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花意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玉蘭花意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蔣勳寫的 《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限量作者親簽典藏精裝書盒版】(附贈「歲月風華手札」、萬用卡一組三張) 和蔣勳的 《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收縮膜平裝版套書,附贈蔣勳攝影「扶桑花」萬用卡兩張)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紅色的玉蘭花的花語是什麼 - 櫻桃知識也說明:玉蘭花 (白玉蘭、木蘭、應春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表露愛意、高潔、芬芳、純潔. 玉蘭花又名白玉蘭、木蘭、應春花;此花為我國特有的名貴園林花木之一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時報出版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蕭明瑜所指導 蔡竹茵的 符號學與解釋性互動論於文創產品設計之運用研究-以醃漬罐設計為例 (2021),提出玉蘭花意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符號學、解釋性互動論、文創產品設計、皮爾斯符號三角形、文創產品符號三角形。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陳劍涵所指導 蕭妘羽的 休閒攀樹之課程設計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灣北部某小學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休閒攀樹、UbD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學習歷程的重點而找出了 玉蘭花意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文化密碼:亂世藏金,盛世藏玉──中國玉文化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 一路(白鷺)連(蓮花)科」「金玉(玉蘭花)富貴(牡丹花)滿堂」「平(葫蘆瓶)安富貴(蝠或牡丹 ... 自古以來,最具權力象徵意義的物品不外乎青銅與玉石,但二者卻行徑相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玉蘭花意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限量作者親簽典藏精裝書盒版】(附贈「歲月風華手札」、萬用卡一組三張)

為了解決玉蘭花意義的問題,作者蔣勳 這樣論述:

★限量作者親簽 ★套書特贈 「歲月風華手札」筆記本 ★套書特贈 蔣勳攝影「扶桑花」、「Momojan」、「山茶花」萬用卡一組三張 ★隨書附贈 聆聽蔣勳「美的沉思 回來認識自己」Podcast   蔣勳:節氣是時間延續的智慧。   美學大師蔣勳繼《歲月靜好》,再度依節氣生活,書寫人生感悟。   《歲月,莫不靜好》從芒種到冬至,《歲月無驚》從小寒到秋分,兩書是大疫之年最安定人心的人生禮物。   兩千年前,詩歌詠唱的生活日常,是用「靜」來形容「好」,   蔣勳說:「要有多麼虔敬的珍惜,才會感謝此時此刻平常生活裡,無驚慌,無恐懼的『靜好』。」   「原來隔離也不是隔離,節氣歳月迭次而來,我

們並沒有錯過什麼,並沒有錯過『莫不静好』的每一個日子。我們並沒有隔離,仍然日復一日,和大山在一起,和長河在一起,和季節一起感覺榮枯風雨;和日月一起晨興夜宿,和雲一起舒卷倘佯,和大地在一起,承載喜樂,也承載憂愁,承載歡欣,也承載傷痛。」──《歲月,莫不靜好》   「災難過後,如果倖存,謝天謝地;我們會知道珍惜,知道歲月靜好,平常無事,才是真正的幸福。原來『歲月無驚』,是可以一整天坐在屋簷下看鳥雀啄食地上的芒果,一整天看山頭雲舒霧卷,看日升月恆……」──《歲月無驚》   二○二○年起,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蔣勳帶領我們遠離世俗塵囂的紛擾,並提醒世人重視大自然,警惕人心的貪得無厭,讓我們得

以重新找回內心的秩序,祝福山川無恙,人世安穩。   ◎《歲月,莫不靜好》節氣金句選摘   ✦芒種:從低卑處開始,因此總有低卑的掛念,飛升到天空的高度,也才還能回頭看更廣大更遼闊更紛紜的人世風景吧……   ✦夏至:不去比較褒貶、大小高低,安心做自己,會不會是不墜入自大無知的第一步?   ✦小暑:東部飄香藤盛放了,一朵一朵酒紅色的花蕾升向湛藍天空,肆無忌憚,像晃漾著酒的醉意,邀夏日白雲共飲時光燦爛。   ✦大暑:不容易看到「因」,只是嚐遍苦「果」。因果之間,要有多少敬慎珍惜。   ✦立秋:立秋時節,綠鬱鸞山蔚藍天空上的白雲潔淨極了。   ✦處暑:畫室附近馬鞭草屬的金露花在這夏末時節盛放了,綠葉叢

襯著很濃豔的紫,十分奪目。   ✦白露:再多一點謙遜包容,再多一點反思與自省,島嶼可以是有神佛護佑的地方,可以有天長地久的祥和福氣吧……   ✦秋分:今年暑熱退去也特別早,島嶼的河床裡都是芒花了。過高屏溪的時候看到大片大片新開的芒花飛揚,彷彿季節給天地的驚歎。   ✦寒露:生命慎重內斂,珍惜自己,內含的芬芳就悠長久遠,耐人尋味。   ✦霜降:秋天山上的相思樹,枝幹如夢般悠悠長長伸展,葉片重重疊疊,光影迷離錯落,在風中微微搖曳晃動,好像自己跟自己說著午後說不完的話。   ✦立冬:近處丘嶺崗巒,一叢叢綠樹枝葉,也在風裡蜷曲律動。天地的安靜中其實有許多渴望與騷動。   ✦小雪:時光荏苒,歲月推移,捨

得,或捨不得,時間都不會停留。像今日小雪芒花蒼蒼,河邊獨自一人看秋色連波。   ✦大雪:佛法是機緣,領悟也是機緣。生命機緣俱足,也就看到了眼前的山靜雲閑。   ✦冬至:在急速來臨的寒冷冰凍下,一朵山茶花含苞綻放了,我們可以重新理解一朵花鬥寒綻放的意義嗎?這樣單純,這樣潔淨無垢,這樣沉默安靜,這樣謙遜內斂。   ◎《歲月無驚》節氣金句選摘   ✦小寒:一棵樹也有一棵樹在不同節氣裡的美,春天看紫花看綠葉,冬天看枝莖婉轉,看如黃金果粒燦亮奪目的苓子。   ✦大寒:一棵樹要在不同季節認識他們不同的樣貌,如同一個人,可以認識和愛戀他從青年到老不同的容顏嗎?   ✦立春:願傷痛、恐懼、疫病遠去,祝願嗔恨

仇怨和解,祝願罪愆業報消除,祝願心無罣礙,無口舌是非,無痴愛纏縛……   ✦雨水:「留白」是心境上的空白,像一個房間,擺置家具是「有」,不放家具是「空」。我們行走坐臥,有時「有」,有時「空」。   ✦春分:「風調雨順」掛在家門口,是數千年來家家戶戶的祈願,也是提醒。   ✦清明:痛可以分擔,笑容喜悅也可以分享,天無私覆,地無私載,生命並不孤單。   ✦穀雨:雲嵐舒卷變滅來去,像聽海潮漲退迴旋。好的風景原是讓人領悟一切原來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立夏:清晨雨霽,戶外一叢豔紅的鳳凰花,襯著湛藍一碧如洗的天空,這樣潔淨華麗。大氣、無私、明亮,決定把生命的美毫無保留全部綻放給世界。  

 ✦小滿:從敬重最微小的生命開始,才可能領悟「眾生」二字的真正意義吧。   ✦芒種:唯有靜默的花的祝福,可以祓除邪穢癘疫,可以降伏煩躁焦慮恐懼仇恨傲慢之心。花前默禱,祈願逝者存者眾生平安,度一切苦厄。   ✦夏至:習慣對人矜持、防衛、警戒,習慣用層層防衛把自己保護起來,我們不知不覺也在慣性的硬殼裡封閉了自己,囚禁了自己。   ✦小暑:慾望總要沉澱,花的張揚褪淡了,慢慢應該能懂「樹葉成蔭子滿枝」的安定,領悟不被慾望打擾的恬靜自適。   ✦大暑:因為歲月,一次一次淘洗沉澱,鮮豔耀目的顏色會褪淡,輪廓分明的形狀會褪淡,執著堅持、自以為是,都會褪淡。   ✦立秋:記憶歲月裡的生命,像記憶一條時光的河流

,童年,青春,盛壯的飛揚,平緩低迴,哀樂入中年,最後,可以在冬日靜看山頭蕭索,寂靜空無,也還有許多悠長的回聲。   ✦處暑:山水大地祝福每一個來到它面前的人,不急躁,就有山水的緣分,也一定會得到天地祝福。   ✦白露:這兩年很好,安心看島嶼的四季,安心陪伴一季一季的花開花落,沒有野心,沒有雜念。 套書特色   1. 蔣勳繼《歲月靜好:蔣勳 日常功課》後,再度依四時節氣遞嬗,抒發人生感悟,從中可領略深厚的美感素養,對於人事紛擾、社會議題的感慨與針貶,句句亦為肺腑之言。   2. 「歲月,莫不靜好」和「歲月無驚」,是大疫之年過後每個人內心最深切的企盼,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與生機。   3. 二○

二一年五月,臺灣北部疫情爆發,蔣勳在東部足足停留了四個月,仍對時局、對土地關懷,亦時時為眾生祈願。   4. 鳳凰花、夜合木蘭、火球花、鬱金香、梔子花……從蔣勳對草木花卉、對動物、對山色千變萬化的細膩觀察裡,能引領人們從敬重最微小的生命,領悟「眾生」的意義,祈願人世和諧平安。   5. 好攜帶精裝小開本,專為套書打造精緻典藏書盒。   6. 書盒版加碼贈送「歲月風華手札」筆記本、萬用卡組合,是最美好的新年禮物。

玉蘭花意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大三時,王漢順參加北區大專院校舉辦的校園普立茲新聞攝影比賽,以《南機場》作品得到不錯的成績。因而有機會在劉振祥攝影工作室當助理,拍攝劇場、舞台、雲門舞集等。同時,王漢順也接受林柳新偶戲博物館的館長羅斌邀請,拍攝偶戲文物,並推出第一本攝影集。偶戲的拍攝讓王漢順大量練習打光,累積基礎,豐厚日後的人像攝影作品。

自言喜歡拍人的王漢順認為,人像攝影的魅力在於,他會因為拍攝任務,接觸到各種不一樣的人事物,甚至難以預想的拍攝對象,比如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拍攝總統競選形象照,抑或突如地必須飛抵非洲、紐約、東京採訪。其次,由於每個被攝者的職業身分領域不同,性格特徵也迥異,經由觀察與想像,王漢順可以將他們的人物特質,表現在畫面裡。

對王漢順來說,照相是一般認知的攝影方式,無須安排,直接且具有紀錄性,例如街頭攝影、報導攝影,亦即決定性瞬間。造像則是攝影者有計畫的執行,並非作假,如商業攝影或是藝術攝影。因為在媒體工作的經驗,王漢順要在短時間內有效率的完成人物拍攝,所以造像是必須的。但並不見得每一個人都適合造像,如果是拍攝市井小民或小人物,就不宜刻意過度擺拍,畢竟會讓他們失去自然的神情。

王漢順坦言自己有工作倦怠症,放假時不太樂意接觸攝影,是以不會特別神聖化攝影的意義,也不想要自己的人生全都耗在攝影上。他喜歡做模型、種水草等,在這些休閒娛樂的過程裡,王漢順得以放空工作的壓力,讓心情恢復平靜。

另外,不願自己變成只會工作才進行攝影的王漢順,也會在工作與日常裡發現一般人司空見慣而缺乏真正感受的生活細節,如《字母》系列,就是他帶兒子去夜市撈魚意外拍得一張英文字母Q的照片,從而建構A到Z二十六張照片,甚至被收錄於國一英文課本教材。

又或《拍手》系列,本是他為藝術家黃心健在捷運台北101世貿站四號出口走廊的裝置藝術上所拍攝的作品,王漢順拍攝各行各業、具有明顯代表性特徵,或和台灣文化有關連的影像,如修車師傅、賣玉蘭花的阿姨、麵包師傅、運動選手、檳榔西施等。《拍手》亦是王漢順從工作裡延伸而得的創作,持續至今。

創辦人:馬立群  總編輯: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  剪接:
作品提供:王漢順


小檔案

王漢順,1973年出生,2000年世新大學攝影系畢業,遊走於藝術人文與時尚圈的人像攝影師,作品見於平面雜誌廣告媒體,現任職媒體攝影記者。王漢順喜歡拍人,擅長藝術人文劇照,也參與時尚服裝拍攝記錄。

曾獲校園普立茲新聞攝影比賽首獎、金鼎獎最佳專題報導獎等。參與《快門.開演10Eyes on Stage》新北市國際攝影聯展、服裝設計師古又文《一克拉的夢想》服裝拍攝、台北市捷運信義線世貿中心站公共藝術《相遇時刻》攝影、故宮博物院《乾隆潮特展》人像創作攝影師、巴黎Futur en Seine塞納數位藝術節《人人都是乾隆公益攝影展》、蔡英文競選形象攝影師等。

符號學與解釋性互動論於文創產品設計之運用研究-以醃漬罐設計為例

為了解決玉蘭花意義的問題,作者蔡竹茵 這樣論述:

文化為人與社會之間互動產生的文本,從過去到現在隨時代的發展不斷積累,隨時間的轉變人們看待事物的視角與詮釋會產生變化,造就不同的思維與觀點,文化也會隨思維、觀點的不同產生變化。每年清明節前後是臺灣青梅的產季,以青梅醃漬製成的醃梅為臺灣特色美食之一,臺灣醃梅作為臺灣文化的一部分,傳承是每個文化在面對時間推移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皮爾斯(Charles S. Peirce)符號三角形三端互相影響,其中一端發生改變,其他兩端也會有所影響。文創產品符號學由學者蕭明瑜以皮爾斯符號學作為基礎應用於文創產品設計領域中,並協助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以具有架構與脈絡化的方式,引導設計者彙整資訊與創造文創商

品。本研究透過詮釋學領域中解釋性互動論的五步驟,由文創產品符號三角形的詮釋端以解釋性互動論的五步驟進行文化文本的分析,藉由詮釋端具方向性理解文化文本的越透徹,越能夠使其所乘載的文化符碼越明確,加深設計者在分析與探討文化文本的過程中更容易擷取、貼近文化文本想傳遞的符碼。 文創產品符號三角形之詮釋端具有多元、彈性的特色,過去在文創品設計過程中三角形的詮釋端多作為說明文創產品設計理念為主,本研究由文創產品符號三角形詮釋端的分析與再詮釋作為設計的出發點建構三角形另外兩端。解釋性互動論之五步驟為質性研究分析對象的一種方式,透過有條理的方式釐清抽象、繁複的概念。本研究以運用文創產品符號三角形之詮釋端

結合解釋性互動論五步驟,塑造一個由詮釋端開始建構文創商品的設計模式,透過文化資料分析與文創產品設計兩大設計流程,協助設計者在設計過程深化文化、產品的分析與擷取元素,詮釋出新設計新價值。

《歲月,莫不靜好》+《歲月無驚》(收縮膜平裝版套書,附贈蔣勳攝影「扶桑花」萬用卡兩張)

為了解決玉蘭花意義的問題,作者蔣勳 這樣論述:

★套書特贈 蔣勳攝影「扶桑花」萬用卡兩張 ★隨書附贈 聆聽蔣勳「美的沉思 回來認識自己」Podcast   蔣勳:節氣是時間延續的智慧。   美學大師蔣勳繼《歲月靜好》,再度依節氣生活,書寫人生感悟。   《歲月,莫不靜好》從芒種到冬至,《歲月無驚》從小寒到秋分,兩書是大疫之年最安定人心的人生禮物。   兩千年前,詩歌詠唱的生活日常,是用「靜」來形容「好」,   蔣勳說:「要有多麼虔敬的珍惜,才會感謝此時此刻平常生活裡,無驚慌,無恐懼的『靜好』。」   「原來隔離也不是隔離,節氣歳月迭次而來,我們並沒有錯過什麼,並沒有錯過『莫不静好』的每一個日子。我們並沒有隔離,仍然日復一日,

和大山在一起,和長河在一起,和季節一起感覺榮枯風雨;和日月一起晨興夜宿,和雲一起舒卷倘佯,和大地在一起,承載喜樂,也承載憂愁,承載歡欣,也承載傷痛。」──《歲月,莫不靜好》   「災難過後,如果倖存,謝天謝地;我們會知道珍惜,知道歲月靜好,平常無事,才是真正的幸福。原來『歲月無驚』,是可以一整天坐在屋簷下看鳥雀啄食地上的芒果,一整天看山頭雲舒霧卷,看日升月恆……」──《歲月無驚》   二○二○年起,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蔓延,蔣勳帶領我們遠離世俗塵囂的紛擾,並提醒世人重視大自然,警惕人心的貪得無厭,讓我們得以重新找回內心的秩序,祝福山川無恙,人世安穩。   ◎《歲月,莫不靜好》節氣金句選

摘   ✦芒種:從低卑處開始,因此總有低卑的掛念,飛升到天空的高度,也才還能回頭看更廣大更遼闊更紛紜的人世風景吧……   ✦夏至:不去比較褒貶、大小高低,安心做自己,會不會是不墜入自大無知的第一步?   ✦小暑:東部飄香藤盛放了,一朵一朵酒紅色的花蕾升向湛藍天空,肆無忌憚,像晃漾著酒的醉意,邀夏日白雲共飲時光燦爛。   ✦大暑:不容易看到「因」,只是嚐遍苦「果」。因果之間,要有多少敬慎珍惜。   ✦立秋:立秋時節,綠鬱鸞山蔚藍天空上的白雲潔淨極了。   ✦處暑:畫室附近馬鞭草屬的金露花在這夏末時節盛放了,綠葉叢襯著很濃豔的紫,十分奪目。   ✦白露:再多一點謙遜包容,再多一點反思與自省,島嶼可

以是有神佛護佑的地方,可以有天長地久的祥和福氣吧……   ✦秋分:今年暑熱退去也特別早,島嶼的河床裡都是芒花了。過高屏溪的時候看到大片大片新開的芒花飛揚,彷彿季節給天地的驚歎。   ✦寒露:生命慎重內斂,珍惜自己,內含的芬芳就悠長久遠,耐人尋味。   ✦霜降:秋天山上的相思樹,枝幹如夢般悠悠長長伸展,葉片重重疊疊,光影迷離錯落,在風中微微搖曳晃動,好像自己跟自己說著午後說不完的話。   ✦立冬:近處丘嶺崗巒,一叢叢綠樹枝葉,也在風裡蜷曲律動。天地的安靜中其實有許多渴望與騷動。   ✦小雪:時光荏苒,歲月推移,捨得,或捨不得,時間都不會停留。像今日小雪芒花蒼蒼,河邊獨自一人看秋色連波。   ✦大

雪:佛法是機緣,領悟也是機緣。生命機緣俱足,也就看到了眼前的山靜雲閑。   ✦冬至:在急速來臨的寒冷冰凍下,一朵山茶花含苞綻放了,我們可以重新理解一朵花鬥寒綻放的意義嗎?這樣單純,這樣潔淨無垢,這樣沉默安靜,這樣謙遜內斂。   ◎《歲月無驚》節氣金句選摘   ✦小寒:一棵樹也有一棵樹在不同節氣裡的美,春天看紫花看綠葉,冬天看枝莖婉轉,看如黃金果粒燦亮奪目的苓子。   ✦大寒:一棵樹要在不同季節認識他們不同的樣貌,如同一個人,可以認識和愛戀他從青年到老不同的容顏嗎?   ✦立春:願傷痛、恐懼、疫病遠去,祝願嗔恨仇怨和解,祝願罪愆業報消除,祝願心無罣礙,無口舌是非,無痴愛纏縛……   ✦雨水:「

留白」是心境上的空白,像一個房間,擺置家具是「有」,不放家具是「空」。我們行走坐臥,有時「有」,有時「空」。   ✦春分:「風調雨順」掛在家門口,是數千年來家家戶戶的祈願,也是提醒。   ✦清明:痛可以分擔,笑容喜悅也可以分享,天無私覆,地無私載,生命並不孤單。   ✦穀雨:雲嵐舒卷變滅來去,像聽海潮漲退迴旋。好的風景原是讓人領悟一切原來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立夏:清晨雨霽,戶外一叢豔紅的鳳凰花,襯著湛藍一碧如洗的天空,這樣潔淨華麗。大氣、無私、明亮,決定把生命的美毫無保留全部綻放給世界。   ✦小滿:從敬重最微小的生命開始,才可能領悟「眾生」二字的真正意義吧。   ✦芒種:

唯有靜默的花的祝福,可以祓除邪穢癘疫,可以降伏煩躁焦慮恐懼仇恨傲慢之心。花前默禱,祈願逝者存者眾生平安,度一切苦厄。   ✦夏至:習慣對人矜持、防衛、警戒,習慣用層層防衛把自己保護起來,我們不知不覺也在慣性的硬殼裡封閉了自己,囚禁了自己。   ✦小暑:慾望總要沉澱,花的張揚褪淡了,慢慢應該能懂「樹葉成蔭子滿枝」的安定,領悟不被慾望打擾的恬靜自適。   ✦大暑:因為歲月,一次一次淘洗沉澱,鮮豔耀目的顏色會褪淡,輪廓分明的形狀會褪淡,執著堅持、自以為是,都會褪淡。   ✦立秋:記憶歲月裡的生命,像記憶一條時光的河流,童年,青春,盛壯的飛揚,平緩低迴,哀樂入中年,最後,可以在冬日靜看山頭蕭索,寂靜空

無,也還有許多悠長的回聲。   ✦處暑:山水大地祝福每一個來到它面前的人,不急躁,就有山水的緣分,也一定會得到天地祝福。   ✦白露:這兩年很好,安心看島嶼的四季,安心陪伴一季一季的花開花落,沒有野心,沒有雜念。 套書特色   1. 蔣勳繼《歲月靜好:蔣勳 日常功課》後,再度依四時節氣遞嬗,抒發人生感悟,從中可領略深厚的美感素養,對於人事紛擾、社會議題的感慨與針貶,句句亦為肺腑之言。   2. 「歲月,莫不靜好」和「歲月無驚」,是大疫之年過後每個人內心最深切的企盼,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與生機。   3. 二○二一年五月,臺灣北部疫情爆發,蔣勳在東部足足停留了四個月,仍對時局、對土地關懷,亦時

時為眾生祈願。   4. 鳳凰花、夜合木蘭、火球花、鬱金香、梔子花……從蔣勳對草木花卉、對動物、對山色千變萬化的細膩觀察裡,能引領人們從敬重最微小的生命,領悟「眾生」的意義,祈願人世和諧平安。  

休閒攀樹之課程設計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灣北部某小學為例

為了解決玉蘭花意義的問題,作者蕭妘羽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108學年寒假育樂營,8位學生及研究者實施以休閒攀樹融入課程,探討教師以UbD課程設計格式為休閒攀樹設計課程,課程設計由研究者自編教學內容,以休閒攀樹融入課程,編製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小學階段自然領域,及課程融入環境教育與戶外教育為學習重點,以實際進行休閒攀樹作為課程學習的實踐,透過「前導研究、修正、實施研究、觀察、記錄、再修正」之循環,進行行動研究,探討設計、實施、問題因應與學生的學習歷程。 休閒攀樹課程設計、實施及問題因應結果發現休閒攀樹在小學實施具備可行性,UbD 教案格式適用於為攀樹設計課程,課程設計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和經驗不斷地改變與

重組,攀樹活動為直接經驗有助於提升學習成效。學生學習的歷程不單只有在教室才能發生也能在戶外學習場域發生,學習的環境與學習的道具均能使教師和學生的行為產生變化,學生的學習應從經驗獲得抽象的知識結構及課堂活動與人、環境互動中獲得知識。學習場域「事件」的發生可創造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提問之核心問題有利學生理解學習,教師的教學姿態同時也影響學生追求知識的動力。 學生學習歷程發現,攀樹攀爬得越好越能與他人分享他的經驗,更能展現自信心,克服對於高度的恐懼並能投入學習。休閒攀樹課程對學生來說是具有吸引力的,使學生透過自己與他人的經驗學習獲得高層次的知識。核心問題使得師生共同討論產生漣漪,方得學

生如交響樂一般的回應,教師應更重視學生間的互動,開啟學生的學習熱忱不會從學習中逃走,進而更深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