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統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統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秋元通明,安齋哲,山崎誠子,田園都市建築家之會,和田浩一寫的 日本住宅環境美感實作套書(共七冊):日式自然風庭園+照明+住宅植栽+日本式建築改造法+圖解家具設計+照明魔法+日式住宅空間演繹法 和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的 新北建築:二百年建築足跡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漂亮家居 03月號/2019 第217期 - 第 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現任: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美國紐約州建築師學術經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獲獎紀錄: 鑽石級綠建築候選證書 桃園市蘆竹國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易博士出版社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中原大學 設計學博士學位學程 黃承令所指導 何黛雯的 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之研究 (2021),提出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統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化資產、空間敘事學、歷史場所、場所精神、空間意識、文化地理學、文化地理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蘇淑娟所指導 劉靜怡的 以協作治理觀點檢視地方創生:水金九地區地質環境資源之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協作治理、地方創生、水金九地區、權益關係人、地質公園的重點而找出了 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統編的解答。

最後網站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 Super hiPage中華黃頁網路電話簿則補充: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 是位於台南市東區德光街15巷1號的建築師店家,這裡提供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的電話、地址資訊及相關產品服務介紹,並分享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的好康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統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住宅環境美感實作套書(共七冊):日式自然風庭園+照明+住宅植栽+日本式建築改造法+圖解家具設計+照明魔法+日式住宅空間演繹法

為了解決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統編的問題,作者秋元通明,安齋哲,山崎誠子,田園都市建築家之會,和田浩一 這樣論述:

「建築工法╳室內設計╳植栽景觀╳照明設計╳家具設計」, 一口氣揭開日本高規格住宅打造法!   單書介紹↓↓↓ ★日本現代雜木林庭園名家設計手法★ 冊一《圖解日式自然風庭園:向昭和紀念公園造園名家小形研三學小庭園美學和造園手法》 住家的庭園應該是一個美麗、讓人沈靜舒暢的空間 ──小形研三 小形研三是日本現代雜木林庭園最受推崇的名家之一,代表作品包括國營昭和紀念公園、新宿中央公園、以及福武書店迎賓館、豊島園庭之湯、齊藤家宅邸等處所的庭園。曾獲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泛太平洋造園賞。 雜木林庭園的要旨在於刻劃出不著

痕跡的「自然秩序」。現代的日本庭園,早已不像古老的庭園那樣有權威貴族之氣,轉而追求一種自然、明朗的閒適氣質,使散步其中的人身心放鬆。簡單來說,這種庭園風格標榜著貼近自然的景色和氛圍,並與庭園周圍的設施相互協調,是現代人所憧憬的無壓力療癒空間。          本書作者秋元通明於小形門下修習二十六年,將一點一滴師承而來的感悟,結合長期實作的職人心得,整理成容易理解、人人都可在自家操作的庭園設計學習書。從庭園形式的發想、空間規劃、構成元素(植栽、石材、流水)的配置、氣勢營造、到後續的庭園維護等,精髓畢包。         原著在日本出版二十年,歷久彌新,已成為業界設計、施工的典範。 本書特色

  ◎ 500 多幅彩圖解析植栽和造景物的配置原則   ◎ 「師法自然」職人親授 8 大庭園設計關鍵   ◎ 19 套現代居家的日式自然風庭園經典範例   ◎ 專業多元的雜木林庭園設計樣式與素材參考   ★燈光設計師的第一本照明全知識養成★ 冊二《照明:110種關鍵提案與具體做法╳空間表情營造規劃全圖解》  照明是人與空間對話的媒介,以明暗光影,營造有感覺的空間感! 只要改變照明方式,就能讓空間氛圍煥然一新。打造符合各種日常活動的需求、回應生活情緒的照明計畫,從了解光和人之間的對話著手,進而掌握不同光源的特性及差異,思考各個環境的需求與情境,考量空間用途、光源、燈具搭配的同時,兼顧室內設

計與運作成本。 本書以照明設計的步驟為主軸,一一拆解照明計畫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涵蓋各種光源特性與效果介紹、照明計畫的構想規劃、各種形式的照明配置使用等概念與雛型構成。內容配合大量圖像照片,示範不同用途的空間環境,讓所在的空間符合人性的需求,營造出實用又有趣的照明情境,有系統、有邏輯地帶領大家進入照明的世界。 ★園藝景觀的實做指南★ 冊三《住宅植栽:110個栽植重點與主題設計╳植栽選用規劃全圖解》 提升居住品質、親近自然生態,打造會呼吸的綠色美宅! 不只是美觀,根據植栽的不同特質,能夠有防止土壤流失、遮斷視線等功能, 甚至有掌握微氣候、調節日照、溫度與風速以及防煙隔音等效果! 從環境條

件、設計預算等初步規劃,本書涵蓋住宅與植栽設計的基礎必備概念,扼要地介紹植栽相關知識並依適合的環境、優點特色與主題風格加以分類,將植物與建築物有規劃地組合搭配,此外也將常見的特殊植栽如竹子、苔蘚、椰子等彙整起來獨立說明,並重點解說植栽工程的注意要點與後續的長期管理。帶領讀者了解植物特性,全面掌握住宅植栽的挑選種植與養護管理方法原則,美化建築體的視覺印象,打造出生意盎然的居家生活! ●依照各種需求清楚分類,具體提出適宜樹種,幫助實務上選擇使用 ●全彩印刷,精美插圖,迅速建構專業知識 ●中英日專有詞彙對照表,查找資料方便又省時   ★高規格、高品質的住宅改造工法全收錄★ 冊四《日本式建築改造法:耐

震補強、節能改造重點技巧╳RC、木造建築改造設計流程全圖解》 建築改造,讓老屋重獲新生! 建築要全面改造還是局部翻修?需要改造的是客廳、廚房還是臥室?有沒有年幼孩童或行動不便的年長者?是否要注意無障礙空間?有無防火、防震、採光、隔音的性能需求?最重要的是業主的想法和預算…… 與新建案不同,改造建物有著天生的複雜問題,除了上述考量,更重要的是得在既有的建築上做出檢查、判斷,並且必須顧及已存在的建物,讓改造後的建築能夠與原本的建物完美融合,要注意的事項尤其龐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而國內建築的平均年齡高齡化,包含中古公寓、大廈住宅,以及各種餐旅商辦等商業空間建物,三、四十年的老屋比比皆是,若

想讓老屋再繼續使用,改造建築是當務之急。除了要符合和過去不同的生活需求,重新檢查看不見的水電配管與耐震結構,提升房屋安全性是第一要務。 為了追求更好的品質,許多設計師、建築師往往會將他們的目光投向擁有建築人文素養與高規格建築工法的歐洲、美國、日本等。而與台灣相鄰的日本,因為同屬東方社會、又都是地震頻繁的島國等各種因素而受到台灣更多的矚目。 本書將頂尖的改造方法精簡為「前置準備、現場調查復圖、室內設計、設備設計、結構設計、性能設計、融資、估價契約監造」八大面向,藉由觀摩七位活躍於日本建築領域的建築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學習嚴謹有條理的作業模式,不管面對RC造或木造、局部改造或增減改建,還是節能、

耐震等各種需求,本書都有精彩範例和詳解,讓讀者輕鬆吸取寶貴經驗,掌握日本的建築技法! 本書特色 .改造種類齊全,具體提出適切的工法或材料設備的選擇 .全彩印刷精彩照片、設計詳圖、詳盡圖表,迅速建構專業知識 .附錄中英日專有詞彙對照表、台灣法規補充,方便快速查找資料 ★最圖文並茂的系統家具、訂製家具設計指南★ 冊五《圖解家具設計:110個關鍵步驟,打造以人為本、兼具實用與美感的生活空間》 一件好用又耐看的家具,決定了你的生活品質! 關於人人都在意的家具設計,你應該也會有興趣了解: ‧所有裝修於室內的家具基本上都是由一個一個箱體組合而成。 ‧工廠製作和現場施作的家具,最大的差別在於「精度」和「

完成面處理」。 ‧家具必須水平設置,從施工者抓水平高度的功力就能知道功力如何。 ‧收納除了要「好整理好取出」,還需考量未來生活形態的變化。 ‧家具塗裝除了保護表面材的「機能」目的,還有凸顯美感的「創意」目的。 ‧設計廚房就是在設計飲食生活。將廚房單獨設計,會完全失去意義。 ……等等。 家具的設計關係著空間好不好用、耐不耐看之外,最終還會影響我們喜不喜歡待在家裡。無論是家庭住宅或是商業建築,一個空間要具備實際的生活功能,絕不能只有建築本體,而是必須透過家具來完成。 家具的位置和機能決定了空間好不好用,決定了生活動線和便利性;而且家具設計美觀、耐看與否,還關係著日常舒適感。一個完美的家具空設計,

必須要將人與家具、建築結合為一。 本書針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裝修家具,詳述從規劃、預算、施工、檢查到交件的各項流程與重點,並介紹各種材料、塗裝、五金的特性與優缺點,加以各種場景的設計實例。讓你無論是遇到何種家具的設計需求和操作實務,都能有所依據。 如何打造完美的裝修家具? 1使用者(業主)要建立充分的知識,對家具設計的需求具備量好概念,才可能實現理想的生活空間 2設計者的專業建議可透過本書介面傳遞給業主,以利達成充分溝通,避免設計與施作修改的成本 3設計師與業主的交會可藉本書形成高水準、有建設性的共識,完成業主與設計者均滿意的作品 ★燈光設計師教你簡易的住宅燈光營造★ 冊六《照明魔法:具體

提案+必備知識,營造有層次、有表情的空間感》 燈,不是越亮越好從改變照明開始,營造自己放鬆慵懶的小城堡吧 晨起,在窗邊就著自然光享用早點,牆上的影子隨著風微微顫動; 日漸西沉,天色也漸漸變暗,慢慢的將燈一盞一盞地點亮,整個夜晚的氛圍也隨之改變; 點亮一盞柔和的溫暖黃燈,舒服地窩在沙發上,輕輕褪下整日的疲憊緊繃……透過光的暈染,一個家的氛圍、屋主人的感性,和緩的舒捲開來。 照明,並不僅僅只是照明。 除了讓人看清楚外,照明更是生活質感的展現。如何有技巧的使用照明、感受光線的特性,在「開」與「關」之外,調整強弱、色彩等異同,只要小小的一點改變,就能大大的轉換屋內的氛圍。 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個

性,屋子自然就有各自不同的習性。針對不同的情境考量,從清晨起床的第一眼、用餐、到黃昏與夜晚,包含各種起居空間的照明巧思,甚至是親子相處的空間燈光,以52種簡單的優質手法,及各式燈泡、燈具的實用知識,塑造出各種生活場景的照明情境,跟著本書,營造出自己的浪漫生活吧!   ★日本國民建築師本間至執業逾30年傾力之作★ 冊七《日式住宅空間演繹法》 區別空間的「動」與「靜」,「連結」內外、運用縱橫, 演繹光、風、人「流動」的迴游場域, 創造住不膩、日益深刻的   設計宅居住美學 在東京獨立執業逾30年、為超過150個家庭打造永住理想宅的日本國民建築家──本間至,從業以來不斷探索在住宅設計上注入手作

精神,並且能貼近生活、讓一般人也負擔得起的可能性。 關鍵在於不落俗套、獨具一格的思考方式和演繹手法,使住宅空間具備因應時間軸的彈性,隨住居歲月生生不息,成為演繹日常、久待不厭的理想場景,在此實現夢想的生活方式。 本間至的住宅作品多座落於東京,以清爽明亮、寬闊感、細膩、高完成度、能化限制為優點著稱,特別是中小型規模的作品尤見特長。 本書以動、靜、連貫性、流動感四大主題,搭配101種場景、各角度照片與素描圖(平面圖、斷面圖),呈現作者的住宅設計理念與空間處理手法,具體說明各種打造、連接的方式,以及各個案例的設計重點與變通巧思。

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之研究

為了解決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統編的問題,作者何黛雯 這樣論述:

本文探討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如何被人們所理解,如何透過空間敘事的方法,作為意義的創造,進而成為理解文化資產的取徑。文化資產作為敘事的文本(text)或事件(event)的見證,事件往往發生於特定空間與時間之中,為歷史敘事中以空間作為敘事主體的方法取向,作為解釋或理解事件的特殊方式。歷史場所的整體性討論亦關乎保存價值特徵的詮釋與呈現,以及場所精神(Genius Loci)的意義述說。文化資產空間的敘事,以敘事視為詮釋的方法,作為一種行動或再現,意義透過主體意識的視域開展得以體會,而當主體意識進行敘事的表述,也如同濾鏡般的再現或詮釋所謂真實的探究。本文考察臺灣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實務上,對於文化資

產所在的歷史場所的整體性與真實性保存觀念的時勢問題。在城市現代化過程的徵候,重新觀看文化資產空間作為社會產物以及使用價值,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的方法,透過以空間作為敘事主體的歷史書寫詮釋,以助於文化資產的理解與保存。而在文化資產敘事空間的設計與詮釋呈現,將論及如何透過空間的再現來創造意義,空間的敘事與空間的設計生產作為地方創造的方法。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獻史料收集、實地田野觀察、測繪與深度口述歷史訪談以建構空間敘事文本內容,包括:實存空間敘事文本、歷史空間敘事文本、行動空間敘事文本,以及經驗空間敘事文本的建構,透過言談分析與敘事研究的方法進行空間敘事的工作,敘事也視為文化社會行動,主體經驗生產與自

我教習的過程。本研究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的方法學,包括:文化資產空間的敘事特徵與意義創造;文化資產敘事空間的設計與詮釋呈現;文化資產詮釋行動與地方創造,透過文獻理論評析到實務經驗的案例樣本研究,探討論述與實踐之間的困境與契機。研究結論:首先透過空間敘事研究多樣文本內容的研究,作為理解文化資產生命的取徑,強調歷史場所「存在」的重要,透過人地共生的關懷,文化資產保存的行動、參與、詮釋與實踐的過程,共譜文化資產空間的生命敘事。第二,強調在地參與的詮釋行動,開展以人為本的永續實踐,進而由物質性保存轉向文化社會理解,參與在地行動的強調,有助於文化價值與當代重新連結,以共創未來,以場域脈絡性的保存思維,落

實文化保存於民眾生活之中,亦為文化資產從再利用到再生活化的期待。第三,藉由空間敘事的詮釋行動,作為主體經驗生產與社會自我教習場域,經由社會力的啟動到再社會化的體現,透過文化資產價值特徵的指認與共同經驗的再生產,以再塑地方感,亦即經由再社會化過程,導引出文化資產對於城市公民的意義,並建構文化資產空間敘事作為中介文化空間治理分析模型與文化資產敘事空間設計的詮釋內容與方法架構。

新北建築:二百年建築足跡

為了解決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統編的問題,作者新北市建築師公會 這樣論述:

銘記城市的今日,眺望城市的未來   著眼新北,盡收古今建築風采 「建築史+建物誌」雙軌並行,開啟兼具深度與廣度的新北巡禮     這是一本古今建築圖錄,更是一部城市景觀發展史,   邀請你一起從建築設計的視角,觀看新北大都會的繁盛發展。     走在新北街道上,你可曾想過:眼前這棟建築從何而來?為何它是這般形貌?設計者寄託了何種理念、何種期盼?甚至連你身在其中所體驗到的空間感,是否也經過了設計師精密的計算?      新北市境內擁有山、海、川、平地等多元的自然地貌,從而衍生出漁、農、礦、工、商及服務業等相異的產業性質,加上建築法規訂立、興建技術發展、理論主義日新月異等政治、人文、科技因素影

響,從而造就出新北市容的獨特風格——既都市又鄉土、既古又今、既中又外。     新北市建築師公會以專業發聲,廣邀眾多建築師探討新北建築的特色與意義,思考在城與鄉、人文與自然共融的環境條件下,新北建築物應呈現出何種樣貌,又能與人產生何種互動;並且,試圖為日漸緊張的人與環境之關係提出解方,為都市開發的方向提供良策,也為個人的生活空間勾勒舒緩的輪廓。     本書共收錄8篇論文與95則建築物誌,邀集李乾朗、徐明松等知名建築研究者,與李祖原、姚仁喜、潘冀等數十位第一線建築師,分別宏觀、微觀新北建築的脈絡,成就兩大論述系統:     ■ 新北建築論述   由古至今分為:史前、荷西、明清、日治、光復初期、

十大建設後初期、921地震後時期近20年,透過清晰的時間軸,探源新北建築的風格變化。     ■ 新北建築誌   廣納全市29區各式建築:古蹟、學校、商場、醫院、商業大樓、住宅社區、公共設施,嚴選最具代表性者,說明其設計考量與用意。     本書不僅收羅各式新北經典建築,更透過深度的時空梳理,讓人一睹這座城市的生命空間演化。   本書特色     ‧聚焦全台最大的都會區,專為新北而寫的建築百科   ‧建築史、建築誌一次讀全,時間的深度、空間的廣度俱足   ‧嚴選95處最具代表性建築,類型齊全   ‧為都市發展與更新規劃提供專業解方   產官學各方齊力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林盛豐 監察

院監察委員   花敬群 內政部政務次長   邱昌嶽 內政部常務次長   吳欣修 營建署署長   王榮進 建築研究所所長   陳純敬 新北市副市長   吳思瑤 立委   林奕華 立委   羅致政 立委   蘇巧慧 立委     王俊雄 教授   江維華 教授   吳光庭 教授   李正庸 建築師   李祖原 建築師   李乾朗 教授   杜功仁 教授   邵文政 教授   洪廸光 建築師   孫振義 教授   孫偉德 建築師   徐明松 教授   崔懋森 建築師   張啟明 建築師   陳宇進 教授   傅朝卿 教授   曾光宗 教授   游顯德 建築師   黃志弘 教授   楊逸詠 建築師  

 褚瑞基 教授   趙家麟 教授   潘 冀 建築師   蘇瑛敏 教授

以協作治理觀點檢視地方創生:水金九地區地質環境資源之例

為了解決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統編的問題,作者劉靜怡 這樣論述:

水湳洞、金瓜石、九份地區,合稱水金九地區,有豐富的地質環境資源,造就許多特殊的地景,使其在歷史中曾是繁華的礦業小鎮。從清領時期發現金礦一直到日治時期積極發展礦產事業,人文活動活絡;在人與地的互動中,形成今日特殊的地方發展現象。隨著經濟發展,礦業開採因不符成本而結束,在水金九地區的權益關係人努力下,重整礦業歷史以積極設立水金九地質公園。 本文旨在探究水金九地區與社群如何以地質環境資源作為永續發展的媒 介,以「協作治理」觀點置入與探討人與地的互動關係與過程;研究所採「協 作治理」概念,沿用 Ansell & Gash (2007) 的協作治理,論述協作對於地方型塑 的重要性。再者,本文以地

方創生架構,闡述水金九地方發展如何展現價值, 讓資源生生不息。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目的有三項:(1) 彙 整探究水金九環境發展之背景;(2) 以協作治理理論分析水金九社區營造之脈 絡與特徵;(3) 在水金九環境資源背景下,研擬提出協作治理觀點的水金九地 質環境資源創生策略。 研究結果顯示,第一、建立在豐富地質資源基礎之下,水金九在地人始運用在地礦業歷史與環境資源發展地方經濟,在人地交互作用過程中建構地方價值及特殊性;第二、水金九區域社區自治力及凝聚力堅固,已然逐步落實新治理概念;第三、水金九地質公園的設立是地方善用自身環境資源,以振興地方發展,是協作的重要媒介;第四、水金九

地質公園的協作面臨課責問題,當設立地質公園是由權益關係人一起參與規劃、決策時,非由公部門單方決定,則共同課責成了協作的重要部分,在地的協商對話即為課責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