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國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石油國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法)馬修·奧紮諾寫的 黑金:石油帝國的興衰與世界秩序的改變 和米歇爾・歐匹茨的 盲國薩滿(DVD+CD+電影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和行人所出版 。

國立中興大學 國際政治研究所 陳牧民所指導 許善德的 伊拉克庫德自治區的政治發展之研究 (2018),提出石油國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伊拉克、庫德自治政府、石油、獨立建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MPIS) 林永芳所指導 游央的 穆斯林產油國的性別不平等及其對馬來西亞婦女地位之意涵 (2017),提出因為有 性別不平等、石油收入、伊斯蘭地區、中東及北非、馬來西亞的重點而找出了 石油國家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石油國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黑金:石油帝國的興衰與世界秩序的改變

為了解決石油國家的問題,作者(法)馬修·奧紮諾 這樣論述:

本書講述了世界各地的黑金熱潮如何孕育了以標準石油公司為首的石油巨頭,他們通過與國家政治權力結合,實現行業壟斷,並進一步影響政府的經濟、外交策略,最終形成隱秘的商業帝國。黑金國家的崛起伴隨著石油巨頭的擴張之路,他們將觸角伸向各個角落,由此拉開了世界秩序深刻變化的大幕。從兩次世界大戰的走向到世界範圍內的解放運動,從兩次石油危機到兩伊戰爭與海灣戰爭,這些近代歷史的重大事件都有相同的背後推手。克列孟梭曾說“汽油在明天的戰役中像鮮血一樣必不可少”。   石油深刻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工業、交通運輸業等,並徹底改變了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從世界石油峰值以及環境問題被提出後,人類便要面對“石油枯竭”這一世紀問題,

深海鑽探與美國的葉岩油革命會是□後的救命稻草嗎?   Matthieu Auzanneau 馬修•奧紮諾   為法國籍自由記者,過去十年一直專注於調查經濟和生態的關係問題。《the Oil Man 》作者,過去曾多次在報紙發表如《五大石油巨頭原油產量創2004年以來新低》等關於石油行業、企業現狀的調查報告,解讀關於石油相關的歷史檔案等。 01. 種子種下 02. 約翰·D.洛克菲勒與石油的力量緊密相連,並展開了螺旋式的擴張 03. 荷蘭皇家殼牌發源地周圍,關於共用世界市場的早期嘗試 04. 汽車:美國石油對資本主義的革新 05. 坦克:美國的石油培育了第

一次世界大戰的決勝武器 06. 咆哮的20世紀20年代:鞏固新帝國 07. 一個石油帝國的誕生:伊拉克 08. 石油成為一門秘密規劃的工業:大企業參與其中,毫髮無損地度過大蕭條 09. 石油巨頭與納粹德國的堅固聯盟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 11. 雅爾達會議一周後,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形成牢固的聯盟 12. 華盛頓當局在美國石油公司之上建立的□高領導權 13. 石油巨頭隱藏的全球帝國和洛克菲勒家族的霸權野心 14. 石油巨頭才是華盛頓政治權力的基石 15. 沙特、加蓬,等等,石油寵兒的現狀 16. 卡特爾對卡特爾:歐佩克艱難的崛起 17. 青蛙逃脫了(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利比亞) 1

8. 石油人的黃金童年 19. 石油輸出國組織,美國製造的石油危機的替罪羊? 20. 石油美元:在新殖民主義之後,危險的共生 21. 第二次石油危機在波斯灣周圍激起了一團致命的權力漩渦 22. 在漫長的兩伊戰爭期間,雷根政府是不是把全世界都戲弄了? 23. 反石油危機:雷根時代的狂熱、蘇聯解體和BCCI的醜聞 24. 親愛(昂貴)的薩達姆:海灣戰爭,伊拉克人民的命運和山姆大叔的長期利益 25. 全球收穫,醜聞時刻 26. 石油-人類的偉大和沒落:極端的富裕和貧窮與人性的爆發 27. 未來石油價格下跌的趨勢已宣告,重新回到石油格局的中心:波斯灣 28. 2011年9月11日,歪曲的“珍珠港事件”

29. 佔領下的伊拉克:2008年危機帶來的衝擊和短缺 30. 凜冬將至?   通過事物的力量 長久以來,進步被認為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情。我們一直在體驗著它的矛盾性與局限性。進步的源泉是什麼?當然是智慧。但還有什麼呢? 某樣事物的能量在於它改變其周圍事物狀態的能力,撼動或鞏固世界秩序。每當我們運行某個事物時,每當該事物的狀況以某種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改變時,都關係到諸多能量。何現象都有關能量:這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經濟也不例外,技術進步所需的能量更多。“經濟”是商業秩序,而秩序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為了進步,又或僅僅為了延續下去,能量的物理來源就成為必需。因此,能源是一種

最大的通用價值,通過這種價值,一切得以支付:時間、勞動以及金錢。一條道路,如果不維護就會毀壞。郵寄的包裹越重、越快、越遠,支付的郵資也就越貴。喬治·巴塔耶(GeorgeBataille)在 1949 年概括道:“財富的本質就是能源,能源是生產的基礎與結果”。沒有合適的能量來源,創造受到限制,創造的成果也就無從談起。 化石燃料給我們提供了所需能源的五分之四。自蒸汽時代以來,一直都是如此,在這段時間裡,驅動重要經濟機械的能源總量增長了數十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在所有的化石能源中,石油是技術人類的、主要與最珍貴的碳氫燃料:萬能、多形態、普遍存在。 很顯然,這些物質的偶然性在探索不可能的邊

界,並為可能性賦予形態。這種顯而易見的事情一被表述出來,就經常遭到摒棄:自發明進步起,人類思想就樂於相信自己處在舞臺中心。只需觀察就可知道:“能量吸收事物的結構,又構成了這些結構”。 本書探索迄今為止人類早期的物質能量來源所經歷的途徑,以及這些途徑決定人類主要力量之間聯繫與動力的方式。石油能源正是在我們人類飛速發展的關鍵時刻出現的。2013 年,從地下石油提煉的工業貿易的數字高出其他工業近十倍。“黑金”在一個半世紀裡仍然是最能保證利潤的行業:石油的能量借用合適的形式,使得我們的經濟、軍事能力以及生活方式中一些至關重要的方面得以革新。 那些最強大的工業國家的命運與石油緊密相關,先從美國來說,這

個石油國家所擁有的天然原油井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多。我們被“美式生活”這個近乎普世的欲望所吸引,儘管有著諸多不幸,卻還是成為歷史上人口最多也最富裕的一代。現在的我們何去何從? 技術時代人類社會的模式受到復仇的威脅。風險是雙倍的。化石能源的燃燒產生溫室氣體,以不可逆的方式改變著地球氣候。這種危險在目前無法克服,同時隱藏著第二個更直接、有可能更迅速的危險。能源在機器中一旦耗盡,會以熱量的形式消失、並且無可挽回地分解;之後它對我們幾乎無用。所以,在毫無節制的消耗之下,這些化石能源會枯竭。有限儲備能源的歷史就是一系列的衰竭史,再以新開發的能源儲存進行補償。但是,由於缺乏足夠補償上個世紀發現的大量油

田自然衰落的可用儲存量,在 2030 年之前、甚至可能到 2020 年為止,一個劇烈的斷裂期將擺在我們面前。無論怎樣,從原油田發展起來的人類工業社會要能夠和諧相處,學會在永遠缺乏原油的社會裡和平生存,這段時間無疑太短了。 這些危難自工業革命以來就存在了。它們時不時地被提到,而在現今仍然是主要現實。為了闡釋這個疑難並預測其代價,我覺得有必要講一講,石油帶給我們的能源豐富性是如何通過其本身改變了這個世界:講述能加速生命漩渦的條件的歷史;被深度捲入這個漩渦的社會的歷史;以及投身風暴中的人們的歷史;以及公司、國家等盡一切力量嘗試在旋風之眼中堅持下去、自信能夠改變漩渦方向或者穿越漩渦界線的人與機構的歷

史。  

石油國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老景观影:一个用心的电影爱好者,专注解说每一部电影。求关注,求支持。
欢迎订阅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D5a0H5XvzCtAGc_I__r2HA?sub_confirmation=1
《独裁者》由拉里·查尔斯执导,上映于2012年
政治、金钱和性几乎就是这部电影恶搞的全部
用站在独裁的角度上看待民主体制
富人操控国家,媒体控制着舆论
委婉地恐吓民众,操纵选举
大部分民众被剥削,贫民诉求被忽视
这就是某个国家的民主
但并不是说民主不好
民主固然有瑕疵,就像刮去腋下的体毛,实现真正的重生
如果说独裁制是没穿衣服的,那民主就是化了妆的另类独裁
只是某些地方好看而已 #老景观影 #电影

伊拉克庫德自治區的政治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石油國家的問題,作者許善德 這樣論述:

在鄂圖曼帝國消失後,庫德族在英國的主導之下,庫德族被迫分成四個國家並成為各國中的少數民族,長期受到壓迫欺凌及屠殺,在這樣的環境中各自有自己的故事,唯一的有獨立政府的是在伊拉克庫德自治政府,伊拉克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處在伊拉克境內的庫德自治區卻是相對穩定和平且自由,並在動亂中成立自治政府,被四個國家包圍分別是伊拉克中央政府、土耳其、伊朗及敘利亞,在政治及經濟上互相牽制及影響,再加上西方國家對於石油國家利益的覬覦,讓這個三千年來都生活在這個區域的庫德族,無法擁有自己的國家,但是他們從沒放棄追求獨立,而唯一獨立的伊拉克庫德自治區又是怎樣的一個政治發展,為何至今還沒有機會獨立建國,本文研究主要以歷

史脈絡、庫德內部整合問題、外部干預問題及經濟石油問題,讓庫德族獨立建國成為漫漫長路。

盲國薩滿(DVD+CD+電影手冊)

為了解決石油國家的問題,作者米歇爾・歐匹茨 這樣論述:

  「那些薩滿簡直從我這裡偷走了一切!」-約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看完《盲國薩滿》的毛片後,1980年。   《盲國薩滿》是一部神話史詩紀錄片,片中記敘了一個尼泊爾西北部邊遠地區的宗教治療。為記錄當地宗教習俗的基本特徵,電影跟蹤拍攝的時間超過十八個月。在宗教精神上,該特徵見於北亞的西伯利亞地區和廣大喜馬拉雅地區,與大內亞地區典型薩滿教傳統的多種形式一脈相通。   中文版DVD是在2014年德文版和英文版DVD的基礎上完成的。以上三個版本包括相同的材料,即相同的電影、相同的神話記錄音頻,和相同的配套小冊。然而,新的中文版還補充有其他內容,即關於民族誌電影

的對話《精確之美》。這是1986年1月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我和電影歷史學家阿哈默德・阿拉斯蒂之間展開的對話的記錄,同年,以我們二人之間對話為內容的《精確之美》一書出版。我們主要談論了我1978年至1979年的經驗。當時,我在一個遙遠的喜馬拉雅山區拍攝記錄電影《盲國薩滿》。而此後,我已度過了半生。   我們關於電影的對話是否已經採取了一種不同的方式?至於今天,我們是不是已經實踐了這一方式?要知道,時間不僅會改變事實,還有可能改變對以往事件的看法。所以,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無意義的問題。然而,在拍攝完成後的三十八年間,電影作為達拉斯那場討論的焦點,並沒有發生過改變。所以我的關於電影製作、電影概念化

和電影剪輯的想法仍保持不變。相對而言,更難擱置的是另一個問題:如果是現在,我還會再一次製作同一部電影嗎?在我們身後,時間才是最有影響力的導演、製作人和改革者。自然,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在不同歷史階段完成相同的記錄工作。沒有一個地方,哪怕是喜馬拉雅最偏僻的山谷,也不能在超過一代人的時間內保持不變。只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尼泊爾山區便發生了很大程度的改變,這使得人們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之轉變。 名人推薦   沈可尚/前台北電影節總監、紀錄片導演   邱志傑/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藝術家   高士明/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評論家   張頌仁/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漢雅軒畫廊藝術總監,香港

亞洲藝術文獻庫聯合創辦人‭ ‬   陳傳興/法國高等社會科學學院語言學博士、清大外文系副教授

穆斯林產油國的性別不平等及其對馬來西亞婦女地位之意涵

為了解決石油國家的問題,作者游央 這樣論述:

大多數石油產出國的社會內都有性別不平等的現象。考慮到問題的複雜性,一些宗教規範和傳統以及石油收入都可能是造成這些國家的婦女社會低位較低的原因。本文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來闡述影響穆斯林世界中石油產出國的婦女地位之變因。礦產等自然資源帶來的巨大財富以及伊斯蘭教信仰可能是導致穆斯林世界中大多數石油國家性別不平等的原因。中東和北非的性別不平等指數位居全球首位,但是一些盛產石油的穆斯林國家的婦女地位較中東和北非的婦女來得高,本研究分析了石油收入和伊斯蘭教對性別不平等的影響,並針對此現象作一回應。本研究對馬來西亞為例,深入分析自然資源豐富且國內多數人口信奉穆斯林的馬國,是如何被視為一個性別相對平等的社會。馬

來西亞的案例是一反論證,造成中東和北非地區性別鴻溝的是產油收入以及伊斯蘭教,不過這兩者在馬國卻沒有明顯的作用。根據研究的分析結果確定了石油收入是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別不平等之因,也為自然資源豐富的穆斯林國家──馬來西亞,相較於中東和北非地區,性別不平等程度較低的現象找到解答,藉以確定影響大多數穆斯林國家婦女地位非量化的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