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模糊修復線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照片模糊修復線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Daniel P. Aldrich寫的 重建韌性-災後復原的社會資本 和邢帥教育的 中文版Photoshop CC 2018完全自學教程(在線教學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線上畫質修復 - 軟體兄弟也說明:線上 畫質修復,Pix Fix 是一個免費線上圖片編輯工具,可以針對過度壓縮造成損毀的 ... 是把相片調整亮度,讓它的 ...,Sharpen Image Online線上銳化照片,把模糊的照片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南華大學 傳播學系 張裕亮所指導 蕭美智的 日本動畫電影《聲之形》再現的校園霸凌文化 (2021),提出照片模糊修復線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校園霸凌文化、修復式正義、自我概念、聲之形。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王維菁所指導 蔡柏宏的 「反政治正確」的「地獄哏」風格言論論述分析──以PTT八卦板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反政治正確、地獄哏、網路模因、論述、虛擬社群、鄉民的重點而找出了 照片模糊修復線上的解答。

最後網站使用这些工具去除和修复模糊照片和图像2021 - Joe comp則補充:使用这些免费软件和在线工具轻松去除所有模糊照片适用于Windows。列表包括Photo Sharpen deblur在线图像,SmartDeblur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照片模糊修復線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重建韌性-災後復原的社會資本

為了解決照片模糊修復線上的問題,作者Daniel P. Aldrich 這樣論述:

  每一年自然災害為全球各地社區帶來威脅與危害。面臨復原挑戰時,各地應變方式大不相同,往往難以用災難規模來說明,或從當地政府或國際組織的援助來解釋。Daniel P. Aldrich在這本書說明災後能否成功復原,差別在於社區社會資本的深度。   《重建韌性》一書強調,社會資本對社區承受災難能力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社會資本也是重建一切根本的基礎建設和網絡。Aldrich檢視四個不同地區的災後反應,包括1923年大地震後的東京、1995年大地震後的神戶、2004年印度洋海嘯後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以及卡崔娜風災後的紐奧良,發現當地社會網絡愈是強勁堅實,居民愈能合力復原。除了能夠快

速散播資訊與協助救災外,社會資本愈雄厚的社區,更能把人口外移與資源外流降至最低。   隨著政府資源日益短缺,天然災難的頻率與強度日益增加,了解究竟哪些因素能提升重建效率,重要性更勝以往。《重建韌性》強調有效回應災難的一項關鍵要素。   「為何有些社區比其它地方復原更快更完全?藉由比較以及跨學科的方法,加上審慎精微的研究,Daniel P. Aldrich說明社會資本是災後復原最主要的力量。《重建韌性》是社會科學研究最佳的呈現,本書研究結果意義重大,將為災後重建計劃帶來新範式。」--Arjen Boin, Utrecht University School of Governance   

「Daniel P. Aldrich的研究並非聚焦於特定災後情況,而是拉大視角,綜觀四個不同災後脈絡,從中找出韌性模式以及阻礙復原的原因」。《重建韌性》提供一個新穎且引人注目的觀點,深入社會資本與災後復原較少為人所知的一面。」--Emily Chamlee-Wright, Beloit College   作者簡介 Daniel P. Aldrich   普渡大學政治科學助理教授,並著有Site Fights: Divisive Facilities and Civil Society in Japan and West一書。   序~第四章   林經桓 第五章       林經

桓 李仰桓 第六章   附件一、二    索引   蘇薇方 第七章       楊詠翔 序 言/林經桓 譯 第一章 社會資本及其災後復原的角色/林經桓 譯 災難的定義及其衝擊 韌性與復原 復原標準理論 社會資本:一個被忽略的因素 論點提要 案例研究選擇 本書概觀 第二章 社會資本:兩面特性的復原資源/林經桓 譯 社會資本知識簡史 因果機制:克服集體行動問題 測量方法 社會資本既是資產也是負債 社會資本於災難復原的運用 災難是否會改變社會資本? 第三章 1923年東京大地震/林經桓 譯 地震 復原速率說明 資料 方法與結果 結論 第四章 1995年神戶大地震/林經桓 譯 神戶大地震 質

性資料:社會資本案例與復原 與復原相關的因素 量化資料 方法與結果 結論 第五章 2004年印度洋海嘯/林經桓 李仰桓 譯 印度洋海嘯 案例研究 牽絆式與縱連式社會資本強的村落 牽絆式與縱連式社會資本較弱的村落 討論 塔米爾納杜邦62個村莊的量化分析 解釋取得援助的理論 資料 方法 結果:居住在收容中心的天數 結果:符合資格的家庭實際領取到救援物資的百分比 結果:符合資格的家庭獲得4,000盧比救濟金的比例 討論 針對1,600位居民的量化分析 解釋災後尋求援助的理論 資料與方法 結果 結論 第六章 2005年卡崔娜颶風/蘇薇方 譯 卡崔娜颶風 拖車屋=「公共惡」 拖車屋放置地點解析 資料

及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討論 結論 第七章 政府治理與市場機制之間─今後的方向/楊詠翔 不切實際且未臻完備的集權式重建計畫 譯 現存的計畫忽略或破壞社會連結 今後的方向:建立社會資本的新政策與新計畫 附錄一:統計圖表/蘇薇方 譯 附錄二:訪問名單/蘇薇方 譯 註 釋 參考書目 索 引/蘇薇方 譯   序   雖然有些學術研究似乎顯得乾硬枯燥(dry),但就比喻上及字面上來說,這本書卻是在潮濕(wet)的狀態下,寫於布滿長春藤的學術高塔裡。2005年7月中旬,我和家人搬到紐奧良,在杜蘭大學(TulaneUniversity)擔任助理教授。然而短短六週之後,8月28日星期天清晨4

點,卡崔娜颶風挾帶的雨開始下,我們夫妻匆忙帶著兩個小孩打包上車,開到西邊的休士頓尋找避難之處。一位熱心的鄰居知道我們不曾生活在墨西哥灣沿岸,好心警告我們這裡的真實情況。經仔細考慮後,我們匆忙地在行李塞了三天份的衣服,順手抓了慢燉鍋及一些照片,留下剛租來的房子,和裡頭全新的家具、書、衣服、電腦、唱片,以及我父母送我當禮物的另一輛車。到了週一中午,我們和其他疏散者,聚集在休士頓邊郊的一家汽車旅館,從電視上看到大壩潰堤的模糊畫面,嚇得說不出話來。在那之後,從第十七街渠道附近湧進十一呎深的水,淹沒紐奧良湖景(Lakeview)一帶,積水近三週不退,毀了我們全部家當,而這個已經成了我們每天生活一部分的社

區,也滿目瘡痍。   雖然我們立即向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申請救助,但我們的申請一開始就被拒絕,多次的請求一直到2006年3月才獲得回應。因為我們剛搬到這個悠哉之城(Big Easy),投保的洪水險及租屋險還來不及啟用生效,所以損失的私人物品與財產都無法申請理賠。在那段期間,我有機會從個人、家庭及社區的角度,思考災後復原的課題。我開始閱讀災難專家的文獻,檢視他們對於過往危機的分析,在什麼樣的條件之下,可     以讓災後復原更迅速有效,但現有研究尚無定論。由於無共識可循,我贊同一派學者的意見,他們認為「確定什麼因素會對復原過程產生關鍵影響,是極為重要的事」(Rodriguez et al. 20

06, 171)。卡崔娜颶風過後,我有機會親眼目睹個人、鄰里乃至整個城市,有的可以而有的卻無法從自然災害中復原。就我自己家人的經歷中,幫助我們最多的是朋友、朋友的朋友、熟人以及家人。接著我也發現,全世界災難的倖存者都有極其類似的經驗。就在我完成這本書的初稿時,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及海嘯席捲日本東北,我聽到住在東京及附近地區的朋友及同事,轉述一樣的經歷。   已有很多的學術研究聚焦在災難的探討( O l i v e r - Smi t h a n dHoffman 1999; Vale and Campanella 2005; Chamlee-Wright 2010;Kage 2011

;相關概述則有Valelly 2004; Tierney 2007; and Aldrich2011);另有極多的文獻則集中在社會資本的探討,認為它是一種聯繫,即使在一些非暴力衝突的爭議過程中(Chenowe th and St ephan2011),仍能把人們緊緊結合一起(Cohen and Arato 1992; Putnam1993, 1995, 2000; Castiglione, van Deth, and Wolleb 2008)。我們都知道網絡與個人關係在專業與個人生活的重要性,但災難學術研究與政府決策者卻遲遲未將這一概念整合至理論框架中。本書結合網絡與個人關係這兩個重要概念,以

期能夠了解社會資源對後災難復原的影響。利用二十世紀四個主要災難的大規模研究,本書揭示在最具毀滅性的事件之後,社會網絡與連結如何構成復原的核心力量。   政府很多的減災(mi t i g a t i o n ) 與復原計畫是建立在援助與災損的總額預測上。雖然這點很重要,但我提出質性與量化證據,說明社會資源,就如同物質資源,是韌性與復原能力的基礎。有些學者已經提出社會資源在復原上的重要性(Nakagawa and Shaw 2004; Dynes2005),但Koh和Cadigan則呼籲進一步探究,「證明並延伸這些概念,提供更多運用社會資源於救災的定量評估,以及藉由夠多嚴謹的分析,說明其效用」(

2008, 283)。一些學者直言「並無實證研究能證明社區韌性(community resilience)來自社區居民彼此間所建立的社會連結」(Chandra et al. 2010, 23)。本書回應這些挑戰,用最新的方法來處理新資料。我指出有較多社會資本的社區一起合作時,能較有效率地把資源運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個體若與社區周圍的組織或決策者有連結,證實其有較高的韌性,因為這些網絡在當地危機之後仍然活躍。倖存者互借工具,運用他們的連結知道官僚體制新的要求及流程,並一起合組社群監督組織的運作。   這些結果,不僅對未來社會資本與災難之研究有深遠的意涵,對於非政府組織、政府幕僚及政治人物主導資

源分配上,同樣有深遠的意義。當前常見災難復原的方式仍脫離不了以五○年代公共基礎設施為參考範本,著眼於橋梁、輸電線、家園、道路與商店的重建。雖然這種以物質基礎為主的協助很重要,也確實在短時間內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然而對處於過去或未來危機的社區而言,這卻無助於其長期的韌性的發展。就像其他資源一樣,社會資本可同時藉由地方開始的(local initiatives)與社區外介入的兩股力量而壯大。未來的減災計畫(就像Swa roop在1992年的分析)必須取得基礎設施與社會基礎建設更好的整合。在看過數百件的災難案例研究後,我注意到很多的結論是建立在單一事件上;另外有很多都是在研究者完全沒去過災區的情況下寫

成的。為避免這些研究缺陷,我在日本、印度進行一年的田野調查,完成了四組資料組(data sets),描繪了225個跨越不同時間與空間的鄰里(neighborhood)與小村莊,它們受災程度各不相同。這些資料包括40個1920年代東京地區的鄰里,9個1990年代位於神戶的行政區,60個印度大小不等的村莊。另外再加上1,600份調查回覆,它們分別來自二十一世紀初的印度東南方,以及卡崔娜風災後,紐奧良115個以郵遞區號劃分的地區。有關某些城市地區的居民怎麼回應災難,這方面我已經蒐集了超過十年的資料。為了蒐集此書所需的資料,我在三個國家的圖書館進行檔案整理,並訪談了日、印、美三地約80個人,其中包含倖

存者、非政府組織工作者、當地的活躍人士,以及公務員,並做了為數不少的紙本訪談。我拜訪的村落橫跨印度塔米爾納杜邦(Tamil Nadu),並花了很多時間在東京、神戶和紐奧良這些遭災難摧殘的地方。   為了分析本書每一章的資料,我結合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包含過程追蹤(process tracing)、時間序列(times series)、最大近似橫斷面模型(cross-sectional maximum likelihood models),以及傾向分數配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鑒於沒有一體適用的單一方法,因此很多篇章是建立在混合或混雜方法的基礎上,這也結合了大

樣本分析與詳細歷史研究兩者的優點。此外,很多學者持續地提供更多研究係數,這些會以星號註記標明他們研究的重要發現,在這裡我利用信賴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s)和統計模擬(simulation),為我的調查結果提供更細微的分析詮釋。根據實證研究的結果,每一章均附有圖表及數據,提供預測(圖表與數據細節可參見附錄一)。這些數據同時也反映預測的準度,顯示預測值95%的信賴區間(Tomz andWittenberg, 1999; King, Tomz, and Wittenberg 2000)。   最後, 學者一再強調資料可複製與透明的重要性。研究者無法建立在過去的研究結果上,除非

他們可以個別自行複製利用這些成果(King 1995)。社會科學延續了科學傳統,要求資料及分析資料的過程必須公開透明(King, Keohane, and Verba 1994, 8)。為了達到這一標準,所有在本書中分析的資料均可以從我的網站或者一些線上資料庫網站下載,像是哈佛大學DataVerse計畫及大學聯合政治社會研究計畫(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希望這些資料可以為未來災難復原的探討提供基礎。   所有的書都是網絡合作下的成果,作者不可能獨立完成。首先,我要感謝Borei Olam一切的

幫忙。由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與國際交流基金會(Center for Global Partnership)提供的Abe獎學金,資助我在日本與印度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我在東京停留期間,受到東京大學的法學院以及比較法律與政治國際中心招待;在印度田野調查時,則由位於孟買的Tata社會科學機構的Jamsetji Tata災害管理中心負責接待。Abe獎學金與國際交流基金會同時也在2009年1月資助一個可以靜修思考的地方,這讓我在計畫初期獲得很大的幫助。當未來的計畫尚在構思草擬階段,我穿梭於美日網絡之間,在Paige Cottingham-Streater和SaraSeavey的指示下,曼斯菲爾德基金會(M

ansfield Foundation)提供很多機會,拓展我與學術圈和政治圈的聯繫。普渡研究基金會與普渡校友協會也贊助我在紐奧良額外增加的田野調查工作。   普渡大學公共政策與政治理論工作坊的同事,特別是Pat Boling、Aaron Hoffman、Jay McCann、Leigh Raymond、Laurel Weldon和Dwayne Woods等人,為我的論點提供很好的建議。檀香山的東西交流中心(Ea s t -We s t Cent e r)在2011年夏天提供了一個寧靜智性的環境,讓我得以編譯最後草稿。特別謝謝Allen Clark、Carolyn Eguchi、Roland

Fuchs、Karl Kim及Nancy Lewis。   我有機會將部分研究成果發表在亞洲研究協會及美國政治科學協會的年度會議上,同時也發表在德國的日本研究協會(German Institutef o r J a p a n e s e St u d i e s ) 、日本國際合作系統( J a p 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oope r a t io n Sys t ems) 及隸屬於東京大學社會科學機構的當代日本組,以及2008年1月在Tata機構,以災難為題舉辦的社會科學研討會。我也在一場由國際交流基金會(Cent e r for Globa l P

a r tne r ship)、普渡氣候變遷研究中心及普渡大學研究園區(Pu r d u e Un i v e r s i t y ’ sDi s c o v e r y P a r k ) 資助的新書研討會上, 有幸得以聽到五位世界級學者的意見,他們是Rieko Kage、Sudarshan Rodriguez、YasuyukiSawada、Shigeo Tatsuki和Rick Weil,我由衷感謝他們的看法與評論。   另外要特別感謝J o i e A c o s t a 、S i m o n Av e n e l l 、G o m a t h yBalasubramanian、Arj

en Boin、Anita Chandra、Stephanie Chang、Lane Conaway、Emily Chamlee-Wright、Susan Cutter、Paul Danyi、Christina Davis、Cindy Fate、Rose Filley、Carolyn Fleisher、CaryFr i e dma n 、Ma r y Al i c e Ha d d a d 、Ke n Ha r tma n 、Tr a v i s He n r y 、J a cque s Hyman、Ga ry I s a a c、J e ff Kings ton、Ani rudh Kr i

shna、Howa r d Ku n r e u t h e r 、J e n n i f e r Li n d 、I r f a n No o r u d d i n 、Sa d a a k iNuma t a、Rob Ol s hans ky、Cha r l e s Pe r r ow、Sus an Pha r r 、Ba r r yRabe、Nicole Restrick、Ian Rinehart、Rafe Sagarin、Paul Scalise、Len Schoppa、Miranda Schreurs、Hideaki Shiroyama、John Sides、Gavin Smith、

Pat Steinhoff、Ezra Suleiman、Kathleen Tierney及Rick Valelly。在我寫作的過程中,他們不吝指導、提供意見與支持。Marion Pratt花很多時間幫我把早先的手稿從頭到尾看過一次,她的建議讓本書增色不少。另外,值得特別一提出來的是Christian Brunelli,因為他的建議,我在東京都會警視廳(Keishichō)的檔案中挖掘耙梳東京近一世紀前的過去,為的是更了解居民如何從1923年的大地震中恢復過來。   Er i c Berndt、Er ik Cl even、Kevin Crook、Er i c Nguyen、El l iReul

and、Ros s Schoof s、Takahi ro Yamamoto和Laur a Young在研究上幫忙甚多。Janki Andharia、Hari Ayyappan、Lokesh Gowda、Jacquleen Joseph、Sunil Santha和V. Vivekanandan的辛勞,讓我在印度的研究得以實現,這也有賴Annie George以及她在NagapattinamCoordination and Resource Centre的職員,感謝他們的幫助。另有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匿名審查者,他們建設性且詳盡的評論讓手稿大為增輝。普渡大學的系主任Bert Rockman和Irw

in Weiser院長的支持與鼓勵,一直是我的支柱。   當紐奧良下著雨,我們逃到休士頓時,許多家庭敞開他們的大門和心房。Craig Aldrich、Wesley Ashendorf、Sheldon Bootin和他們的家人,加上休士頓美國正統猶太教堂(United Orthodox Synagogue),讓原本應該是忐忑難熬的一週, 變得讓人寬心不少, 為此我們由衷感念。在麻州布萊頓的Blumbe rg、Mi l l e r、Moskovi t z、Sade t sky與Shanske一家人盡力地協助我們復原家園,讓生活重上軌道;Ellie Levi和他在紐約的社區朋友重建我們被風災摧毀的

圖書館。謝謝St e r l i n gChen、Asuka Imaizumi和Chana Odem幫忙完成精美的圖表、芝加哥大學出版社David Pervin和Shenny Wu的協助,以及Alice Bennett和Deborah Gray的編輯。   這本書獻給我的家人與親人, 他們給我一切。我的父母Howa r d和Penny Aldr i ch、手足St even和他的妻子Al l i son Aldr i ch、岳父母Louis和Sun Cha McCoy、姑媽Dalia Carmel和祖母Dorotha Aldrich,他們總是不吝給予最多的愛、支持和建議。一些已過世的親人,雖

然再也無法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生活,但對祖父J a ck(Ya akov)Daum、祖母Fifi(Freida Yehudis Goldstein)Daum、叔公Herb(Dov Ber)Goldstein,以及祖父Howard Aldrich的思念依然如故。我的太太Yael秉持了先人的精神,扮演家庭的基石與精神支柱。她為我們的幸福與四個可愛小孩Gavriel Tzvi、Yaakov、Yehudis和Dov Ber無私的付出,是我心中最完美的人(aishes chayil)。   第 三 章 1923年東京大地震1 9 2 3 年秋天, 一場大地震襲擊日本首都東京, 1 這個已經高度現代化的都

市, 近半地區為地震與其引起的大火所摧毀。2 位於市區東方的本所區(Ho n j o ) 嚴重毀損: 「該區約六分之一的居民於地震中喪生⋯⋯ 超過九成五的地面建物毀於大火, 2 2 0 , 0 1 8 人無家可歸」(Ha s t ings 1995, 57)。大部分的評論觀察家,像是Edwa rd Se i d e n s t i c k e r ( 1 9 9 1 ) 相信地震帶動人口與商業活動從下城(Low Ci ty)(Shi t ama chi下町,或稱市中心,東京東部地區)移轉到上城(山手〔Yamanote〕,西部地區),這意味著下城地區的復原緩慢停滯。 然而,在下町勞動階級居住的地

區,像是本所,即使較貧窮,火災後也展現韌性。當地的社區協會與非營利組織─地方連結與社會網絡的寫照─很快地恢復當地的活動。「在本所,後備軍人打火、照顧傷患、加速改善通聯、巡邏地方、發配食物與飲水、修復道路,以及指揮交通」(Hastings 1995, 102)。1925年男性普選立法通過後,在緊接而來的市政選舉中,這個貧窮地區投票率比其他較富裕地區還高。本所不是唯一一個展現強勁社會資本與復原效率的重災區。其他地區像是愛宕( A t a g o ) 、趜町( K o j i m a c h i ) 和築地(Tsukiji),雖然都因地震毀損嚴重(居民中每千人有超過三人非死即傷),但在接下來十年,和

其他損害程度相當或甚至更輕的地區相較,卻有較高的人口成長,這意味著他們不但把原來的居民帶回來,還吸引新的居民遷居至此。本章認為這些恢復迅速的社區,由於較為團結,不至於淪為人口銳減的空城,這也可以從他們較高的公民活動參與度這一點看出來。 更具體來說,緊密連結的地區,選舉時居民投票率較高(這三個地區投票率超過七成),並且有較多的政治示威運動(每個地區一年有超過160場),兩者均需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高成本地合作經營與克服集體行動問題上。居民間聯繫力強會帶來較佳的復原情況,暫緩倖存者搬走的想法,以及加強發言權。地區規模相近但損害程度較輕的地區,像是港區(Toriizaka)與崛留(Horidome),

其公民參與程度較低,因此人口成長率也較低,他們既留不住原來的居民,也吸引不了新居民。這些較不團結的地區,每年幾乎沒有政治集會,符合選舉資格的選民中也只有一半的人會去投票。

日本動畫電影《聲之形》再現的校園霸凌文化

為了解決照片模糊修復線上的問題,作者蕭美智 這樣論述:

  校園霸凌問題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受到大眾的極大的關注。因此教育部在每學期第一週推動友善校園週,以學生為主體,共同營造友善的校園生活環境,降低校園霸凌的發生。並成立『橄欖枝中心』,由專業人員組成的非營利組織,透過「和解」的方式解決衝突,必須有「心理層面的轉換」為基礎,被害人心裡只有放下心中的陰影,才算是真正釋懷,才能符合「修復式正義」的精神。  本研究論文援引符號學、鏡頭分析,從電影文本向度分析《聲之形》這部日本動畫電影中再現的校園霸凌文化之現象並從《聲之形》電影裡,探討面對校園霸凌時,先由主角個人本身自我概念的變化開始分析,接著擴大到師長及旁觀者的態度影響的層面,最後是整個團體的和

解過程,透過面對面、重建、修補、包容,每個人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放下心中的芥蒂,敞開心胸接納對方,實踐修復式正義的精神,也是校園霸凌事件最理想的處理方式。

中文版Photoshop CC 2018完全自學教程(在線教學版)

為了解決照片模糊修復線上的問題,作者邢帥教育 這樣論述:

本書是幫助Photoshop初學者實現從入門到精通、從新手到高手的經典自學教程,全書以精闢的語言、精美的圖示和範例,全面、深入地講解了Photoshop的各項功能和實際應用技巧。 全書共分為20章,採用線上教學+線下鞏固的教學模式,涵蓋了Photoshop CC 2018的全部工具和命令。   本書1~15章從Photoshop的基礎使用方法開始講解,循序漸進地解讀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選區、圖層、繪畫、顏色調整、圖像修飾、Camera Raw、路徑、文字、濾鏡、蒙版、通道、動作與自動化、3D等核心功能和應用技巧;16~20章則從Photoshop的實際應用出發,針對照片處理、海報

設計、創意合成、質感特效及UI這五個方面進行案例式的、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實戰練習,不僅使讀者鞏固了前面學習的Photoshop技術技巧,更為讀者以後的實際工作鋪平道路。 本書適合廣大Photoshop初學者,以及有志於從事平面設計、插畫設計、包裝設計、網頁製作、三維動畫設計、影視廣告設計等工作的人員閱讀,同時也適合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學生和各類培訓班的學員參考閱讀。 第1章 繪圖大師—初識Photoshop CC 2018 1.1 進入Photoshop CC 2018的世界—應用領域 1 1.1.1 平面設計 1 1.1.2 後期處理 1 1.1.3 藝術文字 1

1.1.4 創意圖像 2 1.1.5 插畫創作 2 1.1.6 建築效果圖後期處理 2 1.1.7 網頁設計 2 1.1.8 UI設計 2 1.2 瞭解你的辦公桌—Photoshop CC 2018的工作界面 2 1.2.1 工作界面組件 2 1.2.2 實戰—文檔窗口的具體操作 3 1.2.3 工具箱 4 1.2.4 實戰—工具箱的具體操作 4 1.2.5 工具選項欄 5 1.2.6 實戰—搜索欄的具體操作 5 1.2.7 實戰—菜單欄的具體操作 6 1.2.8 實戰—面板的具體操作 6 1.2.9 實戰—用“學習”面板修飾圖像 7 1.2.10 瞭解狀態欄 8 1.3 怎麼看都行—控制圖

像顯示 8 1.3.1 實戰—不同模式切換屏幕 9 1.3.2 實戰—排列窗口中的多個圖像文件 9 1.3.3 改變顯示比例 10 1.3.4 實戰—用縮放工具調整窗口比例 10 1.3.5 實戰—用旋轉視圖工具旋轉畫布 11 1.3.6 實戰—用抓手工具移動畫面 11 1.3.7 實戰—使用導航器改變比例 12 1.3.8 瞭解縮放命令 13 1.4 輔助小幫手—使用輔助工具 13 1.4.1 瞭解標尺 13 1.4.2 實戰—使用標尺 13 1.4.3 實戰—使用網格 14 1.4.4 實戰—使用參考線 14 1.4.5 使用智能參考線 15 1.4.6 實戰—為圖像添加注釋 15 1.4

.7 使用對齊功能 16 1.4.8 顯示或隱藏額外內容 16 1.5 整理你的辦公桌—設置工作區 16 1.5.1 設置基本功能工作區 17 1.5.2 設置預設工作區 17 1.5.3 實戰—創建自定工作區 17 1.5.4 實戰—自定義菜單命令顏色 18 1.5.5 實戰—自定義命令快捷鍵 18 1.5.6 自定義預設工具 18 1.6 Photoshop CC 2018新增功能 18 1.6.1 直觀的工具提示 19 1.6.2 學習面板提供教學 19 1.6.3 同步訪問Lightroom 19 1.6.4 共享文件 19 1.6.5 彎度鋼筆工具 19 1.6.6 更改路徑顏色 2

0 1.6.7 全新的“畫筆”面板 20 1.6.8 設置描邊平滑度 20 1.6.9 畫筆對稱 20 1.6.10 可變字體 21 1.6.11 編輯球面全景 21 1.6.12 全面搜索 21 1.7 綜合實戰—創意海報 21 第2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件的操作方法 2.1 簡單實用的操作—打開、創建與保存圖像文件 23 2.1.1 瞭解“新建文件”面板 23 2.1.2 實戰—新建圖像文檔 23 2.1.3 實戰—新建畫板 24 2.1.4 實戰—打開圖像文件 25 2.1.5 實戰—置入嵌入的智能對象 26 2.1.6 實戰—置入鏈接的智能對象 26 2.1.7 導入文件 2

7 2.1.8 導出文件 27 2.1.9 保存圖像文件 28 2.1.10 選擇正確的文件保存格式 28 2.1.11 關閉圖像文件 30 2.1.12 實戰—複製圖像文檔 30 2.2 使圖像的大小符合要求 —調整圖像和畫布大小 31 2.2.1 像素和分辨率 31 2.2.2 調整圖像大小和分辨率 31 2.2.3 實戰—調整照片文件大小 31 2.2.4 畫布大小 32 2.2.5 實戰—調整畫布大小 32 2.2.6 實戰—設置個性桌面 33 2.2.7 旋轉畫布 33 2.3 隨心所欲設置畫面的大小—裁剪圖像 34 2.3.1 瞭解裁剪工具 34 2.3.2 實戰—運用裁剪工具裁剪

多餘圖像 34 2.3.3 實戰—運用裁剪工具裁剪傾斜圖像 35 2.3.4 實戰—利用裁剪工具增加畫布區域 36 2.3.5 實戰—運用裁剪工具拉直圖像 36 2.3.6 實戰—內容感知裁剪 36 2.3.7 瞭解透視裁剪工具選項 37 2.3.8 實戰—運用透視裁剪工具校正傾斜的建築物 37 2.3.9 實戰—運用裁剪命令裁剪指定的圖像 38 2.3.10 瞭解“裁切”命令對話框 38 2.3.11 實戰—運用“裁切”命令裁切黑邊 38 2.4  Photoshop中的時空穿梭機 —恢復與還原 39 2.4.1 使用命令和快捷鍵 39 2.4.2 恢復圖像至打開狀態 39 2.4.3 使用

歷史記錄面板 39 2.4.4 實戰—用歷史記錄面板還原圖像 40 2.4.5 實戰—有選擇地恢復圖像區域 41 2.5 隨心所欲—圖像的變換與變形操作 41 2.5.1 瞭解“移動工具”選項欄 41 2.5.2 實戰—使用移動工具製作創意圖像合成 42 2.5.3 認識定界框、中心點、控制點 42 2.5.4 實戰—使用“縮放”命令製作茶壺海報 43 2.5.5 實戰—使用“旋轉”命令製作蝴蝶美妝 43 2.5.6 實戰—斜切與扭曲 44 2.5.7 實戰—透視變換圖像 44 2.5.8 實戰—使用“水平翻轉”和 “垂直翻轉”命令製作水中倒影 45 2.5.9 實戰—使用“內容識別比例”縮放

多餘圖像 45 2.5.10 瞭解“精確變形” 46 2.5.11 實戰—通過“精確變換”製作頭飾 46 2.5.12 實戰——通過“變換”製作中國風扇子 47 2.5.13 變形 48 2.5.14 實戰—使用“變形”命令合成扭曲空間 48 2.5.15 操控變形 49 2.5.16 實戰—操控變形更改圖像 49 2.6 綜合實戰—製作全屏海報 50 第3章 選擇的藝術—創建和編輯選區 3.1 選區的原理—為什麼要進行選擇 51 3.2 揭開選區的面紗—選擇方法概述 51 3.2.1 基本狀態選擇法 51 3.2.2 基於路徑的選擇方法 51 3.2.3 基於色調的選擇方法 52 3.2

.4 基於快速蒙版的選擇方法 52 3.2.5 基於通道的選擇方法 52 3.3 選區基礎操作起步 —選區的基本操作 52 3.3.1 全選與反選 52 3.3.2 取消選擇與重新選擇 52 3.3.3 移動選區 53 3.3.4 瞭解“選區的運算” 53 3.3.5 實戰—運用“選區的運算” 合成聖誕卡片 53 3.3.6 隱藏與顯示選區 54 3.4 簡單選擇工具的應用 —使用選框工具建立規則選區 54 3.4.1 瞭解“矩形選框工具”選項欄 54 3.4.2 實戰—使用“矩形選框工具” 製作藝術效果 54 3.4.3 實戰—使用“橢圓選框工具” 製作相框 56 3.4.4 實戰—使用“單

行”和 “單列選框工具” 56 3.5 不規則選區的建立 —使用套索工具建立不規則選區 57 3.5.1 實戰—使用“套索工具”變臉 57 3.5.2 實戰—使用“多邊形套索工具” 更換背景 58 3.5.3 瞭解“磁性套索工具”選項欄 59 3.5.4 實戰—使用“磁性套索工具” 製作瘦身海報 59 3.6 菜單命令也能創建選區—選擇顏色範圍 60 3.6.1 “色彩範圍”對話框 60 3.6.2 實戰—運用“色彩範圍”命令 61 3.7 為顏色建立選區—魔棒工具和快速選擇工具 62 3.7.1 瞭解魔棒工具選項欄 62 3.7.2 實戰—運用“魔棒工具”摳取花朵 63 3.7.3 實戰—運

用“快速選擇工具” 改變嘴唇顏色 64 3.7.4 實戰—運用“鋼筆工具”建立選區 65 3.7.5 實戰—用“快速蒙版”編輯選區 67 3.7.6 實戰—用“通道”摳取透明圖像 68 3.8 工具選項欄創建選區—選擇並遮住 69 3.8.1 選擇視圖模式 69 3.8.2 邊緣檢測 70 3.8.3 瞭解全域調整參數 70 3.8.4 指定輸出方式 70 3.8.5 實戰—摳取頭髮 70 3.9 選區快捷變換法—編輯選區 72 3.9.1 平滑選區 72 3.9.2 擴展選區 72 3.9.3 收縮選區 72 3.9.4 羽化選區 72 3.9.5 邊界選區 73 3.9.6 實戰—用“羽化

選區” 命令製作旅遊海報 73 3.9.7 擴大選取和選取相似 74 3.9.8 隱藏選區邊緣 74 3.9.9 實戰—變換選區 74 3.9.10 實戰—存儲選區 75 3.9.11 載入選區 75 3.10 選區的基本編輯—應用選區 76 3.10.1 剪切、複製和粘貼圖像 76 3.10.2 合併複製和貼入 76 3.10.3 實戰—通過“複製和貼入” 製作圖案文字 76 3.10.4 移動選區內的圖像 77 3.10.5 實戰—使用自由變形製作飄揚的裙子 78 3.11 綜合實戰—製作另類雙重曝光效果 78 第4章 圖形圖像的魔法—圖層 4.1 各種各樣的圖層—什麼是圖層 80 4.

1.1 圖層的特性 80 4.1.2 圖層的類型 81 4.1.3 圖層面板 81 4.2 聰明地運用圖層—圖層的基礎操作 82 4.2.1 新建圖層 82 4.2.2 背景圖層與普通圖層的轉換 83 4.2.3 選擇圖層 83 4.2.4 複製圖層 84 4.2.5 實戰—運用“複製圖層”製作 85 4.2.6 鏈接/取消鏈接圖層 85 4.2.7 更改圖層名稱和顏色 85 4.2.8 顯示與隱藏圖層 85 4.2.9 鎖定圖層 86 4.2.10 實戰—運用“鎖定圖層” 為嘴唇更改口紅顏色 86 4.2.11 刪除圖層 87 4.2.12 柵格化圖層內容 87 4.2.13 清除圖像的雜邊

87 4.3 重重疊疊的圖層—排列與分佈圖層 88 4.3.1 實戰—改變圖層的順序 88 4.3.2 實戰—對齊與分佈命令的使用 88 4.4 合併與蓋印圖層 89 4.4.1 合併圖層 89 4.4.2 向下合併可見圖層 89 4.4.3 合併可見圖層 89 4.4.4 拼合圖層 90 4.4.5 蓋印圖層 90 4.5 圖層管理的好幫手—使用圖層組管理圖層 90 4.5.1 創建圖層組 90 4.5.2 使用圖層組 90 4.6 神奇的圖層樣式—圖層樣式介紹 91 4.6.1 添加圖層樣式 91 4.6.2 瞭解“圖層樣式”對話框 91 4.6.3 混合選項面板 91 4.6.4 實戰

—運用“混合選項”摳煙花 92 4.6.5 “斜面與浮雕”面板 92 4.6.6 實戰——運用“斜面與浮雕” 製作下午茶海報 93 4.6.7 實戰—為明信片添加“描邊”效果 93 4.6.8 實戰—“內陰影”樣式的使用 94 4.6.9 實戰—“內發光”樣式的使用 94 4.6.10 實戰—“光澤”樣式的使用 95 4.6.11 實戰—“顏色疊加”樣式的使用 95 4.6.12 實戰—使用“漸變疊加” 樣式製作七彩景象 96 4.6.13 實戰—“圖案疊加”樣式的使用 96 4.6.14 實戰—“外發光”樣式的使用 97 4.6.15 實戰—“投影”樣式的使用 97 4.6.16 認識“樣式

”面板 98 4.6.17 實戰—“樣式庫”的使用 98 4.6.18 存儲樣式庫 99 4.6.19 修改、隱藏與刪除樣式 99 4.6.20 複製與粘貼樣式 99 4.6.21 縮放樣式效果 99 4.6.22 將圖層樣式創建為圖層 100 4.6.23 實戰—音樂吉他 100 4.7 透明度的調整與效果—圖層的不透明度 102 4.8 豐富的圖層效果—圖層的混合樣式 103 4.8.1 混合模式的使用 103 4.8.2 實戰—運用“混合模式” 製作雙重曝光效果 105 4.9 色彩的魅力—填充圖層 105 4.9.1 實戰—運用“純色填充” 調整圖層對微景調色 105 4.9.2 實戰

—運用漸變填充圖層製作蔚藍天空 106 4.9.3 實戰—運用圖案填充圖層為裙子貼花 106 4.10 不要低像素—智能對象 107 4.10.1 瞭解智能對象的優勢 107 4.10.2 創建智能對象 107 4.10.3 編輯智能對象內容 108 4.10.4 實戰—替換智能對象內容 108 4.10.5 將智能對象轉換到圖層 108 4.10.6 導出智能對象內容 108 4.11 綜合實戰——打散人像效果 108 第5章 調整個性顏色—調整顏色 5.1 玩轉顏色模式—圖像的顏色模式 111 5.1.1 查看圖像的顏色模式 111 5.1.2 位圖模式 111 5.1.3 灰度模式 1

12 5.1.4 雙色調模式 112 5.1.5 索引模式 112 5.1.6 RGB模式 112 5.1.7 CMYK模式 112 5.1.8 Lab顏色模式 113 5.1.9 實戰—“LAB”顏色模式的使用 113 5.1.10 多通道模式 113 5.2 百變圖像整體調色—圖像的基本調整命令 114 5.2.1 實戰—“自動色調”調整命令的使用 114 5.2.2 實戰—“自動對比度”調整命令的使用 114 5.2.3 實戰—“自動顏色”調整命令的使用 114 5.2.4 實戰—“亮度/對比度” 命令的使用 114 5.2.5 瞭解“色階”調整命令 115 5.2.6 實戰—“色階”調

整命令的使用 115 5.2.7 實戰—“輸出”色階的使用 116 5.2.8 實戰—“色階”命令中吸管工具設置黑場和白場 116 5.2.9 實戰—“色階”命令中吸管工具設置灰場 117 5.2.10 瞭解“色相/飽和度”調整命令 117 5.2.11 實戰—“色相/飽和度”調整命令的使用 117 5.2.12 瞭解“自然飽和度”調整命令 118 5.2.13 實戰—“自然飽和度”調整命令的使用 118 5.2.14 瞭解“色彩平衡”調整命令 119 5.2.15 實戰—“色彩平衡”命令的使用 119 5.2.16 實戰—“色彩平衡”命令使用之保持明度 119 5.2.17 瞭解“曲線”調整

命令 120 5.2.18 實戰—“曲線”調整命令的使用 120 5.2.19 實戰—用“匹配顏色” 調出粉紅色調 121 5.2.20 實戰—“替換顏色”調整 命令的使用 121 5.2.21 實戰—“顏色查找”調整 命令調出背景色 122 5.2.22 實戰—“通道混和器”調整 命令的使用 123 5.2.23 實戰—“照片濾鏡”調整 命令的使用 123 5.2.24 可選顏色 123 5.2.25 實戰—使用“可選顏色” 命令調出藍色調 124 5.2.26 實戰—“陰影/高光”調整命令的使用 125 5.2.27 瞭解“曝光度”調整命令 126 5.2.28 實戰—“曝光度”調整命令的

使用 126 5.2.29 實戰—寧靜色調 126 5.3 特別的色彩效果—圖像的特殊調整命令 127 5.3.1 瞭解“黑白”調整命令 127 5.3.2 實戰—“黑白”調整命令的使用 128 5.3.3 實戰—“漸變映射”調整命令的使用 128 5.3.4 實戰—“去色”調整命令的使用 129 5.3.5 實戰—“反相”調整命令的使用 129 5.3.6 實戰—“閾值”命令的使用 129 5.3.7 實戰—“色調均化”調整命令的使用 130 5.3.8 實戰—“色調分離”調整命令的使用 130 5.4 不會破壞原圖層的優勢—調整圖層 130 5.4.1 瞭解調整圖層的優勢 130 5.4.

2 實戰—調整及屬性面板 131 5.4.3 實戰—“創建調整圖層” 調出夢幻紫色調 131 5.4.4 實戰—通過修改調整圖層參數改變嘴唇顏色 133 5.4.5 刪除調整圖層 133 5.5 綜合實戰—逆光人像 133 第6章 修復與美化我的靚圖—繪畫與圖像修飾 6.1 色彩填充的魅力—如何設置顏色 135 6.1.1 瞭解前景色與背景色 135 6.1.2 瞭解“拾色器”對話框 135 6.1.3 實戰—前景色與背景色的設置 136 6.1.4 瞭解吸管工具選項欄 136 6.1.5 實戰—吸管工具的使用 137 6.1.6 實戰—用顏色面板調整顏色 137 6.1.7 實戰—用色板面

板設置顏色 137 6.2 鼠標變畫筆—繪畫工具 138 6.2.1 瞭解畫筆工具選項欄與下拉麵板 138 6.2.2 實戰—使用“畫筆工具” 繪製卡通糖果 140 6.2.3 瞭解鉛筆工具選項欄 140 6.2.4 實戰—使用“鉛筆工具” 製作像素圖案 140 6.2.5 瞭解“顏色替換工具”選項欄 141 6.2.6 實戰—用“顏色替換工具” 為衣服換色 141 6.2.7 瞭解混合器畫筆選項欄 142 6.2.8 實戰—使用“混合器畫筆工具” 製作水粉效果 142 6.2.9 設置繪畫光標顯示方式 143 6.3 繪畫的好幫手—畫筆面板 143 6.3.1 瞭解畫筆設置面板 143 6.

3.2 形狀動態 144 6.3.3 散佈 145 6.3.4 紋理 145 6.3.5 雙重畫筆 146 6.3.6 顏色動態 146 6.3.7 畫筆筆勢 146 6.3.8 傳遞 146 6.3.9 附加選項設置 146 6.3.10 實戰—新建畫筆打造彩色的淚 147 6.3.11 實戰—用“繪畫對稱屬性” 繪製插畫塗鴉 147 6.4 不用畫筆也能上色—填充顏色 148 6.4.1 瞭解油漆桶工具選項欄 148 6.4.2 實戰—運用油漆桶工具為卡通畫上色 148 6.4.3 瞭解“填充”命令 149 6.4.4 實戰—“填充”命令的使用 149 6.4.5 瞭解“描邊”命令 150

6.4.6 實戰—“描邊”命令的使用 150 6.4.7 瞭解漸變工具選項欄 151 6.4.8 瞭解漸變編輯器 152 6.4.9 實戰—漸變工具之“線性漸變”的使用 152 6.4.10 實戰—使用“漸變工具”給畫面添加彩虹 153 6.5 再見吧!瑕疵—圖像修復工具 153 6.5.1 “仿製源”面板 153 6.5.2 實戰—“仿製源”面板的使用 154 6.5.3 瞭解仿製圖章工具選項欄 154 6.5.4 實戰—仿製圖章工具的使用 155 6.5.5 實戰—圖案圖章工具的使用 156 6.5.6 實戰—使用污點修復畫筆工具去除人物臉部痘痘 157 6.5.7 瞭解修復畫筆工具選項

欄 157 6.5.8 實戰—修復畫筆工具的使用 158 6.5.9 實戰—修補工具的使用 158 6.5.10 瞭解內容感知移動工具選項欄 159 6.5.11 實戰—內容感知移動工具的使用 159 6.5.12 瞭解紅眼工具選項欄 159 6.5.13 實戰—紅眼工具的使用 160 6.5.14 實戰—歷史記錄畫筆工具的使用 160 6.5.15 實戰—歷史記錄藝術畫筆工具的使用 161 6.6 再完美一點—圖像潤飾工具 161 6.6.1 實戰—模糊工具的使用 162 6.6.2 實戰—銳化工具的使用 162 6.6.3 實戰—塗抹工具的使用 162 6.7 精耕細作的好工具—顏色調整工

具 163 6.7.1 瞭解減淡工具選項欄 163 6.7.2 實戰—減淡工具的使用 163 6.7.3 實戰—加深工具的使用 163 6.7.4 瞭解海綿工具選項欄 164 6.7.5 實戰—海綿工具的應用 164 6.8 不要多餘—橡皮擦工具 164 6.8.1 瞭解橡皮擦工具選項欄 164 6.8.2 實戰—用橡皮擦工具製作瓶子裡的世界 165 6.8.3 瞭解背景橡皮擦工具選項欄 165 6.8.4 實戰—用背景橡皮擦工具摳動物毛髮 166 6.8.5 實戰—使用魔術橡皮擦工具摳花朵 167 6.9 綜合實戰—人像修飾 168 第7章 勾畫出色彩斑斕的世界—矢量工具與路徑 7.1 矢

量圖和位圖—瞭解圖像的類型 171 7.1.1 瞭解矢量圖形 171 7.1.2 瞭解位圖圖像 171 7.2 初識路徑—瞭解路徑與錨點 172 7.2.1 什麼是路徑 172 7.2.2 什麼是錨點 172 7.2.3 瞭解繪圖模式 172 7.2.4 實戰—形狀 173 7.2.5 路徑 173 7.2.6 像素 174 7.3 妙筆生花—鋼筆工具 174 7.3.1 認識鋼筆工具組 174 7.3.2 實戰—使用“鋼筆工具”繪製直線 175 7.3.3 實戰—用“鋼筆工具”繪製曲線 175 7.3.4 實戰—用“鋼筆工具”繪製 轉角曲線路徑 176 7.3.5 實戰—用“彎度鋼筆工具”

繪製小鳥 177 7.3.6 瞭解自由鋼筆工具選項欄 178 7.3.7 實戰—用“自由鋼筆工具” 為卡通貓咪添加鬍鬚 178 7.3.8 實戰—用“磁性鋼筆工具”摳人物製作創建合成 179 7.4 路徑精加工—編輯路徑 180 7.4.1 選擇和移動錨點、路徑和路徑段 180 7.4.2 刪除和添加錨點 180 7.4.3 轉換錨點的類型 181 7.4.4 實戰—轉換點工具的使用 181 7.4.5 調整路徑方向 181 7.4.6 實戰—路徑的變換操作 182 7.4.7 實戰—路徑的運算方法 182 7.4.8 實戰—創建自定義形狀 183 7.4.9 路徑的對齊與分佈 184 7.5

管理路徑的利器—路徑面板 184 7.5.1 瞭解路徑面板 184 7.5.2 一次選擇多個路徑與隱藏路徑 185 7.5.3 複製路徑 185 7.5.4 實戰—複製路徑的使用方法 185 7.5.5 保存路徑 186 7.5.6 刪除路徑 186 7.5.7 路徑的隔離模式 186 7.5.8 實戰—路徑與選區的相互轉換 186 7.5.9 實戰—描邊路徑製作音樂海報 186 7.6 快速畫出不同形狀—形狀工具 187 7.6.1 瞭解矩形工具 187 7.6.2 實戰—使用矩形工具製作電商搶先購廣告 188 7.6.3 實戰—可編輯的圓角矩形工具 188 7.6.4 實戰—使用橢圓工具

製作向日葵相冊 189 7.6.5 瞭解多邊形工具 189 7.6.6 實戰—使用多邊形工具製作PPT內頁 190 7.6.7 瞭解直線工具選項欄 190 7.6.8 實戰—直線工具的使用 190 7.6.9 瞭解自定形狀工具 191 7.6.10 實戰—用自定形狀工具製作插畫效果 191 7.7 綜合實戰—聖誕節海報 192 第8章 讓文字插上設計的翅膀—文本的應用 8.1 強大的文本工具—文字工具概述 194 8.1.1 文字的類型 194 8.1.2 瞭解文字工具選項欄 194 8.2 輸入文字很簡單—文字輸入與編輯 195 8.2.1 實戰—創建點文字 195 8.2.2 瞭解字符面

板 195 8.2.3 實戰—字符面板的使用 196 8.2.4 實戰—創建段落文字 197 8.2.5 實戰—編輯段落文字 198 8.2.6 瞭解段落面板 198 8.2.7 瞭解字符樣式和段落樣式面板 199 8.2.8 實戰—段落樣式面板的使用 200 8.2.9 實戰—點文字與段落文字的相互轉換 200 8.2.10 實戰—水平文字與垂直文字相互轉換的應用 200 8.3 讓文字生動起來—創建變形文字 201 8.3.1 實戰—創建變形文字 201 8.3.2 設置變形選項 202 8.4 極具個性—創建路徑文字 202 8.4.1 實戰—沿路徑排列文字 202 8.4.2 實戰—移

動和翻轉路徑上的文字 202 8.4.3 實戰—調整路徑文字 203 8.4.4 實戰—調整文字與路徑的距離 203 8.4.5 實戰—創建異形輪廓段落文本 204 8.5 編輯文字很容易—編輯文字的命令 204 8.5.1 拼寫檢查 204 8.5.2 實戰—“拼音檢查”命令的使用 204 8.5.3 查找和替換文本 205 8.5.4 實戰—智能識別並匹配字體 205 8.5.5 實戰—支持emoji表情包在內的svg字體 205 8.5.6 實戰—將文字創建為工作路徑 206 8.6 綜合實戰—文字海報 207 第9章 一起領略千變萬化的神奇—濾鏡的應用 9.1 初始濾鏡—濾鏡使用方法

209 9.1.1 什麼是濾鏡 209 9.1.2 濾鏡的種類 209 9.1.3 濾鏡使用方法 209 9.1.4 提高濾鏡工作效率 210 9.1.5 快速執行上次使用的濾鏡 210 9.1.6 查看濾鏡的信息 210 9.2 神奇的濾鏡特效—使用濾鏡 210 9.2.1 瞭解濾鏡庫對話框 210 9.2.2 實戰—使用“濾鏡庫” 製作油畫效果 211 9.2.3 實戰—重新排列濾鏡順序 211 9.2.4 混合濾鏡效果 212 9.3 智能對象濾鏡—智能濾鏡 212 9.3.1 實戰—用智能濾鏡製作網點照片 212 9.3.2 實戰—編輯智能濾鏡 212 9.3.3 智能濾鏡和普通濾鏡

的區別 213 9.4 強大的獨立濾鏡—獨立濾鏡 214 9.4.1 實戰—使用自適應廣角校正建築物 214 9.4.2 實戰—使用鏡頭校正調整夜景高樓透視 214 9.4.3 瞭解“液化”濾鏡對話框 214 9.4.4 實戰—使用“液化”濾鏡打造迷人小蠻腰 215 9.4.5 實戰—使用“人臉識別”液化為人物整形 215 9.4.6 實戰—使用消失點製作公益戶外 216 9.5 凹凸有致—3D濾鏡 217 9.5.1 生成凹凸圖 217 9.5.2 生成法線圖 217 9.6 製作繪畫的粗糙筆觸—風格化濾鏡 217 9.6.1 查找邊緣 217 9.6.2 等高線 217 9.6.3 風 2

17 9.6.4 浮雕效果 218 9.6.5 擴散 218 9.6.6 拼貼 218 9.6.7 曝光過度 218 9.6.8 凸出 219 9.6.9 實戰—“油畫”濾鏡的使用 219 9.7 製作出畫筆描邊的效果—畫筆描邊濾鏡 220 9.7.1 成角的線條 220 9.7.2 墨水輪廓 220 9.7.3 噴濺 220 9.7.4 噴色描邊 220 9.7.5 強化的邊緣 221 9.7.6 深色線條 221 9.7.7 煙灰墨 221 9.7.8 陰影線 221 9.8 朦朧美—模糊濾鏡 221 9.8.1 表面模糊 221 9.8.2 動感模糊 222 9.8.3 方框模糊 222

9.8.4 高斯模糊 222 9.8.5 進一步模糊 222 9.8.6 徑向模糊 222 9.8.7 鏡頭模糊與模糊 223 9.8.8 平均 223 9.8.9 特殊模糊 223 9.8.10 形狀模糊 223 9.9 更真實的模糊效果—模糊畫廊 224 9.9.1 實戰—“場景模糊”濾鏡的使用 224 9.9.2 實戰—“光圈模糊” 濾鏡的使用 224 9.9.3 實戰—“移軸模糊” 濾鏡的使用 225 9.9.4 實戰—“路徑模糊” 濾鏡的使用 225 9.9.5 實戰—“旋轉模糊” 濾鏡的使用 226 9.10 變換萬千—扭曲濾鏡 226 9.10.1 波浪 226 9.10.2

波紋 227 9.10.3 極坐標 227 9.10.4 擠壓 227 9.10.5 切變 227 9.10.6 球面化 227 9.10.7 水波 228 9.10.8 旋轉扭曲 228 9.10.9 置換 228 9.10.10 實戰—金屬乒乓球 228 9.11 圖像清晰並不難—銳化濾鏡 229 9.11.1 USM銳化 229 9.11.2 實戰—“防抖”濾鏡的使用 229 9.11.3 進一步銳化與銳化 230 9.11.4 銳化邊緣 230 9.11.5 智能銳化 230 9.12 獨特的濾鏡—視頻濾鏡 231 9.12.1 NTSC顏色 231 9.12.2 逐行 231 9.1

3 繪製素材並不難—素描濾鏡 231 9.13.1 半調圖案 231 9.13.2 便條紙 231 9.13.3 粉筆和炭筆 231 9.13.4 鉻黃漸變 232 9.13.5 繪圖筆 232 9.13.6 基底凸現 232 9.13.7 石膏效果 232 9.13.8 水彩畫紙 232 9.13.9 撕邊 233 9.13.10 炭筆 233 9.13.11 炭精筆 233 9.13.12 圖章 233 9.13.13 網狀 233 9.13.14 影印 233 9.14 質感外觀—紋理濾鏡 234 9.14.1 龜裂縫 234 9.14.2 顆粒 234 9.14.3 馬賽克拼貼 234

9.14.4 拼綴圖 234 9.14.5 染色玻璃 234 9.14.6 紋理化 235 9.15 模擬像素塊效果—像素化濾鏡 235 9.15.1 彩塊化 235 9.15.2 彩色半調 235 9.15.3 點狀化 235 9.15.4 晶格化 235 9.15.5 馬賽克 235 9.15.6 碎片 236 9.15.7 銅版雕刻 236 9.16 渲染效果—渲染濾鏡 236 9.16.1 實戰—“火焰”濾鏡的濾鏡 236 9.16.2 實戰—“圖片框”濾鏡的使用 236 9.16.3 實戰—“樹”濾鏡的使用 237 9.16.4 雲彩與分層雲彩 237 9.16.5 光照效果 23

8 9.16.6 鏡頭光暈 238 9.16.7 纖維 238 9.16.8 實戰—鼠繪真實黑板 238 9.17 各種繪畫風格—藝術效果濾鏡 239 9.17.1 壁畫 239 9.17.2 彩色鉛筆 240 9.17.3 粗糙蠟筆 240 9.17.4 底紋效果 240 9.17.5 幹筆劃 240 9.17.6 海報邊緣 240 9.17.7 海綿 240 9.17.8 繪畫塗抹 241 9.17.9 膠片顆粒 241 9.17.10 木刻 241 9.17.11 霓虹燈光 241 9.17.12 水彩 241 9.17.13 塑料包裝 242 9.17.14 調色刀 242 9.17.

15 塗抹棒 242 9.18 對雜點的控制—雜色濾鏡 242 9.18.1 減少雜色 242 9.18.2 蒙塵與劃痕 242 9.18.3 去斑 242 9.18.4 添加雜色 243 9.18.5 中間值 243 9.19 獨具特色濾鏡—其他濾鏡 243 9.19.1 HSB/HSL 243 9.19.2 高反差保留 243 9.19.3 位移 243 9.19.4 自定 244 9.19.5 最大值和最小值 244 9.19.6 實戰—“最大值”與“最小值”製作人物線稿畫 244 9.20 綜合實戰—水彩小鹿 245 第10章 照片的高級濾鏡處理—Camera Raw 濾鏡 10.1

認識Camera Raw濾鏡 246 10.1.1 Camera Raw濾鏡的工作界面 246 10.1.2 瞭解Camera Raw中的工具 246 10.1.3 瞭解“圖像調整選項卡” 247 10.2 在Camera Raw濾鏡中修改照片 247 10.2.1 實戰—用“縮放工具”放大圖像 247 10.2.2 實戰—用“抓手工具”移動圖像 247 10.2.3 實戰—用“Transform工具”變形圖像 248 10.2.4 實戰—用狀態欄切換視圖 249 10.2.5 實戰—用“污點去除工具” 去除痘痘 249 10.2.6 實戰—用“紅眼去除工具”去除人物紅眼 250 10.2.

7 實戰—更改圖像的大小和分辨率 250 10.3 在Camera Raw濾鏡中調整圖像顏色和色調 251 10.3.1 實戰—調整照片白平衡 251 10.3.2 實戰—用“調整畫筆工具” 調整局部色調 251 10.3.3 實戰—調整照片曝光度 252 10.3.4 實戰—用“徑向濾鏡”調亮局部圖像 253 10.3.5 實戰—用“漸變濾鏡”調整圖像 253 10.3.6 實戰—用“清晰度”滑塊柔和皮膚 253 10.3.7 實戰—調整色相 254 10.4 綜合實戰—在樹上歌唱 254 第11章 表像與現實的差別—蒙版 11.1 瞭解原理—蒙版概述 256 11.2 建立選區—快速蒙版

256 11.3 約束的藝術—矢量蒙版 256 11.3.1 實戰—創建矢量蒙版 256 11.3.2 實戰—向矢量蒙版添加形狀 257 11.3.3 實戰—編輯矢量蒙版中的形狀 257 11.3.4 變換矢量蒙版 258 11.3.5 實戰—將矢量蒙版轉換為圖層蒙版 258 11.3.6 啟動與禁用矢量蒙版 258 11.3.7 刪除矢量蒙版 259 11.4 管中窺豹—剪貼蒙版 259 11.4.1 實戰—創建剪貼蒙版 259 11.4.2 瞭解剪貼蒙版中的圖層 259 11.4.3 實戰—設置剪貼蒙版的不透明度 260 11.4.4 實戰—設置剪貼蒙版的混合模式 260 11.4.5

實戰—將圖層加入或移出剪貼蒙版 260 11.4.6 釋放剪貼蒙版 261 11.5 神奇實用—圖層蒙版 261 11.5.1 實戰—創建圖層蒙版 261 11.5.2 為圖層組添加蒙版 262 11.5.3 實戰—從選區中生成圖層蒙版 262 11.5.4 實戰—從通道中生成蒙版 262 11.5.5 實戰—複製與轉移蒙版 263 11.5.6 實戰—停用與啟用蒙版 263 11.5.7 實戰—鏈接與取消鏈接蒙版 264 11.5.8 應用與刪除蒙版 264 11.5.9 蒙版面板 264 11.5.10 實戰—使用蒙版面板製作—寂靜的天空合成 265 11.6 綜合實戰—夢幻海底 266

第12章 換個角度看圖像—通道 12.1 編輯通道的場所—通道面板 268 12.2 認識通道—通道的類型 269 12.2.1 顏色通道 269 12.2.2 瞭解Alpha通道 269 12.2.3 實戰—新建Alpha通道 269 12.2.4 專色通道 270 12.3 為什麼需要通道—通道的作用 270 12.4 熟練使用通道—編輯通道 270 12.4.1 實戰—選擇通道 271 12.4.2 實戰—載入通道的選區 271 12.4.3 實戰—複製通道 271 12.4.4 編輯與修改專色 272 12.4.5 用原色顯示通道 272 12.4.6 同時顯示Alpha通道和圖像

272 12.4.7 重命名和刪除通道 272 12.4.8 分離通道 272 12.4.9 合併通道 273 12.5 摳取頭髮等細節圖像—通道摳圖 273 12.6 通道也能調色—通道與色彩調整 274 12.7 顏色與混合—“應用圖像”命令 274 12.7.1 瞭解“應用圖像”命令對話框 275 12.7.2 設置參與混合的對象 275 12.7.3 設置被混合的對象 275 12.7.4 設置混合模式 275 12.7.5 制混合強度 275 12.7.6 設置混合範圍 275 12.7.7 實戰—“應用圖像”命令的使用 276 12.8 不透明度恢復陰影中的細節—“計算”命令 27

6 12.8.1 瞭解“計算”命令對話框 276 12.8.2 實戰—“計算”命令的使用 277 12.9 綜合實戰—另類暖色調通道調色 278 第13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動作與自動化 13.1 強大的動作控制面板—動作 279 13.1.1 瞭解動作面板 279 13.1.2 實戰—對文件播放動作 280 13.1.3 實戰—錄製用於處理照片的動作 281 13.1.4 實戰—在動作中插入命令 282 13.1.5 實戰—在動作中插入菜單項目 282 13.1.6 實戰—在動作中插入停止 282 13.1.7 實戰—在動作中插入路徑 283 13.1.8 重排、複製與刪除動作 283 13

.1.9 修改動作名稱 283 13.1.10 修改命令的參數 283 13.1.11 指定回放速度 283 13.1.12 載入外部動作 284 13.2 更快捷地處理大量圖像—批處理 284 13.2.1 瞭解批處理命令 284 13.2.2 實戰—處理一批圖像文件 284 13.2.3 實戰—創建一個快捷批處理程序 285 13.3 自動化語言—腳本 285 13.4 更智能的操作—自動命令 285 13.4.1 實戰—圖層自動對齊和混合 285 13.4.2 實戰—多照片合成為全景圖 286 13.4.3 裁剪並修齊照片 287 13.4.4 條件模式更改 287 13.5 綜合實戰—

錄製調色動作 288 第14章 平面軟件也能玩—網頁動畫 14.1 網頁—切片的應用 289 14.1.1 瞭解切片類型 289 14.1.2 實戰—使用切片工具創建切片 289 14.1.3 瞭解切片工具選項欄 290 14.1.4 實戰—基於參考線製作切片 290 14.1.5 實戰—基於圖層創建切片 290 14.1.6 實戰—選擇、移動與調整切片 291 14.1.7 瞭解切片選擇工具選項欄 291 14.1.8 實戰—劃分切片 291 14.1.9 瞭解劃分切片對話框 292 14.1.10 實戰—組合切片與刪除切片 292 14.1.11 轉換為用戶切片 292 14.1.12

設置切片選項 293 14.2 獲得更好的圖像—優化Web圖像 293 14.2.1 網絡圖像格式 293 14.2.2 實戰—在Photoshop中優化圖像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294 14.3 創建視頻動畫—視頻與動畫 294 14.3.1 瞭解視頻模式時間軸面板 294 14.3.2 實戰—製作鉛筆素描風格視頻短片 295 14.3.3 實戰—在視頻中添加文字和特效 296 14.3.4 瞭解幀模式時間軸面板 297 14.3.5 實戰—閃動霓虹燈招牌字 297 14.4 綜合實戰—變色汽車廣告 298 關於Photoshop Photoshop作為Adobe公司旗下最

著名的圖像處理軟件,其應用範圍覆蓋數碼照片處理、平面設計、視覺創意合成、數字插畫創作、網頁設計、交互界面設計等幾乎所有設計方向,深受廣大藝術設計人員和計算機美術愛好者的喜愛。 本書內容安排 全書共分為20章,首先介紹了Photoshop的應用領域,軟件的界面和操作方法,然後講解了軟件功能,包括圖像的基本編輯方法,包括選區、繪畫、顏色調整、照片修飾、Camera Raw等,再到圖層、蒙版、通道等高級功能,以及文字、濾鏡、視頻、3D與動作等其功能。內容涉及數字圖像處理、摳圖、繪畫、照片修復與潤飾、照片顏色與色調調整、Camera Raw過濾照片處理技術、平面設計、特效設計、3D設計、網頁製作、

動畫等眾多領域。在介紹軟件的同時,還對圖層、蒙版與通道、通道與色彩等核心功能進行了深入剖析,並通過5章的綜合實例,展現了Photoshop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本書內容全面、知識豐富、通俗易懂,操作性、趣味性和針對性都比較強,適合廣大Photoshop愛好者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及各類培訓班的自學教程和參考書。 全新教學方式 本書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思路和理論教條,採用“線上教學+線下鞏固”的方式,從實際的需求出發,詳細講述了各類命令的使用步驟、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應用技巧,加入QQ群有老師負責答疑。 案例貼身實戰 技巧原理細心解說。本書所有案例例例精彩,各個經典,每個實例都包含相應工具和

功能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一些重點和要點處,還添加了大量的提示和技巧講解,幫助讀者理解和加深認識,從而真正掌握知識點,以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目的。 資深講師編著 圖書質量更有保障。本書由經驗豐富的專業設計師和資深講師編著,確保圖書“實用”“好學”。 322個製作實例 製作技能快速提升。本書的每個案例均經過作者的精挑細選,具有典型性和實用性,更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讀者可以邊做邊學,從新手快速成長為Photoshop高手。 配套資源內容 本書附贈教學視頻,細心講解每個實例的製作方法和過程,生動、詳細的講解可以成倍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真正地物超所值。 教學視頻請直接掃描相關位置的二維碼觀看

,也可下載後觀看。 素材文件請掃描章首頁的二維碼進行下載。 本書特別贈送2018新增功能教學視頻,請掃描右側二維碼下載觀看。 本書創作團隊 本書由邢帥教育主編,陳波、張磊、歐潔瑤、吳保甯、孫峰、張甜、廖雄風副主編,參加編寫的還包括李紅萍、陳運炳、申玉秀、李紅藝、李紅術、陳雲香、陳文香、陳軍雲、彭斌全、陳志民、林小群、劉清平、鐘睦、劉裡鋒、朱海濤、廖博、喻文明、易盛、陳晶、張紹華、黃柯、何凱、黃華、陳文軼、楊少波、楊芳、劉有良、劉珊、趙祖欣、齊慧明、胡瑩君等。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力求精益求精,但書中錯誤、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在感謝您購買本書的同時,也希望您能夠把對本

書的意見和建議告訴我們。 …… 編者 2018年1月

「反政治正確」的「地獄哏」風格言論論述分析──以PTT八卦板為例

為了解決照片模糊修復線上的問題,作者蔡柏宏 這樣論述:

  本論文由網路模因(Internet Memes)的觀點出發,觀察臺灣最大的電子布告欄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批踢踢實業坊(PTT)中,鄉民談及「反政治正確」的「地獄哏」時,如何透過文字上的論述,合理化現實社會中,多半會被視為具道德疑慮,甚至強化針對特定群體之仇恨的言論。  「反政治正確」(Anti-Political Correctness)意指近年國內外社會存在著的一股對於「正確的指稱」,乃至保障社會中相對少數、弱勢群體的「政治正確」感到質疑,甚至反感的氛圍。而「地獄哏」(Hellish Gags)則是網路模因中特殊的一支,常於鄉民發揮創意產製的

用戶生成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中,幽默、戲謔地看待他人不幸的經歷,或先天、非自願造成的外在特徵,隱含道德疑慮。不過,卻也時常因文本呈現的手法太過獨特,使閱聽者「忍不住覺得好笑」,游移於「道德」與「不道德」間的模糊地帶。本文發現,「地獄哏」因其敘事手法的「搞笑」與「有趣」而相當吸引人,道德疑慮在此情境下,經常是被「擱置」不談的,著重於「好玩」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地獄哏」等反政治正確的敘事風格,卻也時常作為鄉民針對過往被視為理所當然、位居「主流」的說法及觀點表達質疑,以及提出獨到見解的途徑。許多時候,字裡行間時常透露鄉民對於「政治正確」的重新解讀,甚至反感

。  實際案例上,本文透過論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DA)探究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之間,八卦板極具爭議的事件──「馮魏石事件」中,鄉民集體起鬨、鬧板,以及大眾媒體之網路綜合報導等因素交互影響的同時,鄉民在貼文、留言裡再現出的性別、社會秩序。研究發現,鄉民對於「道德有瑕疵」,進而在關係中「背叛」既有伴侶的女性,以及與社會多數之既有印象差異過大,卻享有政策優惠的原住民等少數群體相當敵視,展現明顯的網路厭女(online misogyny)氛圍,以及劃分我群、他群的現象中,逐漸累積、激化的敵意。更因參與者眾,使得個別鄉民所感受到的罪惡感因責任分散心理(diffusi

on of responsibility)等因素而減緩,從而使諸多涉及敵視、仇恨的網路言論更形極端。  除了分析網路語料,本文亦透過半結構式訪談,以PTT站內信功能與線下人際關係的相互介紹等方式,觸及熟悉PTT文化,且對政治不正確,以及「地獄哏」等網路模因、論述上的風格感興趣的受訪者。訪談發現,此類玩笑等敘事手法的社會及文化意義,並不僅止於表面的「恰當」與「不恰當」,還涉及諸多言說者與閱聽者之間,關於「意義產製」及「能否解讀」的關係。對部分受訪者而言,「地獄哏」是極具創意的敘事手法,其中獨特、游移於「道德」與「不道德」間的「技巧」與「哏」,是此類文本在網路社群中吸引關注,甚至受歡迎的重要因素,

與歧視、惡意沒有必然關聯。但另一方面,難以接受這般玩笑的受訪者,則將「地獄哏」視為一種以「開玩笑」為名,試圖包裝、淡化隱含在網路模因中的惡意與仇恨的手法,著重於其中的道德疑慮。  整體而言,本文觀察到PTT等網路社群中,存在著針對過往看似合理、理所當然的「政治正確」背後,亦時常使非屬狹義的弱勢,卻同樣「過得不太好」的社會成員(本文稱之為「弱勢的多數」)感到極大的相對剝奪感。諸多看似政治不正確的網路起鬨、集體鬧板等現象,很可能有助「弱勢的多數」抒發現實生活中的憤恨與不舒服,或至少透過這樣的方式,使自身得以「被看見」。但另一方面,亦可能因PTT等線上環境中的匿名、去社會線索等因素,激化更多具道德疑

慮,甚至敵視、仇恨特定對象的言論。使得透過網路模因等形式傳遞的玩笑及言論背後,所隱含的政治不正確,乃至反政治正確的議題,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