沙迪克與巴勒維國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他收集大量已解密的外交檔案,以及來自伊朗國內外的回憶錄及各式訪談報導,揭露了石油的發現如何改變西亞的地緣政治、如何促使美國政府發起干涉外交,以及如何影響直至今日的西亞局勢。   如何從重大的單一事件分析,窺知全

盤歷史脈絡的深遠發展?本書將是最好的示範之作。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聯名推薦──包修平|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張育軒|「說說伊朗」專頁創辦人   「再也沒有充分理由去對我們近代如此關鍵的歷史事件保密了。對伊朗的每一位學童來說,這件事實都是眾所皆知。彈壓細節只會扭曲歷史,並助長各方製造神話。」──作者亞伯拉罕米安接受伊朗線上雜誌《Tableau》訪談節錄   「伊朗長久以來面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壓迫,本來就有許多抵抗,時至今日的反美情緒,不過就是伊朗的日常,美國只是這時代伊朗抵抗的對象而已。問題在於這個時代我們一切向美國看齊,與美國對抗的國家

都是流氓國家、恐怖主義的溫床,才使得我們被以美國為主的輿論觀點蒙蔽了。我們可以反思,既然西方勢力都能壓迫伊朗,那為什麼伊朗不能抵抗呢?美國都能弄垮穆沙迪克政府,那何梅尼以降的伊朗政府為什麼不能反對與痛恨美國呢?這也是《一九五三》這本書深具價值之處。它讓讀者知道,外來強權操弄伊朗政局的邪惡動機與行為。」──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953年伊朗政變是伊朗近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者破除了「西方不得已策劃政變」和「冷戰背景」的迷思,直指石油掌控權才是核心問題。更重要的是本書探討這場事件的深遠影響,不僅讓伊朗政治對西方更加偏執多疑,而且雙方持續無法正常交往,更破壞了二十世紀以來,伊朗人追

求一個正常健康、民主自由國家的願望。」──張育軒,「說說伊朗」專頁創辦人 國際佳評   本書為理解當代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知名語言學家、左派公共評論者   任何關心伊朗在當今世界上的角色的人必讀之物。──《哈潑》雜誌(Harper's Magazine)   這本書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對過去歷史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也在預測未來。──《反擊》雜誌(Counterpunch)   下筆精妙、鋪陳清晰、論述勻稱。──《旁觀者》雜誌(The Spectator)   對前人之作進行有價值的糾正,是對伊朗歷史的重要貢獻。──《美國歷史評

論》(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探討位於危機核心的陰謀、心計與個人。──《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想清楚理解當前美伊關係背後歷史淵源的人,本書是必讀之作。──《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對境外勢力一手策劃的1953年政變的相關可讀研究,提醒了我們那不變的事件淵藪:石油。──《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對歷史事件的嶄新見解。──Reason.com   論據確鑿的記述,將成為研究者理解當代中東局勢不可或缺的讀物。──Choice  

設計趨勢預測應用於設計思考流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碩士論文 英文 翻譯的問題,作者林貞瑜 這樣論述:

台灣近年愈來愈重視設計產業,政府提倡將設計作爲企業的目標策略與核心,不過目前許多政策仍在規劃階段,只有少數成功的大型企業,早已開始進行設計趨勢相關的研究工作,因此本研究動機為瞭解企業執行設計趨勢的目的與過程,以及對設計師的影響。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半結構式訪談,以台灣本土大型科技企業之設計中心作為本研究之個案,透過研究目的:一、瞭解企業內部如何進行設計趨勢預測與彙整。二、企業內之設計師如何應用設計趨勢進行設計思考與發想。三、設計趨勢對於企業內的設計師的影響為何。以及文獻探討的歸納,聚焦於企業中執行設計趨勢預測與設計思考之流程及應用,以及企業內之設計師認為趨勢預測之於個人或公司之影響,訪綱分

為四大類,共26道題目,分別訪談八位參與過設計趨勢研究之設計師,從中瞭解設計趨勢的重要性。本研究依照企業內部設計師們所提供的經驗與建議,研究者根據訪談結果提出下列點結論:1、企業內之設計中心執行趨勢,會綜合多種不同形式的團體預測方法使用,每年無固定使用之方法,會依據人員、目標的不同去做調整,訂定趨勢結論。;2、企業全體人員可從宏觀趨勢抓取機會點,在成立新專案時導入,而設計人員可從設計趨勢抓取應用面,在設計發想時導入使用,或是設計提案時導入設計理念中。;3、設計趨勢對於設計師而言,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工具書,使設計作品在產業界的壽命更加長遠。4.趨勢研究結果不需要強制在設計中心內部去做驗證,可以從市

場回饋中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