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娥俊昊交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王韻所指導 陳宥喬的 一「媽」各表:兩岸媽祖信仰交流再檢視 (2020),提出潤娥俊昊交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媽祖信仰、媽祖聯誼會、兩岸交流、政教關係、宗教統戰。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政治研究所 謝奕旭所指導 郭大緯的 中共軍事軟實力論述與運用之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軍事軟實力、政治工作、軍事外交、心理戰、法律戰、輿論戰的重點而找出了 潤娥俊昊交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潤娥俊昊交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媽」各表:兩岸媽祖信仰交流再檢視

為了解決潤娥俊昊交往的問題,作者陳宥喬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媽祖廟聯誼組織在兩岸宗教交流的角色和影響力,同時釐清中共利用媽祖信仰進行對台統戰的目的和機制。以鎮瀾宮成立的台灣媽祖聯誼會為研究對象,本研究藉由深度訪談發現,國內近20年逐漸興起的媽祖聯誼會成為大中型媽祖廟爭奪象徵地位的新場域,而入會的廟宇亦從中爭取該廟的神聖和世俗利益,體現了聯誼會開拓南北的「媽祖緣」及伴隨的人情壓力。在「信仰搭台,經貿唱戲」的宗教治理思維,中國境內近20年亦出現多個含省市級以下的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多點對接台灣各媽祖廟聯誼組織,兩岸媽祖信仰交流出現組織化、制度化的趨勢,強化了兩岸媽祖信仰社群「核心-邊陲」的生態體系。綜覽近20年的兩岸媽祖信仰交流,本研究認

為這已形成一個跨海峽的「媽祖文化產業複合體」,這個共生關係由兩岸地方政府、媽祖廟團體和旅行業者組成,他們幾乎聯合壟斷各種形式的交流。本研究以統戰是維持中共政權正當性的視角切入,從「正當化理論」衍生出「整合」、「吸納」、「動員」、「排擠」與「分化」5種統戰策略,描繪中共利用媽祖信仰在兩岸施展哪些統戰作為,並驗證中共對台宗教統戰的最終目標,是透過在深度參與兩岸交流的跨海峽社群內部進行「大宣傳」,以維繫中共的執政正當性。現有文獻多提及中國宗教團體是中共統治的工具,卻忽略了在大格局下台灣行為者的主體性。本研究認為,台灣廟宇在交流過程中具有潛在放大或縮小中共統戰效果的能力。從台灣宮廟頭人的交流經驗重構和

詮釋當中,本研究得以推斷台灣媽祖廟聯誼組織在應對中共統戰攻勢,成為民主社會的破口或堤防,可能取決於宮廟頭人在交往過程掌握多少主動權及風險意識。

中共軍事軟實力論述與運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潤娥俊昊交往的問題,作者郭大緯 這樣論述:

儘管中共宣稱以和平方式成為一個不具威脅的崛起大國,但在國際體系中,仍被美國及周邊國家視為競爭對手;在其「和平發展」的論述上,也受到多重的檢視。中共為使整體軍事實力的發展能通過國際體系重重檢視而有所提升,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遂提出要發展適合共軍的「軍事軟實力」的研究指示。奈伊從美國霸權體制運作下,發現在硬實力運用的過程中,有相當多的阻礙;因此在1990年適時提出「軟實力」概念,警示美國在權力運作上不能一意孤行,必須適當搭配軟實力運用,才得以發揮權力運用的最大功效。本文即藉由理解奈伊「軟實力」概念為出發點,歸納、整理中共學者對「軍事軟實力」的論述內涵及其運用,探究並瞭解中共發展軍事軟實力之實際走向

。「軍事軟實力」是中共學者從奈伊軟實力概念所延伸出來的一個新概念,但並非單純完全接受奈伊軟實力觀點。中共「軍事軟實力」運用係以「對己、對友、對敵」為主要指涉對象,是以非暴力性、非強制性為主的手段。對己,透過政治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發揮其「凝聚力、鼓舞力、動員力、整合力」等功能;對友,是以「軍事外交」為主要手段,藉由普遍性、合作性以及交流性軍事外交作為,塑造國家良好形象以及降低「中國威脅論」的影響,發揮其「感染力、同化力」等功能;對敵,係以「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為主要運用核心,藉此產生「震懾力、瓦解力」等功能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