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i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碘i2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駱鍚能,陳翠瑤寫的 分析化學實驗(第四版) 和駱鍚能陳翠瑤的 分析化學實驗(第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新文京所出版 。

國立聯合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碩士班 李珍燕、黃淑玲所指導 劉宥萱的 新型鈰/碘氧化-還原液流儲能電池 之開發 (2019),提出碘i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氧化-還原液流電池、溶膠-凝膠法、無電電鍍法、電極、鈰/碘氧化-還原液流電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應用科技研究所 何清華所指導 邱每嬋的 硒化鍺與碲化鎵之晶體成長及其非均向物理特性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硒化鍺、碲化鎵、非均向、化學氣相傳導法、能量散射光譜儀、X射線繞射儀、原子力顯微鏡、拉曼散射光譜、壓電調制反射光譜、光穿透光譜、霍爾效應量測、四點探針電阻率量測、I-V光電流響應量測、熱探針實驗的重點而找出了 碘i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碘i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分析化學實驗(第四版)

為了解決碘i2的問題,作者駱鍚能,陳翠瑤 這樣論述:

  本書以加強讀者自我學習的意願為目標,詳細說明原理與計算方法。全書分為九章共38個實驗,第一章講述實驗的基本知識,包括實驗室安全須知、急救常識等,第二章起分別練習校正分析器皿、重量分析、沉澱滴定法、中和滴定法、錯合物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電位滴定法及輻射吸收分析法等各種分析方法,培養讀者完整的基礎檢驗能力,為日後就業提高競爭能力。   近年來,全球性產品品質與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加強品質保證制度,提升檢驗技術成為不可或缺的必要措施.雖然高階精密檢驗科技儀器日新月異,但是人員的檢驗技術基礎訓練卻是維持品質保證的基本要件。分析化學實驗這門課程就是在訓練學生檢驗分析的基礎能力

。   第四版修正最新版本(ISO/IEC 17025:2017) 「測試和校正實驗室能力之一般要求」的簡介,依據「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更新毒性化學物質一覽表,並提供依據「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識規則」之標示符號,以提供現代化實驗室管理的知識。   書末附錄收錄化學技術士乙、丙級術科試題以及108、109年學科試題與解答。各實驗的「問題與思考」為開放式問題,不提供解答。  

新型鈰/碘氧化-還原液流儲能電池 之開發

為了解決碘i2的問題,作者劉宥萱 這樣論述:

氧化還原液流電池(Redox flow battery, RFB)的能量儲存在分離的正/負電解質中,電極是電解質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場所。我們開發了一種具有高的標準電位的新型鈰/碘氧化還原液流電池(Ce / I-RFB),支持電解質為甲磺酸,活性電解質有碘(I2)液,和鈰(Ce)鹽。 Ce(III)/ Ce(IV)離子對具有高氧化還原電位,但其電化學可逆性差。為了提高Ce / I-RFB的電化學活性,使用無電電鍍法和溶膠 - 凝膠方法對電極進行改質。實驗上以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與能色光譜(SEM / EDS)及X射線光譜儀(XRD),循環伏安法(CV)檢測改質複合電極的基本特性,如表面結構形

態,金屬晶相和電化學性質。結果顯示,C-TiO2-Pd電極具有對稱的氧化/還原電流的比值(1.08),意味著在以甲磺酸當支持電解質下,Ce(III)/ Ce(IV)離子對其氧化-還原反應接近可逆。此外,C-TiO2-Pd電極具有高擴散係數(Do)和雙電層電容值(Cd),可以提高電極的電催化效果。因此,由C-TiO2-Pd複合電極結合雙層Nafion 117/212隔離膜組成之Ce / I-RFB 儲能系統,可有效提升能量效率達70%左右。此外,Ce/I-RFB 系統之標準電位值約為1.46V,此電位值高於全釩(all-VRFB)系統的1.26V, 並且負極碘電解液無沉澱問題,因此具有極大開發潛

力。

分析化學實驗(第三版)

為了解決碘i2的問題,作者駱鍚能陳翠瑤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全球性產品品質與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加強品質保證制度,提升檢驗技術成為不可或缺的必要措施.雖然高階精密檢驗科技儀器日新月異,但是人員的檢驗技術基礎訓練卻是維持品質保證的基本要件。分析化學實驗這門課程就是在訓練學生檢驗分析的基礎能力。     本書以加強讀者自我學習的意願為目標,詳細說明原理與計算方法。第一章講述實驗的基本知識,包括實驗室安全須知、急救常識等,第二章起分別練習校正分析器皿、重量分析、沉澱滴定法、中和滴定法、錯合物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電位滴定法及輻射吸收分析法等各種分析方法。全書共計38個實驗,培養讀者完整的基礎檢驗能力,為日後就業提高競爭能力。     第三版增列實

驗室品保制度ISO 17025簡介、實驗室化學性物品全球調和系統(GHS)的說明,期望促使讀者對現代化實驗室之基礎檢驗技術,實驗室品保制度和安全衛生管理具有基本認識。此外也增加了化學乙丙級技術士試題,為考取證照進入職場做好準備。 作者簡介   駱錫能     學歷:   德國漢堡大學生物化學與食品化學研究所食品化學博士     現任:   國立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兼食品檢驗中心主任     經歷:   國立宜蘭大學學務長   國立宜蘭大學食品系系主任   國立宜蘭大學研發處技術合作組組長   經濟部商品檢驗局高級技術員   陳翠瑤     學歷: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博士    

 現任:   國立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國立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食品檢驗中心品質主管     經歷:   國立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主任   國立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食品檢驗中心技術主管   國立宜蘭大學學生服務處就業輔導組組長   99年公務人員高等高試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命題兼閱卷委員   97學年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度農業類科學生技藝競賽食品加工職種命題暨評判委員 Chapter 1 實驗基本知識 實驗室安全須知及守則 實驗室急救常識 常用玻璃器材及藥品 玻璃器材及電動天平的基本操作 實驗安全操作與管理 實驗室品質保證系統 報告撰寫格式及注意事項 問題與思考   Chapter 2 分析器皿之校

正 校正原理及目的 實驗2-1 滴定管之校正 實驗2-2 吸量管之校正   Chapter 3 重量分析 實驗3-1 氯化鋇二水合物(BaCl2.2H2O)水分含量的測定 實驗3-2 可溶性鹽類中硫酸根含量的測定 實驗3-3 可溶性氯化物樣品中氯離子含量的測定   Chapter 4 沉澱滴定法 實驗4-1 Mohr 法測定氯含量 實驗4-2 Volhard(柏哈)法測定氯含量 實驗4-3 以Fajan(菲傑恩)法測定氯含量   Chapter 5 中和滴定法 實驗5-1 0.1 N HCl和NaOH的製備與標定 實驗5-2 酸鹼比值的測定 實驗5-3 食醋中酸含量之測定 實驗5-4 不純樣品

中碳酸鈉含量的測定(總鹼度的測定) 實驗5-5 利用雙重指示劑測定碳酸鈉及碳酸氫鈉的含量   Chapter 6 錯合物滴定法 實驗6-1 0.01 M乙二胺四醋酸(EDTA)的製備與標定 實驗6-2 鎂(Mg)含量的測定 實驗6-3 利用乙二胺四醋酸(EDTA)測定水的硬度   Chapter 7 氧化還原滴定法 實驗7-1 0.1 N過錳酸鉀(KMnO4)溶液之製備 實驗7-2 0.1 N過錳酸鉀(KMnO4)溶液之標定 實驗7-3 雙氧水中過氧化氫之定量 實驗7-4 利用過錳酸鉀(KMnO4)測定石灰石中鈣的含量 實驗7-5 利用過錳酸鉀(KMnO4)測定鐵礦中鐵的含量 實驗7-6 重鉻

酸鉀(K2Cr2O7)的製備與標定 實驗7-7 重鉻酸鉀(K2Cr2O7)測鐵礦中鐵的含量 實驗7-8 鈰(IV)酸鹽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實驗7-9 以鈰(IV)酸鹽測定鐵礦中鐵的含量 實驗7-10 0.05 N碘(I2)標準液製備及標定 實驗7-11 二氧化硫(SO2)速測法-碘直接滴定法(lodimetry) 實驗7-12 0.l N硫代硫酸鈉(Na2S2O3)標準溶液的製備及標定 實驗7-13 漂白水中有效氯的定量 實驗7-14 利用碘間接滴定法測定水中溶氧量一文克勒法 實驗7-15 利用KBrO3測定Vit C的含量   Chapter 8 電位滴定法 實驗8-1 pH計測定弱酸的解離常

數(一) 實驗8-2 pH計測定弱酸的解離常數(二)   Chapter 9 輻射吸收分析法 實驗9-1 以分光光度計測定鐵的含量 實驗9-2 以分光光度計測定胺基酸之含量 實驗9-3 水中六價鉻含量的測定 實驗9-4 水中亞硝酸氮含量之測定 實驗9-5 無機磷酸鹽的比色定量

硒化鍺與碲化鎵之晶體成長及其非均向物理特性研究

為了解決碘i2的問題,作者邱每嬋 這樣論述:

本論文使用化學氣相傳導法(Chemical Vapor Transport, CVT)並以碘(I2)作為傳導劑,成長硒化鍺(GeSe)與碲化鎵(GaTe)層狀半導體。針對此晶體進行能量散射光譜儀、X射線繞射儀結構的定性、定量分析,再透過光學與電性分析其物理特性。首先,藉由能量散射光譜儀確認材料之元素比與預期成分相符,透過X射線繞射儀,得知硒化鍺為正交晶系,沿著[001]方向生長,其晶格常數分別為a=4.4Å、b=3.87 Å、c=10.81 Å,碲化鎵則為單斜晶系,其晶格常數分別為a=17.39 Å、b=10.45 Å、c=4.07 Å、=104.5゜。接著,光學實驗部分,利用固態雷射作為

激發光源,量測拉曼散射光譜可得到拉曼振動模態Ag與Bg會隨著光的偏振方向差異而有特定振動訊號,因此證明晶軸具有非均向特性。在光穿透光譜與壓電調制反射光譜實驗中,對不同晶軸方向進行極化實驗,發現近能隙的躍遷訊號有消長現象,可再次證明兩材料具有光學異向特性,且能得知碲化鎵為直接能隙半導體。因此在光激發螢光實驗中,低溫時碲化鎵可觀察到能隙附近有3個峰值訊號,分別為施體受體對(DAP)、束縛激子複合物(BECs)及自由激子(FX),隨著溫度升高,束縛激子會快速衰減,自由激子則是逐漸明顯而且有紅移現象。電性實驗部分,利用四點電阻率與霍爾量測,可計算出硒化鍺、碲化鎵之電阻率分別為4.42(Ω-cm)、1.

01×104(Ω-cm),進一步透過I-V曲線對兩材料進行照光,發現碲化鎵電流急劇上升,光導效率高達95%,最後在熱探針實驗中,兩材料呈現p型半導體特性。透過以上這些光電物理特性研究,證實硒化鍺與碲化鎵皆具有良好的光電特性,且未來極具有潛力在光電元件及偏振元件上有所發展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