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魚中國人線上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海大魚中國人線上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水木しげる寫的 愛藏版 漫畫昭和史1-4 和林西莉的 古琴:瑞典漢學家林西莉邂逅我們的三千年文化(暢銷九周年紀念版,附贈全新曲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別有用心?上海男揭「中國人仇日」洗腦陰謀直嘆 - 民視新聞也說明:影音中心/沈容玉報導日前中國一名女性因在外身穿和服拍照,而遭警察當街大罵、扯破衣服,甚至被以「尋釁滋事罪」抓進警局,引起網友熱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貓頭鷹所出版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 王學玲所指導 廖敏惠的 跨越邊界的禮與俗—明代東亞使節文化書寫研究 (1450─1620) (2021),提出海大魚中國人線上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漢文化禮俗、明代外交政策、使節文化書寫、東亞朝貢體系。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哲學研究所 李賢中所指導 邱一平的 墨子與孟子論「義」 (2020),提出因為有 墨子、孟子、告子、儒墨、義、義內、義外的重點而找出了 海大魚中國人線上看的解答。

最後網站登錄圓魚洲( 綜藝) - 中國人線上看則補充:《登錄圓魚洲》中國人線上看- 綜藝剧情:圓魚洲,一個充滿遊戯設定的臨水之地。6位玩家來此開啓8天冒險之旅。通過完成任務/蓡與挑戰獲取圓魚幣進行建築大比拼,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海大魚中國人線上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愛藏版 漫畫昭和史1-4

為了解決海大魚中國人線上看的問題,作者水木しげる 這樣論述:

  從不可一世的東亞霸主,到幾近滅國的喪家之犬   是令人懷念的年代,還是不堪回首的過去?   昭和 日本歷史上最關鍵的一章   在戰爭中失去左手的漫畫大師   《鬼太郎》之父.水木茂回歸創作原點,   回顧從開戰到戰敗、動盪的昭和日本   ●昭和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年代?(1926-1989)      昭和天皇在位的64年,是日本天翻地覆的64年。      昭和時代承接明治時代的崛起、大正時代的發達,國內歷經關東大地震、金融風暴等困頓,再加上軍國主義的盛行,引導日本一步步走向開戰。而後展開滿州事變、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最後戰敗。戰後日本所面臨的,是新憲法與戰後改革、

美日同盟、安保條約、朝鮮戰爭……接踵而來的挑戰下,昭和日本最終走向復興之路,告別「戰後」、迎接東京奧運、萬國博覽會、經濟高度成長期。   而台灣,亦曾共同經歷過「昭和」時代。因此,了解日本昭和時代,對於戰後72年的現在來說,是剖析近代脈絡不可缺的一段歷史,更是理解今日台灣與東亞關係的關鍵線索。   尤其水木茂筆下的《漫畫昭和史》並非從權力者的角度出發,而是試著透過庶民觀點、審視這段歷史,寄託了水木茂想傳達給和平世代的訊息。   ●歷史記實×回憶錄,獨一無二的「昭和史」      昭和元年,裕仁天皇繼位;水木茂4歲。   昭和六十四年,裕仁天皇駕崩;水木茂67歲,《漫畫昭和史》於同年獲頒

講談社漫畫獎。   見證了整個昭和時代的水木茂,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昭和史,太平洋戰爭之下、於空襲中失去單臂的他,對於戰時、戰後的日本更有一番血淚交織的體驗。   親身體驗過戰爭為何物的水木茂,將昭和時代的歷史脈絡,與自己的生命史相互重疊,創作出《漫畫昭和史》用自己的角度刻劃出獨一無二的昭和史。而水木茂細膩的畫風更讓整個昭和時代躍於紙上,從《鬼太郎》等妖怪系列作品認識水木茂的漫畫迷們,絕對不容錯過。   |第一集|1926-1939   ►關東大地震~滿州事變   故事從實質上為「昭和史」揭開序幕的關東大地震開始,此時的水木茂在故鄉鳥取縣境港渡過了他的幼年時期。昭和四年(1929)十月二十四

日星期四,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發生了股價暴跌事件。接著,軍國主義漸漸崛起,日本一步步向開戰邁進……   ►滿洲事變~中日全面戰爭   由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七日的蘆溝橋事件而始的中日軍事衝突,即使到了八月、九月,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滿洲事變、脫離國際聯盟、二‧二六事件……而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軍發動了南京大屠殺事件。   |第二集|1939-1944   從日中全面戰爭到太平洋戰爭,水木茂根據自身經驗,描寫了當時在軍中所遭遇到的嚴苛體驗。21歲的水木茂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拉包爾(Rabaul)參戰,等待他的是前所未有的壯烈遭遇……   ►中日全面戰爭~太平洋戰爭開始   比起

日美交涉,軍方高層開始出現應該準備開戰的聲音。昭和十六年(1941)九月六日,召開了決意開戰的御前會議。   因為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中日戰爭也陷入了膠著狀態。在進退不得之下,日本軍方則將目光轉向了太平洋,好確保石油資源。高舉著「大東亞共榮圈」這一面正義大旗,並依此運籌帷幄。為了避免開戰的日美談判,最終也以決裂收場。昭和十六年(1941)十二月八日,日軍對珍珠港展開偷襲,終於邁入了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前半   戰時體制一天比一天更加壓迫著百姓的生活。如果沒有配給券,就買不了砂糖或火柴了。每天不能用超過五根火柴。   將目光轉向南太平洋之後,日軍一路以來勢如破竹的進逼,也以中途島

海戰為轉捩點而宣告落幕。終於迎向了命運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各地紛紛被逼得全滅、玉碎、撤退。但支持軍方的翼贊體制在國內仍十分牢固,「勝利之前什麼都不想要」的精神口號響徹天際。「擊滅鬼畜美英」的標語在空中飛舞。   |第三集|1944-1953   日軍戰敗連連,被逼到絕境。數度徘徊死亡線上的水木茂,與當地原住民邂逅、最後得救,倖存的水木茂親身體驗到的日本戰後生活又是如何呢?   ► 太平洋戰爭後半   昭和十九年(1944)月六日凌晨十二點,塞班島司令長官南雲忠一中將向全軍發佈了玉碎命令。   日本聯合艦隊在雷伊泰灣海戰也吃了敗仗,失去了主力艦。儘管已經開始展露敗象,卻在「勝利之前絕不罷休

」的號令之下,一再出動神風特攻隊。甚至高呼要本土決戰。B29呼嘯而來,將東京、大阪化為焦土。而在昭和二十年四月一日,美軍在沖繩本島登陸。犧牲者高達十九萬人之多……      ► 從終戰至韓戰   昭和二十二年(1947)五月三日,實施了日本國憲法,既反省戰前的軍國主義,並在第九條中宣告放棄戰爭。   原子彈投在廣島、長崎的強大破壞力,令日本為之驚駭不已,終於決定投降。盟軍總司令部一一著手進行了保障人權的改革、財閥解體、否定天皇神格化等措施。隨著和平憲法的公佈,復興的槌子聲也開始此起彼落。但在世間尚未安定下來之前,就接連爆發了昭和電工事件、松川事件,而韓戰也響起了開戰的號角……   |第四集

|1953-1989   熬過貧窮艱苦的戰後時代,日本進入經濟的高度成長期。水木茂在谷底般的漫畫家生活,彷彿也跟個經濟復甦、急起直追。所謂的「戰爭」、「和平」以及「幸福」究竟該如何定義?   ► 從談和到復興   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同時與美國展開了同盟關係。安保條約通過。雖然已無人稱這個時代為戰後時代,但畫漫畫維生的貧窮生活並未結束。六十年安保鬥爭、東京奧運的舉行、東京大學事件、越戰陷入僵局等,內外時局持續動盪。經濟高度成長的背後,帶來了水俁病、環境污染等問題。   昭和三十九年十月十日舉辦的東京奧運,大大地改變了戰後的日本。為此興建、行駛於東京—大阪區間的新幹線也開通了,車程只需4小時

。   ► 戰後經濟奇蹟以後   日本列島改造論的盛行,一棟棟冰冷的水泥建築興建了起來。石油危機的打擊更造成物價混亂及物資匱乏。政界爆發洛克希德事件、里庫路特事件等瀆職醜聞。昭和時代的未來將邁向何處?   「昭和」這段歷史,付出龐大的犧牲,終換來「不可再重蹈戰爭覆轍」、這沉重的歷史教訓。已經沒有再犯錯的餘地。 本書特色   ◎規格體裁比照日本原版「水木茂漫畫大全集」,大開本+彩頁收錄,完整呈現大師作品。   ◎由妖怪系列作中的靈魂人物「臭鼠男」講解歷史,緩解嚴肅的歷史情境,用輕鬆易懂的方式分析當時的形勢。 得將紀錄   ★1989年講談社漫畫獎——一般部門   ★2015年美國艾斯

納獎(Eisner Award)——最優秀亞洲作品賞 專業推薦陣容   楊典錕|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藍弘岳|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漫畫家水木茂的人生軌跡(1922-2015)完全包涉了昭和史(1926-1989)。作者以漫畫家的敏銳觀察力,透過自身的實際體驗畫出昭和日本人與戰爭之間的歷史糾結,尤其是對於徹底左右了作者人生的太平洋戦争的描繪更是撼動人心。也就是說,本系列作品是作者的個人史,同時也是獻給在戦争中死去的同袍的鎮魂曲。此一以當事者立場敘述的日本史,難得一見,深值台灣讀者一讀。」──陳永峰|東海大學日本區域

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學法學博士   「這部漫畫綜合了回憶錄與政治史,透過身於其中之人──具影響力的二十世紀漫畫家水木茂,將日本過去那段動盪不安的時期完整呈現。日本昭和時代早年因為政府和軍事腐敗而於最終導致二次大戰的到來,而水木茂對於這段時期坦率的記述並無法掩飾這些活生生的事實。這部巨作第一眼看來也許對於歷史迷和哈日族來說太過於殘酷,但在看完作者充滿幽默逸事的農村童年生活,伴隨著發人深省的照片,像是在他國家發生的金融動盪、政治動亂和亞洲各地令人痛心疾首的侵略行為後,任何讀者們都會深深地陷入其中。這是一場大開眼界的閱讀體驗,一扇通往一段不會在一般美國課堂中被提及的歷史之窗。多不勝數的陌生名字和地

方也許會令人生畏,但水木茂筆下其中一個知名的角色,鼠男,會不斷現身於故事中以幫助現代的讀者們了解當時的重要事件。黑白插畫在描繪充滿孩子氣的舉動時是富有卡通感的;但在描述更嚴肅的主題時又可以細緻的驚人,兩者間的波動點亮了日本的日常生活和日益緊張的政治情勢間的差異。……不管青少年是否選擇閱讀它們,這部漫畫清楚地告訴我們,看似遠程的政治決定仍然可以深刻地影響著一般的大眾。這是一本發人深省且有力的好書。」──《學校圖書館學報》(School Library Journal)/艾利森‧特朗(Allison Tran),米申維耶霍圖書館,加利佛尼亞州   「水木茂是一位日本最知名的漫畫家之一,他出身於昭

和時代開始的幾年前,也是日本最動盪不安的時期之一。……水木茂利用了一系列的敘述者來確保故事的進行,他讓整個敘事避免輕易地淪於僅僅是一長串的悲慘意外,讓它不會變得貧乏、老調重彈或是令人錯亂。將他自己的故事不斷穿插於故事情節當中,在像照片般真實的藝術手法中來回切換,並大量繪製卡通插畫,水木茂展現了政治和戰爭是如何影響全人類。水木茂並不怕在一束如此不光輝照人的光芒下展露他的國家,而昭和時期的1926-1939年間正好是一個能夠從嶄新觀點了解日本史的大好機會。」──《書單》(Booklist)/伊娃‧沃林(Eva Volin)   「水木茂的黑色幽默、節奏緊湊的敘事能力和他令人屏息的藝術作品,使《漫

畫昭和史》成為寫實漫畫和日本帝國關鍵歷史愛好者的最佳讀物。」──《社會主義勞工報》(Socialist Worker)   「《漫畫昭和史》是一本經過作者耐心且精心研究(從它詳盡解釋的註腳和尾註就可以得知),驚為天人且令人為之傾倒的經典,可堪稱為一本必讀之作。它為人類的歷史軌跡之間提供了不可磨滅且緊密的接合;將生死攸關的轉折焊接在一塊兒;充滿歷史教育意義;且不厭其煩地向大眾傳達關於戰爭恐怖的道德訊息。」──獨立文化評論網站(PopMatters)   「……無庸置疑地,水木茂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重要事件編年史家,而這些事件深深的撼動了二十世紀的日本……這些著作達成了警告的功用,告訴我們要對抗帝

國主義的危險之處──也就是放棄思考並選擇爭鬥的後果。」──《當代世界文學》(World Literature Today)   「《漫畫昭和史》是給各世代的一份禮物:   水木茂是日本送給全世界的一份禮物;日本種族主義者、民族主義者以及修正主義者的剋星;也是給安倍晉三管理國家方式的一劑解藥。如果你曾在看了有關日本政府的近期政策:像是持續參拜靖國神社、否認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制度以及他們在官方教科書中對歷史做了可怕的消毒,而感到失望的話,那麼水木茂的《漫畫昭和史》系列可以讓你重建對於日本人真相的信心,以及日本這個國家核心的榮譽。水木茂經歷過昭和時代所有困難的時期。他是一位死裡逃生後還能保有幽默感

的人,而且他擁有能夠透過漫畫傳達時代、無人能有的能力。真是太感謝您了,水木茂先生,你是一位只說真話的人,一位漫畫大師。」──美國亞馬遜讀者,W. Warrior,2015/9/6   「總結水木茂的歷史漫畫回憶錄大作以及對二戰後人性的沉痛警告……   水木茂於2015年末享年93歲,他已是無庸置疑的漫畫大師,但大家對他作品的興趣卻似乎越來越濃烈。《漫畫昭和史》已無疑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它擁有如中世紀教堂般的複雜度以及瓦格納歌劇般的層次和深度。歷史和他個人敘述的結合簡直是天衣無縫,而且這個作品從不令人乏味或是厭煩,事實上正好相反。在這部作品當中,水木茂從一位無所事事的年輕人轉變為操勞過度的漫畫

大師。他將名譽描繪成一種祝福同時也是一種詛咒。他極力地撻伐日本於二戰前升起的軍國主義,還有隨之而來導致無以計數死亡的法西斯主義。雖然這系列的主要目標是日本讀者,但它所要傳達的訊息並不會遭其他國家或文化的讀者所忽略。隨著二戰時期的最後一代漸漸消失(令人難過的,水木茂也是其中之一),一個危機也隨機出現:那些對於災難性戰爭沒有恐懼的記憶的人,也許會曲折地進入相似的領域。我們只能希望人類不會重蹈覆轍,雖然他們時常被譴責這麼做。像是《漫畫昭和史》這麼棒的作品可以帶給未來世代一些指導,好讓他們能安全走過強權政治的地雷區和重新被點燃的緊張局勢。希望人類能夠將這部作品傳達的訊息謹記在心。我們拭目以待。」──美

國亞馬遜讀者,ewomack VINE VOICE,2016/4/2  

跨越邊界的禮與俗—明代東亞使節文化書寫研究 (1450─1620)

為了解決海大魚中國人線上看的問題,作者廖敏惠 這樣論述:

摘要中國使節書寫歷史淵遠流長,漢代承繼春秋時期「詩賦外交」的禮儀傳統,持續發展使節書寫,惟在史籍上僅留下吉光片羽;唐宋以降,使節筆下逐漸凝塑出一個跨越邊界的書寫形式;至明代開創使節多元書寫的另一個高峰。使節書寫作為出使異域言談見聞記錄,同時亦直接或間接地呈現當代獨特的文化形態及現象,展現當代時空背景下的別具一格的特色。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為恢復過往隋唐時期使節絡繹的榮光,積極拓展外交關係,各國使臣咸來朝貢,盛極一時。但是,英宗土木堡之變的發生,使得明朝的對外關係出現重大轉折。為重塑明朝的宗主國地位,展現國家的文學素養與文化風貌,明朝開始派出大量文人使節出使朝貢國家。使節出使之際,必著眼於藩屬

國有否遵循明朝相關禮儀,並透過「賦詩言志」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重拾大明王朝的榮耀。近年來,東亞地區益形重要,且在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的背景下,從事東亞相關研究議題蓬勃發展,促成使節空間移動越境與跨界的書寫成為當代顯學。歷來使節作品多著眼於單一區域、單一視角的單線書寫,然而,同在大明王朝的時間軸下,彼此間橫向的相互關照、史料間的比較研究,進而拼合交織而為使節文化書寫,並影響周遭主要朝貢國家的,卻幾無著墨。緣此,本研究將考察土木堡之變後至萬曆年間使節在朝鮮、琉球、安南等東亞朝貢國家的文化書寫,從出使朝鮮的文化觀看與認同、出使琉球的域外探奇與訪俗,以及出使安南的記憶重構與共鳴,總結其間禮與華同、殊

方同俗、禮遵明制的共通性,並歸納使節對朝鮮、琉球、安南等朝貢國家產生的影響。

古琴:瑞典漢學家林西莉邂逅我們的三千年文化(暢銷九周年紀念版,附贈全新曲目)

為了解決海大魚中國人線上看的問題,作者林西莉 這樣論述:

  古琴,一種在現實中幾乎被遺忘的藝術,卻是你我了解中華文化不可不知的古老傳統。   提升人文藝術涵養的必讀經典,2015暢銷紀念版,隆重再現!      附贈全新古琴曲目──大師之作雙CD,以饗知音。   今日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見古琴的身影,也不聞古琴的樂聲,然而它的影響卻是至深至遠,乃至於你我習焉而不察。這樣的體悟,卻是得自一位闖進三千年歷史傳統的瑞典女子。   一九六○年代,中國文化革命正醞釀,為了學習中文,林西莉遠從瑞典赴北京大學。為了更深入中華文化核心,她成為北京古琴研究會史上唯一的學員,跟隨王迪習琴,也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大師指點。林西莉這段人生經歷,不只結識了許

多當時的知識菁英、認識中國古代智者的思想,更深化了她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也讓她更能體會漢字書法、水墨畫等藝術之美。   其實,古琴修身養性的特徵,早已滲入我們的文化中,在成語和文學裡,處處可見古琴的影子。但我們幾乎將之忘懷,直到林西莉的出現,才點燃了認識古老文化遺產的火炬。與棋、書、畫並稱四藝的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是中文使用者,和想了解傳統文化的人,必須了解甚至具備的文化基底。   古琴音樂音緩而沉,沒有特定的演奏速度,端看彈琴者的心境,這和西方音樂是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古琴因其蘊含的古老文化智慧,在二○○三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九七七年,NASA透過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向外太

空生物播送各民族音樂,其中一首即是管平湖所彈奏的古琴曲「流水」。   從西方人的觀點出發,林西莉和一般古琴研究者不同,以淺顯易懂的筆調敘說古琴的各個層面。從古琴的鑑賞、製作,到古琴在古代文獻以及中華藝術中的地位,乃至當今古琴音樂的新趨勢,林西莉都做了生動且全面的介紹。本書原瑞典文版已長時間聯暢銷榜,並榮獲重要的奧古斯特非小說類獎。林西莉本人更積極推廣古琴的演出,讓更多人欣賞到古琴的魅力。   ◎隨書附贈大師之作──全新古琴曲目雙CD   本CD收錄之曲目為一九六二年林西莉在北京古琴研究會的錄音。內容包含管平湖、查阜西、樂瑛、吳景略、張子謙、汪孟舒、顧梅羹、徐元白、姚丙炎、陳長令等諸位大師現

場演奏作品。   本書第一次出版時並未收錄本CD內容,直到二〇〇九年林西莉女士意外在書房中尋獲一九六二年的這卷老磁帶,才使得這些歷經五十年但內容完好無損的大師作品得以面世。   ◎2015紀念版封面由設計老將楊雅棠精心設計製作,並附贈全新古琴曲目CD、重要相關文獻資料、專業索引,以饗知音 好評推薦   ◎林谷芳(音樂家 )、沈冬(台大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專文推薦   ◎全台文化菁英真誠推薦(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方文山(音樂人)、朱天文(小說家)、朱歧祥(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孔元(琴人)、李家同(教育家)、李振亞(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周渝(紫藤廬創辦人)、林慶勳(中山大學國文

系榮譽教授)、南方朔(文化評論家)、袁中平(中華古琴學會理事長)、陳志豪(暢音樂集召集人)、陳裕剛(台藝大中國音樂系教授)、陳鳳馨(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鹿憶鹿(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黃明川(作家、導演)、趙元成(古琴製作名家)、盧建榮(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隱地(詩人)、羅位育(北一女國文科教師)、羅智成(詩人)聯名推薦   ◎ 蟬聯瑞典排行暢銷書   ◎ NASA播送給外星生物聽的人類曲子就有一首古琴曲《流水》   ◎ 二○○三年古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二○○六年奧古斯特非小說類獎   ◎ 二○○六年書籍設計獎   ◎ 二○○六年瑞典克萊默書獎

墨子與孟子論「義」

為了解決海大魚中國人線上看的問題,作者邱一平 這樣論述:

本文以《墨子》與《孟子》兩部文獻的內容來省思與回應孟、告論辯中有關義內與義外的爭辯。本文首先從孟、告論辯的對話脈絡來說明「義內」與「義外」所涉及的內容及其爭辯的焦點。孟、告之爭的爭點可詮釋為,孟子認為,道德心理動機的來源是人心內在的真實情感(義內);而告子認為,道德心理動機的來源只可以從人心之外的外在因素而來(義外)。因此「義內」的說明是,道德心理動機的來源是人心內在的真實情感;而「義外」的說明是,道德心理動機的來源只可以從人心之外的外在因素而來。本文接著從思想史的脈絡來呈現墨、孟論義的思想結構——分別從義的具體內容、鍛鍊與培養、實踐與應用的角度來呈現墨、孟論義皆兼及人心「內」在的真實情感與

人心之「外」的外在因素的面向。接著本文說明墨子對於孟子的影響,盈天下的墨子思潮對於孟子構成了巨大的挑戰與威脅,而藉由對於墨子思潮的反動與反思,促成了孟子獨創的巧思——提出以羞惡之心為人性的具備推廣力的義內說。藉由孺子入井的思想實驗,孟子論證了人心之中包含可以推廣於陌生他者身上的普遍情感。而這也補充說明了墨子的兼愛理念所缺乏的對於內在真實情感的論證說明,從而解決了兼愛理念之難以說明如何從情感的層面來加以推廣的難題。接著本文反省與檢討前人研究文獻中偏重於墨子論義之外在因素的面向,以及偏重於孟子論義之內在心性的面向之具代表性的論點,以此來更進一步的釐清墨、孟論義皆兼及內在情感與外在因素的面向。接著本

文經由以上的分析來重新省思與回應孟告論辯中的義內與義外之爭的議題,並以此來反思儒、墨之別。本文以為,從《墨子》與《孟子》兩部文獻的內容中可詮釋出其皆兼具有「義內」與「義外」的思想內容。從「義內」的角度來看,藉由區別出墨子之「心內」與孟子之「性內」,有別於過往從墨子之義缺乏內在於道德主體之自覺意識的角度來詮釋儒、墨之分,本文以為或可由周代的禮制對於儒者的治國之道來說實有不可忽視的必要性的這個「義外」的角度來重新思索儒、墨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