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模具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汽車模具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石世銚寫的 注塑模具設計與制造教程 和的 小麥黏土之交通小鎮:FOOD超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風車所出版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EMBA華南專班 鄭辰仰所指導 唐家麟的 縮短模具開發週期:探討設計與加工整合導入之整合研究 (2020),提出汽車模具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模具設計、設計與加工整合、縮短週期。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管理學碩士在職專班 楊長林、黃愷平所指導 蘇昱彰的 生產衡量系統建置-以塑膠模具產業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生產系統、衡量指標、網路層級分析法、製造業的重點而找出了 汽車模具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汽車模具,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注塑模具設計與制造教程

為了解決汽車模具的問題,作者石世銚 這樣論述:

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了注塑模具結構設計的基礎知識、設計原則和要求,具體包括注塑模具設計概況、分類及基本結構、模架與結構件設計、注塑模導向與定位結構、注塑模具成型零件、澆注系統、熱流道模具、溫控系統、排氣系統、分型與抽芯機構、斜頂機構、脫模機構的設計、模具鋼材的需用以及模具企業標準化管理等;下篇主要介紹了專用注塑模具(精密模具、氣輔模具、吹塑模具)的結構和特點、模具加工、模具裝配、試模、品質驗收、模具專案管理等。 本書可作為從事注塑模具行業的設計與製造人員的自學用書,也可作為職業院校的教材,使學生掌握注塑模具設計製造的專業知識,同時也可以作為模具企業的培訓教材,對從事注塑模具設計的技

術人員和管理者有很強的參考作用。 上篇 注塑模具設計1 第1章 注塑模具行業概況和發展趨勢1 1.1模具在工業生產中的作用1 1.2中國塑膠模具行業的現狀2 1.2.1模具品質同國外相比還有不小差距2 1.2.2工藝和加工精度仍落後於先進國家2 1.2.3企業管理方面的差距明顯3 1.2.4模具行業人才缺乏3 1.2.5資訊化和軟體應用程度不高3 1.2.6創新能力薄弱3 1.2.7標準件生產供應滯後於生產發展3 1.3發達國家的模具企業的特點3 1.4針對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措施4 1.5注塑模具設計、製造的四大特點4 1.6模具行業的發展趨勢4 第2章 注塑模具設計概

況6 2.1模具設計手段和軟體應用狀況6 2.2資訊化管理技術在模具企業的應用狀況7 2.3資訊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7 2.4設計部門的設計框架簡介7 2.4.1設計部門的設計框架7 2.4.2設計部門的人員組成8 2.5注塑模具的設計流程9 2.5.1設計流程的重要作用9 2.5.2設計流程的三要素9 2.5.3模具設計流程9 2.5.4注塑模具詳細設計程式13 2.6模具技術檔資料管理13 2.6.1設計資料資料的整理要求13 2.6.2設計資料內容14 2.6.3模具設計圖樣更改手續14 2.6.4模具設計圖樣管理14 2.7模具設計的內容與步驟15 2.8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和能力16 2

.8.1模具設計師要有正確的設計理念16 2.8.2模具設計師的水準等級17 2.9注塑模具設計師應知、應會的內容17 2.10技術部門模具設計工作的內容和要求18 2.10.1技術部門工作重點和要求18 2.10.2模具技術管理工作的內容18 2.11提升技術部門的設計水準和能力18 2.11.1採取有效措施18 2.11.2提高模具設計人員水準的具體方法19 2.12建立模具檔案19 2.12.1“一模一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 2.12.2“一模一檔”的內容和要求19 第3章 塑膠的性能和用途22 3.1塑膠的基本性能和特點22 3.2塑膠的優缺點22 3.3塑膠的分類23 3.3

.1根據理化特性分類23 3.3.2根據成型方法分類23 3.3.3根據使用特性分類24 3.4熱塑性塑膠的性能25 3.4.1塑膠的主要性能25 3.4.2塑膠的物理性能25 3.5常用塑膠的性能和用途30 3.6塑膠在汽車內飾件中的應用31 3.6.1塑膠在汽車內飾件中的應用零件簡介31 3.6.2內飾零件材料34 第4章 注塑模具的分類和基本結構38 4.1型腔模按成型材料分類38 4.2注塑模具按模塑方法進行分類39 4.2.1壓縮模39 4.2.2壓注模39 4.2.3注塑模39 4.2.4擠出口模40 4.3按注塑機的形式和模具的安裝方式分類41 4.3.1按安裝使用注塑機的形式

分類41 4.3.2按模具在注塑機上安裝方式分類42 4.4按注塑模的型腔數分類42 4.5按注塑模具的分型結構分類42 4.5.1單分型面43 4.5.2雙分型面44 4.5.3三次分型面45 4.5.4垂直分型面46 4.5.5疊層模47 4.6按注塑模具的澆注系統特徵分類47 4.6.1冷料道注塑模具47 4.6.2熱流道注塑模具47 4.6.3溫流道注塑模具47 4.6.4高光良注塑模具47 4.6.5模內貼膜注塑模具48 4.7按成型零件結構分類49 4.8按注塑模具的用途分類49 4.9按注射成型工藝特點分類49 4.10按注塑模具的大小分類49 4.10.1按模具的重量分類49

4.10.2按使用的注塑機鎖模力分類49 4.11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49 4.12注塑模具的結構組成及零件名稱50 4.12.1成型零件50 4.12.2導向機構和定位機構51 4.12.3澆注系統51 4.12.4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51 4.12.5脫模機構51 4.12.6溫控系統52 4.12.7排氣系統52 4.12.8注塑模具結構件及附件52 4.13汽車的塑件模具圖例53 第5章 模架與結構件設計55 5.1注塑模具模架的類型及名稱56 5.2模架的標記方法57 5.3模架選用原則和要求58 5.4模架的選用步驟58 5.4.1模架形式的選用步驟59 5.4.2模架選用示例59

5.5模架尺寸的確定60 5.5.1定模A板和動模B板的長、寬尺寸60 5.5.2A、B板的厚度尺寸確定61 5.5.3墊鐵高度的確定61 5.5.4確定模架尺寸應注意的事項62 5.6模架的基本加工專案及要求62 5.6.1定模A板、動模B板開框62 5.6.2撬模槽63 5.6.3頂杆孔尺寸63 5.6.4範本吊環螺孔設計要求64 5.7模架的其他要求67 5.8注塑模架驗收要求67 5.9注塑模具的結構件設計68 5.9.1定位圈68 5.9.2澆口套69 5.9.3拉料杆70 5.9.4復位杆70 5.9.5限位柱70 5.9.6支撐柱70 5.9.7頂杆板的復位彈簧71 5.9.8垃

圾釘73 5.9.9彈力膠74 目前,大多數就讀注塑模具專業的學生到了模具企業工作,還需重新學習模具基礎知識。其主要原因同教材內容有關(當然還有其它原因,如教學方法、專業課時較少、實踐方法與師資水準、學生素質等)。目前教材內容沒有與時俱進、內容不夠全面深入、切入實際、重點不夠突出,跟不上模具企業發展的需求。因此,要求教材內容充實、專業性強、與時俱進,且根據目前企業的實際需求來編寫。 學生在畢業前,應能熟練使用設計軟體(AutoCAD、UG等),掌握注塑模具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並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瞭解模具設計、製造的全過程。這樣畢業生一到企業通過簡短的培訓後就能上崗,並能

很快適應工作,很快熟悉模具設計標準和要求;先能設計簡單的模具零件,擔任設計助手,然後能獨立設計模具;經過兩至三年的工作磨煉、經驗的積累,能獨立設計模具結構、形狀複雜、難度大、精度高的模具,逐漸地成長為注塑模具企業的骨幹。 目前注塑模具企業的模具設計師、模具工藝師、模具專案管理等人才短缺,企業之間相互挖人、員工跳槽現象普遍存在,使企業的用工成本增加。因此模具行業人才緊張狀況急需解決。而人才不僅來源於企業培養的優秀員工,還依靠來自大、中職業技校培養的學生。模具企業不希望職業技校所培養的學生到單位就業時,還需再重新學習專業知識,或者有的學生因工作不能勝任而辭職。因此,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夯實注塑模具設

計與製造的專業知識,學會使用UG軟體畫2D工程圖和進行3D造型設計,至少掌握一技特長,為今後到模具企業參加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職業院校把冷沖模和注塑模等將近十多種模具類型合併成為一個模具專業授課,包羅萬象。筆者認為可考慮把模具製造專業分為冷沖模和型腔模(注塑模及壓鑄模)兩個專業,甚至把注塑模單獨授課,這樣可使學生把專業知識學透、學精,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作者身居中國注塑模具生產基地寧海,退體後仍在年產值5億元的“寧波方正汽車模具有限公司”擔任技術顧問。2015年為“長春一汽大眾質保部”和“寧波方正汽車模具有限公司”的人員培訓,編寫了培訓教材,通過幾次改稿,萌發了編寫內容較全面系統的《注塑

模具設計與製造教程》一書的想法。編寫過程中,根據模具企業的實際狀況,結合本人從事機械、注塑模具行業設計、製造工作50餘年的切身體會和經驗,並參閱了有關的技術資料。希望能夠為中國的模具人才培養貢獻一點微薄之力。 本書內容豐富全面,由淺入深地、系統性地涵蓋了注塑模具的結構設計、設計評審、模具製造、裝配、試模、品質驗收、模具專案管理等內容。書中內容所涉及的設計原則、要點及細節,可以使讀者抓住重點,更加容易理解、掌握、夯實注塑模具的專業知識;同時能對讀者提升設計理念,增強成本意識,優化模具結構設計,瞭解注塑模具的設計,製造過程和品質要求,有一定的幫助。 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注塑模具結構的

基礎知識和設計要求;下篇主要介紹了精密模具、氣輔注塑模具、吹塑模具、雙色注塑等專用模具的結構和特點。還探討了關於CNC加工、電腐蝕加工、線切割等機床的加工工藝和方法及要點、零件加工品質的分析、精度控制措施等內容。 本書內容充實,並且貼近企業實際狀況,彌補了當前圖書的不足;書中每章都有複習思考題,能幫助讀者抓住重點,加強理解、增強記憶,提高設計水準和工作能力。對於有些沒有系統性地學習注塑模具設計專業理論的注塑模具設計師來說,本書是一本具有實用價值的參考書。 目前模具企業的技術型管理人才非常短缺,以行政手段代替技術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所以,本書關於模具的設計、製造、專案管理、品質驗收、使用和維

護等內容,對注塑模具企業的管理者提升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本書可用於職業院校模具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模具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教材。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模具行業的同仁們,寧波方正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寧波技師學院、浙江工商職業學院、甯海第二職業高中、長春一汽大眾質保部的有關領導和老師的支持,中國模具工業協會顧問周永泰(原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秘書長)對該書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 由於筆者水準有限,加之編寫時間倉促,難免管窺蠡測,書中疏漏之處難免,懇請讀者賜正。 石世銚 2017年2月于寧海

汽車模具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縮短模具開發週期:探討設計與加工整合導入之整合研究

為了解決汽車模具的問題,作者唐家麟 這樣論述:

縮短模具開發週期一直是模具廠長期想處理的問題,從模具接單、設計、製造、試模、交付等環環相扣,其中影響模具週期最主要因素就是模具設計與加工階段。模具設計會因為工程師操作 3D CAD 不熟悉而導致 3D 模型資料很差,尤其 3D 軟體是參數式系統,若模具設計變更次數過於頻繁,可能導致最後模型重新製作而浪費時間。目前的模具廠大部分模具設計與加工分屬於不同系統,不同系統就面臨當模具設計完成後,需要轉第三方格式檔案如 IGES,資料轉至 CAM 加工軟體後,會面臨因為精度太差導致曲面遇到問題,如短邊、曲面遺失、段差…等,為了避免直接影響產品外觀面加工品質,有可能曲面要重新建立,若 NC 程式都做完,

這時候發生曲面需要再設計變更,之前做的 NC 程式、相應曲面及電極都需面臨重新製作,也就是說不同的系統,會經常面臨重複做工的動作,很浪費時間,所以若能將模具設計與加工整合成同一系統,可以直接改善模具廠模具交期,因此設計與加工整合的改善,可以讓公司縮短排程時間,而節省出來的時間可以安排更多的案子,讓設備的稼動率更高,透過實際案例分析瞭解模具設計與加工不同系統時所需製作的時間,對比系統整合時模具縮短週期,更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進而提升模具廠競爭力。

小麥黏土之交通小鎮:FOOD超人

為了解決汽車模具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黏土是最適合培養孩童豐富想像力的遊戲。   使用汽車模具與汽車底座,可以做出各種顏色的小汽車,還可以做出頻果樹及紅綠燈,快來玩有趣的交通小鎮黏土工具組。   商品功能:   1.讓孩子學會顏色的認知,發揮無進的巧思與創意。   2.陪孩子手腦並用,增進親子間的親密互動。   注意事項:   ●此黏土的主要成分為小麥。如果出現過敏現象,請找醫生診斷。   ●使用後,請將黏土放入回容器,蓋子為密封設計,關緊並妥善保管。   ●容器毀損易造成黏土變硬,請勿繼續使用。   ●黏土表面有時會有白色的結晶,純粹是鹽分,請安心使用。   ●手上有傷口時,請勿使用本產品。   ●

為避免破損或故障,請勿過度施力於附屬之道具。   ●請一起保存此注意項目與黏土。   內容物:   4色黏土(綠色、紅色、藍色、黃色)、11款黏土工具(4個交通號誌、2個路樹、1把工具刀、2個汽車模具、1個汽車底座、1張小鎮交通圖)   ※外盒圖片僅供參考,顏色請以實物為準 商品特色   1.色彩鮮艷的黏土,激發創造潛力。    2.讓孩子擁有多元的想像創意空間。    3.養成專注力與加強手部肌肉發展。    4.激發色彩認知與「美」的鑑賞力。    5.適合親子共同操作,增進互動。 名人推薦   美國加州大學 藝術教育博士 劉純芳推薦   透過小肌肉的操作,可幫助孩子從壓揉捏握

搓的動作,發展專注力、意志力、想像力及創造力;從手眼協調到空間想像,多次嘗試和變化,將能達到藝術智能的培養。

生產衡量系統建置-以塑膠模具產業為例

為了解決汽車模具的問題,作者蘇昱彰 這樣論述:

模具產業可說是支撐製造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業,然而現今塑膠模具產業受大量西進的影響,導致內需市場大幅衰退,產值持續下降。另外韓國、東南亞以及大陸廠商之技術逐漸成熟,再加上近年來,由於台灣產業發展重心,已朝向產品生命週期短之3C電子科技產品,連帶模具、塑膠射出的產業重心亦轉向高精密、高技術之領域,因此在面對技術與低成本之競爭壓力下,身處製造產業的企業本身必須要以新的生產管理方式來適應,所以建立生產衡量系統是非常重要。且因網際網路的普及,模具及塑膠射出產業現正處於急速轉變的時刻,管理者更應全面性的思考,找出企業生產系統的模式,以扭轉未來的局勢。本研究將針對塑膠模具產業的概況分析,並參考國內外相關

文獻,加以歸納與篩選,整理出交貨可靠性、品質、彈性、成本、人員之五大主要構面,藉由網路層級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建立評估模型,再以個案公司實證分析。經由計算後各構面之權重值依序為:品質(0.399)、交貨可靠性(0.199)、成本(0.197)、彈性(0.119)、人員(0.086)。得到在本研究之生產衡量系統中,品質為相對重要構面之結論。並希望藉此結論之發展帶領台灣塑膠模具業,共同創造利益、雙贏之局面,並共同提升台灣模具產業之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