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掃描工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漏洞掃描工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盛洋李華峰寫的 墨守之道:Web服務安全架構與實踐 和錢雷胡志齊的 網路攻防技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常用Web安全扫描工具合集 - 腾讯云也說明:初入门时,喜欢将目标站点直接丢扫描器,慢慢等扫描结果,极度依赖Web扫描器;而有一些漏洞高手,善于运用运用各种工具但并不依赖工具,经常可以找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宜蘭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 陳麒元所指導 林聖翔的 應用生成對抗式網路的自動化網頁安全測試 (2018),提出漏洞掃描工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頁安全、生成對抗式網路、網頁安全測試系統、網頁安全測試。

而第二篇論文義守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楊吳泉所指導 辜育誠的 以太坊平台的去中心化應用漏洞掃描分析 (2018),提出因為有 區塊鏈、以太坊、去中心化應用、資訊安全、弱點掃描的重點而找出了 漏洞掃描工具的解答。

最後網站網站安全/漏洞掃描工具 - mini box 迷你盒子則補充:幾款免費的網站弱點掃描軟體sqlmaphttps://github.com/sqlmapproject/sqlmap免費python 撰寫,主要針對網站的SQL Injection 問題掃描這個是最常被使用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漏洞掃描工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墨守之道:Web服務安全架構與實踐

為了解決漏洞掃描工具的問題,作者盛洋李華峰 這樣論述:

近年來,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進步,也方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隨之而來的網路安全問題日益突顯。如何構建安全可靠的網路環境,如何與時俱進地把新技術納入網路安全防護的實踐當中,成為網路安全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本書聚焦於 Web 服務常用的安全技術,以案例形式展示 Web 服務所面臨的威脅,並給出了豐富多樣的解決方案。本書由淺入深地介紹了 Web 安全的相關主題,包括 Web 應用程式基礎理論、Web伺服器與負載均衡、HTTPS和CDN的安全問題、Web服務的安全因素、如何保護Web服務、WAF原理與實踐、Web日誌審計、蜜罐技術、大資料時代的Web安全、網路安全解決方案等內容。 本

書適合網路安全領域的研發人員、運維人員、高校師生、培訓機構等群體閱讀參考。 盛洋,新浪網高級安全與開發工程師,長期從事企業資訊系統開發與嵌入式系統開發。在進入互聯網資訊安全領域之後,他將企業級資訊安全工程方法與對嵌入式系統高性能的要求融入互聯網安全資訊系統的開發實踐中,深度參與了互聯網企業雲服務防護實踐和安全資訊系統的構建。他還是《安全客》季刊的作者,FreeBuf安全智庫指導專家顧問及“年度作者”。他也是一名活躍的技術博主,運營公眾號“糖果的實驗室”。 李華峰,資訊安全顧問和自由撰稿人,FreeBuf安全智庫指導專家顧問,多年來一直從事網路安全滲透測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網

路安全部署、網路攻擊與防禦以及社會工程學等方面有十分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他還是一位高產的技術作者,已出版多本原創著作和譯著,為學界和業界的網路安全教學和實踐提供了助力。他經常通過公眾號“邪靈工作室”給大家分享圖書相關的資料和實用的技術指南。 第1章 初探門徑 ——Web應用程式基礎理論 1 1.1 Web應用程式是怎樣煉成的 1 1.2 程式師是如何開發Web應用程式的 6 1.2.1 Web程式的分層結構 7 1.2.2 各司其職的程式師 8 1.3 研究Web應用程式的“利器” 11 1.3.1 黑盒測試類工具 11 1.3.2 白盒測試類工具 13 1.4 小結 1

4 第2章 登堂入室 ——Web伺服器與負載均衡 15 2.1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15 2.2 眾人拾柴火焰高——集群技術 17 2.2.1 集群技術的核心——負載均衡演算法 18 2.2.2 實現負載均衡的設備 19 2.2.3 集群的高可用性 21 2.2.4 負載均衡設備的部署 22 2.2.5 集群擴展實例 23 2.3 用LVS實現負載均衡 25 2.3.1 DR模式 26 2.3.2 TUN模式 26 2.3.3 NAT模式 27 2.3.4 FULL NAT模式 28 2.4 保證負載均衡設備的高可用性 28 2.5 基於OpenResty的負載均衡方案 32 2.6 使用T

OA溯源真實IP 33 2.7 小結 34 第3章 禍起蕭牆 ——HTTPS和CDN的安全問題 35 3.1 伺服器與流覽器溝通的橋樑——HTTP 35 3.1.1 HTTP的工作原理 36 3.1.2 HTTP的缺陷 37 3.2 以安全為目標的HTTPS 38 3.2.1 HTTPS的工作原理 38 3.2.2 針對HTTPS的攻擊 39 3.2.3 HSTS的工作原理 40 3.2.4 針對HSTS的攻擊 41 3.3 CDN相關的概念 43 3.3.1 HTTP範圍請求 45 3.3.2 DDoS攻擊 47 3.3.3 放大攻擊 47 3.4 RangeAmp攻擊 48 3.4.1 

小位元組範圍(SBR)攻擊 49 3.4.2 重疊位元組範圍(OBR)攻擊 50 3.5 小結 52 第4章 四戰之地 ——Web服務的安全因素 53 4.1 Web服務所面臨的威脅 53 4.2 Web服務安全的外部環境因素 54 4.2.1 作業系統的漏洞 55 4.2.2 伺服器應用程式的漏洞 66 4.2.3 Docker的缺陷 69 4.3 Web服務安全的內部代碼因素 71 4.3.1 常見的Web程式漏洞 71 4.3.2 Web漏洞測試程式(以PHP DVWA為例) 73 4.3.3 命令注入(Shell Injection)的成因與分析 76 4.3.4 檔包含漏洞的分析與

利用 82 4.3.5 上傳漏洞的分析與利用 88 4.3.6 跨站請求偽造漏洞的分析與利用 92 4.3.7 XSS的分析與利用 96 4.4 Web服務安全檢測工具(靜態代碼審計和動態檢測) 100 4.4.1 資訊搜集工具 100 4.4.2 漏洞掃描工具 102 4.4.3 Web安全掃描工具 103 4.4.4 代碼審計工具 104 4.5 小結 105 第5章 道高一尺 ——如何保護Web服務 106 5.1 WAF基礎知識 107 5.1.1 WAF簡介 107 5.1.2 反向代理機制 108 5.1.3 DDoS防護與WAF的區別 110 5.1.4 反爬蟲防護與WAF的區

別 110 5.1.5 WAF的工作原理 110 5.2 Lua語言基礎 115 5.2.1 Lua保留字 115 5.2.2 變數與資料結構 115 5.2.3 控制結構 116 5.2.4 函式宣告與調用 117 5.2.5 規則運算式 121 5.3 WAF的規則編寫 122 5.3.1 XSS攻擊攔截正則 122 5.3.2 SQL注入攔截正則 123 5.4 高級攔截過濾規則 124 5.5 WAF的日誌分析技術 126 5.5.1 C模組日誌擴展模組 126 5.5.2 Lua的UDP日誌發送 129 5.5.3 Kafka日誌收集 130 5.5.4 在Conf中配置Syslog

日誌輸出 130 5.5.5 基於log_by_lua階段實現日誌轉發 131 5.6 閘道型WAF系統 132 5.6.1 安裝OpenResty 133 5.6.2 安裝Lapis 133 5.6.3 創建Lua Web應用 133 5.6.4 Lor框架 135 5.6.5 Orange閘道 136 5.6.6 在雲環境中部署Orange 140 5.6.7 Apache APISIX閘道 144 5.7 流量鏡像與請求調度 147 5.7.1 流量鏡像與蜜罐系統的聯繫 147 5.7.2 配置邏輯 148 5.7.3 動態切換上游(蜜罐) 149 5.8 動態跟蹤技術 151 5.8.

1 保證閘道的安全性 151 5.8.2 動態跟蹤技術 152 5.9 小結 153 第6章 魔高一丈 ——WAF可以讓我們高枕無憂嗎 154 6.1 入侵者如何檢測WAF 154 6.1.1 網站有無WAF保護的區別 154 6.1.2 檢測目標網站是否使用WAF 155 6.1.3 檢測目標網站使用的WAF產品 158 6.2 入侵者如何繞過雲WAF 161 6.3 常見的WAF繞過方法 163 6.3.1 利用WAF的檢查範圍 164 6.3.2 WAF與作業系統的解析差異 165 6.3.3 利用WAF與伺服器應用程式的解析差異 170 6.3.4 編解碼技術的差異 172 6.3.

5 其他常用方法 175 6.4 小結 176 第7章 有跡可循 ——Web日誌審計 177 7.1 Web服務的日誌聚合 178 7.1.1 KafkaCat安裝 178 7.1.2 Nginx和OpenResty日誌配置 179 7.1.3 用KafkaCat發送日誌 180 7.2 Kafka資料佇列服務安裝 180 7.2.1 Kafka安裝與配置 180 7.2.2 Zookeeper安裝與配置 184 7.2.3 創建索引並測試 186 7.3 NxLog 187 7.3.1 NxLog安裝 187 7.3.2 NxLog配置 187 7.4 Graylog 189 7.5 日誌

自動化取證分析 198 7.6 小結 204 第8章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蜜罐技術 205 8.1 蜜罐技術簡介 205 8.2 蜜罐的部署 208 8.2.1 Python環境安裝 208 8.2.2 安裝PIP 208 8.2.3 安裝VirtualEnv 208 8.2.4 創建Python虛擬環境 208 8.2.5 安裝OpenCanary 209 8.2.6 蜜罐系統組態管理 209 8.2.7 蜜罐服務分析 209 8.2.8 啟動蜜罐系統 214 8.3 常見的蜜罐服務 215 8.3.1 HTTP 216 8.3.2 FTP 217 8.3.3 SSH 218 8.3.

4 Telnet 218 8.3.5 MySQL 219 8.3.6 Git 219 8.3.7 NTP 220 8.3.8 Redis 220 8.3.9 TCP 221 8.3.10 VNC 221 8.3.11 RDP 222 8.3.12 SIP 223 8.3.13 SNMP 223 8.3.14 Nmap 224 8.3.15 SYN探測 225 8.3.16 FIN 225 8.3.17 XmasTree 226 8.3.18 Null 227 8.3.19 MSSQL 228 8.3.20 HTTPProxy 228 8.4 虛擬蜜罐技術與擴展 229 8.5 蜜罐運維管理 2

34 8.6 蜜罐流量監聽技術與實現 236 8.6.1 基於C與Pcap實現的流量分析工具 236 8.6.2 創建蜜罐監聽 237 8.6.3 編寫Makefile 239 8.6.4 核心API解析 239 8.6.5 資料來源外掛程式 243 8.6.6 過濾外掛程式 245 8.6.7 日誌輸出外掛程式 246 8.7 用交換機埠聚合技術實現蜜罐部署 247 8.7.1 交換機埠聚合與蜜罐VLAN劃分 247 8.7.2 單物理網卡與多IP蜜罐實例監聽 248 8.7.3 案例1:捕獲內網服務發起的掃描行為 248 8.7.4 案例2:勒索病毒軟體監控 249 8.7.5 收集攻擊p

ayload資料 249 8.7.6 日誌中心與威脅報警 250 8.7.7 蜜罐系統的監控與運維 251 8.8 小結 252 第9章 眾擎易舉 ——大資料時代的Web安全 253 9.1 正常URL與惡意URL 254 9.2 傳統的惡意URL檢測方法 256 9.3 當URL檢測遇上機器學習 257 9.4 深度學習框架 258 9.5 URL的向量表示 259 9.6 基於LSTM的惡意URL識別模型 261 9.7 URL識別模型與WAF的結合 264 9.7.1 自動威脅日誌採集 265 9.7.2 Sklearn大資料環境 267 9.7.3 大數據建模實踐 269 9.8 小

結 271 第10章 步步為營 ——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272 10.1 通過命令注入漏洞進行滲透 273 10.1.1 攻防系統結構 273 10.1.2 DVWA的反彈Shell操作 275 10.1.3 日誌與資料中心 276 10.2 基於DSL的攔截檢查防禦 278 10.2.1 DSL與小語言OpenResty EdgeLang 278 10.2.2 基於OpenResty EdgeLang的攔截檢查 280 10.3 基於語義分析庫的威脅攻擊分析 282 10.3.1 語義分析原理 282 10.3.2 libInjection語義分析庫 283 10.3.3 開源語義分析庫的局

限 283 10.4 基於神經網路的威脅建模手段 284 10.4.1 規則泛化 284 10.4.2 資料神經網路 284 10.5 跟蹤Shell反彈執行進程 285 10.5.1 System動態跟蹤技術 285 10.5.2 OpenResty YLang語言 287 10.5.3 火焰圖與動態跟蹤 289 10.5.4 OpenResty YSQL語言 290 10.6 小結 292

應用生成對抗式網路的自動化網頁安全測試

為了解決漏洞掃描工具的問題,作者林聖翔 這樣論述:

安全評估涵蓋許多不同的做法,當你必須做黑箱測試的情況下,測試者經常會使用模糊測試來做漏洞挖掘,但沒有一種方法能夠確定目標系統已經被挖掘出所有的漏洞,除非將測試目標所有非預期的輸入皆測試過,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測試的效率就變得很重要。以網頁安全為例,資安工程師在做測試時,通常會準備一個大量的攻擊語法列表,一些著名的免費漏洞掃描工具,除了使用現成的攻擊語法列表外,有些是基於已知的攻擊語法格式來生成攻擊語法,這樣的方式能夠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但這樣的結果僅能測試出已經被發現的問題,甚至有時候成功率也不高。為了增加安全測試的效率,我們靠增加攻擊語法的可變性,希望能挖掘出更多漏洞,因此我們提出了一

套結合生成對抗式網路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的自動化網頁安全測試系統,藉由生成對抗式網路能生成額外資料,來學習和產生攻擊語法,讓安全測試人員在測試上有新的選擇。

網路攻防技術

為了解決漏洞掃描工具的問題,作者錢雷胡志齊 這樣論述:

本書按照專案教學、任務驅動的方法進行組織編排。本書共7 個項目,分別為情報收集、漏洞掃描工具的使用、Web 系統資訊收集、Web 常見漏洞利用、作業系統攻擊與防範、後門提權以及痕跡清除。 本書可作為各類職業院校網路資訊安全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資訊安全管理初學者的入門自學參考書。 專案1 情報收集.................................................... 1 項目概述...................................................................... 1 項目分析..

.................................................................... 1 任務1 使用Nmap 發現主機作業系統.............................. 1 任務2 使用Nmap 探測系統服務.................................... 5 任務3 使用Nmap 探測特定漏洞.................................... 9 項目總結.............................................................

......... 11 專案2 漏洞掃描工具的使用................................ 12 項目概述...................................................................... 12 項目分析...................................................................... 12 任務1 使用Nessus 探測系統漏洞.................................. 12 任務2 使用AWVS 探測Web 系統漏洞...

........................ 17 任務3 使用AppScan 探測Web 系統漏洞....................... 22 項目總結...................................................................... 28 專案3 Web 系統資訊收集.................................... 29 項目概述...................................................................... 29 項目分析......

................................................................ 29 任務1 收集DNS 資訊.................................................. 29 任務2 使用搜尋引擎收集網站資訊................................... 33 任務3 收集Web 伺服器指紋資訊................................... 36 項目總結...................................................

................... 39 項目4 Web 常見漏洞利用................................... 40 項目概述 .................................................................... 40 項目分析...................................................................... 40 任務1 檔上傳漏洞利用............................................... 40 任務2 檔下

載漏洞利用............................................... 46 任務3 SQL 注入漏洞利用............................................. 54 任務4 反射型跨站腳本利用............................................ 61 任務5 存儲型跨站腳本利用............................................ 64 任務6 暴力破解Web 網站弱密碼................................... 72 項目總

結...................................................................... 83   專案5 作業系統攻擊與防範................................ 84 項目概述...................................................................... 84 項目分析...................................................................... 84 任務1 暴力破解Window 系統弱

密碼.............................. 84 任務2 使用John the Ripper 暴力破解Linux 系統弱密碼.. 88 任務3 通過SSH 暴力破解Linux 系統弱密碼................... 94 任務4 拒絕服務攻擊.................................................... 101 項目總結...................................................................... 108 項目6 後門提權..................

.................................. 109 項目概述 .................................................................... 109 項目分析...................................................................... 109 任務1 Windows 隱藏後門帳戶...................................... 109 任務2 通過替換黏滯鍵觸發程式植入CMD 後門................. 12

1 任務3 Linux 計畫任務後門帳戶設置............................... 125 任務4 Linux 內核漏洞提權........................................... 129 項目總結...................................................................... 134 項目7 痕跡清除.................................................... 135 項目概述.............................

......................................... 135 項目分析...................................................................... 135 任務1 刪除Windows 系統常見日誌............................... 135 任務2 刪除Linux 系統常見日誌..................................... 141 項目總結.......................................................

............... 146 附錄.......................................................................... 147 附錄A 滲透測試介紹.................................................... 1

以太坊平台的去中心化應用漏洞掃描分析

為了解決漏洞掃描工具的問題,作者辜育誠 這樣論述:

區塊鏈技術區中心化特性有重要不容忽視的特性,因此有著大量應用。伴隨而來的是許多區塊鏈應用的資訊安全議題與事件。一些開發者在缺乏安全實務措施的背景下,開發出了本身具有安全漏洞的應用程式,使得區塊鏈使用者在使用區塊鏈相關應用時必須承受額外的資安風險。這些資訊安全議題也不是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缺失,而是開發者在開發階段產生的資訊安全問題。 本論文針對區塊鏈之中的去中心化應用使用漏洞掃描工具進行分析,掃描的資料來源取自以太坊(Ethereum)區塊鏈平台上所有已佈署並且仍在運行中的去中心化應用。對於這些應用進行安全分析,了解去中心化應用之資訊安全趨勢,並且依照分析結果提供資訊安全分析與改善建議,以強健

區塊鏈去中心化應用之資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