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境工程系在幹嘛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南大學 綠色能源學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傅耀賢所指導 劉眞誠的 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系統調節台灣尖峰用電量之分析 (2016),提出海洋環境工程系在幹嘛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分散式太陽能發電。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海洋環境工程系在幹嘛,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系統調節台灣尖峰用電量之分析

為了解決海洋環境工程系在幹嘛的問題,作者劉眞誠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旨為分析分散式太陽能發電在台灣尖峰用電時所能負擔供電比例及不同模組發電分配靈活運用之探討。 本研究是以公路總局及高工局所得之省道及國道資料,依照實地及google map模擬設置分散式太陽能光電發電裝置,模擬規劃出全台灣將可設置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系統容量,依設置方法不同,預估在4797MW到15795MW,再比對氣象局及先前許多研究記錄加以推估,得知實際發電量均可達設置量80%,若能以相關的模擬軟體如sun monitor加以推估,研究預設裝置量會更加容易預估發電量。 從台電公開的網路資料比較分析得知,太陽能發電系統發電模式在太陽光日照足夠時可以達到裝置容量的最佳發

電量。由每日實際發電曲線,可以得知本研究之分散式太陽能發電對台灣尖峰用量備載容量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日後台電的智慧型電網如果順利完成,分散式太陽能發電將可依不同區域調節供電或是儲能。未來相關的發展研究可活絡台灣本土經濟科技,後續相關研究建設在電業法修正開放後,更可經由全民參與更加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