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燃燒化學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硫燃燒化學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宗岳,林鴻祥寫的 空氣汙染防制理論及設計(第六版) 和AdamRogers的 酒與色彩的科學套書組(酒的科學:從發酵、蒸餾、熟陳至品酩的醉人之旅+全光譜:色彩科學如何形塑現代世界)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文京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遠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碩士班 王振興所指導 王聖方的 陽極氧化鋁膜/鋁線材微結構對電性之影響 (2021),提出硫燃燒化學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陽極氧化鋁、陶瓷包覆導線、兩段式陽極處理、氧化鋁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蔡政賢、賴怡潔所指導 曾安裕的 微波常壓電漿火炬低溫轉化三水鋁石為氧化鋁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微波、電漿、三水鋁石、氧化鋁的重點而找出了 硫燃燒化學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硫燃燒化學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空氣汙染防制理論及設計(第六版)

為了解決硫燃燒化學式的問題,作者鄭宗岳,林鴻祥 這樣論述:

  本書匯集作者多年來在工作上之實務經驗、國內外相關期刊、設備設計文件及廠商型錄等寶貴資料,從理論原理至空氣污染防治設備之設計及選用,均作了相當詳細的說明及歸納整理,引導讀者有系統地吸收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理論及設計之精髓。自第一版出版以來,承蒙國內大專院校教授採用作為空氣污染防制相關課程教材或參考書籍,有志公職人士亦廣為推薦介紹,列為參加國家考試必備用書。   第六版配合國際上重大環保議題之進展及國民對空氣汙染等環保意識之抬頭(尤其是PM2.5議題),依國內最新環保法規和汙染防制設備及控制技術的最新發展,對本書內容進行增補修訂,並特別針對工業通風排氣章節(9-11)進行補述

。   同時,第六版將過去30年來環境工程及環保行政類科之國家考試歷屆試題(民國80年∼110年)及其參考解答,分別歸類納入每一章末之「歷屆國家考試試題精華」中,供讀者進一步研習,以增進對該章節主題之瞭解,亦可作為有志公職及進修人士之參考。

硫燃燒化學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中壢泰豐輪胎發生火災
拍攝時間約下午5點半
中壢車站一帶濃煙密布
連我停在外面的機車都疑似被落塵弄黑了@@"

廢輪胎燃燒所造成的影響,無論對人或對環境都很大,因為廢輪胎主要成分為烯及苯的聚合物,為了耐壓、耐熱及不變形,在製造過程中可能添加硫化物、氯化物及鋼絲。其在燃燒不完全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有碳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世紀之毒戴奧辛等,而一氧化碳會影響血液中血紅素與氧氣的結合,導致頭暈、頭痛、胸部不適、運動能力降低等不適症狀。而其他化學物質會造成鼻、眼、黏膜或呼吸道上皮細胞的直接刺激,導致流眼淚、鼻涕、鼻塞、咳嗽、氣促的症狀,對於有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病史和過敏的人,若是接觸高濃度或長時間處在這類刺激物中,極可能嚴重發作。
今天、明天、後天這三天外出請配戴口罩,並減少戶的活動!!!

依照在核生化學校受訓落塵分析的經驗,接下來的天氣都是乾冷型態,至少24小時內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與戴奧辛濃度都是最濃烈的狀態,24-36小時後才會逐漸開始消退........完全消散應該至少要等下一波降雨才有機會,強烈建議大桃園地區朋友,減少戶外活動與開窗的機會,尤其是有氣喘與呼吸道疾病的朋友,口罩不嘴鼻是基本必須的,祝各位平安順利。

PS:地面上的落塵請勿用手接觸,避免間接進入口鼻,最佳處理方式應是用水沖洗最佳。

►訂閱可樂吧!https://goo.gl/M2v1ZH
=========================================
拍攝地點:中壢可樂農莊桌上遊戲
FB:https://www.facebook.com/agricolafarm
=========================================
嗨!我是中壢可樂農莊的店長,大家都叫我小高。
  
從小懵懵懂懂沒有目標,
就聽家裡的話乖乖唸書升學,
直到大三修了環境相關的通識課程,
才知道什麼是批判性思考,
才知道地球上關於環保的種種真相,
從此我才立定志向,
無論以後做什麼,
一定要對環境有所貢獻。
  
我退伍後的第一份正職,
就是去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雖然要每天從中壢搭火車去萬華,
雖然工作辛苦,但大家理念相同,
連吃飯大家都是自己拿著碗盤
去附近店家裝回來吃XD
  
我喜歡這樣環保的不插電生活,
所以一直到2016年生日,
才有了我的第一支智慧型手機,
但我從小就喜歡打電動,
是在大學時學長帶我去玩桌上遊戲,
才發現在桌上就有超多遊戲可以玩了,
而且還是人與人之間直接的互動,
不再只是一個人面對冷冰冰的螢幕,
所以我已經很久沒打電動了…...
  
因此,我想讓更多人
也感受桌遊給我的驚喜。

陽極氧化鋁膜/鋁線材微結構對電性之影響

為了解決硫燃燒化學式的問題,作者王聖方 這樣論述:

導線結構大部分為外覆高分子PVC的金屬線,普遍不耐高溫、酸鹼、磨耗以及嚴苛氣候,PVC絕緣外層耐溫僅60℃,隨著PVC老化並脆化,絕緣性降低,陶瓷層優異的材料特性可以解決此高分子的使用限制,用以取代傳統導線,完全不會有過熱燃燒起火問題,本研究使用陽極處理氧化鋁,作為絕緣層,PVC體積電阻 >1012 Ω - cm ,但氧化鋁卻有 >1014 Ω - cm ,相差百倍。以鋁線為芯材,表面用陽極處理生成氧化鋁作為絕緣層,作法如下:鋁線當作陽極,陰極選取石墨板為惰性電極,草酸為電解溶液,通電使鋁線材表面氧化形成氧化鋁薄膜,其化學性穩定,不受酸鹼腐蝕,氧化鋁熔點2,072°C,即使500°C下,體積

電阻率仍有1014 Ω - cm ,介電擊穿電壓有18KV/mm,氧化鋁不可燃、耐酸鹼、幾乎沒有壽命侷限。習知陽極氧化鋁是高密度堆積六角形孔洞,可填塞色料發色,其孔洞緊密排列,且氧化鋁膜緊密附著在鋁基材,可完整均勻包覆鋁線,空氣中當電壓小於10000V時不導電,電阻為無窮大,但電壓大於10000V時,空氣就會被擊穿而導電,設計氧化鋁作為絕緣層,再有孔洞提供的空氣電阻,研究陽極氧化鋁當作導線絕緣層的可行性。以CVD和PVD在金屬上披覆陶瓷,難以避開披覆層剝落問題,本研究選用工業用純鋁,先研磨將鋁表層氧化層去除,再浸泡氫氧化鈉,為了清潔表面,接著浸泡硝酸溶液中和殘留氫氧化鋁,同時表面敏化,再以化學

拋光將表面平整化,以利於進行陽極處理時能平均分布電荷。鋁基材之表面粗糙度與化學拋光後表面粗糙度成正比,2000號砂紙研磨所得粗糙度為0.72μm,足以有利於後續氧化鋁生長,10%草酸50V生成之微結構孔洞小,且可生成厚度35.92μm,此厚度為最佳電阻>2000MΩ。因氧化鋁因成長張應力產生沿線材方向的裂紋,而在裂紋處電擊穿,雖然已達到高絕緣電阻,但裂紋缺陷有擊穿後電阻出現,其氧化鋁膜成長厚度約每增加10V之電壓,厚度增加1倍,使用兩段式陽極處理,第一段使用30V,第二段使用50V,經由第一段10min以上製造緻密表層,再加上第二段加速生長,以達到最佳絕緣,第一段30V陽極處理需要大於10mi

n,而第二段加速生長其需要大於30min才能生長出能抵抗1000V高壓之絕緣電阻,再經由披覆凡力水,先隔絕氧化鋁與大氣接觸吸收水份,並填補應力產生裂紋,達到最高絕緣電阻之導線,製作出來之AAO最高耐電壓1000V下接近∞,並進一步解決具氧化鋁外層導線的彎折裂開問題,撓曲90度仍能抵抗250V直流電壓,工作溫度達450℃。

酒與色彩的科學套書組(酒的科學:從發酵、蒸餾、熟陳至品酩的醉人之旅+全光譜:色彩科學如何形塑現代世界)

為了解決硫燃燒化學式的問題,作者AdamRogers 這樣論述:

《酒的科學:從發酵、蒸餾、熟陳至品酩的醉人之旅》 ★榮獲2014年Gourmand Awards最佳酒類圖書獎 ★入圍2015年筆會/E.O.威爾遜文學獎科學寫作獎決選 ★Amazon、NBC、《衛報》、《Wired》雜誌2014年年度最佳科學書 不論你啜飲的是清酒、精釀啤酒、單一麥芽威士忌,或卡本內蘇維濃葡萄酒,當你真正了解杯中魔液的來龍去脈,飲酒將變得更饒富趣味!   有泡沫的啤酒喝起來更香醇可口?為什麼香檳的氣泡比啤酒的更快消失?   味覺敏感的人比較不愛喝兩杯?亞洲人喝酒為何特別容易臉紅?   人們真能從酒中嘗出數十種風味?酒評師為何能夠說出精湛絕妙的神級酒評?   台灣噶瑪

蘭威士忌奪得世界冠軍的關鍵為何? 一萬年來,人類的製酒技術不斷精進;然而,現代科學家對酒中微妙生化反應的解析才剛剛展開。在這趟跨越地域、文明的精神之旅中,亞當.羅傑斯帶著我們穿越古今,仔細審視酒精飲料的歷史。我們首先回顧前人無意間邂逅發酵飲料的過往,隨著時間軸移動,再來到最先進的科研實驗室中,目睹研究人員證明人類為何熱愛飲酒。 從發酵、蒸餾到熟陳等工序,書中以獨特的視野,將生產知名酒飲的木桶、蒸餾器、槽具與酒缸內的神奇展露無遺。跟著羅傑斯的腳步,我們神遊蘇格蘭高地的威士忌聖地,以及當今世上最頂尖的基因定序實驗室──沿途還會造訪好幾間酒吧──也順道見識了現代製酒技術衍生而來的各種角色與發展。

他讓我們的好奇心永無止境,漸次揭開酒精飲料的層層神秘面紗:   ●物理學(喝香檳時為何最好選用笛形香檳杯?);   ●分子生物學(日本科學家高峰讓吉原本為釀酒所研發的澱粉酶,後來竟成為暢銷腸胃藥!);   ●有機化學(酵母的食物──糖,其分子結構對大腦來說就等同「好吃」?);   ●冶金學(銅為何是用來製造蒸餾器的最佳材質?);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常說「酒不醉人,人自醉」?);以及   ●神經生物學(酒裡的迷人氣泡,對大腦來說其實是一種痛覺?) 鍾情於醺酣的羅傑斯,在他筆下酒精飲料儼然成了科學奇蹟。當你凝視著杯中之物,遙想它的來歷源起,或是沉吟乾杯後身體裡發生的變化,《酒的科學》便是

陪你展開冒險的最佳伴侶。你,準備好來一杯了嗎? 《全光譜:色彩科學如何形塑現代世界》 從史前畫作到中國唐代瓷器再到皮克斯動畫, 從古希臘哲人到中世紀阿拉伯學者再到現代科學家, 作者耗費20年搜集資料,揭露人類對色彩奧祕的探尋, 以及色彩如何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最早的人類是如何從自然中取得顏料與利用色彩?上釉技術的創新,如何牽動文明的發展? 一樁白色顏料製作技術竊取案何以驚動了FBI?為什麼人跟AI都偏好暖色系物體? 一張藍黑/白金裙照片如何揭露色彩並不如我們所想那麼絕對? 只靠投影技術,就能讓損毀的藝術作品重現原貌?…… 讀完本書,你將以截然不同的方式看待色彩! 從赭紅、鉛白、

靛藍、雌黃……到莫蘭迪色與千禧粉,繽紛的色彩總是為我們的世界增添風采。但要創造出足以媲美大自然變化萬千的色彩,需要歷經數千年材料與技術的非凡創新,以及各方科學家與藝術家、工匠之間饒富趣味的跨領域交流,才能讓我們打造與裝飾的世界,展現出最亮麗的外觀。 在《全光譜》一書中,羅傑斯以精彩風趣的文筆,帶領讀者漫步全球、穿梭古今,沿著最早期人類製造顏色的足跡,一路追尋到今日與未來的數位合成色彩。讀者將看到人類祖先在洞窟裡將木炭搗成糊,絲路商人競相叫賣製作最為精良的陶瓷,織品藝術家破解色彩是如何混合的數世紀之謎,再飛躍到現代,一窺代價高昂的商業間諜行動,以及永遠重新改寫色彩規則的數位革命。 各界推薦

: 《酒的科學》 跟著顯微鏡下一隻酵母菌鑽進了兔子洞,我們的亞當宛如愛麗絲,帶你遊走乙醇仙境中令人痴迷的嘻耍喧鬧,從渾然天成的發酵一路逛到今日頂級的威士忌──最後還闖入了驚恐萬分的宿醉迷離。書中融合了淵博的知識與生動的趣味,精采絕倫。 ──羅伯特.沃克,《料理科學》作者 《酒的科學》璀璨耀眼猶如頂級威士忌般金碧輝煌。書中引用的科學事證妙不可言,與人類歷史的複雜本質交相呼應更是趣味橫生,是一齣集所有上乘幽默的傑作。隨著敘事的開展,手中美酒滑下咽喉的神奇感官將會超乎想像。 ──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落毒事件簿》作者 迫不及待先讀為快。《酒的科學》足與韋恩.柯蒂斯(W

ayne Curtis)的《話想當年蘭姆酒》(And a Bottle of Rum)和湯姆.斯丹迪奇的《歷史六瓶裝》同列必讀之書。 ──傑佛瑞.摩根泰勒(Jeffrey Morgenthaler),克莱德餐廳酒吧經理、《酒吧指南》(The Bar Book)作者 《酒的科學》是最精采的科學寫作──詼諧、簡潔,當你全神貫注於報導文學時,彷彿親身遨遊在酒精飲料的古往今來,傳奇中的製酒人物紛紛出現眼前。 ──克萊夫.湯普森,《雲端大腦時代》作者 羅傑斯以歷史、考古、生物、社會和物理為原料,蒸餾出震撼人心、清澈無比的性靈之飲。 ──吉姆.米漢(Jim Meehan),《PDT酒吧雞尾酒手冊》(T

he PDT Cocktail Book)作者 科學迷與飲酒達人同樣大呼過癮,一頁接著一頁讀個不停,《酒的科學》揉合了真實情境與怪誕奇想。書中豐富的知識讓我迷醉! ──傑夫.波特,《廚藝好好玩》作者 亞當.羅傑斯駕馭文字的功力十足,筆鋒優雅,五彩繽紛的科學環繞著酒的前世今生,不論是對宿醉的生理解析,或是古代微生物將植物汁液轉化成酒的描述,每段故事都讓人嘖嘖驚奇。是本值得細細品味、不斷回顧的書。 ──卡爾.齊默(Carl Zimmer),《霸王寄生物》(Parasite Rex and A Planet of Viruses)作者 閱讀《酒的科學》的經驗就像與一位魅力無窮的博學之友同飲。從

故事第一行開始,羅傑斯對主題的掌握始終扣人心弦,每一頁都綻放出閃爍耀人的光芒。 ──亞當.薩維奇(Adam Savage),節目主持人、《流言終結者》製作人 身為蒸餾師,我覺得大部分其他探討酒的書都相當空洞。但這本卻獨一無二,書中淵博的科學知識與深刻的歷史故事,絕對可以打動最挑剔的飲者。各個章節都以動人故事串連,鉅細靡遺間不失風雅,讓讀者品嘗到字裡行間每一細節的趣味。書中有關酒類製作、賞味及學術研究的深入報導包羅萬象,抵過二十本相關書籍。 ──文斯.歐勒森(Vince Oleson),Widow Jane蒸餾廠首席蒸餾師∕酒桶專家 讀來趣味十足……隨著羅傑斯精湛的筆鋒一路奔馳,轉眼間涉獵所

及是我曾花了超過五年才能通曉的知識……《酒的科學》激勵、啟發了製酒後進,並瓦解了酒品王國一度緊不可摧的高牆。 ──丹.格里森(Dan Garrison),格里森兄弟蒸餾廠 生動無比……從大眾熟悉的酒品牽引出科學漫談式傑作,讓我們一讀成癮。 ──《紐約時報》 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學作家。 ──《國家地理》雜誌 羅傑斯的這本著作如同美酒般令人痴狂。讀來溫馨動人,喚起迎向繽紛世界的情懷,彷彿集眾多頂尖智者於己身。最重要的是,它讓你明瞭飲一杯酒是多麼的與你貼身相關。 ──《華爾街日報》 本書是以下人士的必讀之作:酒吧達人及萬事通,或是揉合兩者特點的研究生。 ──《T雜誌》 我們潛入社交潤滑的佳釀

之海,《連線》雜誌編輯亞當.羅傑斯帶著大夥穿梭古今,探訪奇聞軼事,世紀之謎與科學秘辛逐一揭曉,隨即發現心愛的烈火之飲何故令人痴迷且變幻無常──亦了解到帶勁好酒即是人類巧思創意之作。 ──《瓊斯夫人》雜誌 本書提供了充滿知識性與娛樂性的觀點……一如書中柔滑順口的頂級佳釀,《酒的科學》完美融合所有元素,讓讀者感覺自己彷彿也變身為酒學專家。」 ──《探索》雜誌 一場酒之國度的開懷暢遊。 ──《紐約郵報》 飽藏科學的故事中,見證著一萬年來人類與酒之間的恆久愛戀,當中緊密交織著發酵、蒸餾、口感與香氣的認知,以及人體對酒的生物反應……《酒的科學》是充滿樂趣、經過詳實考證的科普作品。 ──《自然》雜誌

威士忌信徒肯定會喜愛的作品……充滿出人意表的科學與趣味十足的悄悄話,即便你對酒所知不多也能讀出興味。 ──《芝加哥論壇報》 如同其他知識濃度高卻淺顯易懂的科學作品(例如,愛咪.史都華的《醉人植物博覽會》及布萊恩.格林恩的《宇宙結構》〔The Fabric of the Cosmos〕),羅傑斯在《酒的科學》中清楚闡述一切細微之處,從酒桶製成始末一路談到細菌菌株。 ──《Imbibe》雜誌 這本歌頌酒的絕妙好書充滿令人大開眼界的科學知識,是你暢飲下一杯的最佳良伴。 ──《科學家》雜誌 故事開場如電影影像掃過,從酵母的動感場景,進而聚焦在迷離的宿醉情境,中途還有發酵、蒸餾及熟陳的魔魅敘事

,《連線》雜誌編輯羅傑斯帶領讀者走過一場壯闊的製酒之旅。 ──《科克斯書評》雜誌星級評鑑 令人印象深刻且趣味十足的報導……羅傑斯冷面笑匠的寫作手法平易近人,帶你深入探尋那神秘古老的社交潤滑劑之精髓。 ──《出版人週刊》 《全光譜》 全書沿著時間軸,作者帶領我們走進色彩、科學以及歷史的世界。讀完此書,會讓我們在腦海的知識領域中,多了一條由色彩與科學構成的生動活潑的歷史觀。本書非常適合大眾閱讀,讀者不僅可以探索科學與色彩之間的脈絡,還可以隨著歷史軌跡,暢走一趟知性之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林震煌 亞當.羅傑斯的著作《全光譜》就是你會想讀關於色彩的一本書——閃爍著藍寶石、金寶石

、綠寶石、紅玉髓在內的所有寶石光芒,點綴著我們周遭的世界。但就如掛毯上的絲線,交織其中的遠不只如此,更包括歷史、科學,以及人類文化具有多種色調的彩虹光譜。出色的科學著作向來罕見,本書便是其一。 ——普立茲獎作家、《試毒小組》(The Poison Squad)與《落毒事件簿》(The Poisoners Handbook)作者 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 我很愛有人搖醒我,讓我看清自己在夢遊期間發生了什麼事。亞當.羅傑斯在本書中便做到了這點。他讓我知道,今日隨處可見的色彩都是源自我們發明的科技!我們發明出來的色彩!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紐約時報》暢銷書《必然》(The I

nevitable)作者 凱文.凱利(Kevin Kelly) 這本極具人性之書,將帶領讀者踏上一趟關於色彩科學界的千變萬化之旅。這正是那種會讓你以全新角度看待一切的書籍之一——你會開始到處辨認哪裡用了什麼顏料,再回頭鑽研本書,發覺隱藏其後的智識探索之旅。 ——《紐約時報》暢銷書《10種物質改變世界》(Stuff Matters)與《液體》(Liquid Rules)作者 馬克.米奧多尼克(Mark Miodownik) 本書是深入鑽研色彩主題的書籍之最,亞當.羅傑斯則是我最愛的科學作家。閱讀本書感覺就像長時間享用一頓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大餐,用餐對象還是你認識最有趣的人。 ——《流言終結者

》(Mythbusters)執行製作兼節目共同主持人、科學交流員、創客 亞當.薩維奇(Adam Savage) 有一個字是用來形容關燈後所看到的色彩,稱為「eigengrau」或腦灰色。閱讀本書就像是一章接著一章,慢慢調高調光開關,從腦灰色轉到《全光譜》。亞當.羅傑斯透過引人入勝且清晰有趣的文筆,從歷史、化學、生物、地質各領域旁徵博引,揭露我們所建造的世界,遠比祖先的居住環境還要多彩多姿。為這趟目眩神迷之旅做好準備,因為讀完本書,你就不會再用同樣的目光看待色彩了。 ——科學節目主持人、《超維度思考》(The Reality Bubble)作者 湯毅虹 當代最優秀的科學作家之一。 ——《國家

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輕鬆活潑、清楚易懂……作者對本書主題的熱情立刻便一覽無遺,因為他帶來一場生動鮮明的旅程,讓人瞭解看見色彩這種日常體驗背後有多錯綜複雜,而賦予「我們所處的宇宙形狀」的正是色彩。本書涵蓋眾多不同觀點,任何人都能從這本研究成果中找到感興趣之處。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文筆犀利,經常帶著詼諧口吻……羅傑斯為本書主題注入了輕鬆易懂的幽默與顯而易見的熱情。從視蛋白到彩色電影,他以生動活潑且淺顯易懂的方式探討色彩景觀。 ——《科克斯書評》(Kirkus),星級書評推薦

微波常壓電漿火炬低溫轉化三水鋁石為氧化鋁之研究

為了解決硫燃燒化學式的問題,作者曾安裕 這樣論述:

α-Al2O3具備高硬度、絕緣性佳及高溫熱穩定性,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各領域當中。傳統製備α-Al2O3的方法大多需要較高的反應溫度且較長的反應時間,缺乏簡單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因此以以三水鋁石(Gibbsite, α-Al(OH)3)作為反應物,利用常壓微波電漿(Atmospheric-pressure Microwave Plasma)火炬煅燒製成α-Al2O3。氣體分子或游離的粒子間產生磨擦,電漿內的熱傳速率增加,溫度於短時間上升,使鋁化合物產生前驅體,再聚集排列成氧化鋁,相較傳統製備方法,有反應速度、低溫且轉化率較佳等優點。常壓微波電漿依不同反應溫度(700~850 ℃)、電漿功率(900

~1300 W)、進流氣體種類(N2, O2, Ar)、進流氣體總流量(12~14 slm)、反應時間(1~5 min)等實驗參數,產生電漿火炬煅燒三水鋁石轉化成氧化鋁,再以X光繞射分析儀、電子顯微鏡及比表面積分析儀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電漿系統通入中心氣體 4 slm 氮氣與旋進氣體 8 slm 氬氣,輸出功率 1300 W,調控反應溫度於 850 ℃ 恆溫煅燒 1min,即可將三水鋁石轉化成高純度的 α-Al2O3。管狀高溫爐於氮氣環境下,以升溫速率 10 ℃/min 加熱至反應溫度 1150 ℃ 煅燒三水鋁石120 min可轉化成 α-Al2O3。相較於傳統煅燒法需將溫度提高至1150 ℃

恆溫煅燒120 min才能製得成 α-Al2O3,電漿煅燒三水鋁石僅需以850 ℃ 恆溫煅燒 1min即可轉化成高純度的α-Al2O3。電漿煅燒法所需的煅燒溫度及反應時間低相當多,為效率極高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