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教師證代理教師續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請依說明段方式辦理- 無教師證代理教師續聘也說明:無教師證代理教師續聘 - 特教師靠代理撐無教師證也上場文教新訊文教聯合新聞網. wufy62o8.zenesistulum.com; 代理教師應給滿12個月聘期提點子公共政策網路參與 ...

臺北市立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小玉所指導 鄧琬亭的 1994年到2018年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 (2020),提出無教師證代理教師續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音樂教育社會學、學位論文、內容分析、社會階層化、制度、族群與多元文化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劉黃麗娟所指導 張瓊窈的 大學專案教師職涯困境之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專案教師、學術界的派遣工、教育市場化、學術勞動剝削、希望勞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無教師證代理教師續聘的解答。

最後網站試教則補充:二、無教師法第14條各款情事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31條及第33條之情事者。 報名資格:. 一、具有各該教育階段、科(類)合格教師證書者。……【A】.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無教師證代理教師續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1994年到2018年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

為了解決無教師證代理教師續聘的問題,作者鄧琬亭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之論文基本資料與研究內容,藉此瞭解目前相關學位論文的研究趨勢,綜合討論國內外目前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聚焦在巨觀派典,並使用自編類目表分類1994-2018年(83-107學年度)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共計236篇,並進行次數、百分比和排序之量化統計以及質性之描述分析。得出結論如下:1. 1994-2018年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由53所大專院校之博碩生完成,篇數從民國94學年度以後穩定成長,最多出現在民國104學年度;論文出處之學校類型以占整體55%非師範體系學校多於45%師範體系學校,其中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發表38篇論

文為最多;系所所屬學門涵蓋7個領域,最多是藝術及人文領域,其次是社會與相關領域,教育領域排第三,占整體61%的非音樂系所多於音樂系所,占整體83%的非教育系所多於教育系所。2. 1994-2018年臺灣音樂教育社會學相關學位論文之研究主題最多者為階級,其次為政策,族群與多元文化教育排第三議題;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調查研究法,其次為混和或其他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排第三;最多研究類型為導向性基礎研究,其次為純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排第三;研究時間多數使用橫斷研究,縱貫研究次之,橫斷系列研究排第三;研究對象多為特定人物和團體,主要是學生,其次是專業人員,音樂教師排第三。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關於未來研究之建

議:1. 深度詮釋議題的興起或趨勢是否受時空背景影響。2. 擴充研究派典、研究議題內容或做跨國比較,更換研究對象以及另闢音樂教育中的社會心理學議題。

大學專案教師職涯困境之研究

為了解決無教師證代理教師續聘的問題,作者張瓊窈 這樣論述:

自從我國教育部1998年發布規章開放各大學聘任編制外教師後,各大學基於用人彈性調整、節省財政支出、少子女化現象等各種因素考量,逐漸大量聘任編制外專案教師,取代傳統上聘任專任教師的師資進用方式,在專案教師聘任制度無規範及限制的情況下已形成濫用的現象。專案教師被稱為學術界的派遣工,本文透過專案教師在作為勞動者與新世代學者教師之二者身分的特殊勞動處境,觀察在教育市場化的催動下,解析專案教師在體制及結構現實面遭遇到的困境。以鉅觀、中觀、微觀三大層次作為形塑專案教師制度的脈絡觀察,大學組織主體將試用期的風險轉嫁給專案教師,以工作權作為誘餌或威脅而擷取學術勞動剩餘價值,學術社群以學術職涯發展作為箝制,二

大主體藉此進行學術勞動剝削,專案教師在「希望勞動」的期望下積極力求表現而產生對不平等對待現狀的順服。除了對專案教師產生身心壓力、勞動異化之外,也造成對高等教育品質的負面影響及對學術自由的威脅。本研究期望藉由梳理出專案教師的職涯勞動困境,提供一個另外的思考面向,期待以培養學術人才世代交替的思維觀點,少子女化不再是學校發展永續的大限衝擊,而是成為提升高等教育品質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