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ppm mg/m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張健桂所指導 陳禾芫的 以鐵氧磁體觸媒焚化甲醛之研究 (2021),提出甲醛ppm mg/m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甲醛、觸媒焚化、鐵氧磁體觸媒、揮發性有機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化工與材料工程系 杜景順所指導 陳昰宇的 製備固態平板電流式二氧化碳氣體感測器及其性質 (2021),提出因為有 電流式氣體感測器、二氧化碳、黃金、錫、銅、感測性質、單原子觸媒的重點而找出了 甲醛ppm mg/m3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甲醛ppm mg/m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鐵氧磁體觸媒焚化甲醛之研究

為了解決甲醛ppm mg/m3的問題,作者陳禾芫 這樣論述:

甲醛( Formaldehyde, HCOH )是一種工業上廣泛使用的化學物質,但因其對於人體的急毒性以及致癌性而較其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受到更高的關注。本研究利用鐵氧磁體觸媒( Ferrite Catalyst )將氣流中的甲醛轉化成無害的 CO2 和 H2O。實驗結果顯示在甲醛進流濃度 2000 ppm、空間速度 3000 hr -1、氧氣濃度 21% 之條件下,摻雜單一活性金屬之鐵氧磁體觸媒中以Mn-ferrite的效果最佳,Cu-ferrite次之。雙摻雜金屬對於鐵氧磁體觸媒的活性有進一步提升的作用, Mn/Cu莫

爾比在 3/1 ~ 1/3 之間的 Mn/Cu-ferrite 優於 Mn-ferrite 與 Cu-ferrite。Mn/Cu = 1/1之鐵氧磁體(即 Mn0.5Cu0.5Fe2O4 )為最佳之觸媒成分,在操作溫度 180℃下,若沒有觸媒存在則甲醛去除率為 0%,而在添加該觸媒後去除率提升至95 %。將鐵氧磁體觸媒成型造粒並經多次重複升降溫操作測試發現其催化性能未降低且晶相結構無改變,由此可知本研究成果具有實務應用的潛力。關鍵字:甲醛、觸媒焚化、鐵氧磁體觸媒、揮發性有機物

製備固態平板電流式二氧化碳氣體感測器及其性質

為了解決甲醛ppm mg/m3的問題,作者陳昰宇 這樣論述:

本研究首先對電流式CO2氣體感測電極材料與製備方法進行篩選;包括有Au、Sn與Cu等電極材料分別利用電化學沈積與燒結法進行製備。製備所得電極材料的物性與化性分別利用FESEM、XRD、HRTEM、FTIR與ICP等進行分析;同時利用循環伏安、線性掃描與極化曲線等方法探討其電化學特性。最後,測定各種感測電極,對CO2的感測性質。結果顯示以氫氣泡動態模板(hydrogen bubble dynamic template, HBDT)電沉積法製備所得porous Au/Au/Al2O3電極,在0.1 M KHCO3水溶液中,在 -0.6 V (vs. Ag/AgCl/3M NaCl)存在有CO2的

還原波峰;在氣-固相系統,CO2的起始還原電位為 -0.3 V (vs. Au);設定CO2電解還原於質傳控制區之電位(-0.9 V)下,在1000 ~ 5000 ppm CO2濃度範圍時,存在有良好的線性關係,其感測靈敏度為 -0.147 nA ppm-1,回應與回覆時間分別為55與60 s。同樣的,利用HBDT法製備所得之porous Sn/Au/Al2O3感測電極, 在0.1 M KHCO3水溶液中,在 -1.1V (vs. Ag/AgCl/3M NaCl)存在有CO2的還原波峰;在氣-固相中,CO2在此電極的起始還原電位為 -0.5 V (vs. Au),設定電極電位為-1.0 V (

CO2電解還原在質傳控制區),對1000 ~ 5000 ppm CO2進行感測,得到良好的線性關係,由其斜率得到感測靈敏度為 -0.69 nA ppm-1; 回應與回覆時間分別為112與131 s。另一方面,HBDT法製備所得之porous Cu/Au/Al2O3感測電極,在氣-固相系統中,發現其起始還原電位為 – 0.5 V (vs. Au);設定感測電位在質傳控制區(-1.0 V),於 1000 ~ 5000 ppm CO2時,感測電流與CO2濃度間有良好的線性關係,感測靈敏度為 -0.12 nA ppm-1,回應與回覆時間均是33 s。利用在600 oC氮氣環境中,煅燒澆鑄有10 l

35 mM CuCl2(aq)在奈米PANi纖維/Pt/Al2O3電極,可製備得到Cu nano-particles (NPs)/nano-fibrous C(NF C)/Pt/Al2O3感測電極,與HBDT法製備所得porous Cu/Au/Al2O3感測電極比較,發現在氣-固相系統中有較低的起始還原電位(– 0.4 V (vs. Au));並且在較低之-0.7 V 時,可使CO2電解還原反應處於質傳控制區,在1000 ~ 5000 ppm CO2濃度下,得到感測靈敏度與質量比靈敏度為 -0.072 nA ppm-1與 -5.1 nA ppm-1 mg-1,其中比靈敏度為HBDT法製備所得之

porous Cu電極的11.41倍。為了進一步提高材料利用率,在250 ℃下鍛燒Na2[Cu(EDTA)]‧2H2O生成以2個O及2個N所配位形成的Cu複合物,而EDTA經過在250 ℃下鍛燒形成石墨片狀的結構,接著經過離心與乾燥程序,製備得到單原子(single-atom catalysts,SAC )銅負載在奈米碳點(carbon dots,CDs )上之電極材料,得到感測靈敏度為-0.086 nA ppm-1,而比靈敏度為- 8.6nA ppm-1 mg-1,此值為Cu NPs電極的1.8倍,為porous Cu電極之19.24倍。以上方式所製備之電極均存在有電極老化的問題,經由FTI

R分析電極表面吸附物,得知引起電極老化之物質為甲酸。利用PAA(polyacrylic acid)與0.1 M KHCO3形成之膠態電解質(gel polymer electrolytes,GPE),取代Nafion®固態電解質,製備所得PAA GPE/porous Au/Au/Al2O3感測電極,感測循環次數比Nafion®/多孔金電極多了2次,但最大靈敏度減少了32.17%。以共沉積法製備銅錫合金作為感測活性物,結果顯式Nafion®/porous Sn1-Cu3/Au(s)/Al2O3電極之感測靈敏度為-0.216 nA ppm-1,比porous銅電極靈敏度減少了43.15 %,但增加

穩定性,使感測循環次數可以達到8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