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登記證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法人登記證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岳瑜,廖世昌,張庭維寫的 財團法人實務爭議研究:設立至解散清算之流程分析(二版) 和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的 醫療院所防火安全及緊急應變整體規劃指引(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108.01.22.台灣台南地方法院登記處核發新版法人登記證書(108 ...也說明:長榮大學- 董事會| 全球綠色大學百大| QS世界大學五星評等| 亞洲最佳大學排名351-400 | THE 世界大學影響力601-800 | QS世界大學排名801-1000 | QS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科技圖書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羅烈師所指導 羅美容的 祭祀公業法人化對於宗族的影響:以峨眉鄉祭祀公業温五德為例 (2019),提出法人登記證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祭祀公業、宗族、法人化、派下員、公同共有。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 溫振華所指導 黃韵婷的 臺灣社區運動發展之研究——以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 (2009),提出因為有 臺灣社區運動、新港文教基金會、社區總體營造的重點而找出了 法人登記證書的解答。

最後網站法人登記證書影本申請表則補充:法人登記證書 影本申請表. 董事會.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列印. 附件下載; att file certificate.pdf 52.83 KB 2017-05-25; att file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法人登記證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財團法人實務爭議研究:設立至解散清算之流程分析(二版)

為了解決法人登記證書的問題,作者陳岳瑜,廖世昌,張庭維 這樣論述:

  這是國內第一本探究財團法人設立到消滅的專書,本書作者以多年承辦財團法人設立、變更到消滅的經驗,探討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相關法律問題,將現行財團法人設立之程序,包含申請設立許可、聲請法院登記、財團法人應登記事項等;財團法人運作後,關於董事、監察人之聘派、解聘、改聘等爭議,以及捐助章程之變更事項;乃至財團法人解散、清算程序所涉及之程序與爭議問題,蒐集相關行政解釋函令、法院判決實務見解,就現行實務產生之疑義,以問題之方式,輔以新修正通過之財團法人法及解釋函令與實務見解之說明,釐清財團法人於各階段可能面臨之問題,能提供司法界及研究財團法人學者,具實務實用性之參考。

祭祀公業法人化對於宗族的影響:以峨眉鄉祭祀公業温五德為例

為了解決法人登記證書的問題,作者羅美容 這樣論述:

「祭祀公業」是以祭祀祖先為目的而設立之獨立財產,源於中國大陸之祭田,因前清、日治時期特殊之社會背景,盛行於台灣,內政部於民國97年施行祭祀公業條例,規定祭祀公業若未依期限內完成登記,其土地得以標售,促使各宗族紛紛推動法人化程序。峨眉鄉目前有27個祭祀公業,十年過去,業經土地清理並成功完成祭祀公業法人化僅有1個,土地已清理的有4個,未清理的還有22個。本研究個案法人化佔27分之一,足證清理之不易。本研究以成功個案祭祀公業温五德為代表,詳細分析其申請過程,以了解實務上祭祀公業法人化所遇到的困難,並觀察温氏宗族對於法人化過程與傳統宗族之間的影響,最後提出數點建議。本研究發現法人化的重點有三,其一派

下員界定與財產盤點與清理,兩者皆困難重重;其二因繁衍數代,宗族人員數量眾多且部分成員連絡不易,難以界定派下員;其三則因現存祭祀公業之土地屬派下員全體共同持有,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權利之行使,亦應得「全體」同意,或經組織共同決議,造成祭祀公業財產運用或處分之困難。且過去常見登記之名稱謬誤、權責機關業經轉換、承辦者業務繁雜等,亦為不可忽略之因素。然而本案温五德祭祀公業之申請過程,使宗族組織重整、宗族成員重新連結,女性派下員、基督徒等納入宗族,使祭祀公業法人化過程對宗族產生正面影響。

醫療院所防火安全及緊急應變整體規劃指引(二版)

為了解決法人登記證書的問題,作者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這樣論述:

  有鑑於人命安全的保障是良好醫療環境最基本的要求,因此,醫院評鑑基準對於醫院的安全環境與設備、風險與危機管理也多有相關規定與要求,如醫院必須定期檢修消防設備、落實安全管理,在火災時必須能迅速啟動通報、進行初步災害控制;如果無法控制則必須將病人疏散,並進行後續醫療規劃與安排。這些原則看似屬於技術面的操作,但由於醫院建築物的年代、規模、醫療重點不盡相同,可採用的安全策略亦可能必須因地制宜有所不相同,加上防火安全為特殊的技術領域,隔行如隔山,這些都讓醫院管理者倍感壓力。     本指引的出版將為困境帶來曙光。由內政部建築專業法人機構,邀集消防、建築及醫療的專家,以國內法規為基礎並融合

了國際醫院評鑑標準、美國NFPA101A的人命安全規範,建構出以達到實質安全為檢視架構,並據此進行了四十多案醫院及護理之家的防火安全實地健檢,整合歸納出防火安全及緊急應變指引,包含防火避難設施及消防設備建議、安全設施設備維持管理、防火安全緊急應變,以及特殊區域防火安全規劃與緊急應變重點。  

臺灣社區運動發展之研究——以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

為了解決法人登記證書的問題,作者黃韵婷 這樣論述:

臺灣社區運動起源於1980年代環境遭受污染居民產生生存危機,以及反對「鄰避設施」與對本土文化的關懷。本文以成立於西元1987年的「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觀察其與臺灣社區運動的關係為何?其發展反應各階段的臺灣何種問題?基金會發展過程中面臨哪些困境?如何解決?當國家力量開始注入社區議題時,基金會如何回應?回應方式又對社區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第二章「開創與奠基」描述新港文教基金會成立的背景,並與1990年代左右成立的文教基金會進行比對,瞭解當時臺灣面臨著鄉間藝文環境匱乏、歷史文物流失,以及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此時基金會主要透過在地的董事與義工拓展基金會於社區的網絡。初期活動主要以「藝

文展演」、「圖書推廣」與「文化資產與藝術薪傳」為主。 第三章「厚植鄉土與環保運動」探討1990年組織運作的轉變——走向以在地人士、義工為主的集體領導模式,使義工組織逐漸走向制度化,並因而發展出使基金會資金來源穩定的會友募款與餐會募款制度。此時期活動不再局限於高水準的演出,走向「本土化」、「培育下一代」、「多元化」與「社區化」,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基金會活動,並發展出「OTB」的扶植新生社團模式,且開始結合鄉內各民間社團。透過與官方合作推展環保活動,使基金會逐漸成為地方與政府的溝通橋樑,亦是政府將資源挹注於社區時的中介。 第四章「社區總體營造的推動」論述新港文教基金會參與1994年全國文

藝季的背景,並因著亮眼的成績單成為當時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時各項計畫案的示範點。自「造街」切入社區營造的新港,社區總體營造理念得以傳播,並因著「參與式設計」,予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經驗。雖然中山路造街失敗,卻是開啟基金會規劃「造人」工程——「新港社區終生學習體系」的一扇窗。 第五章「社區總體營造的深化」探討「新港社區終生學習體系」建立的背景,其來自於政府因應時代趨勢,與基金會於「造街」面臨的困境。文化與產業的結合則來自於因應2002年加入WTO後的衝擊。社區型的新港文教基金會,在地關懷的對象反應當時臺灣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並因著發展需求與政府政策,逐漸帶領社區走向國際化。 觀察新港文

教基金會之所以能先行於政府文化、社區政策,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為政府與地方的溝通橋樑,且能運作至今,會務蒸蒸日上,成為社區營造的典範,其與基金會主要以在地義工當家,並能洞察社區問題,並積極因應政府政策引進資源解決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