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分離方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問答集和資訊懶人包

污水處理廠分離方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筱敏寫的 污水生物脫氮技術 和戴友芝,肖利平,唐受印等(編)的 廢水處理工程(第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于昌平所指導 蕭文暐的 不同莫耳氮磷比對微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營養鹽之影響 (2021),提出污水處理廠分離方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藻、混藻、氮磷比、薄膜積垢、陶瓷膜。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系 王文裕所指導 林竑儒的 超音波輔助浸漬溶出廢鋰電池正極材料有價金屬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酸溶、超音波、鈷、錳、鎳的重點而找出了 污水處理廠分離方法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污水處理廠分離方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污水生物脫氮技術

為了解決污水處理廠分離方法的問題,作者胡筱敏 這樣論述:

全書共6章,主要介紹了我國水環境氨氮污染現狀及水體氨氮污染的危害;常見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脫氮方法;電凝聚強化生物脫氮技術的原理、工藝和實際應用;高效脫氮微生物強化生物脫氮技術的機理和汙水處理廠的實際應用;基於抑制劑(甲酸和聯氨)控制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技術;短程反硝化脫氮除磷工藝的啟動、影響因素和機理。 本書適用於環境科學與工程、市政工程、汙水處理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管理人員,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市政工程相關專業師生。     第1章緒論1 1.1我國水環境氨氮污染現狀1 1.2水體中氨氮污染物的危害3 1.3含氮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4 參考文獻5 第2

章脫氮技術介紹7 2.1物理化學脫氮7 2.1.1折點氯化法7 2.1.2離子交換法7 2.1.3吹脫法8 2.1.4化學沉澱法8 2.1.5其他處理方法9 2.2生物脫氮9 2.2.1傳統生物脫氮技術9 2.2.2新型生物脫氮技術13 2.2.3新型脫氮微生物21 參考文獻22 第3章電凝聚強化生物脫氮技術27 3.1電凝聚強化SBR生物硝化試驗研究27 3.1.1材料和試驗方法28 3.1.2電凝聚強化技術條件優化29 3.1.3電場和鐵離子對硝化的影響32 3.1.4酶活性36 3.1.5硝化速率37 3.1.6微生物群落結構40 3.2電凝聚強化SBR生物反硝化試驗研究43 3.2.

1材料和試驗方法44 3.2.2電凝聚強化技術條件優化45 3.2.3電場和鐵離子對反硝化的影響48 3.2.4反硝化速率53 3.2.5酶活性與N2O和N2的產生55 3.2.6微生物群落結構57 3.3電化學A/O-MBR處理油葉岩乾餾廢水的馴化試驗研究60 3.3.1啟動方式及運行工況61 3.3.2馴化期兩套系統污泥特性的研究62 3.3.3馴化期污染物去除效果68 3.3.4微生物群落的研究71 參考文獻80 第4章高效脫氮微生物強化生物脫氮技術87 4.1高效好氧反硝化菌富集及強化脫氮87 4.1.1高效好氧反硝化菌富集87 4.1.2高效好氧反硝化菌脫氮性能89 4.1.3高效

好氧反硝化菌強化脫氮96 4.2高效異養硝化菌富集及強化脫氮105 4.2.1高效異養硝化菌富集105 4.2.2高效異養硝化菌脫氮性能107 4.2.3高效異養硝化菌強化脫氮115 4.3傳統硝化菌高效富集及強化脫氮135 4.3.1傳統硝化菌高效富集135 4.3.2傳統硝化菌脫氮性能152 4.3.3傳統硝化菌強化脫氮160 4.4複合高效脫氮微生物強化處理低C/N生活污水172 4.4.1汙水處理廠原始運行效果172 4.4.2低硝化效果分析及升級改造方案175 4.4.3複合脫氮微生物強化脫氮性能分析176 參考文獻186 第5章基於抑制劑控制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技術194 5.1甲酸

與聯氨對AOB及NOB關鍵酶活性影響的MOE模擬195 5.1.1甲酸對AOB及NOB關鍵酶活性影響的MOE模擬195 5.1.2聯氨對AOB及NOB關鍵酶活性影響的MOE模擬201 5.2利用甲酸控制短程硝化202 5.2.1不同甲酸濃度對短程硝化的影響202 5.2.2SBR中甲酸對短程硝化的持續性影響204 5.2.3生物相及活性污泥電鏡檢測209 5.2.4系統活性污泥16S rRNA高通量測序分析211 5.2.5甲酸對短程硝化的抑制機制分析221 5.3利用聯氨控制短程硝化225 5.3.1不同聯氨濃度對短程硝化的影響225 5.3.2生物相及活性污泥電鏡檢測227 5.3.3系統

活性污泥16S rRNA高通量測序分析228 5.3.4聯氨對短程硝化的抑制機制分析239 5.4甲酸-聯氨聯合控制短程硝化241 5.4.1不同甲酸、聯氨投加方式對短程硝化的影響241 5.4.2甲酸、聯氨聯合控制短程硝化242 5.4.3活性污泥電鏡檢測243 5.4.4系統活性污泥16S rRNA高通量測序分析245 5.5MBBR中的短程硝化實驗251 5.5.1MBBR中抑制劑對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響251 5.5.2MBBR中短程硝化反硝化處理油葉岩乾餾廢水264 參考文獻282 第6章短程反硝化除磷脫氮工藝與微生物特性285 6.1短程硝化系統啟動及影響因素285 6.1.1短程

硝化系統啟動285 6.1.2溫度影響289 6.1.3pH影響291 6.1.4SRT影響296 6.1.5DO影響299 6.2短程反硝化除磷系統啟動及影響因素302 6.2.1短程反硝化除磷系統啟動302 6.2.2pH影響306 6.2.3SRT影響310 6.2.4溫度影響315 6.2.5電子受體影響319 6.3A2N-SBR系統除磷脫氮及反硝化除磷機理322 6.3.1A2N-SBR處理效果322 6.3.2短程反硝化除磷機理326 6.4微生物特性333 6.4.1短程反硝化聚磷菌分離純化334 6.4.2生理生化試驗335 6.4.3釋磷吸磷試驗338 6.4.4短程反硝化

聚磷菌分子生物學鑒定340 參考文獻349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目前全國多年平均總缺水量為536億立方米。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汙水處理工藝卻落後和滯後,導致我國污水排放總量居世界首位,這更加劇了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目前,我國氨氮污染排放量已遠遠超出受納水體的環境容量,這一問題成為地表水體氨氮超標的主要原因。“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氨氮作為新的約束性指標,並納入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體系。要解決氨氮廢水的污染問題,除了從根源上控制排放以外就是開發更經濟有效的治理方法和途徑,在此背景下,國內外環保工作者經過

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使常見的污水脫氮技術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使用價值的研究成果。   本書是編著者參閱了一些文獻資料編著而成的,其目的是通過對含氮廢水(包括生活和工業含氮廢水)新型處理技術的匯總,對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起到傳播和推廣的作用。 本書第1章介紹了我國水環境氨氮污染現狀、水體中氨氮污染物的危害;第2章介紹了常見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脫氮方法;第3章介紹了電凝聚強化生物脫氮技術的原理、工藝和實際應用;第4章介紹了高效脫氮微生物強化生物脫氮技術的機理和汙水處理廠的實際應用;第5章介紹了基於抑制劑(甲酸和聯氨)控制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技術;第6章介紹了短程反硝化除磷脫氮工藝的啟動、影響

因素和機理。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一些專著和相關的資料,在此對這些著作的作者表示感謝。 由於編者技術水準有限、經驗不足,加上成書時間倉促,書中某些論點雖經反復試驗推敲,仍難免有不妥甚至疏漏之處,真誠地希望廣大讀者、專家予以批評指正。 編者 2019年9月

不同莫耳氮磷比對微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營養鹽之影響

為了解決污水處理廠分離方法的問題,作者蕭文暐 這樣論述:

目前污水放流水中含有超量的氮和磷營養鹽常導致承受水體產生優養化的問題,因此在前端的污水處理中即去除氮磷營養鹽刻不容緩。微藻膜生物反應器為近幾年提出結合微藻與薄膜以去除氮磷營養鹽的技術。本研究評估微藻應用於污水三級處理去除硝酸鹽和磷酸鹽的潛力,特別針對微藻膜生物反應器評估其操作參數包括藻種、莫耳氮磷比(4.5、10) 和pH值(7、8.5)。此外,本研究也進一步關注微藻膜生物反應器操作過程因為微藻有機物造成的薄膜積垢問題。本研究使用四種微藻:四尾柵藻、斜生柵藻、經紋球藻和迪化污水處理廠的二沉放流水的混藻群,分別進行硝酸鹽和磷酸鹽去除和薄膜積垢潛勢的探討。在為期 15 天的營養鹽去除批次實驗中,

探討了氮磷營養鹽分別的去除效率和速率。而後續也採集第15天含有微藻有機物的上澄液並去除微藻,與陶瓷膜共運行5小時,藉由測量其薄膜通量下降程度,作為薄膜積垢潛勢的探討依據。 結果表明,混藻群在每組批次實驗中均能達到 100% 的硝酸鹽去除率,尤其在 pH=7 時對比其他藻種有著最高去除率。四尾柵藻在大多數批次測試中皆能達到 100% 的磷酸鹽去除率,並且在 pH=8.5 時表現出較快的去除速率。此外,混藻群雖然比四尾柵藻去除磷酸鹽速率稍慢,但在大部分組別也能達到 100% 的磷酸鹽去除率。實驗結果也顯示莫耳氮磷比確實會影響微藻對磷酸鹽的去除,但對硝酸鹽的去除影響則不明顯。在薄膜積垢實驗中,

混藻群上澄液對薄膜造成的通量下降幅度較四尾柵藻小。此外,在莫耳氮磷比=10的條件下,上澄液造成的薄膜通量下降也較莫耳氮磷比=4.5的情況小。綜上所述,混藻群具有優秀的硝酸鹽和磷酸鹽去除能力,其上澄液含有的微藻有機物對薄膜積垢的影響也較小。因此,本研究推薦混藻群為未來微藻膜生物反應器最佳的應用藻種。

廢水處理工程(第三版)

為了解決污水處理廠分離方法的問題,作者戴友芝,肖利平,唐受印等(編) 這樣論述:

本書系統介紹了各種水處理單元技術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設計計算、管理及應用等。全書共分十九章,內容包括總論、篩濾與調節、混凝、沉淀與上浮、深層過濾、化學處理、吸附、離子交換、膜分離、其他相轉移分離法、循環冷卻水處理、廢水生物處理理論基礎、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膜法、厭氧生物處理、生物脫氮除磷、人工生態處理、污泥處理與處置、廢水處理廠設計。本書重視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闡述,注重吸收廢水處理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同時理論聯系實際,用工程觀點分析問題,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供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戴友芝,湘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湘潭人,

環境科學與工程湖南省重點學科負責人,湘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負責人,湖南省教育廳精品課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水與廢水處理新技術。近幾年主持國家科技項目6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科基金2項,主持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增補課題子課題1項,主持國家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課題1項;主持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十一五」2個子課題中的主要任務;主持省級科技和教改重點項目4項,其中主持湖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1項,主持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重點項目1項,主持湖南省高校創新平台開放基金項目1項,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湘潭聯合基金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

第一章總論第一節廢水性質與污染指標1第二節廢水出路與水質標准5第三節廢水處理方法綜述9思考題與習題11第二章篩濾與調節第一節篩濾12第二節調節16思考題與習題18第三章混凝第一節混凝的基本原理19第二節混凝劑與助凝劑21第三節影響混凝的因素25第四節混凝工藝與設備26思考題與習題31第四章沉淀與上浮第一節沉淀的基本理論33第二節沉砂池41第三節沉淀池45第四節隔油池54第五節氣浮池56思考題與習題62第五章深層過濾第一節普通快濾池的構造64第二節過濾理論73第三節快濾池的運行77第四節快濾池的設計81第五節其他濾池83思考題與習題87第六章化學處理第一節中和法88第二節化學沉淀法9

1第三節化學氧化還原法96第四節電解114思考題與習題121第七章吸附第一節吸附的基本理論122第二節吸附劑及其再生130第三節吸附工藝與設計134第四節吸附法的應用142思考題與習題143第八章離子交換第一節離子交換劑144第二節離子交換的基本理論148第三節離子交換工藝150第四節離子交換設備及計算155思考題與習題157第九章膜分離第一節膜材料及膜的制備158第二節膜組件162第三節膜分離類型及特征165第四節膜分離工藝及設計171第五節膜污染與清洗178思考題與習題180第十章其他相轉移分離法第一節吹脫、汽提法181第二節萃取法186第三節蒸發法190第四節結晶法194思考題與習題19

8第十一章循環冷卻水處理第一節概述199第二節水垢及其控制201第三節腐蝕及其控制206第四節微生物及其控制210思考題與習題212第十二章廢水生物處理理論基礎第一節生物處理微生物基礎213第二節微生物增長與底物降解動力學218第三節廢水可生化性222第四節廢水生物處理方法概述228思考題與習題231第十三章好氧活性污泥法第一節基本原理232第二節活性污泥性能指標及工藝參數234第三節活性污泥反應動力學242第四節工藝運行方式及特點246第五節曝氣設備與供氣量計算254第六節曝氣池的構造與工藝設計262第七節運行與管理269思考題與習題272第十四章好氧生物膜法第一節基本原理274第二節生物濾

池277第三節生物轉盤288第四節生物接觸氧化法293第五節生物流化床295第六節曝氣生物濾池299第七節生物膜法的運行管理304思考題與習題305第十五章厭氧生化法第一節基本原理307第二節影響因素309第三節厭氧處理工藝及設備314第四節厭氧消化過程動力學327第五節厭氧反應器的設計331第六節厭氧設備的運行管理334思考題與習題335第十六章生物脫氮除磷第一節生物脫氮原理及影響因素337第二節生物除磷原理及影響因素341第三節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及特點342第四節生物脫氮除磷工藝設計347思考題與習題350第十七章人工生態處理第一節穩定塘352第二節土地處理359第三節人工濕地362思考題與

習題366第十八章污泥的處理與處置第一節污泥的來源與特性368第二節污泥調理369第三節污泥濃縮371第四節污泥穩定377第五節污泥脫水379第六節污泥處置及綜合利用384思考題與習題388第十九章廢水處理廠設計第一節設計程序389第二節流程選擇390第三節廢水處理廠平面及高程布置392第四節設計說明書主要內容396第五節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實例397思考題與習題412主要參考文獻 《廢水處理工程》(第二版)自出版至今已有12年了。12年來,水處理的理論和技術都在不斷發展,為保持本書的新穎性,《廢水處理工程》(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和補充。全書仍保持了原書的

基本框架和結構,按處理方法設章,內容包括廢水處理各單元方法的基本原理、設備構造、工藝設計、操作管理及應用等,以及污泥的處理與處置、廢水處理廠設計及其實例等。本次修訂的重點是在各章(除第十一章以外)增加了新的技術內容和新工藝設備介紹,適當刪減了部分陳舊的內容,對全書進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訂,將第二版的第十八章「處理后廢水的回收與再利用」內容融入第一章之中,並增加了部分習題與例題。《廢水處理工程》(第三版)全書共十九章,其中第二章~第十章、第十八章由肖利平負責編寫;第十一章由唐受印負責編寫;第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七章、第十九章由戴友芝負責編寫。此外,參加本書部分編寫和整理工作的還有田凱勛(第五章、第七

章、第八章)、汪形艷(第六章)、楊基成(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和鄧志毅(第十五章、第十八章),全書由戴友芝負責審定。感謝汪大翚教授、唐受印教授等對原書編寫所做的巨大貢獻,感謝龔雄虎、鄧方鑫等同學在第三版修訂過程中所做的協助工作。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由於我們的水平所限,書中不足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歡迎讀者批評指正。編者2017年2月

超音波輔助浸漬溶出廢鋰電池正極材料有價金屬之研究

為了解決污水處理廠分離方法的問題,作者林竑儒 這樣論述:

近年科技的日新月異,且世人對於永續發展及綠色能源的概念愈來愈成熟,許多電動機及電器產品皆是以達到環保的目的作設計,並以高效率、低耗能及回收再利用為開發目標,因此可以開發好的回收處理技術,不但能減少環境的危害,還可以形成一種循環經濟,從而降低工業製造的成本,使得國內日益漸多的廢鋰電池問題可以被解決。本研究主要探討超音波輔助酸溶三元系鋰電池正極材料,比較不同頻率間,在加與不加雙氧水的狀況下和不同酸當量濃度及不同固液比下,鈷、錳、鎳金屬的酸溶效果是否會有很大的差異,雙氧水劑量、酸溶時間是否經由做超音波的作動可以降低使用劑量和時間,及超音波對錳金屬的溶解效果是否可以產生一定的抑制能力。結果顯示,超音

波最佳作動頻率為40kHz、最佳硫酸當量濃度為3.6N、最佳固液比為1:30、最佳雙氧水添加劑量為總量的1/20(0.125mL),在此條件下,鈷、錳、鎳皆在180分鐘時達到100%的溶解率。不過在加入一定劑量的雙氧水輔助酸溶時,會發現磁石攪拌下的錳金屬的溶解率,高於超音波作動後的溶解率。