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推進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火箭推進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奇昌寫的 金屬材料化學定性定量分析法 和劉廷植的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有科學腦?:從邏輯思辨到自我成長,55種教你突破盲點的科學基本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長期自主太空與火箭推進科技之發展也說明:更輕,更有效率的推進劑。 Page 27. Space & Rocket Propulsion Lab,. ASTRC NCKU, Taiwan.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蘭臺網路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系所 吳宗信所指導 鄭宇傑的 渦漩注入式氧化亞氮混合式火箭引擎的開發及驗證 (2020),提出火箭推進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氧化亞氮、混合式火箭引擎、渦漩流、系統動態分析軟體。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理工學院 化學工程碩士班 李金樹、陸開泰、黃其清所指導 曾桓偉的 磷系白色發煙劑真空澆鑄技術開發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紅磷發煙劑、真空澆鑄技術、田口實驗設計法、燃燒性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火箭推進劑的解答。

最後網站火箭發動機比沖- 或單位重量(力)流量的推進劑產生的推力則補充:火箭 發動機單位重量推進劑產生的沖量,或單位重量(力)流量的推進劑產生的推力,又稱比推力。比沖或比沖量是對一個推進系統的燃燒效率的描述。中文名稱比沖影響因素化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火箭推進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金屬材料化學定性定量分析法

為了解決火箭推進劑的問題,作者張奇昌 這樣論述:

  各國所用金屬種類繁多;使用前,必須經過定性與定量化學分析,方俱價值與安全性。本書以簡單、準確的化學分析法,測試合金通常所含23種元素含量。分析步驟中,諸如試劑的反應、加熱……等原理,都有詳細註釋,讓分析者不易犯錯。同時,引介「火花觀測法」,將鋼料放在快轉砂輪上,藉著火花模式及顏色,可研判合金各元素的含量。此二者是本書特色。

渦漩注入式氧化亞氮混合式火箭引擎的開發及驗證

為了解決火箭推進劑的問題,作者鄭宇傑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探討氧化亞氮混合式火箭引擎的開發以及驗證。雖然氧化亞氮混合式火箭引擎在眾多不同種類的火箭引擎中擁有低成本、高操作安全性、推力可控性與自充壓的優點,但亦具有擴散焰燃燒特性造成的低燃料氧化劑混合效率、低燃燒效率的缺點。為了改善此項缺點,學術界提出多種構想,如:多孔燃料的使用、氧化劑渦漩注入方式、端面燃燒燃料構型,其中氧化劑渦漩注入方式可大幅提升氧化劑滯留在引擎燃燒室的時間,且無明顯缺點,對於改善擴散焰特性有相當大的開發潛力,本研究即是開發一種渦漩注入式氧化亞氮混合式火箭引擎,改善原有效率不佳的缺點。研究方法主要分為兩部分,分別為渦漩注入式氧化亞氮混合式引擎的實驗驗證,以及其管路特性模擬

與分析。在實驗驗證上,主要以40公斤推力等級的氧化亞氮火箭引擎為研究主軸,開發並設計軸向氧化劑注入盤(axial injector)及渦漩氧化劑注入盤(swirling injector)做為不同實驗測試條件,並選用工程塑膠聚丙烯做為燃料。透過地面推力靜試實驗,測試並比較改變氧化亞氮注入方式的條件下引擎性能的差異性;在管路特性模擬分析方面,主要利用EcosimPro管路系統動態分析軟體模擬氧化亞氮在實驗過程的管路中不同位置壓力與質量流率隨時間的變化關係,並將模擬結果應用至引擎性能表現的分析上。實驗數據顯示,在引擎平均推力大小約40公斤時燃燒艙壓達約40 bar,噴嘴面積比為6.25情形下,如同

設計時所設定之參數;在渦漩注入式氧化亞氮混合式火箭引擎的引擎比衝值約為220秒,比起軸向注入式氧化亞氮引擎高出至少10%的比衝值效能(Isp efficiency)。除此之外,氧化亞氮通量與燃料耗蝕率的關係也顯示渦漩注入式混合式火箭引擎在特定氧通量(120 kg/s-m2)情況下,其燃料耗蝕率(1.92 mm/s)約為軸向注入式火箭引擎的1.5倍,顯示了對擴散焰特性的改善效果。另一方面,EcosimPro模擬與實驗數據比較的差異性僅在3%以內,顯示EcosimPro對於氧化亞氮物理量的模擬有很高程度的準確性。

為什麼優秀的人都有科學腦?:從邏輯思辨到自我成長,55種教你突破盲點的科學基本功

為了解決火箭推進劑的問題,作者劉廷植 這樣論述:

◎達到市占率百分之一的目標,有那麼容易嗎? ◎刺激群體前進的「鯰魚效應」竟然是謠傳? ◎「挑戰者號」爆炸事故源於NASA組織的侷限與僵化? ◎為什麼大多數人慣用右手? ◎太乾淨的環境反而容易激發氣喘病?   這些似是而非、人們習焉而不察的概念,普遍存在生活中、職場上,其實都與科學脫不了關係。但世人普遍認為,科學是生硬的大道理,是專家學者的事,與自我啟發、日常生活,甚至企業管理毫無關係。但是——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推薦書單中,有為數不少的科學書;   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以愛讀科學書聞名於世;   設計電動車、開發太空探索技術的伊隆.馬斯克,藉由閱讀科學書籍,得以持續創新。

  這些卓越的領導者之所以愛讀科學書,因為這是一門與生活有密切關聯的學問,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角,如果沒有數千年來所累積的科學知識支撐,是不可能誕生的。   作者精選55種與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科學議題,以淺顯易懂的說故事筆法,舉例說明有所本的科學知識,有的是澄清誤解,有的是強調重點,有的用正反方影響去談,與讀者分享如何洞悉科學知識背後所隱含的意義。無論是想成為企業菁英的上班族,想要以輕鬆方式建立科學觀念的學生,或是每天面對各種科學新知衝擊,想要自我進修的社會大眾,都能藉由本書習得科學基本功。 本書特色   ◎55種影響決策的思維,每篇1500

字,讀者自由決定閱讀順序,沒有壓力。適合通勤時閱讀。   ◎每則科學研究皆有附上出處,方便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查找。  

磷系白色發煙劑真空澆鑄技術開發研究

為了解決火箭推進劑的問題,作者曾桓偉 這樣論述:

謝辭 i摘要 iiAbstract iii目錄 v表目錄 ix圖目錄 x1.緒論 11.1研究動機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流程 22.文獻回顧 52.1發煙劑簡介 52.1.1發煙劑的用途 52.1.2發煙劑的發展歷程 62.1.3發煙劑的類型 62.1.4發煙劑的發展趨勢 72.2白色發煙劑的組成類型 72.2.1磷型發煙劑 72.2.2六氯乙烷(HC)型發煙劑 92.2.3四氯化鈦(FM)型發煙劑 102.2.4粉末型發煙劑 102.3紅磷發煙劑的配方分析 112.3.1紅磷含量對燃燒性能的影響 122.3.2氧化劑對燃燒性能的影響 132.3.3膠合劑對燃燒性能的影響 142

.4紅磷發煙彈製備技術 152.4.1壓鑄製程 152.4.2真空澆鑄製程 162.4.3兩者優缺點分析 162.5發煙劑性能量測及分析方法 172.5.1熱化學特性 172.5.2燃燒性能 192.5.3機械性能 202.5.4儲存安定性 212.6田口實驗規劃法 222.6.1田口實驗規劃 232.6.2田口品質分析 242.6.3最佳化設計 252.6.4確認實驗 253.實驗 263.1實驗藥品 263.2實驗儀器設備 273.2.1同步熱分析儀(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zer, STA DSC-TGA) 273.2.2真空安定性測試設備(Vacuum st

ability tester, VST) 283.2.3真空脫泡攪拌機(Vacuum defoaming mixer, VDM) 283.2.4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293.2.5拉伸試驗機(Tensile testing machine, TTM) 303.2.6硬度計 (Hardness tester, HT) 303.2.7溫度量測裝置 (High-speed multifunction logger, HML) 313.2.8燃燒實驗配置及視覺化顯像與擷取系統 323.2.9煙密度測試箱(Smoke density te

st chamber, SDTC) 333.3實驗規劃 343.3.1熱化學特性實驗 343.3.2安定性實驗 343.3.3相容性實驗 353.3.4發煙劑配方規劃 363.3.5發煙劑藥柱性能測試 373.3.6全尺寸發煙劑藥柱製備及性能測試 373.4實驗步驟 373.4.1熱化學特性實驗 373.4.2真空安定性測試 393.4.3相容性測試 403.4.4縮尺發煙劑藥柱製備 403.4.5發煙劑藥柱燃速測試 433.4.6發煙劑煙密度測試 443.4.7全尺寸發煙劑藥柱製備及性能測試 453.5安全注意事項 474.結果與討論 484.1熱化學性質的量測與評估 484.2安定性量測

與評估 504.3相容性量測與評估 524.4縮尺發煙劑藥柱性能量測與評估 554.4.1田口實驗結果的分析及驗證 554.4.2藥柱熟化時間及熱硬度值量測 604.4.3藥柱組成分布均勻性觀測 614.4.4藥柱機械性能量測 624.4.5發煙劑燃燒煙密度量測 634.5全尺寸發煙劑藥柱性能量測與評估 644.5.1發煙劑藥柱真空澆鑄製備 644.5.2發煙劑藥柱燃燒觀測 655.結論 67附錄 68參考文獻 82自傳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