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自由 名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渴望自由 名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睿寫的 別用「我很努力」感動自己: 你已經盡力了的難題:缺錢、失戀、找不到目標、不敢做選擇……哲學家們都遇過,他們這樣找出了解答。 和曾國祥的 麥可‧歐克秀(聯經Wings:Monograph 4)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聯經所出版 。

國立高雄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班 張永明所指導 余晶嵐的 風險預防下對保健食品的事前管制-以上市前的查驗管制為中心 (2018),提出渴望自由 名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健康權、國家保護義務、預防原則、事前管制、查驗管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成虹飛所指導 李瑞琴的 傀儡尪仔的蛻變─ 一位客家女教師的自我敘說 (2011),提出因為有 敘說研究、多元文化Statement research、multicultural、hakka women、 female teacher、preschool education、community building、客家婦女、女教師、幼兒教育、社區營造、老人服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渴望自由 名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渴望自由 名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別用「我很努力」感動自己: 你已經盡力了的難題:缺錢、失戀、找不到目標、不敢做選擇……哲學家們都遇過,他們這樣找出了解答。

為了解決渴望自由 名言的問題,作者劉睿 這樣論述:

  ◎學習要像蜜蜂,吃下後要吐蜜,別自許為勤勞的螞蟻。   這是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做學問的基本,你要實踐,不是光努力。   ◎待人,不要笑,不要哭,不要生氣,要理解。   跟笛卡兒齊名的哲學家史賓諾沙,這樣解釋幸福。   ◎知道自己為何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這是大文學家尼采對意志力的最高追求。   ◎寧當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這句話你一定聽過,這是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名言,人要懂得思考。     一直以來,哲學都像是神廟上的神諭,被人們視為神聖又艱澀,   而哲學家的形象,往往被形容成性格古怪、行為詭異和脫離世俗。     事實上,哲學家也是人、也會犯錯,   就

像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所說:「思想偉大的人,犯的錯誤也大。」   他們當然會為了人生問題而傷腦筋:窮苦、失戀、犯大錯、找不到人生目標,   他們怎麼面對?當然是因為想出了方法,所以被後人推崇「偉大」呀。   本書作者劉睿將這些崇高、深奧的哲學思維化為34段故事,   從如何找尋快樂、擺脫欲望、人生的意義,甚至是萬物的真理,   還原哲學家們的面貌與生活實踐。   ◎想鉗住別人的嘴,得靠知識,不是口才   這是科學和哲學之祖,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寫的一首詩,   用來提醒那些只想用口舌辯才講贏對方的人──口才不會讓人服氣的。   ◎嫉妒會讓人自尋煩惱,欲望也是   別人有的我也要,得不到的更

想追求(看社群媒體的最大「負」作用)。   自然派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建議我們,看看那些比我們更貧苦者的痛苦。   這樣你所能支配的一點財富就會顯得更大。   ◎考量一個行動是否有趣時,也要考量它的副作用   享樂主義哲學家伊比鳩魯認為,沒有壞的快樂,但有些快樂會帶來更多煩擾,   例如,不節制的飲食、性愛、追求財富……不節制就會帶來痛苦。   ◎如果你結婚,你會懊悔;你若不結婚,也會懊悔   丹麥哲學家、存在主義創立者齊克果,很久以前就告訴我們,   人生的荒謬,就是你無論怎麼決定,都會後悔,所以不要回頭,只能前瞻。   ◎幸福是短暫的,痛苦是永恆的   悲觀大師叔本華如何看待欲望?他認為

人生就是一團欲望的組合,   無法滿足便痛苦,得到滿足便無聊……那我們該怎麼做?   學哲學的目的,在於提供思考方法,   然而,思考要像蜜蜂,吸收後轉成蜂蜜,   別當一直努力積攢收藏,卻沒有消化成效的螞蟻,   這樣,你也可以成為哲學家,活出自己的人生哲學。 本書特色   你已經盡力了的難題:缺錢、失戀、找不到目標、不敢做選擇……   哲學家們都遇過,他們這樣找出了解答。 名人推薦   閱讀人社群主編/鄭俊德   暢銷作家/蔡侑霖 Danny Tsai

渴望自由 名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不要再說你還愛我~陳瑞、冷漠》回憶又讓我淚流成河,心裡卻渴望你的輓留 ............【深情好歌】
https://a88.pics.ee/AC53D
https://goo.gl/W6vMXB

怪我當初太執著,陷入這感情漩渦
一次次等著你的回頭,
我的心總是被你傷透。

最新影片請訂閱 心靈語坊 LINE ID 【 @a0931695598】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影音 https://goo.gl/zp0G0k

歡迎免費訂閱 "綠野花香" 影音 https://goo.gl/NRsrJj

心靈語坊 粉絲團 歡迎按讚 https://goo.gl/KYwHh9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社團 https://goo.gl/ugNWIL

歡迎加入 心靈語坊 (紅) 社團 https://goo.gl/UuKJy1

全球健康養生 https://goo.gl/jmxnqA























歡迎免費訂閱 心靈語坊 官網 LINE ID 【 @a0931695598】
將會第一時間收到 "心靈語坊" 最新發佈的影片。
背景音樂~~
****************************************­************************
lrc 歌詞

(女)不要再說你還愛我
不想再被你迷惑
(男)怪我當初太執著
陷入這感情漩渦
(女)我想試著重新生活
不想再受你折磨
(男)含著淚對你說分手
算是我對你最後的懇求
(女)一次次等著你的回頭
我的心總是被你傷透
(男)是我對你的忍讓遷就
才讓痛苦陪伴在我左右
(女)一次次說要和你分手
心裡卻渴望你的輓留
(男)你的冷漠我無法忍受
讓我給你想要的那份自由
(女)多年以後又聽到這首歌
(男)回憶又讓我淚流成河
(合)讓我給你想要的那份自由

*******************************

心靈語坊 心靈天使 天使心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天使心語 米米 美玉 心靈之旅 心旅行 心靈音樂 心靈勇者 心靈小語 人生心靈小語 心靈捕手 心靈判官 危險心靈 心靈 心靈勇氣 心靈雞湯 心靈鑰匙 心靈投手 身心靈 心靈小品 心靈點滴 黃景昭 心靈饗宴 人際關係 無染心靈 心靈小品 文章分享 心靈語錄 心靈開運網 人際關係 心靈饗宴 心靈享宴 勵志小語 勵志文章 勵志 勵志格言佳句 勵志小故事 勵志影片 鼓勵 黃景昭 勵志歌曲 勵志故事 自信心 勵志小語 勵志小品 勵志名言 陳玉珠 勵志名言佳句大全 小故事 金嗓 音圓 宏音 大道理 勵志篇 心靈舒果 溫馨勵志小語 勵志的話 心靈活水 名言佳句 立志 分享 好文 好文章分享 溫馨小品 親子文章分享 感動 經典語錄 精彩 感人文章 感人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歌 感人的話 感人 六子心世界 就是愛分享 分享 文章 好文 影音分享 愛分享學院 成長 影片 知識 成長一起去旅行 心靈新世界 小陳世界 我愛旅行 縮時攝影 gopro攝影機

風險預防下對保健食品的事前管制-以上市前的查驗管制為中心

為了解決渴望自由 名言的問題,作者余晶嵐 這樣論述:

國民健康可以說是國家的核心資產,國家應責無旁貸承擔國民健康之維護任務。特別在健康價值形成健康權益後,人民面臨現代科技帶來健康風險的威脅下,對國家任務的需求,已由對抗侵害之防禦需求,更轉為倚賴實踐健康風險預防之保護義務。憲法課予國家有義務建構安全健康生活環境與制度,其中食品安全風險預防應屬國家保護義務的履行重點。在食安領域引進預防原則適用下,改變傳統危險防禦管制模式,國家管制手段得提前於風險階段介入干涉業者營業自由權益,加遽健康權與營業自由權益衝突。此觀立法者以「健康食品管理法」與「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對保健食品健康風險實施上市前查驗許可管制甚明。由於保健食品科技風險變化迅速,當初立法者難以預

測未來風險狀況,以致行政機關執法時遇到查驗規範上不足或不確定性等困境,造成管制上缺漏,不達預防風險目的,徒增管制成本,影響相關產業發展。為此,介紹有百年食安改革歷史的美國法制,與有嚴謹完善的加拿大法制,以為比較研究。來借鏡審視現行相關查驗規範在程序面與實體面有何缺失,研究如何修法改進,避免管制上缺漏問題。並探討司法審查後續因應之道,讓預防原則作為國家查驗管制手段提前干預業者自由權益的正當基礎時,業者營業自由權也能受到司法上救濟保障。期符合憲法秩序之合目的性管制,臻保健食品事前管制之完善。關鍵字:健康權、國家保護義務、預防原則、事前管制、查驗管制

麥可‧歐克秀(聯經Wings:Monograph 4)

為了解決渴望自由 名言的問題,作者曾國祥 這樣論述:

他是歐克秀 跳脫所有「主義」限制 最具顛覆性的保守主義政治哲學家   歐克秀的學理廣博,涵蓋政治、道德、教育等多面向。他對理性主義提出批判,反思傳統的意義,並探詢自由、公民、社會與政治間錯縱複雜的關係,講求「實踐」的重要性。   思想凝練的歐克秀透過獨樹一格的脈絡,深入思考個人與所處社會的關係。他主張人類的經驗是透過不同且有若干涉預設條件的「理解平台」而成,由「實踐」引導。我們的思想受現實經驗引導,在這過程中,感覺與經驗並不能輕易的被分割開來,但這並不代表人的主觀經驗創造了現實,這些條件會互相牽引,形成我們認知世界的網絡。   歐克秀的思想與其著述出了名的難解。他於1975年出版的重

要著作《論人類行動》(On Human Conduct),濃縮了他所有的政治思想,由於洗練、簡潔,充滿了預言,至今無法譯成中文。   在中文著述欠缺的當下,本書以平易近人的例子與筆調,將概念導入日常生活,細分為15個章節、7個主題,娓娓道來這位政治哲學家的璀璨思想,看他是如何被稱為保守主義者,骨子裡卻顛覆性十足。 ‧「政治與思想」出版計畫編輯委員會(依筆畫排序)   吳豐維   陳宜中   曾國祥   葉浩   ‧系列導言撰寫者   「政治與思想」出版計畫編輯委員會,共同撰寫。 本書特色   1、輕──開本尺寸精小,便於攜帶閱讀。   2、不沉重──分量適中

,適合社會大眾、高中生、大學生閱讀。   3、重要作者──由海內外專家學者費時數年撰寫,並通過嚴謹審查。   4、便於理解──以簡單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介紹當代重要的政治哲學家理論與重要觀念。   5、切合時事──內容貼近當代社會,以展望未來之姿回顧經典人物與議題,提供反思與對話。   6、展望──期待這系列書能作為橋梁,串連深刻思想、觀念與普羅大眾。   作者簡介 曾國祥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 政府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合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學與比較政治思想,並有學術論文發表於History of P

olitical Thought,Chicago-Kent Law Review,Philosophy East and West,Collingwood and British Idealism Studies,《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歐美研究》、《台灣民主季刊》、《思想史》、《哲學與文化》等中外專業期刊。曾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導言 前言 最不妥協的自由 第一章 哲學的意象(I)──一段沒有終點的思想旅行 哲學家是「思想的受害者」 理論家「依據條件」認識世界 半途而廢的哲學家 本書的探索範圍   第二章 哲學的意象(II)──一場沒有最

終結論的人類對話 多元差異 內在觀點 自主判斷 行動世界   第三章 自由的意義──沒有自由,人就什麼都不是了! 自由即自我認識 自由與必然性 自由即自我彰顯 自由與實踐體 自由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自由與歷史   第四章 傳統的意義──沒有傳統,人就沒有實現自由的場所了! 保守:認真對待人的處境 激進:努力超脫人的處境   第五章 權威的難題──在放縱與宰制之間 個人與社會 內在權威 外在權威 理論的魔術師 知識與價值的仲裁者   第六章 道德的難題──在邪惡與至善之間 非工具性 一般性 語言性 完美不朽?   第七章 政治組合(I)──探索政治的新路徑 政治概念的分歧 政治語言的含混 政府職權

的迷思 政治是人類永恆的困境   第八章 政治組合(II)──以公民觀點思索人際關係 公民狀態 公民聯合體 公民關係   第九章 政治組合(III)──公民聯合體完全是由規則所組成 法治 法律   第十章 政治生活(I)──以法律體系彰顯公共關懷 立法 司法 治理   第十一章 政治生活(II)──法律就是權威 法律權威的來源 終極論證的批判 生活方式的承認   第十二章 政治生活(III)──義務來自對規則的承認 義務與德行 公民義務   第十三章 政治生活(IV)──政治不是沒有道德,而是另有道德 政治道德 程序正義 社會正義   第十四章 政治判斷──以公民利益形成政治決議 政治審議 實

踐理性   第十五章 國家的特徵──政治哲學與政治思想史的會通 政治意識的邊界 法律政體 目的政體   結語 顛覆與守成   著作及引用書目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導言   ‧哲學與政治   每年十一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是「世界哲學日」。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定立這個日子,賦予了哲學這歷史最悠久的人類知識探索活動嶄新且重大的國際使命: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從而學習如何共存,攜手尋求國際社會當前所面臨的各種政治、經濟與環境的共同挑戰。   且看二○一二年世界哲學日當天,科教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Irina Bokova)的發言:   面對錯綜紛雜的當今世界,哲學思考

首先需要我們謙卑下來,從自己立場退後一步,參與理性的對話,並針對我們所無法左右的挑戰,共同提出應對的措施……我們遇到的困難愈大,愈需要通過哲學來理解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哲學的多樣化是我們培養兼具包容與寬容的全球公民意識之最大財富。面對無知以及不寬容的泛起,哲學有助於相互理解。   我們會發現,哲學不但被賦予了一個推動世界和平與人類永續發展的重任,也肩負著促進全球公民意識的使命。   哲學之所以能承擔、回應人類共同問題的首要理由,在於作為一種反思活動,以自身想法或錯誤為前提,因此在智識上必須謙卑,再展開與異己的真誠對話。一方面分析、挑戰人類共同未來的重大問題之癥結所在,一方面

排除自己的盲點,並確認彼此的看法與價值排序,從而確立可能的出路與選項。   政治(Politics)一詞淵源於古希臘的「城邦」(Polis)概念,對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等人而言,對政治的探討就是對正義國度的追尋。   現代主權國家的政治發展出比過去更複雜多元的面貌,研究者思考的政治現象涵蓋巨觀的統治原則到微觀的身體規訓,而致力於思索政治「應然面」的政治哲學因此有其急迫性。舉凡新科技帶來的各種倫理議題、全球暖化與貧富差距的加劇、國際間的互動原則以及經濟危機時的互助合作、共同和平的維護與人類尊嚴的捍衛,乃至戰爭期間與之後重建過程的正義,全都涉及了「自由」、「平等」、「正義」等核心概念。   結

合了上述兩者的政治哲學,正是對政治的本質與其相關概念的系統探究,關乎自由、平等、民主、主權、權威、正義、意識形態..等等。儘管這世界的現象流變不息,我們還是可以透過掌握政治哲學的基本面貌,掌握一切最根本思考的基礎。   ‧政治哲學的翅膀   對亞里斯多德這些古代哲人而言,政治哲學的必要無庸置疑,因為它與人類理性動物的本質以及幸福人生的追求密不可分。   我們如果無法掌握政治哲學的核心概念與論述,恐怕難以清楚把握二十世紀迄今的重大社會變遷,諸如:法西斯政權的崛起、極權體制裡的平庸之惡、冷戰的意識形態對峙、全球青年的造反與叛逆、種族與性別平等的追求、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的逆襲、宗教基本教義與極

右派勢力的崛起、數位利維坦與監控社會的誕生..等等。在愈趨渾沌的時代裡,我們愈需要政治哲學的洞見。   政治哲學將促進我們表達自身立場和參與國際對話的能力,善盡我們身為國際社會或世界公民社會一分子的責任。更重要的是,政治哲學素養的普遍提升,能夠讓一國之內意見相左甚至對立的公民進行理性的對話、走出對立,且能在清楚各種選項以及價值排序的前提之下,尋求真正的共識或適當的妥協。   本叢書正是在如此背景與期待下誕生,分為兩系列,第一個系列以思想家為主題。意在為讀者開啟一扇門,深入一個思想家的人生與思想歷程,見證一個心靈的偉大,見證一個時代的發展。   第二個系列則以觀念為主題。柏林曾引述德國詩人

海涅的話語,指出觀念的威力足以摧毀一個文明,因而用觀念史的眼光、以觀念為軸心,考掘與爬梳政治哲學中的核心概念,考察它在跨時代背景下的發展與影響,得以讓我們掌握哲學漫長的歷史演變、內涵,分析人類共同未來的重大問題之癥結所在。   ‧人類真的可以活在一個沒有政治的世界嗎?如果不可能,那什麼才是更好的政治?   無論最終的解答是什麼,我們都需要為自己的想像力安上翅膀,而那雙翅膀就是思想的洞見。當人們開始想像集體美好的可能,政治的哲思就開始了運作,政治哲學就不再是多餘的頭腦體操,而是一種必要。   一九七一年,在反體制的熱潮裡,約翰‧藍儂吟唱出了他的〈想像〉(Imagine),要眾人認真地想像一

個沒有宗教、國家、戰爭與私人財產的未來。   雖說我們可能也如藍儂唱的那樣,始終是個「夢想家」(Dreamer),但在清楚各種選項以及價值排序的前提之下,尋求真正的共識或適當的妥協,確是歷來夢想家,也是未來夢想家們鍥而不捨追求的最完美境地。   ──獻給更美好的未來。 前言(節錄) 最不妥協的自由導論   理性是一種很奇妙的力量。雖然沒有人會反對理性的使用可以破除權威迷思、實現個人自由,但理性的誤用與越界,卻可能製造出更巨大、更嚴密的權威牢籠,嚴重箝制個人自由的空間。在我們的時代,理性幾乎已經成了人性的同義詞,而有關人性的自我反噬,歌德的這句名言至今依然發人深省(quoted in

Franco,1990,214):   我必須告訴我自己,我想這是真的,人性終將征服一切,只是我同時有點擔心,世界將因而變成一座大醫院,而每個人都將成為他人的人道照護者。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時代既是一個理性狂飆的年代,也是一個權威迷惘的年代,因為理性雖然替我們掃除了舊的困惑,卻又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困擾。也因此,縱使在我們的時代,自由的處境仍舊波濤洶湧,因為就在人們開始把自由視為人類最珍貴之價值的此刻,來自科學、道德、政治、乃至於哲學自身的各種權威迷思,非但沒有消散退場,反而以國家之名重新集結,並打著共同福祉的旗號,宰制了眾聲喧嘩的社會,擄獲了渴望自由的心靈。那麼:   自由到底是什

麼?   現代社會為何依然潛在著自由危機?   自由在什麼條件下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實現?   自由與傳統的關係為何?   自由與道德權威的關係又是如何?   自由如何可能在現代國家(the modern state)的建制中獲得實現?   現代國家在什麼意義上具有道德特徵?   如果說國家是人的組合,我們要怎樣區分政治組合的不同形態?   如果說具有道德特徵的政治組合,就是所謂的法治,我們又應該如何理解法治的要素,諸如公民、規則、權威、義務與正義?   為什麼在法治國家中個人自由可以最不妥協的方式獲得實現?   在本書中,作者將依循歐克秀(Michael Oakeshott, 1901-1

990)的論述理路,來回答這些公民社會的基本問題。依作者之見,就捍衛「最不妥協的自由」這點來說,這位英國哲學家的思想遺產,蘊藏了許多超乎他同時代學者的真知灼見;在介紹當代政治思想家的叢書中,若是獨漏歐克秀對於個人、社會與國家條件的哲學剖析,將是一個莫大的缺憾。   事實上,這位曾在劍橋、牛津與倫敦政經學院(LSE)輾轉執教過的英倫哲人,在辭世時曾被英國媒體譽為「盎格魯撒克遜傳統,從約翰密爾、甚至柏克以來,最偉大的政治哲學家」(Daily Telegraph )。但一個同樣不爭的事實是:歐克秀在西方學界所享有的聲望,與他在華語世界得到讀者青睞的程度,明顯不成比例。探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一、就哲學氣息而言,與當前主流的分析哲學不同,歐克秀的學思歷程受到觀念論(Idealism)不小的影響,他大體上接受黑格爾的說法,寧可相信哲學家是「米諾瓦的貓頭鷹,只有在夜幕低垂時才會展翅高飛」(Hegel,2001,Preface,23)。   二、就表達方式而言,歐克秀同時繼承了英國文人擅長於「散文」而非「論文」寫作的古老傳統,並喜愛以「類比」(analogies)與「隱喻」(metaphors),來闡釋道德與政治思想的深意。   三、就代表著作而言,集結歐克秀畢生思想精華的《論人類行動》(On Human Conduct,1975)一書,因過度精煉並充滿哲學「警語」(aphor

isms)與歷史「想像」(imaginations),而導致不少讀者望而卻步。   四、就思想立場而言,從歐克秀有關人類處境的深邃探索,讀者很難找到可以現學現用的道德法則或政治意見,更別說歐克秀獨特的政治思想觀點,同時容有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個人主義與社群主義、辯護與駁斥現代性的詮釋空間,很不容易分門別類。   五、就政治現實而言,歐克秀的政治哲學難以化約為一套目標明確的政治綱領、行動方案或政策指南,因此難以在「政治理性主義」長期當道的華語世界中引起思想共鳴。   但正也因為這些獨樹一幟的特點,使得歐克秀在西方政治哲學版圖上佔有一席之地。在這本小書中,作者想要與讀者一起在歐克秀的嚮導下,

從事一場「觀念探險」,也就是朝向以自由為軸心的政治觀念星座,開啟一場哲學思辨之旅。     無疑地,我們對於「最不妥協的自由」的探討,是在現代國家的歷史場景中進行的;扼要地說,我們最關注的一道詰問是:生活於多元社會的個人,如何可能與道德權威共處,並在遵循國家法律義務的同時,保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追隨歐克秀的敘述理路,讀者將會發現,以近代歐洲的思想傳統與歷史經驗而言,唯有當人們是生活在法治的「公民聯合體」(civil association)之中,有關公共事務的討論與公共秩序的建立,完全依據成員對於「非工具性的規則(也就是法律)的權威的共同承認」,個人自由才能以最不妥協的方式獲得實現。換句

話說,對歐克秀來說,和自由最為相容的國家理念不一定是民主,也未必伸張社會正義,但絕對必須具備法治的精神:法治才是個人自由的堅固堡壘。 第八章 政治組合(II)──以公民觀點思索人際關係 公民狀態 就像朋友是敵人的相反,公民狀態是不自由生活的反面。 公民觀念是討論「公民聯合體」的必經起點,因為「公民聯合體」作為一種「道德聯合體」,體現著許多理論家曾經夢寐以求的、有關人群聚集的道德理想,此即所謂的「公民狀態」(the civil condition)或「公民關係」(civil relationship)。 公民聯合體」的理想特徵,一言以蔽之,就是象徵著自由的公共生活狀況的「公民性」(civil

ity)(OHC,108)。據此,如果說理論家的首要任務,是「藉著條件」來對原有認識進行再認識,從而擴大我們知識的範圍,並藉以減少我們的迷思與困惑(cf. OHC,1),那麼,對歐克秀來說,政治哲學(作為一種理論探索)的基本使命,即是重新理解「公民性」的內涵與條件。正也因為這裡的重點是政治哲學,所以接下來有關「公民性」的剖析,主要是就其理想特徵(an ideal character)而言,而不涉及偶然流變的具體處境。換言之,我們必須謹記,歐克秀不僅力保政治哲學與政治實踐之間的批判距離,而且力求歷史知識(政治思想史)相對於哲學探索(政治哲學)的自主性。 簡潔地說,與哲學對於條件或理想特徵的求索有

所不同,倘使我們的理解旨趣,是某一特定時代中的某一個別作家對於公民性的特殊解析,那麼我們就必須轉向歷史研究,也就是投向政治思想史的懷抱,因為歷史作為一種理論探索的主要任務,即是依據過去、流變、脈絡等設定,來討論某一具體事件或行動的意涵。總而言之,基於知識觀點的多元性,歐克秀認為政治哲學與政治思想史,雖可相互對話,卻不應彼此替代。 在本書的尾聲,作者將回頭簡介歐克秀有關現代國家的歷史特徵之敘述架構。現在我們僅需注意: 基於近代政治意識是在「法律政體」與「目的政體」之間迂迴搖擺的事實,歐克秀透過歷史敘述所試圖傳遞的訊息,如前所述,主要是在點出政治語言的含混性與模糊性,而法治一詞的混淆,即是其中最為

顯著的一個例子。

傀儡尪仔的蛻變─ 一位客家女教師的自我敘說

為了解決渴望自由 名言的問題,作者李瑞琴 這樣論述:

摘要用『傀儡尪仔』來比喻自己,是回觀自己數十年的生活,從童年、讀書、升學、就業到婚姻,好似傀儡尪仔,被許許多多的線牽連著。世俗中的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價值觀,不就像傀儡尪仔,頭上操控的線嗎? 過去,無形的線控制我、自我的框架框住我、使我扭曲變形、讓我不自在、不快樂,更找不到自信心。思考著,我是『怎麼樣的人?』什麼樣的『我』是『真正的我?』做並非像我本來面貌的事,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我』;透過敘說研究,讓我醒覺與了悟,要做『真正的人、真正的自我,是用自己原來的樣子去活著。』這樣的發現是我過去無法想像與支解的結構,就像『傀儡尪仔』頭上的線,被操控而不自知。我的傀儡尪仔故事,即將展現在各位的眼前了;

故事總共分成九章,以時間的串聯當成故事的軸線,第一章談我與敘說方式書寫的因緣;第二章探討過去如傀儡尪仔的我,以及如何渴望活出真正的自己;第三章敘述我的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影響以及大地如何滋養我的心靈、如何蘊育我的性靈;第四章描述如何展開我的求學歷程;第五章我的婚姻生活;第六章我的幼教生涯;第七章論述我參與的社區工作與老人服務;第八章目前階段我的人生課題;第九章談回觀與蛻變的歷程。藉由敘說書寫,看到更多過去的自己:與家人的互動、溝通,自己的表現,回溯時看見自己的『能與不能』,『變與不變』,我『堅持什麼?崩解什麼?』從混亂思緒當中,尋回生存的信念與依歸。在書寫歷程中,再次看見自己背後的人生信念,頑強影

響著我的人生;我的前半輩子的人生,承載著過去自己不自知、不想要的人生觀與信念,透過來來回回觀照,發現過去,我帶著傳統價值觀生活著,從此刻的掙扎、煎熬到『重生』的蛻變過程中,看見自己的改變。透過自我敘說書寫,不斷轉化、蛻變,我找到了自信與無比深層的力量,可以勇敢面對未來的挑戰與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