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樂團台語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獨立樂團台語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明璁寫的 時代迴音:記憶中的台灣流行音樂 和粉紅色小屋的 台語原來是這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独立中文笔会作品年鉴【第一卷】 - 第 62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也說明:清楚地記得母親抄錄在筆記本裡《遙遠的地方》的歌詞:在遙遠的地方,那裡雲霧在飄蕩, ... 有一段時間,我通過家裡的一台主要供我哥學外語的三波段短波收音機收聽外國音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塊文化 和前衛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何東洪所指導 莊承憲的 歹勢好勢攏是凡勢:台語獨立樂團拍謝少年音樂真誠性的實踐 (2021),提出獨立樂團台語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獨立音樂、真誠性、台語、音樂場景、樂迷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碩士在職專班 李和莆所指導 吳永吉的 搖滾樂創作及社會參與之研究-以董事長樂團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搖滾樂、流行音樂、音樂創作、社會議題、社會參與、台語的重點而找出了 獨立樂團台語歌的解答。

最後網站【拍謝少年的台語搖滾】 - 藝術很有事- 公共電視則補充:獨立樂團 「拍謝少年」的三位團員,維尼、薑薑、宗翰以前都是上班族,因為2005年去了春天吶喊,聽到百花齊放的樂團演唱衝擊後,決定開始創作寫歌。十幾年來過著一邊工作,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獨立樂團台語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時代迴音:記憶中的台灣流行音樂

為了解決獨立樂團台語歌的問題,作者李明璁 這樣論述:

你最近一次細細聆聽made in Taiwan的流行音樂是哪一首? 在什麼場合、與誰分享、透過什麼媒體? 還記得生命不同階段裡,有哪些印記著喜怒哀樂的旋律?   流行音樂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深刻記憶了不同時代的台灣故事。   本書透過「物件、事件、地標、人物」四大主題,與一百五十幀珍貴照片,帶你穿越時空,走進台灣流行音樂的不同現場,窺看橫跨一世紀的盛世變貌。賞玩黑膠、卡帶、CD、MP3到數位串流,回顧音樂載體如何演進、影響聆聽。   重訪音樂喫茶、唱片行、歌廳、紅包場、中華體育館⋯⋯,體會餘音繞樑的感動。再回首日治時代流行歌后、群星會、民歌手、偶像團體、獨立樂團,細數台灣驕傲的

聲音。別忘了無奇不有的禁歌、萬人空巷的五燈獎熱潮、社運異議之聲、揚名國際的電影配樂⋯⋯   本書由台大社會系教授李明璁所帶領的團隊,歷時一年的資料蒐集、重整與編寫。特邀四位資深音樂人/評論家:馬世芳、劉國煒、葉雲平、熊儒賢,各撰寫一篇專文,或宏觀敘述,或絮語個人生命史中流行音樂「物、事、地、人」的流變記憶。   全書四章,每章以六篇主題文章接力,透過輕快的敘述節奏,道出從日治時代到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流行音樂身世。附錄台灣流行音樂大事紀,以編年方式呈現;與相關延伸閱讀之推薦書目。   邀請你翻開一格格記憶的抽屜,重新聽見時代的迴音,青春的心跳。

獨立樂團台語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RCM激進主義「7月23日 723 」DEMO 中英文字幕版 工作錄音帶

作詞:Youlo
作曲:RCM激進主義

創作理念:
紀念貝斯手Youlo的父親因癌離世,生離死別是要我們繼續活得更勇敢一些…
看似簡單的一首歌卻帶來了滿滿對父親的懷念,節奏的變化及聲音的斑駁結合,值得我們去細細的懷念那曾經存在的精神價值。
This song for Youlo’s father. Be happy in heaven❤️ We love you so !

歌詞:
 
自細漢時陣,我記袂起你
When I was young I can not remember you, dear father
你的聲你的影,我不甘放未記
I can not understand your shadow
你常對我說,噯好好啊聽話
You always allowed me have well behave
我隴有聽入去,不過你置叨位?
I done it but where are you?
等到有一天,你倚不起來,我才知影,你對我有若重要
When you was dead I understood you are so important for me
等到有一天,你的手放開,希望一切就像一場夢
When you was dead I hope it just a dream

我知影不能再做寡什麼
I can not do anything to fix our ship
請你放手好好的走
So just go
我的未來請你放心
Do not worry my future
你好好的睏我不會吵你
You just sleep I won’t bother you

歹勢好勢攏是凡勢:台語獨立樂團拍謝少年音樂真誠性的實踐

為了解決獨立樂團台語歌的問題,作者莊承憲 這樣論述:

拍謝少年是一支台語獨立樂團,2005年開始寫歌,2012年發行第一張專輯《海口味》,2017年第二張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2021年第三張專輯《歹勢好勢》,並在35天募得超過300萬元,打破台灣獨立樂團群眾募資的最高金額紀錄。 有別於閃靈或滅火器等台語樂團訴諸國族主義,拍謝少年主張走入日常生活與在地產生連結,以啤酒、海湧、虱目魚為號召,在漫畫店、台菜餐廳、轉運站和保齡球館演出,樂團形象帶有鮮明的台味風格,展演現場也發展出獨特的樂迷文化。 拍謝少年與樂迷透過獨立音樂建立連結,再由文化認同建立緊密關係。以台語搖滾結合本土意象的符號行銷,拍謝少年提倡「新台風運動」,嘗試將台灣文化打造

成帶有美學品味的生活運動,藉由音樂、展演與消費,使台灣文化自然地進入樂迷的日常生活之中,成功讓樂迷逐漸形塑出對在地文化和自我身份的熱愛與認同。 本論文以Alan Moore的真誠性(Authenticity)概念為基礎,研究拍謝少年在音樂創作、展演場景和樂迷文化等音樂實踐過程中,其真誠性是如何形塑?又是如何被調動運作?而拍謝少年與樂迷彼此之間的真誠性又是如何交織對話?本土意識在拍謝少年的音樂實踐裡如何被動員?拍謝少年提供了哪些本土認同資源?而樂迷又是如何透過拍謝少年的音樂實踐來形塑本土的自我認同? 關鍵詞:獨立音樂、真誠性、台語、音樂場景、樂迷文化

台語原來是這樣

為了解決獨立樂團台語歌的問題,作者粉紅色小屋 這樣論述:

寶島特有‧台灣限定 台灣人不可以不知道的台灣話   不四鬼、阿沙不魯、低路、釘孤枝、漚梨仔假蘋果、烏魯木齊……   這些道地的台語詞彙,大人、囡仔都會說,   但這些「親切」的父母話是怎麼來的?   它們又是如何演化,在台灣人的口中流行起來的呢?   「粉紅色小屋」長期關心台灣土地人文,   曾於《自由時報》發表「台語原來是這樣」專欄。   《台語原來是這樣》一書所輯錄的專欄圖文創作   是他們對台灣語言的關懷,也是新世代與母語的對話,   傳統與創新交織,引領讀者反思本土語文在台灣社會的困境。   本書除了收錄台語詞彙的典故考證、釋義、沿用例句與小道消息外,   搭配俏皮可愛的

插圖,讓台語文化充滿生機與創意,   顛覆過去對本土語文的想像!   就讓我們跟著「粉紅色小屋」工作室,   一起來探索這些口耳相傳父母話的身世之謎吧! 名人推薦   【金牌讚聲】   恆春兮(職業黑手兼資深廣播人)   陳豐惠(知名電影台語指導)   吳國禎(吳樂天弟子,廣播達人)   看了此本,保證台語功力大增。-pigheadskin 豬頭皮   「語言是民族之母」,母語如果消失了,文化也會消失。-濁水溪公社 柯董   這本書最可愛的地方,在於作者保留許多對話空間,讓讀者也能試著去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以一副「恁爸就是權威」的姿態在說教,要大家全盤接受自己的論述。-拷秋勤 魚

仔林   原來,在半世紀的苦悶之後,台語的復興運動已經於年輕世代間悄悄開始…這本《台語原來是這樣》引領我們坐上了時光機,為每一個脫口而出的台語詞解開"身世之謎"。也許在學術上仍需考究,但解謎的過程裏,我們已經充份感受到,啊~台語果然是台灣製造且融合了各種文化的可愛產物。   偷偷的告訴大家。我一邊讀一邊作著筆記。因為在大郎頭的文字裏,每一個登場的台語詞都有了故事,有了歷史,甚至還有搭配的台語歌曲。可惜廣播無法呈現出禾日香鮮活的畫作,否則,這根本已經是廣播節目企劃的節奏了啊~-寶島聯播網主持人 許慧盈momo

搖滾樂創作及社會參與之研究-以董事長樂團為例

為了解決獨立樂團台語歌的問題,作者吳永吉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搖滾樂創作與社會參與、社會議題的關係,並以董事長樂團的六首歌曲為例。文獻首先彙整搖滾樂在台灣流行音樂的主流及產業上的發展,語言特性對音樂創作的影響,及過去搖滾樂與社會運動之關聯。研究方法是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個案研究法。研究首先闡述董事長樂團歌曲《攏袂歹勢》、《找一個新世界》、《眾神護台灣》、《美麗啊》、《風中浮沉的花蕊》、《撐》的創作源起與元素,與歌詞的自我剖析,為流行音樂詞曲創作之案例分享;彙整歌曲相關的新聞報導,說明搖滾樂與社會參與的連動;並由專家訪談瞭解搖滾樂如何跨界創作以呼應社會現象,與專家對台語流行音樂創作的建議。本研究為搖滾樂創作、社會參與、與台語創作提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