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碳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石碳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彼得.亞伯拉罕寫的 人體機能解剖全書vol.1+vol.2(套書) 和王子製紙的 紙的百知識:發明、製造、應用、再生,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開發蛇紋石多元化工業材料之應用研究( ...也說明:產量遽減原因主要為玉里地區地權的關係受到禁採之故。 以蛇紋石礦化封存二氧化碳研究顯示,直接碳酸化的效果不佳;而間. 接碳酸化以鹽酸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楓書坊 和臉譜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海洋研究所 蕭仁傑所指導 林碩均的 臺灣東北及西南海域底棲魚類之發育垂直洄游 (2021),提出石碳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底棲魚類、早期生活史、發育垂直洄游、耳石、穩定同位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賴怡潔所指導 陳昀的 超臨界系統應用於煉鋼爐石碳酸化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超臨界碳酸化、煉鋼爐石、游離石灰、二氧化碳的重點而找出了 石碳酸的解答。

最後網站液化石炭酸。 液體酚含水量為約10%而以液態存在。本品 ...則補充:別名:液化石炭酸。 液體酚含水量為約10%而以液態存在。本品所含酚(C6H6O)按重 ... (1) 溶液澄明度與酸鹼度—本品溶液(1→15)應為澄明,對石蕊試紙. 應呈中性或酸性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石碳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體機能解剖全書vol.1+vol.2(套書)

為了解決石碳酸的問題,作者彼得.亞伯拉罕 這樣論述:

~兼顧專業與普及,人體生理學完美之作~ 以視覺化的解剖圖檢視人體,透視構成人體的複雜網路體系, 拆解每個部分運作機制,解開讓生命運作的密碼, 步上奇妙的人體旅程。   本書特色   ◎英國亞馬遜5星至高好評,兼顧專業與普及,簡單與細節的完美之作!   ◎台灣之名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家.謝伯讓翻譯作品。   ◎依身體功能分為12大章節,從頭到腳、自內而外,涵蓋細胞和化學結構、發育和身體循環。   ◎ 1250張解剖精確圖例、人體運作和機能照片、醫學影像,視覺化、精細、專業地用圖解呈現人體生理機能。   ◎所有對人體生理結構和運作機制感興趣的人士、醫護從業者、或任一身體治療者,皆可從

中獲益。     .一般人每天會產生多少淚液?   .做夢時,你的腦部何處在活動?   .當我們發笑時,身體正發生什麼?   .大腦的記憶、溝通能力,以及思考、情緒和創意是如何產生的?   .細胞與細胞隨時在溝通?   .麻醉劑是如何發揮功效的?   .有缺陷的基因一定會導致疾病嗎?    .如果來一趟太空旅行,你的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這些迷人的思考中,隱含著宇宙賦予人體的深奧祕密。   人體是部由億萬個微小單位所組成的精密機器,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獨特功能,彼此共同合作以創造出一個運作順暢的實體。   研究每個組織、器官、細胞與系統的個別特性,   以及它們在人體這個串連的結構中

究竟如何運作的,   便是令人為之傾倒的人體生理學。     本書為英國著名醫學教授Peter Abrahams傾力之作,   vol.1共分為五個章節,   自人體最複雜、最多元的「頭部」開始,講述由大腦控制的數百種身體流程,   再進入足以引發我們打噴嚏、維持平衡、與環境互動的「感覺系統」,   接著由上往下,從「頸部」、「胸部」及「上肢」,   仔細檢視並突顯出這些錯綜複雜的部位所具備的重要性。     vol.2共分為七個章節,   自人體身體最大的腔室「腹部與胃」,   詳細描述我們所吃的食物如何被一一分解,並為身體所利用。   再進入支撐人體、孕育後代的「骨盆與下肢」、「生殖系統」

,   在巡迴到生存必備機制「血液循環」、「身體系統」及「細胞與化學結構」,   最後由「發展與身體週期」收尾,   你將發現奇妙的生理節律或自然生物週期是如何在身體中,   形成一個能調節特定生理功能的內部時鐘,   讓你安然地成長、行動以及思考。     透過1250張解剖精確圖例、人體運作和機能照片、醫學影像,   你將會看到不同細胞、器官、系統之間的有趣聯繫和相互作用,   了解各部位的功能活動是如何互相協調,互相制約,   領悟並深深感動自己是如何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無論你醫護從業者、專業教師,或單純對人體運作感興趣,   只要擁有一副「正在運作」的身體

,都將深受吸引。

石碳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主題: 石雕創作展 林冠君專訪
  

▲以紅酒象徵,具象欲望的表面張力
  
  人們展現欲望的時刻幾乎填滿了所有生活,林冠君以欲望為創作的原點,希望以此往深處挖掘更多藝術無限的可能性,透過作品傳遞給觀者。並藉由這次展覽,讓大家看見一位藝術家對於自身創作的思考過程以及脈絡。
  
▲踏入藝術運動領域
  在成長的過程中,林冠君的父親為體育老師,影響他甚多。選擇進入台藝大雕塑系前,林冠君的興趣是體育活動,國小與國中參加了各種體育校隊,像是田徑、躲避球校隊,以及鐵人比賽,造就他對於熱愛運動的興趣。直到升學時考慮到行業的發展性,因此轉而進入藝術領域。問起為何選擇石雕,他說石雕創作的過程常需要使用到力氣,那種鑿敲的過程就像是進行一種運動,在完成作品時像剛運動完一樣滿身大汗。這種有趣的類比令人會心一笑,也感受到他體現藝術行為的多功能。
  
▲關於欲望
  「欲望」一直是人類所探討的議題,像是哲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常以欲望作為學術發展與探討的論點,乃至文學和藝術持續有前人以其為題材作各面向的創作與發表。其中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心理動力論「本我、自我與超我」,「本我」(id)即代表人最為原始、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像是饑餓、性慾等,代表著無意識的唯樂原則。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除卻本能與滿足生理需求的部分,人們「想要」更多物質與心理的額外滿足,造就各種行為。
  關於本次展覽,林冠君「欲望」系列創作可追溯自2013年,他認為「欲望是驅使成長的動力,卻也是無盡的災難。人類的文明與歷史已經證明了一切」。各國為擴展領土與滿足自身對於統一世界的欲望,因此自古各國間戰爭不斷、與兩次世界大戰。同時欲望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為了像鳥一樣飛翔天際,而發明了飛機、為了增加生產效率有了兩次工業革命,生活因此而便利。然而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人類也因欲望驅使選擇破壞自然環境來滿足自身的利益。
  
▲系列作品發展脈絡
  「人類與自然環境,到了現在則擴展為人類跟自然的爭鬥,我的作品想要處理的就是人跟自然生命的關係。人類欲望會如何影響自然界的生物?」。林冠君提到他去過幾次動物園,以往對於動物園沒有什麼太深刻的體悟,直到有次見到園內被豢養的大象,面對著灰色水泥高牆不斷踱步,驚覺這些生命長時間困在人為的環境當中,造成牠們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即便雙眼失去靈魂、仍嘗試著衝出生命的枷鎖。
  「動物園中的動物們不過是全球化之下產生的物件,滿足了我們對新奇事物的欲望。」林冠君第一件以欲望為題的創作〈慾望性的愛〉因此而生。作品以大理石為材,刻劃象的揚鼻姿態,象牙處以人手代之,企圖阻止牠揚起鼻子,代表人類因欲望擺弄動,此系列「手」象徵掌權者的姿態,在地球上有權的物種更能自由實現他們對欲望的幻想。
  
▲自身欲望的象徵
  在幾件作品之後,林冠君開始思考作品與作者之間的關係「做為一個創作者,我期望作品與藝術家能夠產生更緊密的連結,或許是情感上的、經驗上的,或是生活中的,於是試圖將自己對欲望的想像化為作品的一個素材。」喜愛偶爾小酌幾杯的林冠君,選擇了對紅酒、酒瓶和酒杯的迷戀,作為自身欲望的展現與象徵。
  紅酒不僅是象徵了創作者的欲望,在聖經中紅酒象徵著耶穌因犧牲而流的血,有著犧牲奉獻的寓意。希臘神話中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os)為古希臘人欲望的具象化,象徵著潛意識的欲望與非理性的感官。紅酒也代表著身分與地位,酒標賦予了紅酒身分與品酒者的地位高低,在這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紅酒對一個人的身分、地位、權力的暗示。
  
▲人類與自然界的動物
  2014年10月17日,在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世界上僅存兩隻具有繁殖能力的公北白犀之一「蘇尼」(Suni)被發現死亡於圍場中,令北白犀距離滅絕又更近了一步。林冠君表示看到這則新聞,想到人類常因自身的欲望而進行盜獵,也許是為了那美麗的象牙或是珍貴的犀牛角作為藥材,更甚者為了紀念與娛樂而進行獵殺。啟發林冠君對於血腥、欲望與動物之間,新的創作聯想。
  犧尊為古代《周禮》六尊的其中之一,是古代盛酒的禮器「刻為犧牛之形,用以為尊」,以木質與青銅為材。到了明清,工匠們直接以犀牛角為材料,雕刻出酒杯的器形供權貴飲酒作樂,人們忽略血腥殘忍的獵殺過程,反而不停歌頌酒杯的華美。藉由創作林冠君想翻轉觀者的視角,以動物的頭部作為酒杯刺激觀者反思,結合自身欲望的象徵「紅酒、酒杯、欲望、權力、犧牲」相互連結,創作出紅酒系列的作品。
  
▲紅酒系列X大理石
  〈所謂血腥的觀點〉為紅酒系列第一件作品,犀牛頭部角被取走、掏空留下的傷口成為盛裝紅酒的器皿,紅酒代表未癒合的傷口與血腥,期望觀者對動物所受之苦感同身受。在這件作品中紅酒不僅止於表現鮮紅的血液,更象徵了人類的欲望造成這一切的開端,以及動物的犧牲、物種之間不對等的狀態。在完成這件作品後,林冠君發現紅酒的酸性侵蝕大理石碳酸鈣成分,使得石材染上紅酒的色澤。人為釀造的葡萄酒去侵蝕自然生成的大理石,這樣一個化學作用下恰巧符合人與自然的現況,與創作的理念不謀而合,讓他更確信此系列以大理石呈現作品更能展現層次。
  〈酒器系列-犀樽〉為此系列的第二件作品,呈現方式更加接近酒杯的功能和造型,其中同樣以犀牛頭部作為造型,掏空了整個頭部的空間,當紅酒倒入其中,觀者會以為可被裝滿,但酒水卻會從被掏空的犀牛角流出,以至酒杯呈現無法填滿狀態。代表著意圖測量人的欲望,但卻發現沒有被填滿的一天。而流出的紅酒在大理石檯桌上留下酒漬痕,與在桌緣因表面張力維持住的狀態,引發他去思考表面張力是否能夠為作品帶來新發展。
  
▲表面張力的寧靜感
  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與裝置,以表面張力、與紅酒痕跡作為創作的新嘗試。林冠君認為「表面張力給人一種寂靜、飽滿與物理學臨界點的危險感受,我很喜歡這樣寂靜的氛圍。在紅酒系列中,我所刻劃的動物頭像沒有誇張的動態和神情,我認為這和我在面對這一些關於動物盜獵、屠殺的事件時,呈現的狀態是相符合的。身處遠方的我們無論如何激烈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都無法真實的接觸到牠死亡當下的孤獨與寂靜,只能透過文字、影片來了解事件的過程,來召喚自己的情緒。」希望大家透過此次展出作品,從中找到對於欲望的共鳴與反思。
  
▲林冠君以石雕與紅酒形塑了欲望的形體與張力,衝擊觀者視覺感受。
  
  
林冠君簡歷:1993年生
  
學歷: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研究所:台灣藝術大學-雕塑所
  
得獎經歷:
2013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四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優選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金賞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複製獎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第九屆台中大墩美展 優選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銀雕獎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展覽經歷:
2013草山行館-初草聯展
2014台藝大大漢藝廊-刻刻聯展
2014金車藝文中心-非常人聯展
2015科技與慾望林冠君創作個展
2016彩雲間2016雕塑計畫聯展
2016「石之道 台北」台藝大vs東藝大石雕聯展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臺灣東北及西南海域底棲魚類之發育垂直洄游

為了解決石碳酸的問題,作者林碩均 這樣論述:

海洋多數硬骨魚不論成魚是浮游型還是底棲型,幼魚通常屬於浮游型,幼魚的垂直分佈直接影響其生存(例如避敵、捕食)及運動(例如漂流至繁殖場)。就底棲魚類來說,產大量小型卵的物種一般預期幼魚屬於浮游型且會表現發育垂直洄游;相反的,產少量大型卵的物種及胎生物種一般預期幼魚屬於底棲型且未經歷發育垂直洄游。然而並非所有底棲魚類符合上述模式,本研究重建8種底棲魚類發育過程中的棲息深度及相對代謝率,包含日本尖牙鱸(Synagrops japonicus)、短鯒(Parabembras curta)、單棘躄魚(Chaunax fimbriatus)、黑口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小鰭新燈魚

(Neoscopelus microchir)、單斑新鼬魚(Neobythites unimaculatus)、凹鰭牛尾魚(Kumococius rodericensis)、尖棘角魚(Pterygotrigla hemisticta)。樣本由臺灣東北或西南海域的商業性底拖漁船捕獲。耳石因為終生持續生長且沉積後的性質不易受代謝影響而成為理想材料,耳石碳酸鈣的穩定碳氧同位素比值分別為代謝率及水溫的指標,水溫可用於重建棲息深度。根據估計的棲息深度得知單棘躄魚(Chaunax fimbriatus)及尖棘角魚(Pterygotrigla hemisticta)的早期生活史屬於浮游型,8種底棲魚都會經歷

發育垂直洄游(深度都在500公尺內),符合浮游型早期生活史。發育垂直洄游的模式可分為5類,第一類:直接下沉至成魚深度,並無回升;第二類:下沉超出再回升至成魚深度;第三類:有兩次下沉,第一次會回升至表層,第二次會持續至成魚深度;第四類:先上浮再下沉至成魚深度;第五類:終生持續上下振盪。黑口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小鰭新燈魚(Neoscopelus microchir)、單斑新鼬魚(Neobythites unimaculatus)、尖棘角魚(P. hemisticta)的發育垂直洄游模式都存在個體差異。此外,沉降距離與成魚棲息深度呈現非常高度正相關(r > 0.9),本研

究除了揭露發育垂直洄游的模式存在種內多樣性,也顯示浮游型早期生活史伴隨發育垂直洄游是海洋底棲魚的一種生存策略。

紙的百知識:發明、製造、應用、再生,100個關於紙的知識考

為了解決石碳酸的問題,作者王子製紙 這樣論述:

  ◎第一本從上游到下游、從歷史到科學、從製造到再生,一手掌握紙品基礎知識的百科之書   ◎AmazonJP五顆星推薦,全方位探索關於紙的歷史、種類、特徵、原料、永續利用   ◎日本百年紙廠帶你穿梭古今,深度探究「紙」的前世今生,找出「紙」的未來潛力      藉著紙,我們支撐起文明。      在精神和物質層面,紙都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工具。   長久以來,我們用紙記事、著述、創作、溝通——   紙是最重要的載體,保存人類心智思索的軌跡;   另一方面,我們也依賴紙而生活:   鈔票、包裝盒、紙杯盤、衛生紙……生活與工作中各式各樣的紙製產品,   確保了方便安全的現代社會。      然而,現代

人對紙所知甚少,   其實除了「東漢蔡倫造紙」、「造紙及印刷術促進文藝復興」之外,   千百年來,紙在製造與應用的技術上不停與時俱進,   至今累積了非常豐厚的成果。   本書由日本百年製紙大廠——王子製紙所撰,   從紙的歷史娓娓道來,   詳實地介紹紙的種類、特徵、原料、製程,   並說明紙品的回收及永續利用,   帶領讀者全方位地理解「紙」——   原來,紙不僅美麗、細緻、充滿人文溫度,   製造過程也蘊含著尖端的工藝與科技應用,   它的未來,更是能夠與環境生態共存共榮的優良媒材。      昨日之紙,今日之紙      說起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發明,「紙」一定名列前茅!   你可知道紙還

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各式各樣的紙又如何為我們帶來便利的生活?      發明:   紙的發明,如何左右了三國時期魏、蜀、吳爭霸的最後命運?   為什麼「瓦楞紙」能造成全世界的物流革命,因此被稱為劃時代的發明?   製造:   為什麼使用「紙藥」進行的「流漉」抄紙法,可以讓日本的和紙那麼細緻動人?   滑石、碳酸鈣、二氧化鈦、矽酸粉……加入這些添加物,改善了紙的哪些品質?   應用:   為什麼影印機可以將碳粉轉印到紙上,碳粉卻不會脫落?   阻燃紙、複寫紙、陶紙、硫酸紙……這些特殊紙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   再生:   要幫助環境永續經營,你該買的是「環保紙」而不只是「再生紙」?  

 回收免洗筷,為什麼也可以幫助減低造紙的環境衝擊?      紙的明天      進入數位時代,電子載具與網路發達,大家常以為「紙」是過時的產物,但紙其實早就深入現代生活的肌理,人們一日離不開它。未來,紙在製造與應用上仍會與時俱進,繼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深遠的影響力。      現在,請隨著本書,一同深入紙的紋理,探究紙的美麗與神奇!    作者簡介 王子製紙   初代王子製紙成立於一八七三年,創辦人德川昭武曾參與「岩倉使節團」,歸國後於東京都王子地區創建現代化紙業。其後合併其他紙業,全盛時期擁有全日本八成以上的市占率。二戰後,日本政府推行解散大型財閥,王子製紙解散為三家較小的製

紙公司。二○一二年王子製紙重新整併為製紙集團,現總公司位於銀座,於日本全國擁有五處工廠,主要生產報紙用紙、印刷用紙、感熱紙、影印用紙等。並於中國江蘇省有一子公司「江蘇王子製紙」。 譯者簡介 李漢庭   一九七九年生,國立海洋大學電機系畢業,自學日文。二〇〇三年進入專利事務所從事翻譯工作,二〇〇六年開始從事書本翻譯。領域從電機專利文件乃至於生活醫學、科技等中日對譯,目前嘗試將觸角延伸到特殊造型與影像創作。作品有《這樣讀出你的最高分》、《來自新世界》、《台上台下都吸引人的說話整理術》、《鏑木毅越野跑訓練全書:日本越野跑第一人的私攻略,從各地形跑步技巧、體能升級計畫、心智管理到裝備完賽全知識》

等書。 一 前言 1 生活中的紙張 8 2 紙從何而來 10 3 從紙類的生產量與消費量看全球經濟 12 二 紙的歷史 4 紙的起源 16 5 發明紙所造成的影響 18 6 近代造紙技術的發明與傳播 20 7 傳統和紙 22 8 紙曾經是貴重物品 24 9 古代的紙價 26 10 報紙的歷史—報紙用紙的技術革新 28 三 各式各樣的紙 11 我們周遭的紙張種類 32 12 各式各樣的紙—印刷用紙 塗佈紙化了大濃妝(塗佈紙與非塗佈紙) 34 13 各式各樣的紙—影印用紙 36 14 各式各樣的紙—發色用紙(非碳紙) 38 15 各式各樣的紙—報紙用紙 40 16 各式各樣的紙—包裝紙 4

2 17 各式各樣的紙—瓦楞紙,厚紙板 44 18 瓦楞紙是偉大的發明 46 19 瓦楞紙也有許多種類 48 20 更加了解瓦楞紙 50 21 從紙張到包裝 52 22 你有注意到包裝的巧思嗎? 54 23 包裝與時俱進 56 24 生活必需品:家庭用紙 58 25 如塑膠一般可成型的紙 60 26 可防潮的紙? 62 27 還有許多特殊紙 64 28 紙製品(立體構造) 66 四 紙的特徵 29 為何可以在紙上寫字 70 30 為何可以在紙上印刷 72 31 用顯微鏡觀察紙張 74 32 紙能吸多少水? 76 33 氫鍵與紙的關係 78 34 為什麼紙會變黃 80 35 為什麼紙會腐爛 8

2 36 紙的縱橫方向與製書 84 37 紙的厚度與韌性 86 38 紙張是否好翻 88 39 紙的特性與評估方法 90 40 視覺上的白 92 41 紙張光澤與顏色的關係 94 42 紙張正反差與平滑性 96 43 紙張簡單小分析(1)撕看看 98 44 紙張簡單小分析(2)用水沾濕看看 100 45 紙張簡單小分析(3)用火燒看看 102 五 紙的原料與製法 46 紙的原料「紙漿」是什麼? 106 47 紙漿的種類(1)化學紙漿與機械紙漿的製法 108 48 紙漿的種類(2)廢紙紙漿製法 110 49 紙的添加物與添加效果(1) 112 50 紙的添加物與添加效果(2) 114 51 製

紙方法(1)前置工作(調配工程) 116 52 製紙方法(2)紙漿打薄(抄紙工程) 118 53 製紙方法(3)表面化妝(塗佈工程) 120 54 製紙方法(4)最後修飾(超壓光工程) 122 55 瓦楞紙與厚紙板的製法 124 56 從瓦楞紙到紙箱 126 57 面紙與衛生紙的製法 128 六 紙的原料 木材 58 哪種木材可以造紙? 132 59 木片專用船改變了木材原料史 134 60 人造林與天然林 136 61 產業造林的必要性 138 62 產業造林的環境考量 140 63 防治違法砍伐 142 64 何謂森林認證? 144 65 何謂森林認證木材額度? 146 66 造紙產業與

森林經營 148 67 造紙業的海外造林 150 68 製紙公司環保造林的國際貢獻 152 69 造林研究 154 70 油加利樹能在惡劣環境下生長 156 71 CSR調度 158 72 日本國內林業現況與未來的課題 160 七 紙的原料 廢紙 73 推廣廢紙回收 164 74 紙張回收流程 166 75 廢紙利用率目標百分之六十二 168 76 回收紙流通 170 77 家庭與辦公室廢紙的分類方法 172 78 向大量生產回收紙的對象回收廢紙 174 79 廢紙為何需要分類? 176 80 牛奶紙盒的使用狀況 178 81 不應使用碎紙機? 180 82 地方政府的努力——再生紙誕生的故

事 182 83 全世界的再生紙情勢 184 84 歐洲的再生紙情勢 186 85 日本何時開始利用再生紙 188 86 江戶時代的廢紙回收 190 87 廢紙紙漿的比例很重要 192 八 永續用紙的努力 88 購買環保紙 196 89 紙的LCA(生命週期評估) 198 90 造紙業是生質能源模範生 200 91 廢棄物如何成為優秀燃料? 202 92 造紙工廠的廢水排放 204 93 回收免洗筷對社會的貢獻 206 94 透過造林進行CDM(綠色開發機制) 208 95 森林如何防止溫室效應 210 96 何謂生物多樣性? 212 97 海外造林地的社會貢獻 214 98 我們當下能為將

來做些什麼? 216 99 森林與紙張回收 218 100 造紙工廠是什麼樣的地方? 220 4 紙的起源 人類製造、使用紙張大約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在紙張成為繪畫或書寫的「記錄媒材」之前,人們使用的主要是石片、黏土板、木簡、竹簡、獸皮與獸骨等。 公元前三世紀左右的埃及,曾經將莎草的莖切成薄片來畫圖寫字,莎草(papyrus)就是英文的紙(paper)的字源,但是莎草紙的製法與後來的紙不同,因此不能算是紙張正式的起源。所謂的紙,一般的說法是「萃取植物纖維,將纖維平均分散在水中,接著濾掉水分,再用纖維交織出來的平平薄薄的東西」。 那麼,紙究竟是什麼時候問世的呢? 從中國西漢時期(公元前一七九年

左右)的遺蹟中,發現了以麻的纖維製成的紙,據信這種麻紙是全球最古老的紙。這種麻紙在當時主要用來包裹貴重物品,而書寫上仍使用木簡、竹簡、絲綢等媒材。這些媒材有些缺點,例如木簡與竹簡的體積太大,不適於保存,絲綢又因昂貴而無法大量使用。後來到了東漢時期(公元一○五年左右),在宮中當宦官的蔡倫大幅提升了造紙技術,這些發展都記載於中國史書《後漢書》中。蔡倫利用廢棄的麻製品與樹皮等富含纖維的材料,做出適於書寫的紙,因此這種紙有「蔡侯紙」之稱。「蔡侯紙」往西經由絲路傳到伊斯蘭國家與歐洲,往東也透過海路傳到了日本。 那麼,日本是何時開始造紙的呢?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公元六一○年時,一位名叫曇徵的和尚自高句

麗帶來了造紙之法。另外,據說公元六○○年左右,日本的當政者聖德太子也曾鼓勵種植楮樹以造紙,並且做出了四種楮紙。不過,在那之前的彌生時代,日本已經與亞洲大陸頻繁接觸;漢朝在朝鮮半島設置的樂浪郡,也已在公元三一三年被高句麗消滅,應該早有很多漢人搬到日本居住。綜合以上,造紙技術可能在公元六○○年以前就傳到日本了。日本究竟是何時開始造紙的,目前尚無定論。 日本史上明確記載的最早造紙紀錄,是保存於奈良正倉院的戶籍用紙。公元七○○年左右,美濃、筑前、豐前等地就是使用這種和紙來記錄戶籍,顯示和紙的製造方法在奈良時代就已經流傳到全日本。但當時紙張還是貴重物品,即使在平城京,一般的文件都還是使用木簡做為載體。 

進入平安時代後,平安京設置了官營的造紙工廠,稱作「紙屋院」。在那裡生產出來的和紙稱為「紙屋紙」,是深受歡迎的高級和紙。但因為紙屋紙依然珍貴,一般庶民似乎無法取得。

超臨界系統應用於煉鋼爐石碳酸化之研究

為了解決石碳酸的問題,作者陳昀 這樣論述:

煉鋼爐石為煉鋼製程伴隨產生的副產品,因具有豐富的游離石灰適合作 為碳酸化材料,利用游離石灰結合二氧化碳,可使其轉變成穩定的碳酸鹽類, 解決體積膨脹、高鹼度等不安定性的問題。本研究應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反應 系統進行碳酸化試驗,以田口式實驗設計法探討溫度、壓力、時間、液固比 等參數對碳酸化效率之影響,後續以斷層掃描觀察碳酸化產物密度分布,並 測量比重及吸水率,評估碳酸化反應後煉鋼爐石之工程穩定性。本研究歸納 之超臨界碳酸化最適條件為: 煉鋼爐石粒料(4.76~9.50mm)於 50°C、88.5 atm、液固比 0.5 L/kg、反應時間 30 分鐘,游離石灰反應率達 59%;煉鋼爐 石細粉料(0

.42~2.00 mm)於 80°C、74.5 atm、液固比 0.5 L/kg、反應時間 30 分鐘,游離石灰反應率可達 76%。結果顯示,超臨界碳酸化反應為濕式反 應途徑,液固比為主要影響因子之一,過量的水分會影響質傳,導致碳酸化 效率下降;碳酸化反應率會隨著時間延長而增加,然而碳酸化產物會堆積在 煉鋼爐石表面,導致反應率的提升有逐漸趨緩的情況。觀察反應後煉鋼爐石 之密度分布結果,除了表層有碳酸化產物堆積外,煉鋼爐石內部也有碳酸化 反應的發生,證實超臨界流體因具有較高的擴散率,易於滲入煉鋼爐石之微 孔中進行反應,反應後煉鋼爐石粒料之工程特性顯示,吸水率略下降且比重 微增加,顯示超臨界碳酸化

反應有助於提升煉鋼爐石之工程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