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壓鍛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沖壓鍛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玉森,許憲斌,卓廷彬寫的 模具材料與熱處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南臺科技大學 工業管理研究所 方正中所指導 高宜琳的 應用摺疊設計與中央合成設計於車側後視鏡製程參數之最佳化 (2021),提出沖壓鍛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金屬圓型後照鏡、摺疊設計、中央合成設計法、反應曲面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模具工程系 張朝誠所指導 林軒憶的 雙金屬微端鍛成形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端鍛成形、預成形、雙金屬的重點而找出了 沖壓鍛造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沖壓鍛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模具材料與熱處理

為了解決沖壓鍛造的問題,作者楊玉森,許憲斌,卓廷彬 這樣論述:

  模具為製造業的基礎,各種工業的零件及組件都須使用模具經由沖壓、鍛造、壓鑄、粉末冶金或射出成型等製程製造成成品。模具在生產製造領域扮演最關鍵的角色。隨著加工材料的多樣化、加工速度之高速化及自動化程度不斷的提高,對模具的性質要求也愈來愈嚴苛。因此對模具耐用度的需求不斷的增加,而關係到模具耐用度(使用壽命)的因素相當多,例如模具材料、設計、表面處理、加工及熱處理等因素都會影響模具壽命。

沖壓鍛造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鍛造是一種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鍛壓(鍛造與沖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松等缺陷,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同時由於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於同樣材料的鑄件

應用摺疊設計與中央合成設計於車側後視鏡製程參數之最佳化

為了解決沖壓鍛造的問題,作者高宜琳 這樣論述:

摘要 iiiABSTRACT iv目錄 v表目錄 viii圖目錄 xi第一章 緒論 1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1.2 研究目的 21.3 研究限制 31.4 研究流程與架構 3第二章 文獻回顧

62.1 車用後視鏡介紹 62.2 車用後視鏡組成介紹 72.3 金屬圓型後視鏡生產加工方式 112.4 金屬加工沖壓介紹 132.4.1 沖壓定義 132.4.2 沖壓設備介紹 132.4.3 沖壓加工種類 162.4.4 沖壓加工產品特性 182.5 品質管理 192.5.1 品質管制 192.5.2 品質管理手法 202.5.3 品質

特性的選定 202.5.4 因子的選定 232.6 實驗設計 252.6.1 全因子實驗設計 282.6.2 部分因子實驗設計 292.6.3 摺疊設計 332.7 反應曲面法 352.7.1 反應曲面法原理 352.7.2 中央合成設計原理與應用 382.7.3 中央合成設計之應用文獻 41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3.1 鏡片組加壓製程介紹

433.2 實驗設計流程規劃 453.2.1 決定品質特性 473.2.2 決定實驗因子 483.2.3 三因子與四因子之摺疊設計 503.2.4 中央合成設計 533.2.5 模式驗證與確認 573.2.6 決定最佳參數值 58第四章 實驗結果 604.1 三因子二水準部分因子設計 604.2 四因子二水準部分因子設計 664.3 中央合成設計 704.4 殘差分析

784.4.1 常態性檢定 784.4.2 一致性檢定 794.4.3 獨立性檢定 804.5 最佳化與確認實驗 81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5.1 結論 835.2 未來建議 84參考文獻 85

雙金屬微端鍛成形之研究

為了解決沖壓鍛造的問題,作者林軒憶 這樣論述:

金屬零件已廣泛地應用於各種產業,不僅製作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材質的選用也受到重視。藉由結合不同金屬製作的元件可同時呈現材質的特性,提供高強度、輕量化或耐腐蝕等性能。然而,此類元件的製程特性仍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使用純銅圓環與不鏽鋼圓柱體組合的胚料,採用二個成形道次進行端鍛成形實驗以製作微型雙金屬元件,探討預成形道次之沖頭型式對製程的影響。純銅圓環的內徑、外徑及高度分別為 1 mm、2 mm 及2.5 mm;不鏽鋼圓柱胚料的直徑與高度分別為1 mm與5.5 mm。本研究量測端鍛元件的尺寸,並使用光學顯微鏡觀測元件剖面,以瞭解沖頭型式對成品鼓脹變形與兩種金屬界面結合情形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微端

鍛成形使用平沖頭時,所製作的元件有較小的鼓脹變形與較佳的金屬流動,但於兩種金屬界面有空腔產生;凹沖頭造成元件外觀鼓脹且有挫曲現象,內部有空腔現象;凸沖頭外觀呈現明顯疊料,且內部產生空腔與裂痕。此外,平沖頭製程的預成形與成品道次的成形負荷皆低於凹沖頭與凸沖頭製程的負荷。本研究建議使用平沖頭或改良凹沖頭於雙金屬微端鍛製程,將有利於均勻變形與減少成形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