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玫瑰種子發芽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沙漠玫瑰種子發芽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育森寫的 花博士到你家 種花‧栽培‧病蟲害Q&A完全問答399 和胡一民、傅強、劉宏濤的 花卉專家門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沙漠玫瑰種子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也說明:這回示範沙漠玫瑰播種,沙漠玫瑰新鮮的種子發芽率非常高,快的話2~3天就會長根了。沙漠玫瑰小苗很怕寒流,所以這次刻意避開冬天育苗;小苗也很怕太濕,日後長大水分控制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浩斯 和大展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暨景觀學系 葉德銘所指導 林詩庭的 溫度、礦物營養與介質體積含水量對沙漠玫瑰生長之影響 (2019),提出沙漠玫瑰種子發芽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沙漠玫瑰、積溫、銨硝比、根冠比、營養元素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園藝學系所 朱建鏞所指導 黃倉海的 台灣原生燈籠草屬物種開花生理、種間雜交與ISSR分子標誌分析之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短日、花芽創始、開花、激勃素、對偶基因、稔性、單向雜交不親和、盆花的重點而找出了 沙漠玫瑰種子發芽率的解答。

最後網站如何讓沙漠玫瑰種子發芽?則補充:我們家的沙漠玫瑰常常結種子,不過並沒有用過很特殊的方式促進它發芽所以我想它們的發芽率應該是很高的吧?! 不過收成種子後,通常都擺個兩星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沙漠玫瑰種子發芽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花博士到你家 種花‧栽培‧病蟲害Q&A完全問答399

為了解決沙漠玫瑰種子發芽率的問題,作者張育森 這樣論述:

解答居家園藝最常見問題 充實知性與感性的園藝生活   在工商忙碌的生活裡,利用居家空間栽種花卉植物,總能收到賞心悅目、紓壓解憂的療癒效果。而一般大眾,踏入花市、園藝店,常常隨著喜好選購植物回家,但又因為照顧不當,導致植物生病、不會開花、甚至死亡,最終敗興丟棄,打擊養花的樂趣。   本書特邀 張育森博士,針對居家園藝生活,以 Q/A 的方式,回答最常遇到的栽種、照顧問題。而由於同類植物生長習性相似,因此本書內容依照植物種類規劃出:【草花篇、球根篇、多肉植物篇、觀葉植物篇、蘭花篇、水生植物篇、蔬菜果樹篇、香花植物篇、花木篇、庭園樹木篇、藤蔓植物篇】11 篇,並針對特定主題(如基本知

識、繁殖、種植、換盆、介質、澆水、施肥、日常照顧、病蟲害防治、開花問題、結果問題…等)歸類,便於讀者快速查找問題與對策。   接著還設有【園藝知識補給篇】,則是有關於日常的基礎維護,如:怎麼判斷需要換盆?怎麼觀察植物是否有異樣?肥料該怎麼選?舊土還可以用嗎?酷暑和寒冬怎麼順利度過?…讓你將開心買回來的植物照顧好,延續它們的健康與美麗。   最後一篇【居家美化與應用】,則進一步延伸到日常生活應用,如:年節或送禮花卉選擇、室內植物如何擺設、鮮花如何延長觀賞期…,讓園藝與生活密切結合,許您一個綠意盎然、園滿如藝的家園。 本書特色   張育森博士詳實解答   徐源泰教授特別推薦  

 1. 提供399道家庭園藝QA問答,觀念正確、做法簡易實用。   2. 一次診治150種台灣常見的花草樹木、蔬菜水果的問題。   3. 穿插【植物檔案專欄】,進一步了解生長背景與特性。  

沙漠玫瑰種子發芽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回示範沙漠玫瑰播種,沙漠玫瑰新鮮的種子發芽率非常高,快的話2~3天就會長根了。沙漠玫瑰小苗很怕寒流,所以這次刻意避開冬天育苗;小苗也很怕太濕,日後長大水分控制也很重要,太濕會讓小苗容易爛根。

2017年03月18日;沙漠玫瑰播種示範:https://youtu.be/49kO7AwCR2c

2017年03月31日;沙漠玫瑰育苗第14天:https://youtu.be/BjaTJFoXhII

2017年06月24日;沙漠玫瑰種子育苗後續報導:https://youtu.be/ZdPhsMj4GB0

溫度、礦物營養與介質體積含水量對沙漠玫瑰生長之影響

為了解決沙漠玫瑰種子發芽率的問題,作者林詩庭 這樣論述:

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 (Forssk.) Roem.& Schult. ]具特別的株形和豐富的花型花色,深受歡迎。然而亟待建立沙漠玫瑰穴盤育苗期間之養分管理標準,以加速整齊生產。本研究探討溫度、養液氮(N)濃度、N型態、磷(P)濃度、鉀(K)濃度及介質體積含水量對沙漠玫瑰‘Harry Potter’生長之影響,以供栽培參考。種子以日均溫19.1、21.1、24.3、29.2及32.4℃處理,結果顯示,17天後各處理之最大發芽率皆達85%-89%,並於32.4℃時,有較快的發芽速率,於均溫19.1℃時則會延遲發芽,依迴歸計算發芽的基礎溫度為13.5℃,發芽最低積溫為33.1℃

d。於子葉展開後,置於均溫20.6、22.8、25.2、28.9、33.5℃,搭配每週施用自來水、50%、100%及200%強生氏養液1次。結果顯示,不論溫度為何,未施用養液均不利於植株生長,尤其以20.6℃搭配自來水處理者,生長顯著受到抑制。以50%-200%養液濃度處理加上28.9及33.5℃,顯著加速第2及3對葉展開。以100%養液搭配28.9℃處理者,具有較高的葉面積、葉片數及乾重。於子葉展開後,每週施予含0-24 mM N之強生氏養液1次。結果顯示,缺氮(0 mM N)及低氮(4-8 mM N)顯著延緩葉片展開時間,缺氮處理者全株葉片黃化並且老葉特別黃,完全展開葉數少、葉面積小,根冠

比高。葉面積及株高隨養液N濃度由0-24 mM上升而增加,莖徑、完全展開葉數及葉綠素計讀值亦隨養液濃度增加,約在16-24 mM N達飽和。沙漠玫瑰‘Harry Potter’植體N、P及鈣(Ca)及鎂(Mg)濃度隨著養液N濃度由0 mM提升至24 mM而增加。於子葉展開後,每週施予含0-4 mM P之強生氏養液1次。結果顯示,缺P(0 mM P)處理者其葉片較小,並且老葉呈現些微的紫紅色,並且顯著延緩第3對葉展開。株高隨養液P濃度於0-4 mM上升而增加,在1-4 mM時達飽和。0.25-4 mM P之總展開葉數、葉面積、葉綠素計讀值、莖徑及總乾重無顯著差異。植體P濃度隨養液P濃度由0提升至

4 mM增加而上升;植體K濃度於養液P濃度0至1 mM之間無差異,養液P濃度提高至2-4 mM時植體K濃度下降。於子葉展開後,每週施予含0-10 mM K之強生氏養液1次。結果顯示,缺K(0 mM K)顯著延緩葉片展開時間,第3對葉在2-10 mM K處理間無顯著差異。缺K處理者老葉出現黃化、葉緣焦枯及落葉等徵狀。株高、葉面積及總展開葉數隨養液K濃度由0-8 mM 上升而增加,並於4-8 mM K達飽和;莖徑及葉綠素計讀值於2-10 mM K間無顯著差異。植株乾重以6 mM K處理為最重,根冠比則以缺K處理最高。植體K濃度隨養液K濃度由0 mM增加至10 mM而上升;植體N濃度隨養液K濃度提高

而下降;P、Ca及Mg濃度於各養液K濃度處理間無差異。子葉展開後,分別於夏季及冬季,每週施含20 mM N 銨硝比(NH4+:NO3-)為0:100、25:75、50:50、75:25 和100:0 之強生氏養液1 次。夏季生長期間以100% NO3-N處理使株高、莖徑及乾重顯著低於養液含有NH4-N處理者,且根冠比最小。施用養液NH4+:NO3-為50:50、75:25及100:0使莖徑、葉面積及葉片數較大。養液NH4-N的比例由0%增加至50%使沙漠玫瑰的淨光合作用速率會隨之提高,並於NH4-N比例50%-100%時無顯著差異。植體N濃度於100% NO3-N養液處理者最低。植體K濃度於各

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冬季生長期間以100% NH4-N養液處理會使其株高、葉面積及葉片數顯著低於養液含有NO3-N處理者。隨著養液NH4-N 的比例由0%增加至100%,莖乾重及全株乾重隨之下降。光合作用速率於各N型態及比例處理中無顯著差異。植體N、P及K濃度於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將穴盤苗移植後,以20%、40%、70%及20/70%介質體積含水量處理124天,結果顯示,莖徑、株高、乾重及根冠比於各處理間無差異。在70%VWC處理之光合作用顯著低於其他處理,是由於氣孔因素所限制;以40% VWC及20/70%VWC處理,氣孔導度、蒸散速率及細胞間隙CO2濃度皆最高;以20% VWC處理者雖氣孔導

度降低,但仍能有效利用細胞間隙 CO2以維持光合作用速率。顯示沙漠玫瑰‘Harry Potter’耐旱但不耐濕,澆水時以乾溼交替使生長較佳。

花卉專家門診

為了解決沙漠玫瑰種子發芽率的問題,作者胡一民、傅強、劉宏濤 這樣論述:

台灣原生燈籠草屬物種開花生理、種間雜交與ISSR分子標誌分析之研究

為了解決沙漠玫瑰種子發芽率的問題,作者黃倉海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蝴蝶之舞(Kalanchoe fedtschenkoi)、鵝鑾鼻燈籠草綠葉型(K. garambiensis green leaf type)、鵝鑾鼻燈籠草紫葉型(K. garambiensis purple leaf type)、掌上珠(K. gastonis-bonnieri)、大還魂(K. gracilis)、落地生根(K. pinnatum)及倒吊蓮(K. sphaulata)等7種燈籠草屬物種材料,探討遺傳相似度、開花生理、性狀遺傳及種間雜交之結果。經形態性狀及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之遺傳相似度分析後,台灣原生的燈籠草屬物種與

掌上珠、落地生根或蝴蝶之舞的遺傳距離較遠,可將燈籠草屬7個物種分為3群。第1群包括鵝鑾鼻燈籠草綠葉型、鵝鑾鼻燈籠草紫葉型、大還魂及倒吊蓮。第2群為掌上珠及落地生根。另蝴蝶之舞則獨立自成一群。鵝鑾鼻燈籠草綠葉型、鵝鑾鼻燈籠草紫葉型、倒吊蓮及大還魂分化至雌蕊期的時間分別為短日後50、45、40及105天。花芽創始至萼片原體階段是分化的關鍵期,此階段分化速度較快者開花期較早。以GA3 5ppm以上處理落地生根及掌上珠可促使植株開花達100%。掌上珠及落地生根需分別以25 ppm GA3施用1次或2次具有誘導開花的效果。葉形、葉色、花藥顏色及開花形態皆由一對對偶基因所控制。綠色葉片、深裂形葉、紫紅色花

藥及開花向上型為顯性對偶基因所控制。在種間雜交試驗中,所有物種的花粉皆有稔性,以蝴蝶之舞、K. fedtschenkoi‘Rosy Dawn’及K. manginii‘Wendy’為母本進行雜交,具有單向雜交不親和的現象。而開花向上型的物種與掌上珠、落地生根或蝴蝶之舞雜交組合的稔實率及發芽率較低,顯示種間雜交較為困難。經種間雜交後,雜交種的花筒長及花筒直徑有顯著增長之效果,開花期也可以明顯提早。尤其在鵝鑾鼻燈籠草綠葉型、紫葉型及倒吊蓮雜交之後代。因此燈籠草屬利用原生種進行種間雜交,可以進一步改良盆花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