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鼻心天敵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白鼻心天敵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錫奇,張簡琳玟寫的 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專案募款 幫野生動物蓋訓練教室! - 社團法人桃園市野鳥學會也說明:以往,為了讓收入的白鼻心、鼬獾等食肉目動物進行野放訓練,我們的照養員及義工 ... 動物在野放前,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培養良好的運動能力、覓食能力和躲避天敵的能力。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翁國精所指導 楊道偊的 梅花鹿對鳥類群聚的影響 (2018),提出白鼻心天敵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墾丁國家公園、Shannon index、鬱閉度、結構方程模型、小彎嘴、竹雞、樹鵲、紅嘴黑鵯、烏頭翁、台灣獼猴、野豬、植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李培芬所指導 姚牧君的 八色鳥(Pitta nympha)在巢內放置哺乳動物糞便的行為探討 (2010),提出因為有 八色鳥、台灣獼猴、糞便、巢內含物、禦敵假說的重點而找出了 白鼻心天敵的解答。

最後網站【香港生態史地歷奇】鼬獾奇遇記- 專欄作家則補充:在下認為,2013年台灣狂犬病爆發,防檢局檢驗了9941隻野生動物,有820例感染,其中810例為鼬獾;8例果子狸、1例錢鼠,如果牠們像果子狸及錢鼠那樣獨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白鼻心天敵,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

為了解決白鼻心天敵的問題,作者鄭錫奇,張簡琳玟 這樣論述:

  食肉目(Carnivora) 野生哺乳動物多為大眾所謂的猛獸,通常生性隱祕、靈活矯健、行動敏捷,兇猛有力,除了人類外幾乎沒有天敵。生存在臺灣島上的食肉目野生哺乳動物共有11種,包括臺灣黑熊、臺灣雲豹、石虎、水獺、黃喉貂、黃鼠狼、臺灣小黃鼠狼、鼬獾、白鼻心、麝香貓,以及食蟹獴。102年7月,臺灣發生鼬獾感染狂犬病之重大事件以來,國人對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的現況相當關注,但普遍對其生態習性認知有限、部分物種(如鼬獾 VS 白鼻心) 甚至分辨不易。因此本中心特編印「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辨識手冊」,以圖文並茂並搭配跡象(腳印) 介紹臺灣各食肉目野生動物之特徵與生態習性,除了可提供相

關調查人員參考,並有助於國人對臺灣食肉目野生動物之認知及辨識。

梅花鹿對鳥類群聚的影響

為了解決白鼻心天敵的問題,作者楊道偊 這樣論述:

鹿科動物數量過多除了會減少森林植被、改變森林結構與植物種組成,也連帶減少了鳥類多樣性。墾丁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鳥類,除了梅花鹿以外,亦有其他哺乳類棲息,其中以台灣獼猴與野豬為大宗。本研究遂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分析梅花鹿、台灣獼猴及野豬之出現頻度(occurrence index)與1.5 m以下及1.5 m以上鬱閉度間的相互影響程度,及上述三種哺乳類對整體鳥類Shannon index及紅嘴黑鵯、烏頭翁、五色鳥、黑枕藍鶲、樹鵲、小彎嘴與竹雞數量的效果。其影響方式可能是透過該兩種高度的鬱閉度,也可能是直接影響或透過其他未知的間接方式。結果顯示

梅花鹿與野豬對1.5 m以下鬱閉度有顯著的負面效果,且梅花鹿的效果值比野豬大將近1.2倍,而1.5 m以下及以上鬱閉度對獼猴都有顯著負面效果,1.5 m以上鬱閉度對梅花鹿與野豬又有正面效果。再者,梅花鹿與野豬可透過減少1.5 m以下鬱閉度對鳥類Shannon index、烏頭翁、小彎嘴與竹雞造成負面效果,梅花鹿造成的效果值比野豬大將近1.2倍。台灣獼猴對烏頭翁與樹鵲、野豬則對紅嘴黑鵯有直接或其他未知的間接負面影響,野豬對小彎嘴也有效果,只是是呈正面影響。從總效果的角度來看,三種哺乳動物出現頻度越高,樣區鳥類的Shannon index、紅嘴黑鵯、烏頭翁、樹鵲、小彎嘴與竹雞皆會減少。

八色鳥(Pitta nympha)在巢內放置哺乳動物糞便的行為探討

為了解決白鼻心天敵的問題,作者姚牧君 這樣論述:

繁殖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個體的適存度與整體族群量,而鳥巢為鳥類繁殖場所,巢中的內含物是影響鳥巢的安全性的因素之一,進而影響到鳥巢繁殖的成功與否。於巢中擺放或使用動物糞便的行為在鳥類極其罕見,本研究進行前,於雀形目(Passeriformes)八色鳥科(Pittidae)的八色鳥(Pitta nympha)巢中,發現哺乳動物糞便的擺放行為,為瞭解此行為在八色鳥巢中發生的普遍性,我分別於2009及2010年5-7月在雲林縣林內鄉,以錄影、定期巡巢及拍照的方式,觀察八色鳥巢中或巢口處是否擺放哺乳動物糞便及其他的種類(合稱為Mammalian Dung-like Substance,簡稱MDS)

,及MDS擺放時期、擺放量與其新鮮程度,並提出禦敵假說與供熱假說,以瞭解MDS對八色鳥巢的功用。禦敵假說推論MDS可降低巢中蛋或幼雛被天敵掠食的機率,進而提高繁殖成功率;供熱假說推測MDS可產生熱量,提高巢中的溫度,有利於孵蛋。研究期間共記錄33個八色鳥巢、76個巢期(含築巢期、下蛋期、孵蛋前期、孵蛋後期、育雛前期及育雛後期),其中25個巢(約75.8%)有擺放MDS的行為,記錄到的MDS可分為哺乳動物糞便、土壤及其他類,其中以哺乳動物糞便的出現率為最高(67%),糞便種類經判定有臺灣獼猴(Macaca cyclopis)及臺灣白鼻心(Paguma larvata)的糞便; MDS放置的時期則

以孵蛋後期、育雛初期及育雛後期最為常見(出現率分別是87.5%,90.9%及100%),且最常擺放的位置在距離巢口向內及向外0-5cm的區域(出現率分別為56.9%及34.5%)。我以臺灣獼猴糞便做為MDS代表,利用人工巢及市售鵪鶉蛋進行假說驗證,本研究結果僅支持禦敵假說,有放置臺灣獼猴糞便的人工巢(n=71),巢內蛋的每日存活率(0.934±0.0013)較未擺放臺灣獼猴糞便的人工巢(n=71)為高(0.923±0.0014),且具有極顯著差異(P<0.001)。有無放置臺灣獼猴糞便的人工巢間(n=34),兩者巢溫並無顯著差異(P=1),因此供熱假說在本研究未得到支持。根據本研究成果,

八色鳥在巢內擺放哺乳動物糞便及似哺乳動物糞便物質為一普遍現象,且其功能應與防禦天敵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