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票回收2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發票回收2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崔正芳寫的 用英語說臺灣文化:浮光掠影話臺灣 和張立祥的 萬能店員:我的便利、你的過勞,超商的社會代價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11年桃園市機車汰舊換新補助計畫也說明:註2:購置電動機車者得依車款另向經濟部工業局申請補助新臺幣5,100元~7,000元, ... 完成報廢及回收,申請二行程機車補助者,二行程機車須於111年1月1日起至111年7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瑞蘭國際 和游擊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學系事業經營管理碩士班 楊宜興所指導 林純萱的 百貨商場服務創新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 (2021),提出發票回收2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百貨商場、服務創新、體驗價值、服務品質、顧客忠誠度。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曾淑芬所指導 莊雅涵的 探討疫情時代下民眾對於遠距醫療服務之使用意願 (2021),提出因為有 遠距醫療、知識鴻溝理論、創新擴散理論、醫病關係、資訊安全的重點而找出了 發票回收2元的解答。

最後網站購物發票變現金,住宿最高折1000元- 勤美誠品綠園道則補充:(2) 現抵券限單筆消費使用,券樣需回收。 (3) 參加櫃位以勤美誠品綠園道現場公告為主,線上購物恕不適用,全家便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發票回收2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用英語說臺灣文化:浮光掠影話臺灣

為了解決發票回收2元的問題,作者崔正芳 這樣論述:

  ★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展開國際交流的里程碑!     《用英語說臺灣文化》緣起   我們發現太多外國師生來臺後都想繼續留下來,不然就是臨別依依不捨,日後總找機會續前緣,再度來臺,甚至呼朋引伴,攜家帶眷,樂不思蜀。當然,有些人學習有成,可直接閱讀中文;但也有些人仍需依靠其母語,才能明白內容。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寶島、了解臺灣,雙語的《用外語說臺灣文化》便提供了對大中華區文化,尤其是臺灣文化有興趣的愛好者諸多素材,其中內容深入淺出,易懂、易吸收,內文亦能博君一粲。     ★浮光掠影話臺灣──猶如萬花筒般繽紛精彩的國度!     《用英語說臺灣文化》共有9章,分別以

臺灣地理歷史、產業、宗教信仰、社會脈動、藝術休閒……等不同角度介紹臺灣,內容皆是臺灣人熟悉的日常。     本書內容豐富多元,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深入淺出,易懂、易吸收,認識寶島、了解臺灣就靠《用英語說臺灣文化》!9章內容如下:     I. Natural Landscapes地理景觀   II. History & Population歷史與人口   III. Industry & Innovations產業脈動   IV. Religious Mural宗教信仰   V. Holidays & Festivals節慶與祭典   VI. Culinary Deli

ghts飲食文化   VII. Social Pulse 社會脈動   VIII. Folk Practices民間習俗   IX. Arts & Entertainment藝術與休閒     每章有2~7個主題介紹該篇內容,主題豐富詳實:     I. Natural Landscapes地理景觀|地理位置、氣候   臺灣地處東亞,地形豐富多變化,北迴歸線在島嶼的中央通過,居於熱帶與亞熱帶之間,雖然國土面積很小,卻造就了很多美麗的自然景觀與生態。     II. History & Population歷史與人口|歷史回顧、人口變遷   自17世紀起,臺灣便開始經歷許多外來勢

力的統治,而現今二千三百萬的人口中更涵蓋了各種族群,其中還有近20年來自東南亞移民到臺灣的新移民,都成就了臺灣當今多元包容的社會。     III. Industry & Innovations產業脈動|蛻變的經濟體、臺北101大樓、蘭花王國、中醫、交通號誌的故事   臺灣自1950年代至今,走過七個階段的經濟轉型,仍不斷在各個領域力求創新,除了建造抗震性佳的臺北101大樓,臺灣目前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蝴蝶蘭出口國,而動態小綠人交通號誌也是臺灣創新的點子。     IV. Religious Mural宗教信仰|宗教多元化、廟宇文化與神祉信奉、媽祖遶境、發光發熱的傳教士   臺灣的宗教包

容度在全世界232個國家中名列第二,僅次於新加坡,更有超過一萬二千多所的廟宇在大街小巷中崢嶸並存。本章也將介紹從17世紀至今,許許多多來臺的西方傳教士,他們為臺灣的醫療、教育及文化發展無私奉獻,也在臺灣找到另一個故鄉。     V. Holidays & Festivals節慶與祭典|重要節慶、鬼月、王船祭、原住民慶典   農曆新年、端午節、中秋節並列臺灣的三大節慶。農曆七月十五日則是中元節,這天全國各地的寺廟都會舉辦盛大的中元祭典。除此之外,原住民族也有各自的重要慶典,充滿了對大自然的崇敬、對祖先的感懷、以及對族人的相互照顧。     VI. Culinary Delights飲食文

化|鼎泰豐、夜市文化、珍珠奶茶、辦桌文化   外國人常聽到的鼎泰豐小籠包和珍珠奶茶,是如何發跡的呢?夜市和辦桌也都展現了強韌的庶民文化,在每道端上桌的美食背後,都有值得一探究竟的好功夫。     VII. Social Pulse 社會脈動|性別友善的臺灣、性別平權在臺灣、統一發票兌獎、便利超商、倒垃圾文化   臺灣在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認可同性婚姻的國家,在亞洲地區名列前茅。1950年代推出統一發票為政府及民眾帶來財政雙贏。自1997年起,臺北市率先發起了「垃圾不落地」的政策,也成功讓民眾成為參與回收工作重要的一環。     VIII. Folk Practices民間習俗|十二生肖、春

聯、送禮、婚禮習俗、冥婚、算命、禁忌與迷信   十二生肖有如西方的星象學,它的由來是什麼呢?冥婚背後乘載了哪些特殊的文化意涵呢?送禮、婚禮、算命,有哪些習俗和禁忌是外國人來臺灣必須注意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IX. Arts & Entertainment藝術與休閒|雲門舞集、歌仔戲、布袋戲、溫泉、新衝浪樂園、平溪天燈節   享譽國際的雲門舞集,有許多舞作都反映了臺灣社會的現況與國際處境。歌仔戲及布袋戲更已從傳統的休閒娛樂躍升藝術殿堂。溫泉、適合衝浪的海岸線及平溪天燈,每年更是吸引眾多國際觀光客前來體驗。     《用英語說臺灣文化》不僅是英語學習書,更是一本讓外國人能夠了解臺灣

的國情和文化,進而擴展臺灣在世界能見度的文化導覽書。英語的學習不僅是單向了解及投入英美等國的生活情境,更可以反向讓外國人認識並體驗臺灣國情、民情及文化。     希望《用英語說臺灣文化:浮光掠影話臺灣》可以成為外國人認識臺灣民情文化的指南,也能扮演文化交流的角色。   本書特色     ‧最道地的英語導覽解說   ‧最詳盡的臺灣文化認識   ‧最貼近臺灣人的日常生活   ‧建立臺灣與國際交流最實用的文化專書

發票回收2元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本集節目由「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獨家贊助播出。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是由一群關心智慧運輸與能源應用各界專業人士組成,致力將友好環境及自然共生的理念導入智慧交通中,推動智能、永續的美好生活願景。

現在就到協會官網和粉專,了解更多豐富的電動車資訊,以及氣候變遷的討論吧!
👉 官方網站:https://smat.org.tw/
👉 官方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obilitytaiwan/

#電動車 #電動機車 #氣候變遷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15 世界各國都在用電動車嗎?
02:48 目前台灣的狀態
04:22 討論1:改用電動車,真的能減少空污?
05:28 討論2:最新燃油機車改善空污的效果,比電動車更好?
06:06 討論3:改用電動車,碳排放量會增加嗎?
07:16 討論4:電動車的生產和廢棄,碳排放量多嗎?
08:46 討論5:如果全部換成電動汽機車,電還會夠用嗎?
10:07 我們的觀點
11:30 問題
11:30 結尾

【 製作團隊 】

|客戶/專案經理:鯉鼬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COP26:格拉斯哥氣候峰會的特點、意義和預期:https://bbc.in/3l1pEnF
→《全球電動車展望2020》-IEA:https://bit.ly/3kZULjk
→碳關稅將上路、零碳新賽局開跑!台灣為何該擔憂國際競爭力?:https://bit.ly/3yTn3kI
→Net Zero by 205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 - IEA:https://bit.ly/2WSNiKL
→除了日本...這些國家也規劃禁售燃油車:https://bit.ly/38PFI61
→IHS Markit 全年汽車銷量數據:https://bit.ly/3l0eNdp
→《2021汽車產業趨勢與展望》-勤業眾信:https://bit.ly/3zJ671n
→【圖解】電動車靠這4大關鍵崛起,10年後將突破3千萬輛!一張圖看懂未來趨勢:https://bit.ly/3DOop3D
→未來只要8萬元就能買到電動車!分析師大膽預言讓燃油車挫咧等:https://bit.ly/38Ljfr4
→預言電動車價格戰將至 日本電產CEO:2030年車價將剩1/5:https://bit.ly/3h8Bfjs
【台灣現狀】
→蔡總統宣示淨零轉型之後,運具電動化如何加快腳步? - 報導者:https://bit.ly/3n6RQYM
→「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政策 確定轉彎: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26046
→拚減碳 8科技巨頭組氣候聯盟-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230698
→賴清德:面對氣候災難問題 台灣沒有豁免權-中央社:https://bit.ly/2YprDu9
→汽機車統計數據 - 交通部統計查詢網:https://bit.ly/3kQr4RC
→汽機車數量統計 - 交通部公路總局 統計資料:https://bit.ly/3n0UpM6
【 討論1 】
→環保署 - 全國空汙排放量清冊系統﹝TEDS 11.0版﹞排放量統計數據:https://bit.ly/3h8cswa
→Analysis of air quality and health co-benefits regarding electric vehicle promotion coupled with power plant emissions:https://bit.ly/3n3BnVd
【 討論2 】
→車輛電動化政策倒退走?破解「油電平權」假議題:https://bit.ly/38Mp5IF
→七期環保是什麼? 台灣的機車環保法規演進分析:https://bit.ly/3zUBiXO
→年度排放量推估統計:https://bit.ly/3jL6tPm
【 討論3 】
→US energy 電廠+電動車 數據:https://bit.ly/3zOMbdy
→US energy 燃油車 數據:https://bit.ly/3n63tPV
【 討論4 】
→2020.03月 Nature Sustainability 的研究:https://go.nature.com/3n2rgjD
→Mobility and the Energy Transition: A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Swiss Passenger Transport →Technologies including Developments until 2050:https://doi.org/10.3929/ethz-b-000276298
→電動車廢舊電池回收 中國與歐洲市場的現狀和選項-BBC:https://bbc.in/2WXLjVa
【 討論5 】
→電動車充電 台電將推專用時間電價-自由財經:https://bit.ly/3jIdj8l
→機車電動化 台灣會缺電嗎?-工商時報:https://bit.ly/3kW92xp
→台灣邁向電動車時代 配電空間與用電量都成挑戰 - 公視新聞:https://bit.ly/3thJIWw
→每部電動機車每公里耗電0.024度 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https://bit.ly/2WQbzl1
→台灣邁向電動車時代 配電空間與用電量都成挑戰-公視新聞網:https://bit.ly/3yNY1Dx
→【2040電動車化】供電受影響? 台電估:全部電動車化也不怕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zQg7ps
→在「對的時間」充電有利多 台電靠這四招搞定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node/209502

【 延伸閱讀 】

→百萬噸鋰電池即將報廢,電池回收產業面臨兩大難題:https://bit.ly/3jMBHWz
→A DEAD BATTERY DILEMMA:https://bit.ly/3DP9Z3o
→【電車世代】電池回收大哉問:到底退役電池會去哪?又會被怎麼處理? - INSIDE:https://bit.ly/3jMNOmh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email protected]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email protected]

百貨商場服務創新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

為了解決發票回收2元的問題,作者林純萱 這樣論述:

隨著數位化時代來臨,電商平台快速崛起,大眾消費習慣日漸轉變,導致傳統零售業面臨極大挑戰,近年來全臺各大百貨業者也因應趨勢,走向創新以保持其競爭優勢。本研究以服務創新、體驗價值與服務品質之觀點,探討影響百貨商場顧客忠誠度之因素,並剖析當今消費者在創新的市場趨勢下,對於臺灣百貨商場提供之服務與體驗所產生之感受與影響。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之立意抽樣,針對近半年內有至臺灣百貨商場逛街或消費之15歲以上顧客,進行問卷資料蒐集,回收有效問卷共261份。本研究採用統計軟體SPSS及SmartPLS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發展服務創新可讓消費者感受到更佳的服務品質;(2)透過創新的服務可增加顧客在消

費過程中的體驗價值;(3)若顧客的體驗價值增加,亦能夠提升顧客的忠誠度。最後本研究也根據研究分析結果提出管理意涵,並說明研究限制與相關建議。

萬能店員:我的便利、你的過勞,超商的社會代價

為了解決發票回收2元的問題,作者張立祥 這樣論述:

超級便利的生活是台灣之光? 還是台灣社會的隱形危機? 是誰讓超商店員如此萬能,卻又如此廉價? 是誰從中獲利?又是誰為此付出代價?   「本書帶領讀者進入超商店員繁忙的工作現場與苦悶的內心世界,一窺我們享受便利生活之餘,超商店員必須付出的代價」   ★超商店員工作大解析,服務業基層人員的淚與累   ★台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田野工作獎雙重得獎作品   提到方便,台灣民眾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絕對是便利商店。台灣超商的便利程度不僅讓台灣人滿意,也讓外國人嘖嘖稱奇、大為讚賞。   但如此便利的生活,是值得驕傲的台灣之光嗎?還是台灣社會的隱憂?   便利商店從1970年代引進台灣,從起初的乏人問津

,如今已經成為民眾不可或缺的商店。   2020年代的台灣超商店員,必須熟記三、四千種商品的位置,瞭解熱狗、關東煮、地瓜、咖啡、霜淇淋怎麼製作,還要提供千百種繳費服務,更要記得客人的喜好和各種商品的暱稱;貨架空了要趕快補貨、地板髒了也要盡快打掃乾淨。   隨著台灣超商的不斷進化,超商店員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人們因此稱讚店員很萬能,但這麼萬能的職業,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作者以長年在超商打工的田野觀察,運用社會學的觀點,解析超商運作,揭露店員何以萬能的秘密。從以下面向揭露萬能店員的現象   1.超商的設計,如何讓店員必須同時做很多事?   2.為了讓消費者感到便利,超商店員如何變得過勞?

  3.我們對於便利的無止盡要求,將會造成什麼社會代價?   本書指出台灣的便利是廉價的便利,我們用很便宜的價格,獲得超級便利的生活,這些隱形的成本被攤提到每一位工作者身上,以至於我們從未察覺便利是有價的。   我們對於便利無止盡的要求,正吞噬著許多人的工作現場,讓他們陷於無邊無際的忙碌之中,包括我們自己。   我們不斷加班、不斷付出時間給工作,而這些工作往往是為了服務另一群人,因此下班後我們必須透過各種便利的消費,來彌補被工作剝奪的時間。   「下班時間壓榨別人,上班再等著被壓榨」   不僅是當代台灣勞工的常態,也是一道來自工作與生活的枷鎖,重重地銬住我們的雙腳,一步步侵蝕著我們的主體

性。 專文推薦   吳偉立│《血汗超商》作者   周于萱│台灣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副理事長 各方推薦   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葉欣怡│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藍佩嘉│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顏擇雅│作家、出版人   本書作者以親身經驗,帶領讀者進入超商店員繁忙的工作現場與苦悶的內心世界,一窺我們享受便利生活之餘,超商店員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血汗超商》一書是以產業層級的鉅觀視野來拆解加盟主與店員在加盟體系中,如何淪為工蟻血汗動的過程,那麼這本《萬能店員》就是透過超商店員的微觀世界,突顯這個提供消費者無限便利的場域,是

由多少工作者的疲勞與壓力所堆砌而成。--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萬能店員》一書帶領我們一窺撐起當代便利生活的超商店員所面對的日常。改寫自獲得雙料獎項的碩論研究,張立祥以自身長年投入超商工作的田野觀察為基礎,細膩描繪超商店員在人與技術物所共同構築的社會行動網絡中所進行的勞動;並提出「組合勞動」的概念來詮釋萬能店員的勞動過程。本書的觀察涵蓋諸多重要社會議題,鼓勵我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能夠有所反思;並透過探究超商店員的工作,希望促成讀者思考當代各行各業所萌生的變化。--葉欣怡 (台北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萬能」店員是人,既然是人,怎麼可能是「萬能」?你可能「萬能」嗎?

不過是高度壓力下的扭曲!便利有價,但卻被當成低價、甚至無償的勞動。是誰讓超商店員如此萬能而廉價?是誰從中獲利?又是誰在其中打拚奉獻青春?本書作者長年在超商工作,運用社會學的觀點,揭露萬能店員不得不萬能的秘密。--謝國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適讀年齡:12歲以上 作者簡介 張立祥   1992年生,台北人,成年後移居新北三重,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學士與碩士畢業。   從小喜愛社會科,在指考競爭下飄落至社會學領域研讀。學生時期因家人期許而四處工讀,直到大學後成為多年的超商店員,融合社會學知識撰寫出碩士論文《超商店員何以萬能?便利商店勞動形成與過程探究》(2018),並在同年

獲得台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佳作、台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田野工作獎。目前任職資料分析工作。   出社會後體認到時間的不足,對於過去花費太多時間掙錢感到懊悔,目前積極規劃未來的人生願景並付諸實行。平時喜愛閱讀社會科學書籍和充滿省思的影劇,希望在了解世界之餘,還能透過不同的方式對世界造成一些影響。   email:[email protected]   推薦序 打造萬能店員|吳偉立 推薦序 萬能店員的失落與異化|周于萱   序 從血汗到萬能    超商之犢   第一章超商簡史    1 超商來台灣 2 要什麼有什麼 3 看不到也買得到 4 自成一家 5 超商之島  

第二章超商店員日常    1 新手上路     2 超商店員的一天  3 時間被壓縮的店員        第三章超商店員的機器日常 1 面對簡單機器的日常   2 面對複雜機器與貨架的日常   第四章萬能店員    1 在消費者與店員之間   2 解析萬能店員 3 誰把超商店員推向萬能?   4 能萬能店員更加萬能 5 給萬能按下暫停鍵        第五章 組合勞動與便利社會 1 從生產線工人到萬能店員 2 組合勞動 3 便利有代價  4 便利社會的隱形危機   後記 附錄 序 從血汗到萬能   「您好,歡迎光臨!」   對於台灣人而言,只要聽到這句迎賓話語,八成都會聯想到超商。

  超商距離我們很近,人們對它也相當熟悉,當大家日復一日進出超商之餘,是否曾經思考過,我們可能未曾真正瞭解它運作的方式,許多人甚至將超商視為創業圓夢的管道,前仆後繼地湧入這個行業。   2010年,《血汗超商》的出版,揭開了便利商店這個行業隱晦的事實,加盟店長雖以老闆自居,但在所有經營活動上,卻沒有任何獨立與自主的決定權,該書也揭示了超商這個行業有著薪水低、工時長、工作無聊而重複的特色。   十年過去了,超商店員的工時依舊,薪資也始終維持在最低基本工資,但是「血汗」一詞卻逐漸從超商褪去,轉而邁入更加危險、更為細緻而無從察覺的情境——店員要做的事情更多,也比過去更加疲勞。他們必須在相同的

時間以及相同的薪資水準之下,處理更多種類的工作、接應更多的客人,因而描述超商工作的詞語,也從「血汗」這樣極度負面的詞彙,轉換為「萬能」這個看似正面且具稱讚意涵的語彙。   不論是血汗或是萬能,都隱隱表達出超商已經擴張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1978年成立的統一超級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是台灣現代超商的濫觴,其公司名稱當中的「超級商店」,似乎早已預示了便利商店在未來將會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四十多年後的今天,超商已經成為台灣民眾每天必經的場所。超商除了提供食品和生活用品以外,透過成熟的科技系統,更能將遠方的資料和貨物遞送至距離消費者最近的超商。   這樣將個人和世界相連的生活

網絡,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作為消費者,每天上班前我會踏進超商,用短短的排隊時間快速取得我的早餐和咖啡;下班後則會在住家附近的超商領取其他區域訂購的網路商品,同時繳費、兌換中獎發票,順便儲值我的悠遊卡。即使在半夜時分,若我想喝啤酒、吃炸雞或滷味,超商也能滿足我的需求。這些過去需要人們在不同店家購買的商品或服務,如今只需要一間超商就可以搞定了。   社會大眾敞開心胸擁抱這種便利性,而便利商店也成為居住地選擇的重要條件,無論賣房、租屋或旅館、民宿的廣告,都會將「鄰近超商」當成賣點,因為便利的生活已經成為許多人在意的生存基本要件了。   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我卻不禁思考:我們是不是太過輕鬆

得到這一切了?這一切都沒有任何代價嗎? 矛盾的便利性   現代人的消費行為,有兩項重要的評判標準:一是價格,二是取得的方便性。在價格方面,「便宜」常常跟「品質低落」劃上等號,作為消費者的我們相信品質跟價格有著一定的關聯。近十幾年來也有許多書籍,試圖說明價格低廉的產品常常在其他層面引起負面後果,例如雇用童工、勞動安全疑慮、環境破壞等等。因此,面對低價產品,我們腦中會有些許反思,不管是懷疑其為劣質品,或者擔心生產背後的血汗環境,至少我們是存有疑慮的。   然而,便利性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們鮮少會對於「太過便利」發出質疑,因為便利所帶來的往往是更多元、更快速的選擇情境。當我可以在巷口買到咖

啡,又何必望向好幾個路口外的咖啡店?當我可以在巷口拿到車票,又何必起個大早到車站排隊領票?   便利性對消費者而言,看起來似乎僅有正面效益,而沒有低價產品的那些負面後果。   然而,當我在超商工作時,卻深切感受到這些便利是由無數店員的血汗堆積而成的。2020年代的超商店員,必須熟記三千多種商品的位置,瞭解熱狗、包子、關東煮、地瓜怎麼製作,還要記得客人的喜好和各種商品的暱稱,並且隨時補充賣場的各項商品,還得維護店面各個角落的清潔,並且加快各種工作的速度。如果超商總部有意推行新的服務或商品,不管是炸雞、鬆餅還是發放口罩,全台各地的店員也只能趕緊閱讀公司給予的工作流程文件,盡可能快速上手。  

 一年年過去了,超商店員的薪水始終維持在最低基本工資、工作人員也沒有變多、上班時間也相似,倒是來到店裡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了,而店員要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   身為店員的我,在上班的時候忙碌不堪,但下班後,我又瞬間變成消費者,享受著超商為我帶來的種種便利,和我上班時的感受截然不同。這種在工作時才能感受到的犧牲與矛盾經驗,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不是忘記便利的生活,其實是奠基在許許多多人的付出?   為了瞭解便利生活背後的社會意涵,我在大學身兼超商店員時,開始用文字和理論逐步探索便利商店在這個時代到底意味著什麼。 出版路上   這本書的前身是我的碩士論文,裡頭不僅包含了我好幾年的工讀經驗,也

融合了各種社會科學研究的技巧,我透過訪談、觀察和搜集相關理論文獻,試圖剖析當代萬能店員的現象。   然而,碩士論文終究是給學術讀者看的,我認為像便利商店這樣與大眾息息相關的研究知識,不該只以艱澀的文字停留在學界,更應該以淺顯的文字讓社會大眾瞭解,生活在如此便利的時代,不僅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其不為人知的一面。   改寫論文期間,我已經離開學校成為一枚上班族,因此往往必須利用下班時間或假日來寫作。這樣放棄休閒時間來產出文字,實在有種第二輪班的感覺,相當不輕鬆。這個辛苦的歷程,絕對不可能獨自完成,在長達兩年的寫作過程中,多虧了晏甄編輯和我定期的對焦與討論,讓我得以不迷失在文字大海中,還能逐步聚焦

和收斂出本書的主旨;在這過程中,我也確實感受到一本書的出版必須投入不少心力和時間。   本書出版的契機,來自於我碩士畢業那年獲得台灣社會學會頒以獎項,而後經由中研院社會所謝國雄教授去信出版社推薦,促成了這段我畢生從未想像過的出版經驗。除了謝謝評審委員以外,也必須感謝指導教授葉欣怡,她開啟了我對於新觀點的研究,並且對於我論文內容的聚焦有著深刻的影響。   從論文到書籍的出版,有著不同的人們為此做出貢獻,但我更想透過本書指出,這個社會上有許多人,時時刻刻都在為我們的便利生活付出著,超商店員只是其中之一。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這兩句廣為傳誦的話語,著實為當

代社會的寫照。在高度專業分工的時代,我們鮮少看見各項產品背後辛勞工作的人們,當我們鞭策著商品的完美、期待著越來越好的服務品質時,形同揮舞著鞭子加重工作者的負擔;而我們對於便利無止盡的要求,正吞噬著許多人的工作現場,讓他們陷於無邊無際的忙碌之中,包括我們自己。   2011年我踏入超商之初,深深感到手忙腳亂。剛到職的我,心裡常常擔憂底下幾件事情:我們有賣這個東西嗎?這個東西放在哪裡?這個要怎麼用?如果弄錯了,要不要賠錢?客人不要罵我。 即使已經過了十年,當我現在用電腦打出這些句子時,一陣酥麻的感覺仍舊席捲全身。我清晰地記得,初次站在超商櫃檯的那一天,我假裝堅毅地面對客人,但心裡卻是萬

般的忐忑不安。 便利商店對新手而言,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小小螞蟻上大樹 當年還是超級新人的我,踏進超商就像是一隻螞蟻爬上大樹,大量的樹葉、錯綜複雜的枝幹以及崎嶇的路面,讓我每一個步伐都必須小心翼翼。 第一個徬徨來自於——店內的商品實在太多了! 一間超商裡有將近三、四千種商品,我根本無法在短時間以內記得這間店有賣什麼、沒賣什麼。即使我知道店裡確實有某樣商品,但沿著賣場走個兩圈,我恐怕都還是看不到它的落腳處。 知道卻找不到,對於客人來說,就跟不知道沒什麼差別。客人開口問我東西在哪裡,我只能支支吾吾、搪塞回應,心裡相當不踏實與不安。 其次,實體商品多就算了,畢竟看得到、拿得到,結帳時刷個條碼就好

,沒什麼難度。但偏偏超商有很多服務性商品,一下子有人要寄宅配,一下子有人要繳費,過一陣子又有人說要回收電池。先不說櫃檯裡面有這麼多東西,光宅配單,我就常常找不到,必須花點時間東挖挖、西挖挖,才能看見它的蹤影。 就算找到了,還要知道怎麼寫——我要寫什麼、客人要寫什麼、我要確認什麼。更糟糕的是,戰戰兢兢把宅配單寫完之後,對於一切都還沒上手的我,人家要寄冷凍,結果我硬是拿到常溫的單子,等到發現時,客人早已付錢離開,我只好重寫一張,多出來的錢還要自掏腰包補貼。 最後,希望「客人不要罵我」,絕對不是開玩笑。一個新手店員真的可能很多事情都不知道,面對客人的需求,滿臉問號,直接傻愣在原地。小至客人要買某個品

牌的菸,我轉身很久都找不到,大至客人繳費收據被我搞丟,這些事情在我進入超商的前幾週,就有著永生難忘的豐滿收穫,遇到趕時間或脾氣差的客人對我擺臉色,更是家常便飯。

探討疫情時代下民眾對於遠距醫療服務之使用意願

為了解決發票回收2元的問題,作者莊雅涵 這樣論述:

在新冠肺炎疫情時代下,各國為降低新冠肺炎所帶來的衝擊,制定相關防疫措施,確保醫療量能充足,全世界正以嚴謹態度去嘗試快速降低感染風險及疫情的擴散,為防止大量接觸,遠距醫療服務迅速變成廣泛被討論及應用的就醫模式,以達有效隔絕接觸感染風險。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同個人因素的人們在知識鴻溝的差異,以及對資訊安全、醫病關係的認同,是否影響遠距醫療的使用意願,根據過去學者的測量工具,用以診斷不同族群在使用遠距醫療的意願。研究採用問卷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扣除無效樣本後,共計回收有效樣本92份,並使用SPSS 22.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創新擴散及醫病關係、使用電腦的擅長程度是影響遠距醫療

使用意願的主要因素;而知識鴻溝中在平均月收入愈高者、年齡愈小者,對創新擴散及醫病關係的認同度較高;數位使用程度愈好者,對資訊安全的認同度較高。本研究在學術上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時代下,創新擴散是極顯度影響遠距醫療使用意願的主因,而醫病關係與數位使用程度亦是影響因素;在實務上可藉由研究結果,建議多加介紹遠距醫療的使用方法及理念,讓更多民眾可以更加瞭解遠距醫療的重要性,以提升民眾使用遠距醫療的意願,達到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關鍵字:遠距醫療、知識鴻溝理論、創新擴散理論、醫病關係、資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