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壁 管線 漏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牆壁 管線 漏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SH美化家庭編輯部寫的 最愛民宿建造全系列:最愛民宿圓夢計畫增訂版+翻修老屋變民宿 和安迪‧瑞克JJ‧古德的 泰國原味菜:POK POK 傳奇名廚在地尋味廿年,揭開街頭美食的身世及精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風和文創 和大家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 林建州所指導 蔡易峰的 利用點雲資訊之隧道瑕疵檢測 (2019),提出牆壁 管線 漏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隧道表面檢測、漏水、光達、點雲、雷射強度、朗伯反射定理。

而第二篇論文大仁科技大學 環境管理研究所 賴文亮所指導 王秀如的 幼兒園節水教育行動研究─以屏東縣東光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幼兒園、節水教育、行動研究、心智圖的重點而找出了 牆壁 管線 漏水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牆壁 管線 漏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最愛民宿建造全系列:最愛民宿圓夢計畫增訂版+翻修老屋變民宿

為了解決牆壁 管線 漏水的問題,作者SH美化家庭編輯部 這樣論述:

  一、【先診斷免追加】:公開老屋隱形麻煩,確認補救方式,免得費用被漫天追加。   重點 1. 水:漏水、油漆剝落、潮濕、牆面像鼻涕般的水痕,一次解決。   重點 2. 壁:鄰居講電話也聽得到,以及海砂屋結構補強法。   重點 3. 電:電壓附載、電線走火             二、【花錢不受罪】: 簡單Q&A,教你避免工程災難的98個必要施工標準SOP。   重點 1. 工程估價單的秘密 - 明管還是暗管、一「式」的範圍有多大。   重點 2. 地面下的秘密 - 防水工法、排水的坡度計算、水管保溫、轉接頭。   重點 3. 砌磚與貼磁磚 - 正確工法避免貼錯又拆除。   重點

4. 油漆品質1500 VS 3000 - 價差大的原因在哪裡。      三、【老屋格局破解】:看懂移動一道牆的差別,就學會設計師放大房間的秘技。   重點 1. 陽台內縮比外推更寬敞 - 室內與戶外面積比例拉近,眼睛會告訴你家變大了。   重點 2. 夏天也降溫的格局設計 - 保留風的通道,對環境友善、對你健康。   重點 3. 開窗引景家更亮 - 內部陰暗時採用外推法,家會更明亮。   四、【錢少,住更好】:羽量級裝修法把老屋換新裝,設計出你愛的各種風格。   重點 1. 老建材不必拆除 - 設計師出馬診斷,超過15年以上的建材最適合再利用。   重點 2. 小預算分段翻修關鍵 - 甚

麼都有的硬體 : 軟裝= 1 : 1法則。   重點 3.  80萬元創造完整居家 - 鄉村風、北歐風通通可以達成。   重點 4. 不需設計師的超吸睛主題牆 - 廚櫃面、烤漆玻璃、鏡子都能創造時尚感。   五、【實例示範】:15-50坪打造全台灣屋主最愛的風格   台灣最常見的老屋建築修建計畫,單面採光的長形屋、不規則形狀的大樓、沒有景觀的街屋、漏水陰森的祖宅,全部一次解決。   示範 1.  從15-24坪、1房到3房的格局教學。   示範 2.  從25-34坪、2房到4房的格局教學。   示範 3.  從35-50坪、3房到5房的格局教學。 本書特色   台灣最暢銷的民宿建造與設

計攻略套書   不管是建造夢想中的建物,   還是邂逅有風味的二手屋,   建造費用、民宿創業、創意圓夢、經營執行,   完全剖析、一次到位   【最愛民宿圓夢計畫增訂版】400萬起的開創有設計感民宿   全書依照企業管理基礎的創業模式,將每個民宿成功過程分類5個階段,讓消費者學習,如何成本順利回收,建造專屬品牌。   第一步、創意提案:事前應該準備豐富的內在文化   除了磨練出自我專長變成特色,也做足隊建築風格研究的知識,培養喜歡與人交談的熱情,缺一不可。   第二步、目標客層:必須實地研究當地文化與預想房客的消費習慣   任何一種階層的客人都喜歡「驚喜」,想要與當地融為一體,要深入

附近環境與當地團體、消費者收入與特質、組合出物超所值的豐富體驗。   第三步、時間與計劃書:一整年的時間表與現金計畫書   首先要將計畫全部文字化,讓自己能充分想清楚邏輯與後果,包括記錄現金流向的盈虧表、淡旺季人力安排與費用,營運初期盡量自己做維護工作。   第四步、品牌與行銷:透過有形與無形的創意細節,一步一步塑造品牌   發想季節性活動、跨界合作雙方都有益,容易產生自己的故事,聘牌就逐步建立了   第五步、經營管理:要比飯店更細緻   建立自己的房務檢查SOP、心態調整好,淡季才不會產生驚慌心理   【翻修老屋變民宿】100萬元起的年輕民宿創業   20位民宿老闆親身找尋中古空屋

、發現老建材、收集老家具、激盪改建新價值的微民宿圓夢計畫。   讓空屋廢墟活起來,圓夢創業方法大剖析   剖析一、舊物新創意   傳統舊木門+義大利門鎖/廢棄鐵花窗框+石頭油處理紋路地板/現代清水磚+紅磚古牆。用新意包裝老件,懷舊感成為營造風格的推手。   剖析二、善用輕裝修   訂做鐵花窗+五O年代懷舊風/個性木門+仿古老花磚,即使預算不高也能選擇重點快速佈置。高CP值輕裝修,讓民宿經營者改建更有效率。   剖析三、從細節下手   手工鳥兒剪紙、自製鏤空布燈罩、免費漂流木材,依房型特性循線找出佈置方向,細節決定印象與價值,讓入住的房客一眼就瞧見民宿經營者的誠心與熱情!   剖析四、

改屋學問大   Point1  老屋裝修關鍵預算  掌握關鍵預算可降低成本   Point2  移動一道牆祕技大公開  放大空間‧瞬間明亮‧機能更多   Point3  老屋翻新變身術  設計師圖文傳授百變風格   剖析五、老屋裝修不敗祕技98招   重點 1. 工程估價單的秘密 - 明管還是暗管、一「式」的範圍有多大。   重點 2. 地面下的秘密 - 防水工法、排水的坡度計算、水管保溫、轉接頭。   重點 3. 砌磚與貼磁磚 - 正確工法避免貼錯又拆除。   重點 4. 油漆品質1500 VS 3000 - 價差大的原因在哪裡。  

牆壁 管線 漏水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0203三立iNEWS 買房停看聽!邊間戶小心優點變成缺點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ftVBWPQFouE

指著牆壁上的壁癌和水痕,這間租了5年的小套房是邊間的房型,原本以為租了好房子,沒想到卻有意想不到的困擾。

記者/呂蓓君、于成虎 採訪報導……↓

房仲業者/陳泰源:「我當時會挑這個房子住啊,是因為它邊間兩面採光,會覺得挖,空氣、採光都超好,可是妳有沒有看到,我早就已經把它封住了,我連這個窗口我全部都貼膠帶,因為它其實下雨的時候都會滲水。」

通風採光好是優點也是缺點,因為太通風,颱風來的時候窗戶會搖動,風聲噪音很明顯,而且側面牆如果一開始施工不確實,時間久了,滲水就會產生壁癌,同時,邊間不論租或買,價格上也會比同樓層的其他房型貴個1成左右。

記者/呂蓓君:「像這樣子邊間的房子,優點是採光通風特別好,缺點是可能會有滲水,或者是壁癌的問題,除了邊間之外還有哪一些樓層也會有這樣子的小困擾。」

房仲/陳泰源:「幾個樓層比較不好脫手不外乎就是二樓跟四樓,四樓的部分是因為大家其實,你知道就是華人會比較在乎4這個數字,二樓確實很多會忌諱,當然它的優點可能是爬樓梯比較輕鬆,缺點就是因為它通常二樓其實是整棟大樓管線的集散地跟轉彎處。」

管線轉彎處,容易造成地板滲水、堵塞,另外頂樓的房型也要注意,頂樓是接觸日曬的地方,容易受到天氣影響,冬冷夏熱,下雨還可能有漏水問題,光是修繕費以及電費就要花上一大筆錢,大樓頂樓則可以靠管委會來處理。

邊間或是頂樓,如果出現在舊公寓或透天厝,透過裝修則可以緩解這些問題。

有了遮棚之後,下午的陽光不會再直射屋頂,漏水也不會這麼快發生,走到室內,邊間西曬又該怎麼解決?

記者/呂蓓君:「使用一些裝修上面的技巧,其實也可以改善邊間上面的缺點,像是西曬的房子的話可以發現,其實一面牆就會做更衣間,同時噪音的問題則是用氣密窗來做改善。」

不只有更衣室,主臥靠窗牆邊也設計收納衣服的櫃子,可以阻絕被陽光直射的輻射熱直接進入屋內,善用邊間的優點,設計上也要避免未來可能會產生的困擾。

無論購買哪種房型或是什麼樓層,都各有優缺,買房前先做好功課、實際走訪看屋,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房子。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2/200203inews.html

利用點雲資訊之隧道瑕疵檢測

為了解決牆壁 管線 漏水的問題,作者蔡易峰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一個利用點雲資料檢測隧道表面瑕疵的方法,所提出的方法主要辨識LiDAR蒐集的雷射點雲資料,並使用點雲資料中的強度資訊進行表面瑕疵異常區域之判斷。由於LiDAR雷射點雲對不同材質表面所擷取的訊號強度不盡相同,因此,利用此特徵來區別物體表面粗糙度及表面材質。本論文所提出的方法大致分為下列步驟,首先,利用已知隧道外型,使用橢圓公式移除非牆壁之物體,例如:管線、地面…等,從相關文獻中得知影響點雲強度的因素有距離、入射角度與表面粗糙度,其中又以距離的影響最大,為了消除距離效應,透過回歸計算找出距離效應的趨勢,將距離因素從反射強度中移除,留下入射角及材質兩效應影響的點雲強度。在角度校正的部分,

找出牆面與LiDAR的入射角之後,依照朗柏反射定理的影響對強度做修正,此時點雲強度僅剩下材質因子。最後,將校正完的點雲轉化成2D強度影像,並標記出與牆面強度差異超過平均值的數個標準差以上的區域作為異常區域。實驗地點位於台灣苗栗的三義隧道,以間隔固定距離方式進行採樣。從實驗結果可以得出漏水與填補區域因面積與特徵較為明顯,不過裂縫部分的特徵與正常區域紋路過於相似,因此效果相對不明顯。

泰國原味菜:POK POK 傳奇名廚在地尋味廿年,揭開街頭美食的身世及精髓

為了解決牆壁 管線 漏水的問題,作者安迪‧瑞克JJ‧古德 這樣論述:

  連泰國人也不以為意的街頭食物,   如何在老外手中變成充滿魔幻魅力的深邃菜系?   ▎不止教你靈活駕馭泰式風味,更帶你領略泰國食物文化的精微▎      世界上再沒有其他菜系能夠像泰國菜一樣,以大地為廚房,將所有已知甚至說不出名字的蔬果、香料植物與辛香料運用得出神入化,各種萃取、搭配、組合與層疊風味的手法,譜寫出世上數一數二深邃的味蕾地圖。泰國菜的特色,便是能在一道菜中嘗到多層鮮明又相互映襯的風味。這充分解釋了何以泰國家家戶戶都有缽與杵,因為只有這種工具能夠徹底釋放植物富含的精華與香氣,並為食物增添多樣口感。      如此複雜的泰國菜也等於出了道難題:如何掌握泰國菜的本質,進而駕馭泰國菜

?尤其是不熟悉泰國風土物產,也看不懂泰文的外國人。      作者安迪・瑞克,浪遊世界的棄業廚師,一度在米其林二星餐廳的廚房中失去做菜的熱情,卻在泰北街邊的小吃攤中找回味蕾的驚喜。他在廿多年間深入走訪泰國,一座村莊走過另一座村莊,一個廚師訪談過另一個廚師,只要愛上某道菜,便找不同餐館一再試吃,不停模仿、記錄、挖掘食材及食譜祕訣,直到為泰國菜多變的樣貌整理出清晰的條理:      ■駕馭泰國菜的最大門檻不在技術,而在理解本質————   以青木瓜沙拉為例,世上有幾個人做青木瓜沙拉,可能就有多少種青木瓜沙拉。這道料理的原文為somtam,som代表酸,tam是搗,也就是這種沙拉的製作方法,因此這道

泰國各區都有自己偏好食材的料理,首要關鍵既不在食材,也不在調味,而是食材放入的順序,以及以輕柔手法搗出的質地。關鍵既不在食材,也不在調味,而是食材放入的順序,以及以輕柔手法搗出的質地。      ■用風味特性標記烹調重點————   包羅萬象的食材加上千變萬化的風味組合,不同的地方還有不同的比例與手法,為讓初學者輕鬆理解,書中針對每一道食譜應有的風味特性,整理出酸、甜、鹹、辣、苦、嗆、臭、馥郁等辨識方向,協助讀者判斷自己是否抓住重點。      ■掌握必備與替代食材的選購原則————   食材是能否完美擴展味蕾經驗的重要關鍵,書中除了詳細說明成功製作食譜必備的食材挑選原則、採買程序,也逐一剖析

食材容易混淆之處,例如泰國角椒與鳥眼椒的風味,泰國淡醬油、黑醬油與甜醬油的使用時機,九層塔與羅勒的品種差異,以及調味食材的存放時間等等,幫助讀者建構便利而完善的食材庫。      泰國菜改變了作者,而作者也改變了無數人的泰國菜經驗。他挖掘出泰國街頭食物媲美義大利料理的獨特魅力,用六張刷爆的信用卡和差點還不出的貸款開設PokPok餐廳,單槍匹馬開拓出美國的泰國菜版圖,讓街頭小吃登上米其林殿堂,本身已是一則傳奇,而這本被AMAZON推薦為「一生必讀烹飪經典」的著作,則是另一則口碑與銷售雙收的傳奇。      本書是作者二十多年的尋味紀錄,收錄了特別挑選的66道菜餚+27道醬料食譜。除了完全公開米其

林星級標準的步驟,揭露每道料理背後的尋味歷程,也描寫出泰國食物與人文風土的依存關係、多元文化薈萃下的演變,甚至是泰國本土也日漸凋零的傳統。      「泰國美食是世界上偉大的菜系之一,值得我們敬重以待。」──本書作者安迪・瑞克      得獎與推薦記錄       ★AMAZON推薦一生必讀烹飪經典   ★詹姆士畢爾德獎──西北地區最佳廚師獎   ★詹姆士畢爾德獎──廣播雜誌烹飪食譜類   ★國際專業烹飪協會獎──烹飪教育寫作類   ★Pok Pok波特蘭本店入選美國《GQ》雜誌年度十大餐廳   ★Pok Pok紐約店獲米其林一星   ★Pok Pok波特蘭本店獲《奧勒岡日報》評選為年度最佳餐

廳   ★Pok Pok波特蘭本店與紐約店獲世界頂尖美食雜誌《Bon Appétit》評選為全美重要餐廳 名人推薦   ★世界泰菜大師 大衛.湯普森(David Thompson):「本書包含多年研究、實作及實驗的心血結晶,如實展現安迪和Pok Pok餐廳的成功之處:出色的食物、不藏私的實用建議和指導、合大眾口味卻又不犧牲料理的完整性。這是本迷人的食譜書,誠摯推薦給各位。」   ★知名美食節目主持人 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就我來看,這本書毫無疑問為泰國食物書寫下了句號。當安迪說青木瓜沙拉要這樣做時,就像賈克.貝潘在教我們怎麼做歐姆蛋。難題解決了。以前我想都沒

想過要在家裡做這些菜,我總以為只有專家才有辦法做泰國菜,但這本書給了我希望和信心!」   ★《旅遊生活頻道》美食節目主持人 安德魯.季莫(Andrew Zimmern):「在這本前所未見的傑作中,作者揉和了一流的食譜、發人深省的文化紀實、意義深遠的個人書寫,以及他對泰菜本質的驚人見解。但本書最偉大之處,或許是以忠實且毫不妥協的方式,將真正的泰國烹飪帶入讀者的家中,為異國料理食譜書立下了新標竿。」   ★美食雜誌《Bon Appétit》副總編輯 安德魯.諾爾頓(Andrew Knowlton):「我對泰國菜所知的一切,都來自安迪・瑞克。我從他身上學會怎麼點、怎麼吃,現在又學到怎麼烹調。本書

就是在家烹飪泰國菜的聖經:有自己的生命故事,有料理宣言,既出色又熱情地展現作者如何以嚴謹的手法投入世上最令人興奮的菜系。」   ★世界頂尖名廚 大衛.張(David Chang):「你很難找到比安迪・瑞克的Pok Pok餐廳更好的泰國菜。如今有了他的食譜,我們終於可以一窺啟發這一切的人、國度與經歷。」   ★《頂級廚師大對決》實境秀評審、美食作家法蘭西斯.林(Francis Lam):「這不止是泰菜食譜書,還是作者在泰國向市井小販、家庭料理與餐廳老闆等人虛心求教二十多年的記錄。在本書中,作者分享了這些人的故事、廚藝與創意,還有他挨家挨戶發現新美食的激動之情。當然,他也做出了很多好吃得不像話

的美食。」   作者簡介     安迪‧瑞克(Andy Ricker)   博物學家之子,1964年出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少年時在餐廳從洗碗工做起,高中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科羅拉多州滑雪場的廚房打工。四年後,他揹起行囊,成為背包客廚師,一邊旅行,一邊在當地餐廳打工賺取旅費。他浪遊過紐西蘭、澳洲、阿拉斯加與英國等地,做遍各種廚房工作,甚至受僱於米其林星級餐廳。1987年,他開始旅遊泰國,發現即使只是路邊小吃店,餐桌上的每道菜看起來都像是謎,其飲食文化之深奧足以媲美義大利。為了能夠走遍泰國各地學做菜,他不惜改行當油漆工,每年冬天飛到泰國,如此過了十多年。   2005年,瑞克在波特蘭

開了Pok Pok餐廳,不顧朋友的勸告,堅持只做他在泰國吃到的原味,而非味道甜膩的美式泰國菜,結果大獲成功,連年獲獎,紐約分店更拿下米其林一星,他本人也拿下廚師與飲食作家夢寐以求的詹姆斯畢爾德最佳主廚獎及最佳寫作獎。他毫不妥協的創業歷程也被拍成紀錄片,成為烹飪界津津樂道的傳奇。   如今,瑞克擁有近十間名店,也是許多專業廚師與美食評論家極為推崇的泰廚,但他堅持不以主廚自居,只強調這一切都屬於所有幫助他、教導他的泰國人,他只是盡可能忠實呈現而已,只要走一趟泰國傳統市場,就會明白該學的還有很多。他每年還是固定會到泰國待上好幾個月,以保持對泰國原味的高度敏銳。 JJ古德(JJ Goode)  

 紐約布魯克林的美食作家。   譯者簡介 高育慈   台大歷史系、師大譯研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譯有《無敵:林肯不以任何人為敵人,創造了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合譯)。 ▎推薦序  大衛.湯普森 ▎引言 ▎如何使用本書 ▎食材介紹 ▎郵購管道 ▎泰國各區簡介 ▎缽與杵   ▎第1章米飯 Khao 茉莉香米飯/糯米飯   ▎第2章青木瓜系列沙拉 Som Tam 泰中青木瓜沙拉/佬式(依善)青木瓜沙拉/泰式水果沙拉/泰式黃瓜沙拉   ▎第3章泰式沙拉 Yam 荷包蛋沙拉/泰式鮪魚沙拉/桑尼的精緻冬粉沙拉/烤茄子沙拉/泰北香草沙拉/依善牛排沙拉/依善野菇沙拉   ▎第4章鮮魚 Plaa 清

蒸檸檬魚/醬油蒸魚/燒烤鹽焗魚/辣拌酥魚/蕉香咖哩魚   ▎第5章熱炒 Phat 炒抱子甘藍/泰北炒南瓜/炒空心菜/炒什錦蔬菜/咖哩螃蟹   ▎第6章泰式肉末沙拉 Laap 泰北豬肉末沙拉/依善鴨肉末沙拉/依善鲶魚肉末沙拉   ▎第7章燒烤 Khong Yaang 燒烤豬頸肉/泰式豬肋排/泰北香腸/燒烤春雞/沙嗲豬肉串/椰漿烤玉米   ▎第8章咖哩和湯煲 Kaeng, Tom, & Co. 清湯冬粉/泰北羅望子豬肋芥菜湯/泰北牛肉燉湯/泰北雞湯/綠咖哩魚丸/酸咖哩蝦/泰北青菠蘿蜜咖哩/緬式豬腩咖哩   ▎第9章經典辣椒醬 Naam Phrik 青辣椒醬/烤魚蘸醬/泰北蕃茄肉醬/干煸南薑辣椒醬

  ▎第10章客飯 Aahaan Jaan Diaw 五香滷豬腳飯/九層塔炒雞飯/泰式肉絲炒飯/豬肉椰漿飯佐青木瓜沙拉/泰式湯飯/燉鴨湯麵/船麵/豬肉香草酸辣麵/冬粉蝦煲/泰北咖哩雞湯麵/芥藍炒河粉/泰式炒河粉/淡菜煎餅/雞肉海鮮炒河粉/泰式沙薑咖哩魚米線/泰北咖哩米線/炒泰國米線   ▎第11章異國料理 Aahaan Farang 辣炒雲南火腿/越式鱧魚鍋/艾克的越式魚露炸雞翅   ▎第12章甜品 Khong Waan 泰北蜜瓜香糕/芒果糯米飯/榴槤糯米飯/泰式冰淇淋三明治/Pok Pok阿法奇朵   ▎第13 章泰美味秘訣:高湯、蘸醬及調味料 豬高湯/彈牙豬肉丸/八分鐘水煮蛋/熟辣椒粉/熟

糯米粉/蒜頭酥和蒜油/油蔥酥和紅蔥油/自製蝦醬/羅望子汁/椰糖漿/甜辣醬/羅望子蘸醬/酸辣肉蘸醬/酸辣蘸醬/酸辣海鮮蘸醬/花生醬/魚露漬蕃茄/開胃醃黃瓜/開胃醃蘿蔔/辣椒醋/魚露漬辣椒/醋漬辣椒/烤辣椒醬 推薦序        世界泰菜大師 大衛.湯普森(David Thompson)   「安迪,拜託再來一盤laap。」雖然才剛吃完一盤,但我實在欲罷不能。Laap是混合了肉末(我這次吃的是豬肉)、辛香料和香料植物的經典泰北地方菜,我很常吃,而安迪做的實在太美味了,略帶煙燻味的豬肉末鮮美多汁,辛香料嗆辣夠勁,香料植物芳香沁人,種種滋味匯聚成無與倫比的人間美味,嚥下最後一口之後,濃郁的味道

仍在口腔縈繞,久久不散,此刻我只想要再來一盤。   我承認我驚訝不已,這會這麼好吃實在沒道理,畢竟我是在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離這道菜的發源地泰國北部清邁超級遠。   其實也不必如此吃驚。安迪的第一家Pok Pok餐廳雖然開在波特蘭,但他煮的泰國菜可是道地得很。只要你了解安迪有多熱愛泰國(尤其是清邁多霧山區)的人們和美食,就不會對這個佛蒙特州的高個子精通泰北地方菜感到意外。安迪經常跑泰國,去當地市場四處觀察、問東問西,並收集食譜。他喜歡和當地廚師聊天,向他們討教烹飪的祕訣和技巧,不過安迪自己的觀察力也很敏銳,經常偷偷觀察其他廚師以獲得靈感和知識,就這樣無所不用其極地習得一身好廚藝。   

每回安迪來泰國,都會到曼谷與我碰面,偶爾我們會結伴到泰北旅行。陪他追尋料理的過程真是累人,旋風似地掃過一處又一處小吃店、市場、村莊,完全把他的旅伴拋在腦後。遇到不合格的攤子,他毫不留情地轉頭就走,我們只能跟在他背後喃喃抱怨,哀怨地看著桌上原封不動、被他嫌棄的菜餚流口水。縱使老是搞得我又餓又累又氣,但他堅持只要「最好的」,著實令我敬重。   安迪成功地將外人身分化為優勢,因為他不像許多泰國人深信只有媽媽做的菜最好吃,也不會別種做法。他的烹飪方法包羅萬象,比當地人更多元,他的料理脈絡遍及全泰北,就連碧草如茵的沃野鄉間也在其中。   一九八七年安迪第一次背包旅行亞洲來到泰國時,我也正在進行同樣的

旅程,奇怪的是我們竟然沒有在路上相遇。儘管如此,由於相似的追尋目標、對泰國的共同熱愛、瘋狂的派對方式,最終我們還是碰頭了……   讓安迪在烹飪上開竅的是菇蕈,而我是蛇頭魚,很顯然我們無法選擇怎麼開竅。啟發我們的東西或許可笑,但到頭來卻促使我們改變人生道路,包括飲食和烹飪方式。   我清楚記得那道橘色的酸咖哩蛇頭魚,羅望子葉帶來誘人的酸勁,整個口腔盈滿豐富滋味,它的調味、口感和風味徹底改變我對泰國料理的認識,讓我就此著迷。   後來我搬到曼谷,學習這座城市名聞遐邇的美食、輝煌的歷史和細膩複雜的口味,並開了幾家亮麗的餐廳。同時間,安迪則吃遍整個泰北。而後,他刷爆信用卡、貸款再加上僅有的一點積

蓄,在波特蘭開了第一家Pok Pok餐廳,此後十年,他逐漸在國際間成為泰國美食的重要代言人和泰北料理大使。   猶記得我們曾在紐約市和波特蘭一起工作,他那不甚正統的烹調手法、廚房和餐廳著實讓我大開眼界。他的第一間餐廳就在自家廚房和半毀的住家外頭,餐點從窗口送到門廊和後院,超像泰國鄉間的小吃店。你知道,我是精緻頂級餐廳出身的,有些事我壓根沒做過(真是可惜),像是用大汽油桶生火烤肉、在後院搾椰奶、邊做菜邊灌啤酒、在屋頂曬芥菜、再灌更多啤酒!安迪的餐廳看起來隨興,但廚房裡進行的卻是一絲不苟、雄心勃勃的烹飪事業,他全心投注在做出最好吃的料理上。他對萊姆汁的味道斤斤計較,努力重現泰國的道地滋味,並窮盡

各種管道尋找和取得泰國食材,還嚴格遵循泰國當地的食譜、做法和口味,這一切在在令我敬佩。也許Pok Pok餐廳乍看之下不太稱頭,但安迪和員工卻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持續不斷調整、修正食譜,確保每個細節完美無瑕。   安迪幾乎是單槍匹馬在美國開拓出泰國料理市場。在Pok Pok餐廳開張前,知道這類料理的美國人並不多,如今他的菜式已經深受眾人喜愛。要想見識他的成功傳奇,只消瞧瞧Pok Pok餐廳外面綿延不絕的排隊人龍就行了。大家嚷著要吃他做的菜,這是他們在二〇〇五年之前沒聽過的菜式,最好的例子就是風味絕倫的豬肉laap,絕對跟我在泰國嘗過的一樣令人咂嘴稱好。   在熱切等待第二盤laap的同時

,我看看我們的桌面,燒烤香腸、涼麵、湯、咖哩、辣椒醬全都已經盤底朝天,再望望隔壁幾桌,每個人都吃得心滿意足,我不禁好奇,這位手藝了得的大廚接下來要做什麼?   現在答案揭曉,你手上正捧著安迪的最新力作:《泰國原味菜》。本書翔實記錄他歷年來在清邁廣泛蒐羅的食譜,包括我曾經引頸期盼的豬肉laap、多年前讓我迷上泰國美食的橘色酸咖哩(味道像極了),還有許多泰北地方菜。本書內含多年研究、實作及實驗的心血結晶,如實展現安迪和Pok Pok餐廳之所以成功之處:出色的食物、不藏私的實用建議和指導、合大眾口味卻又不犧牲料理的完整性。這是本迷人的食譜書,誠摯推薦給各位。 引言          我現在借住

友人桑尼在班帕杜村(Ban Pa Du)的家裡。有天晚上我們開他的小貨車要去清邁市一家餐廳,那裡專賣把肉切碎炒成黑黑一團的「泰北豬肉末沙拉」。在路途中,我發現一處前面停了許多摩托車、人潮群聚的露天小攤,而且不見任何英文標牌。種種跡象顯示,這是值得停車的地方。我問桑尼裡面賣什麼。「喔,就是一些古早味料理。」我怪他怎麼都沒提過這個地方,車子就在我的碎念中靠邊停了下來。   那是個典型的路邊攤,粗糙釘製的桌子和長凳擺在塵土飛揚的泥地上,塑膠凳陷進土裡,蓊鬱的柚木枝葉是現成的屋頂,毫無裝飾的燈泡灑下昏黃光線。天氣很熱,我們把堪比美樂啤酒的泰國豹王啤酒倒進放滿冰塊的玻璃杯裡,大口喝了起來。我們的菜陸續

上桌,桑尼和我吃了幾口後彼此對望,彷彿在說:天哪,太好吃了。我們吃的是裹在蕉葉裡面的豬腦拌咖哩醬佐萊姆葉,嚼勁十足的焦烤豬乳頭以及酸香腸(就是豬肉加米灌製後,置於高溫下發酵而成),真是太美味了。   我和老闆聊了起來,這個他與家人一起經營的攤子,在簡陋的戶外廚房只用兩個烤架和戶外炊爐處理所有菜餚。凌晨五點開始洗切炸煮,下午三點開門營業到午夜,每週7天日日重複同樣的流程。四十五歲的他在這片泥地經營小吃攤已經十一年,他說該退休了。順帶一提,他的小女兒很受客人喜愛,以後可能繼承衣缽。   這就是我所認識的泰國。我在此旅行將近二十年,深愛這個國家、這裡的人們和食物,美國餐廳那種加了肉的彩虹咖哩或甜

膩的泰式炒河粉,完全無法相比。   因此七年前,我決定在波特蘭市開個外賣攤,販售我從曼谷街頭、市場和清邁家庭得到啟發的美食。朋友們警告我,即使我親手搾椰漿、把烤肉架改造得跟泰國一樣,也不會有人想吃檸檬香茅雞和清邁著名的咖哩麵,但我覺得只要有幾個人想吃就夠了。如今,我在波特蘭有四家餐廳,紐約市有兩家,供應的全是東南亞以外極難找到的料理。   *  *  *   我還記得那段早已物換星移的歲月。   在經營Pok Pok的念頭浮現前的十多年,我曾在紐西蘭和澳洲打工一段時間,像是採南瓜、包奇異果、當DJ、粉刷房屋、當餐廳廚師。後來我走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最終落腳在泰國南部東岸的一群美麗島嶼上

。我非常習慣當地的飲食,也喜歡那裡的食物,但當時我就跟大多數觀光客一樣,只覺得在當地吃到的東西,比在自己國家吃過的好。最後我回到了波特蘭。直到四年後重遊泰國時,我才真正大開眼界。   當時我住在清邁友人克里斯的家裡,他的妻子蘭娜是個深受當地文化薰陶的農村女性。兩人帶我去一家專賣泰北菜的餐廳,當時我甚至不曉得有這種料理。那時正值悶熱的四月,泰國人每年此時總愛吃點het thawp,一種看起來很像馬勃菌、味道微苦的菇蕈,端上桌時它是浮在香料植物氣味濃郁的糊狀「咖哩」上頭,我拿湯匙嘗了一下,感覺好像看到一種全新色彩,跟我以前吃過的任何東西都不像,好吃得令人難以置信。   從此之後我眼界大開,每個

街角都看到人們吃著我從來沒有聽過的料理,像是加了腐乳湯頭一片粉紅,上面漂著麵條和魚板的泰式釀豆腐(yen ta fo),又如烏漆麻黑的肉湯飄散著肉桂和八角香氣的船麵,因早期在泰國中部運河和河川船舶上販賣而得名,還有口感辛辣的辣椒醬(naam phrik)和奇特的椰奶醬(lon),用來搭配燙青菜、異國香料植物和豬肉脆卷食用。   偶爾,我也發現有些我認得的菜名,端上桌的卻是我認不出來的東西。有次我蜷在清邁一張小得不能再小的塑膠凳上點了laap,滿心期待我這輩子在波特蘭、紐約市、洛杉磯都吃遍的清爽萊姆涼拌肉末沙拉。不料,上桌的卻是氣味強烈、味苦色黑的東西,不過好吃極了。當時,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下

什麼,只曉得如果泰國人吃這個,我也要吃。   回美國後我很難有份穩定工作,因為仍對泰國念念不忘的我,每到冬天就辭職飛過去。所以我決定放棄過往從事的餐廳工作,轉而成為全職房屋油漆工,這樣才有在泰國一次待上好幾個月的彈性。我開始學泰文,飲食也變得更有系統,只要吃到喜歡的,就到處找同樣的東西吃。很多泰國食物是在眾目睽睽下露天烹調,因此我能看到料理過程。我靠著聊天滲入朋友和朋友的朋友家,我結交街頭小販,用一杯杯水稻威士忌換取他們腦袋裡的知識。漸漸地,我學會烹調自己最喜愛的料理,不斷調整菜餚口味,直到它們嘗起來跟我愛上的那道料理一樣。我心想,總有一天,我要開家餐廳,讓美國人認識泰國料理。   這時,

我已經連續幹了八年油漆工。每次回去工作,我只是盯著未上漆的牆壁,幾乎無法說服自己拿起刷子。我想開家餐廳,但這樣下去永遠不可能,然後我想起朋友伊森。   住在德州奧斯汀的伊森和我都來自佛蒙特州,我們以前把他住的簡陋四房小屋稱作佛蒙特使館,因為每個同鄉進城時都跑去那裡借宿,有時甚至一次擠二十個人。有次我借住那裡,發現浴室水槽下方漏水,叫他來看時,提了一些止漏的方法。他看了一眼,就把漏水的水管用力從牆壁扯下來,嚇了我一大跳,漏水是可以止住的,但他說了令我畢生難忘的話:「現在全壞了,可以好好修理啦。」   回波特蘭後,我開始用伊森的方法讓自己家沒法住人,拆掉牆壁、砸碎窗戶、把所有家當扔到後院,這樣

我就得全面整修,結果整整花了三年才完成。然後又辦了另一筆貸款,打算用來開餐廳。   我最後決定只賣幾道自己希望在美國吃得到、可以用在地食材做出來的簡單泰國菜。我非常肯定絕對不把店名取作泰國餐廳,免得別人以為我賣的是泰式炒河粉和腰果雞。   我在東南大街一處不特別起眼的地段相中一間房子,屋主是一對日本老夫婦,他們可能是我看過最節儉的人,住屋和棚舍大概從一九三五年就沒有進行過任何重大整修。裡面有個破掉的老式炸鍋,一個有鑄鐵爐腳的老式瓦斯爐,看起來倒像是早期拓荒者農場裡用來燒木材的玩意兒,不知道他們是從哪兒弄來的。不過,地下室有臺抽油煙機,還有不鏽鋼三連式水槽,可以在居家修繕賣場用一千多元買到的

那種。我總算有個勉強但堪用的廚房,而且根據波特蘭市法規,這裡作為營業餐廳並不受新法規範,我可以立刻開伙。   接著,我得打點廚房門面,就是鋪水管、拉電路管線,然後花三天敲開一面50公分厚的水泥牆。我的外賣攤終於開張了,菜單上只有極簡單的八道菜:烤雞、數種口味的青木瓜沙拉、豬肉沙嗲和咖哩麵。員工只有我的越南朋友艾克。我把店名取為Pok Pok,這是製作青木瓜沙拉時,杵在陶缽裡面捶搗的聲音。我抱著極大的希望邀幾個朋友過來看看。短短六個月,攤位前的排隊人龍已經蜿蜒到大街馬路上,我簡直不敢相信。顧客的狂熱表現,讓人誤以為我是在賣杯子蛋糕。   如今經營多家餐廳的我,深深體會到生意繁忙並不代表賺錢。

儘管外賣攤十分成功,一年後我還是破產了。不只如此,為了把房子的其餘部分擴建成理想的餐廳,我刷爆了六張信用卡,每天忙著應付催款電話。我犯了開餐廳會犯的所有錯誤:把店開在偏僻的地點、拿房子當抵押品、亂簽支票。我母親不得不勉強籌了七千塊美元借我,好讓我發出下個月的薪水。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引進波特蘭人鮮少知道的美食。   最後,我終於把Pok Pok變成可以坐下吃飯的餐廳。那年冬天。我不得不賣掉住所,在便宜的租處間不斷搬來搬去,有一陣子甚至住在後來成為Pok Pok樓上用餐空間的地方。設備開始故障,員工愛做不做也失去忠誠。正當一切看似完蛋的時候,《奧勒崗人日報》(The Oregonian)竟然將

Pok Pok選為「年度最佳餐廳」,讓我們的業績翻漲三倍。同年年底,我還清了所有債務,而Pok Pok也天天座無虛席。   *  *  *   我無意間花了十年準備這本書。我想這是本Pok Pok食譜書,裡面收集了店裡餐點的食譜,也記錄了我在外賣攤二〇〇五年十一月營業以前及以後,最美好的記憶和啟蒙時刻的美食。   這絕對不是本泰國菜食譜,因為一來Pok Pok不只是泰國餐廳,二來泰國是個遼闊多元的國家,即使我在當地已經有二十年的飲食和旅行經驗,但仍有許多尚待學習。書中食譜的選輯,極大比例局限於我個人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這些都是我從泰國各地和早期旅行的其他國家收集而來,其中許多源自泰北,因

為那裡是我第一次以及之後無數次味蕾啟蒙的地方。   來過Pok Pok的客人總以為廚房裡有一堆泰國女人,每天忙著搗製醬料和煨煮醬汁。我這個大塊頭可能只是嘗嘗她們的傑作,然後給個讚而已。我才沒那麼好命!   我鑽研Pok Pok供應的每道菜餚,不斷調整嘗試只為了讓它們接近我最喜愛的泰國口味。最後,我總算成功找到以西方在地食材重現正統泰國風味的關鍵。更重要的是,我搞清楚要怎麼與新廚師溝通烹調技巧和口味。他們一開始總以為,青木瓜沙拉是熟食店冷藏櫃裡擺在切塊西瓜旁的東西。因為不久前,我也跟他們一樣(或者說句不客氣的,跟你一樣):愛吃泰國菜,但不曉得怎麼做。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很簡單:教大家做一

些讓我愛上泰國料理的菜色,並且提供一種地方感,讓這對門外漢(我就曾經是,而且在很多方面仍然如此)而言可能很難以捉摸的國度、文化與美食變得有脈絡。   我謹以此書向泰國當地廚人致敬。為此,我有下列兩點免責聲明,第一:我不是主廚,書裡的菜餚並非我所發明,我餐廳供應的餐點不是我對泰國菜的個人理解,也不是取自泰國食材的創意。我既非隨意複製,也不是帶著好玩心態重新詮釋食譜。美國已有廚師成功地在泰國風味和食材上展現創意,但那不是我,我只是個還不錯的模仿者。這裡收錄的食譜都是我最喜愛的泰國美食,是泰國人創造、烹調、完成的,我只是努力呈現最接近自己喜愛的滋味而已。   第二:我並非學有專精的泰國美食或文化

學者,我所知道的大多為傳聞軼事,是從二十年來的觀察、飲食、烹飪、漫遊和思索中一點一滴收集而來。泰國的生活和飲食有許多層面可能是我永遠無法理解的,直到現在,每次旅程我還是能學到新事物。知道越多,我就越明白自己所知不多。如果想找英文的學術書籍,我衷心推薦大衛.湯普森的作品,他出生於澳洲,現為曼谷Nahm餐廳的主廚,曾經出版多本出色的食譜,其中包括資訊豐富到難以置信的大部頭經典《泰國料理》(Thai Food)。他苦學早已不用的泰國文字,發掘為人遺忘已久的食譜,並且竭盡畢生之力,從飲食觀點研究泰國歷史和文化。如果這本書能夠和他的作品並排在你的書架上,我會非常開心並感到無比榮幸。   我知道有些讀者

不會動手去做書裡的每一道菜。我最鍾愛的食譜,有些濺滿醬汁、書頁翻得稀爛,有些則潔淨如新。因此,我寫這本書的另一個目的是,讓大家對泰國生活與文化有個粗淺的認識。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了解泰國菜的演變,不是從歷史觀點細說從頭,而是透過使用的食材和烹調技巧,透過食用的地區和方式,透過教我認識這些菜餚的人和我自己。   我應該說說這些人的故事,因為他們正逐漸凋零,他們的知識也瀕臨失傳。現在泰國的年輕一代,許多已經不想接手父母的小吃攤,或探究祖母製作涼拌竹筍的祕訣。他們想上大學、搬到曼谷或離開泰國,而且就像現在世界各國的孩子一樣愛吃肯德基。這些變化稱不上好壞,只是反映了經濟轉型給泰國年輕人帶來的新機

會。書裡收錄的許多食譜,體現正在迅速消失的傳統,即使你不拿泰北laap食譜來做菜,至少它已經保存在紙上,有文字記錄了它的存在。

幼兒園節水教育行動研究─以屏東縣東光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

為了解決牆壁 管線 漏水的問題,作者王秀如 這樣論述:

過去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研究對象以國小學童居多,針對幼兒園學童的研究僅有一篇水資源知識傳遞效益探討,面臨水資源缺乏,政府相關單位努力宣導限水節水措施,幼兒園節水教育教學的研究尚屬缺乏。因此本研究乃利用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探討研究者任教之幼兒園大班30位幼童節水教育之成效,且因幼童識字能力有限,研究者自行設計圖畫式問卷進行前、後測問卷施測,並輔以訪談法(interview survey)整理幼童對水資源的心智圖(mind map),與協同教師共同設計「好玩的水」主題教學活動,包括以繪本、兒歌、體驗活動、藝術創作、統整闖關等,透過研究者在課堂上之觀察紀錄、幼童藝術作品產出、訪談

紀錄、闖關活動錄影、教師省思札記等多重方式資料,進行歸納質性說明。『幼兒園幼童用水行為問卷』以SPSS19.0量化分析發現:(1)幼童整體的節水行為前後測經成對樣本T檢定達顯著性差異,即節水教育對幼兒的節水行為有顯著的影響。(2)幼童年紀、家長教育程度、職業、族群別對幼童的用水行為表現之影響無顯著性差異。(3)性別對幼童的用水行為表現在『洗手搓泡泡時關水龍頭』有顯著性差異。(4)居住地對幼童的用水行為表現在『以手捧水洗臉』有顯著性差異。(5)平日主要照顧者對幼童的用水行為表現在『刷牙時先關水龍頭』有顯著性差異。從心智圖中發現幼童會直接認為水來自牆壁、水龍頭、水管、水槍等處,顯出幼童對水循環概念

不清楚、壞人才會污染水、回收雨水可以煮飯……等。研究者將繪本中生硬的水循環圖以自製圖卡放大繪製貼在白板,並粘上吸管代替水管進行水資源循環教學,透過水流通過吸管實際看到水循環過程,可引起幼童的學習興趣,接著再以此圖卡進行故事接龍遊戲,更可提高節約用水學習成效。兒歌教學時,將正確洗手五步驟編入歌詞,幼童能一邊洗手一邊嚷嚷上口,隨著歌詞確實關緊水龍頭,有效做到節約用水的洗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