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客家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源客家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炳輝寫的 導覽解說實務(五版) 和張維安謝世忠劉瑞超的 承蒙:客家臺灣‧臺灣客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結伴到新屋吃客家菜也說明:新屋是客家村,午餐時分自以客家菜為首選,在地友人推薦適合多人聚餐的「源松客家餐廳」。 源松,原是榕樹下的小吃店,如今坐落馬路旁,外觀並不起眼。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立圖書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陳秀琪所指導 蒲有任的 福建省長汀縣城關客家話研究 (2020),提出源客家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閩西、長汀客家話、語音演變、方言比較、語言接觸、長汀城關。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語言學研究所 賴惠玲所指導 林彥伊的 客語三字格固定語式:形式及語意之探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音節組合、內部結構、語意組合性、概念性隱喻、概念性轉喻的重點而找出了 源客家的解答。

最後網站源來是客家則補充:市長的話-重新看見,「源」來客家. 主委的話-飲水思源,尋客家. 局長的話-優遊時空,「客」畫入微. 阿靚姊、阿弟牯快樂尋客趣. 緣起. 源來是客家. 安身立命的客家信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源客家,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導覽解說實務(五版)

為了解決源客家的問題,作者陳炳輝 這樣論述:

  .本書提供應考領隊、導遊人員全方位題材內容,一本可抵多本用,省去蒐集資料及購書的時間與不便。   .本書以導覽解說實務經驗結合學理基礎,彩色印刷二百張精美圖表及照片,便於讀者閱讀及學習。   .大學相關課程使用本書,可促進學生學習及提升學習成效。   .本書各章皆有導讀,可使讀者易於掌握學習方向,而課程延伸部分,則提供有興趣者進一步研讀之參考。   .章末課堂練習作為教師於課堂結束時,直接利用本單元作為測驗試卷,並收回計算成績,即時掌握學生學習成效。

源客家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桐花開 #邊玩邊工作編

「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
不是下雪啦!是桐花開囉!
小涵去農村訪查時 幸運看到桐花滿天飄
🥳想把這片美好風景帶給你們
不藏私分享~桐花怎麼拍、怎麼玩?
這次小涵去了
🔸桃園市龍潭區三和社區 桐花1號
🔸新竹縣新埔鎮箭竹窩社區
🔸桃園市龍潭區 南坑野溪
🔸新竹北埔六塘石柿餅.落羽松 附近
賞完美麗的桐花後
週遭農村景點也很適合全家大小吃喝玩樂喔!
這次就跟著桐花路線走
不刻意安排
看桐花會帶我們到哪個世外桃源吧!

✨更多花況資訊來源: #客家桐花祭 https://tung.hakka.gov.tw/0000027.html
也記得追蹤 關注我們去哪玩唷!😊
歡迎大家在底下分享更多賞花景點、桐花美照

#FUN假趣旅行 #旅人誌
-----------------------------------------
就愛桃園,歡迎追蹤我們
❤️桃園在地旅人誌[官網]▼https://www.wearefunlife.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earefunlife/
❤️ig:@funtaoyuan ▼ https://www.instagram.com/funtaoyuan/
與我們分享桃園之美 Tag #funtaoyuan 或 #fun假趣旅行
❤️我們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FUN假趣旅行

福建省長汀縣城關客家話研究

為了解決源客家的問題,作者蒲有任 這樣論述:

本文以長汀縣城關客家話的音韻研究為主要內容。長汀縣位於福建省西部,建城於唐開元二十四年(736),自古即閩西政經、文化中心,號稱八閩客家首府。客家母親河汀江流淌境內,武夷山南段綿亙西邊與贛南接壤,與連城同屬閩西中片區,語音兼具閩西客語南、北片成分,而詞彙頗具北片客方言的特徵。長汀雖為純客縣,但底層語與古江東漢語、壯侗苗瑤畲語族有密切相關,與贛南方言也有接觸。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長汀縣城關客家話的動機與目的,運用的研究方法與步驟,相關文獻的探討與回顧,以及長汀縣史地背景與語言概況的描述。第二章是長汀縣城關客家話的語音系統,分為聲、韻、調系統,連續變調以及文白異讀等部分來探討其語

音特色。第三章是長汀縣城關客家話與中古音韻之比較,藉由長汀縣城關客家話與中古音韻的比較觀察其對應關係,以及探討其古今音韻演變的過程和方向。第四章是長汀縣城關客家話的語音特點,亦即梳理、彙整和歸納第三章聲、韻、調語音特點,並與其他方言或底層語比較,總結出長汀縣城關客家話的語音演變機制和音韻特色。因此,發現長汀縣城關客家話知三章組聲母前化讀舌尖後音t、t、 及山攝部分字讀合口鼻化韻u為其最大的音韻特點,前一項表示長汀縣城關客家話聲母演變劇烈,後一項表示長汀縣城關客家話擁有最不容易鼻化的合口鼻化韻。第五章是討論長汀縣城關客家話的詞彙及其特點,比較長汀與周遭臨縣寧化、清流、連城、武平、上杭

、永定與贛南瑞金,以及梅縣等詞彙的異同,同時也適時與贛方言、甚至本文研究者的母語(台灣四縣客家話)做比較,以及觀察底層詞保留的情況,藉以觀察並歸納出其詞彙保留有:古漢語詞和南方少數民族語關係詞,並具有客家方言北片特徵詞彙特色,同時也發展了本地特殊詞彙,以及名詞後綴「哩、子」的詞彙特色。第六章結論,總結長汀縣城關客家話的語音特點和詞彙特色,檢討本文研究不足之處,提出未來的研究建議與方向。

承蒙:客家臺灣‧臺灣客家

為了解決源客家的問題,作者張維安謝世忠劉瑞超 這樣論述:

  「承蒙」,是客家人說謝謝、表示感激、誠心致意的幾種方式之一。本書以承蒙為標題,所表達的是客家族群對臺灣社會的謝意,因為,後者充沛地滋養了客家文化。展示臺灣客家文化,事實上就是試圖呈現客家文化和社會人群互動的成果,客家文化如是豐富,當係承蒙廣體臺灣長期又細膩的滋潤給養。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客家人群作為臺灣社會的重要組成,其文化實作,特別是與周邊人群的互動往來,一起建構了島嶼國度的人文歷史特色。因此,客家臺灣、臺灣客家、客家臺灣文化及臺灣客家文化等的創詞,其意義格外深遠。   展示,作為介紹客家與臺灣的一種方式,期許如其所如的從臺灣認識客家、從客家認識臺灣。客家的源起,以及客家與臺灣相互建構

過程的歷史,容或有多種解釋,我們認為,應本於學術研究的基礎,如其所如的展示。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的新常設展,即是基於此一理念的產物。歷史客家、全球客家、常民客家、文化客家及公民客家等五個展示主題,及其相互呼應之架構的提出,源於客發中心多次諮詢會議的決定。常設展主軸即定位於客家與臺灣社會的關係,而整合起五個主題的宏觀視野,正是得以通過認識客家來認識臺灣並再造自若自信的客家   作者簡介 張維安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全球客家研究》主編。曾任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圖書館館長、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交通大學人

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謝世忠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於美國奧瑞岡、華盛頓、哈佛,德國漢堡和海德堡,以及俄國聖彼得堡與馬來西亞馬來亞等大學擔任訪問教授。   代表著作為《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 (1987)和《後《認同的污名》的喜淚時代—臺灣原住民前後臺三十年1987-2017》(2017)。 劉瑞超   新竹縣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國際客家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任國立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編者簡介 林美蘭/主編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總編輯,民眾日報特約編輯,《花蓮文化局典石季刊》主編、撰稿,指導靜宜大學「紙飛機生活誌」雜誌,擔任中山醫學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通識課程兼任講師。 1 導論 頭前語 作為交流互動平臺 客家文化展示 後尾話 2 歷史客家 頭前語 群類與族源 菁英與血緣 證據與競逐 「義」理與在地 後尾話 3 全球客家 頭前語 全球客家連結 客家人口的遷徙與分布 異國客家的在地性 臺灣客家的全球網絡 後尾話 4 常民客家 頭前語 物質文化與典型飲食 宗教信仰與性別觀念 民族植物與生態智慧 當代慶典與客家觀光 後尾話 5 文化客家 頭前語 臺灣客家文學 臺灣客家音樂 臺灣客家戲曲

後尾話 6 公民客家 頭前語 住民的正當性 跨族群的公民權益 文化公民的客家 後尾話 7 結語 頭前語 歷史客家:族源客家和渡臺客家的分立與勾連 全球客家:寰宇客家和異國客家的落腳與盤點 文化客家:思想客家和美學客家的文藝與文意 常民客家:維生客家和家庭客家的波瀾與平靜 公民客家:國家客家和領袖客家的試煉與淬練 後尾話 參考文獻   導論(摘錄)   一  導論:臺灣客家文化展示的思考   1、作為客家族群博物館   臺灣客家文化館,一個國家級的客家文化館,應該如何策展臺灣客家族群文化?基於文化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觀點,有將信仰儀式或節慶歡樂拿來展示者,也有將營生器具或經濟生

產作為展示主軸者,而把廟宇古蹟和名人事蹟作為展示內容者更多。舉凡物質、非物質文化都可以是展示的內容。與他族不同的風俗習慣或具有特色的食物飲品,亦可策展成具有異文化特色,用以吸引觀光客。   客家博物館作為「族群博物館」,其「客家族群博物館」的整體形象,在有限的展示空間中,其定位顯得格外重要。我們認為國家級客家博物館的定位,首先應肯認族群主流化的價值,亦即考慮臺灣客家族群的主體性、知識性與社會性。關於臺灣客家族群的主體性,至少可涵蓋其族群歷史文化的詮釋權、族群語言教育權及族群語言傳播權。其次,客家文化的展示,須以研究為基礎,所展示之內容,則應要有助於參訪者認識與理解客家族群的特質。一般未經研究

的展出,多只在複述族群的刻板印象,甚至污名化族群。再次,應凸顯的是客家文化的社會性與時代性。博物館中的客家族群展示,就像是提供民眾認識客家的教科書,它應有效呈現客家族群與所處大環境的關係,對社會的貢獻,以及藉以形塑族群認同的國家政策等。放在臺灣文化展示的位置上來看客家,我們最少應該要展出這些年來客家人對臺灣社會的貢獻、客家文化對臺灣文化的貢獻、客家對臺灣民主化的貢獻、客家產業與勞動和經理人力對臺灣經濟的貢獻,以及客家對臺灣多元文化社會形成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希望客家文化的展示要向訪客,介紹臺灣客家文化的獨特性,展示大家公認的、值得展示的客家文化,期望參訪者見證客家族群對臺灣社會的貢獻、見

識到客家文化的厚度。   2、作為交流互動平臺   客家博物館作為不同族群交流、互相認識的平臺,展示客家與大社會的關聯性,其中客家與週邊族群關係尤具重要性。抽象的文化,很難用具體的器物展示出來,文字說明太多固然不好,但太少又表達不清,縱使播放影片也不一定有時間看,因此,可能需要設計一些能夠帶得走的具體的或雲端的資訊,使參觀者在離開館舍之後,還能夠繼續縈繞於展示議題中。   觀眾目標的設定,固然有客家人,但非客家人恐怕更為重要,客家作為臺灣社會一員的社會脈絡,係非客家人也需了解的歷史。我們要知道客家人來看什麼,而非客家人來又要給他看到什麼,總之,要能夠讓客家人與非客家人,看完展示之後耳目一

新,進而把客家文化帶入大社會。   在展示的整體企劃中,我們希望有一本認識客家的科普小書,用以服務對臺灣客家有興趣的朋友,每一章後面另有延伸閱讀與相關資訊。在展場的設計方面,通過QR code的設計,只要網路暢通,使用參觀者自己的手機戴上耳機,可以聽到各種語言的解說,深入影音導覽,繼而連線到延伸材料的介紹。展版下面亦可放一些可以直接帶走的文獻或摘要。未來可以擴大把展示內容重新寫成兒童版,或者把展示的內容做成繪本,或是以其他方式提供更深入的理解管道。比如,乙未保臺戰役,可以拍QR code帶回去,裡面可以連線閱讀20種文獻資料,也能欣賞過去所做過的展覽,不只認知客家在乙未戰役中的貢獻,也看到其

他族群在乙未戰役中的角色。景仰客家義民,敬重非客家的義民。又比如戲曲,如果授權沒有問題,拍QR code就可以馬上理解或欣賞到八音。在我們的期望中,客家文化的展示必須是知識性的。   有些展示的重點,例如一本書,可能不在於呈現「是否為原版書」的「物件」,而是強調其內容對整個臺灣文學、文化發展的影響與貢獻,比如吳濁流辦《臺灣文藝》的努力,針對其所出版的「雜誌本身」做展示固然重要,但是其貢獻的內容與影響力之說明更是關鍵。   3、客家文化展示   本書內含五個主章,分別作為博物館展場空間五個展區的內容知識基底,也希望可作為觀眾認識客家和導覽員據以參考的基本教材。一般民眾如欲認識客家,甚至大學

相關課堂教材,本書均應獲得推薦閱讀。    (1) 認識客家族群浮現的歷程   關於客家的展示,如果不先弄清楚客家人的歷史源流,好像總覺得缺少什麼。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客家作為中原貴冑之後的觀點,提供了客家係漢人血脈的認同基礎。不過,近十幾二十年來,客家中原論的見解,陸續受到挑戰。這牽涉到客家知識體系典範的競爭和轉移,北方中原漢人源流說之外,另出現有好幾個相對與相異的論說,特別是近年來南方起源論,南北混合論,甚至於畲客同源的主張。   第一個展區是「歷史客家」,分為客家形成與客家源流兩大部分,呈現客家哪裡來、客家的源流等學說與見解,同時也將指出各學說所面臨的挑戰。   關於客家的形成

,我們主張應脫離本質主義。羅香林的中原華夏貴冑論是很重要的學說,惟後來的客家南方起源論,或臺灣學者羅肇錦認為客家跟畬族相近的見解,亦應一併受到重視。我們希望呈現多種學說,並提供相關文獻。客家形成之論,其論述重點在了解客家族群浮現過程中之國家、周邊族群及政治經濟結構,甚至於學術理論的提出與西方傳教士在客家地區傳教所扮演的角色等。例如,在客家人群成為「客家」的近現代歷史的過程中,學術上「客語方言區」的確立,幫了不少忙。另,外籍傳教士對於客家稱謂的「鑄造」,各家從他稱到自稱慢慢地變成現在指稱一群具有相同語言文化人群的狀況,也是重要的一環。客家做為一種人群分類的學術論述,最新加入競逐者,即是生物學科的

DNA研究,生物科學與社會科學關於族群認同的對話,也是我們想要著墨的。當然,國家的因素也很重要,例如公部門進行人口普查時,所使用的表格或人群分類名稱,也會建構族群分類的意義,例如廣東族、福建族和高山族,趨使操客語各方言者被歸在「廣東人」的分類裡。日本政府是如此分類,而國民政府又有另種作法,甚至使包括客家在內之諸多族群均無從歸屬。那麼,臺灣何時有一類人群稱為「客家」?   客家形成或客家名稱的出現,是一經驗科學的問題。「客家」什麼時候出現?該詞彙跟客家文化有什麼關係?客家族群不是來自於一個原來就叫做「客家」的「地方」,族人守著語言、文化四處遷徙,一路客家到今天。客家不必一定要從某個地方來,我們

應要問的反而是與客相關的人群分類名稱何時以及如何出現?早期出現在華南及其他各地的「客人」,並不是現在所指稱之具有語言文化共性認同的「客家」。施添福與林正慧的研究在這方面做出了突破的貢獻。清末民初之際,與跟客家語言文化相關的那個「客」才在華南浮現。此一過程和瑞士巴色差會的論述密切相關。諸多傳教士的著作可與徐旭曾的〈豐湖雜記〉、林達泉的〈客說〉、賴際熙的《[民國]赤溪縣志》、溫仲和的《廣東省嘉應州志》以及黃釗的《石窟一徵》等一起列入討論。臺灣客家的誕生,也許要到戰後才能確定。以前只有漢人和番∕山胞∕山地人(原住民),漢人裡面有廣東、福建或者潮、惠、嘉等的分類,雖然也有「客」,但那和今天我們所指稱的

具有語言文化共性認同的「客家」關係不大。臺灣與華南客家的浮現,是兩條不同但卻具有密切關聯的途徑。   (2)分散異質但聯結的全球客家   第二個展區是「全球客家」。全球客家的特質:其一是分散和聯繫,亦即,全球客家雖見分散的現象,卻也同時推展全球連結;其二是異質與凝聚,亦即,全球客家內部差異性雖大,彼此之間卻也展現出高凝聚性。因此,我們的建議是應把臺灣客家放在全球的架構來思考,才能獲致最完整的理解。   「全球客家」具有分散又聯繫的特質,客家人口廣布全球,所謂海水所到之處都有客家人。全球客家人口,以東南亞諸國最多,而非洲、南美洲、北美洲跟大洋洲,甚至模里西斯也有客家的足跡。馬來西亞、印尼,

模里西斯等地的客家鄉親,其故鄉大多在中國大陸。南美洲也有一些從中國移出去者,包括自東莞龍岡移到牙買加,以及從蝦公潭搬遷大溪地者,他們與臺灣較少聯繫。至於南北美洲、歐洲、日本等地近年才發展成立的客家社團,其前一個故鄉,高比例就是在臺灣。這些客家社團成立的時間,大多在客家委員會成立之後。   通過例如崇正會、崇正聯合會、客屬懇親大會、客屬總會、客商大會,甚至世界客家研討會等各種組織的連結與論述,將世界各地的客家想像成一個共同體。從全球客家網絡來看,臺灣固然已有一定的地位,而通過世界臺灣客家聯誼會、世界客家文化會議等組織的運作,臺灣自己又形成另外一個既分散又連結的網絡。   全球客家還有一個特色

,那就是分散於各地的客家人群間,不論是語言、信仰,乃至於食物與居家建築的特色彼此差異很大,即便單單一個臺灣,也有非常清晰的內部異質性。其差異有一部分是因原鄉本來不同,另有一部分是受移居地周邊族群影響。中國大陸主要的客家文化地區如贛州、梅州、汀州、惠州之語言和建築極具多樣性,以中國原鄉為起點,客家之間已有不同,移民之後又遇上不同文化的在地人群,更次造成世界各地客家間的異質性。在此次展示計畫裡,我們將說明該等異質客家如何形成一個全球的客家,此一「既差異又凝聚」的特質,現在定義著一種類似「彈性客家」的族群維生策略模式。    (3) 臺灣客家文化與公民客家   第三個與第四個展區都是客家文化,所

不同者在於前者所呈現的是臺灣客家文化的亮點,及其對臺灣文化的貢獻,後者則著重在臺灣客家人生活世界的文化,尤其是支配其日常生活邏輯的價值觀與儀禮實作。臺灣社會文化有許多來自客家文化的貢獻,文化的構面有物質器物、人文思想,以及典章制度等等範疇。由多元族群文化構成的臺灣樣貌中,客家文化的所處位置,是今日的展示目標。譬如音樂的部分,客籍的鄧雨賢作過很多曲子被社會傳唱,相同的吳盛智、涂敏恆,張福興等人也有很大貢獻。文學部分,從賴和、吳濁流一直到鍾肇政、李喬在臺灣都是舉足輕重。以前很少把客家的身影、客家的位置講清楚,亦即臺灣文化中客家的位置沒有被凸顯。以臺灣文學為例,如果把所稱客家文學都拿掉,那必是凋零剝

落不成氣候。客家人在臺灣歷史、文化上的貢獻,或者說對臺灣這塊土地的意義也是如此。因此,重點不在於提出清單,敘述臺灣客家文化有哪些,而是呈現最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說明最具亮點的客家文化,進而展現其對整體臺灣文化的貢獻。   第四個展區是「常民客家」,係指被人們於生活世界中實踐的客家文化。我們會介紹一般所認知的客家文化特質,包括物質文化、社會組織、嘗會組織、家族、信仰、儀式等。如有遺力,像張文亮《臺灣不能沒有客家人》一書中對客家水利技巧、工法的描述,也是可以展示的對象。   「公民客家」是最後一個展區,討論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客家如何作為臺灣社會的一份子。我們從此一角度來認識過去客家人的歷史行動

,了解其回應作為臺灣公民而存在的作為。客家族群的語言權、傳播權,以及歷史文化詮釋權等,我們均將之以公民客家的概念來處理。可以用來展示客家作為臺灣公民的一份子,並非僅強調客家自身的權益,也關心普世臺灣人的公民權與民主體制。由此觀點出發,對於像「客家委員會」的展示說明,我們希望不在陳列它的業績。像客語的推廣,就不再認為是政府的德政或客家委員會的豐功偉業,因為這是客家人作為臺灣的公民,其所應有的語言權。又比如説針對客家電臺或客家電視臺的設立,我們主張那是客家人應有的傳播權。   4、結語   舊有臺灣客家文化館展覽有神廟建築如義民廟、民居如佳冬的蕭家宅院。也有日本時代客家人所從事的主要經濟,如香

茅、樟腦、茶葉,以及臺灣南部美濃的菸葉,甚至當代的客家文化產業。而當前新展的規劃,我們認為應讓觀眾通過參觀而認識臺灣客家人最精髓的文化,體認客家文化對臺灣文化的重要性,而不是告訴觀眾在日本時代的時候客家人做什麼產業,或者歷史上的臺灣客家人住在哪種建築裡。欲使客家和臺灣當代社會有更密切的對話,就要展示出客家文化裡面最亮眼、最精彩的部分,亦即,必須展示出客家文化對臺灣文化的貢獻。   規劃展示並不是做一個新的研究案,也不是提出完全版的客家文化目錄,而是要確定展示的主軸,選定展示的內容。在有限的展示空間中,難免會有不少我們認為精彩的部分,無法被展示,例如陶瓷、美術、攝影等客家藝術創作,因空間有限而

無法作為展示的重點。其他方面例如製茶工藝、陶甕、客家建築、三義木雕、公館陶瓷等,都是重要的客家文化特色,卻全沒能被推薦到展示的名單。相同的,客家人在臺灣公共事務方面的貢獻,以及其他傑出人才都無法一一納入,這並非因為其不夠重要,反而我們會建議這些議題未來可以在專題的展示廳,以特展的方式來呈現。   歷史上的客家固然重要,不過我們更關心當代的客家與未來的發展。客家族群的文化當然重要,不過我們也需同時重視其與臺灣社會做為一個整體的關聯性。 2.歷史客家 頭前語 在一般的認知裡,歷史是人類過去所做事情的總和。理論上如此,但總和是什麼,卻永遠無法客觀得知,畢竟,它不會無端地自動跑出來現身。換句話說

,歷史是什麼,必須要有人提供說法,然後在許許多多說法彼此激烈競爭之下,獲得較多信眾者,即成了過去人事物種種的最佳報告者。在理性發達的時空裡,歷史或可能僅是一份詮釋性說辭,它有趣生動,增添生活有味故事。而換成另一特殊情境,多數人亢奮於某事,此時,歷史經由操控,竟也可以變成宗教般的炙熱狂愛。歷史在特定時間點之下,就成了一份信仰,或說至少具有成為信仰的十足潛力。 特定歷史說法一旦成了信仰,在當下時候,必定是政治活躍期。這種政治活躍,可能是國家侵略,可能是國族擴張,可能是族群誇耀,可能是政黨競逐,更可能是統治者手一揮,當局者立即陷入萬眾迷幻崇仰的時刻。被信仰的歷史狀似強大,卻有其高度危險性,一不謹慎,

所可能面對者,即是亡國滅族或血腥衝突的遭殃。問題是,人類史上諸多掌權者或魅力十足的瘋狂領袖,似乎樂此不疲,歷史被神聖性塑造確認,一時顯赫,換來者卻往往是百十年難以彌補的傷痛。當下處境的現生人群,多半無感於歷史被氾濫使用,於是危機四伏的景象自然就難以去除。 人類有探索未知的本能,其中包括自己未曾經歷過之從前的日子。自己會探詢:我的父祖甚至更無數代前祖輩以及陌生他人的同等世代生活情況到底如何?我亟欲知曉答案。這是歷史需求。找不到解答者,不會放棄,一有機會,就試著尋覓。一旦稍有訊息,吸收並建立了信任感,即可說開始有了歷史意識。此份意識依著情境,可能掀而與人爭辯,或和對方拉手承認同胞。當然,訊息會增添

積累,從而更確定自我知識,接著開始告訴他人那段未曾經歷過之時代的樣貌。知識習自他人,他人或可稱為鬆散廣泛的「歷史家」,因為這些人多在述說過往人類情事。一旦自己也成了「歷史家」,更是不願失去各個得以講述自我信任之知識的機會。信任的下一步進階演化,就變成信仰。堅定的歷史信仰有如宗教,並不易被打破。改宗的事會發生,改變歷史信仰的狀況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改換信仰過程總是慘事不斷,從自己失落,家人離散,一直到全庄整族人際關係變質,甚至更糟下場。

客語三字格固定語式:形式及語意之探究

為了解決源客家的問題,作者林彥伊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客語三字格固定語式為研究對象,試圖探究形式上音節組合、內部結構與語意上語意組合性,此三項標準在分類上的分布情形,而後再將前述完成分類的結果經由交互比對來考察形式中音節組合與內部結構、形式上音節組合與語意上語意組合性以及形式上內部結構與語意上語意組合性兩兩之間的相關性,最後以概念性隱喻與概念性轉喻來分析並討論客語三字格固定語式的語意表現。研究發現主要有五項:(一)雙音節加單音節組合與單音節加雙音節組合這兩類是音節組合的兩種主要形式,偏正結構、動賓結構以及詞綴附加結構這三類是內部結構的三種主要建構方式,語意組合性的固定語式是語意組合性最主要的表現。(二)雙音節加單音節組合傾向於對應偏正結

構與詞綴附加結構,單音節加雙音節組合傾向於對應動賓結構,三個單音節相加組合傾向於對應動補結構。(三)語意組合性的固定語式傾向於表現在雙音節加單音節組合與單音節加雙音節組合,語意完全非組合性的固定語式傾向於表現在雙音節加單音節組合,語意部分非組合性的固定語式傾向於表現在單音節加雙音節組合與雙音節加單音節組合。(四)語意組合性的固定語式傾向於表現在偏正結構、動賓結構、詞綴附加結構與動補結構,語意完全非組合性的固定語式傾向於表現在偏正結構與詞綴附加結構,語意部分非組合性的固定語式傾向於表現在偏正結構與動賓結構。(五)語意表現反映在概念性隱喻及其所包含的三個面向:方向性隱喻、實體性隱喻與結構性隱喻,概

念性轉喻反映在部分代替全體。最後,本論文從語言學的角度考察客語三字格固定語式在形式與語意上的建構,研究結果可以給客語學習者與教學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