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植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瀕危植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英)彼得·湯普森寫的 種子與人類文明 和印紅的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繪譜 •第一卷蕨類植物、裸子植物 (大眾普及本)1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當年度經費: 2382 千元 -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也說明:針對瀕危的維管束植物,持續調查記錄其野外族群及生育環境等基本資料,於本中心設置精密溫室一棟,蒐集瀕危植物活體基因進行移地保存,並進行繁殖技術探討來尋求最合適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北京大學 和學苑所出版 。

靜宜大學 食品營養學系 王俊權所指導 施昀臻的 牛樟葉萃取液之抑菌性、抗氧化、抗發炎、抗癌能力之研究 (2021),提出瀕危植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牛樟葉、抗氧化、抑菌活性、抗發炎、抗癌活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宜蘭大學 園藝學系碩士班 高建元所指導 劉思妤的 黑皮月界癒傷組織之誘導及其植株再生 (2020),提出因為有 莖多肉、器官發生、牻牛兒苗科、瀕危植物的重點而找出了 瀕危植物的解答。

最後網站訊息專區- 林業新聞- 竊取、販賣稀有瀕危植物!小心觸法!!則補充:... 管理處接獲民眾舉報有不法人士於網路販賣「小垂枝石松」稀有瀕危植物,臺 ... 鳳尾蘭及萬年松等山區植物,全案目前依竊盜及違反森林法罪嫌移送。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瀕危植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種子與人類文明

為了解決瀕危植物的問題,作者(英)彼得·湯普森 這樣論述:

人類與種子的歷史構成了文明的歷史。種子影響了演化的進程,影響甚至決定了人類的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植物種子的演化史、人類文明與植物種子的關係,講述了植物塑造人類文明的精彩故事。   本書既講述了種子的故事,也講述了人類對於種子的科學探究;既講述了種子的“雄心”與生存策略,也講述了人類探索與積累種子知識的歷史;本書還探討了當代廣被關注的農作物基因改良、種子保護等重大問題。   本書講述了史詩般的“種子文明史”,是堪比《槍炮、病菌與鋼鐵》的“種子的史詩”。 彼得·湯普森(Peter Thompson),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學術總監,世界瀕危植物物種保護領域的先驅

者,世界著名的“千年種子庫”的奠基人。湯普森著述頗豐,本書是其生前最後一本書,也是其影響很大的一本書。 導 言 第一章 農業的根基 第二章 釋放的基因 第三章 種子的形成 第四章 生存的策略 第五章 時空的旅者 第六章 園中的種子 第七章 豐富的追求 第八章 種子的銀行 結 語 未來的前景

瀕危植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你聽過植物獵人嗎?清華大學教授李家維博士組建了一支「植物獵人」團隊,他們走訪全球各地只為了找到罕見的植物物種。其中有一位傳奇人物,學歷只有國中畢業,經歷卻比博士們豐富。
他就是洪信介!阿介加入團隊僅一年的時間,採集了1500種瀕危植物,製作了15000份標本,成為台灣海外標本採集最多的人!但你能想到他原本只是個盜花賣錢的窮小子嗎?更多的人生故事,跟著影片我們看下去吧!

影片授權:一条 YIT
觀看更多: https://bit.ly/2r5gBGQ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牛樟葉萃取液之抑菌性、抗氧化、抗發炎、抗癌能力之研究

為了解決瀕危植物的問題,作者施昀臻 這樣論述:

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屬於台灣特有樟科樹種,其樹幹是藥用真菌牛樟芝 (Taieanofugus camphoratus)的主要宿主。雖然牛樟葉產量豐富,但鮮有學者深究牛樟葉萃取液之生理功效與利用價值。本論文目的旨在利用不同濃度0%、50%、80%和95%的乙醇溶劑製備牛樟葉萃取液(WE、50AE、80AE和95AE),分析萃取液之抗氧化活性成分(總多酚、類黃酮)組成與黃樟素含量,並進行抗氧化、抗癌活性測試,以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和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作為抑菌

評估菌株,另以環氧化酶-2(COX-2)抑制活性試驗與巨噬細胞測試抗發炎能力,並由以上試驗評估牛樟葉作為保健原物料來源的可能性。結果顯示,50AE的總多酚(16.98 ± 0.18 mg GAE/g)與類黃酮(1.90 ± 0.04 mg QE/g)含量為四種萃取液之冠,且與其他同濃度的牛樟葉萃取液相比,在DPPH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還原力及鐵還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測試中的抗氧化表現最佳。而所有萃取液對抗氧化能力皆呈現濃度依賴性。此外,95AE對三種測試菌株皆具中度抑菌活性。抗發炎能力方面,濃度10 mg/mL的四

種牛樟葉萃取液具有最佳的COX-2抑制活性。給予10 μg/mL的80AE相較於控制組,可使受脂多醣(LPS)誘導的Raw 264.7 cell降低達50.05%的一氧化氮生成量。腸癌細胞(C2BBe1)抑制活性測試結果顯示,相較於控制組,1000 μg/mL的80AE和95AE萃取液,能顯著降低C2BBe1細胞存活率,達94.64%和93.99%。本實驗結果說明,不同萃取溶劑將會影響牛樟葉萃取液的化學組成與生理活性,並顯示牛樟葉萃取液能提供有效的抑菌性、抗氧化、抗發炎能力與抑制C2BBe1細胞生長,是具有作為保健食品、抑菌劑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

ammatory drugs, NASIDs)開發潛力的素材。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繪譜 •第一卷蕨類植物、裸子植物 (大眾普及本)1

為了解決瀕危植物的問題,作者印紅 這樣論述: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繪譜•第一卷蕨類植物、裸子植物》以中國傳統繪畫形式繪製的植物圖畫為主,配以簡略文字介紹每種植物的產地、特徵、習性等科學內容,加入總論對中國特有瀕危植物現狀、分佈特點進行論述。以植物為描繪物件的標本畫在西方已是歷史悠久的一個畫種,對近代植物學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普及學科基礎知識、提高人民的科學素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雖然植物早已出現在中國人繪畫中,但以科學為目的的畫作卻遲遲沒有出現(雖有本草圖集等,但均以藥學研究為基礎且畫工較差)。 現我社將專業的畫家和植物學家結合,開創以嚴謹的科學資料為基礎的繪畫表現形式,即科學畫。與傳統的植物標本畫不同,科學畫具有極高的審美價

,且更為生動。對於傳統的花鳥、靜物畫來說,科學畫具有極高的科學性,它是在各領域專家的指導和眾多資料資料的支援下,通過藝術家的巧妙構思繪製而成的。該書以專業的科學知識為基礎、生動優美的繪畫為形式,向讀者全面翔實地介紹了中國特有的、珍稀的植物。將抽象、枯燥的植物學動物學知識和保護環境生態理念直觀、生動地以繪畫的形式傳播給大眾。該書為之前已出版的、高端收藏版之大眾普及版。 印紅 女,漢族,1956年10月生,江蘇泰興人,九三學社社員,高級工程師。1975年1月參加工作,西北林學院林學系林學專業畢業。原國家林業局副局長,負責野生動植物保護、外事方面工作。現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兼秘

書長。九三學社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第十一屆副主席。  

黑皮月界癒傷組織之誘導及其植株再生

為了解決瀕危植物的問題,作者劉思妤 這樣論述:

黑皮月界 (Sarcocaulon multifidum)又名黑羅剎,為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龍骨葵屬(Sarcocaulon)的一員,黑皮月界為多年生矮灌木,其膨大莖或枝條形態特殊且羽狀葉具有細緻的絨毛,為多肉植物中極稀有的品種之一。月界目前採取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透過種子實生及扦插法,但這些方法繁殖效率並不高,如種子取得不易、種子活力不易保存、幼苗生長緩慢且不易栽培,扦插繁殖數量有限且失敗率高,而植物組織培養是能夠提升此類多肉植物繁殖潛力的技術。本研究以黑皮月界為實驗材料,探討不同濃度組合之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於其癒傷組織誘導及植株再生之影響,是首次建立龍骨葵屬植物微體繁殖的研究報

告。本研究以黑皮月界莖段作為培植體,進行植株再生之研究,試驗結果發現莖段培養於1 mg/L BA + 0.1 mg/L NAA之MS培養基,癒傷組織誘導率達100%。癒傷組織增殖試驗結果表明,含10 mg/L BA搭配 NAA之MS培養基有最佳的增殖效果(66-100%),且誘導出不同形態之癒傷組織。後續篩選具活性之癒傷組織進行芽體誘導試驗,結果顯示添加5 mg/L BA與1 mg/L NAA之MS培養基中能誘導出最高的芽數形成,平均4.3個芽。而再生芽體培養於1 mg/L IAA之MS培養基中有最佳的根部誘導率,平均根數4.5。本研究為了解癒傷組織分化及芽體再生之過程,選取不同分化階段之黑皮

月界癒傷組織作為材料,進行組織石蠟切片分析,以建立完整的黑皮月界器官形態發生之過程。最終再生植株以赤玉土進行出瓶馴化試驗,其再生苗之存活率可達90%以上。根據以上結果,本研究建立快速且有效率的黑皮月界癒傷組織植株再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