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枯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石油枯竭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法)馬修·奧紮諾寫的 黑金:石油帝國的興衰與世界秩序的改變 和(美)史蒂夫·范德海登的 政治理論與全球氣候變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和江蘇人民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楊茱芳所指導 張弼弦的 探討雙相系統水解木質纖維素生質物生成暨萃取 5-羥甲基糠醛之研究 (2020),提出石油枯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5-羥甲基糠醛、雙相系統、酸催化劑、有機溶劑萃取、無機鹽類、田口法、分配係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所 劉永銓所指導 楊量宇的 固定化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 WB800N 生產之纖維素體於再生纖維膜上之探討 (2016),提出因為有 纖維素水解酵素複合體、固定化酵素、環氧氯丙烷(EPI)、枯草桿菌的重點而找出了 石油枯竭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石油枯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黑金:石油帝國的興衰與世界秩序的改變

為了解決石油枯竭的問題,作者(法)馬修·奧紮諾 這樣論述:

本書講述了世界各地的黑金熱潮如何孕育了以標準石油公司為首的石油巨頭,他們通過與國家政治權力結合,實現行業壟斷,並進一步影響政府的經濟、外交策略,最終形成隱秘的商業帝國。黑金國家的崛起伴隨著石油巨頭的擴張之路,他們將觸角伸向各個角落,由此拉開了世界秩序深刻變化的大幕。從兩次世界大戰的走向到世界範圍內的解放運動,從兩次石油危機到兩伊戰爭與海灣戰爭,這些近代歷史的重大事件都有相同的背後推手。克列孟梭曾說“汽油在明天的戰役中像鮮血一樣必不可少”。   石油深刻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工業、交通運輸業等,並徹底改變了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從世界石油峰值以及環境問題被提出後,人類便要面對“石油枯竭”這一世紀問題,

深海鑽探與美國的葉岩油革命會是□後的救命稻草嗎?   Matthieu Auzanneau 馬修•奧紮諾   為法國籍自由記者,過去十年一直專注於調查經濟和生態的關係問題。《the Oil Man 》作者,過去曾多次在報紙發表如《五大石油巨頭原油產量創2004年以來新低》等關於石油行業、企業現狀的調查報告,解讀關於石油相關的歷史檔案等。 01. 種子種下 02. 約翰·D.洛克菲勒與石油的力量緊密相連,並展開了螺旋式的擴張 03. 荷蘭皇家殼牌發源地周圍,關於共用世界市場的早期嘗試 04. 汽車:美國石油對資本主義的革新 05. 坦克:美國的石油培育了第

一次世界大戰的決勝武器 06. 咆哮的20世紀20年代:鞏固新帝國 07. 一個石油帝國的誕生:伊拉克 08. 石油成為一門秘密規劃的工業:大企業參與其中,毫髮無損地度過大蕭條 09. 石油巨頭與納粹德國的堅固聯盟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 11. 雅爾達會議一周後,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形成牢固的聯盟 12. 華盛頓當局在美國石油公司之上建立的□高領導權 13. 石油巨頭隱藏的全球帝國和洛克菲勒家族的霸權野心 14. 石油巨頭才是華盛頓政治權力的基石 15. 沙特、加蓬,等等,石油寵兒的現狀 16. 卡特爾對卡特爾:歐佩克艱難的崛起 17. 青蛙逃脫了(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利比亞) 1

8. 石油人的黃金童年 19. 石油輸出國組織,美國製造的石油危機的替罪羊? 20. 石油美元:在新殖民主義之後,危險的共生 21. 第二次石油危機在波斯灣周圍激起了一團致命的權力漩渦 22. 在漫長的兩伊戰爭期間,雷根政府是不是把全世界都戲弄了? 23. 反石油危機:雷根時代的狂熱、蘇聯解體和BCCI的醜聞 24. 親愛(昂貴)的薩達姆:海灣戰爭,伊拉克人民的命運和山姆大叔的長期利益 25. 全球收穫,醜聞時刻 26. 石油-人類的偉大和沒落:極端的富裕和貧窮與人性的爆發 27. 未來石油價格下跌的趨勢已宣告,重新回到石油格局的中心:波斯灣 28. 2011年9月11日,歪曲的“珍珠港事件”

29. 佔領下的伊拉克:2008年危機帶來的衝擊和短缺 30. 凜冬將至?   通過事物的力量 長久以來,進步被認為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情。我們一直在體驗著它的矛盾性與局限性。進步的源泉是什麼?當然是智慧。但還有什麼呢? 某樣事物的能量在於它改變其周圍事物狀態的能力,撼動或鞏固世界秩序。每當我們運行某個事物時,每當該事物的狀況以某種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改變時,都關係到諸多能量。何現象都有關能量:這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經濟也不例外,技術進步所需的能量更多。“經濟”是商業秩序,而秩序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為了進步,又或僅僅為了延續下去,能量的物理來源就成為必需。因此,能源是一種

最大的通用價值,通過這種價值,一切得以支付:時間、勞動以及金錢。一條道路,如果不維護就會毀壞。郵寄的包裹越重、越快、越遠,支付的郵資也就越貴。喬治·巴塔耶(GeorgeBataille)在 1949 年概括道:“財富的本質就是能源,能源是生產的基礎與結果”。沒有合適的能量來源,創造受到限制,創造的成果也就無從談起。 化石燃料給我們提供了所需能源的五分之四。自蒸汽時代以來,一直都是如此,在這段時間裡,驅動重要經濟機械的能源總量增長了數十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在所有的化石能源中,石油是技術人類的、主要與最珍貴的碳氫燃料:萬能、多形態、普遍存在。 很顯然,這些物質的偶然性在探索不可能的邊

界,並為可能性賦予形態。這種顯而易見的事情一被表述出來,就經常遭到摒棄:自發明進步起,人類思想就樂於相信自己處在舞臺中心。只需觀察就可知道:“能量吸收事物的結構,又構成了這些結構”。 本書探索迄今為止人類早期的物質能量來源所經歷的途徑,以及這些途徑決定人類主要力量之間聯繫與動力的方式。石油能源正是在我們人類飛速發展的關鍵時刻出現的。2013 年,從地下石油提煉的工業貿易的數字高出其他工業近十倍。“黑金”在一個半世紀裡仍然是最能保證利潤的行業:石油的能量借用合適的形式,使得我們的經濟、軍事能力以及生活方式中一些至關重要的方面得以革新。 那些最強大的工業國家的命運與石油緊密相關,先從美國來說,這

個石油國家所擁有的天然原油井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多。我們被“美式生活”這個近乎普世的欲望所吸引,儘管有著諸多不幸,卻還是成為歷史上人口最多也最富裕的一代。現在的我們何去何從? 技術時代人類社會的模式受到復仇的威脅。風險是雙倍的。化石能源的燃燒產生溫室氣體,以不可逆的方式改變著地球氣候。這種危險在目前無法克服,同時隱藏著第二個更直接、有可能更迅速的危險。能源在機器中一旦耗盡,會以熱量的形式消失、並且無可挽回地分解;之後它對我們幾乎無用。所以,在毫無節制的消耗之下,這些化石能源會枯竭。有限儲備能源的歷史就是一系列的衰竭史,再以新開發的能源儲存進行補償。但是,由於缺乏足夠補償上個世紀發現的大量油

田自然衰落的可用儲存量,在 2030 年之前、甚至可能到 2020 年為止,一個劇烈的斷裂期將擺在我們面前。無論怎樣,從原油田發展起來的人類工業社會要能夠和諧相處,學會在永遠缺乏原油的社會裡和平生存,這段時間無疑太短了。 這些危難自工業革命以來就存在了。它們時不時地被提到,而在現今仍然是主要現實。為了闡釋這個疑難並預測其代價,我覺得有必要講一講,石油帶給我們的能源豐富性是如何通過其本身改變了這個世界:講述能加速生命漩渦的條件的歷史;被深度捲入這個漩渦的社會的歷史;以及投身風暴中的人們的歷史;以及公司、國家等盡一切力量嘗試在旋風之眼中堅持下去、自信能夠改變漩渦方向或者穿越漩渦界線的人與機構的歷

史。  

石油枯竭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楊世光在金錢爆》每日更新,帶給您最及時的全球經濟分析和財經解讀!

追光者請關注✨

世光Line官方帳號➡ http://nav.cx/2NuwkCF
Facebook粉專➡ https://bit.ly/2CDPgAY
微博➡ https://bit.ly/2NDsWOf


#楊世光 #金錢爆

探討雙相系統水解木質纖維素生質物生成暨萃取 5-羥甲基糠醛之研究

為了解決石油枯竭的問題,作者張弼弦 這樣論述: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對於化石燃料與原油衍生化學品的需求日漸增長,化石燃料是諸多基礎化合物的供給者,可將其提煉並生產塑膠等產品,然未來終將面臨石油枯竭的到來,因此開發可源自生質物的基礎化合物相關製程為當前重要的議題。蔗渣及稻稈屬台灣目前主要農業廢棄生質物,具料源穩定且需提升再利用率的特性,故為理想之基礎化合物原料;以蔗渣及稻稈進行高溫酸水解後,纖維素及半纖維素將釋出六碳單醣,經過一系列水解反應可形成綠色平台化合物5-羥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 5-HMF)。實驗室前人分離有5-HMF轉化菌Burkholderia cepacia H-2,可將5-HMF生物轉化為

另一高價基礎化合物2,5-呋喃二甲酸(2,5-furan-dicarboxylic acid, 2,5-FDCA),本研究目的為產製大量5-HMF提供5-HMF轉化菌株轉化所用。雙相系統(biphasic reaction system)主要分為水相及有機溶劑萃取相,前者作用在5-HMF生成,後者在於5-HMF萃取,其中水相主司酸水解反應,藉由酸催化劑破壞生質物中纖維素及半纖維素結構進而釋出單醣,再將單醣轉化形成5-HMF;有機溶劑萃取相則萃取水相中的5-HMF,從而避免5-HMF持續水合形成甲酸、乙醯丙酸及腐植質等副產物,另於水溶液相額外添加無機鹽類,可改變液體組成,促進水相及有機相之互溶性

,進而提高5-HMF選擇性。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同酸種類、有機溶劑種類、鹽種類、鹽類濃度、反應時間及反應溫度等各項因子對產製5-HMF之影響。批次結果顯示,以3%研磨之蔗渣及稻稈,分別添加1%及3%氯化鈉於3%硫酸水溶液結合甲基異丁基酮(methyl isobutyl ketone, MIBK),經160℃下水解30分鐘,可獲得最佳5-HMF產率分別為11.88%及0.57%;進一步使用田口直交表設計以蔗渣產製5-HMF,於反應溫度160℃、反應時間30分鐘、蔗渣濃度5%、酸濃度4%及鹽濃度1.5%之最佳條件下,可使蔗渣產製5-HMF產量達49.25 mg,5-HMF產率達17.11%。依據田口

法最佳因子產製5-HMF條件再探討有機溶劑比例添加及不同有機溶劑混溶效應之影響,當有機溶劑MIBK與水比例為5:1時,可有效將5-HMF分配係數由1.5提升至1.88;而在水相與有機相體積比例固定為1:1情況下,有機相為不同混溶比例的MIBK與2-丁醇,發現於MIBK與2-丁醇比例為9:1之情況下,可使5-HMF分配係數提升至1.69。

政治理論與全球氣候變化

為了解決石油枯竭的問題,作者(美)史蒂夫·范德海登 這樣論述:

本書著眼於隨氣候變化而提出的分配公正問題,對與氣候變化相關問題進行跨環境科學、倫理學和政治學等學科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可供進行關於環境問題的相關政治決策作為參考。

固定化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 WB800N 生產之纖維素體於再生纖維膜上之探討

為了解決石油枯竭的問題,作者楊量宇 這樣論述:

鑒於石油枯竭的危機,尋找可再生的替代生質能源為當務之急的議題。生質酒精(bioethanol)是目前具有高開發價值的生質能源之一。主要是利用纖維素(cellulose)醣化後,再經由發酵生成酒精。纖維素廣泛分布在自然界植物的細胞壁中,其含量最龐大、價格便宜、含糖量豐富、且非糧食作物。但自然界中的纖維素被層層包覆在木質纖維素(lignocellulose)複雜的結構中,導致不易被纖維素酵素水解(cellulase)。微生物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所產出的纖維素水解酵素複合體(cellulosome)被發現能提升木質纖維素的水解效率。本研究使用的纖維酵素複合體是利用重組

枯草桿菌(recombinant B.subtilis WB800N),其帶有8個C.thermocellum 纖維素基因片段,包含一個支架蛋白(scaffolding protein)、一個錨蛋白(anchoring protein)、兩個內切葡聚醣酶(endoglucanase)、兩個外切葡聚醣酶(exoglucanase)以及兩個木聚醣酶(xylanase)。本研究以再生纖維素薄膜(RC membrane)首先利用Epichlorohydrin(EPI)來改質官能基,再以1,4-Diaminobutane(DA)及Glutaric dialdehyde(GA)完成改質,最後再接上酵素。第

一部份是針對不同濃度的NaOH、GA、時間、溫度對固定化酵素的影響,以及SEM之照攝。第二部份則是針對固定化酵素對基質水解的探討,其中包含了pH、溫度以及純化分析。最後是針對固定後纖維素水解酵素複合體之動力學探討。結果顯示,固定化酵素之Vmax = 2.376 U/ml,Km= 12.54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